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艺术品基金运作模式与业绩评估
国外艺术品基金运作模式与业绩评估
作者:马健 2010-11-09 11:10:20 来源:《美术观察》
所谓艺术品投资基金,是指根据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运作,以艺术品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独立核算,以获得投资收益的艺术品理财服务。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基金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人都认为,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前景值得期待。这是因为,一方面,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且通过艺术品投资组合,尽可能地控制风险,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要么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要么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由这些专业人士管理艺术品投资基金,应该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
根据发行方式的不同,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分为私募基金(PrivatelyOffered fundfund)和公募基金(PublicofferingofFund)。所谓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社会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具体来说,既可以通过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方式组建契约型投资基金,也可以通过共同出资人股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组建公司型投资基金。所谓公募基金,则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与私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定期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运作比较规范,信息相对透明。根据运作方式的不同,艺术品投资基金还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Closed一end Fund)和开放式基金(Opened一endFund)。所谓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所谓开放式基金,则是指基金份额总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者赎回的基金。总的来看,目前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和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
一、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
就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现状来说,包括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ArtFund)和中国投资基金(ChinaInvestmentFund)在内的许多艺术品投资基金都以5一10年为投资周期。其收费方式通常是收取占投资总额1.5%一5%不等的管理费用,如果年收益率超过6%,再另外从超额利润中收取20%的分红。具体来说,这些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也各不相同。例如,英国美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FineArtManagementservicesLtd.)执行总裁霍夫曼(Hoffman)管理的美术基金将投资范围锁定在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和印象派艺术这四个领域,其投资比重分别为30%一35%、15%一20%、35%一50%和15%一20%。2004年,英国美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从巧个国家的投资者手中募集了约3.5亿美元,个人投资者初始投人资金的门槛为25万美元。自美术基金成立以来,美术基金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高达58%。在经过了最初的3年锁定期后,投资者就可以在市场上自
由买卖基金份额。在随后的3一7年时间里,美术基金将向投资者提供每年10%一巧%不等的年复合投资收益。美术基金向投资者收取0.25%的认购费和2%的管理费。在基金解封以后,当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超过6%时,美术基金还能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红。这些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手法更是大相径庭。最具特色的当数美国菲门乌德艺术品投资基金(FernwoodArtInvestments)菲门乌德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旗下拥有两大基金,各以1亿美元为募集目标。其中的一个基金以每2年为一个投资周期,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艺术品投资;另一个基金则以50%的资金购买艺术品,另外50%的资金则用于提升这些艺术品的知名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抬高这些艺术品的价位。
二、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
除上述直接针对艺术品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以外,还有一类直接针对艺术家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例如美国的艺术家共同信托(ArtistPensionTrust)和艺术经纪人基金(ArtDeale:Fund)。当然,在这类艺术品投资基金中,最有创意的还属艺术家共同信托。艺术家共同信托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针对新生代艺术家和著名艺术家,以“以物代币”为特征的中长期信托投资计划。艺术家共同信托由总部设在纽约的共同艺术公司(MutualArt)创办,现已建立纽约、洛杉矶、伦敦、柏林、北京、墨西哥城、圣保罗、孟买、曼谷、伊斯坦布尔共10个信托中心。每个信托中心都会通过自己的艺术家遴选委员会精心挑选本地区的250名艺术家,成立本地区的艺术家共同信托。艺术家共同信托参考了社会保险的运作模式,将艺术与金融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艺术家共同信托的投资者(参与者)是艺术家,但艺术家共同信托需要艺术家提供的并非资金,而是作品。在加人艺术家共同信托的20年中,艺术家每年都要向艺术家共同信托提供1件自己的作品,然而,艺术家共同信托并不支付现金购买这些作品,艺术家仍然拥有这些作品的所有权,只是把这些作品的经营权委托给了艺术家共同信托。艺术家共同信托的专家团队具体负责这些作品的销售。按照他们的信托投资计划,准备在10年以后才将这些作品推向市场,但销售时机将视艺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当艺术家提供给艺术家共同信托的某件作品被销售以后,艺术家本人将获得销售收人的40%,另外的40%将划入艺术家共同信托的集体公积金账户,剩下的20%则作为艺术家共同信托的管理费用【4:4:2】。每一位参与艺术家共同信托的艺术家都可以从集体公积金账户中分享一份均等的投资收益。艺术家共同信托的优势在于:第一,艺术家既可以获得当期收人,又可以分享未来的收益;第二,艺术家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规避自己作品的市场风险;第三,艺术家共同信托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高效运作。
三、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
值得一提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还有英国美术投资咨询公司(ArtisticInvestmentAdviserS)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支艺术品对冲基金—艺术交易基金(ArtTradingFund)。据艺术交易基金的创始人之一威廉姆斯(Williams)介绍,“艺术品交易基金已经与10位成名的艺术家签订了协议,专门为其创作作品,基金有权利优先购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预计基金1/3的收益将来自这些在世艺术家。余下的收益则来自于一般的艺术品买卖,印象派、后印象派、现代以及当代艺术
都会有所涉及,且油画、素描、水彩和雕塑等多种形式亦包括其中,选择范围极为宽泛。”当然,艺术交易基金的最大特色还在于它采用对冲的方式来规避艺术品投资风险。艺术交易基金从证券市场上选择那些与艺术品市场关系密切的股票,例如苏富比公司(sotheby’s)或者历峰集团(Richemont)之类的奢侈品公司,并买下这些股票的看跌期权(PutOPtions)。这样的话,如果艺术品市场下跌,这些股票也会下跌,艺术交易基金则可以将这些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艺术品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虽然这种做法还算不上真正的对冲基金,因为苏富比拍卖公司的股票走势并非完全与艺术品市场走势同步。苏富比拍卖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很可能是由于非艺术品市场因素,例如整个证券市场的下跌或者苏富比拍卖公司本身的经营问题。但不管怎样,艺术交易基金通过对冲交易规避艺术品投资风险的思路,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据威廉姆斯透露,艺术交易基金的长期计划是开发一种类似于道·琼斯指数(DowJonesIndexes)的艺术品指数,分别反映艺术品市场上不同板块的走势情况。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以进行对冲交易,规避投资风险。作为一种衍生工具基金,艺术品对冲基金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一种新的艺术品投资渠道和风险规避方式,而且体现了艺术品金融化趋势的新方向。
四、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估
