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带来的若干启示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英语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以<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
21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论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新与旧的世界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Use in Learners of Different Ages 32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
从谚语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英语文学课外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的探讨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商标词翻译的本土化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简奥斯丁《爱玛》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从归化的角度分析《飘》的中译本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场独立-场依存性与第二语言习得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
评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美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论汉英翻译软件的局限性
《蝇王》的现代性启示:人性的自赎
通过姚木兰和斯嘉丽形象的对比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试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道林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
美国梦的开始与破灭—试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紫色》中“家”的解读
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从《红色英勇勋章》看社会突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色彩在《隐形人》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80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论文化背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两个奴隶的性格和命运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 95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南方新女性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论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论“and”的用法和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观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说唱乐中所折射出的一些美国社会问题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13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艺术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
浅析哈代主要小说作品中鸟的意象
从保罗死因的分析看劳伦斯眼中的西方文明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
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45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 150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151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
152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153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154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155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156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157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158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159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0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161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162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 163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164 自我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由之路
165 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66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悲剧所反映的世纪社会问题
167 公示语的功能、语言特点及翻译
168 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猫和老鼠》对比中美儿童教育的差异 169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70 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孤独的割麦女》
171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
172 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73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
174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75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
176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
177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178
17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80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
181 An Embodiment of Virtue---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
182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83 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中的互动
184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185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186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187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188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 189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90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191 视觉文化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192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193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194 Slips of Tongue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195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196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
197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8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199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200 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带来的若干启示
第二篇: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2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4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8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沉默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2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看媒体市场营销 16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17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 19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20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22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3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 24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25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26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 28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29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30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研究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34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35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37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39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论《宠儿》中的母爱
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On the Transculturation Reflected in Disney Mulan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东莞企业的现状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红字》中人性的罪恶与光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5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87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 88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 90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92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94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 95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96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97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运用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100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10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03 浅谈导游词翻译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106 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108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 109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写作风格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 111 从美学视觉浅析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11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1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8 BB电子商务安全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121 论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文化差异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3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怀特的《夏洛的网》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26 On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127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129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 131 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33 McDonald’s Success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35 简爱性格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37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 139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41 On Wordsworth’s and Emerson’s Conceptions of Nature 142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143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145 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研究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 147 英语习语的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149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51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5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
