第一篇:少数民族学习英语的困惑及中央的相关措施
少数民族学习英语的困惑及中央的相关措施
一、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质量差,学生英语成绩明显不如汉族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1.对少数民族地区开设英语课程认识不足这包括民族学生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包括领导层及社会的认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尚缺乏英语已成为基础教育学科中最重要、影响最广泛的一门学科的意识。他们只认为,英语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如果升不了高一级学校,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耗时费力之后仍然是英语盲,不如把精力放在其它学科,或学习汉语、本族语上更实用。还有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条件,成长环境和见识不能与汉族学生,尤其是内地的汉族学生相比,而自认不如,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料。鉴于这些认识,民族生自然缺乏学好英语的愿望和动机,很难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动机和兴
趣这些关键的学习因素都丧失的情况下,他们的英语水平必然低下。而社会上一些人也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学语言的天赋不足,汉语尚未学好,哪谈得上学英语,一些家长出自民族感情,反对自己的子女学习英语。英语教师和领导们虽然认同民族生学英语,但他们对英语课程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学科开设的价值上,认为既然国家设置了英语这门课,就不得不把它开起来。鉴于这些认识,社会上一些人和家长对民族生学习英语就会持漠然消极态度,而教师和领导由于完全依附于国家的英语教育政策而使少数民族地区开设的英
语课程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一切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
2.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估计不足(1)三种语言带来的困难汉族学生学习英语为学习第二语言,而少数民族学生要学本族语,要学汉语,如果再学习英语即为学习第三语言。在二语学习中,一语正负迁移作用的存在是研究界所公认的,而在三语学习中,学习者必然受到一语和二语两种语言迁移的影响。我们知道,不同的语言之间负载着各种文化冲突,这种冲突或多或少地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汉族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有两种文化冲突,而少数民族学生则要面对三种文化冲突,也就是说,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理解英语的过程中,要多受一种语言的干扰,这自然给民族生造成困难,使其放慢学习速度。对于民族学生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氛围,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历次颁发的英语教学大纲从未就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政策、内容和目标;教材的编排也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对远离自己民族学语规律的教科书产生排斥心理,其结果必然影响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学术界,国内外对语言学习的研究都止于第二语言,对第三语言学习的研究很少有人问津,这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被忽略了,自然给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增加困难。(2)由经验、环境造成的困难自清政府成立京师同文馆以来,中国开设外语的历史已有140多年。在后浪推前浪的历史长河中,经常会给后浪留下汲取前浪之经验的空间。内地或汉族学生完全可以禀承他们先辈们学习外语的经验,而少数民族学习外语的历史较短,起步较晚,民族生难于获取本民族学习外语的成功经验。这种缺乏实践知识和技巧的状况,必然导致学习困难,加上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山区或村落,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经济落后,外企少,外国人难得踏至,很少有英语书籍、报刊、标示、广告之类的东西,民族生几乎得不到内地汉族学生那些有利的学习英语的条件。再说,民族生在家说本民族语言,在学校说汉语或本族语,而使用英语的场合几乎为零。民族生所处的这种环境和现状自然不利于英语学习。然而,对这些已意识到的问题,各有关人士和有关部门始终苦于无有效的解决之道。
3.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的问题分析据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英语的条件很差,在此着重分析所存在的三大问题:课程、学校及师资。(1)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第二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医学院
少医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是以民族医药研发、高级人才培养为主的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2004年建成的中华民族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更名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2008年7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简称民族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民族医学研究院以服务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事业为宗旨,以提升少数民族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民族医学、民族文化学、历史学、民族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领先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学科体系。该学科在“985工程”、“211工程”及重点学科建设资助下,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新兴的优势特色学科。2007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获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立项。目前,研究院设有民族医学、民族药物物质基础、民族药物药理毒理、民族公共卫生与遗传4个研究所,1个实验室管理中心。拥有1个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博士点,民族医学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2个硕士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先后编写民族医药教材及专著19部,形成了较为完备、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课程体系。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5%。
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获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成为中央民族大学首个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实验室面积近3500平米,固定资产总值达2800万元,逐步形成了立足首都北京,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平台条件完善、专业人才汇
聚的民族医药研发基地,具备了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和促进民族医药“产学研”孵化能力。依托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少数民族医药信息平台,包括少数民族医药信息数据库和中国55个少数民族全基因组DNA样本库;建立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医药成果博物馆;完善了民族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肠道炎性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研究的技术平台。
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立项,成为国家民委系统第一支国家级创新团队。目前团队成员27名,10人具有海外工作经历,专任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95%。学科带头人崔箭教授已成为少数民族医药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团队中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入选美国NIH特聘研究人,1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并先后被北京市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依托中央民族大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以现代科学实验与人文学科相交叉为研究手段,建院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4项;发表学术论文422篇,其中SCI收录89篇;申请专利14项,获得授权5项;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
民族医学研究院注重学科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科研单位进行实质性科研与临床合作,在民族医药行业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医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课困惑及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课困惑及措施