由于很多艺术品投资基金都才刚刚起步,因此,他们的投资业绩实际上大都还仅仅停留在“预期”的层面上。举例来说,美术基金(FineArtFund)的预期平均年收益率为10%一15%,荷兰银行(ABN一AMRO)旗下的中国基金的预期平均年收益率为12%一15%,艺术经纪人基金(ArtDealersFund)的预期平均年收益率为10%一12%,格雷厄姆基金(GrahamArader)的预期总收益率为10年获得400%的利润。显而易见,想要对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业绩进行全面而准确地评估并非易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多年来一直被艺术界、收藏界、投资界和新闻界津津乐道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最成功案例—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BritishRailPensionsFund)的艺术品投资业绩。
197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不太景气,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负责保管英国铁路局员工退休金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以基金会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的5%为限(相当于500万英磅)投资在艺术品上。将英国铁路局员工的退休金投入艺术品市场的构想来自于统计学专家列文(Lewin)。列文发现,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分别带来了为期3年的经济萧条和为期1.5年的经济衰退。以英国为例,1974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7%。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应该选择艺术品作为投资工具,因为它最为稳妥、最能赚钱。”为了验证他的这个猜测,列文针对1920一1970年的英国艺术品市场展开了全面的统计研究。根据他的不完全统计,仅仅是1974年,英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就高达10亿英镑,而且,“只有织棉、古代兵器和甲青的价格上涨速度追不上通货膨胀的上涨速度。”在此基础上,他建议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从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中,拨出3%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投资周期为25年左右。列文需要一位艺术品市场专家协助他的工作,于是,他找到了苏富比拍卖公司。时任董事长的威尔森(wilson)立刻答应鼎力相助,并委派曾经参与苏富比年鉴《艺术品大拍卖》(ArtatAuction)编辑工作的艾德尔斯坦(Edelstein)负责打理和保管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艺术品。另一位统计学专家斯通弗罗斯特(stonefrost)则负责督导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整个艺术品投资计划。对干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监督非常严格。艾德尔斯坦提出的每一项购买计划,都必须附上艺术品的清晰照片和详尽的分析报告,并提交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下属的艺术品委员会进行严格审查。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是由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备受争议。包括国会、工会和新闻界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对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持批评和怀疑态度。许多人都在置疑,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把钱投人艺术品市场,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以极其谨慎的态度,从1974年底开始先后购进了2232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种类繁多:从古代的珍贵印刷品到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从中国瓷器到唐三彩。总投资额在4000万英镑(约合1亿美元)左右。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原来确定的艺术品投资周期是25年。然而,到了14年后的1988年,他们却宣布准备开始陆续出售艺术品了。
1989年春季,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委托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举办了一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艺术品拍卖会,将一批艺术品推向市场,而这批艺术品的表现也不负众望。举例来说,一部希伯莱文的古老版本《圣经》的成交价超过了200万英镑,而当年的买入价为17.9万英镑;一尊唐三彩马的成交价为415万英镑,而当年的买入价为22万英镑;毕沙罗(Pissarro)的一幅肖像画的成交价为132万英镑,而当年的买入价为33万英镑;莫奈(Monet)的一幅圣母像的成交价为671万英镑,而当年的买入价为25.3万英镑;马蒂斯(Matisse)的一座青铜像《两个女黑人》的成交价为176万英镑,而当年的买人价为58240英镑。在该场拍卖会上,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总共出售了25件艺术品:当年以340万英镑买进,此时以3520万英镑卖出,平均年收益率为20.1%,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平均年收益率则为11.9%。同年5月16日,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又在香港举办了一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该场拍卖会共上拍了100多件艺术品,总估价为5500万港元,总成交额则接近1亿港元。其中,一件明代洪武年间的釉里红大碗,估价为600一800万港元,成交价高达2035万港元;另一件南宋官窑青瓷更是拍到了2200万港元,创下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最高成交纪录。
显而易见,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这个决策是非常明智的。1974年,他们趁着艺术品投资的大好时机,进人艺术品市场。1986一1989年是艺术品市场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1989年更是艺术品市场最景气一年。在这个时候把艺术品脱手,而不是死死抱住“长期投资”或者“25年”的教条不放,显然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为什么这样说呢?2004年,在伯罕斯(Bonhams)拍卖公司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盏古罗马时期的玻璃油灯以260万英镑的成交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玻璃制品拍卖价格的最高成交纪录。1979年,这盏玻璃油灯被安德鲁(Andrew)以52万英镑的价格售出。9年之后的1988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以210万英镑的价格将这盏玻璃油灯转让。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明智之处:他们选择了其升值周期中收益最高的时段果断出手—使得这盏玻璃油灯在9年之间价格就翻了两番之多!而在他们卖出以后的16年间,这盏玻璃油灯的价格总共才上涨了24%。
事实上,在收藏界与新闻界津津乐道、乐干引用的这些良好业绩背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艺术品投资组合的平均年收益率实际上并不算高,约为13.1%。
由此可见,在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投资的艺术品中,有不少艺术品的收益率都远远低于平均值,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大幅度亏损。举例来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曾经购买了不少来自非洲、大洋州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人市,虽然导致了这几类艺术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许多收藏者却认为,他们再也买不起这几类艺术品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陆续抛售自己手中的非洲、大洋州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并且打算把资金投入到其他种类的艺术品上。其结果是,这几类艺术品的交易行情很快开始出现衰退迹象,而这种衰退又使得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对非洲、大洋州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望而却步、持币观望。换句话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投资的非洲、大洋州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不仅没有赢利,而且一直在赔钱。但总的看,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平均年收益率还是达到了令他们满意的水平,只不过远没有部分新闻媒体渲染的那样高而已。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像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那样拥有三位坚持原则、精明能干的投资专家和一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的管理团队,并且果断地把握住了最佳的人市和抛售时机,也只获得了13.1%的平均年收益率。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相信,这些刚刚创立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10%以上的平均年收益率呢?
