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之风吹暖书香校园 节俭之雨滋润莘莘学子
文明之风吹暖书香校园节俭之雨滋润莘莘学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独倚栏栅,问流水消息,观白云去处,乘远方徐风,披旭日朝霞,守在青春的身旁,沧海桑田,情怀不渝,倾听心潮的澎湃,寻找文明的真谛。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温文儒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树立文明新风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美丽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是一个人有气质、有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的需要。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从不铺张浪费;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过:“如果要我拿出一个亿,我会毫不犹豫,但如果有人在地上扔一分钱,我会马上把它捡起来,我的成功正在于此。”
“勤俭”之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勤劳节俭的民族:上古有神农氏,“遍尝百草”,才有了后世百姓的安乐;春秋有季文子,虽贵为上卿大夫,却住所简陋、穿着布衣、以俭为荣,才有了鲁国的富庶。大而论之,贪图享乐的奢靡之风,会使一个王朝失却民心、土崩瓦解;小而论之,一个家庭不知“勤俭持家”,就经不起风浪的洗礼,稍遇不测,就难免举步维艰、甚至流离失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汹涌澎湃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回顾一下从身边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盘刷碗、洗脸刷牙、洗发洗澡、冲洗厕所的时候,你我可曾想过,节约每一滴水?在你我使用电灯、电话、电脑、空调、饮水机、复印纸、公文纸的时候,我们做到节约了吗?如果我们从今天起,节约每一滴水,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个江河;节约每一张纸,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片森林;节约每一度电,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座小型发电站。
文明,它可以让芸芸众生之间以礼相待,和睦相处;文明,它能够令大千世界盛放和平的花朵。文明节俭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相信“滴水汇成河,千河聚成海” 就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把文明和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吧!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第二篇:书香校园之浅谈
书香校园之浅谈
书香校园,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是教书育人的最佳境界。
一、营造热爱读书的校园氛围
1、在开学之初,使每个学生明确学校理念:书香校园,学生做书香学生。
2、在学校的多处地方张贴爱书名言,营造氛围。
3、教师做示范作用,教师首先热爱读书。学校给教师配备必备读书目录,有书籍柜子,可让教师随时借阅书籍,这些做法都是对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二、学生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作用
1、学校图书馆在开学之初就把学校的推荐优秀书目下发学校的每一年级的每个班。
2、每个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都可以每一个礼拜借阅一次,每次可以借10——20本,加强良性循环。
3、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每学期由学校的图书馆搞优秀书籍读后感橱窗展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1、开学之初,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给学生开列书目《中学生必读的100部名著》,以经典名著来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减少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2、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精讲课文,甚至有些课文可以不讲,在每一周开辟一到二节课作为阅读欣赏课,学生专门用来阅读经典书籍,随堂做摘抄,或进行批注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高效性。
3、每几周或者定期举行新书推介会。
4、进行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5、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摘抄的优秀文章进行交流,两个班互换阅读,也可以进行展览,起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班级的资源
1、在班级开办班级图书馆。号召每个学生都将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拿来,成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借阅条例,专人负责管理。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五、开展跳蚤书市
可以在每两个礼拜由政教处组织全校性质的“跳蚤书市”,由参加书市买卖图书的学生进行现场交易。交易本着自由公平的原则由学生进行买卖。
六、教师引领读书。
1、教师自己热爱读书,做书香教师,做高雅教师!
2、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给学生朗诵书籍的机会,引领学生热爱读书。
3、教师在自己的阅读中,遇到好的文章,适合给学生推荐的就可以适时推荐给学生。
4、教师进行课文的延伸阅读,比如学生学了《春》,在介绍作者时可以多花些时间,在布置作业时,也可以将阅读作者的相关书籍、文章作为作业,并落实检查!
