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
谈小学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
义乌市下骆宅小学陈素贞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交际性原则,而当前
国内英语的教学多注重了对英语的教学,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多的应具有其交流功能。学习英语 ,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与人交流,这才是学习英语的意义所在。小学阶段是英语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性、教学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
快,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已受到国内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交际性原则,而
当前国内英语的教学多注重了对英语的教学,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多的应具有其交流功能。学习英语,不光是背诵单词,最主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与人交流,这才是学习英语的意义所在。
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口语
是人们用语言叙述事物内容、交流 感情的重要手段,而并非简单的口语对话,小学阶段是新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这些都是“哑巴英语”的表现。
二、造成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来说,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变得十分必要。
而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必须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
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多方位、多角度的实施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哑巴英语”的现象发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1、小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有焦虑情绪,缺乏兴趣爱好
大部分小学生有发言的焦虑情绪,表现为退缩、紧张。因此,语言焦虑与语言表达成反比,语言焦虑越大,语言表达越不流畅。其次,部分小学生表明当众发言不自在,怕犯错误,其情况比较严重。再者,有小学生害怕自己不如别人,担心被别人耻笑,值得注意的是:持续的焦虑态度使其产生消极、厌倦的情绪,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交际时,很多小学生表现出紧张、胆怯、不愿或不敢交际。表达时结结巴巴,口头英语不规范;夹着方言或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望着别处或用手绞着衣角,不知所措,倾听时漫不经心或干脆不听。
2、良好语言环境的匮乏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英语口语水平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提高。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课堂外,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即便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说英语的情境和氛围,学生也不会乐于参与。农村的家长绝大多数都不会说英语,平时学生所听、所想、所说的都是汉语。
3、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掌握的词汇并不多
小学生英语水平实在有限,掌握的词汇并不多,对教师所说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英语口语训练时,有一部分小学生词汇贫乏,造成不会说,无话可说,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英语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
4、小学生受母语限制,形成中文英语
小学生从小思维受到了母语的限制,形成了中文式英语(Chinese english)以中文式思维来学习英语口语。比如“How are you”中文式翻译是“你怎么了”,“How are you”中文式翻译是“怎么是你”等。
5、小学教学设施差,学生人数较多
部分小学学校教学资源设施比较差,语音室、多媒体设施不齐全,甚至没有。教师单凭口授,教学方式单
一、枯燥。课堂教学方式死板、被动,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态度冷淡。
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教学,即每班有超过三十个学生,有的班甚至达到五六十个学生,这给教师组织口语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四十分钟的一节课怎么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呢?此外,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更使教学难上加难。
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针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兴趣是推动人探究新事物的主要诱因,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没有很明确的求知欲,只有事物本身很有趣,很新鲜才能激起他的这种认识新事物的动机。
在中国的课堂上,仍有很多学生不愿开口说话,担心自己开口会说错,会遭人耻笑。这样“不语”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根据这一点,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拿出点时间把已经准备好的供学生训练的题目列出,让学生表达。题目形式应简单化,同时内容也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人或事,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打招呼等,让学生发言。
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有害羞、畏惧怕错的心态,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误的同学,教师不应马上制止或批评,而是因势导利,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同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可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兴趣,学习知识。
比如说在教数字one到ten时可采取打擂台赛的形式,等同学对这十个数字稍加熟悉后,先请两位学生AB到讲台上面来面对面站着:
学生A:ONE,TWO
学生B:TWO,ONE
学生A:ONE,TWO,THREE
学生B:THREE,TWO,ONE
这样依次一到十之后,A和B再换一下,由B开始正数,A开始反数,最后看那位同学既准确又快,那他就赢了;下面的同学可上来和赢的同学挑战,最终决出冠军。这样的比赛形式能引学生的兴趣,有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十个数字。尽量让多一点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2、用英语上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无所顾虑、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汉语与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平时学生所听、所想、所说的全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地。所以教师尽量把握好课堂的几十分钟时间,多用英语来表达,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英语的思路和方向去转,自然而然会慢慢地去说英语了。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
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室的布置上也要多下工夫,有专门的英语活动室更好,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说英语的氛围。此外,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也能创设一定的氛围。我通常就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调整学生的座位,把他们的作为一小组或环形的形式布置。这样有利于讨论和交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利用上课前的一些活动来调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比如唱韵律感强的英文歌曲和Chant,边唱边做动作,还有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imon says 等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轻松无负担的接受知识,从而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进行课文教授时,为了让教科书“动”起来,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来说英语,我们可以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教材来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样老师带动学生讲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的能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良好的环境是学生提高口语的重要场所和条件。
3、扩大词汇量,重视听力学习
