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芜湖都市型工业园规划配音脚本
芜湖都市型工业园规划配音脚本
宇宙中,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心脏正随着世界脉动强劲的跳动着,他就是中国芜湖。二十多年来,他已经成为世界联系中国,中国眺望世界的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力量,已经促成了他的腾飞,也将一起迎接他的辉煌。在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的过程中经历着一次次国内外市场的波动,不断快速调整的产业结构及全球化分工的芜湖始终以其高瞻远瞩的目光、务实进取的作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毫无疑问的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也都不失时机的在中国取得了重大发展。未来,中国经济的盛腾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因为他的开放、因为他的睿智,当然,更因为他在中国经济的位置,理所当然,位于芜湖都市型工业园也将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以其独特的空间、时间位置成为芜湖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星。
自古以来,芜湖都市型工业园所在的芜湖就已其独特的交通位置和文化特征富有“小上海”的美名。今天,在园区周围,在中国在芜湖的起飞中已经汇聚了各路精英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集全和完善的产业链,也早已具备了完善的中国领先乃至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同样,也具备了在新的一轮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决胜的基础。就在这盛腾之际,芜湖政府及各级政府此时也以敏锐而果断的行动向世界展示出芜湖都市型工业园只在世界范围内邀请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中的佼佼者共图发展、共谋大业,我们相信在芜湖各级政府重点关注和支持中的芜湖都市型工业园也将成为您宏伟事业蓝图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事业盛腾地战略机遇。
第二篇:幼儿园专题片配音解说词脚本
幼儿园专题片配音解说词脚本
—腾飞中的街道口幼儿园
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幼儿园坐落在美丽的珞珈山下,迷人的东湖之滨。这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这里—书香满园,环境优美,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就是——武汉市第一批通过的省级示范园之一——洪山区街道口幼儿园!
街道口幼儿园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洪山区政府机关幼儿园,现全园11个教学班,在职教师 95%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占13%,本科占30%,大专占52%。省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16人。是一所环境优、队伍精,设备全,质量高的示范性幼儿园。
推出片名:立足全面抓特色 开拓创新树品牌—腾飞中的街道口幼儿园 管理篇——唤醒生命活力、服务主体发展
街道口幼儿园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围绕“唤醒生命活力、服务主体发展、分享团队智慧、成就幸福人生”四部曲来厚实内涵建设。50多年的办园历史积淀了“街幼”丰厚的文化底蕴。现任领导团队兢兢业业、执着追求,铸就了“街幼”良好的社会形象(边说这句话,边闪现图文并茂的6人照片画面)。在园长赵卫红和书记喻菁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努力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作风民主,管理科学、高效。多年来,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保教质量都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活动,为幼儿搭建探索发现、创新表达的学习的平台,做到一日活动科学化、趣味化,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成效。
重视家园联系,合作共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长开放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取得家园同步教育的效果。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拓展幼儿生活学习空间,每学期都会开展走入社区、走进大自然的活动。
街道口幼儿园坚持“科艺融合 素质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健康快乐、自主自信”为培养目标,以“探索发现 创新表达”为课程特色,老师们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奉献精神。全园讲学习,讲团结,园风正,教风严,学风浓。(字幕滚动:园训:园风:教风:学风:等)。
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每一朵鲜花都绽放着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
教研篇——分享团队智慧、成就幸福人生”
在我们的理念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人才,关键是如何激发她(他)的潜能,发挥她(他)的特长,我们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构建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园本研修策略。以园本教研、岗位培训为平台,以省特级教师肖洁名师工作室为阵地,师徒结对,能者为师,师带徒,徒带徒,采取专家引领(加彭斌等3人照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教师自主发展。通过名师讲坛(加视频)、主题研讨、教学观摩,案例反思,集体备课,技能比赛等一系列形式开展丰富的教学研讨活动鼓舞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脱颖而出,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多次获得国省、市、区乃至全国大奖。4月份,刚刚传来喜讯,我园辛勤老师执教的大班科艺活动《滴墨成形》录像课荣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点子白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5月23日,还将应邀去沈阳参加全国现场教学的比赛。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的研究,凸显“科艺融合”的办园特色,形成了“探索发现 创新表达”的园本课程特色。通过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特色活动的开展:超级变、科技节、环保秀、军训……等)
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以及丰富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潜能与创造,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成就了街幼鲜明的“科艺”教育特色!。成果篇——教育硕果累累 师幼风采飞扬
五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铸就了街道口幼儿园良好的品牌形象,扎实的教学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家长们的口碑。幼儿园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幼儿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集体奖项、幼儿获奖、教师获奖、……)
展望篇——我们豪情满怀 协力共创辉煌
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街道口幼儿园的教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在新时代的感召下,街幼人有追求,有豪情,更有思考:
在园长的带领下,她们将继续发扬传统,开拓创新,打造国际城市一流名园,开创幼儿教育的新辉煌!以德育为本,以孩子为先,和谐共进,翱翔未来。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充满无穷活力和魅力的街道口幼儿园,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苏州工业园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5.2万,常住人口69.5万。
1994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争先率先、聚焦转型、突出创新、改善民生”工作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亮点增多、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其中出口343亿美元,分别增长44%、42.1%;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
今年以来,园区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二次创业,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1-5月,全区实现工业产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注册外资18.9亿美元,增长55.7%;进出口总额318.3亿美元,增长8.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250.1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增长20.1%。
