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宽容·情理交融高中艺术生管理之我见
规范·宽容·情理交融
——高中艺术生管理之我见
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学 刘加明
电邮:yzljm2003@yahoo.com.cn电话:***邮编:222221
【内容提要】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关注这样一个事实:高中艺术生(特别是高中音乐生)难管理。本文谨从高中艺术生(主要针对音乐生,下同)难管理的原因以及高中艺术生难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略作探究,以期在今后的艺术生管理工作中能扬长避短,转变艺术生难管理的现状,改变当前艺术教育颇为尴尬的境地,使目前的高中艺术教育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艺术生;管理策略;艺术教育
众所周知,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高中各种科类、组合中,艺术班的管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因势利导,切实做好艺术生的管理工作呢?
一、探究高中艺术生难管理的缘由
艺术生往往与“普通生”或“文化生”并称。在高考中,由于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因而艺术专业成为近些年来很多学生争相选择的科类。那么,为什么艺术生与普通的“文化生”相比,管理的难度要大很多呢?
1、整个社会、学校的大环境、大氛围使然。
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大家都认为艺术生就是难管理的代名词。这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
首先,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论是艺术班的班主任,还是艺术班的任课老师,都会产生松懈意识,认为反正这些学生本来就“差”,我又能奈何!
其次,由来已久地,在其他学生眼里,艺术生也就等同于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习惯均较差的学生。他们总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艺术生。艺术班、艺术生因而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再次,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艺术生往往也会自暴自弃。他们认为:在别人眼里,反正是差生,再怎么努力,我也改变不了别人的这种看法。这种典型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导致很多艺术生无所追求、无所畏惧。这是最关键、也是最让人心痛的,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如此看来,很多艺术生往往给人以怪怪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2、当前的高考招生方案(特别是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使然。
江苏省的高考招生方案中,对于音乐高等院校的招生,采取的是文化成绩先达本科线,然后再按音乐专业成绩进行投档。即:不论音乐专业的学生高考文化成绩考多少分,只要他能达到全省划定的本科统招线,就能参加以音乐专业成绩
为准而进行的高招投档。比如全省统招线为200分,则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只要能达到200分即可,若再高的话(比如实际考了260分或更高),对他能被哪个院校(系科)录取也不会产生影响。因为他能被哪个院校(系科)录取,下一步关键只是看他的音乐专业成绩。而不像美术专业的学生,是按照文化成绩与美术专业成绩的合分来进行高招投档的。
因而,这种方案便导致了高中音乐生对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家长、学生片面的“走捷径上大学”思想使然。
不可否认,在选择艺术专业时,不乏有很多学生确实是喜欢艺术(比如美术、音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正如郭沫若所说的:“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的文化成绩一般,若以普通文化科类的身份参加高考的话,可能根本没有上本科线的希望,而选择艺术专业,就可以给文化成绩“松绑”。因而这部分学生义无反顾地踏入了“艺术”的大门。这还是比较好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艺术生则完全是由家长(或者说是由高考的情势)逼出来的:因为文化成绩差(连一般化都谈不上),不可能通过文化考上普通类大学(不要说本科了,连像样的大专都很成问题),父母便想到让他们学艺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于是,很多艺术生在参加高考前,仅仅是通过培训班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专门训练艺考要考的内容(根本不要谈艺术修养了)——其实这也是迫于高考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达线,考上了相关院校的艺术专业,但对于很多无志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仍会考虑自己将来要不要继续走艺术这条路!
4、部分学生重“艺”轻“文”思想使然。
据观察,有很多学生在音乐室或美术室上专业课的时候非常认真,可一到教室学习文化科目,则往往很难做好,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常规都经常做不到。而从事艺术班管理工作的,往往不是艺术专业而是文化科目的老师。于是在很多时候,艺术生难管理便会定格在很多文化科目老师的印象当中,进而也便形成了如前所述的恶性循环——大家认为艺术生难管理,而事实上也就真的是这样了。这就好比拟定目标一样:从目标拟定开始,你总是在找各种借口,说目标定得多么高——怎么可能实现啊!于是,基于思想上的懈怠,平时也总是以“目标定得太高,不可能实现”为由,替种种失败找借口,那么到最后目标决计是不会实现的。
记得2009年高三音乐班的班长高昂,在高考时便吃尽了文化成绩不达线的苦头。
在高二刚分科的时候,高昂的文化成绩在音乐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在遵守纪律等方面,做得都很好。可自从知道高考音乐专业招生的实施流程之后,便对文化科目(在我们江苏,主要是语数外三门)的学习,放松了很多。为此,我找他谈了很多次,可效果总是很不明显。在他的潜意识里,总认为:只要学好了音乐专业,将来就能考个好学校(专业),而文化成绩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因而出现了严重的重“艺”轻“文”倾向,他的文化成绩也一直有所下滑,但始终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直到2009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残酷的事实才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文化成绩比全省统招线低将近20分,而他的专业成绩在全班、甚至在我们县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应该算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5、部分学生逃避文化科目的压力、漫无目的的求学思想使然。
有很多学生都认为:在普通文化班,学习的压力很大,不如选择学习艺术,压力要小得多。这样,很多文化成绩很差的学生都“蜂拥”至艺术班,再加上学校、年级一般都不对艺术班(特别是音乐班)的学生设置诸如成绩等方面的门槛,这便给“混日子”的学生有机可乘,艺术班俨然成了他们“躲灾”的乐园。
总之,艺术班的学生难管理,不乏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究其根源,还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层面来剖析。
二、探究高中艺术生难管理的对策
“心病还需心药治”。既然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学生的思想问题,那么除了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努力外,当务之急,应该矫正高中艺术生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切实解决高中艺术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一)从社会、家庭教育方面着手
1、扭转“学习无用论”思想,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凡事总有前因后果。随着“学习无用论”沉渣泛起,苏北农村中很多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到苏南等发达地区也能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使当地很多学生包括很多家长都片面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这对孩子的影响是空前的——他们说不定在读小学或是初中的某个时候,就开始放弃学习了,可等到后来自己幡然醒悟,再想认真学习时,却发现已经落下了太多的课程,想在短时间内把它补上去,那谈何容易!因而很多学生便会在这种无奈之下,选择了放弃学业。久而久之,这种影响带来的后果自然很严重,甚至出现几乎整个村的学生都辍学打工去了——这难道不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使然吗?!
