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持人的亲和力
主持人的亲和力
2004年武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开选拔赛决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题:“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技巧,第二是知识,第三是人格魅力。你认为这三者谁更重要呢?”如果让笔者来回答的话,我会将第三点的提法改为“亲和力”。“亲和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可以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还可以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宽容程度,从一定意义上保障播出的成功。增强主持人的亲和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主持人的亲和力首先来自于他对待嘉宾与受众的正确心态。所谓正确的心态,就是指主持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嘉宾与观众,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他在主持谈话节目《高端访问》的时候从不因为被访问者是某国元首而面露谄媚之态,在深入伊拉克前沿阵地进行采访时,也不会因为采访对象是普通士兵而心生淡漠之情,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许多人的称道。
2.主持人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学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主持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这里的博学并非指做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要成为一名杂家,各方面都要涉猎,这样在面对各种节目时都能有话可说。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以《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为例,在他的主持词中经常会出现由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横向对比,给观众的直觉是他的联想很丰富,知识很渊博,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仰慕之情,这种受众对主持人的仰慕是构成主持人亲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基于此,主持人明星化成为许多电台电视台进行栏目改组的重要手段之一。
3.主持人要有与节目相吻合的气质。以《面对面》和《鲁豫有约》为例,同为访谈节目,同样备受观众的欢迎,而他们的主持人王志与陈鲁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王志的表情是严肃的,言辞是犀利的,对话方式是环环相扣的追问;而陈鲁豫却有着可掬的笑容,婉转的言辞,提问的结果更多的是让被访问者心甘情愿地将藏在心底的故事娓娓道来。两人的风格差别如此之大,但两人却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说,节目定位规定了主持人的气质,只有主持人的气质与节目相吻合,才可能在主持过程中透射出强大的亲和力。
4.主持人应该具有幽默元素。有人说,“幽默是才智的瞬间闪光,生活需要幽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同样也需要幽默,因为幽默可以放松现场气氛,让主持人显得平易近人,赢得受众的好感;可以展现主持人的睿智与魅力,让他在主持节目时更能举重若轻,轻松掌控现场。主持人的幽默分为热幽默与冷幽默两种,像李咏常常表现出来的那种张扬的玩笑属于热幽默,而以前《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表现出来的则更多为不动声色的冷幽默
5.主持人应有敏捷的思维与应变能力。随着广播电视开放程度的增加,它与受众的相互依存程度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正在渐渐消失,受众大量地参与到节目中,开始敢于在现场与主持人辩论甚至是有准备地调侃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必须沉着应对,而这种沉着直接与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及应变能力相关,只有得体的应对才能获得受众对主持人的尊重及对广播电视的支持。
6.要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播音主持是一门以有声语言表达为手段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从事这门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推广普通话的标兵,工作性质要求他们要字正腔圆地进行表达。但这只是基础,要真正做好这门工作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突破和创新。例如:央视《艺术人生》有一期节目的嘉宾是有着“西北歌王”之称的王向荣。当时在现场的观众大多是西北人,主持人朱军自己也是西北人,于是他就在节目中适时地用了西北方言与王向荣及现场的观众进行交谈。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无形中拉近了现场所有人之间的距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现场营造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氛围。
7.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在人们欣赏广播电视节目的水平越来越高,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广播电视人要想把受众留住,就只能在保持原则的情况下使节目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而在亲近生活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向演员取经,将一些表演技巧及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融入自己的播报与主持当中。比如在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同时辅以体态语言及其他类语言,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以烟台电视台社会新闻《社会广角》和读报节目《媒体链接》为例,当主持人在节目中针对批评鞭挞的稿件做出非常硬气的手势,运用非常犀利的言辞时,当针对一些反映百姓不幸遭遇的稿件而神情严肃,语气沉重时,观众反响都比较好。
