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权威报告均指中国艺术品市场
两权威报告均指中国艺术品市场2012年大幅下降
据3月14日出版的《2013年TEFAF 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聚焦中国与巴西市场》,上升势头曾经无人可挡的中国艺术品与香港公司注册古董市场在2012年遭遇了寒流,收缩近1/4,使得美国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市场的传统地位。该报告同时公布了2012年艺术品市场的成交总额,在全球经济增速放慢、经济不确定因素持续存在的环境中,2012年全球艺术品与古董市场萎缩了7%,共成交430亿欧元。
这份报告由专业研究艺术品市场的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Clare McAndrew)受欧洲艺术基金会委托研究并编辑。欧洲艺术基金会是TEFAF欧洲艺术博览会的承办者,该博览会是国际艺术品市场极具声誉的顶级盛事。中文版《2013年TEFAF 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聚焦中国与巴西市场》(以下称《TEFAF 报告》)将由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译制,并在4月推出。
不过,同期出版的另一份业内权威报告,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和ArtPrice(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日前联手推出的《2012年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以下称《ArtPrice报告》)却称,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为84.58亿美元,相比2011年下降37.14%,但仍以41%的市场份额蝉联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Artprice是一家诞生于法国的世界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提供超过405000名艺术家的2500多万个艺术品拍卖价格和指数并且实时更新,成为艺术市场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孰是孰非的结论给艺术市场罩上了一层迷雾,也引发各界争论。去年“最大艺术品市场”究竟是谁?
《TEFAF 报告》和《ArtPrice报告》最大的争议在于,2012年的“最大艺术品市场”究竟是中国还是美国。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近三年来第一次开始减速,总销售额为106亿欧元,下降了24%,重新回落到世界第二的位置。减速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因素(受经济增长减速和持续的流动性紧缩影响)以及市场上高品质高价格的艺术品数量的减少。另外,许多艺术基金和其他带有投机性质的投资者也在去年减少了对艺术品市场的参与。”《TEFAF 报告》的执行人克莱尔·安德鲁博士在3月14日的报告会上称。
与此番遭遇戏剧性下滑相对应的,是2011年,中国第一次成为世界艺术品与古董市场的主力,其销售份额猛增至全球的30%。而此前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迅猛发展势头。这一消息立即引来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其中尤为受到关注的便是那句“世界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市场的萎缩”。
但是随后出现的《ArtPrice报告》却推翻了这一结论。这份针对纯艺术拍卖市场进行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纯艺术拍卖市场总销售额为122.69亿美元,中国市场销售额为50.69亿美元。颇具意味的是,Art Price 和AMMA称中国以41%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蝉联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宝座,美国只有27%的市场份额。而《TEFAF 报告》却称美国以142亿欧元的销售额超越中国106亿欧元的销售额,重夺世界最大艺术品市场头衔。
第二篇:经济发展带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高
经济发展带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高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国内艺术品市场迅速的发展,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头强劲,呈整体攀升的态势,尤其是这两年,艺术品收藏已成为房产和证券市场后发展最快的投资市场。
据环球财经报道,前不久,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举行的“香港佳士得2007春季拍卖会预展”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在展出的300余件珍品中,包括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宫廷御制艺术精品及珠宝等,总价值约3亿港元,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专为雍正皇帝贺寿而烧制的瓷碗等珍品备受关注,佳士得业务拓展部(中国区)董事翁晓惠对于5月27日至31日在香港举行的“香港佳士得2007春季拍充
满信心。
据介绍,佳士得国际于2006年举行了600多场拍卖会,共创下46.7亿美元的总成交额,较2005年上升36%,并打破全球拍卖最高成交额纪录,其中525件艺术品的成交价逾100万美元;香港佳士得举行的秋季拍卖会,创下16.4亿港元的成交额,连同5月至6月的春季拍卖会,2006年共创下逾28.4亿港元的全年总成交额,打破亚洲区拍卖会全年最高总成交额的纪录。
资本随行入市,艺术品市场开始成为投资回报的香饽饽,艺术品收藏正成为继房地产、股票
之后新的投资项目。
自《拍卖法》1997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中国拍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拍卖成交额从10年前的100亿元扩大到2006年的近3000亿元。有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艺术品
拍卖业绩达500万元以上的
