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译公司英语翻译人员的修养
英语翻译不仅是一种跨门类的高端学问,而且是一种有力的对外沟通途径,融合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涵盖到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宗教等诸多领域。因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翻译,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语言修养:
一、规范的知识体系
1、规范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除了包括语言功底,还包括中外语言自身的修养,以及对中英语言差异的敏锐掌握。就中英语本身的修养而言,英文翻译应尽量多读中英文文章、作品,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积累规范的表达方法,提高对两种语言的敏感性。没有足够的阅读,仅靠学习英语翻译技巧,从长远看,对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就双语异同的把握而言,英语翻译应加强对比研究,注意中英语在词汇、句法、篇章构造等各层面上的差异,因为正是这些差异给英语翻译带来了种种困难。从术语层面讲,英文以名词、介词见长,而汉语则以动词见长;英语有冠词(a, an, the),而汉语没有冠词;英语没有量词,而汉语有量词等等,这就造成了两种语言在选词、词序、搭配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在中英互译时,应充分注意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这些差别,合理、巧妙地应用词汇转换的各种技巧,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从句法层面讲,中英两种语言属不同语系,因此它们在句子结构的形式,主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不尽相同。此外,一名合格的英语翻译还应具有扎实的语篇知识,对中英语篇不同的构造特点和叙事方式要有明确的认识,否则,译出来的文章就可能都是正确的,但整体读来却逻辑混乱,含混不清,这种情况在某些译文中屡见不鲜。
2、开卷有益,充分涉猎各门类相关知识。一名合格的英语翻译所具备的知识不仅要有专长,而且要博学,要成为一名“杂家”。要使英语翻译工作出色,就必须对原文有深彻的理解,而要理解原文,就必须掌握词汇语法、了解熟语、综合知识(即杂学,就是字典做不到的那些个东西: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情风俗,俚语方言,历史上的事件,小说里的人物,五花八门)。然而,翻译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译员要竭力提高自身修养,有空闲就做一点杂览的功夫,拓宽阅读面,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很大收获。
3、作为一名称职的英语翻译,还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真正成功的英语翻译而言,双文化能力比双语言能力更重要,翻译要讲究语言的入乡随俗,在进行翻译之前要充分了解阅读者。英语翻译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很多人掌握两种语言,但是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人员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外国文化,而且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不断的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在英语翻译中,译员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二、把握英语翻译理论
有的人认为英语翻译无理论或英语翻译理论无用,搞英语翻译,只要精通两种语言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英语翻译理论,其实就是英语翻译观的问题。任何一个英语翻译的英语翻译实践,小到一个词的处理,大到篇章的组织,都是在一定英语翻译观的支配下进行的,只是有时不自觉罢了。事实上,英语翻译理论,特别是应用英语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技巧)本身就是英语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英语翻译理论,不仅能够解释许多英语翻译现象,而且能够帮助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翻译能力。因此,一个英语翻译不仅要了解、学习一些英语翻译理论,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英语翻译技巧,而且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供他人学习借鉴。
三、认识英语翻译的不同类别