在小学生英语口语课堂上,以小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词汇学习感兴趣。这种方法是实用且具有意义的,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在词汇进步的基础上,增加语感,并且让小学生自愿参与其中,促使他们用所学的词汇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思想和观点。为了让每位小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刚开始,对同学们无论说什么无论讲什么都行,只要敢用所学的词汇说,让小学生轮流进行,这样胆小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有些小学生一上台憋了半天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如果教师和同学给他们以肯定和掌声,这样小学生的自信心足了,胆子也就大了,说话训练也就顺利地进行了。这时,教师可向小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看谁说得好,为了让小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让他们收集简易的英语图片,看带有图片的英文书,看课外书等扩大词汇面。听、说的过程也是学习英语的过程,再把听、看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这样既积累了词汇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小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学习最新的、最常用的、最简易的词汇,同时纠正不正确发音,这样他们能够准确的掌握和扩大词汇
4、开辟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强化英语交际。
丹麦语言学家杰斯帕森说过,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外语。对外语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英语课,而应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室的课桌、窗户、黑板上都贴上英语卡片,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英语环境;在校园内设立“英语走廊”或“双语走廊”。当学生走进“英语走廊”时,就要用英语与其他同学说话;走过“双语走廊”内可以说汉话和英语,为那些初学英语者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交往环境,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交际能力。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或平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英语的原版影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学英语的氛围。
还可通过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各种竞赛如演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小诗歌、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各种途径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既锻炼了听的能力又锻炼了说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使用英语对话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5、培养小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主要方法是有:一是培养小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小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二是直接用英语思维来表达口语。在表达前,在脑子里下意识地把语义信息,即他们想说的,直接译成英语,这种做法可避免母语的干扰,进而培养了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小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使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6、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为良好的小学生语言学习提供可靠的保证
政府应加大对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让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如语音室、多媒体等进入更多的小学,增加相应师资配备。这样便于教师有效的利用各种设施将文字、声音、图形、动态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自然、更地道的注意输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题材资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结束语
小学英语口语是一个持续教学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小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决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须持之以恒。
教师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交际氛围,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并适时和适度地加以引导和点拔,口语活动不仅会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获得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2]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第二篇: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家的发达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国家的科技水平又与国民的科学素质有直接关系。农村妇女作为我国农业活动的主体,科学素质会影响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加强面向农村妇女的科学知识普及,是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作为中长期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素质是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及利用以上四方面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农民群体中,农村妇女起着核心纽带的作用,要想改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现状,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农村妇女能否依靠科技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使农村妇女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自我,同时为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对于整体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通过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农村妇女进行调查,最终以1026人的有效数据确定了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结构。农村妇女科学素质调查量表形成9个子量表,分别是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在一阶模型拟合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二阶模型,即潜变量科学概念、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受到科学知识的影响,科学与非科学、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受到科学意识的影响,实际事务、公共事务、科学创造受到科学能力的影响,组成二阶模型。经过检验后,模型拟合良好。2/df=2.830,GFI=0.941,AGFI=0.928,NFI=0.810,IFI=0.869,CFI=0.867,RMSEA=0.042。最终形成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结构分布如图1。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效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如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设计有效的提问,还可以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等,以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教学情境;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几项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如何实现情境设置的问题上,首先,任课教师要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语言艺术,能够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好基调,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其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悬念来实现对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任课教师把握的一个要点是,教师所设置的悬念应当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匹配,使其容易接受。再次,任课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科学实验的形式,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打造。实验教学内容的优点在于,其远比讲授法更生动、更直观,学生也会在观看科学实验的过程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我在科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之中习惯于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教学环节,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演示,向学生揭示出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而且,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并能及时提出疑惑或发表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内容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我分别在两个透明容器中放入马铃薯,马铃薯一个沉下去,一个浮起来。学生看到眼前这一幕,惊奇地睁大了双眼,并纷纷展开讨论,从而让课堂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任课教师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所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课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
