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 作者:李淑琴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电脑艺术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教学模式及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探求较适合、较准确的教学途径,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
[关键词]高职 电脑艺术设计 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李淑琴(1971-),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艺术系电脑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10-02
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新兴的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应运而生,从而产生了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为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同时,对艺术设计进行了理性化的控制。面对新专业与高科技的结合,又由于固有的专业特点,因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出现必将给教学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设想。如今,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一个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技术,就成为目前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在艺术设计中,电脑艺术设计通常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它是一门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创造现代艺术产品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计算机来表达艺术语言、设计思想的艺术形式。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宗旨是:在商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中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艺术设计,是营造人们新生活的一种艺术服务形式。电脑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图形生成、显示和存储相关的信息技术,其表现形式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平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动漫和电子游戏等。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方式,实质上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用艺术创作的软件,通过软件所提供的创作平台来完成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和提高效率的条件。
电脑艺术设计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发展十分迅速。许多二维、三维的卡通动画都是用电脑直接绘制而成。例如,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影片《海底总动员》里主人公栩栩如生的形象、可爱的造型及海底水世界的光线、潮流、折射等技术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由于经济及语言等因素,我国的整体电脑设计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协调还有待研究。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何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因素。
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图形设计的空间,在设计上作者摆脱了对纸和笔的依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冲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今,在各艺术院校、综合大学、职业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电脑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两种观念:第一,是“纯工具论”的观念。它认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起到辅助设计手段的工具,它永远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就像笔和尺子一样。只要你有着良好的传统艺术设计功底,再采用电脑这一工具将你的艺术设计思想表现出来就可以了,电脑设计也只是解放设计者的劳动力、节约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成本的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对电脑艺术教学并不重视。电脑艺术教学只是技术上的教学,很难使之与专业进行结合,结果电脑是电脑,设计是设计,这样也就达不到解放劳动力的目的。第二,是“纯艺术论”的观念。它认为电脑艺术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因此,对电脑艺术教学相当重视,认为电脑艺术设计是现代设计的灵魂,是一种“独立”完成艺术设计的“主体”,会电脑就会设计。在教学中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去探寻电脑艺术表现能力和形式,而忽视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解,使教学脱离了现实的需要而达不到设计的目的。
其实,这两种观念的根源都是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结果,是缺少对电脑艺术设计本体的认识。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并由教师对课程进行品评。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设计思维不灵巧、设计作品缺乏深度、专业素质不够、知识面不广,它导致后期发展潜力不足。
面对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这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不完善、电脑软件应用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有关。因此,如何体现电脑设计软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完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用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完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创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1.创建与电脑设计软件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现在大部分学生从初中时期就对电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对电脑的操作平台比较熟悉,因此在大
学一年级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就可以从专业特色出发,把电脑设计软件课程的开设与基础课程结合起来,利用适当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不断变换,尝试不同的创作表现,创作出更绚丽的艺术特色作品。这无疑会吸引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色彩的教学中利用Photoshop,Painter软件的教学来模拟传统绘画、西洋绘画、插画或其他绘画形式,比较其绘画差异性,找到设计软件的特异性,让学生知道软件能用来做什么,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采用电脑设计软件还可以进行三大构成的教学尝试,通过电脑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设计元素的组合方式,模拟或创造千变万化的色彩肌理、虚拟空间,绘制出手工制作难以达到的图形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相比,电脑设计软件的艺术创作不仅快捷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电脑技术的强大功能,对同一个设计主题能探求多个迥然不同的视觉表现效果,从而活跃学生的多向思维,扩大学生对设计软件学习的认知面,更好地起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建电脑设计软件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电脑设计软件应用的最终目的是高效、快速地为设计主题服务。因此,在电脑设计软件教学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学生运用好各种电脑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完成其设计作品。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的设计思维开发过程。设计思维所体现的是学生个体的动脑过程。在这里设计的内涵是关键。所以,老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各专业的课程特色,把电脑软件的教学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挂钩,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的设计作品。电脑设计软件的学习既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又要重视设计创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学、巧妙地用。真正好的电脑设计软件的教学,必须是科技与艺术设计的结合,体现软件学习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教师要发挥其专业教师的导向性,向学生阐述将技术性的操作上升为理性的思维过程。教学要时时体现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要以电脑技术为渠道,以思想为中心来完成教学,让学生从电脑技术领域的圈子里面跳出来,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避免出现我们的电脑软件教学与外界软件培训的雷同,我们应扬长避短,要具备“他有我有,他无我优”的前瞻性的教学体系,这样电脑艺术设计的生存才会有更加长久的价值。
(二)注重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脑艺术专业的教学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积极开展设计实践。专业设计教学应多以企业实际课题进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生产一线出现的问题、难点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经验能力,以及对材料学、机械加工学、出版印刷、影视制作、生产加工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一个作品的设计过程,从最初的设计定位、市场调查到设计草图、手绘效果图、计算机制图及效果图,这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设计构思的原意。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激发灵感、发现问题的好机会。学生对一些材料学、纸张、塑料、金属、木材加工工艺学和机械原理的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还要善于总结各个学科中存在的联系,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些知识,设计工作只能是异