英语翻译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作为一名英语翻译,应对自己所从事的英语翻译实践的种类有明确的认识,因为不同的英语翻译类别在英语翻译标准、英语翻译方法上有不同的要求,了解英语翻译的不同类别,对于解释英语翻译现象、揭示英语翻译本质、探讨英语翻译方法,都有帮助。比如,外译汉语汉译外对英语翻译的要求就不尽相同。虽然二者在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外译汉时正确理解原文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表达也绝非易事;但汉译外时在表达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因为用好的外语表达思想和情感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此外,口笔译的情况也不相同。口译要求快,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立即做出反应,英语翻译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对口译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能把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译出来就可以。笔译虽然也有时间限制,但准备的时间总要多一些,可以翻阅词典、查阅资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敲和修改。所以对于笔译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就要高一些。还有,衡量文学英语翻译和非文学英语翻译有区别,对忠实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非文学英语翻译,如科技英语翻译、政论英语翻译,往往可以按照原文字面逐句英语翻译,而文学英语翻译则往往需要摆脱原文字面形式的束缚,进行艺术再创造。除上述情况外,英语翻译还有种种不同的变体,如摘译、编译、缩译、改译、阐译等,它们在衡量标准和操作方法上都有不同的要求,英语翻译对此要有了解,才能译出符合要求的译文。
四、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英语翻译应当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包括高尚的政治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政治责任感是说英语翻译必须善于应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所译的内容,存在于翻译行业的翻译公司应坚决抵制和批评那些有损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的东西;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说英语翻译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不明白或不熟悉的领域要勤查多问,不望文生义,不敷衍应付。这不仅是对作者、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作为一名英语翻译工作者的良知负责。
本稿件由深圳翻译公司提供:
第二篇:英语的学习、翻译与文化修养
英语的学习、翻译与文化修养
陆谷孙(1940-),浙江余姚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65年复旦外文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至1985年曾任美国高级富布赖特学者。现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70年起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者之一。1976年起参加《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任该词典主编。他还是我国英语界莎士比亚研究的著名学者,从1989年起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博能返约,杂能归粹——试论莎士比亚戏剧容量》等莎剧研究论文。陆谷孙教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如《幼狮》,《钱商》(上海译文)等。
----------------------------------
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考虑,不仅仅是思维的外衣、交际的工具,更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区别except与except for,而是在文化层面上如何提高素养的问题。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我还希望中文系也能培养出一小撮精英来。
我希望各位把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学习。因为世界是多极化的,所以有人认为语言也是多极化的。英语在20世纪是强势语言,有人说在21世纪,英语要没落,会群雄并立,战国时代将要到来,我不太相信。有人引用拉丁语分裂成各种民族语言的历史,因此说英语也会如此,我认为不会。现在英语已经分成很多品类,过去We used to speak of one English.Today we speak of many Englishes.这里,英语变复数了,有澳洲英语,中国英语等等,但英语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词汇上有很大不一样,像中国英语中也有一些有趣的部分,被吸纳到英式英语。举个例子,long time no see,本来是洋泾浜英语,现在英美人都说,但这是极少的。所以,再变,也主要变词汇方面,很难说会发生在语法领域。还是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文法不变,所以我不相信英语会变出语法有根本差异的品类。