153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54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155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56 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 157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158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59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 160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161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62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63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64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 165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66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67 探究希腊神话对英国戏剧及诗歌的影响
168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
169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70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171 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172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173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74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175 商务网站的英译策略
176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77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178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79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180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
181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 182 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
183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184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185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186 《欲望号街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 187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188 浅析中西方文化中会面礼仪的差异
189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190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91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92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193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194 关注 耐心 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 195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196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197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
198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99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200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
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经历的最残酷的一场灾难,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损失,也极大的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情感,造成国家、民族之间难以愈合的伤痕。可喜的是,经过爱 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不懈斗争,法西斯最终走向灭亡,世界和平得以维护。
战争的惨痛,令世人难以忘怀;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痛定思痛,人类应不断反思战 争,吸取战争的教训,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寻求长期和平发展之路。
那么,这场空前的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首先,战争是一种政治意志的体现,首先,战争是一种政治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政治意志的根源则不可避免的来自于经济因素。发生于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崩溃,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倒退,生产急剧下降,外贸锐减,银行、工厂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民不聊生。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是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工潮频仍,政局动荡不安。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由于无政府状态的竞争生产,资本家趋利生产,根本不顾及市场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生产的严重过剩,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面对经济危机,各国的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政府,试图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危机。美国实行新政,用国家调整干预的方式,有效的遏制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缓慢的得到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稳定。而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不仅没有从自身社会制度去探究经济危机的根源,而是建立、加强法西斯专政统治,不断的扩充军备,试图以侵略掠夺的方式,将危机转嫁给被侵略国家、地区的人民身上。它们不顾国内人民生活困苦,更不顾及其他国家人民的安危,在其垄断资本家的 支持下,建立法西斯专政政权,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为其开疆扩土——寻找广阔的市场,疯 狂掠夺资源,最终导致这场危及全人类的、史无前例的战争的爆发。反思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要杜绝此类灾难的再度发生,资本主义诸国必须要对其政治、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逐步减少经济危机及其危害,以避免出现新的严重的政治危机,从而使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
其次,法西斯挑起战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法西斯羽翼的丰满,须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当德、意、日法西斯积极准备战争时,当 时的世界大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如果能够及时制裁、阻止,战争完全可以避免。然而,历 史的悲哀就在于,当时的西方大国各怀鬼胎,美国大搞孤立主义,英法则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极端仇视,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绥靖政策,来满足法西斯的欲望,进行所谓的安抚,以换取法西斯对社会主义苏联的进攻,并幻想着坐收渔人之利。大战全面 爆发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没有受到英法控制的国联制裁;德国吞并奥地利,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大肆扩充陆军,严重违背并最终撕毁《凡尔赛和约》,也没有受到西方大国的制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同样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英法执行绥靖政策达到极致的表现是慕尼黑阴谋,葬送了捷克斯洛伐克,却没有换来如张伯伦所言:“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宣而不战,仍在梦想着德国会侵略社会主义苏联。如此,法西斯的胆 子愈来愈大,实力不断增强,而绥靖政策的执行者最终也难逃法西斯的进攻,他们的人民也 饱受战争之苦,甚至是亡国之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多行不义必自毙!教训是惨痛的,历史不能再度重演。全世界的人民要擦亮眼睛,对法西斯军国主义决不姑息纵容,要进行坚 决的斗争,将其阻止于萌芽之中,维护人类持久稳定的和平。
再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只要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齐心协力,同仇敌 忾,任何非正义势力必将灭亡。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共同的心愿,任何非正义势力必将灭亡。共同的任务。面对法西斯的猖獗,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政治及宗教信 仰的人们是能够走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坚决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当法西斯面对全人类的敌对斗争,其失败是必然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主流,只要坚定信念,团结斗争,人类的持久稳定和平是可以达到的。
第四篇: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电气工程学院 测控0901班 孙旭朋 200948770119
摘要:灾难,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字眼,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灾害之后,我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祈福、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灾难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要敬畏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学会珍惜生命,学会知足常乐,学会紧急避险。灾难让人唇亡齿寒给人死的悲哀,然而求生的欲望,生的本能,让每个人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同时也让这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
关键词:灾难 敬畏自然 珍惜生命 知足常乐
灾难,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字眼,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灾害之后,我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祈福、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灾难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要敬畏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已有之。例如北齐的刘昼在《爱民》一文中就提出:“先王之治,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虫鱼不失其所。”意谓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马克思告诫世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美国的福格特说:“如果只寻求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解决办法,而忽视生态问题,那它就会像只有一个翅膀的鸟,不但没有一点用处,反而会使人类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白龙江流域甘南段森林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经流量减小。加之大量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和地质环境,不仅为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水土流失。对于两次地震,我真的可想知道在长江上建起个三峡大坝,且不说造福了多少人,突然间在地面上增加了数亿吨的重量,地壳真的能不变动吗?
二.学会珍惜生命,学会知足常乐
生命在自然灾难来临之际显得是那么脆弱,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生命的脆弱是绝对的,而生命的顽强只是相对的。但往往相对的顽强却更能让人动容,让人尊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必须首先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
有时处于大好时光,但为了一些事一时想不开,就要拿生命去殉葬,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加宝贵。只有在保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树生命的全部意义。灾难下的生命,说去就去,但我们自己,怎么也不能草率对待,只有足够尊重它,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才会是阳光的一面。朋友,要像埋在虚墟之下十数天却依然不灭生存信念的灾民一样,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人活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得到才会真正的感恩。在灾难之前,许多人对生活有太多的不满意,很容易看到阴暗的或不足的一面,往往不满足。其实,不是我们拥有的过少,而是我们渴望得到太多。但灾难让我们看到了比我们的命运更加凄惨的东西,这种凄惨又与我们每个中国人血脉相连,让我们觉得远离灾难的我们,活得多么奢侈。我们相比灾区人民,相比那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等待救援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是的,没有,一点也没有。相比受灾的同胞,我们拥有的够多的了。知足常乐!
