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艺术家艺术品数据库(中国艺术家E资产管理中心)
“中国艺术家e资产管理中心”/“中国艺术家·艺术品数据库”的优势
1、管家式服务
·为艺术家提供专业忠实的一对一服务。
2、效率至上、精准服务
·创作完成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特派专人完成您的E资产收录整理工作; 作品信息实时更新保存,采用现代科技原始存档,安全彻底。
3、标准化安全服务
·艺术家按照既定模式管理自己的官方网站,方便快捷的更新信息,模式化管理顺畅舒适。
4、一站式全角度服务
·作品收录、永久保存、信息更新、随时调用、在线宣传一网具全。
5、屏弃赝品、宏扬原创,保护版权与作者权利
·忠于艺术家创作和意愿,打击赝品,保护艺术品市场,为原创维权提供有效证据。
6、收录、鉴定、认证、保真服务全面升级
作品的收录、鉴定(认证)一气呵成,无任何中间环节确保真实有效。
7、增值服务
·依托全国众多的收藏家、拍卖公司、艺术品基金、画廊、会馆、博物馆、各个投资机构、银行潜在客户强大的网络宣传优势提升艺术品流通速度和价值。其艺术品直接被全球的买家备选为投资对象。
8、尊荣服务,强大立体的搜索引擎支持
·艺术家作品上线直接收录到“中国艺术家·艺术品数据库”,在线网站、E拍助手软件、E拍百度应用、E拍手机软件为全球所有的艺术爱好者、投资机构、拍卖机构、收藏机构提供免费的24H查询服务。
9、终身服务,法定世袭
· 所有入会的艺术家全部实行一次加入,终身享受所有服务的礼遇,并且其在“中国艺术家·艺术品数据库”开通官方网站的管理权和在“中国艺术家E资产管理中心”的所有资产均贵其委托人或指定人世袭延续。
第二篇: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艺术家_历史论文
一部中国美术史,几乎没有女性艺术家的位置,然而有意味的是,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画家确是一位女性--帝舜之妹颗手,她甚至被推崇为中国绘画的“创始人”,被史书称为“画祖”,『世木·作篇』、『画史汇要』、『书尘』、『汉书·古今人表』等历史文献中均有关于颗手的记载,然而,为一位女性艺术家所开创的中国绘画,在其数千年的历史中,女性艺术家却处在一种“缺席”状态,即使偶然被提及,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也无足轻重。出于不平,清代一位女史家专修一部『玉台画史』,记载了历代女画家215人,但从其分类(宫掖、名媛、姬侍、名妓)即不难看出,她们大多处在男权社会的附属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在艺术上也多是重复男性艺术家所创造的程式,缺少自己独立的创造和建树。进入二十世纪,在巨大的社会变革的推动下,中国妇女的历史境遇也作为一个时代的课题被提了出来,随着知识女性的觉醒,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她们开始走出闺阁,在艺术上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一、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与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不同,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是在“女性解放”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随着殖民强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出现,中国女性作为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群体,也开始从一种蒙昧状态中觉醒,结束“目不识丁,足不出户”的历史,从闺房走向社会,参预到各种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来,成为新的一代女性。
但是,也须看到,中国女性的解放之路,主要是在外力的推动下完成的。19世纪末发生的维新变革,作为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妇女问题上明确提出了“废缠足,兴女学”的口号,以通过废除缠足恶俗、解放妇女的身体;通过兴办学堂向妇女传授知识,解放妇女的思想,改变占一半人口的中国妇女“不官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完全靠男人供养的现状,从而使中国妇女能成为一种自立、自主、自由、与男人完全平等的人。
但是,在女权启蒙中被唤醒的中国妇女,由于正处在全民族面临重大危难的时刻,所以始终未能将女性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几乎每次女界的群体行动都是与‘国难’或‘国运’紧密相关,女性在许多历史关键时刻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和命运而是为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前途而奔走、助威、呐喊。二十世纪上半叶成立的绝大多数妇女团体实质上都是带有很浓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或情绪的组织。虽然它们号称为妇女组织,而且也确实是由妇女发起和参加的团体,但起因几乎均系维护和争取民族尊严、强大和完整,根本性地缺乏争取女性群体自身利益的意愿”(刘慧英:『女权启蒙与女性自觉』)。而男性倡导妇女解放,其本意也不尽在女性自身的利益,而在于成为“男界的劲援”,成为协助和扶持男人建设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的辅助性力量。“只有与男性同甘苦共患难,拯救起这危难中的民族国家,她自身方能享受到一份与男人一样的公民权益。”(同上)
当然,这种立足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妇女解放,毕竟使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了社会,逐步“脱离依赖的性根”,“养成自立的人格”。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女性对反抗男权制度和批判传统观念有了更自觉的意识。她们为争取婚姻自主权、社交自由权、男女同学权、经济独立权和谋求职业权等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也极大地改变了她们的历史境遇。而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也正是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阔背景下形成的。
二、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为开放的一个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于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接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又向传统文化发起全面挑战,从而使中国的新文化、新艺术进入一个勃兴时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中,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也呈现出一种异常活跃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投身于社会革命,以变革社会为职志的艺术家,二是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以建树新文化为目标的艺术家,三是以艺术修身养性,作为高雅消遣的“闺阁派”艺术家。