从现状来看,用英语的绝对人数达11亿,仅次于汉语,运用范围、广度则大于汉语很多。评教授时会问,你有没有在《Science》(美)或在《Nature》(英)上发表过文章。那样的学术杂志75%都用英语,所以你无法回避事实,你得承认它是强势,事实就放在眼前,这么多人使用,又有这么多用处,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科技领域、计算机、航空指令等等。另外英语有它的丰富性,从理论上可用词汇40万字多,而法语、德语,20万字左右。英语中同义字多,林语堂说过,英国人最会骂人了,英国人骂“说谎”,他统计过有125种讲法“you flirt with truth”(你玩弄真理),“you are guilty of terminological inexactitude”(你用语不确),不是因为我教英语,所以对英语情有独钟,英语就是如此。
英语教育,不准确地说,分为庙堂英语,我属庙堂教法;还有江湖英语,就是外面培训教法。21世纪是个很个性的时代,今后学语言,你要怎么学英语,完全是你个人的决定,很可能你会挑短训班,会挑新东方,疯狂英语,DIY,复读机,网络学院,远程教育。江湖英语教的是,就是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想法也不错,语言的本身是交际,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不是说要建研究型大学吗?我的体会就是要培养这
“一小撮”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精英。比如说复旦大学外文系每年要招48个学生,只要有个位数,2名或3名,对语言、文学感兴趣,出来以后不那么功利,比较形而上,喜欢学问本身。你为什么学英语?Well,I like English simply for English's own sake.我希望将来还能培养这样一小撮人。我的理解办研究型大学,实际上就是精英教育。
作为文化载体来说,英语很有学头,我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要学好英语:第一,从技术层面要提高素养,从语言本身,要不断与母语对比,因为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学生都不会用过去式,头三句还对,第四句就会出错,没有过去式的意识。就技术层面上的对比,英语强调形合(hypotaxis),汉语强调意合(parataxis),这是已故的王力先生所译。
我最近改了一份重要的翻译,头两句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美好的期待和希望,新世纪激励我们付出更多才智去建设人类更美好的家园”,这是上海市申办世博会的头两句,气派很大吧,如果照翻的话,The new century has raised high hopes in our hearts.The new century has in spired us to devote more talent and wisdom to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homeland for mankind.但我觉得这不像英语,这么接近的地方两次用century,它是强调形合的,而不是意合的,所以我把这改成The new century has raised high hopes in our hearts,inspiring us to devote more talent and wisdom to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home,不用homeland,因为这个词比较罕用,美国不是新设一个本土防卫司令部吗,才用上它。for humankind,不用mankind,因为女权主义者不喜闻,把两句并成一句。
还可以从思维习惯上进行对比。比如说,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大到小,比如问你是何方人士,我就说我是浙江余姚人,先大后校写信的时候,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是由大到小,邯郸路,复旦大学。英语的习惯是由小到大的,与汉语有所不同。其次,中文习惯是今天晚上7点半,法国队对塞内加尔队,先给你的是一个已知的时间,而英文习惯往往相反,凸显重要的:A soccer match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ill take place at7:30 tonight.我们是从抽象的到具体的,他们是从具体的到抽象的,这是从思维层面上讲。
文化层面上的差异,主要讲三个例子。1965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毛主席的老朋友,他问毛主席很多问题,毛就说“我现在是和尚打伞,无发无天”,翻译说,I'm a solitary monk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a tattered umbrella.撑了顶破伞,在雨里,踽踽独行,结果西方就得到一个印象:毛主席正处于黄昏心态了,其实毛主席那时一点不黄昏,正确地说,他正准备发动文革,1965年嘛,他是最富于战斗力的时候。应该怎么翻?monk第一是无发的,The Buddhist monk is hairless and hairlessness in pronunciation is similar to lawlessness.第一个是“头发”的“发”,第二个是“法律”的“法”。第二是无天,because the umbrella separates my head from the sky,sky这里是指authority,就是我既不服从法律,也不服从任何一个权威。但这位翻译完全翻错了,这就体现文化差异的问题。这是1965年的事情。
70年代初,尼克松来了,他想讨好毛主席,便想在演讲中引用毛主席诗词,找了许久,就找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中美关系也如此,加快我们的步伐,中美友好起来,他是这样讲的:Let's seize the day.seize,“抓妆;day,“日子”,孰不知,seize the day,这不是好翻译,这是从拉丁语一个phrase:carpe diem逐字译成英语,实意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许多享乐主义的老祖宗都讲这话,seize the day,成了文学艺术的母题之一。尼克松可能知道中国人这样翻译,所以他也那么说,但懂文学的人听了,就会觉得可笑。
