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时间:2019-05-15 05: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一篇: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总之,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以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而闻名的赫鲁晓夫为例,他自己就又在制造新的甚至超过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据一般统计,报纸刊登斯大林的照片,每年无非几十张,而赫鲁晓夫却年逾百张。1963年达到124张,1964年头10个月里竟刊登140次,可见,制造和利用个人崇拜,正是苏联领导人用以指挥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法宝。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弊端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

苏共建党伊始,列宁便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他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但苏共后来未能继承列宁这一思想,反而将列宁主义教条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到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对列宁著作教务式的解读和引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缺乏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应变能力,无法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而丧失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和批判能力。

二、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动摇执政基础

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

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延续斯大林的经济模式,到其执政末期苏联经济已呈衰退之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也曾试图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但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三、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体制问题突出

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最终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战争年代为了稳定干部队伍采取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在战后继续得到巩固。赫鲁晓夫曾通过加速干部队伍流动性的方式以消灭特权,结果却适得其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政策,赋予各级干部程度不等的特权,直接诱发了特权阶层的产生,最终导致腐败成为苏联社会的毒瘤。

四、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流失殆尽

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并不是苏共和苏联的独家产物,而是一种国际性现象,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遗留在执政的共产党内和尚在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此,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对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是共产党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丢掉了这些观点和原则,就丢掉了根本,丢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要坚持就必须发展,这就要求执政党在实践的时候,要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勇于纠正自己的失误,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在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这个理论。原苏共党始终停滞在早先的理论基础之上,就难以辨别各种新思潮中的错误观点,更不用提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至于最终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实质上就是各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实际,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如果都套用同一种实践形式,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历史证明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不应该有必须共同遵循的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

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经济建设才能得以良好进行,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原苏共党领导人虽都重视经济的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没有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与发展,使其成为桎梏苏联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

再次,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在现代社会里,执政是每一个政党都必定会选择的基本政治目标,对许多资产阶级政党而言,这差不多就是全部目标。而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他们除了有执政的政治目标以外,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社会革命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产阶级执政党就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围绕着执政问题,认真采取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和执政的能力得到真正有效地加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原苏共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始终存在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一系列改组以后,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执政资源、贺驭全局的能力明显变弱,最终步上败途。

最后,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说如果没有内应力量,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即便强大,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者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应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留给他们可乘之机。

第二篇: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原因及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Ο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原因及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

摘 要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的成立及发展道路给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模板。苏联的解体有其复杂的的缘由。其中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苏联解体这一现象,对今天如何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帮助。

关键词;苏联社会主义中国经验教训

Abstract:The Soviet union is the first socialist country, establishe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union provides templates for other countries to construct socialist.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has its complicated reason.Both historical reason, practical reasons, there are also external cause.In marxist class and class analysis to study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phenomenon of today how to realize and keep to the socialist offered many help.Key words:the Soviet UnionSocialistChinaLessons Learned

引言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个欧洲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壮大成为—个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历了76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最终轰塌,这是世界历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事件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但它的影响还在历史地显现。在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继续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解体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对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历史贡献

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指的是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所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等。由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间不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上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人们又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称之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在一定的历

史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是保证了苏联在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使‘近似中世纪的国家’的野蛮俄国。沿着这条道路一步步地向着现代化迈进。二是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是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在党的建设中,在领导党和国家的实践中,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中,列宁的遗训被忘记并遭到了破坏;藐视革命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教条化,党的领导干部丧失了政治活动家的素质。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被歪曲,党内关系的整个体系扭曲变形。普通党员慢慢变成了只会机械地完成上级指示的配角。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党的上层逐渐摆脱党员群众的监督。结果,十月革命后出现的那种革命热情消退了,党的同志关系涣散了,消极散漫、虚伪和双重道德的风气在党内大肆盛行。党内生活、选拔新人入党等组织得过于死且官僚主义化。国家生活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护法机构均在党和社会的监督之外,这导致社会主义法制在一定阶段上发生重大扭曲,出现了没有根据的镇压。这使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威信遭受最严重的打击。

(二).轻视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毫无根据地进行镇压,这一切导致的后果是,斯大林(他虽然是个自相矛盾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是杰出的)去世后,苏共领导人中就没有出现过思维敏锐、政治嗅觉灵敏、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政治立场鲜明、阶级方法彻底、具有理论概括和作出重大政治结论能力的活动家。苏共中央的理论战线也变得僵化、呆板,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墨守陈规者的大杂烩,这里面有教条主义者、书呆子、老学究和无原则的见风使舵者。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越来越失去在行动上和政治上切实应对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变化的能力,推动了适时地迎接当今风云变化时代的挑战并制定相应政策的能力。其结果是,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将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用来为社会进步服务,不能及时实现从社会经济的行政命令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阶段的极端条件下、在卫国战争和战后恢复年代是有效的)向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考虑到使用集约方法发展经济并全面实现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必要性的体制过渡。

