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黄金时代

时间:2019-05-14 08: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黄金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黄金时代》。

第一篇:我的黄金时代

《我的黄金时代》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 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寓意:曾经的我们擦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故事中黄鹤和蔡楠的爱情其实是很美好,这段美好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只是傻傻的蔡楠刚开始一心要追求李若瑄,却没有发现一直默默地在他身边的黄鹤,现实中就是这样,有很多人在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却忽略了身边已经拥有的,有不少人为此错过了,失去了,后悔了,但一切已经是过去……黄鹤最后还是去了美国,之后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与《我的太阳》的结局有点不一样,馨儿最后是没有去香港,留下和阿博在一起,但是现实中会有多少这样的呢?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都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女的家庭背景比男的好,所以他们的爱情在父母看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面对很大压力,这就是现实!每个人都喜欢看自己星座那一块,同样,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前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背景,所以说每个人对一部影片的感触和理解的深度都是不尽相同的。前提摆下,说说我的看法。

注意到这部DV拍在1999年,到今年整整十年,可以说十年来中国大学校园DV剧中没有能够超越这一部的。中国没有拍关于校园题材的导演,也可以说在影视业关于校园题材的,包括外国校园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出其右者。

这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直接印象。也许影片中的色调有些“土气”,可是绝对掩盖不了它耀眼的光芒:

1,故事发展过程穿插主创人员的谈话。这种叙事方式可谓前无古人,颇有新意,有些人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郁闷,这是什么玩意?其实不过是导演给我们开的一个小小玩笑,记得有次谈话这么说,“交大哪有这样的女生,死乞白赖的喜欢你一男的”,直接质疑剧本的创作,可谓是一点幽默元素,也不乏导演对待观众真诚的态度(不像有的导演拿观众当白痴)。还有最后主演和导演打起来那一幕,荒诞可笑,又极具技巧般的结束了故事。

2,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老套的三角恋,放在大学这个环境里面,作为大学生的你,哪个能不为之共鸣?

3,创意的结局。哪个不曾为这个结局眼前一亮?一分三类,直接和其余普通电影划清界限。

4,人生的感悟。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也是这部影片在世界上关于校园题材电影拔高的一个地方。故事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

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我激动的从床上做了起来。寓意啊,曾经的我们擦

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平凡的大一男生蔡楠,在交大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轻轻飘来的叫做李诺萱的女生使一切变得 不平凡起来。蔡楠开始面对一见钟情,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 大学中的一次次打击甚至是挫折使他几乎心灰意冷,但是,他却没有发现,爱情之花,原来正在自己身边盛开……

在本质上,我应该是一个趋向保守的人,这一点与其说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不如说是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卡夫卡曾说过他最理想的生活,是隐居在一个有很多间房子的幽静地下室里,每天的饭由人送到最外面的那一间,于是他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地思索和写东西。在我,每天的生活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琐事,就是深居简出的读书和天马行空地妄想。所以对于电影这种多少带着现代美学气息的精神产品,与我是有着天然的隔阂的,故对其所作的思考和评判也只会是感觉化的无序化的思维片段,这正如一个乡下老太谈“三个代表”,我们的政治理论家和宣传家们对此肯定是哭笑不得的。而这样的背景下的一篇影评,多少是有亵渎读者之嫌的。

生活在这样一个所谓“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时代,你能无处不在地体味到资本和极限精神的亲密联姻,所以有几吨重的草莓蛋糕,斥资数亿的好莱坞大制作。那种着重刺激感官,发掘奇幻美感的影视事业也成为我们日常精神消费的主流。面对这种“视觉主义”的成人童话,或许可以说时代已经在铺天盖地的艳羡和麻醉中迷失了,普罗大众已经完全陶醉在纯情、煽情、激情和色情的人生情调里了,在上帝已死至理性人已死以后,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作为现代乃至后现代迷惘生活的圆满安慰。伯林说,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作为一个思想家反传统的话语秀来看待的。在圣奥古斯汀的“上帝之城”已经不复存在后,似乎世间已经失却了所谓永恒之光,残缺在表现平庸的时候总在利用现代的“金属之美”,而真实的生活之痒,包括那些珍贵的平淡和感伤却被毫不客气的挡在了厚重的眼帘之外。在这里我自言自语铺垫了这么多似乎甚为偏颇的句子,并不是为了急于表明我的愤青身份,正像前面已经说过的,我是一个保守分子,所以对于生活的颜色,总是追求有那么一点古旧的暗淡。