还有一个例子,布什在对恐怖主义发表言论时,说“you may run,but you can never hide”,我的一个在外交部的学生译成“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十分得意,我说,你翻得不好,和尚、庙都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给中国人听着觉得挺好,但跟美国文化相差太大,这不是一个好翻译应采取的态度。换了我,就译成“你们可以逃亡,但躲是躲不掉的。”这是两种文化,语言转化之前应考虑这一点。
若干年以前有位首长对上海人有个评价,那时上海人不太争气,他说,上海人精明而不聪明。然后他自己翻译了:People of Shanghai are clever but not wise.我说你翻得很好,但我讲个更好的:People of Shanghai are penny wise but pound-foolish.就是说,上海人对分币的计算斤斤计较,而在大利益上就比较迟钝,这样的翻译就把文化内涵立刻传达到对方,要比clever,wise理解起来更到位。因为人家知道clever,wise都是褒义词,不那么注意它们在程度上的区别。Clever,也不坏,wise更好一点。事实上,精明含贬义,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处太计较,大处太糊涂。
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考虑,不仅仅是思维的外衣、交际的工具,更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区别except与except for,而是在文化层面上如何提高素养的问题。
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精魂”,本来是“精神”,我这样一改,觉得很满意,因为汉语是我们的魂,我们的魂已经失落得太久了。阿尔丰斯·都德,是个法国作家,写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我想大多数人学过。普鲁士人来了,所有阿尔萨斯、洛林的法语学校都要改学德语,他要上最后一课,还在黑板上写上了“法兰西万岁”,他认为本国民族的语言是维持民族魂的纽带。只要法语还在,法国就不会灭亡。当然现在没有外敌入侵,我说这话言重了,但是汉语的精魂已经失落得够多了。比如汉语是很讲对仗的,以痛苦对快乐,现在偏要破坏这种对仗,标新立异,叫作“痛并快乐着”,因为是公众人物用过的,大家都抢着学样。新新人类已经让汉语失落了很多,那新新新人类会不会进一步让汉语失落得更多?我很担忧。
也有人叫我“遗老遗少”,他的年纪比我还要大,所以叫我“遗少”,你们应叫我“遗老”,因为我比你们大,为什么要这样叫,因为我喜欢写文章,刚刚主持人也讲到。我喜欢舞文弄墨,是一个酸腐文人。我喜欢写点文章,玩弄点雕虫小技,文白相间,就传出去一个“遗老遗少”的恶名,而且还夹带些英文。
所以我还希望中文系也能培养出一小撮精英来。这些人文白夹杂在一起。现在文言文对各位来讲,除了中学课本里偶然几篇古文,像柳宗元的,除此之外,就很少接触古文了。那么,繁体字还认识吗?繁体字不认识引起了很大的技术问题,比如两岸三地要沟通,像《英汉大词典》出了个大陆版,要出个台湾版。马上碰到字模转化,所有的简体字要转成繁体字,要把简体字转成繁体字可麻烦了,别以为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像简体字“后来”的“后”,转成繁体字,就是“後”,但是他把“皇后”的“后”也改成这个“後”,就不对了。这就是很大的技术性困难,两岸三地,包括海外华人社区,要趋向认同和亲和,没了繁体字,很成问题,我觉得真理是与时俱进的。所以区区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里提倡多识些繁体字,但不一定叫你写,平常我们要注意汉字的规范性,把简体字写正确,写好。中文是个思想模具,让你的母语支配你的思想“shape your thoughts”。
第三篇:英语化工翻译公司
深圳英语化工翻译公司诺贝笔是一家有着强大的化工翻译能力的公司,经过10年不断发展,诺贝笔翻译已经在化工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英语翻译经验。公司多年来为深圳、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多家化工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翻译服务。汇集了大量的优秀的化工翻译人员,每位译员都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化工翻译经验,对所翻译的行业中的化工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努力打造化工翻译行业标准。
诺贝笔翻译公司以其专业的化工翻译团队和多年的化工翻译服务经验,先后为多家世界著名企业提供英语化工翻译服务;同时也为许多大型化工公司提供网站本地化翻译服务,化工行业是诺贝笔翻译公司的主要翻译行业之一,它涉及化工产品说明、公司介绍、技术文献以及研究论文等的翻译工作,其专业性较强并且对术语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属于我们的技术类翻译范畴。
针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诺贝笔翻译专门建立了一支具备深厚化工背景的译员队伍,并依托其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和管理平台,为所有客户提供统一标准的化工翻译服务。
公司对所有化工翻译人员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化工翻译项目组成员对行业发展、专业术语等方面均有深入的把握,并且每位化工翻译组成员都有三年以上的化工方面翻译经验,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质量高、速度快、可用性强的化工翻译服务,努力打造化工翻译行业标准。
【英语化工翻译案例】
某化工行业,化工产品说明文件翻译,英译中,5000字
某化工产品公司的产品说明书翻译,中译英,4千字
