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街镇林业产业化简介
梅街镇林业产业化简介
一、梅街镇林业基本情况:
梅街镇位于贵池区南部,距城区23千米。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12个村(居)。齐石公路、青十公路纵穿南北,白洋河和龙舒河穿境而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的起源地之一。景点有青山庙、姚氏宗祠、九华漂流,以及虾湖、太白楼等遗址。全镇林地总面积324264亩,其中天然林243105亩,人工林74521.5亩,杉木38217亩,马尾松72226.5亩,毛竹10369.5亩。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共完成7096.6亩退耕还林工程。为梅街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木竹加工企业概况:
全镇现有申领木竹加工许可证的企业35家。其中竹制品厂6家,年加工能力可达四百万斤。来料加工企业有4家,主要是为了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用料需求,其余20家都为木制半成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木制的建筑模板,地板条,包装箱和装潢用材等。竹制的有竹拉丝,竹片,竹筷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企业只有2家,木制品加工企业旭日木业和竹制品加工企业西村竹制品厂,旭日木业固定资产投资约200万元,年加工能力约5000立方米,就业人数40余人,西村竹制品厂固定资产约80万元,年产值约120万元,就业人数30余人。
三、苗木、花卉产业概况:
全镇现有从事苗木花卉经营的有5家,花卉苗木以造林常规苗木、绿化大苗、乡土珍贵树种为主导品种,主要集中了杉木、泡桐、木荷、枫香等常规营林树种和香樟、桂花、等中大规格苗木,目前发展趋势良好。其中佳荣苗木近几年发展良好,自有常规营林苗圃地50余亩,年出圃苗木量达150万株。以佳荣苗木为依托周边农户以公司加农户形式发展的苗圃地约50亩,年出圃苗木达120万株。佳荣苗木绿化大苗基地200余亩,年出圃大苗约1万株。佳荣苗木在全镇苗木产业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他为龙头带动了周边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随着花卉苗木产业的迅速发展及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镇花卉苗木已逐步形成以佳荣苗木为中心,乌石村和刘街村为两翼,以农户为基地的的特色苗木基地群。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50余亩,2011年我镇花卉苗木销售收入达10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我镇虽为山区林业大镇,森林资源相对丰富,但自2001年以来,随着区划国家,省级公益林和省级老山自然保护区后,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了近1/3,尤其是近几年来,木材市场整体需求旺盛,造成森林资源消耗量也在逐年加大。辖区内加工企业因受技术和机械设备等因素影响,造成了资源消耗量大,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进行深加工的加工企业几乎没有。同时因受年采伐限额制约和小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和小个体木材经营者多等影响,造成规模企业吃不饱,无法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深加工。
五、建议:
1.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林业产业化工作全面开展。要按照“典型带动、行政推动、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层层抓,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全镇林业产业化工作整体开展。重点抓好木材基地建设、绿化苗木花卉等示范基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培植一批木材、苗木专业村,木材加工大户,和苗木花卉经销大户,切实提高林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
2.针对我镇资源储量和年消耗量需求,在采伐指标分配上予以倾斜。
3.应建立木材交易信息品台,为企业提供信贷、抵押、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篇:林业产业化介绍
石台县山园食品有限公司
关于林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公司概况
石台山园食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位于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始建于1991年,以生态农产品加工出口为主营业务,为有限责任制出口自营企业。目前,企业已有竹笋原料基地10万亩,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及合作分社16个。企业主要产品有雷竹笋、毛竹笋、水竹笋等罐头食品20余个品种,年产量10000余吨,90%以上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以及美国、欧盟等地。企业现有员工82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48人,研究开发人员19人。
公司于2002年注册,其注册资本300万元。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12年底资产总57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960万元,流动资产3672万元,负债总额2739万元,资产负债率47.77%。销售收入7302万元,利润525万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企业自改制以来,“勤奋、进取、严谨、守法”的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故此,企业的荣誉不断,2003年获安徽民营科技企业称号;2005年企业自主研发的速食糖山芋通过
省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企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优良企业推荐给日本厚生省,被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授予AA+级信用企业和被国家税务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单位,2007年公司被认定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同年进入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
近年来,山园食品公司运用现代工业的理念,依托石台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的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规模;以市场需求而开发了符合“天然、健康,优质、保健”出口冷冻竹笋类系列产品,重合同、守信誉,精心打造“山园”品牌,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山园信誉”,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建立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网络体系,实现了产销两旺,现有的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把当地出口林业产品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农林产品加工业,实现贸工农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
山园食品有限公司所在地池州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林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80.3%,可耕地面积多,旱地和高塝田比例大。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山区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强抓机遇,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抓手,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已发展各类林业笋用林面积10万亩,资源优势突出,生产资源丰富。
多年来,公司注重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而开发了符合“天然、健康,优质、保健”出口冷冻竹笋产品,重合同、守信誉,打造“山园”品牌,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山园信誉”,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建立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网络体系。