第二篇:国外典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
国外典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
一、以色列YOZMA母子基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在若干领域其技术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具特点的创业投资机制,而政府设立的YOZMA基金则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色列创业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发展速度不快,作用也不理想。由于市场失效的存在以及国内创业投资发展迟缓,对科技发展发展作用有限。为打破创业投资发展的这种呆滞局面,以色列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资设立了YOZMA基金。
1、YOZMA的基本使命
培育以色列的创业资本市场,为处于初始阶段的高技术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来源。
2、基本构成
YOZMA,1992年中期初创,1993年开始运作,是一家政府独资创业投资公司,总资本1亿美元。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资金的倍增效应,提高资本使用效果,促进国内创业投资市场繁荣,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YOZMA积极吸引私人资本。
YOZMA母基金是一个投资于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母基金,即基金的基金,它不直接对项目进行投资,而是参与发起创业投资基金。
YOZMA母基金共建立了10个混合基金,每一个混合基金的资金规模大约为2000万美元,其中YOZMA基金出资800万美元左右,其余1200万元资金由境外机构提供。境外投资者包括美国的MVP、Advent,德国的Daimler-Benz(DEG),日本的AVX,Kyocera以及远东一些国家创业投资机构等。
YOZMA对投资于新创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比例最高可达40%,但投资于每个基金的总额不超过800万美元。到1995年YOZMA共吸引了1.5亿美元的的外国资金,与外国投资者合作,共同组建了10只基金,并直接投资了12个项目。
3、基金的组织管理
新组建基金采取有限合伙模式组建和运作,鼓励私人部门和外国投资者发起建立新的创业投资基金。YOZMA作为新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承担出资义务,参与基金运作,负责与其他出资人共同确定基金管理团队(主要是美籍犹太人)和基金运作规,确保新的创业投资基金履行其投资于以色列的新的创业企业的义务。同时以战略合伙人的身份直接投资被选的高技术创业企业。虽然YOZMA基金作为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东,可以按照以色列政府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投资领域,但是YOZMA基金不派人参加董事会,不干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的具体事务,具体的投资决策完全由YOZMA及其合伙人选择的管理团队自由决定(国内文献大多认为:如果运作成功,6年后政府将基金中的股份原价出让给其它基金投资者,撤出政府资金;若运作失败,则政府与投资者共同承担损失)。
4、对私人投资者的激励
给予私人投资者在新基金存在的最初5年内以事先议定的折扣价格购买政府(YOZMA)股份的期权和7%未来利润。
5、运作效果
YOZMA共直接投资了15个项目,8个项目公司通过公开上市或被收购的方式退出,3个项目业绩突出。建立的10个小型新基金中有9个行使了其期权,购买了政府的股份。1997年通过私有化的方式实现了政府退出。政府退出取得的收益远大于1亿美元。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投资者的帮助,1995年YOZMA发起它的第二个基金。YOZMA投资于所有发展阶段,但主要是早期阶段的信息、计算机、通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的高成长公司。典型的YOZMA基金的初始投资都在100万美元到600万美元,其余的资金留下来进行后续投资。YOZMA母基金刚成立时,管理的资金就超过了17000美元。YOZMA母基金已经对40多个公司进行了投资,这40多个公司中的大部分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的主要股票交易市场上市。此外,YOZMA还帮助被投资公司与跨国公司合并,或者获得跨国公司的投资。
YOZMA母基金也发展与几个大型学术机构和技术孵化器的紧密合作关系。YOZMA投资组合中一些最有前途的公司直接来自于这些机构。作为YOZMA活动的一部分,为培养成功的企业高级行政人员和创建人,YOZMA创办了YOZMAⅢCEO俱乐部。
1998年,累计有90家以上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于高技术产业,基金规模达到35亿美元,实际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约30亿美元,占了GDP的比重达到了3%。以色列政府认为私人部门进行创业投资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因此决定卖掉政府在YOZMA母基金中的股份。政府成功地拍卖掉其在直接联合投资的14个公司中所占的股份,并将其在9个YOZMA基金中得到的利润卖给联合投资伙伴。这些基金现在都已经私有化。
二、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IIF)
1、IIF的发起及要求
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IIF)计划,是澳大利亚首相于1997年3月在《小企业声明》中提出的,该基金由澳大利亚产业研究与开发委员会负责,致力于向处在发展早期的小企业提供权益性的创业资本以促进澳大利研究开发成果的商业化。
该基金计划的目标是:鼓励进行R&D成果商业化的新技术公司的发展;培育澳大利亚自己的早期技术性的创业资本市场;中长期建立一个“自循环基金”计划,培养具有早期投资经验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该基金的特点与以色列YOZMA基金具有相似性,它特别突出政府资金对创业投资机构的参与和支持,而不是强调政府资金直接对项目的支持。这样,一方面有效地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作用,使有限的政府资金通过参与发起设立子基金,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到创业投资行业。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资金的介入,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地降低了商业性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风险,提高了商业资本的收益。
澳大利亚政府为该计划提供2.21亿美元的资金,建立8~9个创业投资基金,这是分两轮完成的,在第一轮融资中,政府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立了5个规模大致在4000万美元左右的基金,政府资金与私人资金的匹配比率最高是2:1。第二轮约为9100万美元,获得第二轮执照的基金已在2000年下半年公布。
该计划将引导小型新技术企业从获得执照的私人投资者处获取商业化所需的资金,而不是仅仅求助于政府。基金管理人收到融资申请后,根据企业提供的诸如竞争地位、商业计划、管理能力、未来销售及现金流预测等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获得执照的基金管理人自主地进行与基金相关的所有投资决策,但是前提条件是遵循产业研究与开发委员会的许可协议以及投资者文件的要求。
创新投资基金对投资对象有如下的要求: ——R&D成果商品化的活动;
——基金首次投资时,企业的雇员和资产大部分在澳大利亚国内; ——从事技术商品化的企业过去两年平均年收入不高于400万美元,其中每年年收入最高不超过500万美元;
该计划分两轮运作的要点是: ——政府资金与私人资金的匹配比例不超过2:1;
——投资一般以权益性投资的形式进行,而且必须投资于小型新技术企业; ——首次投资必须是早期投资; ——基金60%资金必须在5年内投出;
——对一家企业的投资额不得超过400万美元或基金总额的10%(两者中取小者)。
基金的分配次序如下:
——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本金将首先按比例偿还;
——当回报超过应偿还的本金时,向政府和私人投资者按政府长期债券利率支付投资本金的利息收入;
——剩余的利润,10%归政府所有,其余90%按8:2的比例在私人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该计划是为了鼓励私人(权益性)创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IIF基金的存续期是有限的,一般为10年。
2、IIF基金的申请和审批程序(1)申请书的准备
申请建立IIF的基金发起人必须按照《IIF计划指南)编制申请书,《指南》中包括IIF计划的目标、申请成为该计划基金管理人的标准以及该计划的管理信息等。澳大利亚产业研究与开发委员会按照申请者的竞争优势进行排序,整个申请过程是竞争性的。
申请书必须按计划指南列示的顺序概要地按选择标准中的内容加以说明,还应该包括一份全面的商业计划书。有限合伙制、合资以及直接投资都是允许的基金结构。
《指南》指导如何准备申请书,包括如何提出申请、评估申请的标准以及经营计划中应包括的必要信息。委员会将找出与基金管理团队(个人的和集体的)的经验和技能有关的细节,这些细节将在评估过程中加以核实,特别要重点考察的是负责基金日常经营的主要成员的个人相关信息。
申请者必须展示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的经验以及处理与技术投资、产品、服务和市场相关事宜的经验。
管理技能包括以下的经验和技能:发掘项目流、调研潜在投资机会、投资撤出以及为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经验的衡量指标包括:投资过的项目数、这些投资的规模以及投资效果。
与技术相关的技能包括:与基金投资重点相关的技术投资的技能、为技术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经验以及技术商品化投资的经验。
申请人必须提供可靠的证据证明管理团队成员有团队合作的经验或者有能力高效地合作。这些经验包括(但不限于):以往基金管理人起过积极作用的投资项目;管理团队曾经一起合作过的时间;参与该基金运作的时间;对该基金提供的技能和经验。申请书中应该包括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承诺将参与该基金运作的时间比例分配情况。
(2)评估情况
每次申请须缴纳5000美元不可返还的申请费。所有申请者都要经过第一阶段的评估,按照选择标准进行初次评估。每个申请者还有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但费用由申请者自己承担。
经过第一阶段的评估,由研究与开发委员会选择优秀的申请者,参加第二阶段的评估(全面评估),还须缴纳5000美元不可返还的申请费。在这个阶段的评估过程中,将由外部评估人对申请者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对推荐人报告(referee report)的评估。
委员会将向进入第二阶段评估的申请者提供管理执照样本(model management license)和委托书样本(model trust deed)的复印件,这些样本指明了作为创新投资基金管理人需要遵守的条款。委员会将要求申请者提供同意执照内容书面材料,其中包括:
——提出对上述文件样本的修改建议
——向委员会证明匹配的私人资金已获得注资承诺,获得委员会的认可 ——修改初始申请书中的信息(比如管理费用结构、区域投资重点等)——委员会要求的其它信息
上述书面材料、外部评估人的最终报告和建议的修改将在委员会与最后候选人进行面谈的时候加以权衡,最终由委员会决定第二轮创新投资基金(IIF)管理执照的中标者。
在第一轮融资中,政府资金与私人资金的匹配比率最高是2:1,产业研究与开发委员会鼓励在第二轮融资中对匹配比率进行竞标,最低1:1,最高2:1。在第一轮融资中,获得执照的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比例是3%,在第二轮融资中,委员会欢迎更具弹性和竞争力的管理费结构。
三、英国的政府创业投资基金
1998年,《英国竞争力白皮书》宣布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用于削除中小企业的市场薄弱环节,提高其融资能力。基金首期投入1亿英镑,原由贸工部中小企业政策理事会负责管理,从2000年4月1日起移交新成立的小企业服务局管理。英国的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不直接投资中小企业,而是通过支持各地区设立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促进对中小企业的投资。
该计划始于1999年,其宗旨是:
——增加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股本融资,发挥其增长潜力;
——保证英国每个地区都有一家本地区的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不高于50万英镑的股本投资;
——向潜在投资者示范基金投资中小企业股权的巨大收益。
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所有寻求政府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的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都必须实行商业化运作,由有丰富经验和监管部门授权的基金管理人管理,并需要募集一定比例的私人投资
1、具体标准及其执行(1)基金的设立
发起人在准备建立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时,应确定基金经理,并就投资标准与基金经理协商一致,公立机构和私人机构都可以作为基金发起人,基金经理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发起人须在政府招标公告的时限内按要求投标。
(2)基金的规模