而在一些发达地区(比如苏南),一些村镇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谁家的孩子若考上了大学,一般都会给以相当高的物质奖励,进而营造尊崇学习的良好氛围。
正反对比,无疑给人以非常明确的答案:若再继续听之任之,必然会使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是城乡、更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因而,彻底摒弃“学习无用论”思想,在社会上营造浓烈的崇尚学习的氛围,已迫在眉睫。
2、家长、学生要慎重对待艺术之路的选择。
家长、学生应切记:艺考之路,“非诚勿扰”。
一则艺考不能成为许多考生及家长达成上大学梦想的跳板。
首先,由于报考人数大增,艺考文化课的门槛也在提高;
其次,文化课较差的学生在短期虽能达到升学或上更好大学的目的,但它往往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因为此时艺术俨然成为了“梦想的阶梯”,成为了搭起学生与大学之间的“功利化”工具。因而艺术之“美”早已烟消云散。没有“美”,那还能称其为“艺术”吗!失却了“艺术”,那么此时的“艺术大学生”,不就俨然成了追逐那一纸文凭的傀儡吗?
二则学习艺术也不能成为许多学生逃避文化学习压力的无奈之举。
首先,这种逃避本身也会造成对艺术教育资源的无偿占用与浪费。
其次,若是单纯地从学生个人的发展来看,真正把艺术班看成是规避学习压力的场所的人,还不如转型去考个职业技能学校,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到哪儿都能“吃个安稳饭”,而且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拉拢更多的人脉!
3、家长、学生要树立“艺”、“文”并重的思想。
既然选择了学艺术这条道路,当然需要文化上的强大支撑,因为艺术是美的,但艺术需要积淀、更需要用心经营。只有把文化的功底扎牢,才能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而若仅以此作为上大学的“跳板”,则必然使艺术充斥着“功利性”、散发着浑身的铜臭气,最终也必将不再成其为艺术了!
况且随着艺考人数的逐年增多,艺考文化课的门槛也在提高。因而仅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若要真正考上大学或是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没有过得硬的文化功底也是万万不行的。“艺”、“文”并重,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最切实可行的。
(二)从学校教育方面着手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要想加强高中艺术生的管理,切实转变当前一些落后地区高中艺术教育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班级管理无疑是我们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着力点。
1、从学校、年级来说,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开展真正的高中艺术教育。艺术是生活的折射,没有艺术的人生是枯燥的,没有艺术的教育也是残缺的、失败的教育。高中艺术教育应该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让每一个艺术生都成为普通生,让每一个普通生又都成为艺术生。
(1)开展全面的艺术课堂教学。
一方面,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
步骤,采用“情感体验、任务驱动、主题探究、艺术采风”等形式进行艺术教学,努力实现真正的艺术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文化课教学应该充分关注艺术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忽视艺术生的状况。
(2)对进艺术班的学生设置一定的门槛,不能听任“艺术班”变成“差生班”。
(3)设立艺术兴趣小组,发展艺术特长生。
(4)壮大师资队伍,开发校本课程,拓展课程资源。
2、从班级、教师管理来说,不仅要切实转变观念,而且更要采取最直接可行的措施。
(1)班主任管理应注重情感投入,做到尊重与欣赏兼而有之。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艺术班的班主任,我们首先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方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欣赏。“因为尊重与欣赏,是对学生的一种充分的肯定,是对学生精神上更高的褒奖。”
(2)班主任应设法转变学生的自卑心理,让艺术生重新找回自我。
拿破仑说过:“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必将一事无成。
作为班主任,拥有爱的眼睛,才会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只有毫不吝啬地将赞美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找到自信。
(3)班主任应表扬与批评并用,善于激励、督促学生。
适时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创造学先进、争上游、树正气的氛围。
而批评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要与人为善,特别对艺术班的学生,更应如此。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伤害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敌意和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对立。
当然,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可能产生自负心理;而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4)班主任应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艺术修养。
一方面,班主任应正视艺术生。这是对艺术生最起码的尊重。
不论别人对艺术生有什么样的偏见,但身为艺术班的班主任,必须要坚信自己的学生都是最棒的,并且要通过平时的言行,把这个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就好比在高二刚分科的时候,我就对我们班的学生提出了“艺术班普通化”的目标与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能更加自信,不至于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另一方面,身为班主任,必须有一些相关的艺术专业方面的知识。
班主任必须通过其他艺术专业老师,或是通过网络等,了解艺术高考的相关信息,增加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修养等。只有这样,在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班主任应正视艺术生的共性特征,正确引导。
不可否认,在日常生活中,艺术生往往存在重个性、重自我而轻共性、轻他人等现象。因而针对艺术生生活与学习习惯较差、文化课基础也薄弱等实际情况,班主任老师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从身心健康、文明修养、创新精神及创业本领、发展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争取做到“德艺双馨”。
其次,要注重班级整体创建与个体塑造相结合,扬长避短,正确引导。
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最好环境与基本保证。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不仅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感化与熏陶,更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与引领。这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管理中要讲求工作艺术,尽量做到几个结合:一是理论疏导与感化疏导相结合;二是集体舆论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三是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增强教育效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总之,作为普通老师,我们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管理艺术与技巧,“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以无形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学生”,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转变艺术生难管理的现状,才能转变当前艺术教育颇为尴尬的境地,也才能使目前的高中艺术教育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白晓玲 张学友 刘素文.浅谈艺术生的管理艺术.北京:《教育艺术》,2010年第3期. [2]混沌的博客.高中艺术教育之怪现状及思考.新浪博客.
[3]谢光兰.浅谈高中艺术班的班级管理.河北:《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5期.
第二篇: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俗的说是“法”。随着学校的诞生,管理也随之产生,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代人的探索、尝试、积累、沉淀,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管理精英,从享誉内外的辽宁盘锦中学、上海建平中学,到土生土长的本土学校都有不同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无外乎如下模式:惩戒模式、行政模式、法制模式、经济模式、思想教育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新兴的无为管理模式等等。
