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感[合集五篇]

时间:2022-07-08 04: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金时代》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金时代》观后感》。

第一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4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金时代》观后感1

期待了许久的影片《黄金时代》,终于上映了。如果说《匆匆那年》的主题曲比电影闪耀许多,《黄金时代》的海报语也比影片亮色三分。犹记得经典人物搭配时代金句,振奋人心。如“天地”和“笔锋”两款海报,泼墨背景,萧红独立天地间,是缥缈孤鸿影。她坚定立场,“我不能选择怎样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鲁迅表明态度“呐喊由心,狂人如我,这是一个要破旧立新的时代,一切都是自由的!”笔锋尖锐深刻,直抵人内心深处。文化和思想大解放,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一次发生在民国时代。

许鞍华和李樯用纪录片的形式阐述了萧红的一生,别出心裁的手法试图演绎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来文艺本身的小众化,许多人不熟悉萧红;二来纪实而平淡如水的叙述手法无法煽动人心、牵发泪腺。最终导致票房不理想,兴许读完萧红的书再看影片,又是另一番感受。在旁人眼里,萧红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矛盾性的人物,萧军说她容易上当,丁玲说她感性控制了理性。为了反对封建压迫,她拒绝家里给她安排的婚事,跟着已婚的表哥私奔,男方因受不了社会舆论压力而弃她而去。萧红不愿回家,却去投靠被她悔婚的汪恩甲,两个人在旅馆里坐吃山空七个月。后未婚夫销声匿迹,留下她和肚子里的孩子,以及拖欠旅馆的一笔不菲房租。萧红被关进破房子后,写信向报社求救,后邂逅萧军,两人坠入爱河。她怀着未婚夫的孩子跟萧军在一起,孩子出生后便送人。后来,她写了《弃儿》一文,只言片语交代往事。萧红文学天赋比萧军高,两人机缘巧合认识了鲁迅先生,如千里马遇上伯乐。萧红深受鼓励,文坛地位亦起到了麦子拔节的作用。萧军的粗犷武断,以及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讥讽,二人貌合神离。端木蕻良的出现,是二萧分离的导火线。后来,萧红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这场闹剧像极了历史遗留问题,尴尬得让人无从下手。

日本侵华,萧红端木二人颠沛流离,由武汉辗转至四川再到香港。期间,由于船票不足,萧红把逃生的机会让给了端木,自己挺着大肚子逃亡。炮火轰炸,山河破碎。萧红坐在黄包车上,穿梭于残垣断壁间。人若浮萍,辗转浮沉,朝夕不保。而到渡口搭船时,赶不上班船,不慎跌倒,大着肚子四脚朝天无法起身,风霜露重,萧红仰望星空,伴着愁云惨淡躺了一夜。此情此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在她的黄金时代、自由时代,我们却看到太多辛酸无奈。她像是暴风雨中的杜鹃花,鲜红却荒凉。端木生性懦弱无担当,不可共患难。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萧红自嘲会孤独终老。到香港不久,她便检查出肺结核,辗转几个医院仍无见效。后病逝于院中,身旁无亲友。萧军于她而言,是一个问题的终结,而端木是另一个问题的开端。萧红如杜鹃啼血般义无反顾地在文字领域耕耘,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著作。萧红病逝后,萧军依着杜鹃啼血的典故赋诗:“又是春归桃李浓,萧萧苦竹几篁筇?天涯骨寄荒丘冷,故国魂招紫塞空。荒草棉芊新雨绿,烟波浩渺乱云封。乡心一片鹃啼血,十里山花寂寞红”。

她的字里行间,带着自叙性与抒情性,像极了邻家姑娘在你耳边絮絮叨叨讲述着自己的心事。又像一个饥饿的人,在百无聊奈间直视荒芜。笔下人物是陷进了贫穷与命运的年轮,一圈一圈,往更深的黑洞里旋转,没有出路。她一生大多数时期,都投身于风暴,在生与死的边缘,带着内外的病,情感的坎坷,向专制、愚昧、黑暗的风车宣战,有堂吉诃德骑士般的孤奋悲壮。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火烧似的染红了山头。而当花期尽了,踪迹难寻,又有谁收拾这铺天盖地岁月已晚的满地荒凉?胡兰成称张爱玲为“临水照花人”,孤标傲世,顾影自怜,是水仙仙子。清瘦的身材,冷眼旁观世事,遗世独立只做最后的贵族。而李清照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首首清丽脱俗的词,带着委婉和浪漫款款而来。