是为题记和楔子。

在中国咱们学生自己拍电影的沿革历史及现状,于我这样的书呆子是不太明朗的,只知道有那么一个学生电影节,据说因为搞出来的东东太不够艺术和庄重,其前景是怎一个惨淡和低迷了得的。所以对于学生电影,基于一种信息封闭和舆论导向,总觉得那只是标榜解构实则肤浅的玩意儿。“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然而确实是我当时思想的事实。后来很偶然在同学那里看到了一部学生DV,即西安交大的学生拍的《我的黄金时代》,开始是带着准备嬉笑怒骂的情绪看的,也确实寻得了很多垃圾构想,可看到后来,越来越有一种物事在全身弥漫,想了想才明白了原来是它在一些情节和观念上提供了某一种引起共鸣的思想同构,勾勒了一种入木三分的真实。而这些,在许多所谓青春校园剧里面只被虚假地提供了媚俗之美的文本。

圈子里的几个朋友曾经编过一本书,名为《大学拒绝平庸》,里面大致收录了一些所谓

高材生们由辛苦而成就的励志型成长自传,对于这些,本事平平,殊无所长的我向来是颇为鄙夷乃至讥讽有加的。本人向来认为,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里都有自己的努力,如何才能称为不平庸实在是难以有一个惰性的标准,而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老人收获的那副不值一个生丁的大鱼骨架子确实不能叫做成就,然而他依旧被当作英雄,所以那种似乎不平庸就意味着开法拉利的工具性观念实在是恶俗得可以。所以在这样一种意义上,《我的黄金时代》最开始就从观念上开始进行解构或者说颠覆。影片的主人公,或者说故事的讲述者和发生者,蔡楠,只是一个几乎让别人看不到任何现代意义上的优点的普通学生,大学时光对于他而言,似乎总是无尽的碰壁和倒霉还有庸庸碌碌,人生中许多的无奈和自伤无一例外的压在了他那颗忠厚朴实的心上,然而影片的结尾,他不无留恋地告诉我们,那是他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对于蔡楠来说实实在在的所谓黄金时代里,具体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了初进大学的遭遇骗子,第一堂课高数老师的严厉斥责,话剧演出的蹩脚试演和惨遭淘汰,追求美女的黯然败北,期末考试帮室友作弊和由此而致的留校察看的处分,最终女朋友的飘然出国以及一年后的正式分手,还有许许多多的轻喜剧般的哭笑不得的小插曲。种种这些,都是客观实在的生活,没有宏大,没有光辉,也没有轻松惬意,或许可以说唯一有的是那么一点刻骨铭心的伪饰的恋情(对此我是深表怀疑的,只能把它看作高于生活的戏剧调料),那么这种表白的黄金时代,在多大程度上是红卫兵式的“青春无悔”,或说是一种诙谐的黑色幽默?这从电影中丝毫不能得到印证,于是乎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对生活本身求真的价值观念。这从根本上直接消解了“黄金时代”这一语汇的传统意义,也即是消解了一个世俗的评判标准。这和王小波同志的“黄金时代”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一种压抑状态下对生活求真的诉求。