七、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给学生推荐网上优秀的电子图书地址,鼓励学生读书。
八、可以多多地让学生观看电视散文和诗歌朗诵会,感受美文之美,营造读书的氛围。
九、开展全校性质的美文阅读交流会。
第三篇:书香校园之辽工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乐,所以许多同学往往一卷在手废寝忘食,甚至在课堂上偷偷摸摸的看着课外书。当然,也有人一看见书就哈欠连天,看书阅读似乎是催眠的最好方法。
我以为,在一个现代人的生命殿堂里,无论如何不能缺少了文学这一神圣的内容。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文学的滋养,精神就永远是枯萎而不能健康生长的。没有阅读的人,永远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在单调乏味的“今天”,他们不知道昨天的岁月风雨,当然也不会有多少明天的憧憬和美梦。只有阅读,才能给你带来丰富的精神和高雅的生活。
雪莱说:“是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好书如美酒。酒,越陈越香。书亦如此。酒,香得醉人;书,香得迷人。不仅是那油墨中的芳香,那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才是真正的书香。关键是要读经典好书。好书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褪色永远散发芬芳。好书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什么是读书人,怎样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这只要问一问,他是不是感受到了阅读的幸福。
书香是构建一个和谐国家,和谐城市,和谐学校的重要成份。假如世界没有书香,不知会是什么样。在我们辽宁工大的校园里,到处散发着书香。浓浓的书香弥漫着,飘进我们辽宁工大每个老师学生的心里。
第四篇:书香校园建设报道之
书香校园建设报道之“小巧手制作”
“小巧手制作”作为我校开展社团活动之一,受到了全校同学的欢迎。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充满奇思妙想的手工作品。有的在外观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剪成卡通人物、小动物等;有的则装上了精美的配饰;有的则文字设计上下足工夫,写上名人名言,提醒自己要时时与好书为伴……一件件手工作品俨然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武凤梅
李家庄学校
2014.4.30.
第五篇:打造书香校园之发言稿
书能香我不须花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人的思想与精神却因书而跨越千年。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走近先哲圣贤,去了解他们血泪斑驳的疼痛,独行的凄美。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在滚滚红尘中,能够坐下来喝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读中学时,喜欢看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琼瑶的言情小说也记不清看了多少本。
今天,诗歌是论斤来卖的,但上世纪80年代诗人还是很火的。汪国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至今还记得他的一些在今天来看很浅显的诗句,比如《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喜欢看朦胧诗,顾城北岛等。很欣赏北岛的诗歌《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前几天看了央视的李小萌主持的新闻1+1,说的是高考舞弊。一个替考犯罪集团组织非常严密,安排枪手去外地替考,必要时可以安排飞机。主持人说,我们的困惑是:这个犯罪团伙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突破公安、教育等部门的那么多严密的环节,最终完成替考。评论嘉宾也引用了北岛的这句诗来说明现在的一些事情,卑鄙之人凭借卑鄙的手段活的很是滋润。
作为70后的一员,在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相对贫乏的年代里长大。没有网络,小说在我们成长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男性,武侠小说又是小说里最最重要的部分。金庸的14本小说是一网打尽。梁羽生的小说,什么《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萍踪侠隐》啊,那是看的如痴如醉。不过,我觉得梁羽生的小说,往往开头很精彩,故事结构也很宏大,但是越往后越松散,到了最后就索然无味了,真的是晚节不保啊。
而金庸的小说开局平平,越来越精彩。古龙的小说开始就精彩,一直精彩。记得我写作文时,总喜欢模仿古龙的风格,老师还经常表扬我。
古龙有一本书叫《七种武器》,我很喜欢。
第一次读到这部书是在1990年的春节,那年家乡石门下了很大的雪,少年的我蜷缩在温暖的火坑边的一个围桶里,不停地为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击掌赞
赏。20年来,那种感觉始终躺在我记忆里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我始终认为,武侠小说,只有在少年的时候阅读,才能完全沉醉于其中的韵味之中。
在这次“打造书香校园,润泽教育人生”的活动中,我读了6本书:《余秋雨散文集》、《王贵与安娜》、《各自的朝圣路》、《明朝那些事儿》、《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不跪着教书》。
我觉得,《王贵与安娜》挺不错的。作者叫六六,就是《蜗居》的作者,《蜗居》探讨的是人与房子的关系。《王贵与安娜》是六六的成名作品,探讨的是夫妻关系。
作品对幸福进行了探讨。
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注意到其中细如发丝的微小眼神,你忽略了无心的过错,你放平了生活好像舞台剧的心态,只如喝茶般慢慢适应由浓烈到随和、由刺激到不经意的一缕微甜,你就会觉得幸福。
作品对婚姻的探讨很精辟,幽默诙谐的台词俯拾皆是。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激素上升产生的化学反应。科学调查,爱情只能维持三十个月,刚够完成从恋爱到婚姻到孕育子女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一结束,俩人的爱情就正式转入由孩子联系的亲情状态。