其实作为非理论研究来说,教无定法、“管”无定法,只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管出成效,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每种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物探索出的经验和方法,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及个性特色。我们只有采用拿来主义,汲取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营养,丰富自己 ,完善自己,取长补短.根据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多边性、阶段性和长期性以及可比性低、模糊性大等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艺术。切不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如果机械照搬 ,其结果只能是失去自我,陷于迷茫,举步维艰,四处碰壁,是活生生的邯郸学步。
一、学校管理的“管”和“理”
管理本身就包含了管和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管”,一方面是“理”。
学校不同于企业,是一个特殊的场合,它的特殊性在于原材料、生产者、产品都是人 ,而且是文化素质较高、感情世界丰富而脆弱、性情内恋、自尊而又自卑的教师和朝气蓬勃、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因此学校管理具有其特殊规律,不同于工厂、部队。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有良好的秩序,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定的制度约束是非常必要的,适当的行政干预也无可厚非,但是硬性的管一是要适量,二是要出于公心,三是要管理者率先垂范才能使师生信服,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有的学校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师生上班签到、下班签退、中间查岗,请假扣钱;对学生尤其是住宿生二十四小时监控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这种管理看似立竿见影,短期内秩序井然,但时间一长,师生身心疲惫、敷衍被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后患不言而喻。
现代理念认为:学校管理应该轻“管”重“理”,所谓“理”就是在管理上以人为本。《论语》中记载“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这就是最原始的人本思想,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求管理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者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师生着想,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蕴涵浓郁的人文关怀。
过去的管理是重“管”轻“理”,如罚戒式、行政式、规范式。现代的无为管理较侧重于“理”。在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二、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艺术的几种理念
(一)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有“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不仅是因为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是一种以人治事的活动,所以要求校长要知人善任。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刘邦笑到了最后,成为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他得意地说:论行兵打仗,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论治国家,抚百姓,给粮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但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得天下。同样校长也不是科科精通、事事都行。只要善于用人、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能管理好一所学校。
学校管理也是一样,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艺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寓约束于调动中
学校的事物要从调动入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已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调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校长的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职工中起表率作用。要健全对学校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比如,学校制定了党政干部廉洁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校长要注意这个问题,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规章制度相互配套。调动的另一层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时排除离心力,要设法变约束抵制为调动竞争,促使竞争机制的形成。
2、以协调促服从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校长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在培养中使用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即“圆中求方”。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4、求同存异
在做人的工作时,经常会碰到求同存异这个问题。即在细节问题和局部问题上允许存异,在原则问题和全局问题上必须求同。
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问题在于校长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作为一个校长,平时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处理事情能“小圆大方”,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局面。
(二)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闭门造车、画地为牢是无法办好学校的。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只有立足于学校,并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中,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立足于不败之地。一句话,校长善于“处世”——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理顺自我与学校、自我与外界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代尔 ·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校长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敬重上司,服从上司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司交给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认真地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这是校长必须做到的。上司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在法律、原则的范围内,校长应与之沟通情感,做到互敬互信。“不唯上”一是指不“眼睛朝上,”只看重和尊敬上司,而打心眼里瞧不起群众;二是指不唯唯喏喏,对上司有偏颇甚至是错误的指示、干预,应进行同志式的商榷和批评;三是要对上司负责,但不必因此畏首畏尾,成天担心“出什么岔子”不好交待。校长对上也要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并以此垂范于众。
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圆通”指为人、办事灵活变通,能协调全局,左右逢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寻找和抓住机遇,将自我向社会“推销”。现代校长一定要打破“闭关自守”的老传统,其次要有“兼收并蓄”的心理,既要期待、争取外界的支持和赞助,也要正确对待社会上一些消极势力或因素的干扰,努力化解矛盾。校长不要到处树敌,使学校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境地。要善于依托社区基层领导的威望和权力,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某些纠葛。当然,校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边百姓“献一份爱心”。