近几年来 公司新上各类生产线5条、改造原加工生产线3条;其中,新上竹笋初制生产线2条,改造原有生产线2条;新上竹笋精制生产线3条,改造1条;新建厂房设施24000 m,建立3000吨冷藏保鲜库,开展污水处理及环保设施及水、电、道路等公用设施配套建设。
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新建原料基地1万亩,新增带动农户1万户、年户均增收4000元。提升了产业效益,促进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生态竹笋食品各项卫生指标均高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达到日本食品卫生标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性能先进,为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推动了企业的加工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实现了持续稳定的规模生产、加工,从而推动了产业化经营、规模
2化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基地建设
结合石台县林业产业化程度、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及劳动力情况,在与公司加工原料需求相配套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公司基地发展规划。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在石台县建立万亩订单基地,带动农户1万户,对农户进行生产扶持和原料的保护性收购。
⑴ 依托石台县林业生专业合作社,在规模面积种植区和重点产区建立合作分社10个,吸纳基地技术骨干和大户以及石台县林业重点村、组的大户和经纪参加,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
⑵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在石台县新发展优质、稳定的竹笋原料基地10000亩,加强竹类新品种、推广生态竹类种植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年培训林民8000人次以上,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提高基地单位面积效益。
⑶ 开展产品认证及产地认证、品牌宣传等工作。加工建设
⑴ 新建标准化生产车间10000 m(框架结构),占地面积3000 m。新增食品加工生产线5条,扩建原有生产线3条;
⑵ 新建技术中心1500 m(框架结构),占地面积500 m。加强试验设备和检测实验仪器;
⑶ 新建3000吨速冻冷藏1座及冷冻设备安装配套;
2⑷ 对企业进行电子信息的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⑸ 建立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配套建设。
⑹ 厂区内部道路及水、电、气,给排水设施等附属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地点
1)生态原料基地:在本县境内选择条件适宜的乡镇村进行建设,或对本县现有林业笋用林基地进行整合改造,转化为公司的产业化基地。
2)加工厂房设施:已在公司附近(东侧)新征用地23.64亩,并已完成场地的“三通一平”。项目建成后,新老厂房连成一体。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利用皖南生态资源及自然环境优势,推广发展特色出口竹笋生态原料基地,开展生态竹笋食品精深加工,开发出口生态竹笋产品,引导、示范带动山区林农改变传统种植经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带动山区林农增收、扩大就业,快速形成地方产业支柱多元化,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项目推行生态林业生产方式,推广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优化种植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直接带动项目区万余
农户,建立万亩生态出口笋用林基地,年种植收入1200万元以上,年增收46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477元以上。辐射带动石台及周边10个乡镇共37行政村9000户,26000余农民。解决就业岗位340个,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1.8万元;竹笋原料的筛选及初加工可吸纳千余名临时人员就业,年劳务收入600万元以上,同时可带动包装、机械加工、运输服务以及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们已形成了林业产业化生产,增强了本地农村经济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有利于快速形成产业支柱多元化,、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企业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第三篇:关于印发林业产业化
关于印发《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辖市林业(农林)局,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中牟县(市)林业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豫发〔2009〕31号),做好对省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与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林业产业化建设,现将《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条件要求,请各省辖市(直管县)林业(农林)局认真组织好本次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务于8月25日前,将所报材料一式三份(装订成册)报送省林业厅产业中心。上报文件、申请表及企业简介,同时报送电子版,邮箱:xiangmb@hnly.gov.cn。文件和申请表均可在河南林业信息网下载。
附件: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林业产业化项目申请书
林业产业化项目申请书
德令哈市林业局:
根据德令哈市富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合作社拟申报林业项目认真的进行了调查论证,我合作社于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养殖小区以东 1872 亩,望纳入德令哈市林业产业化节水灌溉项目,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增加滴灌面积,加快我市特色林业的步伐,提高林果科技含量,对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合作社实际情况,望上级部门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德令哈市富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6年12月15日
第五篇:合河乡林业产业化项目区现状简介
合河乡林业产业化项目区简介
合河乡位于新乡县西北部,农业为主导产业。林业产业化项目区位于合河乡南部,东邻新乡市卫滨区,南临大召营镇,西毗获嘉县,北依共产主义渠,涉及朱小郭、田小郭、郭小郭、崔小郭、都小郭、合河村、东元封、西元封八个行政村。
自然状况
该区地处卫河流域,属海河水系,是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特点四季分明,耕地1.3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浅,易于开采,附近工矿企业较少,水源清洁无污染,土质中性偏粘,耕性良好,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非常宜于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新乡县确定的工业限制区,优质、高效农业重点开发区,是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
合河乡政府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在众多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本乡种植的矮抗
58、众麦2号两个优质、强筋、高产、抗病品种在全乡范围内推广,实行统一供种,一方一品,单 品种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优化品种布局,提高小麦品质一致性。
乡农技部门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实行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服务,除组织群众定期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外,还不定期到田间查看小麦生长情况,随时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发布病情通报,组织群众统一进行防治,为小麦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信息。