三.其它随思
学会紧急避险。各种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如何面对灾难却是人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正是得益于坚持数年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习,在紧邻重灾区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上,无一伤亡这一成功的自救,让人欣慰,发人深省。
危急时刻保持生命求援线通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2分钟内,中国电信汶川分公司电信员工刘道彬,把汶川县唯一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从眼看就要倒塌的住宅楼中抢出来,拨通了上级部门的号码,第一时间传出地震损失情况和求救信息,而安县的茶坪和高川则没有这样幸运,损失惨重的这两个深山乡镇,为了将求援信息报告外界,甚至写血书托人带出。
惨痛的教训表明,应急通信这条生命求援线只有保持畅通,才能多挽救一些鲜活的生命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卫星通信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抗灾优势,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灾区尤其是通信设施损毁严重的重灾区的通信。
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有待加强。地震,造成了许多房屋倒塌及重大人员伤亡,使得公共建筑的防震抗震设防标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不能苛求每一栋建筑都具有高等级的抗震设防标准,但至少,我们应当有更多的建筑物在灾难发生时能够为人们遮风挡雨,而不是造成更大的灾难。
城市应有相应的紧急避难所。地震连续发生后,不少专家提出,人口稠密的城市,应当根据人口密度开辟应急避难场所,一旦灾难发生,可以有效减轻人员伤亡,政府也可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
灾难的洗礼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审视自我。天若无情人有情,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展示出了巨大的抗争精神。我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折服。我们不能亲临感受到灾区人们的痛苦,但是我们一直在为他们默默的祈祷,祈福他们一切都好起来,一切都回到往日的平静吧!
在灾难面前,我们中华儿女历来是坚强和自信的,这种坚强和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华夏儿女的团结奋进。灾难让人唇亡齿寒给人死的悲哀,然而求生的欲望,生的本能,让每个人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同时也让这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
第五篇:华为创新之路给中国通信企业带来的启示
华为创新之路给中国通信企业带来的启示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大过卦。易经专家解析,大过卦意为创新、改革,中间四阳、上下两阴的爻看似一座棺材,对于大智大勇的人来说,则是一座桥梁——通往未来成功的桥梁。成功或成仁,就在同一卦之中,真正能够走向成功的是少数,走向成仁的一批又一批。在中国企业或行业的创新中,走向成功的也为数极少,无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先烈。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种:一,因为有国外现成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引进,导致企业不想创新、不愿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样严重的是同赴黄泉的竞争后果。比如中国计算机产业开创者们长城电脑、实达电脑,同创,东海,康佳,熊猫,创维等等;二,不能立足市场持续创新。比如推出04机万门程控交换机开启中国通信业兴起之路,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巨龙通信;
三、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不健全。如中国人首次运用数字压缩和解码技术研制的VCD整机技术发明,由于该技术发明人没有申请专利,导致国内几百个厂家生产VCD,市场一片混乱的结果是整个产业的凋零;
四、产业崛起之后遭遇国外利益集团以高昴专利池收费、贸易保护措施等形式加以阻挠和削弱。比如2004年中国DVD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3时,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许可费的跨国企业由最初的1家增加到40家,总共专利许可费用超过20美元,中国DVD企业生产一台DVD利润仅为30元人民币,中国DVD企业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从辉煌走向没落。中国通信业发展30年,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通信业的创新也走在了所有行业的前面。历程中虽然充满艰险,典型例证有巨龙的消亡、凯明的轰然倒下,但也成就了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这类在国际通信舞台上长袖擅舞、独领风骚的中国企业。2009年华为实现全年30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商;在光传输、光接入、移动宽带核心网、移动基站等诸多领域,华为2009年的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如今的华为,不仅成为中国通信企业的成功典范,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努力和成绩,也使它正在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者。
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大智大勇体现在能不能创新(是否有创新环境、和创新背景),想不想创新(创新动力在哪里、动力足不足),敢不敢创新(是否敢投入、投入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创新(创新管理和机制是否健全、创新策略是否正确)等方面。在明确“能创新”和“想创新”之后,华为在创新方面的大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坚定不移的创新大投入,规范化的创新流程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创新等等。从创立之初注册资本仅有2.4万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到如今让人尊敬的国际通信巨头,华为的创新应该能给中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然而后起国家的企业和产业的崛起,必然会遭遇先机占据利益者的阻碍,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将会让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也期盼,中国通信企业的创新之路和发展之路,能在政府和本土市场的保驾护航之下,涌现出更多的“华为”。到那个时候,中国通信业、中国通信企业屹立不倒的巅峰时代就将真正到来。持之以恒的创新投入