近年来园区发展有以下特点:
1、转型发展初显成效。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启动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纳米产业双倍增、金融三年翻番、金鸡湖双百人才、文化繁荣“八大计划”,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新兴产业裂变增长,全力发展以纳米技术为引领、以五大新兴产业(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与动漫游戏和生态环保)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4%,居全市第一位;纳米技术及相关产业品牌初步打响,新型平板显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均超1/3,获得了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创新型科技园区、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融合通信科技产业园”等称号。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择商选资”战略,8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38个项目,欧美项目占比达55%;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18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近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2010年分别达到33.7%和60.4%。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能耗为0.327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数居全国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突出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创新资源日益丰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3个百分点、2010年达4.4%,在建和建成的科技载体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形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苏州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等创新集群加快建设。创新功能持续增强,建成了IC设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动漫影视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美国冷泉港会议亚洲分会等1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总规模600亿元、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获批设立,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备案创投企业占全省1/4,创投资金规模超30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创新主体加速集聚,近年来每年新增科技项目超500个,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60个、高新技术企业5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分别占到全市1/3和2/5,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级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专利申请年均增长5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50%。创新人才日益增多,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近3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近30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全国优秀,博士后总量占全市的60%;1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获得“千人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的人才分别占全市50%左右,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东部新城快速崛起。近年来,我们抢抓苏州中心城市向东发展的机遇,高标准推进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建设,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从一开始就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与“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开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0多亿元,动迁民房5万多户,建成道路558公里,铺设管网2182公里,集中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源厂设施,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国际博览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时代广场、摩天轮主题公园等地标工程相继建成,东方之门、九龙仓、新鸿基等多幢超高层建筑加快启动建设,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240多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17家,苏州市90%的银行分行落户园区,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新的商业商务和文化中心。城市环境日益优化,积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金鸡湖大型激光音乐喷泉、李公堤夜景灯光等工程先后建成,东环路改造初见成效,建成白塘植物园、沙湖生态园等一批开放式生态公园,累计新增绿地3161公顷,绿地覆盖率达45%,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7.4,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
4、中新合作深入推进。始终高举中新合作旗帜,加强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增创体制机制优势。经验借鉴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学习培训,编制现行规范有效文件103件,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体制。中新集团(CSSD)自2001年股比调整以来连续实现盈利,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上市。改革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例如:设立了首个SZV空陆联程通关模式,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唯一的商务旅游示范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及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园区经验加快推广辐射,国家商务部专门发文在全国推广园区经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已成为了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部署,积极参与和支持新疆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以及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加快辐射推广园区经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5、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区镇发展更趋协调,注重区镇一体化发展,所辖三镇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乡镇,大力实施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乡镇学校达标升级、燃气入户等实事工程,基本实现城市化,城乡社保全面并轨。国资实力持续壮大,先后组建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国资公司,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资资产总额突破1100亿元,在城市建设、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功能。社会事业加快繁荣,统筹推进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已有18所海内外高校正式运作,学生人数超6万,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党的建设得到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落实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完善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园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按照“新理念、新目标、新形态”和“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的总要求,围绕苏州市“三区三城”的总定位,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创新引领、人才强区、文化兴区、区镇一体、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九大计划”(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新城区,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在加快产业转型上取得更大突破。重点聚焦服务型经济和创新性经济,努力培育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6~8个规模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纳米技术相关产业计划5年内投入1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500亿元,培育4-5家规模超10亿元、15家以上超亿元的骨干企业。