(三).没有从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出发,通过解决苏联社会产生并日益激化的矛盾进行深入的理论论证,使50—70年代进行的改革归于失败。而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客观上又导致了社会主义基础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复辟、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解体。

与此同时,苏联的经济发展越业越慢。大量的国家财富通过所谓的合作社、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合法地流入中间商的腰包。人为地制造了日用必需品和食品的短缺。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一切使人民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厌恶情绪,使他们反对共产党。

对苏联社会状况、首先是社会单一性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极为简单的、盲目乐观的,高估了社会的团结和统一。没有考虑到国内有不少人并不接受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敌视共产党,期待着有一日为1917年的失败进行报复。异己思想受到禁止,反对派情绪受到压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越积越多。

(四).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实不懂得也不想懂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超越尚未完成的新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而仓促前进。人为地强制推行民族融合。苏维埃国家的联盟原则的变形,急欲将联盟国家变为单一制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的做法,助长了民族情绪,激发了离心倾向,这些被当时各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反社会主义势力、社会沙文主义势力所利用。

三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1.认清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发展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国家的发展。

2.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

苏联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但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社会主义优越性无法得到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个深刻教训。我们党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第二,始终将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发展首要问题,紧紧围绕民众的利益需求进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3.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绷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健全领导体制。第二,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创建优良党风,不断完善党群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鱼溅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 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隋美酮洋众疾苦,多为群众很能够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嗵9]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党永不蜕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在改革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共产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从苏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逆转时开始的,受到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受论的支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是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其内容许多都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取得了—定的成绩,可以看到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依然要延续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路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 参考文献:

[1]昊仁彰.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30.

[2]姜长斌,左风荣.应该科学地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科学社会主,2007.

[3]陆南泉,姜长成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咖·C·列昂诺娃.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外理论动态,2007.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 京:人民出版社,[ 6] 周新城.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66—70.

[7] 俞良早.“稳定”的取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6).

[8] 吴恩远.正确评价苏联模式[J].理论前沿,2007(19).

[9] 张有军,赵常伟.苏联模式的衰落与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5(4):49—52.

[10] 苏 纪.国外学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J].高校党校教育,2000,(4):29-31.[11] 王亚军.从联盟到独联——一个帝国的衰亡[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12] 李明三,杨 煌.苏联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兴亡[J].当代社会思潮,2001,(3):46-52.[13] 蒋传东, 叶绍灿。沉痛的代价历史的警示_从苏联解体看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经验教训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

[14] 格奥尔吉 ·克留奇科夫 著 邢艳琦 李京洲 曲延明 译.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若干教训.国外理论动态 2003年第2 期

第三篇: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200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2)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3)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以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

2、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同时推动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四篇: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aowu.openedu.com.cn)完成。

试题: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群众,历时14年,建立了农民政权,消灭了大量清军;晚清时,地方势力达到强盛时期,形成军阀割据。同时,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北方有捻军起义,南方有天地会、小刀会等领导的起义,西南地区有苗族、彝族领导的起义,西北地区有回民起义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反清斗争高潮,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提出了反映农民拥有土地要求的《天朝田亩制度》,公开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方案表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等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寻求出路的新努力。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给英法联军和由外国军官组织与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洋枪队”以沉重的打击和教训,使侵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5)冲击了西方殖民者,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当时也有一些西方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如英国人呤喇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还参加了太平军。他回国后写了《太平天请命亲历记》。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2)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第一,政权的封建化和腐败化。农民阶级可以暂时建立劳动者的政权,但其最终会演变为封建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诸王追求封建特权和享乐生活。在天京大兴土木,建造各种规格的如“天王府”“东王府”等豪华宅邸,排场阵势超过封建帝王。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政权领导者思想蜕化,相互争权夺利。诸王与部将及广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最后由争权夺利发展到自相残杀。天京事变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瓦解了领导集体,大批中坚领导和老将士被杀,元气大伤,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自相残杀破坏了大好局面。

第三,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土地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的局限性以及政策的失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纲领,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逆历史而动,不准搞商品经济。同时,由于士地纲领主张绝对平均,不管你生产多少都是平均分配,所以难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实行的。《资政新篇》虽然提出了个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建设方案,但是这一方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无法实行的,其中恰恰忽略了中国社会发展最关键,也是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政策上还一度要取消商业。另外,太平天国男女分营,一个家庭不能在一起生活,王者则可有后妃、宫女。

第四,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但到后来宗教的消极作用就暴露出来了。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吸收了基督教原始的平等思想,在运动初期产生过积极的号召、鼓动作用,但其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而是依靠迷信和天命思想等来动员人民群众的,如洪秀全的“天兄传言”、杨秀清的“天父传言”。天京被围,兵力不足,洪秀全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迷信不可能调动将士的斗志,反而会带来危害。另外,对外国侵略者一开始也因其信上帝而视为“洋兄洋弟”,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必要的警惕性。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巨大革命潜力的阶级,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五篇:苏联模式的合理性、局限性 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本站推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原因及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