“圆通”与“圆滑”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从诚信出发,校长办学,常常对社会有所承诺,校长要以君子的雅量“兑现”诺言,不然,它就会自陷“圆滑”的险境。
对下属:信赖而不依赖。不管哪一个校长,他自身的能耐总是有限的。唯有站在下属这一群体共同垒筑的“阿尔卑斯山”上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因此,校长对下属要倚重,要信任,要做到“用人不疑”,要下属从校长的目光中读到这样的话语:“好样的,你能行!” 但校长对下属不能有依赖心理。一是各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自己的事自己做”是最起码的职责要求;二是因为下属可能存在或强或弱的私欲,校长依赖他,很可能使这种欲念膨胀,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宾主难辩”,或者“喧宾夺主”的现象,就会形成学校领导的“双核心”乃至“多核心”,这对学校事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三是校长要有自己的“头脑”,要做“明白人”,别人对他“思维场”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蒙蔽和阻碍作用。
亲和而不亲热。校长不是“家长”,也不是旧观念的“长官”。他不应该以颐指气使的态度发号施令。从心里到神情,从语气到手势,都应该是亲切的、和蔼的;即使严厉的批评,也要尽量消除居高临下的迹象,要给下属可亲近感。当然,这些都是“亲和”表层意义;校长更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全体下属的凝聚力,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但校长亦不能对下属“亲热”,因为,校长的“亲热”会使下属泯灭应有的敬畏感,或许还会给他们以轻浮、不庄重等印象,使之滋生蔑视情绪。校长更要避免在公众面前对最为信赖和器重的下属持“亲热”态度,因为这样会导致有违民意的“小圈子”出现。
严格而不“失格”。很显然,这里着重是指校长对下属的要求不能“失格”。这有优劣两方面:一是“处世忌太洁”,对下属要有敦厚长者的风范,而不是以“显微镜”式的目光发现其缺点,也不是以“放大镜”式的言语渲染其缺点;二是时时处处尊重其人格,杜绝意气用事,对下属不讽刺挖苦,不揭露隐私。
对自己:稳固而不顽固。处世态度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个层面,是学识、阅历等的积淀,也深深地打上了个人性格、天赋的烙印。校长的处世态度一般都比较稳固。而忽冷忽热、时严时宽则是不成熟的标志,需要不断“锻打”。校长要通过比较、自省和征询别人意见等途径了解自己这方面的缺陷,随时加以调整、修正,还要不断赋予它靚丽的时代色彩。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如果校长只看到教师的短处,时时事事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教师,那么教师与领导的摩擦就会产生,就会愈演愈烈。如果说物质的摩擦可以产生热量,那么人际的摩擦恰好相反,他会无端的损耗人才自身的底气和储能,降低人才群的整体效能。这不仅是校长的不幸,更是学校事业的悲哀。
赏识是一种“仰视”,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者不会取得这样的“视角”。对教师的赏识,体现了校长的谦谦雅量。
赏识是一种“对话”。教师群体中既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更有比较含蓄、不愿轻易流露情感倾向的同志。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让教师产生一种自身受到重视、自己的话也有分量的感觉,而校长的赏识正是这种感觉最有力的“诱因”。
赏识更是一种认可,是校长对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评判。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人们积极认可的心理。校长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就能使之获得更大的工作驱动力。
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校长没有理由不欣赏;除此以外,我们还应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以下几种人:
——失败者。教师的工作失败后,或颓丧悲观,失去前进的勇气,或不甘失败,力图重振旗鼓。无论他们有那种情绪反应,都需要校长及时给予赏识。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肯定其工作热情和能力,使他体会到校长仍很重视他,他只是“有能力的人干了件失误的事”。其次,在公开场合,让他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维护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再次,给他表现能力、发挥特长的新机会,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赏识。
——自卑者。对于自卑感强的教师,校长做工作的关键是要增强他的自信心,发挥他的潜在能力。首先要经常赏识他在一些小事上取得的成绩,使他体会到,成绩虽小,领导仍很看重,并且这些成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的。其次,给他安排较大难度的任务,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促其圆满完成,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宣传。
——爱发牢骚者。“牢骚太盛防肠断”。校长要努力引导下属养成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但对那些常以发牢骚的方式表达批评意见的人,校长也要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实际上,许多牢骚人,都是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创造性意见往往隐含在诸多的牢骚中。校长应充分肯定这些教师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公精神,赏识他们提出的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措施,一旦建议被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更不要忘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及时表扬他们。
——幕后辛劳者。那些默默无闻做幕后工作的教师,常常不受重视。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这些教师的工作热情。鉴于此,校长要时常亲临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抚慰,在教职工大会等公开场合给予赏识,在学期和年终报告中,肯定他们对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赏识教师时:一要坚持“真”。真,就是不夸饰,不溢美,符合实际的赏识。工作平庸或弄虚作假者得到赏识,容易强化被赏识者的不良心理。二是示以“诚”。诚,即动于中而形于外,虚伪的恭敬,廉价的客套,往往使诚实者感到你的做作,正直者感到你的卑琐,敏感者感到你的企图,自负者越发目空一切,无知者愈加沾沾自喜。三是注以“情” ,赏识时要饱含激情,热情洋溢更能启动被赏识者的心扉,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调整好教师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决定着教师不仅要谙熟学生心理,自己也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以已昏昏”,不能“使人昭昭”。
在现时中不少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障碍,有的教师因为气量狭窄与同事过不去,人际关系僵化;有教师因为某次工作上的挫折,对自己的职业开始厌倦起来,提出改行请求;更有教师因为恋爱、家庭等方面的纠葛而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一位诗人说过大意如下的话:每个人总是站在大海的彼岸呼唤着人们的理解。是的,一颗心就是一个博大丰富的世界,教师的心灵世界尤其如此,校长要“读懂”教师,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这不仅需要细心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也需要比较精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校长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努力探索和参与建构教师心理学。
校长的“调整”则主要是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是包含着真情的行为,是带有艺术性的语言。
校长还有豁达的胸襟,要有宽容的情怀,有时候甚至要具备忍辱负重的勇气。一位青年教师,爱与领导“开顶风船’,一次因评优与校长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事后还扬言要与校长干到底。而校长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又当面向他承认那次争吵自己也有责任,请求他的原谅。这样一来,使得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他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辞而道歉,从此“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校长要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高尚修养,哪怕教师行为有明显的偏向,也要有礼让三分的君子风度。“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由此可见,“心”教是校长多么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以平等的身份走进教师群体,走进教师心灵,和缓地扣动教师思想情感的琴弦,教师封闭的心灵门扉就会向你开启。
