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

时间:2019-05-15 05:2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

第一篇: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

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所属学科或领域:初中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九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来源: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册

本单元主题: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14—16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此后,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

二、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性,喜欢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发现世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2.初三学生对于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材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研究处理教材信息等能力。

3.学生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但丁《神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风格特点、历史作用和艺术成就等基本内容。

讲述达·芬奇的主要成就和艺术风格,了解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文化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课文中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

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其主要成就。通过搜集古今有关对《最后的晚餐》的介绍,体会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过搜集有关莎士比亚的资料来了解其主要作品。

通过讨论文艺复兴的本质来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艺复兴及主要人文学家的了解,知道人性的张扬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世界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通过问题设计,情景再现,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重视教学过程的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交流、展示、发展的平台,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课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将图片、动感地图、讨论题、板书、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既直观又省时。

本课的教学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形式,教师不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了解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

2.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活动调控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加以调控,搜集和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材料和图片。3.用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小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如阅读课文,到图书馆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知识,搜集有关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下载整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屏幕出示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图片

提问:对于他们,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他们的身份、作品等)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文艺复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通过图片导入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性;学生对这三个人物有一定了解,以已知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导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自由针对本目内容提问,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可能提问“人性扼杀者”是指?为什么说教会扼杀人性?文艺复兴的内容是什么?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自然界是没有思想、意志和情感的,而人类是万物的灵长。今天,人类在这方面的认识有什么变化?文艺复兴的影响?等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释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主动的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启发学生和适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针对学生的提问及回答,教师可适时补充,如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等。

二、《神曲》中的人性

出示恩格斯的话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如何理解?(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不仅要对《神曲》这一作品进行教学分析,更重要的是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角度等理解其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其结束中世纪、开启近代历史的意义。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问题,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探索,形成一定的思维力,通过使用教材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学生自由讲述搜集的有关达·芬奇的故事,从中凸现达·芬奇的多才多艺和其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出示《最后的晚餐》,让学生对画中人物进行描述

出示《蒙娜丽莎》,你认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通过以上两幅画作,你有何感想?

可得出达·芬奇是旷世奇才、擅长描画人物表情及达·芬奇的画作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反封建神学的思想等。

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通过观察图及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学生把搜集的有关莎士比亚资料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

本环节促使每一个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给学生以交流的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派代表说影视剧《哈姆雷特》的观后感。

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加强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作品的理解。小组讨论: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结合本课内容予以归纳,培养分析归纳能力,突破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和了解的内容

4.课堂练习

(1)你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在哪些方面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它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2)弗兰西斯·培根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5、板书设计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人文主义思想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

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14—16世纪)

莎士比亚——文学巨匠,《奥塞罗》《李尔王》

《哈姆雷特》《麦克白》

六、评价

希望每个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人手一份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本课通过小组活动,上课发言,思维创新,回答自我测评来评价学生

七、教学自我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我教你学——教师主体模式”而转向“你学我导——学生主体模式”

在文艺复兴运动一目中,教师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主动地想学,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才变得鲜活,有生机。而教师为学生营造了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师生在共享教学民主的愉悦中教学相长。

教师从一个“指导者”变成了“引导者”,集中精神倾听学生意见来鼓励他们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肯定学生学习的进步。如最后“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和尊重。

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你认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从被动听课

变为主动探索,形成一定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地强化。

总而言之,本课是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个尝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问题,热情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强化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和意识,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八、教研员点评

本课积极转变了教师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要的教学效果,尤其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对教材处理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务求最佳组合,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和本人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本课被设计成一节以活动为主的课,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组织协调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参与表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2.设计理念“让课堂成为交流、展示、发展的平台”新颖,体现出课改精神,并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3.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人文主义者张扬人性的作品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

第二篇:教学设计 观潮第1课

观潮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

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写作方法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重点

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教学建议 1.学习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中可借助电教手段,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层次清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思考·练习”1、2、3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第1题侧重于潮来之前,第2题侧重于潮来之时,第3题侧重于结合句子理解“潮来之时”的情景。“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还引导学生从江面的景色、观潮的人群两方面来理解,从大潮到来前江面异常的平静和人群的企盼,预示壮观的大潮即将到来。“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点?”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的语句,来体会江潮声音大、气势壮的特点。“思考·练习”3是理解词句的训练。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从远处看江潮涌来的情景,“一条白线”,江水向前奔涌呈白色,又因为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所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白线。“怎么会形成一道„白色城墙‟”一题,要让学生理解,由于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的地形,使从宽阔江面涌来的潮波受到约束而潮头涌起,如同白色城墙,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把不断长高、汹涌而来的白色浪涛比作千万匹奔腾的白色战马,形象地描绘出潮头耸起、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表现出大潮的非凡气势。