08年秋收前开展了测土配方土壤采集工作,共采集土样410个。通过土壤化验,摸清了土壤成份,针对不同土壤成份、不同农作物种类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深施,增加肥效,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都小郭村免费推广多元有机肥10吨,可形成100亩示范田,改变农民偏施氮肥的不良习惯,改良土壤结构。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对农业生产全程推行标准化管理,顺利通过了新乡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收,获得了新乡市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称号。
全年共发放小麦良种宣传资料7000多份,推广小麦良种26万公斤,统一供种面积达2.6万亩,种子繁育田达6000亩;小麦亩产516公斤,千亩高产示范方产量达550公斤,高产攻关田产量600公斤以上。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户购臵农机具实行价格补贴,拖拉机补贴从1000 元至2万元不等,播种机每台补贴800元,鼓励农户对农业进行投资,形成多方位投资农业的格局。自2003年开始推行秸秆还田,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培肥土壤肥力,提倡深耕,加深活土层厚度,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农业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玉米秸秆还田率98达%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胡韦线、新乡市大外环、新王-东崔线穿境而过,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区内共有各类生产道路25条,经08年配合中低产田改造全部进行了整修,一般生产路宽度6米,主要生产路宽达9米,新修砂石路两条,长6公里,每个农田网格面积不超过400亩。
杨庄排、元封排、石村排、卫河横亘东西,合大线排河连接南北,原有机电井142眼,08年新增63眼,每眼机电井控制面积60余亩;原有地埋管道18公里,08年新埋设地埋管道60公里,控制面积达1.3万亩,实现了节水灌溉;八个村在08年实施了“井井通”工程改造,新配套了变压器9台,建设配电室9座,铺设地埋线路45公里;各项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灌溉保证率达到100%,田间工程除涝标准达到了10年一遇以上,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20天缩短为5—7天,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在去冬今春的抗旱工作中,项目区的水利工程设 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项目区各村的抗旱工作较其它村普遍早7-10天结束。
2008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实现了渠路贯通,排灌畅通,林网环绕的新格局,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得到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明年农业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效益显著,带动了农业的加速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变了项目区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社会,稳定了民心,符合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随着项目的建成和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还会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深化
2003年已对胡韦线两侧进行了绿化,单侧绿化宽度50米;08年对新乡市大外环两侧进行了绿化,单侧绿化宽度20米,种植速生杨1.3万株,两侧绿化平台种植金丝垂柳4400株;对元封排、杨庄排沿岸实施了绿化。
新乡市林业重点工程新胡韦线(合大线)、环城防护林带、卫河绿化工程分布在该区内,市、县各级领导均对我乡林业建设特别关注,多次莅临我乡对林业生产进行督查指 导,有力地推动了我乡林业生产建设。08年我乡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绿化任务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由于保护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保存率达到98.3%。新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办公室在2008年第75期简报上发表《新乡县合河乡多措并举 确保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专题,在全市推广我乡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县政府也多次组织兄弟乡镇到我乡参观学习,对我乡林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08年6月,顺利通过了在省林业厅对我乡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检查验收。
乡林业部门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合河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合河乡关于合大线、济东高速道路两侧绿化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将所植树木的产权落实到农户,大力提倡各村对辖区内宜林地带合理进行发包,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了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编制了《合河乡卫源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材料》,该项目已得到了上级批准,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正加紧对示范园区进行规划。
在夏、秋防火工作中,制定了多种护林措施,有效制止了毁林事件的发生。
严格树木采伐手续,无乱砍滥伐事件发生。主动为林农提供技术服务,搞好病虫害检测、预报工作,不断普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知识。与县林业部门结合,为南永康、东北永康杨树食叶娥、乡农场杨树蚧壳虫病害提供了解决办法,降低了林农的损失,提高了农户发展林业生产的信心。
09年拟结合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对水网、道路两侧进行补植、新植,对农田林网进行完善,林木形成后,林木覆盖率可由7.5%提高到18%。
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入
我乡充分抓住新乡县林业生态县建设机遇,促进新农村 及生态文明村建设。
八个行政村全部按我乡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要求进行了绿化建设,入村路有绿化景观树,绿化平台宽度每侧3米,围村有绿化带,村内道路两旁有行道树,有条件的村建有休闲广场,形成了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四季常青的良好生态环境。
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项目区规划有五个养殖小区,崔小郭-都小郭村、西元封村两个养殖区以养猪为主,合河村养殖区以养鸡为主,东元封村养殖区分为养鸡、养猪两个分区,08年新建了存栏500头奶牛的朱小郭-田小郭村奶牛养殖小区,各区养殖规模逐年扩大,配套沼气工程、养殖设备不断完善,养殖技术 6 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前景展望
通过配合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硬化村内外道路,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美化农民居住环境,完成崔小郭、都小郭两个行政村沼气示范村建设,进行改圈、改厕、改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用三年时间使沼气用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契机,沿元封排、杨庄排、康岭排布臵沿河绿化带8公里;沿卫河布臵观光景观树、观光平台、垂钓平台,为合河乡及新乡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观光场所。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合河乡建成林茂、粮丰、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的要求将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把合河乡耕地全部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化、可持续发挥效益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使农业、畜牧业、林业综合、协调、循环发展,农业工程和技术措施综合配套,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技术达到领先水平,农业、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合河乡经济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