你的灵魂骑在纸背上,穿越历史尽头。对生的坚强和对死的挣扎在你笔下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追求爱和自由。在一个苦痛与梦想角逐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着自己人生剧本的悲欢离合。蝴蝶试图飞过沧海,去拥抱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黄金时代。萧红说:也许别人不会去看她的文章,却永远流传着她的绯闻。而广阔天空已有鸟飞过,羽毛会证明一切。那是她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么?没有,永远留在读者心中。

《黄金时代》观后感2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描述了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令人唏嘘的爱情,影片塑造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思想和海阔天空的时代。

在看电影前我总喜欢看一下人物背景,我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感悟人物的灵魂。在百度百科上看到萧红的资料时,还是被惊到了,我并不惊讶于她的文学成就,毕竟文学家比比皆是,而是她的勇气彻底征服了我。

在影片中,她有三段坎坷的爱情,在文学中她意气风发,纤纤玉指便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她的《生死场》《商市街》充分体现了她的文学天赋。

聂绀弩就曾说过,萧红是用自己的天赋在写作,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商贾小贩还是风流政客皆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而萧军是用他的刻苦努力在写作,虽然文章深刻,但缺少一些灵气,整体来较,萧红的文学造诣确实是高于萧军的。影片中萧军也曾因这些话而疏远了萧红,造成了二萧在感情上的隔阂,而这些,萧红自己是不知道的。

许广平女士在描述萧红时说过:萧先生是感情胜过理智的一个人,别看她在文章中天马行空,在感情中却失去判断。无论是她为了追求自由而私奔,还是在王恩甲抛弃她而去时自己仍旧期盼并一味相信他还会回来一样,她在爱情中深深沉溺并乐于其中,不能自已。也许这也是她的福分,毕竟有些人一旦受伤,便会关闭心门,这正是萧红的勇气所在。

萧红的一生跌宕起伏,一直在逃亡中度过,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光,是她最美的时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我仍记得影片中的萧红在萧军对她逐渐冷淡,并有情敌出现之时,曾问过萧军:如果我没有你所期许的才华你还会喜欢我吗?萧军是这样回答的,怎么会呢。

也许正是因为这句怎么会呢,因为爱情,才把萧红从现实的窘迫中拉到文学的路上,并使她越走越远,萧军无疑是她文学上的一大助力。

二萧因文学而相知相恋,却并没有相守。二萧在最美好的时光相遇,相遇是命中注定,分开更是宿命。萧军的大男子主义和敏感自我的萧红,注定无法相守,其实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却更希望萧红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能有份安稳,可是现实终归是现实,美好仅仅存在于憧憬之中。

看完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萧红的决绝与坚强。作为一个女性,她私奔,追求自由,被抛弃,却仍有一份无可奈何的乐观去面对生活,孤独无依的生活;作为母亲,两次怀孕。却没有一个孩子在她身边,不是生活所迫,将骨肉送人,就是在逃亡中在黑暗中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内心却无比的孤独与寂寞。

在医院的病床上,她脸色苍白,嘴唇紧闭,却有神经质一样的笑声,不知是讽刺还是苦笑。所幸,文字一直陪伴着她,在她孤立无援时,她用文字描述着世间的美好,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勇敢坚强,不管是爱情还是生活。

破陋的瓦墙,糟乱的摆设,窘迫的生活,每日食不果腹。时刻逃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坎坷情路,汪恩甲,萧军,端木,还有陪伴她最后一段时光的骆宾基,究竟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宿,我们无从知晓,只能从她的文字中体会灵魂深处的声音。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保持这样一颗单纯的心,说到这,我好像听到萧红对着远方自言自语:我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作,仅此而已。可是那个时代不允许,就这样,四处漂泊,她的文字好像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越发的精致,扣人心弦。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开另一根火柴。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何如此悲凉?萧红亦如那根火柴,在她的黄金时代邂逅了美好的爱情,即使没有结局;短暂的一生如烟花般绚烂却又一闪即逝,当她走在荒凉的街道是苦笑,还是黑暗?