引言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个欧洲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壮大成为—个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历了76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最终轰塌,这是世界历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事件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但它的影响还在历史地显现。在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继续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解体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对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历史贡献

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指的是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所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等。由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间不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上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人们又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称之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是保证了苏联在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使‘近似中世纪的国家’的野蛮俄国。沿着这条道路一步步地向着现代化迈进。二是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是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在党的建设中,在领导党和国家的实践中,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中,列宁的遗训被忘记并遭到了破坏;藐视革命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教条化,党的领导干部丧失了政治活动家的素质。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被歪曲,党内关系的整个体系扭曲变形。普通党员慢慢变成了只会机械地完成上级指示的配角。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党的上层逐渐摆脱党员群众的监督。结果,十月革命后出现的那种革命热情消退了,党的同志关系涣散了,消极散漫、虚伪和双重道德的风气在党内大肆盛行。党内生活、选拔新人入党等组织得过于死且官僚主义化。国家生活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护法机构均在党和社会的监督之外,这导致社会主义法制

在一定阶段上发生重大扭曲,出现了没有根据的镇压。这使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威信遭受最严重的打击。

(二).轻视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毫无根据地进行镇压,这一切导致的后果是,斯大林(他虽然是个自相矛盾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是杰出的)去世后,苏共领导人中就没有出现过思维敏锐、政治嗅觉灵敏、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政治立场鲜明、阶级方法彻底、具有理论概括和作出重大政治结论能力的活动家。苏共中央的理论战线也变得僵化、呆板,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墨守陈规者的大杂烩,这里面有教条主义者、书呆子、老学究和无原则的见风使舵者。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越来越失去在行动上和政治上切实应对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变化的能力,推动了适时地迎接当今风云变化时代的挑战并制定相应政策的能力。其结果是,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将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用来为社会进步服务,不能及时实现从社会经济的行政命令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阶段的极端条件下、在卫国战争和战后恢复年代是有效的)向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考虑到使用集约方法发展经济并全面实现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必要性的体制过渡。

(三).没有从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出发,通过解决苏联社会产生并日益激化的矛盾进行深入的理论论证,使50—70年代进行的改革归于失败。而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客观上又导致了社会主义基础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复辟、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解体。

与此同时,苏联的经济发展越业越慢。大量的国家财富通过所谓的合作社、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合法地流入中间商的腰包。人为地制造了日用必需品和食品的短缺。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一切使人民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厌恶情绪,使他们反对共产党。

对苏联社会状况、首先是社会单一性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极为简单的、盲目乐观的,高估了社会的团结和统一。没有考虑到国内有不少人并不接受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敌视共产党,期待着有一日为1917年的失败进行报复。异己思想受到禁止,反对派情绪受到压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越积越多。

(四).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实不懂得也不想懂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超越尚未完成的新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而仓促前进。人为地强制推行民族融合。苏维埃国家的联盟原则的变形,急欲将联盟国家变为单一制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的做法,助长了民族情绪,激发了离心倾向,这些被当时各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反社会主义势力、社会沙文主义势力所利用。

三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1.认清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发展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国家的发展。

2.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

苏联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但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社会主义优越性无法得到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个深刻教训。我们党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第二,始终将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发展首要问题,紧紧围绕民众的利益需求进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3.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绷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健全领导体制。第二,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创建优良党风,不断完善党群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鱼溅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 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隋美酮洋众疾苦,多为群众很能够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嗵9]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党永不蜕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在改革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共产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从苏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逆转时开始的,受到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受论的支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是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其内容许多都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取得了—定的成绩,可以看到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在未

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依然要延续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路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 参考文献:

[1]昊仁彰.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30.

[2]姜长斌,左风荣.应该科学地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科学社会主,2007.

[3]陆南泉,姜长成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咖·C·列昂诺娃.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外理论动态,2007.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 京:人民出版社,[ 6] 周新城.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66—70.

[7] 俞良早.“稳定”的取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6).

[8] 吴恩远.正确评价苏联模式[J].理论前沿,2007(19).

[9] 张有军,赵常伟.苏联模式的衰落与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5(4):49—52.

[10] 苏 纪.国外学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J].高校党校教育,2000,(4):29-31.[11] 王亚军.从联盟到独联——一个帝国的衰亡[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12] 李明三,杨 煌.苏联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兴亡[J].当代社会思潮,2001,(3):46-52.[13] 蒋传东, 叶绍灿。沉痛的代价历史的警示_从苏联解体看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经验教训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4期

[14] 格奥尔吉 ·克留奇科夫 著 邢艳琦 李京洲 曲延明 译.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若干教训.国外理论动态 2003年第2 期

下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验、教训及意义(共5则)

    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验、教训及意义 在进行探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验、教训及意义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的问题是:什么是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朝鲜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朝鲜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朝鲜劳动党在以金日成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自我感悟

    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作为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

    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思考大全

    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国务院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