本课生字中的“若”、“罩”、“逐”、“颤”、“涨”、“镇”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昂”的左下方不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四”,不要错写成“曰”。

【背景材料汇要】

①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游入杭州湾,全长 410公里。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②钱塘江大潮经过的录相片或软件。

三、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六、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七、教学方法:变序式。

八、课时安排: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2.抄写词语。

第三篇: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1课

火烧云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瑰丽景色,是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的合适教材。2课文第二部分,先后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快和多。两层意思叙述的结构十分相似,十分适宜于作“按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落实单元训练目标。3课文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颜色。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写火烧云的情景、火烧云消退时天空中的变化和观看火烧云的人们的心情。作者把多彩多姿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会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来描写景折的表达方法 4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特点的有关段落,把课文有关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平时注决心书观察太阳落山前后的天空景色。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或投仪等。五、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在理清课文脉络前提下,按火烧运的出现、变化和消退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课题:20 火烧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所得说说什么是火烧云?(日出或日落,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火烧云的景象如何?答后教师指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懂得火烧云的特点„„列提纲背诵课文。2.初读课文,提着问题自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的词语及自己不懂的其他词语。(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檀(tán)(tòng)恍(huǎng)惚(hū)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前三个生字,第一个是前鼻音,后两个是后鼻音;②注意字形复杂易写错字。:“檀”的左下半是“旦”不是“且”,“ 彤”的左半部别多写一点,“恍”是左右结构,别写成“晃”。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以“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查字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紫檀色:紫檀木,色紫色;红彤彤:形容很红;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色彩,鲜明耀眼,百合花:像百合那样的色彩(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

(4)指名读课文,重点是发音准,不尜字,不读破句,读得通,明白。3.自由读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和消退”的秩序给课文分段。(1)同桌议论。

(2)指名说分段,说出理由。(第1、2自然段/第3—6自然段/第7自然段)4.作业。

(1)抄写词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各一遍。作业本第2题。(2)作业本第1题。

第四篇: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1课

草船借箭

一、教材分析

1.这篇课文起、经过、结果清楚,是以“借箭”为中心事件,按“接受任务——作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的顺序写的,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恰当地安排材料,十分用利于我们完成单元的阅读训练任务。

2.本文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有关章回改写而成,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全文按事情情发展顺序分成四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周瑜心怀妒忌,借造箭暗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接受了任务。第二段(第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情况,并有意刁难。诸葛亮主鲁肃帮忙,为借箭作准备。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叹服诸葛亮的才干,四个段落分别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知天文、懂地利、明人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础葛亮明大局、识大体、有计谋,所以成功地完成了“借箭”的任务。

三、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字词卡片、录音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引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前,《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草船借箭(板书读题)这个故事是“赤壁之战”的前奏。

2.自由阅读、读准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三个自学要求。

(1)读生字、读准字音。诸(zhū)塞(zhài)丞(chéng)惩(chéng)(翘舌音,后鼻音);罪(zuì)(平舌音);援(yuán)(前鼻音)。

(2)学词语、理解词义。要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些带有生字的词语可以先解决;一些与课文重点内容相关的词语,可以在读懂课文时加以解决;“读读写写”中未列入的,学生有疑难的,可以提出来,能过学生相互讨论,加以解决。

(3)“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诸葛亮向曹操。其实当然不是“商借”,而是“智取”。)那么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几位?(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要加以检查,通过评议获得较大成效。

3.浏览课文后,理脉络,分段。分两步完成。

(1)《草船借箭》重点词是“借箭”,课文围绕“借简”写了哪几个情节(内容)呢?(接受任务——作好准备——雾中借箭——按时交箭。)

(2)想一下,这四个内容各是课文哪些片断?课文应怎样分段?(分四段:

1、2自然段/3-5自希段/第10自然段)

4.学习第一段(1、2自然段/3-5自然段/6-9自然段/第10自然段)

(1)周瑜为什么要“委托”诸葛亮10天内造10万支箭?[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想以此暗

害诸葛亮。理解“妨忌”(对才能、名誉、地位、境遇比自已好的人民怀怨恨)。]他为什么要用“造箭”来为难并暗害诸葛亮呢?(弓箭在交战中是最好的兵器,这是诸葛亮自己说的。)

(2)诸葛亮明知周瑜的险恶用心,为什么不加揭露,不婉言拒绝,反而愿意立军令状,在3天内完成这项任务呢 ?(①诸葛亮提为了联吴抗曹来到东吴的,为了顾全大局,他愿意这样做;②诸葛亮知天文、地利,已知道3天后有浓雾,可利用和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3)让学生根据上述两个问题,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回答问题后,教师可指名学

生读读文中有关语句,特别是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还可以分角色读,既回答了问题,又从中了解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为人。

(4)完成填空作业:周瑜()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来()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