调整教师的心理还要注意:(1)校长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之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校长的“心病”会影响一大片人。校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优化“体内环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抓。(2)校长要具备有预见性的目光。“心病”常常是潜伏着的,爆发起来很可怕,校长要善于防微杜渐。(3)提起校长对教师的“调整”,人们总是往“温情”这两个字去想。事实上,绝大多数“思想工作”都是风和细雨、润物无声的。但也不排斥暴风骤雨式的“动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晴天霹雳震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某青年教师因工作失误被家人反映到教务处,他气愤之至,想从此敷衍下去。校长私下严厉批评他没有骨气,并表示自己对他的失望和痛心。兜头一盆冷水使该教师清醒起来,于是又一如既往和勤奋工作,可见,“调整”不仅要“对症下手,”而且还要因人施“医”,要做到“怠者策之,卑者扬之,傲者折之,弱者励之”。
(五)营造“人和”的环境
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人为中心,因而,学校高层管理者工作好坏与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得到中层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的响应,副手与学校非行政指挥系统高层管理者的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于巧妙的周旋于上下左右之间,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学校高层管理者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学校如果没有“人和”环境,其生存和发展将十分艰难。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学校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待人艺术的微妙性,尽管人们难以找出两个处理得完全相同的人际关系的例子,但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还是有一些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方法。首先,处以公心,以诚相见。学校高层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一定要处以公心,秉公办事,要摆正各种利益关系,作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学校整体利益和教职工利益,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和教职工利益的处理上要甘愿自己吃亏;无论是对自己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均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亲有疏,对事对人赏罚分明;对教职工纠纷的解决,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使双方都服气,切忌厚此薄彼。要以诚相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诚心诚意待人,不说假话,言而有信。其次,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公众由于个人经历、习惯、爱好、兴趣以及知识。才能、气质与思想情况不同,其个性特征也不同。因而,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又要看到他们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特征——他们各自的气质、能力与性格;要善于掌握他们的个性倾向——他们各自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心理上变化,尤其是他们的情绪状态;要善于自我诊断,了解自己的个性,加强个性修养,善于调整自己的心境,检讨自己交往中的得失。第三,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相互尊重一是学校高层管理者对副手和中层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其职权,既不要随便插手他们权限范围内的事,也不要超过他们直接处理的事务,以保持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二是副手和中层管理者要十分尊重高层领导者的职权。对学校高层领导者的决定要坚决服从与执行,对自身的工作要如实向其请示汇报;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不随便推给高层领导者,加重其负担;对应由学校高层领导决定的事,决不自作主张,不请示就越权处理,侵犯高层领导者的职权。相互谅解,就是学校高层领导者与下级之间如有隔阂,要通过谈心沟通,在了解实情与困难后,相互谅解或消除隔阂。第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就是学校高层领导者不以权谋私,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待人忠诚;要敢于任用比自己高明的人。宽以待人,就是校长对人要宽厚、宽容,切忌整人或给人穿小鞋。
(六)正确合理地解决教职工各种需要
作为校长要经常研究教职工在想什么,在现有条件下有哪些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有哪些需要暂时还无法满足,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目前是不合理的。当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是时,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对于教职工的各种需要,要针对具体环境的特点做出具体分析。那么,教职工通常有哪些需要呢?(1)、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例如增加工资资金,改善住房条件,减轻家务负担,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中年教师的健康问题,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解决不好,势必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影响。(2)、提高政治地位的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的教职工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领导上如何评价自己。作为学校领导要真正理解教职工,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对于有些人来说,政治上如何评价自己比其它方面更为重要。(3)、个性特长、才能要求得到发挥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某种特长以后,就想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又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果校长忽视了、甚至压抑了其特长、才能,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也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应当为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建构一个广泛的崭露头角的舞台。校长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好本职工作,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的特长、才能得到发挥。(4)、业务进修和深造和需要。这是一切有理想、有志气、有事业心的教师的共同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必须要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还要不断地添水换水。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营养,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5)、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人们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教师对于业余期间的文化要求将越来越高。对于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他们对这方面的需要则更为强烈。我们不能用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情况去要求他们,而要全力创设教师业余文化需求的条件。总之,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校长要和教师交知心朋友,让他们把自己的欢乐、愿望、苦闷、意见、困难都向你倾诉,以取得领导对他的支持、鼓励、指导和帮助。一个现代学校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各种合理需要。