如何做好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
● 郑锦宁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近十年来已成为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名副其实的主力军。这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以至于许多老主持人因无法适应节目要求而被迫“退役”。所以,弄清新闻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对明确主持人的努力方向、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新闻访谈节目的特点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是以嘉宾访谈形式,一般在演播室进行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组织、策划、制作、播出的总操作人和协调人。新闻访谈节目有几个特点:
1.节目制作的目的是进行深入的访谈。节目内容主要不是报道新闻事件,而是通过新闻背景的介绍分析和新闻事件各要素的分析评述,以及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等,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必须有嘉宾参与。节目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问答讨论实现的,有时即使嘉宾不能到演播室,也要通过视频或电话等其他形式参与回答问题、讨论问题。邀请的嘉宾还必须熟悉、了解所访谈的话题,一般应该是所要讨论的话题方面的权威人士或专家,当然也包括话题所涉及的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和知情人。
3.一般在演播室进行。这类节目由于其基本诉求是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特别注重新闻事件的即时性和现场感,因而大都可以在演播室操作。有时虽然也离开演播室(如在事件发生地等),但也类似演播室,跟现场报道很不一样。现场报道无须嘉宾参与,只有采访对象。
4.主持人是总操作人和总协调人。这与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只负责新闻播报,内容由新闻编辑负责完成不同,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要负责节目内容的选定、采访、节目结构和形式的设计、节目播出等全过程。
对主持人的要求
1.做好节目的总体策划。主持人是新闻访谈节目的核心,主持人对每期节目必须总体把握、精心策划,根据编辑部的意图精心选择话题,认真组织采访,设计节目形式。
2.充分把握话题内容。对话题涉及的内容要深入采访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尽可能深入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
3.精心选择嘉宾并与嘉宾做好录制前的沟通。选择的嘉宾必须是话题所涉及领域的权威人士,并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录制前必须与嘉宾就话题讨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沟通,让嘉宾清楚自己必须要回答哪些问题、可能还要回答哪些问题、回答问题的时间限制等,让嘉宾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
4.精心安排好节目的形式结构。比如,一期节目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很呆板枯燥。如果既有问答又有讨论,既有一线记者的现场采访又有视频资料的播放,就轻松活泼了许多。而且各自的轻重比例也要主持人精心设计。
5.准备好辅助道具。为了帮助受众理解话题内容,有时需要制作或准备一些辅助道具,如录音录像资料、图表、模型等。比如笔者有一期节目是谈“赶礼”的,当谈到上世纪50年代结婚送什么礼品的时候,笔者准备了一个当年的搪瓷茶杯,上面的“××新婚快乐”的赠言还清晰可见,笔者和嘉宾的谈话就此展开,嘉宾也有感而发,节目录制非常成功,这个小小的道具功不可没。
6.高度重视录制现场的组织调度。尽管已经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设计,节目在录制时仍可能出现难以预见的突发情况。如某一个问题的讨论时间不足,嘉宾回答问题松散拖拉,现场记者的报道时间不足或超时等。这些问题都要靠主持人随机应变,组织协调能力是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常见问题
1.节目的总体策划设计不足。常见的问题有:节目主持人设计的问题偏离中心话题,播出后观众对所谈话题仍不甚明了;问话、答话、讨论节外生枝,拖延了时间,使应该回答的问题没回答或说半截就草草收场;设计的时间不够或拖沓,有时还没有涉及正题就切换了;有时现场的播报切入过多,嘉宾说不了几句话;一问一答的节目形式呆板,缺少变化等。
2.录制前与嘉宾的沟通不深入。有时嘉宾不清楚主持人的意图,对主持人提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主持人提的问题,特别是临场发挥提出的问题不当,造成嘉宾不知所措,出现尴尬场面。如果与嘉宾录制前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样的问题多数可以避免。
3.选择的嘉宾不理想。有不少节目本来设计不错,准备也比较充分,但由于嘉宾专业能力不强,或表达能力差、跑题、怯场等原因,使录制效果不理想。
4.主持人角色意识不强,有自我卖弄、抢镜头倾向。主持人本来是节目总协调的角色。一期节目要通过主持人的策划、设计、协调,并主要通过与嘉宾的对话、讨论来实现节目的诉求。但有的主持人往往自问自答、抢嘉宾的话头、不该插话的时候插话等。但是,节目的性质、主持人的角色决定了主持人绝不能偏移自己的角色定位,只顾自己侃侃而谈,而把嘉宾晾在一边。既使主持人非常熟悉话题内容、完全能够把问题说清楚,也不能取而代之。
主持人应具有哪些基本技能
主持人需要的素质】
政治素质: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党的喉舌,国家的政治导向.(国外也是这样)
精神素质:(1)高尚的道德情感;(2)完美的人格;(3)较强的应变能力;(4)良好的气质;(5)良好的心理素质
业务素质:
(1)深厚的知识底蕴