提要:农村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的配备也都比较完善,但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及时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之路,适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导者们迫切追求的,是一线教师们苦苦思索的„„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困惑 ;应对措施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说起小学科学实验课,我觉得有千言万语的话想要说。关于这方面的话题、见解及分析,很多专家在各类的报刊、杂志上也有了很多真知灼见。作为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打心里也想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上年九月份,校领导又把我们学校两个班的科学课交给了我。这已经是我所代的科学课的第几个年头了,我也记不清了。既然任务来了,咱就得好好完成。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现状我是最清楚不过了。说以前吧,教育太穷,别说什么实验室了,就连我们最常用的材料、仪器也配备不齐。现在,国家富裕了,教育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实验室建立起来了,各种材料、仪器的配备也都逐步完善。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先露出来,在各种硬件条件跟上去的同时,我们的软件出现了问题——教学思路、教学形式及方法没能及时跟进。说白了,我们教师的教学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我们这儿的许多科学实验课都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几个层面:教师纯粹地讲,学生纯粹地听,师生不能有效结合;一个班最为一个集体,不去分工,只是图个热热闹闹的课堂;或者也去分工了,但只会是流于形式,不去合作;在实验操作中,只动手,不动脑;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各行其是,仪器、材料等杂乱无序等。表面看去去热热闹闹的科学课,真正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真知的学生有多少呢?现状肯定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导致了小学科学探究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2009学下学期,我曾执教过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光》一课,当时听课的是我们县教研室的人员、镇教研室人员、所有科学课教师。这节课有分工、有合作、既有学生动手、又有教师动手,一节课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课后评课,自以为很优秀的这节课没曾想到被评为中课。在交流时,评委的肯定与表扬是有的,但最多的还是给出了意见和建议。这节课目标定位模糊,课堂虽热闹,但比较低效。课下评委问了很多同学,这节课你到底学会了什么知识,大多数同学只是摇头不知道。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在时隔几年后的今天,我看了《山东教育》上的一节课,几乎和我那节课如出一辙,课题虽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目标未落实,效率不高。
说到底,以上状况直接导致了小学生较弱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进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揭示自然规律,就必须加强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不要怕麻烦,耐心指导学生做,分小组做,并且达到人人会做。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实验应当突出它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很重要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把手动起来”。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
(二)、要拓展实验的空间。拓展实验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把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它的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建立家庭小实验角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比较充分、形式又多样化,又有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乐于开展科学小实验的学生开放,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能在宽松自如的气氛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验了,也许有些学生创新的火花就在这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建立家庭小实验角就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仪器或准备一些实验的代用器材,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让这些学生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去创新。
二、创设比较良好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一)、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好像在家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乐于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二)、将动手操作进行完整,要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为此,每一次实际动手操作之后,都要形成书面文字,比方说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哪些同学合作参加了,用了什么仪器,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又是怎样的,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最后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文字不需要写得太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写上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操作,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操作要有一定的目标性,盲目而杂乱的课堂实验教学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猜测,假设。把同一个猜测,假设的同学分为一组,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而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记录,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操作实验会更准确等问题。经过这番讨论,研究,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认真,并懂得科学探究实验是有趣而新奇,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就会有计划,有目的去动手操作,以此,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也鼓励了学生自由探究。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给每组学生一个明确的分工或者学生自己给自己分工。为了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让小组成员一荣俱荣。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不同的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特别加强训练,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还有一点,我没有把它当做第五点,也没放在第一点,我把它单独列出来,也表明了我对它的重视。科学实验课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一步,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导入新课这一步,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有很多人总认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的导入新课尤为重要,而对于常识课,尤其对科学实验课的导入新课并不重视。我认为持这种说法的教师可能没有亲临教学第一线,或者说亲临第一线但没代过这门课程。这样说可能有些过重,但在我的教学历程中,我发现科学实验课的导入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语、数、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顺利进行能为科学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的理由也是我的亲身经历。三、四、五、六年级的科学课我都带过,“1+1”等于几的问题在这四个年级我都问过,我也不管它与本堂课的内容有关无关(我认为导入内容与本课内容无关也无妨),可想而知,不同年级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同学会很自豪,并且都跃跃欲试;高年级的同学会却很不屑;初、高中生可能会迟疑;如果你问大学生或者教授,那他可能就会很吃惊“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好好研究”。我常常以此导入,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科学课实验课教学的落后与我们一线教师的教与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没有推脱,没有气馁。我们要知难而上,顺势而为。可喜的是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镇的学校领导及镇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我们的小学常识课,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镇的科学课教师在全县的讲课比赛中年年获奖,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学生的成绩也在逐年稳步提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普通教师说的话就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大话、套话,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们只会以满腔的热情去谱写我们农村的落后教育。领导拭目以待,我们教师、学生家长也都在拭目以待!