总之,要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应做到“管”“理”并举,轻“管”重“理”,以人为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由低庸疲于应付的学校管理,朝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去努力,再由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朝科学人格化的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去努力,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统一起来,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在高层次上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学校的管理于千变万化中只追求的是一条真理:解放师生的思想,让他们快乐地生活.一所学校做到“无缝隙”的精致管理并不难,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却不易.因为教育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们更多的是要看一所学校是否具有一种团结,宽容,勤奋,自信的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形成是由领导的思想内核与员工的群策群力演绎而来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学校当成你的事业去做,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享受到教育的快乐的.作为被管理者,要多以管理者的心态去想问题,干事情.管理人也要与被管理人换位思考,俯下身子看问题.有许多问题并不是令行禁止,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的是一种宽容,需要的一份赞赏的期待.
快乐是一种美德 微笑是一种力量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简单就是享受 优秀是一种习惯 成功是一种心态 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现代校长的形象
现代校长的形象是校长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现代校长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现代校长名誉、声誉、信誉的体现,反映着内外部公众对校长的认可程度,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一位校长的全部看法和评价、整体要求与标准。笔者认为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现代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该是教育专家、理论权威,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熟悉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当前尤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新姿态。
现代校长还应有专业与广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现代校长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有相关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校长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好的文字功底,能写出有一定深度或较高理论层次的文章。在师生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2、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现代校长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要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廉洁勤政、务实创新;注重强化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后勤队伍建设,以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现代校长应具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用真诚的爱心呵护着教师和学生,为他们解忧解难。要虚心征求师生意见,改进工作。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多注视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小过小失。
现代校长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责自律精神。在困境中头脑冷静不改常态,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感情,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工作中勇于自我检讨,善于发现不足。有自知之明,有自省习惯。凡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师生中真正树立起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3、严谨务实的管理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学校,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提倡科学管理,讲求效率,实现学校内部结构及育人过程的优化,加快节奏,加大容量,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校长要努力改进学校管理手段,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善于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管理领域中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现代校长要致力于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点是与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就是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科学实验及生产实习设备来装备学校,并达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产生一流的教学效益。
4、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形象
现代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校长居于战略家高度的思想基础和首要条件。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把学校由单纯的“读书场所”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以正确的人才观为导向,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培养具有现代市场意识、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人才打好基础。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要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审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校长面临观念、人才、凝聚力的竞争,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锐意改革的紧迫感。既借鉴市场机制,又不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随意支配,要站在“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特点,进行整体改革,优化组合,统筹协调。
校长要有真正的战略,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在办学和管理上要实行战略性操作。那就是对学校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工作,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进行着良性循环和滚动提高。
5、.纵横捭阖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介绍学校现状,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宣传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热心支持,拓宽办学经费渠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水平。
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现代校长要显示出一定的公关能力。在与对方的接触中,要热情大方,坦诚无私,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要外示谦和内隐韬略,一言既出无懈可击。要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语言要清晰流畅,委婉得体,说服力强,有鼓动性,并善于运用情感打动对方。在任何情况下,现代校长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失教师尊严,不损校长风度。