想天开,可能失败就在眼前。手工操作可以使他们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材料的特性和加工方面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认识,也间接地指引着他们的设计思维方式,让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可行。
(三)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电脑艺术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类学科。在开设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周围事物,大到国际形势、设计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观念,小到生活中的每个事物。这些看似与设计无关的东西,往往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因为这些带动着全社会的经济文化,也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市场和商品等。这些宏观因素逐层向下关联,也会直接导致设计趋势的不断变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要给其营造好创新的环境气氛,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满足这种人的最原始的本性。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诱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国高职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历史不长,尚属开创时期。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十余年来,虽然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从引进吸收、消化外来技术入手,逐步形成了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形成了既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又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有所创新的格局。但是,我国尚未建立高校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管理协调机制和学术机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尚未正式列入国家艺术教育专业目录。我们对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有信息时代文化特征、有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的独立学科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脑艺术设计所反映的时空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还认识不够,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教材编、著、译进度比较滞后,一些学校师资力量、经济投入、硬软件水平明显不足,各高校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并且教学随意性较大,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也不尽合理。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电脑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在此,笔者建议有关领导部门召集专家学者对国内外高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从而形成高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EB/OL].设计在线,2004-08-24.[2]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3]李砚祖.设计:在科学与艺术之间[J].装饰杂志,2001(3).
第二篇: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加强电脑艺术设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紧密合作,以公司“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引进广告设计公司,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提出课程计划建议。企业“定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的预定单,而是包含着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培养计划,是一组广义“定单”的集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四定机制有效运作的组织基础。学校聘请“定单”企业或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等资深学者、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这个委员会有专门的章程,明确的规范、职责与义务等,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委员会的专家参与研讨学校的重要教学改革方案,协助确定专业的开发和调整,审定专业教学计划,专家们背靠的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反馈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评价,录用合格的毕业生等等。通过工学结合,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与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员工的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企业效益和竞争能力。高职院校以企业“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为了把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在企业每年接纳我院学生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生产实践期间,企业指派一名设计师负责对一名或几名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围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本专业课内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
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论证与划分,制定各个环节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进行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能力为项目导向,改进实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办法等,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实践教学逐步由被动式形式化向主动式实质化方向转变,努力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目的是加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强化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程体系,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等多方面的整改,使得专业教学计划更加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适应性,更适合社会变化和行业需求。通过系统的设计实用课程学习和在校内、外企业、设计公司的实战演练,形成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团队为形式”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按照地方电脑艺术设计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课程的流程,确立课程模块,以电脑艺术设计岗位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表现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参与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养成于一体。
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根据项目的情况,在企业指导教师和课程任课教师共同指导下,组成师生项目团队,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等,共同进行企业项目设计与实施,探索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及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在项目中学习项目运作的全流程能力。
项目设计融入教学这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使教学产生经济效益、融入社会、作用社会。在主干的课程中把独具特色的“项目课题设计”带入课堂,教师根据项目需求组织学生围绕项目进行市场调研,提出项目要求并制定详实的训练实施方案与课题。“项目课题设计”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把企业明确的设计目的和产品定位作为课程目的融合教学。企业和设计教育作为一门产业和学科教育,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有着极大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开发的潜力。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主,特色取胜”的教学理念以及“技术、艺术、经济于一体”为核心的教学方位。把新观念、新思维、新知识带入教学中,培养具有独创性和个性的设计人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研和市场项目带动专业教学,使教学产生经济效益、融入社会、作用社会。
加强各课程的衔接,注重实践和课程的联系,形成教学上的实用性、岗位性、操作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实现专业课与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对各课程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同时,要实现岗位与课堂的重合、实践与教学的零距离,使技能与审美和谐统一,使毕业生充分具备上岗的各项条件,保证他们能适应岗位,站稳岗位,立足于岗位。
注重学生创新设计与电脑制作课程之间的关系,培养专业创新思维能力。从各类院校相同专业的教学交流与比较中来看,无论绘画基础、设计手法、表现能力等方面还是普遍比较接近,但在专业设计的创新方面就有很大差距,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有的学生在设计中照搬模仿现象就很明显。设计缺乏独特的创新,作品千篇一律,平淡无趣,跳不出别人设计的圈子,真正具有创新的设计作品不多。当然,并不反对学习学习借鉴传统或别人的优秀设计作品,但主要是学会吸收别人的优点,融入自己的构思,转化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等。
在电脑设计教学中,低年级应以实际应用程序操作学习为主,高年级应开网络搜索和下载、网页设计和图形的创意与处理内容。在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创意阶段应坚持手绘草图为主,在正稿制作时可以充分运用电脑软件技术,提高设计效果与设计效率,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手绘创意草稿有一定数量的要求。
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本专业对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以及先进培养模式和科学培养方案的确立,保证了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可以鼓励部分学生进行了自己创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三篇: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初探