“腹有诗书语自华”,要做到广,博,精,深.(2)良好的语言素养:A.语言要纯,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B.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C.较强的口语能力:流利.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简洁,明了,生动,耐听.(3)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4)策划和组织能力.策划:有主意,能出点子.组织能力:整个节目制作和操控能力.(5)主持人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主持人节目的几种形式】
采,编,播合一.采,编,播合作.采,编,播分离.主持人节目的三要素:
真实,固定,主持
第三节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从事广电等媒体新闻播报的人被称做播音员。
同模特儿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将信息传达给每个人。就好比模特儿只能体现服饰,不能过度强调自己一样,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一般字正腔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所以说,对于一个播音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语言、音质,形象次之。
首先是准确的自我定位,不知多少现任的主持人缺少这一点,所在的媒体高度和节目特质要求我做什么?我能给这档节目增加什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又能倾全力去做,节目想不火也难!至于其他的政治/文化/心理/生理等等个人素质,都可以扬长避短地去运用和发挥,嗓音对所有吃开口饭的都很重要,但京剧就有个“麒派”,是倒了嗓的,用得好,照样名满天下。年龄和相貌也一样,主持人不是绣花枕头,选主持人也不是宫廷选秀女;欧美有多少年过七旬的主持人宝刀不老?总之一句话:相信自己,抓住机遇,一切皆有可能。访谈类节目的特色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类型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于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受众们要求节目的样式新颖、要求节目的内容有深度、要求节目的设计充满创意、也要求节目的选材贴近百姓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嬗变的过程当中,电视访谈类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始终拥有着持久的生命力,且逐渐成为人们收视的一个亮点。本文仅以《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为例,以分析其节目的主要特色为基础,浅析我国目前访谈类节目的策划与发展,以及人文关怀在现如今访谈类节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电视访谈类节目能够常在常新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节目类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绝大多数的观众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而访谈类节目恰恰是这种信息量比较集中的节目,且被访者往往是人们关注度较高的人,比较符合人们的收看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受众的固定性,在受众群的层面上给予访谈类节目应有的支持。其二,访谈类节目特别适合电视这种媒介去表达与表现,在节目中通
过被访嘉宾和主持人人之间的意见的交流、观点的表达,形成碰撞、共振和思辨,从而突显出节目的主题性、引导性和思辨性。在嘉宾和主持人交流的过程当中,对于收看的观众来说,既是收看的过程、同时也是观众通过节目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自我的过程。其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时代的不断发展,那些走入人们视线的所谓“有故事的人”也会层出不穷,人们会不断地企盼着从这些“有故事的人”的身上获取到他们想要的信息,而访谈类节目恰好就是给予受众这些信息比较权威和及时的渠道,观众对于这个节目类型的需求又反过来促进了它的不断向前发展。
纵观现如今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多档访谈类节目,可谓各具特色,其锁定的节目受众群也是各不相同,从目前访谈类节目的总体制作来说,我个人较为推崇的要数《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这是一档以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为节目定位的全新访谈类节目。说它是一档全新的访谈类节目是因为它在2005年改版后培养了一批新的观众群,并且在节目的形式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调整。节目的名字由原来的《说出你的秘密》变为了《说出你的故事》,在收视率和职业责任感的双重驱使下,《鲁豫有约》跨出了改版的一步。被邀请的嘉宾涉及范围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扩大,从栏目的副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有故事的人”都可以列入被邀请的行列中来,人文关怀的气息更重了,也更加贴近和关注人的精神层面了,特别是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精神和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将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作为节目的创新切入点,是《鲁豫有约》在众多访谈类节目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其他访谈类节目值得借鉴的优势之一。