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华为从成立之初就将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明确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是华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华为明白,作为后起之秀,在科技含量高的通信领域,要实现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一定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支持。通信设备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而硬件和软件的核心技术又分别体现在芯片和核心软件(如基本算法、协议、信令等)上。1993年华为成立了基础研究部,专门负责研发华为通信设备所需要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大量ASIC芯片的推出,不仅构筑了华为在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1996年任正非提出了华为著名的“压强原则”,那就是通过持续的、大规模科研投入和集中精力突破一点的方法,使华为与世界著名公司相比,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局部领先,从而获得市场的支持。2009年,任正非又提到了“深淘滩,低作堰”。他说,深淘滩就是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低作堰就是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持之以恒、周而复始、心无旁骛的技术研发高投入为华为取得技术优势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93年起,华为坚持以每年超过销售额10%的比例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截止2009年末,华为共有10,000多名工程师从事移动网络技术的研发工作,此外,华为5000多名的市场人员,又是技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规范化的创新管理流程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这两句话贯穿在华为20年的发展历程,也由此形成了华为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卓越成绩的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管理方面,华为花重金从1998年开始总共用了5年的时间,来引进、推行IBM的IPD集成管理模式。IPD让华为从技术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彻底改变了华为的技术管理和项目研发流程。华为的技术管理体系包含了业务与产品分层,技术与平台规划,研发流程与项目管理,CBB管理,技术管理组织与绩效管理等五大方面,使华为形成了从立项,到开发,到将产品推向市场,再到量产的项目管理,实现了公司范围内的跨部门协作,为华为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IPD技术管理体系强调的核心思想如技术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基于市场的技术研发;业务分层管理;技术重用(CBB);跨部门团队技术研发;结构化的研发流程;开放式创新等,在华为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PD技术管理规范了华为的技术创新流程,保证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让华为的技术创新做到在准确理解客户需求之后,再将客户的需求准确传递,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准确进行创新取舍评判,并且保证了人力、能力的全面支持。全流通的创新管理保证了华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优良服务客户,成就了华为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的高效配合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任正非在2009年最后一天向华为内部员工发送题为“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新年贺词表示,华为在全球的增长得益于“基于客户的持续创新”。
技术驱动型在通信业发展型期一度盛行,企业往往是先行研发出来产品,然后再去向客户进行推销,华为早期也习惯于这种模式。但技术驱动模式在通信市场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之后,常常显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短板,往往企业埋头几年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不能为市场接受,不仅造成人才、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沉重考验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怎样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华为在技术驱动盛行期就开始苦苦思索的课题。
“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1998年,华为果断地从IBM引入IPD集成研发模式,开始以“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全面转型。“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技术创新理念也在那个时候确立。比如获得2008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华为分布式基站就是在仔细分析了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华为发现欧洲移动营运商花在租用机房、设备用电、安装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成为其最大的支出。基于欧洲客户这种需求,华为研发团队积极创新,开发出了分布式无线基站解决方案,设备可以安装在过道、楼梯间和地下室等狭小的空间,大大降低了机房的建设与租用成本,并且易于安装。
华为规定每年有5%的研发人员去做市场,每年有5%的市场人员去做研发。研发与市场的紧密结合,让华为能够准确地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开发出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好、运作成本低、服务好的优质产品。创新产品成为市场利器
近几年来,华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和欢迎,市场业绩也节节攀升,并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华为全年销售额82.5亿美元;06年为84.5亿美元,07年全年销售额首破百亿,达160亿美元;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逆势上涨,全年销售额达1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2009年华为一举创下3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超过诺西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通信企业,其中在无线通信设备领域的全年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无线基站发货量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设备供应商。华为基于智能架构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全套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绿色移动网络解决方案等业界领先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和产品受到全球客户的欢迎,成为华为实现市场突破的利器。