在第一种类型中,当以何香凝、夏朋为代表。何香凝(1878-1972)的一生,首先是作为一个革命家的一生。她从青年时代起就以一个革命家的身份参与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她早年参加同盟会,与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结为夫妻,在孙中山时期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妇女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但她又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画家。1908年曾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一生中创作过不少优秀作品。1960年曾荣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任主席。作为一个女画家,在艺术上虽然还说不上有多大的建树,但却能一扫旧文人画的柔靡颓风,在作品中寄寓一个革命者的胸怀与壮志。她于1914年画的『狮』,以其仰首安卧的雄姿隐喻了民族的觉醒,希冀着国家的强大,在表现手法上明显吸收了新日本画的写实技法,较之于清末那些陈陈相因的传统文人画,有了更多新时代的气息。
另一位革命家兼艺术家是年轻的夏朋(1911-1935),又名姚馥。1929年就读国立杭州艺专后,即参加了当时的进步美术团体“杭州一八艺社”,并担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第一届执行委员。她因投身共产党地下工作而三度被国民党当局逮捕,24岁时死于狱中。夏朋所学专业是雕塑,但为宣传的需要多创作木刻,题材也多取下层劳苦大众生活,造型简洁,用刀粗犷有力,极富表现特征,为当时鲁迅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性风格。
此外,不少女作家虽然没有直接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来,但在作品中却选择了与民族国家存亡相关的题材加以表现,如蔡威廉的『秋瑾绍兴就义图』、周丽华的『永别』以及熊氏三姐妹以花鸟借喻的『立国英雄』等。这些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均反映了女性艺术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第二种类型的艺术家多是受新文化思想影响的“新女性”。她们对传统文化抱持的态度,决定了她们在艺术取向上不可能再回到传统的程式之中。她们大多卷入西学热潮,到西方的新艺术中去确立自己的价值取向。
在这一类型的艺术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潘(玉良)、方(君碧〕、蔡(威廉〕、关(紫兰〕、丘(堤〕、孙(多慈)六位。她们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出众才华,她们在油画这门外来艺术引入中国的初期阶段所作出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她们同时代的男性艺术家。
在这六位第一代中国女油画家中,潘玉良(1899-1977〕是其中创作最丰、成就也最高的一位。她的一生经历坎坷,自幼家贫、父母双亡,8岁时由舅父抚养,14岁时被卖给烟花楼,受尽屈辱,17岁被桐城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前往上海做了潘的二房太太,并改张姓为潘姓。1918年考入上海美专,1921年又赴法留学,先后在里昂美术学校和巴黎美术学校就读,1925年以毕业成绩第一名获罗马奖学金,又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深造。1926年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金奖。1927年回国,同时应聘为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主任、导师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从1929年起先后五度举办个展,也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举办个展的中国女艺术家。1937年因迫于家庭纠葛再度离开故土定居法国直至离世。
潘玉良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她不仅以油画著称,还兼作雕塑、国画、版画等。艺术面貌也不拘守一格,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探索轨迹,从传统的写实风格到印象派、野兽派风格,她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涉猎。她还尝试在艺术中融入东方情调,寻找一种与中土文化相联系的艺术情韵。但是,潘玉良的艺术最具价值的部分我以为还不在于其作品的形式,而在于她用直率的画笔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与自身经历相关的主题。可以说,她是中国女性艺术家中最早将视角转向自身,最早关注到女人的生存状态的艺术家。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的许多年中,很少再看到如她那样流入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品。因此,她不仅是20世纪中国第一位最有影响的女艺术家,也是中国女性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与潘玉良不同,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方君碧〔1898-1986〕,虽然也画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题材,但她的作品却很少是从艺术家的自身经验中发展而来,也没有潘玉良作品中的那种苦涩感。但她的作品还是自然地带出一种娴雅的闽阁气息和温馨的东方情调。她于1912年随姐姐去法国留学,1920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4年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1930回国后专事绘画,游历山水名胜,画了许多风景写生,1949年以后定居美国。在艺术风格上,她深得西方学院的写实传统,并且试图寻找一种与东方的融合之路。1978年她曾在北京举办个展。
蔡威廉(1904-1940〕早年的经历与方君碧有相似之处,蔡自1914年至1927年曾先后三次随父蔡元培旅居欧洲,就读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和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十几年的游欧生活,使她遍览了西方艺术精华。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在执教的十年中画了不少肖像和风景,还创作过人物众多的大幅油画『秋瑾绍兴就义图』和『天河会』。这两件作品分别以现实和神话中的女性为题材,一是表现大义凛然、为革命捐躯的女英雄,一是借神话题材表现女性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文主题。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女艺术家竟英年早逝。战乱的社会环境和琐碎的家务使她过早地消失于画坛,因生儿育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死于产后褥〕。而且死后竟连一幅画都未能留存下来。