有100家企业。仅这100家拍企就举办拍卖场次684场,总成交额近15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说,金融证券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5%,房地产业是21%,而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却在30%以上。高回报率让艺术品市场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收入不断增加也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市场的高收益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介入艺术品市场。资本流动刺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近两年艺术市场拍卖总额虽有升降,但总体来讲大幅提升,这与大量资本的涌入是分不开的。
艺术设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史上的两个方面的设计分析分化的艺术与设计和会经济关系。建立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艺术与设计,艺术设计,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艺术与设计,以便为出口服务的社会,经济,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须纳入自己结论。值得一的是,粗体的“艺术与设计也是生产力”的观点明确。
文中提到的文字艺术与设计,包括装饰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既是艺术,经济和实用的艺术形式。艺术设计作一种艺术主要以创造职能类别为美国,这显示出它的艺术。另一方面,它的价值必须投入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它充分反映了其经济的性质。这种形式的实用艺术作品的任务是,以改善人类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决定,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水平。
艺术与设计反映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经济的表现是一种形式的社会存在,其中艺术设计和社会经济关系是分不开的。艺术与设计和经济关系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是精神和物质。换句话说,就是根据社会,经济,艺术设计发展的社会经济服务。的质量,社会经济地位,是能够遏制的展,艺术与设计;艺术设计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但不能决定的地位,经济发展。建立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艺术与设计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社会经济发展高级时期艺术和文化,也是一个时期的繁荣。例如,英国在工业革命,因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现代设计的诞生地。
在我国,在1997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行市场经。在那个时候,广东的前沿,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期抑制。鉴于急剧增加的需求,艺术和设计,从而在广告设计,产品设计,envirt经济。在thatonmental设计,如缺乏专业人员,广州美学院必须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将改为由该部艺术和工艺的设计。国家机构相同的(系)的情况下,由于长期的经济状况在最近几年得到改善,专业艺术和设计一直是一个热门专业。艺术与设计自己的发展,现代设计的起源有两个显着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分工,二是改善生产工艺和低消费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艺术设计与进步突飞猛进每一次,在由于社会分工造成的一个高度发达社会经济次。首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增加,人类文明和提高审美的艺术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高度每一次,在由于社会分工造成的一个高度发达发达的社会经济概念期间的巨大变化,社会,解放时期,应用设计的艺
术和发展广泛的思想和思维空间。
二。艺术与设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邓小平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相信,相结合的艺术和技术的产品-艺术与设计是一种生产力。它像其他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首先,艺术设计,背后的驱动力的发展,人民的不懈追求的美国。这种追求是自发的,与生俱来的。正是这种渴望的美好事物和追求的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强大动力。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在于它有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设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和技术是通过结合艺术与生活的人的联系。艺术与设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其人民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且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次,计所带来的艺术,不仅是精神的愉悦和享受,更重要的,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与设计的概念,目的和具体的实体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是预先当然活动。的本质,它是将要进行的活动对经济发展中的艺术眼光和规划。总体而言,这一设想和规划是一个进步,发展,甚至先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还解释说,艺术设计是一种推动力,促进社会发展。
艺术与设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中,设计往往被称为历史上的“包豪斯运动。”它起源于德国,在美国开发国,大大促进了快速发展的美国经济。
三。艺术与设计必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自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基本明确的艺术与设计和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如何发展的艺术指导