鲁豫有约》这个名字虽然不是很大气,但“有约”二字却给人一种更为亲切的感觉,这很容易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会首先使观众在心灵上有一种亲近感。其次,体现在受访嘉宾的选择上,即受众群的定位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也很讨巧,它不局限于某一类人或是某一个阶层的人,而是正如栏目的副标题一样,是所有“有故事的人”,它可以是社会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中的风云人物、社会新闻中的热点人物、时尚风潮的引导者,也可以是艾滋病患者、演艺界的明星、私家侦探、社会边缘人、或是未婚妈妈等等。而我们的社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有故事”的平凡人会层出不穷,这就为《鲁豫有约》这个节目的向前发展及生命力延伸铺平了一条很长的道路。由此可见,该节目的策划人和制作人很懂得“走群众路。
第二篇:浅谈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
浅谈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
摘要
摘要:电视节目的类型不同,他们对主持人的气质要求也各异。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显得有权威感、睿智,能够敏锐的指出问题的实质;而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则要活泼大方,能够活跃节目气氛。谈话节目则需要主持人具有亲和力。这时因为,谈话节目是以交流为主题的节目,主持人需要与嘉宾、观众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主持人的亲切和善能够有效的缓解嘉宾、观众对演播室的陌生感及拘谨紧张的心情,为节目奠定亲切温馨的基调。亲和力是指由主持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能让别人感到亲切放松的一种魅力。本文就将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进行分析和概述。
关键词
亲和力
心态
真诚热情
性格
幽默感
目录
摘 要........................................................................................................................................I 关键字........................................................................................................................................I 目录...........................................................................................................................................1
一、在对待嘉宾与观众时要具有正确的心态
...................................................................................................................................................2
二、主持人的亲和力来自内心的真诚与热情
...................................................................................................................................................3
三、主持人的亲和力还来自很好的内在修养与随和的性格
...................................................................................................................................................4
四、主持人的亲和力来自幽默感
...................................................................................................................................................4 结
论...................................................................................................................................5 注
释...................................................................................................................................6 参考文献...................................................................................................................................7
亲和力是访谈类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访谈类节目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可以是新闻性、时效性的热点话题,也可以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点滴;既可以是很个人化、私人化的话题,也可以是大型活动的主题类话题。话题的广泛性、贴近性本身就是一种亲和力。电视谈话节目与一般的谈话最大区别是有镜头、有话筒,而观众恰恰在镜头、话筒前总会有一种难以消除的紧张感、拘束感和神秘感。所以在面对从未对着镜头、话筒讲话的普通观众时,主持人具有亲和力的良好引导,是整场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主持人具有亲和力,必然会使观众对电视和主持人有一种亲切感,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且自然的谈话氛围,成就一场成功的节目。主持人的地位和功能决定了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相比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而言,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是比较挑剔的。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想武侠小说那样无招胜有招,从而达到对谈话节目的把握和控制。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可以说亲和力则是主持人最重要的法宝。那什么是谈话节目类主持人的亲和力?主持人怎样才能形成亲和力已达到掌控谈话的目的呢?