另一位大家闺秀关紫兰(1903-1986〕,三十年代曾是画坛最引人触目的女画家之一。但也很快销声匿迹。这位才貌双全的画家于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大,从师陈抱一。同年留学日本,作品曾多次参加日本前卫派“二科会展”,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举办个展,引起画坛广泛关注。她作画潇洒自如,一派大家气度,是典型的野兽派风格。20世纪初,野兽派诞生不久即在日本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关紫兰在赴日前已师承臣抱一(陈也是留日期间接受野兽派风格〕,赴日后对此派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以她本人对色彩的敏感,从而使她的画深得野兽派的精髓。她的艺术未能得以持续发展,是令人十分惋惜的。
在第一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中,丘堤〔1906-1958〕的艺术生涯虽然不象蔡、关那样短暂,但也同样受到战乱的社会环境和繁杂家务的影响。1928年她从上海美专毕业后曾东渡日本学习一年,回国后又回到上海美专任绘画研究所研究员,后参加了前卫组织“决澜社”,并在“决澜社”第二回展中获“决澜社奖”。她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与她早年读女子师范时反抗陈腐保守的“新女性”形象一脉相承。她的画风属后印象派风格,但又透露出一个东方女性沉静、优雅的气质。进入五十年代,她的创作条件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以“决澜社”为代表的“新派画”却遭到批判,她也正好借机改道服装设计,而在绘画方面未能得到新的发展。
在上述六位画家中,孙多慈〔1912-1975〕要算年龄最小的一位。她于1931年正式就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徐悲鸿的得意女弟子,得到徐悲鸿的呵护与扶植,聪颍的孙多慈也很快成为徐悲鸿学派的重要成员。她于1937年出展于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中的『石子工』,从创作思想到写实手法,都接受了徐悲鸿的影响。1947年她在上海举办个展,以肖像画最受人关注。1948年赴台湾,执教于台湾师大艺术系,直到病逝。
活跃于民国时期的女油画家还有张倩英、唐蕴玉、梁白波、周丽华、梁雪清以及雕塑家王静远等,这些女艺术家在追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三十年代,都曾一展风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们大都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这说明,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从外在的社会环境到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仍然未能给女艺术家提供一个适宜于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空间。
第三种类型是以艺术修身养性、作为高雅消遣的“闺阁派”画家,她们与前两种类型的画家的主要区别在于:她们既不是以第命为业,也不是以艺术为业,她们从事艺术活动,目的不在艺术上获取多大的成绩,而在于表明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她们从闺阁中走出来,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积极参予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显示出新的时代新的女性所应有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古老的封建专制和男权社会的“三从四德”在这些新型的女性身上已不发生作用。在各类艺术专科学校,各种艺术展览和艺术社团组织中,都有女性艺术家的身影和踪迹。
于1934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最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类女画家的状况。“中国女子书画会”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组织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女性美术社团,会员多达150多人,全国各地的一些著名书画家都吸收为该会会员。画会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玫、顾默飞等人发起组织,由冯文凤支持会务工作。先后举办四次展览,并出版四期“特刊”。1937年上海沦陷,画会停止活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活动至1949年。
出现于三十年代的这一女性艺术社团,以这样全国性的规模和这样持久的凝聚力展开活动,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只有90年代出现的“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尚可与之相呼应。虽然在艺术上她们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值得称道的业绩,但是这一现象足以反映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精神自立的一个侧面。
三、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在20世纪的中国,共和国的诞生〔1949.10〕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它正好将20世纪的中国社会均等地切分为“两半”。新政权的诞生,意味着除了台湾以外的整个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体制之中,而这一社会体制的巨大变动,也使20世纪的中国文化骤然形成一个巨大的“断层”,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展开来的一条充满开放、自由精神的“文脉”嘎然而止,而代之以出现的是一条一切以政治为中心的文艺路线。在这样一条路线下,艺术不再是一块体现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精神领地,艺术家要考虑的中心也不再是艺术自身的诸多命题,而是如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如何“为工农兵所喜闻乐见。”
在这个历经三十年的特殊时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历史境遇也出现了与民国时期截然不同的情况。一方面,毛泽东时代使广大妇女“彻底翻身解放”,使她们获得了一个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在取得这一切权利的同时,也对妇女提出了和男人一样担当社会职责的要求,即“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办到的事,女人也能办到”。要女人去办男人的事,女人就得和男人一样强,一样能干,一样有力,一样智慧。因此,这个赋予女人平等权利的时代,同时也成了一个“女人以男人为楷模”的时代,成了一个同化女性从而消灭性别差异的时代。