意义的设计。艺术与设计和更密切的关系,社会经济
邓小平南巡于1992年,说: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指出了发展方向艺术与设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基本上是设计的未来我们的产业,良好的设计是一种象征,成功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巨头松下幸之助回访由美国说: “未来是设计的时代?撒切尔说: “基本上是设计未来的欧香港理工大学,副主任林衍堂设计说: ”......面对全球化的世界贸易,如果没有工业设计的产品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在德国,美国,从一开始就重视设计和它是密切相关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是前进中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艺术与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的成本效益”的要求并不过分。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一直是“一流的质量”,“二等包装”,“三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设计,产品包
装设计? 不言而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文艺的发展和演变,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说文艺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既经济物质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经济与文艺的这种关系,不过是前一种关系在历史过程中的一种渐变形态.而经济基础的变更对文艺的发展的影响,并不是亦步亦趋、如影随形,而是或迟或早、参差不齐的。因为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从根本上受物质生产关系的制约外,同时还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然而,文艺的发展和变化最终受经济基础的决定既受生产力的制约是一条客观的规律。所以这样文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平衡是客观现实的。
由于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是从根本上发生的,而从具体对文艺的发展做更为细致的考察时,会发现它在某些时候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然而对于这种现象,著名的导师马克思曾经以繁荣的古希腊艺术为例,说明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并非是成正比的,古希腊开创了文化史上第一个艺术繁盛期,并构成整个欧洲文化的一个“高不可及的范本”,但随后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进步,却未能使古希腊艺术获得进一步繁盛。这样的例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比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灾荒连年,战争不断,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混乱的时代,“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参见宗白华《美学散步》);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物质生产是落后的,却产生了歌德、席勒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思想家;19世纪的俄罗斯,是其文学艺术的空前高峰期,但此时俄罗斯的经济却相当落后,甚至还残存有农奴制。这些描述经济与艺术发展不平衡的经典例证是值得深思的。虽然这个十分著名的观点,总成为主张“艺术独立性”的鼓吹者们的重要理论依据,但也同样受到标榜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人士的进一步抢白,认为这种“不平衡关系”只能佐证艺术与经济关系的间接性,却不能成为否定经济基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对艺术活动根本制约和决定的作用的理由。
当一个人伸手拿香烟时,他并不是根据手的当前位置或手已经移动的距离,而是根据香烟和手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手的运动的;当我们给一个温箱加热时,我们不是根据现有的温度,而是根据现有温度和理想温度之差来调节输入温箱热量的。文学艺术调节社会存在的发展情况是同样的,它所依据或反映的不是社会现状,而是理想与现状之差。只有这样肯定文学艺术的反映,才好说明它反过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由此不难解释希求神力的古代产生了古代神话,社会**年代产生了陶、谢的山水田园诗,农民贫苦的年代出现了《牛郎织女》,中世纪黑暗统治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中国长期禁欲后出现了性文学热...承认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种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文学观念的体现。当我们把文学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一部分时,文学的发展肯定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但是当我们从文学独特的艺术价值上来辨别文学的成就时,就会发现某些特殊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关系不大。对于这种现象,马克思曾经做出过解释:“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就被解释明白了。”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样一个事实,也告诉我们产生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是文学艺术的“特殊性”。