一、在对待嘉宾与观众时要具有正确的心态
所谓主持人应有的正确心态,是指主持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嘉宾与观众,能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在节目中把自己放到了不起的地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对嘉宾和观众不屑一顾。这样的主持人是不可能有亲和力的,只能让嘉宾和观众望而生畏。所以主持人只有对自己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能够端正自己对待名利的态度,才可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嘉宾和观众。
看到过一篇采访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文章,记者问她采访平民百姓和国家总理有何感受,如何把握心态时,吴小莉说:“我把他们都当做一个很值得了解的人!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值得挖掘的一面。因此,我能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我所有的采访对象„„”。
①吴小莉的体会,充分印证了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保持平等心态是节目成功的基础。惟有自尊和自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真诚和平易,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主持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嘉宾,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待普通人时,主持人不能看不起对方不能言谈举止中表现出轻视的态度。即便嘉宾没有受过教育,即便嘉宾曾经犯过罪,或者患过重疾,主持人也要把嘉宾当做主体的“人”来看待,而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带上有“色眼镜”看人;而在对待社会地位很高的嘉宾时,主持人也不能处处奉承迎合,表现出卑躬屈膝的态度。在这方面《实话实说》的崔永元堪称楷模。实话实说是一个“站在平民立场,关注平民的生存境遇,揣摩平民的所思所想” ②的一个节目。而崔永元自己也是这样解释的:“有时候我觉得平民的这个生活,他们自己不在意。但是我们也是平民呢,我们就会替他们在意,替那个不在意的平民在意。”正是应为这个原因,很多观众会把崔永元当成邻家的大哥,一个好女婿,或者一个街头爱耍嘴皮的小混混。正式这样一个把自己当成平民的崔永元成功的体现了“平民化”的特色。他朴实的语言,诚恳的行为举止以及投入的情感无不透露出他对嘉宾、观众的尊重,他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取得了节目在民众中的亲和力”。③
二、主持人的亲和力来自内心的真诚与热情
真诚与热情是消除人与人之间隔膜的“金钥匙”,这个“金钥匙”在谈话节目中也适用。主持人真诚而热情地对待嘉宾、观众,能够迅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嘉宾、观众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主持人对自己讲述抱有强烈的兴趣。主持人的真诚和热情为节目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奠定了基础,因为嘉宾、观众在主持人的感染下,也会真诚的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他人进行交流。比如受到老年人喜爱的《相约夕阳红》的主持人陈志峰就认为“面对不同的嘉宾,真诚是宗旨。”④
真诚与热情的结合,才能具有最大的感染力。没有真诚的热情,会让人觉得有些虚伪。真诚与热情源自内心,主持人的语气、眼神、身体语言会传达出来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过,真诚与热情也需要合体的表达方式,超出一定得度会让人觉得主持人的行为有失风度,过于粗鲁。这就与下面这
点密切相关。
三、主持人的亲和力还来自很好的内在修养与随和的性格
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和组织者,担负着引导话题、协调气氛、激发嘉宾谈话欲望的重任。⑤主持人是否具有亲和力、语言和气质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着被采访者的情绪和节目现场气氛,乃至节目质量。主持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源于内在修养水平,在访谈过程中,内在修养水平集中体现在主持人把握心态的能力和语言的分寸感上。谈话的节目是展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节目,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很好的个人修养,要有得体的行为举止,尤其是注意语言的文明。如果主持人的行为是粗鲁的,言语是无礼的,嘉宾和观众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这样的主持人谈不上具有亲和力,谈话的气氛也不可能轻松和谐。在整个长达一俩个小时的节目中,主持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掩饰自己的言行和一举一动,更不可能说没一句话前都反复琢磨。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良好表现源于日常的生活积累,主持人只有在平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才能在节目中自然的体现出得体的举止。
主持人拥有开朗随和的性格也有助于消除消除嘉宾和观众的紧张。开朗随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近,以一种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他的快乐能够感染别人,使谈话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性格开朗随和的主持人往往只需要一两句幽默的话、一个善解人意的眼神、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就能让嘉宾感受到来自他身上的亲和力,受到一种无形的感染进而忘记自己所处的陌生环境,投入到谈话中来。
四、主持人的亲和力来自幽默感
谈话节目要想吸引观众,有俩个要素:其一,谈话的内容是人们关心的;其二,语言交流是有趣的。这俩个要素都要是满足了,这期节目一定会非常精彩。如果谈话节目有幸找到一个幽默感很强的主持人的话,每期节目中的谈话一定都会妙趣横生,观众很容易就会受主持人的吸引而形成固定的收视习惯。
其实,就谈话节目自身而言,也要求主持人具有幽默的亲和力。因为谈话节目的画面比较单调,不是主持人就是嘉宾、观众。口头言语表达形
式的丰富和变化,可以弥补谈话节目可视性上的缺憾。主持人具有幽默感,语言就会比较风趣,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就会比较有戏剧性。曾有人吧幽默比作有效地“润滑剂”“缓冲剂”“粘合剂”。笑声不仅能够缓解观众的紧张情绪、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够“一笑泯恩仇”,化解双方的争执,使人际关系重新变得和谐。作为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拥有幽默感不仅可以让自己显得的平易近人,赢得别人的好感,而且在主持节目时更能举重若轻,轻松控制现场。
结
论