以华为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为例,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通过“SingleRAN”、“高速云”和“连续云”、“IPTime”、“IPN(智能分组网络)”等多种方案,帮助运营商以最经济的方式来保证用户体验,同时在向未来演进时保护现有的投资。由于采用了华为HSPA+,LTE/SAE,Femtocell等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无线的空口使用效率,降低每Bit成本;同时通过华为的IPN解决方案能有效识别P2P流量并进行管理,缓解“流量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IPN解决方案进行精细化运营,能够对用户实施个性化的运营策略,能够按不同SP/CP的内容和流量制定不同的分成模式,并可依据商业智能获得广告的精准目标受众,精确有效地实施移动广告,为用户、SP/CP、移动广告商等价值链上的伙伴带来的新的价值,从而开拓了新的收入来源,有力地提升了运营商在移动宽带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华为业界首创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由于深谙运营商需求,一经推出就获得全球运营商的认可,在O2、中国联通、Telenor、TeliaSonera、比利时电信、Net4Mobility、美国移动等运营商网络获得大规模应用。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华为已经获得UMTS/HSPA合同150个。截至2009年12月,华为已经获得5个LTE商用合同和1个预商用合同,为全球最多。同时,也全球运营商合作部署的LTE商用网络和试验网超过42个。华为在LTE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先,标志着华为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领跑者。
开放性创新汇聚创新合力
在创新取得成绩和积累之后,华为积极开展了与其他企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开放式创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至2009年6月,华为已加入ITU、3GPP、3GPP2、OMA、ETSI和IETF等12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光纤传输、光纤接入、核心网、无线接入网、业务应用、下一代网络、IPQoS和安全领域等,共申请专利39184件,其中LTE专利申请全球前三,拥有的LTE核心专利居全球通信设备商之首。但在华为看来,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华为主张一方面“通过合理付费的交叉许可,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地积累自己的专利池,获得越来越多的筹码。通过专利许可谈判,至今华为已与通信行业几乎所有主要的IPR拥有者,如爱立信,诺基亚、北电、阿尔卡特、高通等公司达成IPR交叉许可协议。2008年仅支付给西方公司的专利许可费用就超过2亿美元。
为吸纳国际高级人才,充分利用全球人才与技术资源平台,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能力,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建立起全球性的研发体系,目前华为在全球共设立了14个研究所和海外研发中心。此外华为还与包括沃达丰、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在内的国际领先运营商合作成立了近20个联合创新中心,开展与客户的联合创新和共同创新。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2010年新年伊始,华为发布了下一个十年通信行业趋势展望。华为认为,在一个电信渗透率饱和时代即将来临之际,“超越人口,发展用户”,“超越语音,发展业务”,“超越管道,发掘价值”,“超越行业,发展行业”等“四个超越”,将帮助运营商突破“人口、语音、管道、行业”的天花板,把电信行业带到新高度。华为预计,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家庭网络等四类创新型技术,将可以帮助运营商实现“四个超越”。在通信行业转型发展的下一个十年中,华为表示,将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架构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定面向未来的Single网络战略,支撑未来业务的增长,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7 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然而,中国的崛起,和中国通信企业的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成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信企业的强大,势必造成与先进国家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冲突。中国通信企业的发展面临中国威胁论夸大化,以及贸易保护日渐抬头的严峻挑战。据悉,欧洲金属工人联合会和欧洲电信设备商下面的欧洲雇员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已正式提交请愿书,要求从政策方面支持欧盟电信企业的发展;欧盟将对中国企业展开阻挠和限制,表现在经费支持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采购本土企业产品,对外来企业进行市场限制,对专利采取重新审查措施等等。
当前形势下,中国通信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期待本国政策和市场的全力呵护和保护。我国知名创新专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表示,发展中国家相当的市场保护是本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高旭东认为,一个行业的创新离不开稳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一个企业的创新除了有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之外,更需要依靠本国的市场基础来支撑。华为人也说,当初我们敢于巨资创新投入,成功转战国际市场,是因为有强大、稳定的本土市场做靠山。
20多年来,华为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未来还要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更多挑战,强大、稳定的本土市场仍将是华为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坚强后盾,也是华为未来技术创新的一块基石。我们相信,有了稳定的本国市场背景做支撑,我国通信企业的创新步子将会越迈越坚实、创新之路也才能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