某塑料有限公司招投标书翻译,中译英,3千字
化工行业,关于润滑化工文件翻译,英译中,6.3万字
英语化工翻译就找诺贝笔,您的成功,从诺贝笔开始。
第四篇:关于英语翻译人员短缺调研报告
关于英语翻译人员短缺调研报告 众所周知,国家与国家,但凡触及国别或地区之间的政治、商务谈判,语言上的差异都会成为一鸿沟,那么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衍生了翻译人员这一多样化的职业岗位。
一、定位——翻译是很孤独的职业
自由翻译人员李先生说,他刚入行时在翻译公司做牛做马苦熬,最长纪录是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为老板赶稿子。如今8年已经过去,他已经可以在家轻松地做一个自由译者了。若确实功底够好,获取到高级翻译学院的毕业证书也是一条途径,但人数却很少。
人们往往看到翻译人员高薪,但其背后的酸甜苦辣很多人知之甚少。为了翻译好每一场会议,他们都要提前对当天会议的内容、洽谈方双方的文化有个深入地了解。临场翻译时,要投入全部精力,容不得一点分心,还要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然出现的特殊场面。一场翻译下来,身体虚弱的人都会虚脱。而笔译人员,要坐得住,尤其是翻译上万字的专业书籍时,不仅要广泛阅读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耐得住寂寞,遇到任务比较急的工作,还要挑灯夜战几个通宵。
二、市场现状
中国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王欣透露,目前中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值约50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快可能就会达到100万,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仅在北京注册的翻译公司就有400余家。
据了解,这些翻译公司大多规模都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王欣认为,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几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此,市场做出的反应就是不存在削价竞争的必要,渐渐的发生同行削价
三、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看着一些外企翻译人员是一拨换一拨,因为很多都是求购在校生,一些外企利用寒暑假招收一些在校对口专业的学生来充当翻译人员。其实他们并没有固定的翻译人员,因为前面也说到很多翻译人员都是兼职的,并不是全职!一则是工薪的问题,二则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职业。而相对应的一些外企,通常也有私营体制,招聘在校生充当翻译的话,可以减少公司资金的减少,因为小规模经营,无需高级翻译,也顾及而今一些对口专业毕业人员的眼界!以我所知,有些国内的翻译其实都不过是略懂外文而已。
对此我想说:翻译不是“机器”。当前,社会上对翻译行业认识不是很充分,当急需要翻译人才的时候,就非常重视他们,而当不需要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无关紧要了。确实,很多人对翻译人员的工作不够理解,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把别人说的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言;翻译人员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等等。对此,我想说一个好的翻译人员,需调动各方面的知识,把别人的观点活灵活现地翻译出来,尤其是遇到文化差异,或各个国家独特的谚语时,这时翻译人员的主动性更能凸显出来,其广博的知识容易被他人认同。
我经常听到社会上这样的说法,“他翻译水平真高,能到处救场”。实际上,翻译不是“救火队”,救火的人员实际上很难把当场的翻译做到尽善尽美。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在做某场会议翻译时,事先要做很多功课。比如,与会务部门沟通,了解会议的主要内容、出席对象等,对一些专业的用语或特殊的词汇要事先准备等。有些人认为,只要学了同声传译,就可以把各行各业的内容都翻译得很好,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一些专业会议,如果不对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钻研和准备,是不可能翻译好的。
目前各个层次的翻译人才都比较紧缺。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需求虽然不大,但是相应的高级翻译人才也相对比较难找;低层次的翻译人才虽然人才数量巨大,但是需要的岗位数也不少,尤其是世博会来临,对低层次翻
译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做兼职的翻译人才较多,导致有需要时却一筹莫展。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稳定,而今一些外企招聘,在吹毛求疵的程度上,似乎采取了认证制度!因为单单在外文方面的需求已经常找不到可用的人才。在中国的合作者大多有专业从业岗位,很难再腾出时间兼职做翻译工作,而外文系毕业的学生却普遍缺乏专业知识。我想,这需要从教育内容着手改变,语文学系的学生不能再专注于文学研究了,必须腾出一部分时间训练学生阅读科技文字。
如果翻译从业人员的工资酬劳是合理的,将来从业人员的人数和素质应该可以提升才是,但先决条件是恰当的培养和严格的筛选,必须在尚未形成少数业者垄断的情况下,及早建立健全的认证制度。
我估计这就是低价的原因吧。当每个在国内找不到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声称自己有资格当专业翻译的时候。马上就不是短缺44万了, 而成了过剩了。