任课教师的课堂提问环节是一项常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并洞悉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但是,多数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心存畏惧,担心答不上来或者是作答错误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部分教师的做法更是加剧了学生的担心,当学生作答错误时,往往会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对于提问更为紧张。可以说,这种教学做法完全背离了提问的目的。因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要注重改变这一错误的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对学生思考过程给予关注
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对学生加以悉心的引导,帮助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回忆和作答。
(二)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任课教师要确保自身所设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真正有所获益。同时,任课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供其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学生进行作答的过程之中,教师不得随意打断学生,即便是学生的思路与教学大纲不符,而是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再悉心地帮助其发现其刚才在作答中考虑的不周详之处,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组织有效的合作
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开阔思路,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
(2)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感受到喜悦和乐趣。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探索,并且在合作中感受到探究的喜悦和乐趣。例如,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辟“种植角”,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种植植物,完成种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过程,小组成员们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当种子破土变成幼苗的一刻,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喜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开展有效的练习
任课教师必须在为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充分考虑到练习题的内容是否能够让学生从中获益,同时要确保所布置的习题能够精准地覆盖到班级之中的每一位学生身上,而不是让习题仅仅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为此,任课教师要采取分层习题的设计方式,以此来提升习题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覆盖性。
五、结语
由于科学课的生活化、实践化等特点,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相对也更容易把控。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上文中所涉及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最大化。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切勿为了追求提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2]赖肖冰,姜建文,卞祖武,等.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8).[3]魏凤.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18).
第三篇: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基础学习
学习兴趣
交流平台
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语言不仅能掌握、识记,更重要的是把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英语对于说的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初级阶段。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思维,提高口语英语交流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教师水平、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自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不敢张嘴说英语。所以积极探寻口语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语言表达兴趣的培养,良好语言氛围的创设,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进行浅谈。
一、抓好英语基础教学,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1、由浅入深,抓好英语词汇教学等基础知识。
英语词汇教学时,尽量避免机械性认读,可以把单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把句子放在情景下。这样学生在输入句子的同时,既学会了这个词汇的发音,同时也明白了词意。
2、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强化有意注意,培养独立、完整表达语句的习惯。
学生在口语交流的时候,只有情景真实有效,学生交流起来才能感觉到语言有意义,才能乐于参与。同时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在单句对话的同时,循环滚入部分以前学过的句型,让二人对话变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只有变简单对话为完整的信息交流,才更符合日常生活交际的情景。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营造口语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授口语时,应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能说、会说、敢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口语基础水平,学习进度等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口语交际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运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控,并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情境,如:问候、自我介绍、谈论日期、征求别人意见、道谢、物品介绍、打电话等,这些情景都可以通过小组表演使他们互助互学,先通过师生对话,然后学生自由组合或同桌进行对话操练,然后抽生表演,进行竞争评优,从而激发学生要说的更好的欲望,让他们“用中学,学中用”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有趣的故事或情节总是很容易抓住孩子们的心,我们也要恰如其分的创设或利用故事的情节,让学生愿意说,乐意演。变“苦学”为“乐学”。所以,英语只有生动,才能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尝试去采用。
三、积极给学生创设口语展示交流的平台
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和口语展示的平台,如:
1、课前口语练习
每节英语可课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Free talk。每次让1-2名学生上台,围绕一个话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等进行对话,全班轮流进行,人人参与,训练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用英语作小演讲。
每周安排一节口语训练课,结合教材内容安排训练话题;分角色表演对话。这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交际训练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讲故事。学生通过听、讲故事,训练其英语读、听、讲各方面的技巧,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增强说英语的信心;表演课本剧。根据课本中的课文情节,创设情景,叫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模拟配音。老师展示图片或录像,学生根据情景用英语配音;看图说话。
3、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1)创设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辅导学生办英语手抄报;在黑板上开辟“英语角”,写上每日一句;学校在各楼层的墙壁上喷绘出英语名言警句;学校的标示牌上附上英语;课间及午休期间播放英语广播;开展英语口语兴趣小组;可利用每周五下午4:35-5:00在学校教学楼旁边的大树下创设“英语角”,凡到此地的师生必须说英语。
(2)创设家庭英语环境
在家里的日常用品上贴上英语单词卡片;让学生回家教家长学英语,体会成就感,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让家长平时多用英语和子女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利用房间的一角摆上跟英语相关的东西,在家里创设“英语角”,让学生有自己的英语领地。