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需要募集至少1000万英镑作为资本。基于在英国所有地区建立创业投资基金的目标,政府对每一家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的参股也设定上限。
(3)投资咨询委员会的设立
所有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成立投资咨询委员会,其作用是:发现潜在投资机会,对投资政策提出咨询建议,确保各项投资符合法律、道德和伦理标准。投资咨询委员会还应包括符合条件的独立委员,他们应具有丰富的企业和区域经验,对投资建议进行讨论、发表意见,该委员会的职责及其与基金经理的关系应该明确定义并严格遵守。
(4)投资金额的限制
政府参股的所有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只能投资中小企业,首期不得超过2 5万英镑,包括优先股和无抵押债务;间隔应该大于6个月后可以进行第二期投资,但投资总额不超过50万英镑,除非是为了避免股权被稀释而达到特别许可。任何情况下,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在一家企业或一个关联企业集团的投资不得超过其资本的10%;不设定最低投资金额。
(5)禁止投资的行业
土地、期货、股票及其它金融产品;金融、保险、租赁或其它金融业务;提供法律或会计服务;房地产开发;农场、林场;旅馆业、护理业或家政服务等。
(6)监管要求
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应向小企业服务管理局报送下列报表:基金损益表;基金及其每个合伙人的资产负债表;基金及其每个合伙人的现金流量表;各项投资的价值评估信息;各项投资未来价值变动的评论;已退出的投资的内部收益率(IRR)情况。以上报表一般每半年报告一次。
(7)政府支持方式
——政府投资。为吸引其他投资人,英国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政策激励。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可以作为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的垫底资金,即:当创业投资基金发生损失时先损失政府的投资份额;或采取政府收益封顶,政府只收取一个有限的收益;或两种政策优惠相结合;
——资金保证。对符合标准的私人投资者出资提供20%的资本损失保证; ——管理/交易成本补贴。为增加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政府提供一定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补贴。
在以上政府支持方式中,政府保留选择权力,以决定是否给予一定的支持及相关条件和条款。
2、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计划执行情况
英国通过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设立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并通过政府参股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的示范作用,有效性地促进了民间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目前,英国已成为欧洲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其创业投资规模已超过整个欧洲的一半。而且,几乎每个地区的创业投资都得到了发展。
四、美国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模式
在美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的是“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该计划基于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已经高度完善的前提,主要通过政府拨款为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这种特定意义上的创业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担保的方式,提高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能力和财务收益水平,并以此促进民间资金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
1、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提出背景
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源于1957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总是超出传统的、基于企业资产而提供信贷支持的能力范围。为了发展,这些企业需要资本金(股权资本)或具有资本金性质的长期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上也一直存在着为成长型小企业提供长期资金的缺口,这种缺口至今仍然存在。基于这一研究成果,1958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推出了旨在为小企业提供长期资金(包括股权资本和具有准股权性质的长期债权资本)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
基于“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无需直接给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而是通过杠杆式政策性金融的间接支持,鼓励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发展,促进民间资本增加对小企业的投资。这样既解决了政府直接参与投资所可能导致的效率问题和腐败问题,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政策性金融的杠杆放大效应。1958年颁布的《小企业投资法》就明确指出,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必须保证最大限度地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
2、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历史演变
小企业投资公司是一种专门为小企业提供创业资本的创业投资基金,由民间部门提供资本金,并由民间部门自主经营、独立决策。但为了获得政府支持,它的设立必须经过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批准,投资方向主要只能限定在有关法律规定的小企业。在该计划实施之初,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是由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短期优惠贷款,从而增加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可运用资金,并且能够发挥出必要的规模效应。
“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在实施初期就曾极大地吸引了民间资本的注意。继1959年3月第一家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之后,截止到1963年,共有692家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这些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设立与运作,不仅有效了地支持了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而且促使创业投资很快在美国发展成为一个行业。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到上世纪 70年代小企业投资公司开始陷入困境。其中的原因除与整个资本市场在70年代曾经遭遇低潮有关之外,“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自身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以短期优惠贷款方式支持小企业投资公司,虽然利息负担较轻,但由于小企业投资公司必须在短期内向小企业管理局归还贷款,使得小企业投资公司只能以短期贷款的形式支持小企业。这不仅不利于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反而构成釜底抽薪。由于以短期贷款方式支持小企业还必然存在“风险——收益”不对称的问题,结果形成了不少的呆帐、坏帐。二是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大多数小企业投资公司缺乏必要的投资能力和管理经验。在1959年,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只需要15万美元;即使到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资本金标准也仅为50万美元。在管理人资格方面,任何一个只要没有犯罪纪录的人都可以发起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
1992年以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进行了重大改进,终于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完善的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改进是将过去“以短期优惠贷款方式支持小企业投资公司”改为“由政府担保其到公开市场发行长期债券方式支持小企业投资公司”。这样,既给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又免去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归还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贷款本息的压力。此后,小企业投资公司就能较好地给小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资本支持。另一项改进是根据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特点,适当提高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进入门槛,从而确保小企业投资公司具有起码的规模管理效应、专家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在最低资本额要求方面,从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的50万美元提高到了1000万美元。在管理人资格方面,要求申请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和专业管理经验。在股权结构方面,为了保证“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多元化”,一个SBIC至少应有30%以上的非管理股东。
对“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有关改进通过《1992年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明确后,新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得以于1994年4月25日正式实施。此后,仅新设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数量即迅速增长。截止到1998年7月,在4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仅新设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就达138家,初始注册资本达18亿元,超过了过去35年的总和。到2003年9月末,小企业投资公司总数达448家,资本总规模达220亿美元。在1994至2003年的10年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资本总规模以平均20%的高增长率增长的同时,其对小企业的投资也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尽管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总金额仍只占所有创业投资总金额的小部分(按可比口径进行分析,1994至2002年间全美创业投资总额为2805亿美元,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总额为237亿美元,占创业投资总金额的8.5%),但由于一般性创业投资公司更多地投资于处于扩张期、过渡期、并购期等创业中后期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为630万美元,而小企业投资公司主要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前期的小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为51万美元;所以,从投资笔数看,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笔数占创业投资总笔数的比例高达62%以上。从种子期投资的金额分布看,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金额占所有种子期投资金额的比例更是高达64%。可见,小企业投资公司目前已经成了种子期投资的主要来源。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资料,最近10年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仅2002年就创造了约73000个职位,所投资的小企业向联邦政府缴纳了60亿美元的所得税,向州政府缴纳了1亿多美元的地方所得税。