影片中曾演到萧红独自一人在屋内时,便关掉所有的灯躺在床上,只在头顶留下一个摇曳的蜡烛。她便制作手影,或大或小,或宁静或活跃。满屋的寂静,只有墙上的影子在黑暗中跳跃,照亮了她那苍白的脸颊。这情景,不禁让人感到心疼,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萧红曾对朋友说,自己的一生走的是败路。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下面这句话。便是一语成箴:不错,我要飞,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我会掉下来。她反抗家庭,逃婚,同居,未婚先孕,在三十年代的东北小城,足以惊世骇俗,但与此同时她又强烈的追求自由与爱情,追求一生的归宿。在待人接物上,她的幼稚与任性也为她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遇人不淑,颠沛流离。这十六个字准确的描述了萧红的一生。一次次的抛弃与背叛,这是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不幸,也是新旧道德下积压的不幸,更是混乱时局下必生的产物。

我们不知道历史中真实的萧红时怎样的,只能从文献中了解她的一些生活片段,拼凑出她那伟大却又短暂的一生,感叹她令人心痛的过往,沉浸于她笔下的文字,看着她似一个幽灵在荒芜的街道飘零,在精神世界里徜徉,在现实中勇敢顽强的生存。

是的,生存,因为在动荡的年代,在文化高压的政策中,没有生活,只有生存二字可以形容。有人说,这部影片过于诗化,虽然唯美,却不符合大众的口味。而我们是无法使历史上的人物符合我们的想象的,因为那是活生生的人,有经历有情感的动物,而非美好的憧憬。我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萧红历史重现,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演绎,通过故事回味那个被成就和被毁掉那个女子,在胶片上领略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3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一部名为《黄金时代》的国产文艺片。趁着刚看完的激动劲儿,我想记录下我此刻最真实的感受。因为对历史上政治上的东西不太了解,所以我只着重写一点我对人物情感上的感受与认识。

《黄金时代》是一部以民国时期为大背景的影片。说到民国时期。我想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民国梦吧?反正我是有,呵呵,虽然对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但总想经历一把在民国时期那种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岁月,在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弥漫着战火硝烟的乱世中,仍然能无所畏惧地握起笔杆写着文字的热血女作家。

这部影片里的女主人公萧红,她正是我梦里的化身,一位坚强,有才华,怀揣着赤子之心的传奇女作家。

在我看来,萧红是伟大的,在如此纷乱的年代里,她对生的渴求与热忱,对爱与自由的不懈追求,让我心生敬佩。但她也是平凡的,她有着普通小女孩的真性情,也有倔强执拗的小脾气,对待感情,她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拥有一份踏实安稳的幸福。许广平先生曾这样评价她:萧红先生在文章上表现得相当英武,而实际多少赋予女性的柔和,所以在处理一个问题时,也许感性胜过理智。

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画面上方一直不停地滚动着各种评价,好的,坏的,称赞的,吐槽的,一大拨人在那闲聊,各抒己见,甚至每一个画面,每一排字幕刚切换的那一瞬间,就有一大堆评价蜂拥而至。起初,我心情很受影响,但越往后越觉得,其实大众的想法与评价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与帮助。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一句话,一百、一千双眼睛总要比我这一双眼睛看到的多,体会到的多吧,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高的呢?更何况我对历史方面这么欠缺。

这部影片的叙述手法有些特别。片头先是主人公萧红的一段自白,她介绍自己说她病逝于XX地方XX医院,享年31岁、、、看到这我不由得心头一阵冷:好惨,怎么这么惨、、、接下来又多次以那个时代的作家们的讲述来叙述主人公,感觉跟个纪录片儿似的,真是看得我云里雾里。