婚姻的本质,在个熬字。先是生米煮成熟饭,而后是熬成米粥。我们不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吗?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啊!那男人就是米„„这个粥字,怎么写?两个躬身驼背的老人,被岁月的米黏糊在一起,一辈子就熬这个粥。
婚姻免不了平淡。
梦露演过一部电影,叫《七年之痒》,斯特里普演过一部电影,叫《廊桥遗梦》,说的就是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
张爱玲说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是一个聪慧女子,短短三句两言,便扎穿了男人心窝里那点略微见不得光的隐晦念想。
古龙说,当你爱上一个人,痛苦也就开始了
我以为,围成中的人,要相互包容,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将婚姻进行到底 我以为,婚姻就是一个字——忍,当然,我们痛着还要快乐着
我们看别人的故事,其实是在读自己的故事。
文学理论有这样一句名言,形象大于思维,就是说,读者能感受到作者也没有感受到的东东。
我想,只要是看过这部作品的人,一定喜欢,从中找到自己生活得剪影,而且一定有自己的收获。
有个外国作家爱默生讲过这样一句话:“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是对你的心灵来说是真实的,对所有其他人也是真实的”。很欣赏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这里,我谈三点读书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一、读书要杂
书的杂表现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地理等。
语文老师,要读历史。有句话怎么讲的,文史不分家。
我曾经给07级学生出题,考了明朝的历史。
有学生说这是“最无语的语文”
07级上学期学的大部分都是明朝的文学。对于1644年我们要熟悉。
公元1644年,有三个皇帝。大明朝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大清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大顺朝建立的一年,也是灭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事,决定了中国的历史的走向。
要了解这段历史,可以看《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1944年写的,很好,我看了N遍。
我以为,史学和哲学对于语文老师,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刚才提的《各自的朝圣路》就是很好看的哲学书哦。
“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他们殊途而同归。”——《各自的朝圣路》
现在,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从他的文字中我们收获智慧和超然
二、读书要品
品就是鉴赏
百家讲坛大家喜欢看,易中天教授品《三国》很火。有一个原因,学者用通俗的语言品读为大众找到了欣赏的方法,给了大众文学评论的启蒙。
《百家讲坛》有一个叫孔庆东的老师,品读金庸武侠《射雕英雄传》中的爱情,有很精辟的见解。金庸的确是写爱情的高手。
英雄美人式:郭靖黄蓉我们不说了。
最有味的是天惨地绝的爱情——杨过、小龙女。
他们实在是一对天残地缺的爱情:杨过少一只臂膀,小龙女的第一次也稀里糊涂地给了全真派弟子赵志平,能写这样的爱情需要多大的勇气!
还有梅超风。与师兄私奔,用现在的话说是为了爱情放弃了学业,黄药师,一个名师,一个博士导师不要了,在江湖上兴风作浪。当他们再次回到桃花岛时,陈玄风问她:你后悔么?她说:你不后悔,我也不后悔。好一个痴情女子。
通过学者的品读,我们不仅知道作品好,还知道好在哪儿。
其实,品读也是在创造
如:三个境界王国维,太经典了。巧妙借用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一个境界,是辛弃疾的词,用一个超凡脱俗的女子来比喻自己不得志,也是人生的第三个境界。
三、读书要思
思,就是思考,关照自己,联系实际。思考后,最好要写点东西。
书对我们是有影响的:
中国有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您看,老的看三国,岂不越发老奸巨猾,少年看多了,都喜欢古惑仔,陈浩南。
青歌赛的评委余秋雨说: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
有时候,我觉得,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我们读书,我们要思考。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读鲁迅的作品,知道了尼采就是个疯子,梁实秋是个大坏蛋。后来才知道,我错了。书读多了,越发感觉无知。
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很脆弱,但思考让我们伟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说:“读书、独立地思考书中的内容,是思想滔滔不绝的源泉。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后还要写作,因为写作让我们的思考更趋于理性。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
我以为,这是我们的小学出了问题。问题是感觉的缺位。崔健的一首歌可以更形象地就说明我们当下我们的生活状态。
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风雪,跑在那逃出医院的道路上,别拦着我,我也不要衣裳,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这是一个感觉缺乏的时代,这个世界花儿朵朵,嫁人就嫁富二代,宁肯在宝马车上哭泣,也不愿再自行车上微笑。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对于一些人来说,早已荡然无存。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有更多的责任去关注学生的感觉,我们要给孩子们心灵的底子,就是要让美留在孩子心中。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像海子的诗歌所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