3、“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对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支持方式
目前,经改进后后“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给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1)担保债券
即通过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其要点如下: ——SBIC能够获得最高3倍于私人缴付资本的杠杆资金。
——10年期不分期偿还;每半年付息一次;可以在任何时候赎回,头5年中,第一年赎回需付5%的罚金,以后罚金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第6年开始不需付罚金。
——利息率比10年期国债利率高1.25%到1.5%,目前大约为6.5%。——每年付给SBA1%的管理费。
——当SBA批准一笔5年内杠杆资金额度时,要收取1%的承诺费。资金拨付时需付2%的使用费,以及0.5%的承销费。
(2)参与证券
即以一种类似优先股的方式支持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长期债券。其要点为: ——债券期限为10年。
——通过参与证券,SBIC可获得2倍于私人缴付资本的杠杆资金。——为便于SBIC安心从事长期投资,在其累计盈利之前,其原本应当每半年支付一次的债券利息由小企业管理局代为支付。
——在SBIC实现累计盈利后,再按复利偿还SBA预先为其支付的利息。——SBA可以获得SBIC约10%的利润分配。
4、执行结果
经过40多年的运作,SBIC计划已证明了它所具有的价值,该计划提高了美国创业资本的可获得性,尤其是对那些规模偏小的企业以及那些尚未表现出迅猛发展势头的企业而言。截止到2001年,该计划支持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完成了近140000项投资,向大约90000家小企业提供了超过了4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培育了苹果电脑、英特尔、联邦快递和美国在线等一大批世界级创新企业,创造了超过100万个以上的新就业岗位。在促进了新的创业企业诞生的同时,还为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展示其管理能力提供了机会。1994年,该计划改进后,小企业投资公司资本总规模以平均20%的年率增长。对小企业的投资也显著增加。
尽管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总金额只占创业投资总金额的小部分,但由于一般性创业投资公司更多地投资于处于扩张期、过渡期、并购期等创业中后期的中型企业,而小企业投资公司主要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前期的小企业,所以,从投资笔数看,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笔数占创业投资总笔数的比例高达62%以上。从种子期投资的金额分布看,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金额占所有种子期投资金额的比例更是高达64%。可见,小企业投资公司已成为种子期投资的主要来源。
五、几点启示 通过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引导民间资金设立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是创业投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验。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因各国国情而宜,但都体现了以下共同规律:
(1)支持对象都是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一般不直接支持创业企业。(2)为确保所支持的创业投资企业按照“市场化经营、政府引导”原则运作,引导基金不干预所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具体经营,而是通过制定规则和参与重大决策等方式引导其支持国家鼓励的创业领域。
(3)为有效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又建立起财务约束和风险约束机制,引导基金在收益分配上让利于民,但必须以“有偿原则”使用,且投资风险通常由民间投资者承担。
(4)引导基金的支持方式主要是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
(5)为确保支持创业投资企业政策目标的实现,通常由创业投资管理部门和财政部共同监管,由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运作。
第三篇:中国援建国外项目运作模式
中国援建国外项目运作模式
一、援建核电站 相关阅读: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核电站动工 造价近百亿美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巴基斯坦大型核电项目26日在巴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举行启动仪式,巴总理谢里夫亲自参加破土动工仪式。该核电项目造价95.9亿美元,由中国援建,预计6年内完工,建成后有望缓解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能源危机。谢里夫表示,“2200兆瓦的核电项目开始动工,是巴基斯坦历史上值得自豪的时刻”,他对中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电力短缺是当前困扰巴基斯坦的最大难题之一。另据巴媒体报道,巴基斯坦陆军中将拉希勒·谢里夫27日被任命为新一任陆军参谋长,拉沙德·马哈茂德被任命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杨迅)
二、援建水电站 相关阅读:
中国援建缅甸的最大水电站即将建成发电
新华网昆明2月21日电(徐文洲 严镇威)目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承建的最大水电站、也是缅甸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电站——缅甸邦朗电站的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已于2月14日完成了转子吊装,将于今年3月份并网发电,届时,邦朗电站4台发电机组将全部投入生产。邦朗电站装机总容量为28万千瓦,共有4台发电机组,年发电量9.1亿度,建成后可为缅甸全国新增目前用电总量的1/3,是缅甸有史以来水电建设史上最大的建设项目,也是云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中国政府对缅实行卖方信贷的形式建设,由云南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作为工程的承包方,云南水电十四局承担机电设备安装和电站装修。工程自1999年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去年,邦朗电站的另外3台发电机组已经提前投产发电。(完)
三、援建铁路 相关阅读: 坦赞铁路和中非关系刘平
迄今为止,非洲国家接受援助建成的工程项目,就其影响力而言,几乎均不能与坦赞铁路相媲美。非洲人把坦赞铁路誉为“自由之路”,中国人称其为“友谊之路”,就是这样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曾遭到西方国家的百般阻挠。本文考察修建此铁路始末,重点分析各方对修建坦赞铁路的立场。力求将坦赞铁路放在中非关系和国际大环境的背景下,对坦赞铁路修建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坦赞铁路的修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与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团结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在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坦赞铁路是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所做出的真诚努力和贡献。对坦赞两国来讲,坦赞铁路的修建,可谓一波三折。坦赞两国强烈渴望修建铁路,多方呼吁,屡遭挫折,最终中、坦、赞三国人民齐心协力,才在非洲大地上修建起横贯中东非的大铁路。连接坦赞两国交通的坦赞铁路,成为两国的主干线,加速了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带动了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而且,随着坦赞两国经济的发展,坦赞铁路必定成为中非、东非和南非铁路运输网的交通干线之一,有着良好的运营潜力。总体来讲,坦赞铁路的修建,是对当时西方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垄断优势的突破,是中非关系发展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相互支持、友好合作的一次胜利。今后坦赞铁路仍将继续在中非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尽管铁路运营存在某些问题,然坦赞铁路所具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战略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连结坦赞两国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在两国之间,在东非、中非和南非的区域关系中,在中非经贸关系方面,仍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援建医疗 相关阅读:
中国援建桑给巴尔阿卜杜拉姆才医院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8月27日,由中国政府援建的桑给巴尔阿卜杜拉姆才医院升级改造项目开工仪式在奔巴岛隆重举行。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卫生部长、总统办公室国务秘书等多名部长以及桑政府各级政要、民间团体、工商界人士等约300余人出席。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谢云亮总领事、经商室陈力领事、中国援桑奔巴医疗队全体人员以及项目施工技术组的代表也应邀参加谢因总统热情回顾了中坦桑建交以来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50年来对桑给巴尔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所提供的无私援助和支持,称赞了中国施工建设者高度责任意识,在快速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为桑岛经济建设作出了表率。他相信,项目建成后,这所医院将成为桑给巴尔最大和最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为桑岛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谢云亮总领事指出,中坦桑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远见卓识,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和坦总统基奎特、桑给巴尔总统谢因相继访华,双边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一带一路”也为中桑双方不断扩大和深化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按照桑给巴尔当地习俗,项目在初具规模后才举行开工仪式。
五、援建大楼 相关阅读: 中国免费援建非盟总部大楼 无任何附加条款
1月27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工人在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工地施工。由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选址于2008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进展到第七层,预计将在2011年年底建成竣工。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据2月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将于2011年12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竣工,这座高100米的大楼届时将成为当地最高建筑。不过,这个被中非认为是双方传统友谊象征的项目却被法国媒体略带醋意地渲染为中国展示在非洲的影响力,并掀起炒作“中国殖民非洲”的新一波风潮。
法新社称,中国经常被指责只关注非洲的石油,但现在,中国在帮助非洲援建未来数十年内“装着”政治中心的大型建筑物,中国正努力建设中非关系象征的建筑。它分析说,中国希望通过援建非盟会议中心,来展示自己在非洲大陆逐渐扩大的影响。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1月31日称,中国将这一工程看作是继坦赞铁路后中国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对北京来说,这一援建项目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外交影响。一些抱有偏见的人还将此上纲上线。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称,中国在非洲的扩张招致不少批评,认为中国在非洲涉足太深。报道援引一名非盟经济委员会负责人的话称,“非洲不该刚摆脱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转身又跌入中国的新殖民主义”。有法国媒体称,中国经常因为在非洲进行没有任何附加条款的工程而备受指责,因为这种方法让人想到西方国家曾在这个大陆的殖民行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徐伟忠研究员对《环球时报》表示,西方的这种评判是不公正的,这让非洲人和中国人都感到有些匪夷所思,非洲国家的不少学者对此已经不屑于批驳了。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提升比较快,西方人对此有着一种酸葡萄心理。其实,无论从文化、经济还是语言、历史传统,英、法等国都比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深刻得多,西方媒体对此应该如何评判呢?(驻法国特约记者马卓本报特约记者赫晓 记者刘扬)