摘要:实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科学化、现代化、实用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与要求,贯彻“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精神,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 课程改革平面设计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专业,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其范围涉及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编辑等方面。我校于1999年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并随着我们对该专业建设认识的加深和对市场发展脉搏的把握,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精良的硬件设备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遵循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材的宗旨,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以及印刷排版等岗位的工作。
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据此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课程改革目标: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加强课程间的整合,建立现代课程结构体系,形成“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服务市场的办学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适应市场对人才规格的个性需求,并为学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开放性的拓展空间。
三、课程改革实施步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我校新建的学科,它的学科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
其未来发展。而学科的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为此,根据“突出主干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改革方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时,加强核心课,增设选修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1、课程结构的改革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结构体系。而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由课程体系的全部课程来完成实施的。因此,课程结构体系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基本保证。在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分析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状况,并综合教学实践反馈信息,我们对该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调整,形成了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1)课程的总体规划
从职教课程体系上看,课程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个大类。对电脑艺术专业的课程来说,专业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专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兼顾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训练。专业技术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课是以行业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而选修课则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岗位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结合专业发展的教学目标,我们将本专业的能力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本素质、英语交际能力、绘画能力、图形构成能力、电脑设计能力、平面设计能力、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网页制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能力模块。
(2)核心课程及主干课程建设
一个专业的建立,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主攻目标,也就失去了它的发展优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整体课程结构框架下,确立一定的重点课程及主干课程,加大对它的支
持力度,并将其作为本专业的发展优势。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与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作为核心课程。将素描、图形创意、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印前工艺设计等作为主干课程,将DM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作为关键岗位技能实践课程,尽可能地为这些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2、课程内容的改革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美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带动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运用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来教授“知识”并没有操作上的困难,因为这些知识是教师们已掌握的内容。然而,教师应该怎样教授“能力”,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建设。在这几年的教研、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和革新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准确定位,适合教学对象,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强调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在对本专业的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多门课程来培养和发展相关的技能:在绘画能力方面开设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在图形构成能力方面开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课程;在电脑设计能力方面开设PHOTOT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绘图设计软件、AUTOCAD、3DS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INDESIGN版面设计等软件教学课程;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方面着重讲解CSS技术在静态页面中的运用;在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方面开设纸盒设计、包装设计、印前技术等课程;在广告设计能力方面开设平面设计概论、现代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艺术欣赏、设计概论、摄影基础等课程;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平面广告设计项目实践、基础包装设计综合实训、相关证书的取证考试、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过程完成。
3、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培养技能水平,我们考虑对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三段式”教学,即“早期的实验教学”+“中期的实践教学”+“后期的实习教学”三个阶段。实验课教学在学校的机房进行,在每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中期的实践教学在专业工作室即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在高职四年级安排
教学实践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针对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际问题,如海报设计、DM广告设计、企业VI设计、网页设计、礼品包装盒设计等。最后一个阶段的实习是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同时,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较全面的毕业设计的任务,该任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设计。“三段式”实践教学克服过去的单一实验的缺陷,通过由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实践性教学,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根据用户或市场的产品要求独立地进行设计与制作,部分学生还能进行创新设计。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往往是教师先在上面讲,然后学生在下面做,很多学生根本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上机操作时按照教师和书本上的步骤依样划葫芦,多数也能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只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生学的过程的教学方法,仅将知识的掌握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视不够。通过实验学生只掌握了某种知识或技术,还是无法适应该行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对一些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由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师开设讲座或介入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模拟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课程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搭建最佳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现代的设计理念、专业发展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开设讲座、参观实习基地等形式,把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体系,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品牌的专业学科。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谭敬德.《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2006(第1期).