由于毛泽东时代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就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妇女问题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在这样一种思想意识下,艺术家以性别区分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政治意识的强化与性别意识的淡化便成为毛泽东时代的女性艺术家一种十分自觉的选择。因此在这三十年的漫长时期,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展览、一个美术社团是特别以女性的名义组织的,尽管在这三十年中先后产生了一大批女性艺术家,而且其中不乏优秀者,然而,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是以“女性”这个身份取得自己的艺术地位的,因为她们的艺术和她们作为一个女性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夫妇艺术家一多半都有“合作”的经历,有些甚至始终都是艺术上的合作伙伴,这是毛时代女性艺术家淡化性别的一个最好见证。因此在那个时代,尽管有众多的女性艺术家活跃于画坛,然而,在艺术上却是一个“无性别”的时代。
当然,就女性艺术家的具体作品而言,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与女性相关的话题,那就是艺术家还是比较多地关注到“妇女”这个主题,关注到一个充分尊重妇女的时代,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种种变化,下面就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姜燕《考考妈妈》
『考考妈妈』(中国画,1953年姜燕作),这件作品较早地注意到新政权诞生后,妇女的日常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共产党政府决心要改变上千年来妇女“目不识丁”的状况,号召妇女学文化,作有文化的公民,这件作品正是借助女儿教妈妈识字的情节来反映新政权为提高妇女文化水准所作的努力。王霞《海岛姑娘》
『海岛姑娘』(油画,1961年王霞作),这件作品很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时代所形成的一种审美趣味,画中那个纯朴健壮的劳动妇女形象正是新的时代所要求的“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形象。以她们如男人一样健康结实的体魄,来与以往那种弱不经风的“资产阶级小姐”形象相区别,这种审美趣味进一步膨胀,便是对所有柔美的事物取彻底否定的态度,便是“文革”中那种虚假的“红、光、亮”形象的出现。温葆《四个姑娘》
『四个姑娘』(油画,1962年温葆作),这件作品与『海岛姑娘』不同之处在于它刻划了四个性格不同的女孩形象:一个腼腆,一个温厚,一个俏皮,但她们还算不得作品的真正主角,画中那位人高马大、粗壮有力的成熟青年女性才是真正的中心人物,她与“海岛姑娘”一样,一看即知是一个不会向男人示弱的劳动能手,是完全符合毛时代审美标准的女性形象,也是其余三位程度不同地带有女性气的可爱女孩的学习榜样。
『代表会上的女委员』(油画,1962年赵友萍作),“女委员”象征着毛泽东时代的妇女所获得的一种政治身份,“代表会”是决策国家大事的权力机构,身着藏服的藏民以“女委员”的身份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充分显示了妇女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
从以上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毛泽东时代的女性艺术家努力塑造的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女性形象,而毛泽东时代的女性形象是抹去了自然性征的中性化了的或以男性为标准的“铁姑娘”式的女性形象,既然不主张用“性别”来区分人群,就更不需要用“性别”来区分艺术。那个时代的女性艺术家大多不曾考虑过自己的“女性身份”和她的艺术之间可能发生的联系,正是这种性别意识的淡化,使她们失去了在艺术中展示自身的机会,也失去了候补美术史留给“缺席”的“女性艺术”的机会。如果说三十年代的女性艺术家曾在“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大旗下以当仁不让的女性身份建立了自己的地位,那么,在整个毛泽东时代,女性艺术家除了自身所显示的平等地位外,并没有提出需要自己特别奋斗的目标,因为作为一个女性需要的一切权益已由一个开明的政府拱手相让。既然“男女都一样”了,也就没有必要特别强调“女”,特别提出一个什么“目标”。同样在“艺术家”这个头衔前面也没有必要特别加上一个“女”字,在这种情况下,从女性角度去评价毛泽东时代的女性艺术家,就难免会带来“画蛇添足”之嫌。周思聪《汲水图》
但是随着毛泽东时代的结束,“女人”作为一个问题又重新在艺术中提了出来。80年代初,周思聪在她的『彝女』系列中首次表达了一个女性艺术家对女人的一种生存状况的思考。她从劳碌一生,负重一生的“彝女”中发现了“自我”,又从“自我”的生存经验中发现了属于女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从而将三十年代潘玉良作品中已经预示出的女性意识重新接续起来。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在20世纪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中,女性意识的这两次萌动之间,竟相隔了半个世纪!而从女性意识的萌动到女性经验的展开,已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了。
四、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90年代的中国女性艺术,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探寻。并在这种探寻中建立起一种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凸显出一种鲜明的“女性特质”和“女性视角”,从而构成了九十年代女性艺术家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女性艺术家的特殊之点。也正是艺术中出现的这种性别差异,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艺术中的一个最新话题。在过去许多年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女性艺术家活跃于中国画坛,但却不曾有过“女性艺术”这个概念。因为那时的女性艺术家,大多还是用男人的标准,用男人创造的程式去画画,并没有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和自觉意识。只有在九十年代,中国的女性艺术家才开始以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自身与诠释世界,将她们高度的个人经验、潜隐的心灵事件、多重的情感体验展示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并用她们特有的直觉和生存本能,去体悟每一个生命的、情感的抑或充满人生意味的实事,从而展示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经验方式、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正是这种性别差异,成为建构女性艺术的基石,也正是在这种“基石”之上,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艺术才凸显出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摘自中国艺术视窗
