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6-2009-2014高考历史真题分解(世界现代史)0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二篇:16-2009-2014高考历史真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第三篇:(07至11年江苏历史小高考试题分解)专题十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范文)
专题十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08•江苏•30)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的是
A.
B.C.D.
答案:D。
2.(2009•江苏•2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 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
答案:B。3.(2010•江苏•26)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A.①③ 答案:B。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向日葵》 ③《拾穗者》 ④《日出•印象》
4.(2011•江苏•30)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 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 D.《巴黎圣母院》 答案:D。
二.判断题:
5.(2007•江苏•35)下图是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它是浪漫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作。
答案:B 6.(2009•江苏•35)19世纪末至20世纪,亚非拉地区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文学家,其中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有很大的影响。答案:A。
三.材料题: 无。
第四篇: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繁荣
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史论共识】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突出反映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展示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亚非拉文学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民族文学,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3.亚非拉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易混易错】
浪漫主义文学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情节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现代主义文学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整体把握】
数字归纳世界文学
二、美术的辉煌
1.新古典主义美术:
⑴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②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⑵主要特征:①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②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⑶主要成就: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美术:
⑴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⑵主要特征: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⑶主要成就: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史论共识
浪漫主义又可称为理想主义,作为一种美术思潮,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非理性。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常情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
3.现实主义美术:
⑴时间:19世纪中期。⑵主要特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⑶主要成就: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和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19世纪后半期的印象画派
⑴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⑵主要特征: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⑶主要成就:莫奈的《日出·印象》。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象画派:⑴主要特征: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⑵主要成就:凡高的《向日葵》等。
【易混易错】
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在表现手法上印象画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6.现代主义美术
⑴背景:①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②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③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⑵主要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 37
心理。⑶主要成就: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特别强调】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美术艺术的发展。印象画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重视光、色的作用。现代主义美术的出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野有关。
【归纳总结】
世界美术的特点:
⑴新古典主义美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谨和谐。⑵浪漫主义美术: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⑶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⑷印象画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⑸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
三、音乐艺术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⑴浪漫主义音乐:①发展历程:19世纪,在欧洲兴起。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②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③成就: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⑵歌剧: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⑶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知识图解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2.20世纪的世界音乐发展
⑴发展历程: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⑵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⑶成就: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爆,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特别强调】
一战后至二战前的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二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
四、影视艺术
1.电影:⑴背景:19世纪晚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⑵产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⑶发展:①“默片”:20世纪初,电影是默片。如美国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苏联的《波将金号战舰》等。②有声片: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③彩色电影: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④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二战后发展迅速。
2.电视:⑴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⑵发展: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并首次开办电视广播。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⑤二战后,进入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史论共识
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锐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着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3.影响:⑴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⑵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知识归纳
影视艺术的特点:
⑴直观性强,信息量丰富,传播资讯快。⑵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⑶快速发展,普及率高,覆盖面广。⑷雅俗共赏,使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限时训练(限时20分钟)
()1.18~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A.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C.对自然王国的理性描绘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2.某出版社若要为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剧本《摩登时代》(反映机器时代工人生活、生产情况的影片)设计插图封面,插图的风格要与剧本的风格一致。以下最能让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A.毕加索B.莫奈C.塞尚D.凡·高
()3.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与反全球化思潮》一文中提到“这种思潮在批判现代化弊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回到过去的念头”。其基本特征是“渴望”,“
渴望不能达到的、已经失去的、无可挽回的、正在消失的、幻想和梦境中 38的事物。”这种思潮应该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4.某位文学家认为,艺术创作要“根据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创作”。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作品是
A.《离骚》B.《西游记》C.《唐璜》D.《人间喜剧》
()5.The 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与这一风格吻合的作品是
A.《离骚》B.《西风颂》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
()6.19世纪女作家乔治•桑曾对另一位同时代的文学大师说“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这位大师应该是
A.雪莱B.列宾C.巴尔扎克D.萧伯纳
()7.“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
()8.海涅曾说过“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该言论描述的德国处于
A.16世纪B.17世纪C.19世纪前期D.19世纪末
()9.《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享誉世界,深受不同年龄人们喜爱。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情节跌宕、离奇,体现明显现代主义文学风格B.都源于对封建制度不满而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C.西学东渐使中国文学汲取法国文学的优秀因子D.体现出启蒙运动追求自由、歌颂人性美的主旨
()10.他的画重视色彩和主观感情,喜欢激动人心的事件作题材。他所画的形象色彩饱满热烈,有强烈的音乐感,能表现出一种诗意的美。这位画家是指
A.德拉克洛瓦B.米勒C.梵高D.毕加索
()11.有一种文艺思潮侧重从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符合该思潮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A.《人间喜剧》B.《唐璜》C.《安娜·卡列尼娜》D.《哈姆雷特》
()12.周杰伦曾经唱道:“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现象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报纸撰文介绍国产电影及其演员B.上层人士在谈论知名导演的影片
C.电影院上演国产片《孤儿救祖记》D.人们争先恐后观看当地电视节目
()13.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画以表祝寿。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此画
A.域中有诗,歌颂伟人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C.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14.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
()15.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古典主义B.印象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6.“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①《自由引导人民》②《向日葵》③《拾穗者》④《日出•印象》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7.1843年10月,德意志的一位诗人回家看望母亲时写了一首长诗,节选如下:“凄凉的十一月,日子已渐渐阴郁,风把树叶摘落,我走上德国旅途。来到国境,强烈的心跳震撼着胸底。并且,真的,连眼泪也开始滴沥。”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该诗的创作风格和可能批判的对象是
A.浪漫主义工业资产阶级的强大B.现实主义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
C.现实主义俾斯麦的“铁血政策”D.浪漫主义君主专制统治的腐败
()18.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是
A.《一个国家的诞生》B.《浮华世家》C.《波将金号战舰》D.《泰坦尼克号》
()19.他是19世纪中期的著名音乐家,他的作品着重内心刻画,旋律和配器富于表现力,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出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他是
A.贝多芬B.小约翰·施特劳斯C.柴可夫斯基D.格林卡
()20.“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21.电视剧《还珠格格》、《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的热播,受到我国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这说明电视具有:
A.娱乐性B.艺术鉴赏性C.传播信息的作用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22.“一代音乐宗师贝多芬,从他的家乡德意志来到了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拜会舒伯特,舒伯特为贝多芬演奏了一曲自己的浪漫主义乐曲《蓝色的多瑙河》。”本段叙述中,错误有几处
A.1处B.2处C.3处D.4处
()23.电影艺术出现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艺术的巨大发展B.人类的精神需要C.商品经济的发展D.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24.20世纪人类发明的一种使用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是
A.电话B.报纸C.电视D.电影
()25.19世纪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呈现多样性、民族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
第五篇:10-2009-2014高考历史真题分解(中国现代史)0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故答案为D。
【答案】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故答案为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