刚开始我对萧红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些模糊,有很多地方都搞不太懂。在如此封建的年代里,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与自己爱慕的表哥私奔,回来被监禁十个月后又背井离乡,与家人中断联系。此后又投靠了与自己有过婚约的纨绔子弟汪恩甲,但好景不长,一夜之间汪恩甲与其整个家族都消失不见。萧红在一家旅馆里过着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生活,当时的她还怀有身孕。不久,热血男青年萧军因为欣赏她的才华对她渐生情愫,之后两人便情不自禁了、、、看到这一幕,上面的评论又炸开了锅:这女的怎么这样,怀着孕抽烟不说,还跟男的、、、当时我也有些惊讶,但又想想,作家嘛,总会有感性大于理性的时候。之后,萧红的性格特点渐渐清晰起来,她的文字,她的性情,都让我特别敬佩,同时也对她心生疼惜和怜悯。她说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她是一个私生活浪漫的人,但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干干净净,敢爱敢恨的美丽女孩。

我想,直到最后她心里还是深爱着萧军的,她说如果她拍一封电报给萧军,他一定会赶来的,但也许是因为自尊心强,又或是因为她对这段逝去的爱情的无奈,最终她都没有这么做。萧军的性格有些大男子主义,不善于沟通,而萧红又太敏感,两人注定无法相守。端木曾问萧红:你是怎么和他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的?

而端木正好是萧军的对立面,他懦弱却温柔,从不发脾气的他为了萧红险些与萧军兵戎相见。端木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暖男吧,呵呵。但萧红其实心底并不信任他,她说端木不是能与自己患难与共的人,她宁愿选择自己一人留在武汉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最后骆宾基也问过他那样一句话:你是怎么和端木一起生活了三四年的? 萧红回答说:筋骨若是痛了,皮肤流点血,也就会变得麻木。她选择与端木在一起只是希望能过上平淡的老百姓生活,她说过她对端木并无太大希求。

骆宾基的突然出现让我有些不解,萧红生前的最后时日也是与他一同度过的,但剧中对他这个角色的介绍也只是一笔带过,经了解,原来他是萧红的读者及仰慕者。

这部影片中的客串演员有很多,有些作家我们也曾有耳闻,但因为对他们角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不好评价。

影片最后以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优美句子收尾,再配上汤唯干净的声音,让人觉得很有味道,很棒。

《黄金时代》不仅仅只是萧红的黄金时代,也是他们共同的黄金时代。萧红的文字穿越战火,漫过硝烟,最终留给了我们。

《黄金时代》观后感4

许鞍华专辑制的《黄金时代》,是以民国时期为大背景,以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令人唏嘘的爱情经历为引子的民国爱情电影,影片塑造了当年那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同时也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以点为面的手法拓展了影片的思想广度和文学底蕴。

首先,影片以独白的形式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萧红的生活背景,以及年少的经历,(萧红,一个从小就生活在严冷的地主家庭里。)影片从萧红的自述中呈现出《呼兰河传》中那个令人心往神怡的大花园,幼年的萧红与花园中的虫,草,树木,花朵以及慈祥的祖父。勾勒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美好画卷,与其后萧红凄惨的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最后又重新回到了呼兰县那个萧红成长的花国,与片首相呼应,造就了震撼人心灵的戏剧矛盾,让观众唏嘘不已。

在影片中,萧红在日本期间衣食无忧的日子称之为自己的“黄金时代”,也有部分评论家是那时候的青春有理想,有激情,才是黄金时代。然而我却理解为,在呼兰县的那种充满温暖与爱的时空,才是萧红的“黄金时代”,没有饥饿,没有压迫,没有爱恨,没有谎言和讥笑。只有花园的生机勃勃与祖父的疼爱关心。

其次,许鞍华用独特的手法论证了自己眼中的女权主义。在当时的大**下,知识分子全部投身于那些所谓的主权,洒热血的事业中。萧红却甘愿只做一个写写自己的文字,文风与当时那些激进的奋血青年背道而驰。萧军也常常批判她的文字里少了一些“豪迈”,其实想想萧军那些人士所谓的“豪迈”文学,不都是在文眼中加入政治文学和政治眼光吗?反而只有端木看出萧红作品中的那份“勇敢”。这种“勇敢”我理解为“独立”。不依靠任何的政治党派,不被任何一个主义所绑架,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把自己的文字细腻到每一个环境,包括自己尴尬的写景。不做丝毫的掩饰,把现实写到露骨,一个女子的这种“勇敢”就是女权主义形成的启蒙。