如果非要对电影进行分类定位的话,从其情节发展和故事的比重来看,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部言情剧。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两个爱情文本,可以用“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来分别概括。从这两个意义完全相背的爱情文本中,我们可以得到现今校园恋爱皈依轨迹的真实写照。老祖宗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告诉我们“慕少艾”。故大凡刚达到性成熟的男人,总将自己的情欲归宿投射到美女身上,然而最终这种多对一的映射因为其资源的不对等性及双方的估价整合而形成的视差,其结局就是大部分男人只可能是“永失我爱”或说铩羽而归,然后他们在经意和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爱的巢穴其实构筑在身边日常相处的灰姑娘那并不美妙然而体贴实在的一笑一颦间,如果要再添加一些戏剧成分的话,可能男人们因为现实的无奈又不得不再次接受感情的搁浅,徒然留下一些动人得伤感的记忆。电影中的那些情事,可以说是对上述说法的绝佳具体诠释。主人公蔡楠其貌不扬,朴实木讷,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然而偏偏喜欢那众多丘比特爱矢之的的大美女,色艺双全的李诺萱,在费尽其所能的心机后,用剧中人,蔡楠室友的说法,成了长征路上的又一块铺路石,最终一封信咯屁了事,然而这封信唤醒了梦中人,告诉他对他无微不至的黄鹤才是真爱,于是一切从此便好起来了,校园中同车穿梭的浪漫,夜色中吻别的缠绵…..可是蔡楠的平庸最终还是成了爱情的大敌,尽管无法割舍,黄鹤还是飞向了九霄云外。是宿命吗?是玩笑吗?蔡楠说对于这些我无计可施。我们也做过片中蔡楠那样的美梦,我们也在梳理着爱情,我们甚至也有类似的颤痛,最后,我们只有认同。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好象女权主义肆虐过后,女性最大的向往倒是“嫁个有钱人”,或者

委婉一点说是“嫁个成功人士”。这一点似乎是女性的通感,不论是女强人还是小女人。所以不“成功”的男士便只能是情感的乞丐,在一片废墟中挣扎,唯一的出路是成功。片中黄鹤的妈妈问黄鹤:“他到底有什么值得你留恋?”黄鹤无法回答。无法回答的结局就是对女性整体价值观念的妥协,哪怕是那么纯情,那么苦苦守侯的黄鹤。一面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面是脸上长满痘痘的蔡楠,黄鹤在心里说,如果你来见我,我就不走了。蔡楠呢?蔡楠告诉我们,通常生活不是按照影视剧的模式发展的,他去了机场,然后是互相祝福,然后黄鹤上了飞机,然后是他可以预料到的一年后的中断联系,然后是两年后收到黄鹤的结婚照片。爱情总是跟着感觉发生的,故事总是随着境遇发展的,谁也逃脱不了,没有例外。

在片子接近尾声的时候,蔡楠似乎空前成熟地给我们唠叨了一段话,来总结那已经逝去的黄金时代。他站在教学楼的天台上,站在一群过往的红领巾中。他说:“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我也像这个城市的其他男人一样,娶妻,生子,挣票子,买房子,对此,我无能为力。”适合眺望的天台,过往的红领巾,都是精心设置的背景,都为了配合这个煽情,骗得人心发颤的独白。和普通的大多数一样,我也曾经醉心于这个稍嫌和整个故事不合拍的阐发,一遍遍地念叨,回味。但是最终,我发现其实这样的一个提升其实是一个败笔,仔细分析这段话的逻辑框架,对于它的隐含前提,它的最终结论,我都发觉它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整个电影文本前面的叙事部分,我想创作者对此应该是始料未及的。我觉得,片子给我们一开始的品格定位,应该是极力表现一种平庸,无论是对于实际的生活,还是对于精神的旷野,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都是小人物的无奈,小人物不切实际的追求,主人公或许不甘心这样的生活,但是平凡就是他的宿命。再看这个思想提升,从引用小波同志的格言开始,我们能够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精英意识,一种所谓精神贵族的难堪。对于不断走向庸俗的生活,对于没有激情的娶妻生子挣票子买房子,对于成为这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主人公是不愿的,只是结果无能为力。这样的言下之意,我觉得表明的是一个纯艺术的诗人对生活的失望,对生活本身不断异化成他物的抗议。可我想,生活既然已经在那里了,就不容去提升了,这是我所理解的“存在先于本质”,如果用“庸俗”这个词表现的是中性的意义的话,生活不是一步步走向庸俗的,而是从最开始就是庸俗的,片中的说法是一种盲目的想当然;而正常人生活里的娶妻生子,挣钱买房,是没法怀疑的,也是人生的向往,我们总不能是不事稼穑的纨绔子弟,总不能因为生活的压抑却连生活本身都不要。

