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的黄金时代

时间:2019-05-15 05: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A的黄金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A的黄金时代》。

第一篇:AA的黄金时代

AA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不过这点,远在大圝陆的学生并不知晓。参数化设计和扎哈Zaha的光辉让AA看上去像个圣殿,而DRL则是圣殿的宝座。

Design Research Lab,简称DRL,是门以参数化(Parametric)为线索的建筑历圝史和理论,科学艺术(scientific art)的审美圝体圝系,以编程(scripting)为核心技术的参数化设计的硕士课程。2008年的DRL有以下4个studio,导师分别为Patrik Schumacher, Yusuke Obuchi, Tom Verebes, Theodore Spyropoulos。

Patrik是Zaha Hadid Architects的合伙人,同时和AA的现任校长Brett Steele一样,是DRL的founding director,这也许是DRL成为AA研究生课程里面被扶持力度最大的原因。他的组一直以来都是最热门的,除了是因为Zaha名气外,还有是他在每次评图的时候,都是毫无保留的力挺他的学生。

试图成为做参数化主圝义奠基人的Patrik唯一尊敬或者害怕的人应该就是Zaha Hadid本人。在评图的时候,目空一切的Zaha毫无顾忌地骂学生,骂导师,骂嘉宾,而Patrik至始至终都在一旁拎着Zaha的爱马仕birkin包,尴尬地赔笑。

Zaha和Patrik总是一对欢喜冤家。Patrik努力帮助Zaha打理公圝司。但08年开始的金融危圝机的影响而导致这两年的不景气让这个偏执的高傲的日耳曼人也有点心力憔悴了。Zaha却雪上加霜。她认为AA的DRL是Patrik的嫡系,而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 Vienna的才是自己的嫡系。所以今年Zaha裁员100名,基本上是DRL出来的。不过即便如此,Zaha可以嫉妒他的中国老婆,为他结婚砸过电脑,也嫉妒他培养的DRL弟圝子,但她终究是离不开Patrik的。

长相猥琐的Yusuke(幽助,和漫画幽游白书的那个死鬼同名)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被坊间笑称“骑大马”的原因是他娶了个尺度大许多的德国老婆。幽助喜欢滔滔不绝地卖弄从Jesse Reiser的《Atlas of Novel Tectonics》一书里扒出来的名词,是个口圝技派。所以一旦被问及方法论,他就会对学生讲,你们是研究生,是来研究的,不是来学习的。现在他跳到了东京大学,估计一边炫耀他那口标准流利的美式英语的同时则要重新操练他不喜欢的母语了。

Tom Verebes其实也是DRL的元老之一,同时是OceanD的创始人,是一个教学好于设计的人,而且,对学生非常负责,不过,也许是太学究气了,在和DRL共同度过十个春秋之后,还是被排挤出了新生代的DRL,去了香圝港大学。

新生代的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新导师Alisa Andrasek。Alisa则不屑的认为Tom关于component的论调是old fashion,无规则不可控的emergent chaos才是参数化设计未来的王圝道。不过坊间传言Alisa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混不下去了才投身DRL的,而且,无情鄙视学生的她在业余生活上却总是春圝情泛滥。

现在的DRL的主管Theo是DRL科班出身的希腊人,早期的DRL,从物理模型,电动装置,材料研究再到电脑建模。但现在的DRL强调的是参数化设计的技术训练。尽管Theo是一个喜欢反思并具有古典情节的人,并克制的保持激进,但对现状也无可奈何仅仅自保。

参数化在当今的中国是热门话题。北方的徐老师和南方的袁老师似乎都希望成为中国参数化

主圝义的领军人物。

6、7年前在桃江路的新吉士酒家,马清运向我介绍过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现在回忆起来他就是专攻参数化的。当时老马对我讲,那厮研究的将是未来的主流,但正对饭菜挑三拣四的我显然没有对此在意。

但名气极大的DRL研究生课程不是英国教育体圝系中的正统课程。这和上世纪末英国的教育政策改圝革有关。托尼布莱尔上台后,决定利圝用英国声名卓著的教育体圝系扩大海外招生规模来盈利。但布莱尔狡猾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将扩招的留圝学圝生吸纳到体圝系内消化,而是设计出新的课程项目来容纳这些学生。比如国际硕士课程,DRL就属于这类新生课程。这些课程为英国带来大量的留圝学圝生和学费,改变了寒酸的英国教育面貌,催生了英国发达的教育产业。