天交箭,并立下了军令状。说明诸葛亮为了“联孙抗曹”能够()而且考虑周详(),确是一个很有()的人。完成作业后,学生概括第一段段意。

5.作业:作业本1、2题。

第五篇:photoshop教学教案(第1课)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课时间:

日——

第一课 初识Photoshop CS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hotoshop的窗口及组成;

(2)熟练掌握Photoshop新建、打开、保存、关闭文件 的方法;

(3)选框工具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打开图片的简单操作,使学生了解Photoshop的窗口组成,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通过修改图片,初步学习工具箱及工具选项栏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消除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Photoshop的窗口组成;

2、Photoshop新建、打开及保存文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信息前沿,兴趣引路

1.师:“科技改变生活,信息引领未来”。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款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简称PS。按照上课惯例,首先是“前沿播报”。不久将来的手机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能够看得见吗?能够摸得着吗?什么时候问世?„„带着这些疑问,观看1分钟左右的视频,感受一下。

二、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2.师:未来的手机漂亮吧!(漂亮)再精美的产品离不开想像,更离不开设计。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乃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今天,我们学习PS就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运用广泛的图像处理与设计软件。下面,请大家仔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课时间:

日——

细阅读课本50-53页“单元说明”及“活动一”的内容,试着完成以下4个练习。

3.尝试练习。

(1)Photoshop是一个()处理软件。(2)试着学会PS的“启动”和“退出”操作。(3)PS的工作界面可分成哪几部分。

(4)启动PS。仔细数一数左边工具箱中的工具,可分为()类,()种,共()个。

4.指名学生回答1-3。

5.师:回答得很好。工具箱里工具的种类、个数,其实是与PS软件版本密切相关的,先期的版本种类、个数都较少,而后期,随着升级与改进,种类、数目上教会有所增加。我们电脑上所装的版本8.02版本,请大家数一数。

6.师简要介绍PS工具箱里的类、种、数。学生数数。7.指师学生回答。(正确答案:4类,22种,56个。)

三、教师讲解,工具学习

8.师:熟悉了PS的工作界面。接下来,我们学习“选框工具”和“移动工具”的使用。首先,请大家观看老师的演示讲解,然后完成以下下4个练习:

(1)(请回答)选框工具有哪4种?

(2)(请回答)正方形选区和正圆选区,需要哪个键来帮忙。(3)(请操作)打开所提供素材图片A08,尝试使用四种选框工具,选择图形,感受选框的工具使用。

(4)(请操作后再回答)选区的移动和“图像”移动一样吗?如何才能实现图像的移动。

四、实例演示,操作引领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个实例:美女“披”金框(如图)。我演示给大家看。(1)打开图片A08;(2)工具属性栏调整:羽化值20,消除锯齿打“√”;(3)椭圆选框工具,框出一个椭圆选区;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课时间:

日——

(4)选择→反选;(5)编辑→填充。上色

师:看明白了,简单5步,美女就“披”上了金框,接下来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有困难要相互问一下,相互合作很重要哟。

五、自主探究,尝试练习

1.学生操作,师巡回观察、指导。

2.(根据情况)可有可无。师:我展示了两个同学的画面,一个“融合”有发光效果;另一个外框比较生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谁知道,请举手。指名学生回答,师再次强调调“羽化值”的重要性。

六、合作探究,拓展训练

师:很好。大家都完成了美皮“披”金框实例。接下我们再做一个实例“电视墙效果”。这个实例,主要涉及到“单行选框工具”、“单列选框工具”,课本54页至56页有具体操作步骤。老师也梳理了一下,把具体操作步骤已编辑发到了“素材”包里,请大家参照,自行完成。

七、层次教学,巩固提高

许多同学已经圆满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的同学请翻到课本57页,做练习题的第2题,给“美女头像”加个漂亮的边框,具体步骤需要自己动脑设计。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教学反思:

下载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活动标题第1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刘胡兰第1课

    刘胡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出卖”、“收买”、“叛徒”等21个新词。 2、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并用“愤怒”、“光荣”各写一句话。 3、能读出刘胡兰与......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 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第2——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

    第1课教案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该亚的传......

    第1课歌唱祖国

    第1课《歌唱祖国》 [教学内容]: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采一束鲜花》 2、聆听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1、歌曲《中华......

    第1课孔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学习本单元内容注意把握以下方面:1.理解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地位一定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

    第1课鸦片战争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刘刚 邹坞一中 *** ***@126.com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多......

    第1课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预习检测】 【......

    幼儿园中班陶艺活动第1课

    陶艺第一课:感受泥土 活动目标: 1、对陶艺感兴趣,乐意参与陶艺活动。 2、初步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以及陶艺的演变。 3、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 活动准备:陶艺作品、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