2、在建设创新型园区上取得更大突破。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研发机构200家、累计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率先建成“创新型园区”。
3、在打造东部新城上取得更大突破。积极融入苏州“三区三城”建设,抢抓“三铁建设”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三大功能板块(金鸡湖金融商贸功能板块、独墅湖科教创新功能板块、阳澄湖生态养生功能板块)、两大枢纽节点(城铁站节点、综合保税区节点)、三大城市副核(娄葑、唯亭和胜浦),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地位。
4、在构筑人才高地上取得更大突破。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每年引进和培养“千人计划”人才等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名。重点依托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努力培养更多适合区域转型升级需要的适用型人才,不断优化引才留才环境,努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
5、在促进民生和谐上取得更大突破。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推动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整体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人类发展指数。
总之,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争先进位,推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低碳环保宣传片脚本及配音稿
低碳环保宣传片脚本及配音稿
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孩子,喜欢骑着单车在山中穿行,那时的天空是那么的蓝,河水是那么的清,随处都开满了花。
在接下的30年后,我发现这些街道在发展着变化,但依然保持着绿色与洁净,让人觉得亲切,我相信这条绿色之路一定会坚持下去。
绿色街道,光明之路
有时候舒适在人们眼中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世界是变化的,人口在持续增长,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逐步升级,气候变化让人担忧,面对挑战我们的城市正在积极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你看到一个低碳、环保的绿色城市正在逐渐形成,他将触及每个人的生活,无论男女老幼,以创新面对变化将绿色还给空间,倡导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的格局是我们最核心的目标。我们坚持引导城市紧凑发展,划定并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居住与就业平衡的新城市建设,同时我们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土地节约利用,适度提高利用强度,在轨道交通沿线实施上盖物业开发,鼓励用地功能的混合使用,积极利用地下空间,我们还通过推进城市更新,在经济、社会、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方面寻求更为长远的持续发展。
绿色街道,绿色建筑
在绿色为本的今天,绿色建筑正在加速减碳前行的脚步,带动全镇节能减排再次起飞,绿色的建筑之都已经成为真正跨时代名片,因为我们相信建筑也有梦想。
绿色街道,绿色交通
今天绿色出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秉承公交先行、慢行友好的理念,结合绿道建设和共享单车服务,将通行服务,旅游观光、体育休闲、生态文化、历史人文融为一体,使城市拥有了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让生活拥有了舒适、宜人的慢行空间。
绿色街道,绿色资源能源利用
积极倡导节约用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从再生水、固体废物填埋到建筑利用工程,你会看到源源不断的资源循环正在形成。从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到节能照明的普及运用,你会看到绿色能源生生不息。
绿色街道,未来低碳
在绿色与绿的互动中,水与城市、光与建筑的和谐之美早已成为一种格调;这里河流与山谷共清新,草地平台与茂盛林带优雅簇拥,这里湿地与植被共融,鸟类栖息于居民休闲相互辉映。
每天我们为全镇
人送去低碳生态的城市环境,每年我们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可帮助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世界在变化,让我们也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未来我们将拥有绿色、生态、幸福的城市家园,这是属于我们的城市,这是属于我们的理想生活,这是一条我们坚定不移的光明之路。
绿色、低碳、环保我们在行动。
第五篇:邡市特殊教育学校宣传片脚本配音用
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宣传片脚本(草)
至爱维耕成长乐园
什邡特殊教育学校原什邡市聋哑学校始建于1989年,是四川省德阳市内最早开办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分设聋生部、盲生部、启智部,并于2005年秋成立了德阳境内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二十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残障孩子融入主流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倡导“有爱无碍,补偿身心,发掘潜能,让特殊教育在每个残疾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意识。建校至今,在校学生行为合格率、巩固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先后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卫生单位”“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学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人大、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各级领导先后莅临学校视察,并题词“祝什邡特校创一流水平”,被誉为“特校好典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处于极重灾区的什邡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什邡特校的校舍也不可避免地被摧毁。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无私援助,于当年8月破土动工,2009年8月顺利竣工,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重建的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5800m2,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及运动场,各教育教学功能室和体育、卫生等配套设施齐全,庭园式的建筑,人性化的设计,舒适的环境,为残疾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一个更高、更美、更好的平台。
学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爱无碍”的核心理念引领,以“爱”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开展了富有特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学校走过的二十年历程和特殊教育的实际,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内涵。“一切为了残障孩子融入主流社会”,是学校一贯的办学宗旨;秉承“以人为本,有爱无碍;补偿身心,发掘潜能,让特殊教育使每个残障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营造博爱、诚信、进取、有序的校园氛围,追求“敬业、乐施、求实、创新”的教育境界,培养“勤勉、有恒、好学、会用”的学习风尚,形成了乐于奉献,韧性奋斗,自强不息、进取有为的办学灵魂。