英国的建筑学教育体圝系大致以下几步,大学三年,这就是part1,毕业后在被认可的设计事务所工作一到两年,然后圝进入大学进行part2的学习,之后再实习,最后一阶段part3的学习。在英国一般获得注册资格也要考圝试,考圝试由RIBA认可的大学自行负责,有的大学也用论文代替,这总共最少要花费8年的时间。不过要声明的是,通过仔细研究RIBA的介绍,你可以发现在英国设计建筑并一定不需要王家注册建筑师的资格。

大圝陆的硕士勉强可以对照英国的part2。可狡猾的英国人对大圝陆本科学历的认可评估和考圝试比之雅思要难得多,这让大圝陆有本科学历的留圝学圝生几乎无法直接进入part2学习。相对的是大圝陆的本科生申请硕士课程则问题不大,加之硕士课程一般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结束了,所以海外学生一般选择申请硕士课程。但事实是,英国的国际硕士课程也不等于part2,更不被英国国内承认,经由硕士课程走王家注册建筑师道路是没有可能的,国际硕士课程就是进入传统英国教育体圝系的玻璃墙。

留学英国的硕士们也会发现这个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国内的导师制大不相同。往往一个课程主管也就是所谓的“导师”要负责40甚至更多的学生,上课就像个大班课一般,比如圣马丁学院的环境叙述课程。英国的国际硕士课程不是英国教育体圝系的主流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盈利工具。

AA的DRL要好一点,分设了几个studio来消化学生数量,学生先分组以workshop 方式开始头两学期学习,最后选择一个studio进行最后两学期的学习。但这几年的扩张还是让师资力量紧缺,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就作为助教协助老师上课了。毕竟AA的名气大了,老师们的学术社交也多了,花在学生上的时间自然也少了,如果算上扩招的因素,那么每个学生的平均用时就更少了,自学仍然是重要的手段,这点中国学生倒是强项。

去ETH和荷兰的学生享受低学费,大圝陆本科学历被承认,学校设备优良,只要努力,当地的注册建筑师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获得。我的朋友xiaoy测算过,英国国际硕士课程的一年生活费和学费够得上ETH四年(那时英镑还坚圝挺,但一旦汇率下跌,英国人就马上涨学费),硕士文圝凭也不坚圝挺,而ETH努力个四年,瑞士注册建筑师也可以获得了。更令人生气的是,他读硕士的时候,瑞士加入了申根协议,这样瑞士的留圝学圝生可以畅游欧洲。在拒绝申根协议的英国,去欧洲大圝陆,留圝学圝生还要签证。

我的朋友木木同学对DRL的总结是,它是门培训课程,越来越缺少AA独圝立民圝主的学术传统了。DRL的学生是“培训帮”。不过我相信DRL终会产生大师,毕竟那么多有理想的人

奔赴而来。但培训课程在早先总是先贡献工具,马岩松就是在伦敦发现了他的工具---DRL学生早野洋介,这就是MAD的最早技术班底。

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本来就是在1847年,两个年轻建筑师不满意当时的建筑学职业教育而自己创办的立足自我指导和独圝立的职业学校。在19世纪,AA就培养了哥特复兴大师George Gilbert Scott爵士和John Ruskin(拉斯金)这样有影响力的学生。

AA,不依靠国圝家赞助,所以学费昂贵。而非欧盟学生要交更高的学费。AA需要依靠大量的海外留圝学圝生得以生存。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有着最多海外学生的AA的海外名气要比安于国圝家拨款的英国传统院校的建筑系大得多得多。

AA学校出过大把建筑界名人,有把康带到孟加拉的孟加拉现代建筑之父Muzharul Islam。三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库哈斯、扎哈、罗杰斯勋爵;一堆爵士比如、彼得库克爵士(Archigram创始人)、格拉姆肖爵士、Da圝vid Alan Chipperfield爵士(刚获得密斯奖)、Michael Hopkins爵士;斯特林奖获得者Alsop(上圝海国际客运码头的设计者)、还有美国的斯蒂芬霍尔。此外还有理论家弗兰肯普顿。这些学生不少后来也做过AA老师,此外屈米、李伯斯金、杨经圝文也做过AA的老师。AA在学术上的黄金时代是Alvin Boyarsky主政时代(1971-1991)

AA长期处在一种财务拮据的境地,跌跌撞撞地过了150多年。AA的老师的薪水可怜,所以总是留不住人。但AA在那时保持了活跃的自圝由的独圝立的学术氛围。这状况到布莱尔新政后被改变。