4、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主办的英语口语培训,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5、举办英语口语大赛,每一学期学校举办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内容包括才艺展示、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及根据所给单词讲故事等,并通过班级预赛、学校复赛等层层选拔的方式推荐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也可以举行English Party等形式,突出活动激趣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1、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置生动的学习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录音机搬进课件并对其功能进行扩张,设置如下按钮可以自动调节播放速度:录音、停止录音、播放录音、停止播放录音、显示译文或文本。这一创意对小学英语教学很有吸引力和借鉴作用。还有电子笔板的普及更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也极大的吸引这学生们的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教学,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演示与表演。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新的年龄特点。
2、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口语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口语教学的关键之一。
英语课中,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教 出来的,而是开学生“练”出来的,口语表达亦是如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在发音、拼读等方面发生错误时,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当学生用错语句时,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要直接说No,而要引导、鼓励他们只要学生能勇敢的站起来,都要予以表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小组合作建立的过程中需尊重“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位学生的角色不同但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人参与了对话的过程,人人参与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最好的时间内共同达到口语学习效率。小组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之一。
3、运用游戏与歌曲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快乐动感的歌曲能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致勃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抓住“三件宝”,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再提高。
根据本校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结合现行教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把大家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常规教学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把最适用于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我们的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抓住“三件宝”——朗读、背诵和默写(听写):(1)听录音,跟着读。(2)疯狂地朗读英语。(3)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提倡学生大声读英语。让学生读出丰富的情感,读出优美的语音、语调,读出神奇的语感,读出快乐,读出自信。
背诵是记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促进积累的有效方法。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不进行必要的背诵是不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背诵要求,如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个单词,并进行必要的反馈检查。这样下来小学六年后完全可以掌握600——700个单词,达到毕业要求。要把背诵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来使用,还要把背诵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来发展。小学英语有很多对话情景,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学生读熟了,背过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加以运用,形成语言,脱口而出,从而达到提高其口语水平的目的。
教师还要在背诵的基础上适当进行默写或听写练习,这是保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必要手段。要注意避免重独立,轻联系的现象,事实上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听说、朗读、对话、背诵都是听说的实际训练,也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总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想要轻松的、事半功倍的学习英语口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找出一些学生学不好英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抓住教材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口语交流带来的快乐,让他们有更大兴趣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第四篇: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曹妮妮
一、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儿童而言,主要解决的分别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程度,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者所持有的价值取向能否被得以实现有着直接关联的。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是不可能不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有不同的取向,不同取向的教学内容,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涉及的是对教学内容取向的思考,随后才是有关教学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不是去考察和评定不同教学内容取向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考察和评定在确定某种目标取向和内容取向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所选择内容是否“对路”。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有不同准则,有与此准则相一致的组织方式。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是与教学活动的目标相一致的,也是与教学内容的取向相匹配的。在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不是去考察和评定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准则和组织方式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考察和评定在确定某种目标取向和内容取向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所采用的组织准则和组织方式是否“对路”。
二、不同的目标、内容取向,不同的内容选择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由于活动中所包含游戏成分的多寡而呈现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在一个从“纯教学”到“非教学”(即纯游戏)的连续体上,各种教学活动(注:在理论上,不包含纯游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纷繁复杂。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存在不同的取向,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较为常见的内容取向有“内容即教材”、“内容即学习活动”和“内容即经验”等。
将教学内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与将教学内容看作为向儿童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尽管较少采用儿童使用教材的形式,但是,对教学内容持这一取向,会使教
学活动设计者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教材上,会较多地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之成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运用教材,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
教学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教学内容作为是预设的东西,规定了教师应该教什么,儿童应该学什么,其长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由于这些长处,使这一取向在幼儿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一取向使教学内容成为了规定儿童必须接受的东西,而这些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儿童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
将教学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教学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教学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活动,并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