通过长期地酝酿和反复地论证,最终确定了校徽和校歌。校徽,让残疾的幼苗绽出生命的新绿,蕴含着祝福残障学子茁壮成长的殷殷真情。校歌——《扬帆远航》,“心系学生,情满校园”,抒发出对残障学子的挚爱情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寄予了对残障孩子们的真情勉励与殷切期盼,折射出对孩子们爱的内涵真谛;《特校重建铭》,承载着社会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对特教事业厚重的支持和对残障孩子们长存永久的挚爱深情。
“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诠释什邡特教人献身特教事业,情系残障学子的无为从教的胸怀。
从学校大门开始,有一条为盲生行走服务的专用盲道直达教室,延伸至操场、康复训练、中庭等校园的各个角落,为盲生熟悉校园和学习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上下楼梯安装了高低扶手,作为一种导向设施,为盲生安全上下楼提供保障,在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门上适中位置,均使用了盲文点字标明,便于盲生了解房间名称和作用。
设立校园文化专用位置,用图片、文字的方式宣传学校校务公开、办学思路、教师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配置有塑胶跑道、绿草地的操场外,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土地资源,修建了盲生定向行走训练场、聋生康复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康复运动场设施。
注重校园绿化建设,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从校园外到校内各处,以花、草、树、竹分布于校园各个坪、台、场、庭角落,做到美而不奢、丽而不杂,舒适宜人。
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为学校题写的校名;校园正楼上方,“爱”的手势昭示着校内荡漾着的对残疾孩子的浓浓的爱;两块地震异石,一块上面为感谢援建单位和人士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和对残疾孩子的关爱,刻以“爱心苑”,另一块上面以手语“爱”和盲文“爱心”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置放于学校的显著位置,既是特校特点的体现,更是浓缩了对残障学生的丰富情感。
如今,校园环境清新明丽,一年四季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学校布局合理方便,教学、运动、生活各区独立;硬件设施配备到位,教学楼宽敞明亮,音响设备齐全;实验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专用教室等设施一流、功能完备;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运动场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了条件;学生宿舍楼干净舒适,冬暖夏凉;学校食堂的食品物美可口,为残疾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爱心育残硕果飘香
为师范千锤百炼,化红烛一往情深;育残童殚精竭虑,击长空执教为民。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结合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学校制定了:一年促进规范化建设,两年提升质量水平,三年创设特色品牌,四年达到全省一流,六年创建中国西部地区特色突出的先进特校,八年实现什邡特殊教育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学校构建了教学康复部、职业技术教育部、才艺特长部、中心资源室,三部一室的办学格局,正逐步形成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校本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和以康复课程为特色,个别化教育为辅助的教育模式,打造教学康复中心鲜明,职业教育重点突出,特长培养亮点凸现,特校骨干作用充分发挥的办学特色。
学校拥有一支忠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职工队伍。其中市县级骨干教师名,高级教师名,其中,袁德才校长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江民特教园丁奖获”,省级“助残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优秀校长”、“抗震救灾模范”等光荣称号。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以振兴特殊教育为己任,同舟共济、扎实工作、勤钻苦研,开拓创新,为谱写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新篇章立下了赫赫战功。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增强教师的业务素养,学校非常注重对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等能力的培养,在常规工作中,每学期每一位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听课10节,并分教研组进行认真评课。学校争取各种机会,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等业务培训,并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为教师传经送宝。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自觉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0余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并有多篇被发表或选载于《当代中国教育理论汇编》、《西部教育论坛》、《教育创新与新课堂指导》、《市场经济与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特教天地》等刊物;参加省、市级特殊教育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多次获得一、二等奖;省级课题《视残、听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批准立项,正在深入的开展下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命运的不幸,身体的残障,虽注定了命运的坎坷,却阻挡不了孩子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2008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杨冬、曹小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师范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学校在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并外聘了各类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针对学生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不同,学校为聋生开设了布艺、美容、陶艺、美发等职业教育,为盲生开设了推拿按摩课程,并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食其力提供了保障。毕业后,学生大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工作岗位,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的才艺特长,学校还通过多种努力,聘请多名专业教师,分别从舞蹈、声乐、笛子、二胡、古筝、扬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孩子们受益非浅。聋生的舞蹈多次参加各类演出,受到了来宾和各级领导的好评;盲生的声乐、器乐成绩显著,先后获得了“什邡市十佳少儿电视歌手”、“全国推文艺新人十佳奖”、“竹笛专业十级考核” 等光荣称号。
多年的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建校至今,学校先后多次迎来了全国人大、中国教育部、中国残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残联、德阳、什邡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导,接待了来自美国、俄罗斯、驻蓉使馆等外国友人的访问参观。
忆往昔,桃李不多,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再创特校新辉煌!二十余年来,在这里始终战斗着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他们心中满载着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和对社会最真诚的责任,默默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光辉的人性之美,既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教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理;他们用独特的思维理念、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博大的园丁胸怀,呵护着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清贫的事业中,学生的进步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学生的成材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校园自有真情在,润泽残童格外红!让爱的雨露,滋润残障孩子们的心田,用爱的微笑,伴随残障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
诚情处处,倾尽心血献特教;血汗番番,殚精竭虑育残童!
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温馨的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