综上所述,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与和主持人自身的心态、真诚的热情、较高的个人修养以及幽默感息息相关的。可以看出一档优秀的谈话节目,必然会拥有一位自身素质过硬的主持人。而良好的亲和力必然是优秀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所以,基于这一点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也就成为了一档谈话节目的重中之重,也自然成为广大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王洁萍
《今媒体》 2007年第8期《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心态的把握》 ②:孙金岭
《直问中国电视人》(崔永元部分)海关出版社2002年 ③:时间、乔艳琳
《实话实说的实话》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66页 ④:阚兆江
《相约夕阳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25页 ⑤:翁佳.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
参考文献
[1] 陈西柳
《媒体访谈中个人因素与访谈效果》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2]《浅析电视访谈节目的亲和力》 作者 步新娜
自《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3] 苗棣
王怡林 《 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
[4] 于丽爽
宋茜
《谈话力量》
中央翻译出版社2004年版
[5] 《功力·能力·亲和力:主持人成功的关键──由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想到的》 作者 姚喜双
自《语文建设》 2009年9期
第三篇:浅谈“亲和力”
浅谈“亲和力”
编者:张雨润
亲和力是一种情感信息的传达,是人格魅力的载体。作为一名公司职员,无论他身处基层还是管理层,说得再好都不如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这就是俗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亲和力是企业尤其是服务业行业发展背后一双无形的推手,使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提升了绩效。
企业的管理者,为员工服务、对企业负责是其必不可少的管理理念,除了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和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还要让亲和力成为日常管理的润滑剂。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一种让别人易于接纳乐于倾听的气质,这样发出的号令才有感召力,才能一呼百应,事半功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是以和蔼可亲的大使形象征服竞争对手,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在工作上潘基文一丝不苟,下属工作如有含糊其辞或错误的时候,他都会立即指出,但绝不严词呵责,而是用缓和的语气提出改进建议,因此他对工作要求虽然很高,但与他相处的官员都没有怨气,反而都很尊重他。所以,正人先正己,以优雅的姿态协调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互通的把工作做到位,提高团队管理魅力。
企业的员工,具有亲和力有助于改善同事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人与人交流时坦诚相待,多为他人着想,对企业、对领导有什么看法开诚布公,就会形成一种相对透明、相互信任的状态,不仅拉近了员工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这种良性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减少内耗,增强战斗力,从而在无形中推进企业发展建设。
亲和力不仅仅是礼仪,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工作作风,它来源于每个细节,它能真正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让亲和力变成一种习惯,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润物无声却又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伟业的明日更辉煌。
第四篇:教师亲和力
教师亲和力
一、教师亲和力的本质内涵
教师亲和力是指教师为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与学生交往中,采用易被学生接纳,喜爱的亲近行为,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的能力。作为学生喜爱教师的优秀特质,教师亲和力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教育性。一个人的亲和力与其亲和动机有关,亲和动机一般来自亲和主体对其所处的环境的认识和自我需求,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会产生不同的亲和动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学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动态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师生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也是教师职业基本的存在形式。亲合力是有效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应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所以,教师的亲和动机应来自对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的认识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是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专业发展观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生本性。教师亲和力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具有明显的生本性。首先,教师的亲合力应真诚的指向学生。不是以无私的真正的指向学生利益而是实图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操纵学生的行为不能与教师的亲合力相提并论。如果教师处于某种私利,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帮助的手势、一句有好的话语、一个暖人的身体接触可能表现出的是不屑一顾而不是真诚,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其次,学生是衡量教师亲和力的主体,学生是教师亲和力的指向者也是亲合力有无和高低的衡量者,教师的亲近行为必须使学生接纳的或喜爱的。如有的教师尽管出于教育的动机,但采取的是学生不愿接受的“打是亲”、“骂是爱”的表现形式,往往会导致老师的“好心”得不到“好报”,甚至敬而远之的现象发生。