第四篇: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浅谈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勐海县民族中学 曾琰妮
摘要:我校是一所面向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初级中学,由于受方言、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试图探讨农村少数民族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我校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相关思想,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英语学习问题对策
由于受方言、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我校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这其中既有我校自己的特殊之处,又有所有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的共同问题,希望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目的不明确,一个傣族学生在他的英语课本的封面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是中国人,死是傣家魂,要我学英语,永远不可能”这充分体现了对学习英语的目的认识不足,而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大环境的影响,同学们自身对英语学习目的没有清楚的认识,受到社会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和“我在家里劳动,又不出国,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没有学过英语,照样能打工挣钱。学不学英语没有多大”影响。
2、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能持久。在英语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好奇,很有几天新鲜劲,成天把刚学的几个简单句子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单词量加大,语法增多,刚开始的新鲜被重复而枯燥的听说读写一扫而空,畏难情绪、厌烦情绪占了上风。加上每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在英语的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和成功感,就没兴趣了。
3、、缺乏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由于地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使得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得不到与沿海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的学生相同的许多有利学习条件。,其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步子慢,当地少有或没有现代企业、外资企业,外国到访者更少。英语对当地经济建设的作用尚不突出,也尚未形成学习英语的社会氛围。
学生走出教室后就再也感受不到英语的气息,更谈不上有任何学用英语的机会或条件。再看学生生活的环境。学生无论在家、在社会,还是在学校,汉语已成为主要交流工具,用英语的比例几乎是零。这说明当地学生全然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真实机会,学生接触英语的量有限。
4、对学好英语缺乏信心。虽然多数民族学生上进心强,勤奋学习,但在初中学习中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民族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卑自我封闭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这一障碍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很有一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平时交流时还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大部分学生使用方言交流,普通话尚且未在学校中普及,更别说外国来的英语了。同时由于环境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汉族学生,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这严重制约了英语教学。农村中学生见识相对较少,知识面相对狭窄,导致他们胆小、害羞。虽然有的学生也想学好英语,但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课堂上在学英语时害怕出错,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得不到及时解决,英语知识严重脱节,这就对英语课产生了恐惧,进而厌学英语。
5、学习方法不当,大多采用机械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死记硬背,有相当多的学生甚至不认识音标,不会拼读生词。学生在记忆生单词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只是简单机械地学习背诵。学生在机械地记忆生单词后,由于理解不透,很快就忘记了。加上平时作业负担过重,越学越吃力,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害怕学习英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明确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教师都清楚,但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们还很有必要加强学习,了解社会的快速变化,明白在今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英语将成为生存、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改变了认识才会主动学习;才会勇于创新,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益。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追求新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有:情感激励、教学艺术与成功体验。我们尽可能通过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有良好表现时,我经常用“Very good!” “Great!” “You are so clever!” “Excellent!” “Thank you!”这样的激励的词语,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后,主动的努力也就随之而来。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我经常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们会因此而体验到成功。自信心会不断增强,进而转变为一种求知欲。
3、指点学法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增强信心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 ,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 ,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 学生往往知之甚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只有学生掌握了最适合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充分使用英语来教学,创造一定的外语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教学实践表明,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七年级英语教学只要使用简单的英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训练,而且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易于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用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介绍将要学习的新语言,学生开始听的有些吃力,我们可以辅之以表情、动作等,帮助他们理解;用演示图片、实物等方法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当然,比较复杂的句子和词汇,适当用母语点拨一下,不仅是允许的,而且也是必要的5、精心组织,改善教学方式。机械的记忆和背诵课文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改善授课方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通过实物让学生去产生联想; 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情景,让学生编对话。这些活动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多做情景操练。情景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可采用对话练习、扮演角色、复述故事、讨论、采访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这些学习活动,从而加强学生间、师生间交流。在复习课教学中,可要求学生缩写课文或写小作文。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大胆动笔,在教学中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