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关注了儿童的活动,但是,这往往是儿童的外显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在表面上可能很活跃,但是,这往往不是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同化,不会从根本上引起儿童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教学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认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换言之,儿童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获得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根据这种取向,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学内容应由儿童决定,而不是由学科专家支配。对教学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活动设计者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儿童学习经验的获得,会使他们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但是,儿童的经验主要还是儿童自己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活动设计者难以把握,容易使教学内容出现泛化,甚至被异化的状态,从而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出现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问题。
不同的内容取向,对活动内容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活动内容选择的准确性,即活动内容选择与活动目标、内容取向的一致性,才是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不同的目标、内容取向,不同的内容组织方式
在涉及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必然会涉及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这三个基本准则。所谓连续性,是指教学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所谓顺序性,是指教学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所谓整合性,是指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因为教学内容的这三个基本准则都是教学内容组织中必然要涉及的问题,需要通过权衡,通过决策,确定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还是心理顺序,采用的是纵向组织方式还是横向组织方式,采用的是直线式组织方式还是螺旋式组织方式等问题。
例如,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如若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就应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教学内容,就应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强调这种逻辑顺序与儿童之间的联系。这种组织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则,是与教学活动目标的目标取向相一致的,是与“内容即教材”的内容取向相匹配的。
又如,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如若主要采用的是心理顺序,就应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就应给予教学内容的组织留有空间,充满弹性,而不是主要考虑这种心理顺序是否具有学科逻辑。这种组织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则,是与教学活动目标的过程取向相一致的,是与“内容即经验”的内容取向相匹配的。
在幼儿园,“分科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各种学科,如语言、计算、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并按每门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使这些内容保持连续性和顺序性,这种内容的组织方式往往是以学科专家对学科本身的理解而确定的。相反,“综合教育”则倾向于是一种以心理顺序组织内容的方式,它打破了学科界限,以儿童心理顺序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各种教学内容之间保持整合性,这种内容的组织方式往往是教学者根据儿童的经验设计的,或是儿童自己生成的,并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而加以调整的。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按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还是按心理顺序组织教学,都存在相当的困难和问题。即使是学科专家,也很难就某一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就是说,迄今为止,人们对许多学科的基本结构的认识尚缺乏深度。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组织教学内容的做法存在更多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认识还很肤浅,而且还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学内容要适合每一个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儿童就更为困难。
事实上,所谓“分科教育”或“综合教育”只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究竟是按学科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还是以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这才是实质。例如,打破学科界限只是“综合教育”的外显形式,如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仍然过多地顾及每个学科的逻辑顺序,那么,即使学科的界限被打破了,教学内容组织的实质却依然与“分科教育”没有差异,而且,还可能因为对学科逻辑顺序考虑的削弱,而使这种“大拼盘”式的“综合教育”反而显得低效或无效。
按逻辑顺序或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各有其长处和弱点,使两者取长补短,以达到和谐的统一是组织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种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有无数种途径可以达成这样的做法,但是要真正达成“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衡量的标准不是其外部表现形态,而是教学的有效性。
四、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中,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必然会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时,必然会涉及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中会包含各种活动材料,包括故事、儿歌、歌曲、舞蹈、图画等等。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定要选择和运用品质好的活动材料。品质好的活动材料,一般是经由“千锤百炼”的东西,而不是可以由哪个编制活动材料的人心血来潮信手拈来的东西凑合而成的。具体地说,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故事要好听,要有趣,要富有内涵;运用的儿歌要简洁,要压韵,要朗朗上口;运用的歌曲要优美,要有表现力,要富有激情;„„。如果选用的活动材料不好,一个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第五篇: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常州市荆川小学
许龑
当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七个”——一是过度“开发”,弱化文本;二是过度“主体”,弱化“主导”;三是过度“活动实践”,弱化“双基训练”;四是过度“张扬个性”,弱化“价值取向”;五是无节制地合作学习,弱化“自主“;六是无目的地整合资源,弱化“本色”;七是无标准地加于肯定,弱化“正确引导”等。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循着这个话题探索到小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及任务是什么?还得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方能对“有效性”的问题作一些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也就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性的探究。
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的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孩子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语文教学姓‘语’,不管怎样创新,要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课不能上得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改革的决心要大,但具体到一节课,又要实事求是。”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其基本策略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这就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不能变也不应该变!否则,语文课程就变味了,变形了,变质了,异化了,就不再是语文课了。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识字写字;通过读书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品读词语;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不但不能变,还要抓住不放,做得更好。一句话,语文课就是要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里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这就是语文课上的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白白浪费时间去干别的什么,而不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课能算是语文课吗?