六、援助资金
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对外援助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商务部及国务院其他参与对外援助 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至2009年底)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至2009年底)管理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管理本部门的援外资金。各部门结合对外援助任务,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对外援助项目支出预算,经财政部审核并报请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各部门对援外项目资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财政部和国家审计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主管部门援外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无偿援助
无偿援助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医院、学校、低造价住房、打井供水项目等中小型社会福利性项目。此外,无偿援助还用于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的项目。无息贷款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无息贷款期限一般为20年,其中使用期5年,宽限期5年,偿还期10年。目前,无息贷款主要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或提供成套设备、机电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物资等。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目前,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年利率一般为2%至3%,期限一般为15年至20年(含5年至7年宽限期)。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项目325个,其中建成142个。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61%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8.9%用于支持石油、矿产等能源和资源开发。
七、对外援助方式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是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一般物资
一般物资援助是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是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技术合作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术合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地质普查勘探、经济规划等。技术合作期限一般为1年至2年,必要时应对方要求,可以延长。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是指中国向受援国派出医务人员团队,并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在受援国进行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采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中国在有关国家和地区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主动或应受灾国要求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现汇或派出救援人员,以减轻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国应对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紧急救援行动,并在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中国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近5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援外志愿者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国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目 免除受援国债务统计(截至2009年底)
前,中国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债务减免
债务减免是指中国免除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到期政府债务。对于受援国对华政府债务,中国政府从不施加还款压力。在受援国偿还到期无息贷款遇到困难时,中国政府一向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通过双边协商延长还款期限。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中国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和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先后6次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第四篇:私募基金运作模式透析
私募基金运作模式透析
随着牛市财富效应的扩散,“私募基金”风生水起,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其高收益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个庞大的灰色市场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从当前情况看,大家对私募概念模糊,认识上也存在诸多偏差,比如通常人们所说的“私募基金”仅是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种以偏概全让普通投资者从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对私募的误解。
从定义上来说: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对,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机构或个人募集资金,按投资方和管理方协商回报进行投资理财的基金产品。
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非常广泛,从证券产品到金融衍生品再到企业股权等等,投资范围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再到实业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一切有投资机会的领域。
按照投资对象划分,私募基金主要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大类。前者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权;后者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产品(多为公共二级市场)。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具有融资意向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通常市场按投资方式和操作风格将私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
其一、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新近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新兴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基金通常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或早期阶段,有业务发展或产品开发计划的公司,这类公司由于业务尚未成型,与一般意义上私募股权投资中财务合伙人角色有所区别,所以很多时候将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区别分类。在业界比较有名的风投基金包括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和红杉资本等。典型案例如百度,IDG以120万美元投入百度,随后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IDG获取了近1亿美金的回报。
其二、产业投资基金:即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投资处于扩张阶段企业的未上市股权,一般不以控股为目标。其寻找的公司需相对成熟,具备一定规模,经营利润高,业绩增长迅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并在本行业内建立起
相当的进入屏障。典型投资代表有高盛、摩根、华平等。典型案例如蒙牛、分众传媒等。据统计,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市场VC的投资案例中,早期和发展期企业投资总额分别比扩张期企业低156%和14.92%,加之传统行业的持续受宠,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和投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企业在获得资本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投资方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产业只持。
其三、并购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扩展期的企业和参与管理层收购,收购基金在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行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占据每年流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超过一半,相当于风险投资基金所获资金的一倍以上。但其在中国却长期扮演着配角角色。最主要的原因是,无论国企或民企,中国企业普遍不愿意让出控制权。企业控制权的出让还有赖于突破制度、舆论瓶颈,以及国人的民族情节,这都需要时间。典型案例如凯雷收购徐工案等。
如根据私募股权投资投入企业的阶段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可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以及PIPE(上市后私募投资)等等,或者分为种子期或早期基金、成长期基金、重组基金等。
而根据私募股权投资的对象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又被分为创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只柱产业投资基金和企业重组投资基金等类型。
当然市场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投资基金,比如说天使投资,其最初是指具有一定公益捐款性质的投资行为,后来被运用到风险投资领域。其投资者被称为天使投资人,主要投资于一般私募基金不愿投资的小额项目上,瞄准的一般都是一些小型的种子期或者早期初创项目,一笔投资往往只是几十万美元,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到企业的成长中去。由于是自己亲力亲为,其投资速度相对较快,投资成本也较风险投资低得多。
目前一般的私募基金,资金规模多在1-3亿美金左右,投资方向也比较专注于投资人熟悉的领域,比如目前热门的TMT、医疗器械等行业,投资项目一般控制在15个以内,投资的初始金额一般在1000万美金以上,有时项目极具吸引力时,也会出现500万美金的小额投资。当然还有一些大规模的私募基金,资金规模数十亿美金,他们的部分资金更多的关注于传统行业和服务行业。
然而确定投资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根据私募基金内部统计的比例,看100个项目,如果有10个左右进入谈判阶段,最终成功投资的一般也只有1—3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界定,对目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无法进行准确统计。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曾分九个调研小组分别在北京、石家庄、秦皇岛等