第三篇:e艺中国艺术品交易网介绍
e艺中国艺术品交易网介绍
“e艺中国艺术品交易网”(以下简称e艺中国)是西安市保利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并组织实施的文化艺术品交易网站。
e艺中国交易平台发布交易的为法律未禁止买卖的可流通的文化艺术品。
e艺中国交易网主要采用签约艺术家同源艺术品定期循环撮合交易模式进行交易。
e艺中国交易网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以艺术品评估、担保、质押等金融信用体系为依托,以提供完善的、创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艺术品增值、保值中介服务为核心业务,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无时差、无疆界、全球同步的艺术品交易系统和交易市场。
e艺中国对艺术品权属、真伪承担限于成交价格范围内的连带担保责任。具体体现在e艺中国对由经e艺中国交易平台出售的艺术品出现权属、真伪瑕疵时的先行赔付责任。
e艺中国把发掘、发现未被艺术品市场充分认知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代艺术家和新生代艺术家为第一要务。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和还原其本来的艺术价值,从而让参与其中的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获得低风险状态下的投资回报。
西安市保利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经由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批准设立,接受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西安市高新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篇: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活动总结
“午夜的阳光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活动总结 2013.7 “午夜的阳光”源于极地“极昼”自然现象,在极昼环境中,太阳24小时在地平线以上,这一奇观被称为“午夜的阳光”,并被人们赋予“永恒光明、长久美好”的意义。而这次,“午夜的阳光”更寓意着让中华文化之光照耀人迹罕至的北极。
立足于对外文化交流、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北极战略的角度,通过对2013.7年策划并举办“午夜的阳光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的总结与梳理,试图对艺术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及建议。
一、“午夜的阳光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活动形成及筹备
2013年年初3月,北极气候之旅的活动组织方之一找到我,希望能够邀请我作为文化领域的嘉宾,在7月中旬随他们共同前往北极,并在途中给大家做一些艺术方面的讲座。当时,我正着手策划另一项大型文化之旅活动——邀请国内一些陶瓷艺术家重走丝绸之路,前赴敦煌采风写生。而那个活动恰巧也安排在7月。
时间上的冲突反而凝集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近年来,国家极地科考不断大力发展,民间也期盼需求文化途径,和谐积极地参与到与极地世界的交流中去。如果我们的艺术家、我们中华陶瓷文化能够远赴北极,在世界之巅留下足迹和作品,想必一定意义斐然。
这一新提议迅速得到了大家的回应,然而,北极毕竟不是大众化的目的地,活动若要顺利成形,许多细节情况需要了解,也必须进行专业、严密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4月11日,我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第一次见面,他是中国南北极科考团队中的顶尖人物,也是中国北极黄河站的首任站长。这个低调的科学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领域都具有大思维,他曾经有意计划邀请北欧临极地国家的一些艺术家进行极地探访和创作,因此听到中国艺术家计划前往的消息,他表示了极大地支持。从气候情况到目标选址,初次交流将近3个小时,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一个以中国艺术家及陶瓷艺术作品为主体、以中国北极首个驻扎点黄河站作为目的地的北极文化探索之旅初出雏形。3天之后,我赶赴景德镇与艺术家们见面,第一次向他们传达艺术北极行的活动消息,然而,北极之行毕竟路途遥远,原本参与敦煌行的两位陶瓷界泰斗人物周国桢、王隆夫年今年都已过80,因此,他们的身体是否适宜一度成为此次活动成立与否最为关键的问题。但两位老艺术家都激动地表示,中国陶瓷要到北极去,这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好事,在身体得到的确认的情况下,他们将全力以赴。行程方案计划从上海飞机飞至冰岛,再在冰岛登船前往北极。涉及到艺术品的出入关等问题,4月20日,在杨惠根主任的联系下,冰岛驻华大使馆公使鲍德松先生来我处工作站进行商谈。这次会面也使得活动越发丰富和饱满起来。在我向冰方介绍及展示此次活动的理念及一些近现代艺术陶瓷作品之后,冰方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他们建议并希望中国艺术家们能够借此机会在冰岛进行一些文化交流活动。5月16日,北极门户网站总裁Halldor先生、冰岛研究中心顾问Thorsteion先生从冰岛来到上海,为活动期间冰岛开展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前期沟通。
在各项准备紧锣密鼓开展的同时,6月21日,出发前的最后一次会议确定了此次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的各项细节:艺术家们将携其陶瓷艺术精品一路北上,参与冰岛政府、艺术家团体组织的双边交流活动;前往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进行访问;进行陶瓷艺术作品的馈赠与拍卖等。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摄制组将全程记录这一文化盛旅。7月14日下午,“午夜的阳光——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在上海文新报业大厦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这次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天,文化部、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物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市人大、市委统战部、多区相关部门领导、中国现当代艺术陶瓷多位重要的艺术家代表及全国50多家媒体到场为活动起航助阵。经过几个月的构思与筹备,重要的时刻即将来临。
二、“午夜的阳光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活动亮点及感想