总而言之,文学是随社会的物质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特殊的领域里,文学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这一是由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不是单一的,决定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水平。同时,我们在谈论文学的发展时,是就文学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言的,因而我们必然运用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学的独立审美价值两个尺度来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当我们以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及其社会进步的尺度来审视文学现象时,文学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表现会很突出,但当我们从文学的独特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待时间维度中的文学现象时,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与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现象,会感到文学在其历史中似乎只表现为某种演变的历程。
第三篇:2012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
2012年秋季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
201 2年秋季拍卖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价格指数排名
名次姓名当前价格(元,平方尺)1崔自默1,505,9522包辰初1
3吴冠中653
4蒋山青516
5刘炜497
6赵无极454
7沈学仁379
8路怀中375
9朱伟364
10何家英3581赵绪成309
12杨晓阳268
13贾又福220
14李翔209
15徐累197
16杨佴昱192
17江明贤187
18张跃华182
19陈逸飞181
20姜国华179
21范曾164
22王子武155
23薛亮155
24崔如琢155
25陈佩秋148
26江宏伟
27任重131
28徐乐乐131
29刘文西131
30冯大中125
31宋雨桂119
32蔡玉水117,419,753,871,327,297,444,340,510,739,397,131,974,017.091,094.887,500,178,579,688,946.789.191.029。764140.618,986 .914 .411,641,680 .587
33王申勇116,162 34邱汉桥115.981 35汪国新115.609 36张 仃106,937 37王明明106,530 38姜宝林103,498 39黄永玉103,127 40刘大为100,720 41孟祥顺100,537 42戴 泽10043娄正纲9844喻 慧9745刘旦宅9746郭 关9547孙震生9448苏柏斗9049南 溪85
50史国良83,485,594,585,219,172,739,632,981,755
第四篇:标准之路——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调查
标准之路——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调查 2011年09月17日 21:09:19
来源:艺术市场
字号:【大 中 小】
引言:这是一个近年来引发了众多关注的现象,这是一个被汹涌而来的飞跃式发展激起了泡沫的市场,这是一个被很多人羡慕、嫉妒乃至于怀疑的市场。关于它们,真正的内幕我们所知其实不多,而议论却实在不少。伴随而来的市场规范之声从它开始形成的那一天就未曾停止。
它们,有一个公认的代名词——艺术品市场;同时,这个词语马上会让人想起另一个词——市场规范,或者官方一点的话叫做——法规建设。
事实上,大多数的媒体报道都有意无意地将这两者画上了相互注解号。比如从1996年中国拍卖史上的第一起因画作真伪引起的买家状告浙江某拍卖公司拍卖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的诉讼案开始,到2009年这10余年中,如假冒著名画家吴冠中作品《炮打司令部》侵权案、石鲁遗作(均为赝品)惊现河南案,及画家史国良告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卖伪作案,还有上海某拍卖行因接受竞买人委托,直接参与竞买行为,被工商部门立案调查,甚至“拍假”和“假拍”等等,都是八卦新闻的猛料。
一般人在新闻中看到的,只是些被脸谱化甚至妖魔化了的“市场黑幕”。现实中则远非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那么简单。拍卖上的“天价”并不能减少这个市场在各种舆论上承受的重力,在享受财富的同时,他们面对的还有压力。
是在压力中实现人们猜测的“崩盘”,还是通过压力转化为一种行业约束标准,变为更为健康的发展推力,这成为了“艺术品市场”能否走向辉煌的分野。“本期关注”编辑部记者将带着问题,深入到一线,以艺术品市场法规建设为主线,着眼整个行业,并重点关注拍卖行展开采访调查„„
中国艺术品市场法规之路
上个世纪90年代,现代画廊、文物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拍卖法》等新词汇相继为人们熟知。进入21世纪,在市场的推动下,国家相关的经营制度和法律法规开始逐步制定。近年来,《文物保护法》《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这些法规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民间收藏也日益兴盛,大批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军艺术品市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辐射点,沪、杭、鲁、粤为支点的全国性格局。在多点开花的市场繁荣面前,人们也发现,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及规范政策已经远远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甚至有专家认为艺术品市场混乱的根源在于管理松散,是发展的瓶颈。
体系缺位,法规与实操之间的偏差
艺术品市场因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及交易标的的独一无二性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在我国,一级艺术品市场是在缺乏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自律制度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依照艺术品市场规律而言,一级市场的规范往往又是二级市场健康运作的前提。拍卖行作为二级艺术市场是现在暴露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批评者的众矢之的。