十个城市进行了私募基金规模及影响的调查,资金规模测估在8600亿—12000亿元。这部分庞大的资金来源相当复杂,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国有企业自有或其他来源的资金;二是股份公司、私营或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三是个人“大户”的各类资金。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阳光私募。该类基金让客户把资金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跟私募基金管理人签署管理协议,由私募基金管理负责投资管理,而资金托管在银行。管理人购买一定的比例如20%,如此利益互通,避免由于利益不一致引起的利益输送。这种私募借助了信托法的法律基础,法律界定清晰,是规范的信托计划。与公募基金相比,此类信托在投资额度上要大很多,通常为100万起,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上要宽松很多,灵活性大为提高,但除了收取较高管理费用、认购费外,通常基金管理人还分取收益部分的20%提成。而且该基金通常只在每月某天打开申购赎回,对资金的时间要求较高。而且比公募基金相比客户如要获取同等收益,则阳光私募需高出公募基金收益30%多,这也是阳光私募面临的最大考验。
第二种是公司型基金,一般几个人出资成立一个公司,注入一笔资金,然后交给一个专业的管理公司去管理。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特点是参与者必须成为股东,缺点是难以发展壮大,通常只是熟人之间发行操作。
第三种是有限合伙制,一方出钱,另一方出专业能力,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在章程中约定分配比例,不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
最后一种也就是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松散型私募基金,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为有资金的客户服务,提供咨询或者代理操作,这种类型现在占私募总量的绝大部分。其合作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以公司形式接受资金投资委托代理,有的仅以口头协议直接为客户进行帐户操作等等。
谈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大家第一点联想到的必然是高收益,然而高收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优势。
首先第一是灵活,公募基金对同种股票有着10%的投资比例限制,然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受限制,一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现了一个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他们可以尽可能多的去买这只股票,这就促使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花更多的精力去做企业调研,有时甚至去上市公司以高价买业绩和送配等消息;私募基金还可以做公募基金禁止操作的做衍生品和一些跨市场的套利。
其次是良好的激励机制,因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业绩收益的分配,而不是管理费,给客户创造盈利越多,他们的收入越多,这也促使了基金管理者会想方设法地提高基金的收益率。
其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决策上也更占优势。比如,公募基金的研究部门发现一只有投资价值股票后,往往需要提交报告,开会讨论,风险控制部门审核再到投资总监做出决定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时间耗费很长,等做出了决定,投资时机也往往错过了。而私募基金则不用顾虑这些,发现了好的品种,他们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
其四私募做的是绝对收益,而公募基金还要考虑每季度、半年以及年终的排名,对基金经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影响长期的稳健投资。
其五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比起公募百亿的巨无霸来说资金规模较小,这样更有利于资金的进出,建仓成本要低很多。
但私募基金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患:一是私募基金本身不具有合法地位;二是三方主体不合格,一旦发生争议,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权利也不受法律应有的保护。比如其协议获取的利益当受到恶意侵占时也无法得到法律的只持。三是资金成本高,一些运行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除了靠朋友间的口碑相传,为了吸引资金,有时他们需要承诺保本甚至更高的投资回报,这使得他们常采取一些并不规范的操作手法,进行着高风险的“玩火”游戏。给市场和自己都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由于市场中充斥者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私募基金,其中不乏骗子公司,所以投资者在受到高利润诱惑的同时,也要好好把关合作方式并考虑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切勿头脑发热、盲目轻信,从而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第五篇:国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发展研究方向
现代意义的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是以质量观为核心的评估,其价值取向是在一定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套质量标准和运行机制,通过高校内外部机构对高等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以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发展阶段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大致经历了形成与发展阶段、规范化阶
段和社会化阶段。
(一)形成与发展阶段
英国大学具有自治和重视质量的传统,英国大学对质量的关注起源于达勒姆大学,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理念由此可以上溯到1832年达勒姆大学的建立。尽管其时没有成型的评估制度,但它为后来的评估模式的形成埋下了伏笔。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雏形是与大学拨款机制相伴而生的。为了对大学进行有效监控,1919年,英国成立了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grantscmmission,简称为ugc),它主要负责向政府提出大学所需经费的建议,并根据统一评估的结果把政府划拨的经费切块分给大学。二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重要性的增强和规模的扩张,英国政府开始探索分类评估模式,将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大学以外机构两类,这种分类也形成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双轨制”(dualsystem)。大学被称为“大学部门”(universitysector),具有学位授予权,通过外部检查机构和专业认证等进行外部评估,采取的是一种自治的模式;大学以外高等教育机构被称为“公共部门”(publicsector),没有学位授予权,受地方政府严密控制,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与女皇陛下督学团等政府设立的中介机构来进行学位授予与质量评估。至此,最初的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初步形成。
(二)规范化阶段
在英国高等教育评估双轨制不断发展的同时,大学与多科性技术学院之间的距离也日益相去甚远,评估的横向可比性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消除大学与多科性技术学院的清晰界限,使评估在一个规范的框架中进行,1991年,英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新框架》取消了双轨制,设立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单轨制,将评估合格的多科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同时,政府开始加强对高等教育评估的行政干预,1992年,英国政府取消了女皇陛下督学团、全国授予委员会、学术审计组等多种高等教育评估和监督机构,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educationqualitycommunity,以下简称heqc)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ighereducationfundcommunity,以下简称hefc)两套独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系统,形成了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混合模式。heqc是在院校层次上对学术进行审查,即学术质量审查;hefc是在学术层次上对教学进行审查,即学科评估。但在实践中,两种评估模式在评估层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上大相径庭,使高校在评价高校时难以做出价值判断,也使高校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为其发展的重荷。为了克服这一弊端,1997年,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共同修正评估模式,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thequalityassuranceagencyforhighereducation,以下简称qaa),使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从根本上走向规范化。
(三)社会化阶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日益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其评估模式也日益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间,qaa在评估过程中对于精英学校较为偏袒,其公平性和导向性均受到公众的质疑,而且两套评估体系并存使高等院校接受评估的负担有增无减,加之教学评估很不成功,遭到了学者们的强烈抨击。在公众强烈的呼声中,英国政府将学科评估减少了40%,认为只要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综合性的学科评估。,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英国大学联合会及qaa等机构经过进一步讨论,从-逐步引入“院校审查”(institutionalaudit)制度,要求所有高校都在底前接受审查。从起,这样的审查将每六年举行一次,以此来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这一制度主张对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与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而不参与到院校的直接评估之中,是对英国外部质量保障方法的修正,使院校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有机结合起来。
二、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运行机制
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滥觞与流变后,英国高等教育评估已形成了融院校内部评估和独立于政府的外部质量保证局评估于一体的评估模式。这种评估模式是大学自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呈现出明显的多元评估特征,主要由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评估、社会评估四个部分组成。这种评估模式采取“三级两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与运行机制。所谓“三级”是指:高等学校自己
负责其“课程质量控制”;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负责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审计”;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教育结果的“质量评估”。所谓“两元”是指审计与评估分立。审计针对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率,教育效果考虑较少;评估以学科为单位,重在质量而非效率。
(一)社会评估
qaa评估是目前英国高等教育社会评估的主体,由一个14人