和谐性。亲和力的关键语素是“亲”、“和”。“亲”为亲近、亲切、亲爱,“和”为和好、和睦、和谐。“亲”的行为所追求的是“和”的目标。所以,生生关系的和谐性是教师亲和力的价值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消解教师惟我独尊、自恃清高、盛气凌人的“师道尊严”,但也绝非是“学生无错、学生无过”、目无师长、我行我素的“生道尊严”,而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民主、平等、合作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理想模式,也是教师亲和力的应然追求。
二、教师亲和力的效能体现
教师的亲合力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力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教师亲和力在营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使关系双方互相激励并乐在其中,不仅能使学生“亲师”,而且还有利于教师“乐业”。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是我国先哲经验的总结。那么学生愿意“亲”怎样的教师?中外相
关的调查均已表明,“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的共同特点是温和、耐心、宽容、容易亲近的老师。究其原因不难理解,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首先具有安全、归属、爱、自尊等基本的需要,但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才能激励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教师亲和力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而且能为高级需要的实现提供动力。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也已证明,教学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一是认知信息,二是情感信息,三是行为信息。认知信息主要包括知识和认知方法等;情感信息反映了师生间关系疏密的程度;行为信息则是师生的教育学的行为方式。期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其它信息的传输效能,影响学习的程度。而且,“教师对学生友善的态度,对个人的关心及人际间合作的教育风格,对学生的智力行为会产生大量的积极肯定的影响。”实践中,“爱屋及乌”的事例非常多见,学生因喜欢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课,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甚至批评,并且满怀信心的刻苦学习,进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孔子曾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问和职业,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比不上从事它而获得快乐的人。乐业是教师从业态度的最高层次,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假如一个教师能做到因喜欢教师工作并沉浸在其中而不知疲倦,一定能创出一流的业绩。遗憾的是,在现在的教师群体中,尽管多数能做到敬业,但只有少数能够乐业。一系列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倾向。而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茫然,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过程和教学效果,而且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最终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发现,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紧张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践中,我们每一位做过教师的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来自学生的接纳、认可、赞美是消除疲劳、鼓足干劲的最有效的方式,而来自学生的接受信息一定程度上源自教师亲和力的回馈。我们所熟知的教学名师,诸如于漪、李吉林、魏书生、孟二冬等,几十年如一日立足讲坛,心无旁骛、兢兢业业、乐此不疲,他们所共有的性情温和、和蔼可亲、宽容忍让、善于沟通等亲和特质不也说明了乐业的缘由吗?
三、教师亲和力的底蕴
教师的亲和力不是天性使然,有懒于后天的修炼,要以教师的“德”、“才”、“术”做底蕴。“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孔子《论语·里仁》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由于他想亲近的人。诚如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德高才能望重。我国一大批师德楷模,所表现的共同的师德风范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禁笃学、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而贯穿其中主线的就是关爱学生,所以师爱被认为是师德之魂,是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教师有了爱,就会对学生包容、理解、关怀、尊重,就会有教
无类、诲人不倦;教师有了爱,就有了责任、就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奋发进取。这种有爱心辐射出的道德力量,能牢固确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精神父母”的高尚而可亲的形象。为什么孔夫子在他的弟子中那样崇高的威望;裴斯泰洛齐被蜂为“爱的教育之父”;马卡连柯教育流浪儿创立了那样光辉的业绩;陶行知在他的学生心灵中留下了那样深的印记等等,用他们切身体验的话说,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一颗以诚相待的心,真心实意地爱他们的学生。
“才”是指教师的学识素养。学高为师,没有学生对教师学是发自内心的信任认同,再具爱心的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要打折扣。对此,马卡连柯曾经做过如此评价说:“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很出色,那你就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的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而且一定程度上“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精通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教师的学识素养教师的关系到教师的“教育信度”,如果我们的教师确实能做到不仅具有广博的本体性知识、雄厚的条件性知识、扎实的实践性知识、浓厚的求知兴趣、勤勉的学习态度、反思的批判精神,还担心学生的不尊、不信吗?