AA在新政后顺应大流增设了不少针对留圝学圝生的课程。而课程主管的盈利能力终于最后决定他在学校的话语权。DRL的课程如今发展到几个studio,规模到现在80个学生,为AA赢得了利润和名气。AA阔气了,教授就不用再忍受少得可怜的薪水了,学校也可以一洗“慈善机圝构”的名誉。

AA的校长是员工和学生代表投票选圝举的。于是现任校长Brett Steele凭借了DRL的成功而当选的。AA生存条件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过奇怪的是,现在有钱的AA比之困苦的7、80年代,著名的教授却少了,学术活力下降了。

这是Brett Steele 改变了AA的风气。他深谙政治,懂得手腕,收圝买和拉帮结派并慢慢地逐个清除了异己,尤其那些学术能力强但不听话的刺头们。他懂得宣圝传和营销,在他的努力下,DRL硕士课程这个大规模盈利的培训课程的名气远远大于它的其他实际教学课程。这也说明了AA在美国人的掌舵下,从一个有着独圝立精神的理想主圝义的学校向着商业学校转变,校长Brett Steele为此洋洋自得,他将AA长期积攒的学术名誉变成了商业利益,但正是这样,他的逐利性格也将AA的独圝立自圝由的学术传统用金钱慢慢杀死了。

我在牛津的时候,看到一些报章上对英国留圝学圝生制圝度的讨论。支持的人理由很简单,正是海外留圝学圝生的高学费保圝障了更多的本地学生以便宜的方式接受高等教育。反圝对的人也很简单,逐利会迷失教育的目的和理想。

但逐利日益成为这个消费主圝义世界的主旋律,金钱面前,人人气短。一日,师圝兄QiuJ

给我看了一条LiuL转发来的微博,大意如下,某日北圝京房地产商们正在论坛中,突然闯进一个老外建筑师,毛遂自荐,半开玩笑地号称他作为建筑师就是一直为房产商服圝务的,他希望介入这个论坛和房产商言欢。这个看上去像在向房产商献媚但讲了大实话的老头居然就是AA的前教师--伯纳德屈米。

就此,“建筑学的黄金时代也已过去”FL老师如是说。

第二篇: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亲爱的阿荒:

我是十年前你。

让我回想一下,你刚进校的样貌。稚嫩的脸上好奇的眼睛不住打转,沉浸在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中展望着完美的未来。对于军训,也只抱有“此番必可减肥”的戏谑心思。对于刚到谋生环境的你,显得呆呆傻傻格格不入,秉承“谨言慎行”愈发形单影只,你以为你能够靠着回忆过完大学生活。虽与朋友感情要好但也终抵不住天南海北的距离,终也不能切实体会心中莫名的烦扰。

浑浑噩噩中迎来军训,看着其他小姑娘忙碌选购防晒品、鞋垫……你总在一旁摇摇头后继续做自己的事,你就是一个边缘人。太阳挂在天空活像蜡烛穿过一个洞,远处的学长学姐们,三五成群带着吃食四处寻找,在寻找着社团部门的小孩。无聊的你踢着石子,正前方的学姐叫了你挥挥手小跑过来把东西递给你,拍了一下头。你突然释然,最好的,最坏的你都要珍惜,把它们揣起来感谢你能遇到她们,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的黄金时代。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篇: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读后感。我就在想,如果依然不把感想诉诸于文字,对自己实在是一种残忍却又奢侈的折磨。然而与前两回一样,我再次得了失语症。失语症不知道自己会说些什么,能说些什么。所以沉默。

患失语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没什么可说,仿佛禅宗里的言语道断,发声的刹那即是意义丧失的开始。二是要说的太多,无法有序地组织语言,以致长时间语塞。出乎意料的是,《黄金时代》同时给了我这两种感觉。我为此很受惊吓。对于一个受了惊吓的失语症患者来说,要试图说明自己的病因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如何,我大概不能把自己的脑袋敲开,哪怕里面真的有些东西需要得到更好的表达。

从黄金时代到三十而立,再让人想起无限美好的似水流年。王小波的大智慧把诗意和幽默赋予生活,又从中体验出大荒唐与大悲哀。

一、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们当然知道,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许算不上这个国家的的黄金时代,但此时的王二处于他一生黄金时代。)黄金时代里的王二像一只没有被骟锤的公牛,阳具直挺,生猛并以为自己将永远生猛。他和陈清扬一起跑到山里,又一起回到农场接受批斗,再用诗一般的文笔在交代材料上酣畅淋漓地描写性爱。——是的,甚至没有谁曾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其中的性描写是最令人赞叹之处:充满原始的诗意以及执着的生活热情。