片子的结尾似乎回到了开头,用的是黑白色的回忆式,一个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他们互相并不认识,对于擦肩而过的,以后意味着很多的个体,他们没有注意。对于这样的一个结尾,我是深为赞叹的。这是多么真实的生活场景啊,就像福楼拜笔下的事件那样自然主义。那样的时空,那样的真实,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大师的小说中,找到类似的感觉回味,包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记得片中有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主人公蔡楠站在校园的路上,站在昏黄错乱的灯光下,视觉越来越远,人像越来越小,画面越来越虚,最后是一片空白,而刺激我们眼球的是路灯的一缕虚白的光线,越拉越长,最后归于无形。我想,就算我们忘记了整个影片,但只要记住了那一缕暗淡的光线,我们就理解了全部。

第二篇: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亲爱的阿荒:

我是十年前你。

让我回想一下,你刚进校的样貌。稚嫩的脸上好奇的眼睛不住打转,沉浸在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中展望着完美的未来。对于军训,也只抱有“此番必可减肥”的戏谑心思。对于刚到谋生环境的你,显得呆呆傻傻格格不入,秉承“谨言慎行”愈发形单影只,你以为你能够靠着回忆过完大学生活。虽与朋友感情要好但也终抵不住天南海北的距离,终也不能切实体会心中莫名的烦扰。

浑浑噩噩中迎来军训,看着其他小姑娘忙碌选购防晒品、鞋垫……你总在一旁摇摇头后继续做自己的事,你就是一个边缘人。太阳挂在天空活像蜡烛穿过一个洞,远处的学长学姐们,三五成群带着吃食四处寻找,在寻找着社团部门的小孩。无聊的你踢着石子,正前方的学姐叫了你挥挥手小跑过来把东西递给你,拍了一下头。你突然释然,最好的,最坏的你都要珍惜,把它们揣起来感谢你能遇到她们,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的黄金时代。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经过两个夜晚,我看完了黄金时代,起初对这种文艺范儿电影没有过多兴趣,也许是现阶段正处于沉淀期,也许是由于自己本身内在还是带有文艺范儿,更或许是萧红的名字激发我的兴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节奏中慢慢去欣赏体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个味儿!汤唯那扑朔迷离,心不在焉地一举一动勾勒出了一个率真单纯、自主独立、倔强清醒,还有对生活苦痛默然无视的才女风范儿。从她被困旅店却无所谓的态度,露出窗台,悠然抽烟,从她在自己爱人出轨,缠在鲁迅家中却不抱怨天天发呆深思,还有自己孤独一人飘在日本,不爱美景爱忧伤,更是从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铁板上一夜,面对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个无所谓却用力生活的女人。过后我专门百度了一下萧红这个人的简介,看看照片眼神总觉得总有那么一点的不相称,但还是喜欢汤唯的塑造。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才华横溢的有风味的女人。

萧红的文章很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很有些鲁迅的味道。够深的文学造诣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从细节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继而延展到哲学思想。仿佛大家都是这样的手笔。萧红的一生短暂并不美丽,坎坷却是自己选择,私奔、同居、弃儿、穷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师、被出轨又出轨、身怀前夫孩子却再婚、烟鬼等等这一切的乱码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与人格,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的花儿。

先写到这儿,我决定再温习一遍,一部对我胃口的作品。

第四篇: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读后感。我就在想,如果依然不把感想诉诸于文字,对自己实在是一种残忍却又奢侈的折磨。然而与前两回一样,我再次得了失语症。失语症不知道自己会说些什么,能说些什么。所以沉默。