[5]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平面设计方向培养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刊设计及广告设计等专业设计师及学术研究专才;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培养专业环境空间设计师及环境空间研究专才;产品设计方向培养能在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信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的专才。本专业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二、编制指导思想: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学生应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较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成为高水平的设计专业人才;掌握国际设计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成就;具有在学习中国文化,借鉴国内外现代艺术设计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能力;有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设计和实践能力,成为中国设计发展主要动力。
三、课程特色:
1、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经验,将国际专业精要引入本土教学中,推动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和中国设计专业化。
2、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倡导“中国风格设计”,建设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3、禀承“心手合一”的施教方针,鼓励学生将创意融入生活,着力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实践精神及动手能力。借助专业训练和通识教育的结合,以激发自我潜能,启迪学生的设计创意。充分发挥多学科支持交融的优势,多方拓展具有当代学科前沿性的特色专业。同时坚持开放、跨文化的教育方向,逐步建立一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
4、实施数字教育战略,发展数字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整合,实现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需完成以下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1. 学校统一要求的公共必修课及通识课共45学分,其中英语需通过学校ELCEA2或ELCEA3或ELC1(根据学生入学时英语分
级考试级别设定毕业要求级别);
2. 完成由学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共24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共68学分; 3.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产品设计方向)毕业生至少修满137学分。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共24学分)
ADE1010视觉构成 ADE1022色彩1 ADE1023色彩2 ADE1040素描1 ADE1050素描2 ADE1060空间构成 ADE1082专业导论 ADE1100外国美术史 ADE1201世界现代艺术 ADE2040字体与书法 ADE2080中国美术史
ADE2100中国文化与艺术思想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ADE1030摄影基础 ADE1062现代造型语言 ADE1070创意构思及视觉传意 ADE1111世界现代设计 ADE1162图形传达设计
ADE2031软件应用与数码桌面出版 ADE2050字体应用 ADE2131材料/制作原理 ADE3021书籍设计1 ADE3022书籍设计2 ADE3030海报设计 ADE3061广告设计
ADE3135展示环境综合工作坊(平面)ADE4011品牌及包装设计 ADE4021企业形象(CI)设计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4学分
学生可在以下4个方向中选一个方向
平面设计方向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共42学分)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至少修读16学分)
ADE1140文字与书法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2学分
ADE2110设计伦理 1学分 ADE3011插图与表现技法
3学分 ADE3050影像创作及综合应用基础 2学分 ADE3090网页设计 3学分 ADE3112城市形象设计 2学分 ADE3123角色设计 2学分 ADE3210民居与民俗考察 2学分 ADE4030设计策划与管理 2学分 ADE4050娱乐活动设计 2学分 AFA4112版画
2学分 BUS1080市场营销管理 3学分
专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10学分)
ADE3070毕业实习2学分 ADE4070毕业设计 5学分 ADE4081毕业论文
3学分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共44学分)
ADE1030摄影基础2学分 ADE1111世界现代设计 2学分 ADE1410空间写生 2学分 ADE1420人居设计
2学分 ADE2021计算机辅助设计(环艺)2学分 ADE2062建筑室内制图 3学分 ADE2121人体工程学 2学分 ADE2133材料与结构 3学分 ADE2720立体与空间
3学分 ADE3136展示环境综合工作坊(环艺)3学分 ADE3182软装饰设计
2学分
ADE3412建筑设计13学分 ADE3413建筑设计23学分 ADE3420场所设计 4学分 ADE4411绿色环境设计 4学分 ADE4421空间文化
2学分 ADE0012案例研究分析(环艺)2学分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至少修读16学分)
ADE2110设计伦理 1学分 ADE2420营造元素 2学分 ADE3180家具与陈设 2学分 ADE3210民居与民俗考察
2学分 ADE3470建筑大师作品欣赏与分析 3学分 ADE3481城市阅读及社区实践 2学分 ADE4090景观设计 3学分 ADE4430建筑传统与创新 3学分
AFA2661陶艺工作坊 3学分 AFA3231金属工作坊
3学分
专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
ADE4160毕业设计 5学分 ADE4171毕业论文
3学分
产品设计方向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共40学分)
ADE1111世界现代设计
2学分 ADE2025设计方案表达1(产品速写)1学分 ADE2026设计方案表达2(产品制图)
1学分 ADE2028设计方案表达3(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 ADE2711快题设计与工艺实践 3学分 ADE2721立体设计表达1 2学分 ADE2722立体设计表达2
2学分 ADE3134展示环境综合工作坊(产品)2学分 ADE3711造型基础1 2学分 ADE3712造型基础2