组成的董事会所监管,实施评估的小组成员主要来自学术界,其中4人由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指派;4人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任命;其他6人是独立董事,来自于工商业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整个董事会任命。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qaa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评估机构的管理模式;除北爱尔兰由当地教育部组织外,其他地区均由qaa主持评估。qaa评估包含“三级”评估中的两级,即质量审计与质量评估。qaa评估用打分评估办法,分析教学评估和学术评估。教学评估分为六大方面: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学习和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学生的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质量管理和提高。学术评估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领域:一是学术标准,包括恰当的预期学习成果、课程设计和评估安排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果;二是学习机会和质量,包括教学的功效、学习资源的多寡、学生学习中所获得的学术支持;三是高等学校对学术标准和质量的管理,包括对课程批准与:评估的安排、对学术信用和质量的保障机制、评估程序的安排。qaa评估的主要职责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高等学校自身和社会都作为评估主体而参与进来。
除qaa评估以外,社会评估还有几种形式。一是政府批准。学位授予可以根据皇家宪章或议会法案审批,也可以经教育与就业部特批。二是专业评估。对于要授予专业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法律、会计、医学和牙医等,其教学计划还要接受有关行业协会或职业机构的认证。例如,医学专业要接受英格兰国家健康服务中心的专业评估。三是新闻媒体评估。主要是大学排名,以引起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质量关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就读专业和学校。如英国《时报》每年根据以下九个方面的数据对英国的高等学校进行排名:教学质量评估、研究水平评估、入学标准、生师比、图书资源和计算机设施的数量、教学仪器设备数量、毕业和拥有第二学位的比例、就业率、学生完成毕业的时限。
(二)院校评估
大学自治是英国的传统,英国高等教育无一例外地将这一精神贯穿教育评估的始终。英国的高等学校是实行自我管理的自治性机构。高等学校内部的质量评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课程评估,二是学校评估。高等学校通过规定课程时间、课程审批、课程监控和评估等程序确保专业教学在质量和标准方面责任的落实。大部分的学校既执行常规的监控,也采用定期的课程评估。监控主要考察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及学生在所选课程中的实际成绩。学校评估通常每五年举行一次。各高校都聘请校外专家向高校的领导做出报告。校外专家抽调于其他高校或来自相关的专业领域,由于不涉及诌身利益,他们对特定课程的实施情况能给出公正意见。他们通过参考学科综述、国家质量体系框架、高等学校的课程说明和其他相关事项分析所设定的授予学位的标准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与英国其他高校开设类似课程成绩标准的可比性,学位的评估、考试和授予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公平的。学校会根据年底校外专家、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所形成的报告做出调整。
三、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价值取向
英国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相对完整的评估模式不仅特色鲜明,而且质量保证措施得力,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一)强调评估主体的多元性
英国高等教育设立了众多评估中介机构或者评估拨款机构以及它们的下设辅助机构,在整合与重组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估中介机构系统,不仅有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评估,还有院校自身、学生、专业机构等参与评估,这些多元化的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对高等教育做出评估,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更有意义。首先,院校自评能促进院校经常性的评估,增强院校自我质量控制意识;其次,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在于增加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认可,增加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和透明性;再次,专业评估和认证能保障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二)重视评估客体的自觉性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经过辗转反复,最后将重心转移到院校自身。从开始,英国对其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新一轮院校审核,目标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二是敦促高校自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审核的重点是院校如何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机制进行批判性自评与反思。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使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外部强制性约束转向内部自我规范与约束,进而使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成为英国高校普遍的自觉行为,引导高校自觉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
(三)追求评估制度的完备性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经过qaa改革后,建立起了院校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制度。院校审查制促使各学校进行自我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使内部评估得到了加强。外部评估注重对高校自我评估的再次评估,即元评估。其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估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统计和其他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估结论的影响。这种宏微渗透的评估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估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不断改进评估工作,也使评估形成有层次性的结构,促进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化与系统化,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率,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同时使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四)关注评估方法的综合性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遵循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评估标准中既有定量的描述,也有定性的表达。其宗旨是评估信息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譬如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就是采用精确度较高的量化评估,这种倾向使教育评估向客观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要对教育评估信息做到全部量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而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也很注重定性评估,如在评估学习经验与成果时,则采取定等分级的方法。这样的评估结果较符合公众的认知,易于被社会、学术界和高等学校所接受。
(五)突出评估结果的发展性
英国学者leeharvey等人曾指出,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观即是强调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为了使评估结果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结果不仅作为学校教育经费分配的依据,而且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手段。为了防止评估中出现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的现象,形成性评估和自我评估等发展性评估方法越来越被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所重视,院校自我分析和自我认识水平正在提高,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之间的对话正在加强,二者的评估结果不断走向一致,为保证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为学生、家长甄别和选择学校以及雇主选择雇员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为政府、社会与高校之间的相互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四、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启示
高等教育评估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形成走过了迂回曲折的道路,既有深刻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这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从传统的文化机制到采用科层机制,最后又回归到文化机制,这是一段走了二十余年的弯路,其教训警示我们,高等教育评估必须遵守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有内适性规律与外适性规律。就内适性规律而言,即要重视基于院校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学校自我评价。围绕高校内外部对学校运作过程的评估活动,以高校的自我评估活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辅以外部的同行评议和现场检查,才能减轻学校的负担,加快信息反馈速度,促进学校在短时间内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尽快改进,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就外适性规律而言,即要强调各种专业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外部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结合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这样才能使学校深入摸清家底、查找差距、理清思路、培育特色。
(二)切实推行中介机构评估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是由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和政府是评估的主体,学校-是被评估的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下的高校是被动地接受评估的,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政府可通过一定的法规对评估机构进行规范,加以引导,并做好服务,鼓励各学术团体、专业协会、民间组织开展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推动社会评估的繁荣,促进评估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引领评估机构之间的行业竞争,使它们尽快成长为独立的、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也可成立半官方性质的中介评估机构,扶持它们逐步过渡到独立的中介机构。
(三)逐步引入元评估
元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教育评估工作本身进行评估的活动,其目的是对评估工作的质量进行判断,规范与完善教育评估活动,充分发挥评估的积极功能。一方面,元评估能确保我国教育评估的公平性、准确性、可信性和绩效性,直接影响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的决策或改进工作的实际效果,能够发现评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予以纠正,以免造成错误、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元评估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科学化。评估的科学化问题既是评估活动历史发展的归宿问题,又是评估活动逻辑展开的终点问题,它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元评估作为对评估自身的审视和反思,有利于促进评估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在高等教育评估中逐步引入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