写到这里,我意识到我的失语症又要犯了。我实在需要一段原文作为这篇东西的强心剂——我害怕它死掉,这么一来我的第三次读后感又要夭折。我就要跌进读与读后感的永劫循环。

“我和陈清扬侧躺在蓝粘土上,那时天色将晚,风也有点凉。躺在一起心平气和,有时轻轻动一下。据说海豚之间有生殖性的和娱乐性的两种搞法,这就是说,海豚也有伟大的友谊。我和陈清扬连在一起,好像两只海豚一样。

“我和陈清扬在蓝黏土上,闭上眼睛,好象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天黑下来,阳光逐渐红下去。天边起了一片云,惨白惨白,翻着无数死鱼肚皮,瞪着无数死鱼眼睛。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了悲哀的气氛。陈清扬流了很多眼泪。她说是触景伤情。”

而读者的我就站在现实的旷野里,他们所不能意识的对面。——生活仍旧贫血苍白;我只有再次充满了联想与无比的向往。这使得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即我原来也属于容易驯化的一类。饲料吃多了,就要忘记山肴野蔌的味道;阳痿的日子过习惯了,就会以为勃起完全没有必要。喜欢《黄金时代》的人很可能都把王二作为幻想中狂狷不羁的自我。如醉如痴过后,你发现自由的意志却从未有过地清醒。——追求自由与美好,并对自由美好的生活充满热望,这在荒唐的年代里,更有了璞玉浑金的色彩,黄金时代更有了令人怦然心动的魅力。

李银河女士在悼念王小波的文章里写道: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而对于我生活里的星星点点,绝不敢以黄金时代自比。但我如今常常要作同样的感慨:我尽力抗拒巨大的失落感,尽力避免还没喂饱自己就开始咳声叹气,尽力否认在很多时候我是个孬种。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我就在想,很多人未必就没有我的感慨。也就是说,我所写的感想并非什么新鲜玩意儿,可以起到擦亮他人眼睛之效用。但这不能成为我数次沉默的理由。的确,每读一遍都有新收获,这些收获朦朦胧胧地积攒起来,藏在意识的某个角落,以致对我整个一生都产生了影响。——无论如何,这和写成文字仍不一样。我需要证明,我能够理出个头绪来,就像我能够给现实理出个头绪,认真地面对未知的生活。我同时需要证明,对于美好,我已经有了一种具体到文字的感受。——但愿这能指引我追寻生活中那些真正美好的事情。

二、三十而立

王二后来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挨捶的过程,读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于是王二三十而立时,骟锤的效力慢慢显现出来。生活从写意变为写实,这叫王二无论如何不能相信,曾经有过一个豪情大发的过去,他生活在其间亦圣亦狂。而现实的王二只能用幽默感打扫厕所,用诗意给自己掘开一个透气孔。王二要做一个正经人,直面捏人睾丸的会议,委琐无趣的生活。“事实证明,社会是个大熔炉,可以改造各种各样的人,甚至王二。”于是在“八三年七月初的某个早上”,王二发现自己从本质上已经是个好人、好教师、好公民、好丈夫。——一句话,三十而立的王二的确不能让人相信,——同时也不能令自己相信——当年他曾迎着万里东风,敞开年轻的胸怀,高喊着:X你妈!谁敢上来我一脚把他揣下去!

我想起了王小波笔下特立独行的猪兄。它最终冲破人类设置的致命羁绊,成为自由的野猪。这让我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一只猪——当然,不是所有的猪都比不上,只是比不上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瑞”(我仿拟“人瑞”造出来的词)。王二到了而立之年,也“改造”得像模像样: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成熟吧。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我还会想起一位前辈朋友,貌不惊人,脑子里的东西则让我击节叫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所希望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有些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诗意的精神,并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像下围棋时面临难局那样进行长考。我越来越怀疑我是这样的人:生产一个社会标准品需要付出更大的心理成本。

是的,王二这类人需要诗意的精神,尤其是在寒冷的夜里。

“在这种夜里,人不能不想到死,想到永恒。死的气氛逼人,就如无穷的黑暗要把人吞噬。我很渺小,无论作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就超越了死亡。现在我是诗人。虽然没有发表过一行诗,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更伟大。我就像那些行吟诗人,在马上为自己吟诗,度过那些漫漫的寒夜。”