影片中鲁迅的一段话,更能概括萧红的“勇敢”。(凡是知识分子,性质不好的多,尤其是所谓文学家,左翼兴盛的时候,以为这是时髦,立刻左倾,待到压迫来了哈他受不住,又即刻变化,甚至于卖朋友,作为倒过去的见面礼,文人的性质,是颇不好的,因为他智识思想都较为复杂,而且处在可以东倒西歪的地位,所以坚定的人是不多的)这大概就说明了鲁迅先生是十分欣赏萧红的坚守和那一份“勇敢”。

最后,影片的感情纠结,写的格外使人动容,令人叹息,影片中的萧红尝过了人间百态,看透了悲欢离合,参悟了爱恨纠缠。萧红在追求爱情与理想都很大胆,她不顾及家庭责任和契约,撇开早已定婚的未婚夫和表哥私奔而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在一个封建社会的时代,这种女子却是不多见的,敢做。但影片向我们展示的却不是《桌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桥段,而是幸福在现实的打压之下,却被表哥抛弃。一个女子愿意跟着一个男子私奔该是下了多大的勇气,该是有多信任这位男子,我想大概其中的酸味不是我们纸上谈谈而已的。顶着生活的压力,求救于自己的未婚夫,又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与心理斗争。最后还是被世俗的眼光弃之于偏僻的旅馆房间。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在房间里抽烟,一个人在日本休养,一个人在鲁迅家庭院玩,就连与萧军分手后,有一次被萧军的朋友认出来,人家主动和她打招呼,她却一脸惊讶的以为自己在这世上,没有朋友了呢?“我的朋友,全是萧军党”我相信这种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生活磨练而来。然而世人的眼光亦是那样毒辣与不近人情,评论萧红的道德观,恶指萧红的人生观。但我所认为的萧红带有倔强,勇敢,坚强,美好的女子。犹如一朵孤立于世的雪莲。她的自我追求,以及文学风韵始终是令我们望尘莫及。这样的一位奇女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评价她的不好呢?又怎么忍心让她背负臭名?

总体来说,《黄金时代》这是一部值得去看,而且值得用心去看的电影。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是一个开创性的年代,也是文学过渡时期的黄金时间段。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由的时光,自由的追求梦想与大胆的追求爱情,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个文坛上的闪耀之星,一个生活中的奇女子,以一生的经历写下了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

第二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第三篇: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经过两个夜晚,我看完了黄金时代,起初对这种文艺范儿电影没有过多兴趣,也许是现阶段正处于沉淀期,也许是由于自己本身内在还是带有文艺范儿,更或许是萧红的名字激发我的兴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节奏中慢慢去欣赏体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个味儿!汤唯那扑朔迷离,心不在焉地一举一动勾勒出了一个率真单纯、自主独立、倔强清醒,还有对生活苦痛默然无视的才女风范儿。从她被困旅店却无所谓的态度,露出窗台,悠然抽烟,从她在自己爱人出轨,缠在鲁迅家中却不抱怨天天发呆深思,还有自己孤独一人飘在日本,不爱美景爱忧伤,更是从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铁板上一夜,面对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个无所谓却用力生活的女人。过后我专门百度了一下萧红这个人的简介,看看照片眼神总觉得总有那么一点的不相称,但还是喜欢汤唯的塑造。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才华横溢的有风味的女人。

萧红的文章很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很有些鲁迅的味道。够深的文学造诣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从细节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继而延展到哲学思想。仿佛大家都是这样的手笔。萧红的一生短暂并不美丽,坎坷却是自己选择,私奔、同居、弃儿、穷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师、被出轨又出轨、身怀前夫孩子却再婚、烟鬼等等这一切的乱码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与人格,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的花儿。