2学分 ADE3720创新设计 3学分 ADE3740价值分析应用 2学分 ADE3757产品设计1 3学分 ADE3758产品设计2 4学分 ADE3753产品设计3 5学分 ADE3754界面设计 2学分 ADE3770人机工学应用
2学分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至少修读20学分)
ADE1034产品摄影 2学分 ADE1012平面设计 2学分 ADE2110设计伦理 1学分 ADE2420营造元素
2学分 ADE3470建筑大师作品欣赏与分析 3学分 ADE3710设计初步 2学分 ADE3731产品调查 1学分 ADE3760综合设计表达 2学分 ADE3758陶瓷产品工作坊 3学分 ADE3759饰品设计工作坊
2学分
ADE0130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引论2学分ADE4031创新产品与企业家精神2学分ADE4032 基于品牌策略的产品设计2学分 BUS3250创业管理2学分
专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
ADE4721毕业设计 5学分 ADE4711毕业论文
3学分
第五篇: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探讨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教材建设与探讨
王红兵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教材、专业教学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现状:
+--在高职教育中有一些后来兴起的新型专业,电脑艺术设计就是一个典型。前不久,在省里参加了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类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研讨会,感受颇深,觉得现在市面上电脑艺术设计类教材编写存在很大的偏差。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软硬件设备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影像(平面与动画)技术已逐渐成为大众所关注、所迫切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应用的技术门槛也得以真正降低,ps、ai、flash、premiere等一系列软件已成为电脑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然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电脑艺术设计类教材,常常令渴望接近电脑设计领域的人们望而却步、无从选择。许多教材虽然都以“设计”为名,并辅以大量篇幅的实例教学,但所选案例在设计意识与设计品位方面并不够重视。加之各家软件公司不断在全球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新品推介,电脑艺术设计类教材在案例的选择与更新方面常常不能顾及设计潮流的变更,因此,不能使读者在学习软件的同时逐步建立起电脑设计的新思维。
纵观电脑艺术设计市场,此类教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满足DIY一族的业余爱好而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易学易用,不需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从入门到精通”。第二类是职业教育培训教材,这类教材重点在于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多用于高职高专和培训机构的教学。在这类教材里,艺术让位于技术,因为所有的艺术要素都被程序化了。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一本厚厚的“xx软件使用手册”。第三类是专为艺术设计专业而编写的教材,其立足点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仔细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前两种教材大多基于软件操作,从软件的体系出发,不厌其烦地讲解“菜单”、“命令”、“工具”、“快捷方式”等基本操作方法。而第三类教材则是基于艺术设计,从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出发,将电脑技术与艺术设计
结合起来。目前,前两种教材市场上较多,近乎泛滥,而第三类教材则相对较少,真正站在专业立场上编写的更是凤毛麟角。
那么,为什么基于专业教学的优秀计算机艺术设计教材这么少呢?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作者群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制约形成了电脑艺术设计类图书质量的瓶颈。这里有两个极端:一是功底深厚、对艺术设计有真知灼见的人大多年龄较大,对新技术接受较慢,有的干脆排斥新技术。二是掌握了新技术的一部分人要么不懂艺术设计,把握不住艺术设计的方向,要么过于依赖计算机而疏于对传统艺术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第二,艺术表达的自由与计算机程序规范的冲突。这是在电脑艺术设计创作本身和编写此类教材过程中的一个潜在难题。表面看来,电脑给艺术设计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是,所有的“创作”都是在预先编写好的程序下进行的,使得往往在第一个步骤时就能预测最后一个步骤的效果,这与艺术的精神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在编写第三类计算机艺术设计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三,将计算机艺术设计视为一种新的艺术设计门类,创造出新的艺术设计语言。即在编写教材时,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这种工具本身也有自己强烈的表现特色。如果充分利用其独特之处,形成新的视觉语言,必将大大拓展视觉表现的领域。
第二,正确处理软件操作技术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关系。软件教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设计软件和掌握计算机艺术设计的方法。
第三,打破软件自身的体系结构,以艺术设计案例贯穿教材,而不是以计算机软件操作贯穿教材。
第四,注重人文素养,将美学原则贯穿在计算机艺术设计教材中。第五,强调有创造性的视觉思维。
其实,如果能够按以上思路把专业类计算机艺术设计教材编写这一环节做好,那么,大众普及类和职业培训类教材的整体质量也会因此而向前跨越一大步,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连锁反应,就看谁先触动第一个多米诺骨牌了。
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脑动画设计》、《电脑工业造型设计》和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的《形象思维基础》等教材,在编写上紧扣艺术设计的精髓,内容选择不偏不倚,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软件操作结合起来,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上述计算机艺术设计图书质量的瓶颈。
来源:《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