三十而立,王二越来越多地流露着对过去的记忆。他回想起自己和小转铃在高粱地里做爱的情景,回想起一无所有的他们享受无人打扰的静夜,在京郊的宿舍里渡过的冬天。年轻而迷茫的王二在性爱的激情中写下年轻的诗句。——这是何等伟大的幸福啊。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被这无与伦比的惬意所感染,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在没有月亮的静夜,星星的眼泪洒在铃子身上,就像荧光粉。我想到,用不着写诗给别人看,如果一个人来享受静夜,我的诗对他毫无用处。别人念了它,只会妨碍他享受自己的静夜。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这就是说,诗人这个行当应当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我就在想,王二的诗意是从哪里来的——是对世界的洞悉,是对磨难的超然,还是对幸福了悟,或者,是兼而有之?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赶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鱼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忽然之间,我的心里开始松动。走着走着,觉得要头朝下坠入蓝天,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就在这一瞬间,我解脱了一切苦恼,回到存在本身。”

我还在想,这样的诗意,到现在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但这不能让我自己相信。我所知道的是:王二这类人,从来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在这一点上,王二很像一匹骆驼。骆驼对水充满爱意;骆驼不能像鱼生活在水里,他生活在一个看上去缺水的世界;惟其如此,水源是那样的美。

而另一些人,不需要诗意的世界,从来不需要,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需要。这并非什么坏事。然而这类人其实并不多:生活在黄金时代里的人们,或多或少需要诗的精神;在我所熟知的人们当中同样如此。只是我们生活在现实里,慢慢就会明白一些事情。——社会作用于每个人的、人与人交流的、为庞然大物所宏扬的,不是诗意或者诗的精神。所以纵然身边有歌者,我们却被这样那样的事物所设置,所以我们依然是一个个孤独者。

第四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第五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经过两个夜晚,我看完了黄金时代,起初对这种文艺范儿电影没有过多兴趣,也许是现阶段正处于沉淀期,也许是由于自己本身内在还是带有文艺范儿,更或许是萧红的名字激发我的兴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节奏中慢慢去欣赏体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个味儿!汤唯那扑朔迷离,心不在焉地一举一动勾勒出了一个率真单纯、自主独立、倔强清醒,还有对生活苦痛默然无视的才女风范儿。从她被困旅店却无所谓的态度,露出窗台,悠然抽烟,从她在自己爱人出轨,缠在鲁迅家中却不抱怨天天发呆深思,还有自己孤独一人飘在日本,不爱美景爱忧伤,更是从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铁板上一夜,面对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个无所谓却用力生活的女人。过后我专门百度了一下萧红这个人的简介,看看照片眼神总觉得总有那么一点的不相称,但还是喜欢汤唯的塑造。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才华横溢的有风味的女人。

萧红的文章很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很有些鲁迅的味道。够深的文学造诣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从细节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继而延展到哲学思想。仿佛大家都是这样的手笔。萧红的一生短暂并不美丽,坎坷却是自己选择,私奔、同居、弃儿、穷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师、被出轨又出轨、身怀前夫孩子却再婚、烟鬼等等这一切的乱码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与人格,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的花儿。

先写到这儿,我决定再温习一遍,一部对我胃口的作品。

下载AA的黄金时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AA的黄金时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经过毛概老师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王小波的折服,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 国政1102 李沐铭 20114216 前段时间读了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尽管这篇小说不长,但是很有争议。本来我就是冲着王小波才去读的,只知道他是一篇王小波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11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1 关于文革时代的故事,大部分分为两种:第一个,是所谓的伤痕文学。应该是反思文革对社会的摧残和对那代人的伤害。不过讲道理,这种没......

    《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王小波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

    读《黄金时代》有感

    读《黄金时代》——王小波 1. 初读此文,就被其赤裸裸的语言风格所折服,语言淫色而又充满现实感,是对现实环境 语言的真实再现。逼真而又不失骚情,例如:小和尚、正面后面之类的,以......

    我的黄金时代

    《我的黄金时代》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

    读《黄金时代》有感

    读《黄金时代》有感 材料学院2006201031赵瞳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前言中,举了三个原因来说明他为什么会写作:山在那里,所以就有了攀登的欲望;熵增和反熵过程;特立独行的结果。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