6、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现代校长应成为广大师生的公仆。公仆形象的本质就是谦虚、忠诚、服务、奉献。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代校长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更显重要。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的正效益的同时,也有其天然的负效应,易使人滋生利己主义思想,对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构成冲击。当前就有许多教师、干部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负效应”的腐蚀。因此,现代校长务必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看干部的重要标准是看他们能否带头奉献。这就要求现代校长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把自己融进为学校无私奉献和为师生谋幸福之中,努力树立好一个不谋私利、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第三篇:情理并重有的放矢规范管理提升质量 2
情理并重有的放矢规范管理提升质量
——丁字桥镇希望小学常规管理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按照片区督导组的安排,把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在座的各位都是管理的高手,所以我的做法与见解多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教学水平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升教学水平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一定要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下面我就我校常规管理的做法与个人肤浅的认识做如实汇报:
一、动之以情,促进教师热爱教学
当前,教师队伍中对教师工作的认识个别出现这种情况:新教师把教育工作看成工作驿站;中青年教师努力就是为了职称;老教师念叨着退休。这种想法虽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但这透视着工作的敬业精神缺失和责任心不强,同时呈蔓延趋势。作为教学工作管理者是绝不容许此现象出现在工作中,所以,管理者应当加强情感引导,让在岗的教师热爱教学工作:第一,注重理想引导,每一教师都有自己的理想,但要给教师强调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干好当前工作,不能对学生不负责任,逐渐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第二,注重对教师的生活关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好,实现人本管理。一是领导垂范,二是尊重教师。做到比教师来得早,走得晚。干部的坚守岗位,克己奉公行为,自然也被教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何况是颇具知识的教师?关键是平等,在任何情况下,都设身处地为教师考虑,急教师所急。都以教师为先,真正以一个集体为教师个人进行排忧解难。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自己有地位。因而,他们也就会以认真的工作来回报学校。
二、晓之以理,促进教师遵守制度、执行计划
1.健全制度、计划,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奖励性绩效实施方案》、《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制度》等,做到强化制度、科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每学期初,学校都要通过行政会议研究并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到某个教学日、具体负责人(如遇到放假等特殊情况都尽量将工作提前完成),开学初由教务处负责分发到
每位教师手中,知道本学期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各教研组、各部门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度制定出本学期教研组、部门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使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在计划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2.重在落实,全程监控工作推进过程
各项制度、各类计划的制定只是给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突出过程监控,才会有实效,我校主要有以下做法:
第一,值周领导坚持查课制度,对缺课的教师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科目,保证教室有学生就有教师。对查课记录实行周统计、周公布,对擅自调课和无辜缺课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实行处罚,保证了正常教学的进行。
第二,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辅导、考核、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实行常规周查,要求周周清。每周一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检查教师常规工作资料,根据常规检查细则进行量化评分,计入效绩考核,发现应付现象立即退回,发现个别问题马上通知本人,并在教师例会上优差两点名。
第三,实行推门和行政集体听课制,并将情况进入常规工作评定,推门听课旨在了解教师常态课情况,行政集体听课意在找到教师课堂的优缺点,重在诊断。
三、有的放矢,提升质量水到渠成(一)、教师处在提升教学水平的主导地位,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方可收到成效。
1.教师要搞好教学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当前,教师除了应具备三字一画、教育基本能力外,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校为提升这些能力,开展了三字一画的培训工作,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工整书写一页钢笔字(约200字)和一页简笔画,现每个教室都有50寸电视,提倡教师购买笔记本电脑,学校每期补200元的电脑办公磨损费,定期开展了相关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和网上学习,要求每周做两个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上要求教师讲普通话。
2.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的学习研讨活动,提高教学能力。新教师实行老教师传帮带,师徒结对,并落实每期200元工作经费,要求给每周互听至少一节课,检查新教师教案、学习等情况。学校组建语数外艺体四个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式要求多样(课标学习、课改学习、小组建设、同课异构、磨课等),行政班子派出一人参加;学校积极派出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以学校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某一科目全员参与的竞教活动,并评出等级奖。
3.学校将评优评先与教学能力、成绩有机结合,让名优教师有想头。学校给每位教师设定教学质量目标,签订责任书,在职称评定、优秀班集体、教师节表彰、帅乡星级教师等评选活动中,坚持以教学质量情况为中心,凡教学质量低劣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学生在常规管理以及学校管理中处在主体地位,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出口质量高为目的开展各种教学常规管理活动。
1.九月份县教育行政会讲话中提出要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旨在让学生从繁琐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因此我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避免学生重复做无用功,建立了学生个人、班级错题档案。
2.同年级学生实行统一单元考试制度,旨在统一教学进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清楚自己学习情况在全级的占位情况。
3.合理利用“大清奖学金”、“无为和谐基金”等奖助学项目,让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精神上等多方面的鼓励,因为这些项目不仅要给钱做奖励,还会开展冬夏营令等丰富的活动。
4.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形成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实现理想的信念。
5.逐步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和适应县级层面的竞赛活动。未来几年内仪陇教育可能会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因此我校将在这些方面提前准备。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管理领域内都做足功课,才能优化学校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这需要通过许多的活动来实现,开展活动定要有的放矢,才能使活动达到高效。
以上是我校常规管理工作的做法与想法,很多方面思考还很粗浅,具体做法上更无多少新意,请各位领导的指正!
谢谢大家!