7月17日下午,在冰岛驻中国大使馆公使鲍德松先生和北极门户网站总裁Halldor先生的陪同下,中国艺术家代表团一行首先来到冰岛国家美术馆。冰岛国家美术馆被誉为“近距离接触冰岛艺术灵魂的美术馆”,收藏着冰岛最为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在馆长的讲解下,艺术家们或驻足倾听,或好奇发问,艺术是最优美的记录方式,而此时,它又成为最无界的沟通平台,成为共通的语言。参观结束后,三位中青年艺术家王淑凝、周芳、朱者赤将他们的陶瓷作品赠送予冰岛国家美术馆,它们将成为馆内的展品,将中国陶瓷艺术展示给更多的冰岛、极地世界的人民。冰岛国家美术馆馆长激动地表示:“欢迎中国的艺术家远道而来,我们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十分荣幸能获得这几件非凡的陶瓷艺术作品作为永久馆藏。” 除此之外,艺术家们还参观了冰岛Harpa雷克雅未克音乐厅。Harpa音乐厅不仅是冰岛最新的文化地标,更是冰岛最为著名的现代建筑艺术,它一举获得2013年密斯·凡·德·罗大奖。颇有缘分的是,这一建筑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厅的外部由上千块不规则的六角形玻璃立体组成,随着光的反射变化出万千颜色,绮丽多姿,而这些材料都由中国设计制造并拼接。
下午16:00,冰方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准备的接待仪式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市政厅隆重举行,雷克雅未克市年轻的议长,冰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贺加松先生,雷克雅未克各界名流、及艺术家代表等共70余人在天鹅湖畔的市政厅会议厅内与中国艺术家代表团相聚畅谈。议长、我以及艺术家代表周国桢老师先后致词。当晚,在冰岛驻中国大使馆公使鲍德松先生的陪同下,我和艺术家朱者赤前往冰岛总统府邸,这里也是冰岛最具历史的石屋原址所在。总统府内,摆放着不少艺术品,两件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瓶被展示在窗边,格外显眼,看来总统也是个爱瓷之人。朱者赤的陶瓷作品《大地母亲》是特意为本次冰岛之行而烧制的,也是作为此次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拜访冰岛的礼物。冰岛总统因政务身在法国,特委派总统府负责人郑重代为接收并对于中国艺术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这件精美的瓷器将被永久留在冰岛总统府,留在这个举世无双的美丽国度。
7月18日的中冰艺术家的交流会是此次艺术家访问冰岛行程的一大高潮。冰岛Korpulfsstaoir艺术工作室的20位冰岛艺术家和6位中国艺术家通过画笔筑起桥梁,彼此感悟、相互切磋,他们现场提笔挥毫,现场创作,并在陶瓷、宣纸上共同合作多幅精彩的作品。艺术家们聚精会神,旁观者驻足凝视,现场时而安静无声,时而掌声雷动,无国界的艺术对话分享着彼此共通的艺术理想。周国桢绘鳜鱼与龙虾共舞图作,以《咸水淡水共同流》命名。王隆夫、王淑凝、朱者赤亦分别展示中国水墨才情,获得了冰岛艺术家的肯定与敬佩。如果不是临近下午登船进入北极,艺术家们还要忘掉时间的交流下去。
7月18日下午,艺术家代表团登上破冰船,踏上前往北极黄河站的行程。两位老艺术家全程身体情况也好的惊人,甚至参与了冲锋艇和所有的登岛徒步活动,他们细致观察极地自然与人文,他们的这一加入也成为了一道风景线,获得了所有人的祝福与敬佩。期间,我亦受邀做2场艺术品讲座,一场简要梳理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另一场着重于陶瓷艺术的制作流程及欣赏要点。讲座过后,不少爱好者与艺术家都积极地交流沟通,建立联系。
7月22日,下午18:00,抵达了新奥勒松——中国北极黄河站的所在。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新奥勒松位于斯瓦尔巴德西北海岸最大的峡湾—康斯峡湾的南部,这里从巨大的北极苔原到积雪覆盖的群山,还有深入海洋的雄伟冰川,壮美的景色堪称斯瓦尔巴德之最,也是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最北部地区。中国是第8个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且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黄河站是中国在北极的第一个驻扎点,从某种意义上,它代表着中国正式进入北极,是中国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见证。而今天,中国最为灿烂的文化精髓陶瓷,也来到这里,在100多位中国各界精英人士的共同见证下,从中国远赴极地并扎根于极地。周国桢的陶瓷雕塑作品北极熊、王隆夫、王淑凝的瓷瓶作品、朱者赤的瓷板作品,年轻艺术家姚正予的油画作品在郑重的介绍之下一件件展示在众人面前,并留存于黄河站。大家络绎不绝的与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合照,想要将这历史时刻永恒记录。
7月23日晚22:00点,我们所乘坐的前进号越过北纬80度,这也是此次北极行程中到达的最高纬度区域。极昼环境下夜如白天,五星红旗飘扬在北冰洋上,所有人享受着当时当刻,有人呐喊,有人激动的泪流满面。人与自然的沟通对话创造出了致美的情境。
7月24日,作为压轴板块,艺术家们的现场创作和作品的拍卖再次燃起了所有人的热情与关注。周国桢、王隆夫、王淑凝、朱者赤提笔挥毫,将北极印象润墨于纸上,周国桢以极地北极冰川、冰岛国鸟海鹦为创作题材,绘佳作《飞吧!北极!》展示了艺术家高度的艺术创意和思想;朱者赤初撒笔墨狂草,后以细致入微的北极熊为点睛之笔,绘画出极地世界的无穷生机。摄影机、照相机机将艺术家包的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也都尽量保持安静,静待艺术家们的创作。每每落笔完成,现场都会掌声雷动。笔绘结束后,在著名节目主持人夏磊的介绍声中,由艺术家们和我处所捐出的26件作品在船上举行了拍卖,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随着一件件陶瓷精品的露面,大家的情绪也越发高涨,叫价声此起彼伏,许多作品是几位艺术家启程前专为此次北极行而进行的创作,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最终全场100%成交率,总成交额达55.6万元。全部所得都捐赠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用于中国冰岛激光观察站的建设。虽然在中冰极光观测项目上国家将给予巨大的资金注入,但此笔款项将成为中国民间企业对于国家北极事业战略的重要支持,并将成文成牌列于今后的中冰极光观测台,为世人所记忆。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在浩瀚的北冰洋上,中国的艺术家们、中国的陶瓷艺术散发着无穷的热量,中华文化之光散射着撼动天地无穷的魅力。
三、关于活动的3点思考