先写到这儿,我决定再温习一遍,一部对我胃口的作品。

第四篇:黄金时代狂想曲观后感1

《黄金年代狂想曲》观后感

很喜欢影视画面语言这门课程,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看电影,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电影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发人深省让人不断进步。电影是一门综合了思考与求索的独特的艺术行为,思考让人们天马行空,求索让人们脚踏实地。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本学期的影视画面语言课程就要结束了,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影视方面的知识。在老师给我们观看的电影中,我写一写《罗马尼亚黄金年代的狂想曲》的观后感。

据我所查到的资料显示所谓的“黄金年代”是共产政权强人齐奥塞斯库统治罗马尼亚的最后10年或是15年的黑暗时期,却被当时政宣部门愚民为史上的繁华盛世。《黄金年代狂想曲》即蒐罗这段时期的许多狂想故事,一段段藉由民众口耳相传的非主流历史,他们共同的特色是新奇、怪诞又深具趣味性,并充满著人们想摆脱极权压迫的超现实风格。本片六个片段则试图重新找回这种氛围,带您一一领略当时小人物的辛酸与乐天。

课上我们只看了三个短片,《飞天椅传奇》、《零文盲传奇》、《肥猪炸弹传奇》,这三个故事都用了现实中最最普通的人们的现实生活,那时候的人们行为在我们看来觉得有点莫名奇妙并且觉得很可笑。但是导演就是用这种怪诞却极具幽默感,新奇而引人深思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黄金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极权统治的压迫。

或许,每个人看了这部片子之后,起初我们都觉得很讽刺、我们觉得片中的人们很可笑。但我觉得,笑过之后,也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如果我们面临那样的生活压迫会不会也会像片中的人们那样用小人物的乐天去让我们的生活尽量变得美好,还是会起来反抗。或许我们都一样,又或许我们不一样,生活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压迫所做出的选择也不同。我只知道,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克服而不是逃避。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也不没能目光短浅,保持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感谢学校跟老师能给我们安排这样的课程,它让我们对电影有了新的理解,让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去发现去思索。

第五篇: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亲爱的阿荒:

我是十年前你。

让我回想一下,你刚进校的样貌。稚嫩的脸上好奇的眼睛不住打转,沉浸在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中展望着完美的未来。对于军训,也只抱有“此番必可减肥”的戏谑心思。对于刚到谋生环境的你,显得呆呆傻傻格格不入,秉承“谨言慎行”愈发形单影只,你以为你能够靠着回忆过完大学生活。虽与朋友感情要好但也终抵不住天南海北的距离,终也不能切实体会心中莫名的烦扰。

浑浑噩噩中迎来军训,看着其他小姑娘忙碌选购防晒品、鞋垫……你总在一旁摇摇头后继续做自己的事,你就是一个边缘人。太阳挂在天空活像蜡烛穿过一个洞,远处的学长学姐们,三五成群带着吃食四处寻找,在寻找着社团部门的小孩。无聊的你踢着石子,正前方的学姐叫了你挥挥手小跑过来把东西递给你,拍了一下头。你突然释然,最好的,最坏的你都要珍惜,把它们揣起来感谢你能遇到她们,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的黄金时代。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载《黄金时代》观后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金时代》观后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驱动的互联网黄金时代观后感

    创新驱动的互联网黄金时代观后感 创新驱动的互联网黄金时代>观后感(一) 15世纪中期,大航海时代开启,新航路的开辟带领西方进入黄金时代。现如今,移动互联时代揭幕,网络经济的蓝海......

    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读后感。我就在想,如果依然不把感想诉诸于文字,对自己实在是一种残忍却又奢侈的折磨。然而与前两回一样,我再次得了失语症。失语症不知道自己会......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经过毛概老师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王小波的折服,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 国政1102 李沐铭 20114216 前段时间读了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尽管这篇小说不长,但是很有争议。本来我就是冲着王小波才去读的,只知道他是一篇王小波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11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1 关于文革时代的故事,大部分分为两种:第一个,是所谓的伤痕文学。应该是反思文革对社会的摧残和对那代人的伤害。不过讲道理,这种没......

    《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王小波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

    读《黄金时代》有感

    读《黄金时代》——王小波 1. 初读此文,就被其赤裸裸的语言风格所折服,语言淫色而又充满现实感,是对现实环境 语言的真实再现。逼真而又不失骚情,例如:小和尚、正面后面之类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