患失语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没什么可说,仿佛禅宗里的言语道断,发声的刹那即是意义丧失的开始。二是要说的太多,无法有序地组织语言,以致长时间语塞。出乎意料的是,《黄金时代》同时给了我这两种感觉。我为此很受惊吓。对于一个受了惊吓的失语症患者来说,要试图说明自己的病因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如何,我大概不能把自己的脑袋敲开,哪怕里面真的有些东西需要得到更好的表达。

从黄金时代到三十而立,再让人想起无限美好的似水流年。王小波的大智慧把诗意和幽默赋予生活,又从中体验出大荒唐与大悲哀。

一、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们当然知道,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许算不上这个国家的的黄金时代,但此时的王二处于他一生黄金时代。)黄金时代里的王二像一只没有被骟锤的公牛,阳具直挺,生猛并以为自己将永远生猛。他和陈清扬一起跑到山里,又一起回到农场接受批斗,再用诗一般的文笔在交代材料上酣畅淋漓地描写性爱。——是的,甚至没有谁曾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其中的性描写是最令人赞叹之处:充满原始的诗意以及执着的生活热情。

写到这里,我意识到我的失语症又要犯了。我实在需要一段原文作为这篇东西的强心剂——我害怕它死掉,这么一来我的第三次读后感又要夭折。我就要跌进读与读后感的永劫循环。

“我和陈清扬侧躺在蓝粘土上,那时天色将晚,风也有点凉。躺在一起心平气和,有时轻轻动一下。据说海豚之间有生殖性的和娱乐性的两种搞法,这就是说,海豚也有伟大的友谊。我和陈清扬连在一起,好像两只海豚一样。

“我和陈清扬在蓝黏土上,闭上眼睛,好象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天黑下来,阳光逐渐红下去。天边起了一片云,惨白惨白,翻着无数死鱼肚皮,瞪着无数死鱼眼睛。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了悲哀的气氛。陈清扬流了很多眼泪。她说是触景伤情。”

而读者的我就站在现实的旷野里,他们所不能意识的对面。——生活仍旧贫血苍白;我只有再次充满了联想与无比的向往。这使得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即我原来也属于容易驯化的一类。饲料吃多了,就要忘记山肴野蔌的味道;阳痿的日子过习惯了,就会以为勃起完全没有必要。喜欢《黄金时代》的人很可能都把王二作为幻想中狂狷不羁的自我。如醉如痴过后,你发现自由的意志却从未有过地清醒。——追求自由与美好,并对自由美好的生活充满热望,这在荒唐的年代里,更有了璞玉浑金的色彩,黄金时代更有了令人怦然心动的魅力。

李银河女士在悼念王小波的文章里写道: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而对于我生活里的星星点点,绝不敢以黄金时代自比。但我如今常常要作同样的感慨:我尽力抗拒巨大的失落感,尽力避免还没喂饱自己就开始咳声叹气,尽力否认在很多时候我是个孬种。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我就在想,很多人未必就没有我的感慨。也就是说,我所写的感想并非什么新鲜玩意儿,可以起到擦亮他人眼睛之效用。但这不能成为我数次沉默的理由。的确,每读一遍都有新收获,这些收获朦朦胧胧地积攒起来,藏在意识的某个角落,以致对我整个一生都产生了影响。——无论如何,这和写成文字仍不一样。我需要证明,我能够理出个头绪来,就像我能够给现实理出个头绪,认真地面对未知的生活。我同时需要证明,对于美好,我已经有了一种具体到文字的感受。——但愿这能指引我追寻生活中那些真正美好的事情。

二、三十而立

王二后来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挨捶的过程,读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于是王二三十而立时,骟锤的效力慢慢显现出来。生活从写意变为写实,这叫王二无论如何不能相信,曾经有过一个豪情大发的过去,他生活在其间亦圣亦狂。而现实的王二只能用幽默感打扫厕所,用诗意给自己掘开一个透气孔。王二要做一个正经人,直面捏人睾丸的会议,委琐无趣的生活。“事实证明,社会是个大熔炉,可以改造各种各样的人,甚至王二。”于是在“八三年七月初的某个早上”,王二发现自己从本质上已经是个好人、好教师、好公民、好丈夫。——一句话,三十而立的王二的确不能让人相信,——同时也不能令自己相信——当年他曾迎着万里东风,敞开年轻的胸怀,高喊着:X你妈!谁敢上来我一脚把他揣下去!