1、重视发挥文化在国家北极战略中的作用 北极区域对中国起着巨大影响,但敏感的北极问题常常使得中国的参与成为话题。2010年2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和全球安全项目主任琳达·雅各布森撰写的一份报告,把中国卷入了北冰洋争夺的战场。1月,德国《明镜》周刊亦发表文章:中国在北极。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下出结论:中国对北极地区怀有战略兴趣。种种评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警惕。在一些北极国家看来,中国的低调似乎是在运筹帷幄。为了不给北极国家带来更多不安感,中国做出细致的解释。然而对此,外界仍然评论“中国在小心翼翼地传递外交信息”。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北极战略不管从形成还是发展来看,都需要较为长期的部署与规划。在北极事务上,中国更适合走“曲线路径”。在参与北极事务上,同时开展多边和双边外交,政治和文化外交,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和了解尤为重要。面对这片各国竞相追逐的“人类的净土”,中国只有以更为和平的方式逐渐深入与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这是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文化是沟通各国各民族人民心灵的桥梁和通道。文化软实力的渗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由于文化的特性,在和外交结合后,文化外交就具有其他外交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性:柔软似水、平和直观、易于接受。这种“柔”性和“软”性直抵人心,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和情感的沟通,使得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宣传和传播中被广泛运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被誉为“外交中的外交”。任何一个国家在展示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本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与作用也更为特殊和重要。借力对外文化交流,输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视建立“内外兼修”文化强国的理念 “虽然我们的国家地处世界的边缘,但我们的国民可以自由的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总统的我,在深深思考,创造一种什么动力使远行的国民怀念这片小小的故土。”在冰岛活动交流中听到这样一席话,使我感触颇深。
冰岛是一个北欧小国,却是一个文化强国。其强,并非指其文化对于世界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而在于其文化对其国民产生了多大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强大。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环境下,冰岛始终珍爱守护于其传统文化,这种保护并非出于“对外的抵制”,而源自“对内的认同和自豪”。以其使用的语言为例,自从维京人在一千多年前将古诺斯语带入冰岛之后,冰岛的词汇、语法没有发生过剧烈的改变。据说,冰岛的中学生都能够轻松阅读理解维京时代流传下来的萨迦文学作品。
为这次的艺术家北极行给予了极大协调帮助的冰岛驻中国大使馆公使鲍德松先生,既是外交家,同时也是冰岛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15年前,他将孔子的《论语》翻译成冰岛语,介绍给了冰岛人民,去年又完成了《道德经》的翻译。据冰岛出版协会估测:超过10%的冰岛人在一生中出版过书籍,人均出版量高居世界之首,而近四分之一的冰岛国民平日会进行诗歌的创作。这一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传承深入在每一个冰岛人的血脉中,成为联系个人与国家、凝聚民族精神的特色路径。
相比之下,当今国人对于本国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就显现出弱态。越来越多的新一辈对本国传统文化毫不在意,缺乏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才因钦慕他国文化,留洋海外。我们是否想过,这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失,更是中国精神根源的流失,是中国未来的流失。“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并非靠经济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是文化的凝聚力。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罗杨也曾如此阐述。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活动日益扩大,中国文化不断找寻途径,缩进距离走进了外国公众的生活和内心去,这是一件极好的事。特别是随着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推介被带出过门。此次中国近现代陶瓷走近北极,走进冰岛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充满喜爱与兴趣又一次成功证明。
然而,我们需要深思国民对于本国文化的认知水平、认同程度。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要如何发挥自己、展现自己的特别之处。文化强国的表现,大踏步走入国际社会确实重要,但不可忽视基础——内部扎实的文化基础建设。优秀多彩的中国文化是根,是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当中国拥有了强大的文化国民,才可能将文化精髓之魅力应用进各个方面转化为强国的自豪与实力,成为文化强国。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是一道涉及教育系统、价值观及社会多个方方面面的大题,而对这道题我们必须给予关注,进行解答,刻不容缓。
3、重视开拓文化创意产业里政府与民间的合作
民间如何解读国家战略,匹配发展;政府如何解读社会需求,给予政策支持与助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的叠加效应。如何给予彼此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是政府和企业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次活动中,尝试了以民间资源作为策划筹办主体,政企单位作为支持单位的活动形式,政府与民间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得到了良好收效。民间资源丰富便于各类资源的利用整合,政府则具有强大的号召与宣传力度,两者的合作与双作用力对文化创意活动的成效起到影响。结合两者,开拓思路,可以挖掘文化创意产业多样的发展形式,见证不同的文化创业产业新成就。小结
在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已向周边邻国传播。唐朝开拓的丝绸之路,使中国陶瓷西传至阿拉伯地区,又再抵达欧洲。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带领中国陶瓷流布东南亚。后至明清,郑和屡下西洋,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殖民者通过新航线向东方扩展势力,贸易往来并未中止。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数量之巨,影响之广,是世界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