第四篇:优秀高中艺术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高二10班的周君俏,很高兴在此和同学们分享我学习的那些事儿。众所周知,作为一名艺考生,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就好比同舟共济的一双船桨,只有并驾齐驱才能顺利航行,又好比共历风雨的一对羽翼,只有维持平衡才能展翅翱翔。所以,文化和专业,缺一不可,很多同学专业过硬,成绩优异,但是往往在文化成绩上跌得惨重,最终与大学擦肩而过,非常可惜。
所以,利用这次机会,在此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之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我从不忽视预习、复习这两项工作。在课前,我经常在晚自习时根据练习册上的预习题目在课本上划下知识点,并根据练习册所提供的拓展知识补充知识笔记。加深知识理解,构建自己知识框架雏形,写下疑问,方便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沟通,勇敢提出自己的疑惑,认真补充笔记,完善知识框架,课后将课上的知识重新浏览一遍,加深记忆。
我会制定每日目标,合理分配自己学习时间和专业时间。因为我们是文科生,所以我们应将大部分时间分配给文科,尤其弱势文科科目,要着重复习。当然,理科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剩余时间应把理科科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而在周末时,我们应该抽出大量时间了解和深入专业知识,并计划一定时间来进行专业练习。
我会认真对待每件事,不一心二用,学习文化时间就好好学习,一定要做到高效率。要想得到高效率,前提是要有充足的休息。要花时间专门整理重要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非常重要的题目要做到心中有纲,答题时就会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就是学习锻炼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这有利于我们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索到良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身对专业的学习、领悟能力,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学习文化的方法转变应用到学习专业知识上。文化与专业是相通的,所以不要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你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一环。
最后,我祝愿同学们都能在高考上考到理想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之我见
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讲坛在烟台一中举行。闻信后校长十分重视,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全校百余名班主任乘专车赶赴会场。第一天的会上身为一线班主任的我有幸聆听了来自XX和XX两名优秀班主任的经典讲座,获益良多。名师的风采是令人敬仰却是现状况下我难以企及的。此仅谈谈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的拙见。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注重塑造班主任形象,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做好班级领导者的工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示范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孔子在《论语》里就曾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一个正处在生长和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在他的道德信念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只要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应该首先去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我们一定不去做。这样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充分体现出模范的作用和力量,我们讲的道理才能令人折服。
作为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在班级中的身份至关重要。不少老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单纯的“领导者”,居高临下地命令,指挥学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切,以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在学生心中有了“威”,有了地位。他们的学生表面上大多顺服,但内心却大多逆反。所以,班主任工作也很难深入,效果也往往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理想。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特意树立的权威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权威永远是一种人为的权威,而且永远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这种单纯“领导者”定位的不足。
除了这种“领导者”定位,还有另一种,那就是“同盟者”。现在不少年轻的老师开始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同盟者”。这种定位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同盟,所以有沟通;因为有了沟通,学生和老师双方都能更好地彼此了解,彼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容易做得更深入,学生则表现为乐于接受和完成班主任所交予的任务,在乎班主任的评价。师生都能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一起发展,一起进步。这种定位的班主任比“领导者”定位的班主任更容易深得学生的心。但“同盟者”定位,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过于“同盟”,就可能导致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失控,而且越是低年级,这种失控就越明显,因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还没有很强的自控力,而老师过于朋友式的身份很可能让他们产生自我放纵、自我迁就的欲望。
过分的、单独的“领导者”“同盟者”定位都不是完美的,最好的定位方式应该是以同盟者的身份介入,行使自己领导者的权利,履行领导者应该履行的责任。
二、营造班级民主氛围,制定规范可行的班规——注重自我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可见,班级管理也离不了用制度来作保证。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班规制约,就如一盘散沙,教师管理起来,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班主任要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班规虽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但能否得到效果,关键之一在于它是如何产生的。刚进入新学校接触新环境的初一学生是热情高涨、朝气蓬勃的,参与欲非常地强。这个时候假如是由班主任一手包办自行制定出自己认为非常完美的班规来,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往往还会受到抵制,明里的暗里的,叛逆心理开始滋长。所以班规的制定一定得发扬民主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共同参与制定。在开学初,我为了制定《班级全员责任制》,动员每一位同学都充分发扬自己的主人翁精神为班级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即每人写出2条自己认为同学应该都遵守的文明公约,汇集之后由班委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再交给班主任老师再审,确定一个试行方案后公布于全班再进行讨论、修改,最后敲定,将班规规定成文,并打印成文书分发到宿舍和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宣传栏上。由于这一制定过程强调人人参与,调动了他们爱班爱集体的热情,所以每个人积极性都很高,制定出来的班规也得到了他们的接受,因为里面有着自己的智力成果和辛勤汗水!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自觉性。
三、严格执行、赏罚分明,制定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实现“他律”走向“自律”的转变。这也是班主任的教育艺术。由于青少年具有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可塑性大等特点。所以在制订《班规》之后,还要有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制定《班级‘赏罚’条例》,使他们的自主管理逐步完善。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强调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在我们详细的《条例》面,既有对普遍学生的具体要求,也有对班干部的职责要求,还有对班主任的特别要求;既有奖励的,也有惩罚的,分成细则,井然有序,特别突出对每个人责任感的培养:班主任“宏观调控”,适时出现加以指导协调;班委“微观调控”,发挥核心作用,实行值日班长制度,登记好每天的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周会作一个小结,公布惩罚名单、事由和奖励名单、事由;全班同学集体监督,众人行动参与。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班学生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自我约束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地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使班级形成了一个有正气、有朝气又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良好班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有许多的问题要考虑,有很多的困难在等你,在新时期怎样干好班主任这一繁琐而具体的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共同探讨的问题。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