“术”是指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技巧。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的“德”与“才”是教师亲和力体现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品行端正、学识丰厚、工作勤勤恳恳、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不一定理所当然地受到学生的尊爱,其原因在于教师能否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往,让学生感受并接受教师的爱与学识。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有亲和力的教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沟通的技巧:他们懂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说粗话、脏话、野话,不讲哗众取宠的大话和违背事实的假话,不强词夺理、恶语伤人,更不用讽刺、奚落、挖苦性的语言去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懂得“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在学生面前不会冷若冰霜,横眉冷对、不屑一顾;他们懂得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的大小影响心理距离的远近,所以他们不会同学生行同路人、避而远之;他们懂得“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所以不管是举手投足还是穿衣打扮都能做到得当、得体、自然、儒雅。上述表现不是一套简单的行为学技巧,而是包含对学生温暖感情的教育教学艺术,能够在师生之间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关系和情绪,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第五篇:如何培养亲和力
总能听到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理论。而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应该是:“不管你想做成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依靠一种支持力量来支撑,而这种支撑结构的内部就必须具备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拧成一股绳,合并成一种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做成想做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依靠群体的核心力!但如何才能建立起这种群体的核心力—凝聚力呢?自然,必不可少的便是这个群体组织的亲和力了。
纵观历史,人们能得出如“得民心者的天下”的感言,这“民心”二字其实就是依靠群体的亲和力汇集而成的,也就是一种异常强大的凝聚力。可以说,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群体组织是可以击败任何对手,从而做成大事的。
成大事者聚人心,说的就是凝聚力。那么,这“亲和力”又是什么呢?我翻阅了汉语词典,解释是:“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一种力量”。“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的关联特性,是两个分子在单一部位的结合力。但后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和组织管理领域,很显然,亲和力是产生凝聚力的基础。一个充满亲和力的群体,它中间就蕴藏着一股强大的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这样的群体必定能产生一种众心一致、团结协作的强大的凝聚力。
这里说到的亲和力,我认为至少应该不单指群体内的成员们见面时面带“微笑”(也许这笑脸灿烂的像太阳)的互打招呼,抑或是“您辛苦”“您受累”之类的假意客套,最重要的是这笑容是否真实?这笑意是否由衷??这笑脸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什么怕见阳光的东西???(本人申明个人喜好,并不追捧那种虚假的“官场笑脸”)我倒是认为,要形成这种亲和力,是取决于这个群体的成员之间是否具备能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光明磊落的做事品格。
这里首先是群体成员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对你的处处尊重。“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如果一个群体中有“持才傲物”,轻视他人或靠“阿谀奉承”排挤他人的存在,这个群体中自然很难形成一种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相反的,只会将他们个个培养成“野心家”和“阴谋家”。
其次,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也就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人都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同时也会很看重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得的到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当然,这种帮助并不是物质上的,其实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而最重要的是,这种互助精神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一股可以亲近的力量。
再有就是做事光明磊落。说到做事光明磊落,这可能就要提升到做人的人品高度了。因为,在这社会上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做不来光明磊落的事。也许这是和遗传基因、生长环境或所受的教育有关吧?反正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相信,在每个群体组织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喜欢光明磊落做事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依靠投机取巧、排挤他人所获得的收益会更大,于是乎,他们编就乐此不疲总拿着别人的肩膀当梯子。试想,这怎么能让人放心接近?相反的,如果人们能直面自己的不足,坦言自己的错误或过失,我相信同样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能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的人,是不失为光明磊落的人,至少本人是很敬重具有此类品格的人。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叫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同样愿为我敬之人充当孺子牛。
最后我还是相信,任何一个群体中的人,只要具备了上述几种做事品格,那么这个群体中就必定能产生一种亲和力,从而成为一股群体的强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