中国陶瓷不但蕴藏着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广阔背景,而且包含着科学、工艺、美学的内涵,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各国人民的交往,扩大了陶瓷文化的传播,形成了中国陶瓷文化与各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学艺术的结合,中国陶瓷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是中外文化交流最明显的历史见证。中国陶瓷艺术家深入北极进行艺术交流和探索,从艺术和人文的角度回顾地球历史,体悟和表现北极的气候变化、思考和展望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北极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加公众对北极的了解。而从科学与艺术来看,两者既是人类和自然对话的重要途径,更是当今世界国与国沟通的重要桥梁。当艺术与科学携手,感知彼此,互相融合,这是一种极富创意的突破。古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而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场新的陶瓷文化北极盛旅势必再一次留下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历史所记。瓷业千年耀古今,国粹文明显博韵。丝绸之路传秀雅,碧海西洋遍国际。癸巳盛夏七月里,文化盛旅万里行。艺路向北远航去,佳瓷作伴芳菲吟。瓷坛泰斗书妙笔,耄耋不老满才情。新秀实力画创新,笔墨施彩绘娉婷。午夜阳光自然景,人文探索寻佳迹。破冰前进达极地,纯美世界刻心境。
第五篇:艺术家与画廊艺术品展销长期代理合同
艺术家与画廊艺术品展销长期代理合同
甲方(艺术家):住址:
电话:
乙方(画廊):住址:
电话:
见证人:住址: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本艺术品展销长期代理合同。
第一条(代理范围)
甲方授权乙方在(国家、省、市)区域内独家代理甲方 销售事宜。
第二条(代理期间)
本合同所指代理期间为,在此期间内,任何一方在提前30日通知对方的条件下,在任何时候都有权解除本合同。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本合同自动终止:
1.甲方死亡。
2.乙方迁往区域之外。
3.乙方破产。
合同终止时,依据本合同乙方保管的全部作品应立即返还甲方。
第三条(展销)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每月至少要举办一次甲方作品的个人展览。甲方对作品的展览风格以及为了宣传或广告目的而复制的作品的质量享有控制权,如乙方不能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展览次数或者不能尽全力有效的宣传和推销甲方的作品,甲方有权在提前60日通知乙方的条件下终止本合同。
第四条(作品交换)
作品运交乙方的包装、保险、运输费用由方负责。作品运离乙方的包装、保险、运输费用由方负责。
包装方法:
运输方法:
保险类型:
运输保险金额由双方协商确定。在展览地售出作品的包装和运送由乙方负责。
第五条(展前准备工作)
展览所需要的画框、垫座、装帧、悬挂支撑材料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由方提供并由
第六条(展销费用)
展销费用按下列安排由双方分担:
甲方/乙方预计金额
广告和公关费邀请函邮资费
印刷费
开展费和招待费
目录制作费
摄影费
其他
第七条(最低销售额保证金)
乙方每星期可收取元最低销售额保证金。如在展销期间,作品销售金额超过元,乙方不得向甲方收取保证金。
第八条(作品价格)
展销作品价格由双方共同商定(说见“作品接收单”),该价格包括乙方佣金。
第九条(作品售出办法)
在买主预付作品全价百分之的定金或做出买定作品书画承诺后,在作品上方可标贴“已售出”字样。但在展览结束之前,任何作品不得搬离展览地。双方协商一致同意搬离的除外。
第十条(佣金)
1.乙方对在乙经营场所售出的作品,一律收取作品售价百分之的佣金。
2.经乙方联系或安排,甲方接受他人委托创作新作品所获利益,应按作品售价的百分之向乙方交付佣金。在本合同存续期间,未经乙方联系或安排,甲方接受他人委托创作新作品所获利益,应按作品售价的百分之向乙方交付佣金。
3.对甲方未经乙方安排所得的版税,或因著作权转让所获利益,乙方不取佣金;但上述利益系由乙方安排成交所获,乙方收取百分之的佣金。
第十一条(甲方直销作品)
甲方每年可自行销售件作品而无需交付乙方佣金。如甲方自销量超过件时,对超过部分应按百分之向乙方交付佣金。
第十二条(作品售后价款转付方法)
1. 一次性总付:乙方在收到买主一次性付款30日内,应在扣留佣金后,将其余作品 销售价款交付甲方。
2. 分期交付:乙方每次收到买主分期付款后,均须按照甲乙双方应得的比例份额,在 30日内将甲方应得份额交付甲方,直至分期付款全部付清,甲方取得全部应得份额为止。
买主托延付款的全部责任由乙方承担。买主延迟付款,乙方仍须在90日内将作品销售价款中甲方应得份额如数交付甲方。
第十三条(甲方直销作品售后佣金交付办法)
根据本合同第十一条约定,甲方向乙方交付的佣金,按下列办法交付:
1.一次性交付:甲方在收到买主一次性付款后,须在30日内将乙方应得佣金交付乙方。
2.分期交付:甲方每次收到买主分期付款后,均须在30日内按照乙方应得比例份额将佣金交付乙方。
第十四条(帐目报告)
乙方顺及时按季度向甲方报告帐目,第一次账目报告须在年月日做出。帐目报告内容须包括每件已售出作品的名称、售出日期、售价、买主姓名和地址、甲乙双方各应得金额,以及仍寄存于乙方尚未售出作品情况。
第十五条(帐簿审查)
乙方须将其与甲方或者代表甲方与他的所做的每一笔业务准确记入帐簿。乙方在得到甲方书面请求后得允许甲方或者甲方授权代表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对帐簿及有关材料予以审查。如经审查发现差错并给甲方造成损失,乙方须交付审查费用并及时偿付因账簿及有关材料的差错给甲方带来的损失。
第十六条(作品丢失和毁损)
自乙方接收作品时起至作品归还甲方或送交买主时止,乙方对代销作品的丢失或毁损负全部责任。代销作品丢失或毁损不能恢复原状时,甲方将视同作品已按照作品接收单上的作品标价售出而得从乙方取得相同数额的价款。如决定对作品予以修复,甲方享有首先参加修复及获得相应补偿的权利,甲方对其他参加修复的人选享有否决权,但该否决权不得滥用。第十七条(保险)
乙方须按照不低于作品接收单上所标作品售价的百分之的数额对作品投保被盗、毁损、丢失等。作品一旦被盗、毁损或遭受其他损失,乙方须赔偿甲方的损失。第十八条(著作权)
本合同所指全部作品著作权归甲方所有。乙方有义务告知买主甲方为所买作品著作权人。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甲方作品的著作权。
第十九条(合同转让)
任何一方未取得另一方书面同意都不得转让本合同。
第二十条(合同的修改)
本合同业经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各项条款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得由双方另行签订书面协议。
第二十一条(争议的解决)
双方因本合同的解释和履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以下第种方式解决:
1.由仲裁机构仲裁。
2.向
第二十二条(合同份数)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见证人各执一份为凭。
附:作品接收单。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乙方代表:(签字)见证人:(签字)签订合同时间:年月日
作品接收单
今收到的艺术作品共件。
(艺术家姓名)
各作品特征如下:
名称载体规格售价佣金 1.2.3.4.5.6.7.8.9.10.11.12.
接收作品目的:()销售()展览
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以上作品在归还艺术家前,如出现丢失或毁损现象,作品接收人负全部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不低于作品售价与委托酬金之差。一旦艺术家提出返还作品要求,作品接收人应将全部作品予以返还。上述作品著作权归艺术家所有。
作品接收人:(签字)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