6、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互动。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课外活动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不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对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培养“尖子生”和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抓好每一次课外活动,组织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检查、有评比。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如成立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故事会、编英语报、举办英语晚会、英语
角以及进行各种英语竞赛等集体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觉得所学的英语有用处,愿意学英语,普遍养成自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语言的巩固识记与运用。
总之,由于受方言、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培养兴趣,指点学法,课内外结合,以弥补外语环境的不足。教师只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不断地深化教法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胡瑾,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
[2] 《对我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研及思考》,付占申,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
[3] 《农村英语面临的困难及思考》,胡建成,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
[4] 《中学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哈金花,青海教育,2006年
[5]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五篇: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探究
[摘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在高校中,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显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近些年担任辅导员的体会,对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对策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英语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英语学习也变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地区,信息较闭锁,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因而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种种困难。本文将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有许多特殊性,为此,政府往往通过区域自治的办法来进行管理,在体制上就有较为明显的自主管理倾向。这种管理模式使他们对外来文化很不适应性,汉语对他们来说已属于外来文化,而英语则更为陌生。加之少数民族地处偏远,思想保守,无法和发达地区很好的互通有无,导致了无法消化吸收发达文化和知识。少数民
族对异质文化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感,异质文化即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本地区、本民族固有文化之外的文化形态,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盲目排外和心理上的恐惧感。许多人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不见效益的投资,学习英语则更显得毫无用处。这种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2.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落差
具有本民族浓郁特点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随着学业的进展将接触更多异质文化和新鲜事物,因此将面对比汉族学生大得多的学习压力。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经济生活上压力较大。进入大学后,由于英语基础差,汉语水平又不一定过关,加之毕业后就业前景比汉族学生面窄,更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实验表明,焦虑和紧张容易导致学习注意力的分散,从而使思考和记忆能力降低,语言储存和输出效率减低,影响学习效果。以上表现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心差,自卑心理严重。
3.应试教育多方面存在而且比较严重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把四、六级过关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尺码,导致了大部分英语教师把教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了应试教育上,而少于创新和改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初衷,不能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学生并没有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的外语语言基本技能。
三、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障碍的对策
1.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重塑自信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及时把握民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波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创造条件让他们与其他同学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与其他同学的接触和了解。可以用过民族节日、穿民族服装、唱民族歌曲、办校园民族语言广播、订阅民族文字报刊等具体形式创造一个民族文化氛围,使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感和孤独感,逐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并从日常的关心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情绪,使他们处于感受成功的状态,逐步摆脱自卑,恢复自信心。
2.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呼吁了很多年,但是具体教学工作中并未完全采用,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烦躁不安,包袱沉重,效果不佳。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变成语言操练场所。此外,还要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增加英语基础课教学课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学习上充满成就感。其次,强化激励手段,增强竞争意识。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靠近大目标,增强自信心,激化内在学习动力。激化过程主要是利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去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物质手段主要采取奖学金、助学金,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精神手段主要是通过唤起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如个人的爱好、兴趣、愿望、自觉性、意志等。再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封闭的希望,英语专业的学习对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各高校配套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跨越语言和基础知识障碍,更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该从不断的学习中摆脱自身的束缚,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葛敏.构建任务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西北工业大学学
报,1999,(12).[3]覃玉荣.论大学英语教学的障碍因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郭林花.壮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社会语言原因新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