我想起了王小波笔下特立独行的猪兄。它最终冲破人类设置的致命羁绊,成为自由的野猪。这让我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一只猪——当然,不是所有的猪都比不上,只是比不上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瑞”(我仿拟“人瑞”造出来的词)。王二到了而立之年,也“改造”得像模像样: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成熟吧。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我还会想起一位前辈朋友,貌不惊人,脑子里的东西则让我击节叫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所希望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有些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诗意的精神,并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像下围棋时面临难局那样进行长考。我越来越怀疑我是这样的人:生产一个社会标准品需要付出更大的心理成本。

是的,王二这类人需要诗意的精神,尤其是在寒冷的夜里。

“在这种夜里,人不能不想到死,想到永恒。死的气氛逼人,就如无穷的黑暗要把人吞噬。我很渺小,无论作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就超越了死亡。现在我是诗人。虽然没有发表过一行诗,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更伟大。我就像那些行吟诗人,在马上为自己吟诗,度过那些漫漫的寒夜。”

三十而立,王二越来越多地流露着对过去的记忆。他回想起自己和小转铃在高粱地里做爱的情景,回想起一无所有的他们享受无人打扰的静夜,在京郊的宿舍里渡过的冬天。年轻而迷茫的王二在性爱的激情中写下年轻的诗句。——这是何等伟大的幸福啊。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被这无与伦比的惬意所感染,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在没有月亮的静夜,星星的眼泪洒在铃子身上,就像荧光粉。我想到,用不着写诗给别人看,如果一个人来享受静夜,我的诗对他毫无用处。别人念了它,只会妨碍他享受自己的静夜。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这就是说,诗人这个行当应当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我就在想,王二的诗意是从哪里来的——是对世界的洞悉,是对磨难的超然,还是对幸福了悟,或者,是兼而有之?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赶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鱼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忽然之间,我的心里开始松动。走着走着,觉得要头朝下坠入蓝天,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就在这一瞬间,我解脱了一切苦恼,回到存在本身。”

我还在想,这样的诗意,到现在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但这不能让我自己相信。我所知道的是:王二这类人,从来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在这一点上,王二很像一匹骆驼。骆驼对水充满爱意;骆驼不能像鱼生活在水里,他生活在一个看上去缺水的世界;惟其如此,水源是那样的美。

而另一些人,不需要诗意的世界,从来不需要,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需要。这并非什么坏事。然而这类人其实并不多:生活在黄金时代里的人们,或多或少需要诗的精神;在我所熟知的人们当中同样如此。只是我们生活在现实里,慢慢就会明白一些事情。——社会作用于每个人的、人与人交流的、为庞然大物所宏扬的,不是诗意或者诗的精神。所以纵然身边有歌者,我们却被这样那样的事物所设置,所以我们依然是一个个孤独者。

第五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下载我的黄金时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黄金时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经过毛概老师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王小波的折服,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 国政1102 李沐铭 20114216 前段时间读了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尽管这篇小说不长,但是很有争议。本来我就是冲着王小波才去读的,只知道他是一篇王小波的......

    《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王小波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

    黄金时代读后感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11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1 关于文革时代的故事,大部分分为两种:第一个,是所谓的伤痕文学。应该是反思文革对社会的摧残和对那代人的伤害。不过讲道理,这种没......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5篇)

    至此,《黄金时代》全书完。从20xx年,拿到还没有拆封的实体书便被培源收走,到今天将整本书一字不差的读完,时隔整整六年。全书不算后记,一共五章。作为自己,我没经历过主人公王二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推荐阅读)

    《黄金时代》读后感1都说年轻人普遍就是浮躁的,我仔细想了想,如果我干的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就做你们现在在做的事,做个30年也许和你们一样了,只是30年后的我想要的和现在我想要的......

    《黄金时代》观后感[合集五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4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