这个构想酝酿相当久了,但一直都遭到业界和目前已从业人员的抗拒。其实,已从业人员有他们从业以来建立的口碑,根本不必惧怕认证,但奇怪的却是在行内的人自己起哄,可见背后的利益有多大。
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三五年内翻译人才荒以及合理的市场秩序会变得更加严重。
对此某些高校为更好的拓展毕业生就业频道也相对做出了调整。以往学院里的教育往往偏重外国文学,忽视日常语文的应用。目前已有许多大学成立翻译系或应用语文学系,接下来工作是建立认证制度,也就是恰当的认证考试制度,让业界能够藉以择才。
教育经济中的大头是英语经济,围绕"英语"这个产业,上游、中游、下游,在这条产业链的路上,就诞生了众多富翁。不过这些都只是针对外贸这个龙头领域,而在一些所谓的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也就是指的应该是机关、国营及事业单位中有翻译职称的人,以及考到翻译资格证的人。实际上从业人员比上述数字多十倍不止,至少在低端市场,绝对不缺人。所谓“翻译人员短缺90%”,也只是造就了一些富翁的前提条件,导致托福之类的相关培训机构而一路热销。
这样说并不是在诋毁,而是想说,翻译人员它是紧缺对于某些领域而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些面试要求也在逐步上升着,因为据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招生共有300多人报名,但是最后只有10个人符合招生要求,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翻译人才的潜力和素质!
总之一句话,翻译人员的市场,它具备着的远不如我们可以预见的!希望这些良莠不齐的问题,及时以制度加以规范,虽然会遭遇极大的阻力。但还是希望我国能采取比较严谨的资格规范和比较严格的制度执行。
08应英2班叶珊珊
第五篇:想从事英语翻译人员必看书籍
《文学翻译原理》,张今,河南大学出版社。张老是翻译界的大师,本书中有很多他所提出的理论,浅显易懂,容易掌握,很适合你对做翻译有个概括的认知。这本书很薄,适合你在翻译各个水平阶段不断翻看,相信你很有收获。
《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冯教授也是翻译界知名人物,这本书属于我的入门阶段学习书,从词组讲解到短句到篇章,由浅入深讲解,让你觉得做翻译不是很难。
<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陈文伯,世界知识出版社。陈老有丰富的翻译实践,这本书为篇章翻译讲解,里面都是他翻译的文章,文风浑厚优美,好像太极拳样,让我见识到翻译之美。《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两辑)》,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教授在翻译界地位显赫,两辑都是篇章翻译,文风严谨。
《中式英语之鉴》,琼.平卡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本书是在华从教的外籍老师写的,道出很多国人学习英语时的中式英语错误,很值得认真研读。
《文体翻译论》,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系统讲解各种文体英语表达套路,帮助你了解和掌握地道的各式书写方式和要点。
《英汉翻译教程》,吕俊,侯向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本书属于研究生课程书,全面系统讲解翻译各个对象关系在翻译中的作用、影响,适合翻译水平达到中高级时看,不然会觉得很乏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柯平,北京大学出版社。我考北外的参考书,很薄,理论很简要,有点点到为止的感觉,没有深厚的翻译功底,收获可能不会很大。
《文言英汉教程》,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习文言文翻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有做高级翻译志向的人适合阅读。
《古文观止(精选,中英对照)》,罗经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理由同上。
《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Linell Davi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外国人的视野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些内容让我都感到很惊讶,看过后你会恍然大悟:“啊哦,原来我对西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在他们眼里很不礼貌。”
《科技英语翻译思维探索》,朱庆,国防工业出版社。以一种比较新颖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比较有趣。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系统讲解现实中应用广泛的各种文体的翻译,内容很杂,但是很有用。建议做翻译的一定要买一本。
《英语背景知识词典》,姜一平,上海辞书出版社。讲解很多习语背后的文化知识。
《现代英语修辞学》,胡曙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本书能够让你欣赏英语文章中的语言美。《简明英语同义词宝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扩展词汇,增加翻译时的表达用语。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章振邦。这本书的用处就不用说了吧,让你梳理语法知识,打好语言基础。俺大学时的课本。
这里列的只是做翻译的人一般要看的书,如果想知道更多其他理论和特定学科应用方面的,再说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