二、探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把握和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太重要了!“居高” 才能“临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学设计是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能力最大的考验了,我们要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提倡积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能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状况,更要根据《语文教学标准》的精神,独树一帜,百花齐放。这里,仅仅谈谈可参考的一些基本做法。
1、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一般说来,过去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平面的,比较单一的,因而显得比较单薄,较片面。语文知识部分,教师们比较容易把握;至于能力,则较为笼统;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就可管可不管了。而新课标采用了三个维度的设计。这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我们应怎样看待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生命力是极强的。相对来说,它的老化程度是比较慢的;它的更新面是比较小的。语文知识不像电脑,随着时代发展更新极快,语文知识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一两千年前的作品,我们不是现在还在欣赏、学习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只是“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不是涉及到知识都不能讲,不敢讲,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巧妙的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三维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三维整合,是具有整体性,交融性的,是不可分割,水乳交融的。那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割裂开来,甚至在备课时也明显分为三点来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于永正老师在上《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就在同学们一段一段汇报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每读一段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深刻含义。如抓住了“重担”“翻山越岭”,让学生体会这“重担”不仅仅只指肩上的担子,还指生活的重担,“翻山越岭”还指人的一生的崎岖坎坷这样的双重含义;抓住“一次”与“无数次”两个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自己仅仅只抱了病中的母亲一次,母亲就那样满足,流下了欣慰的泪水,而自己从小到大,母亲抱了自己无数次却不以为然;抓住了“八十多斤”与“一百多斤”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身体瘦弱,一辈子只有八十多斤的母亲挑起一百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多么艰难„„学到这里,于老师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一首古诗中赞美母亲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把我们此时此刻的敬爱与感谢通过你的朗读抒发出来吧!”“于老师和大家一起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心得吧!”,老师和学生一起动笔,一起诵读起自己的读书心得来。学生情不自禁,对母亲的赞美溢于言表。于永正老师就是这样平平实实但又有创意的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的糅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读书活动,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主线,穿起一颗颗读书方法的珠子,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渗透在其中,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揉合。
2、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3、研读对话,注重过程,共同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研读对话式的教学,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讲课,更不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与体验。主要的任务是创设一种学习、研讨、对话的氛围和平台,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参与教学活动,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走下“讲坛”,成为学习的一分子。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见解的空间和自由很大,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之中,有效性得到提高。要实现研读、对话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要注意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要充分对话。
首先,教师要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个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是要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的。他与一般读者又不同的是,在与文本对话时,还要加上对文本的中心思想、篇章结构、教学重点进行分析,而不是忙于抄备课手册或教案集。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震撼甚至批评,是对文本意义的重构,是教师一个全新视角的诞生。但现在很多课学生往往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地感悟,教师就让他们谈感悟,作表演,当导游,话变画,貌似热闹的小组讨论„„殊不知,咬文嚼字,静心会文,圈点勾画,才是学生渐入佳境的享受语文,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这样与文本对话的良好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那才是受益终身的呀!要强调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的点拨指导决不是可有可无,需要讲的时候就要讲。有的课为了体现以读代讲,却缺失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悟,浅尝辙止,甚至有些学生读书时滥竽充数,有口无心。这样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学生却没有真正地读进去。有的老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因势利导的小结和深入地诱导。
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都已充分对话了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展开三者之间的对话了。此时,大家都已是“不吐不快”了。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而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怕说错,不敢说,仍得不到关注,得不到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一点是要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的。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对话教学其实不仅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更是一种教学精神,是对当代社会对话,合作精神呼唤的回应。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过程中的知识生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的彼此接纳。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沟通的合作的,创造的生成的,以人性为目的的教学!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开展自学式教学科学化研究。
自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阅读过程是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就像别人为你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要你去咀嚼、消化、吸收所需要的营养一样,需要自我反省,即自我反馈、内化活动。学会自学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举一反三。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上了几千节语文课,到末了还是不会读不会写。问题是讲得太多太细,占去了学生读和写的时间,如果用这些时间指导学生去读、去写,效果又会如何呢?阅读是一种综合吸收,有些东西读过后,要在肚子里慢慢“发酵”,慢慢地“领悟”,突然哪一天他会悟到些什么。习作由学生去写,写了改,改了再写;由模仿到创造,由不想写到非要写,由量变到质变,自然就会写了。为什么有“厚积薄发”这么一说呢?同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不仅是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会学”和“方法”是智慧的象征,是从自学的过程中得到的。教规律,教方法,教给学生一把把智慧的金钥匙。也许知识可以被遗忘,但能力却将伴随着你的终身。
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关系。
1、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需要。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毋庸质疑的人文作用。当然,它一定是在语言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实现的。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始终应以文本为先,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感情为先。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文本作为客观事物、社会、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体现了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都包含着许多的真、善、美,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材的编者也是精挑细选、斟酌再三才将其选入。反过来说,一旦教材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就会因为其生命力的耗尽而消亡。这样的作品,在教材中自然是决不会入选的。比方说,歌颂赖宁舍身去保护森林的文章就不再会编入教材,因为用生命去做无谓的牺牲不应该提倡,人的生命的价值是珍贵的,是要珍惜的等等。只有在教学中尊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才谈得上实现有效的统一,也才谈得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本本来具备的价值取向,怎么能因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弃之不顾呢?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教学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是未来的公民,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我们的语文课堂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正是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人文性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任务之一。
2、怎样使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达到有机统一呢?教师在课改形式下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很明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达到有机统一这一点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应该充分发挥的。” 不分对错的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就算尊重学生了吗?不能算,那是误人子弟!那么怎么处理呢?这里,提出一些做法,与老师们切磋。
⑴、要重视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把握。这也就好比唱歌时先定好调,在大海里航行把握了航向一样,对全文的基调的把握非常重要。“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感受——理解——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习过程。其中,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和困惑,这一个环节必不可少。
⑵、吃透文本的价值取向必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的咀嚼。吃透文本的价值取向就得咀嚼、吃透语言文字,在与文本充分对话中方能获得。这里涉及到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必须与工具性结合,达到水乳相融,相得益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应得到老师尊重的,也正是新课程在传统教法的继承上的创新之一。但是这独特体验必须是在充分地与文本的对话,对语言文字的咀嚼的基础上。现在的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辩论的机会更多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成了师生的生命共同向前跃进的乐园!这真是令人可喜的新局面。但是,教师与学生的“浮躁”之气也有了一些苗头。与文本充分对话的读书活动中,孩子们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深入的读书、咀嚼,所以他们的心被文中人物的精神深深打动、震撼着的情感不是通过老师灌输给他们的,而是通过关键词句的咀嚼,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的想象,是自己从心灵深深地悟出来的。
五、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心理品质引进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一定都有深深的体会,课上得好固然重要,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良好的书写、检查、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动机、情绪、意志、自信心、独立性、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精心思考、坚强勇敢、沉着理性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一个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中占有相当的一席之地,成为学生有效性学习不可缺少而终身受益的因素。不仅学生是这样,即使是老师,我认为也同样不可缺少对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要有很好的素质和表现力能上好一节公开课,也能自觉地、默默地、不厌其烦、吃苦耐劳地批改每一个作业本,进行每一次作业讲评,辅导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有效性,绝对少不了学生和老师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最好的做法就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上精上到点子上;一个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规范训练,严格要求;一个是自己精心备课,认真批阅作业,耐心分层辅导。我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