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立法只有文化部制定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而由文化部酝酿多年、即将呼之欲出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由于国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规定了部门规章不能再设置行政许可,而随之搁浅。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艺术品经营的有关管理规程必须做出较大调整修改后方能出台,但即使推出,由于部门规章层级较低,也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实际上,《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设立的监管措施实际上也意味着被废止。而当前,又没有其他的法规来明确文化部门的管理权限,大多数地方文化部门对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均缺乏力度。从对拍卖业进行调整的现行法律法规来看,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中国拍卖行业拍卖通则》两部,但这两部法律规范对我国不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规定得有些太笼统,需要增加相关细节、规范进行补充。比如《拍卖法》,虽然对拍卖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拍卖程序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原则的规定,使拍卖活动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拍卖法》将艺术品和一般商品同样看待,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只能对艺术品市场的其他环节进行管理,而对于艺术品拍卖的管理很难介入,造成整个艺术市场管理体系分散、不成系统。还有大家一直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假拍”和“拍假”。拍卖行通常以《拍卖法》规定的“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作为免责理由。但这项辩护理由有时并不能对我国复杂的艺术品市场一概而论。因为这条免去的仅是善意拍卖人对拍卖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并不能免去其中故意串通卖方、欺骗买家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拍卖行是依靠信誉生存的,虽然在国际上有拍卖不负责拍品真伪的惯例,但一些有名望的拍卖行依然想尽办法来“保真”,我国的《拍卖法》也延续了这个国际惯例。通常,在健康的艺术市场中拍卖公司作为买方与卖方的中介人,其权利与义务就是按照法定程序拍卖标的,收取佣金费用,而不对标的物的瑕疵承担保证人的责任,真正承担该责任的是卖家。然而一些拍卖公司却以此为依据,乘虚而入。之所以在拍卖环节屡屡出现“假拍”“拍假”的瑕疵责任纠纷,正是说明了法规与实操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偏差,问题和症结就在于艺术作品价值鉴定体系的缺位,这种缺位,应该在一级市场的流通过程和经过市场评价与检验中得到解决或认定。而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画商与画廊,理应是艺术品进入交易市场中经历的重要环节,起着艺术品基础数据整理、鉴定、定位和推荐的重要作用。艺术品买家可以依据画廊与画商提供的艺术品资料,对书画作品价值的真实性产生信赖。但从实践结果看,不少画廊基本属于“商品寄卖店”,采用的是艺术品市场中最低级的交易方式——经营者们将商品画成批量地买进卖出,或兼营工艺品、复制品,甚至哄抬价格,质与价不成正比,逐渐沦为艺术品市场的边缘,进而影响到拍卖市场。
代理制究竟要完善什么?
“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之所以散乱,究其原因莫不是诚信的缺失。国家将来关于艺术品市场的立法,必须要将诚信原则作为立法的基本思想,法条的设计、艺术品经纪人权利义务的设定、艺术品市场的管理等都要把诚信放在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认为,完善艺术品市场规范甚至可以考虑在司法适用中可以直接引用诚信原则,作为定案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艺术品代理制或经纪人的认识和理解。密切买卖双方市场甚至和艺术家的联系,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艺术品经纪人、代理制方面法律法规,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而且很容易地了解画廊、拍卖行的性质、优势等,这也是买卖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达到双赢的较好结果。
刘双舟认为,艺术品市场代理制和经纪人从业的资格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我国法律必须予以积极引导,这样才不至于导致艺术品经纪市场的杂乱。国家应当对艺术品经纪人资格的取得规定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不能像保险经纪人、不动产经纪人那样轻易地就可以取得从业资格。对于自然人,国家必须组织统一的艺术品代理制方面的资格考试,对于艺术品经纪人做各方面的素质国家必须以考核的方式做出具体要求。对于画廊、拍卖行等行业甚至可以考虑制定代理制管理的相关准则。
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工程是文化部为艺术品市场创建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建立的市场诚信机制,已经于2006年4月启动。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认为,该数据库工程就是通过对艺术品及艺术家建立诚信公示体系,建立便于查询、快速检索的方式。它的建立,对于规范艺术品市场、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建立艺术品市场的诚信体系起到推动作用。但目前该工程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因此,逐步完善该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近些年一些地方的拍卖业也从“只进不出”“只生不死”的状态,开始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中国拍卖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告诉记者,拍卖协会目前也正逐步完善拍卖公司和拍卖师的“退出机制”。根据现行的《拍卖法》,艺术品买家一旦在拍卖行购得艺术品,是不能退回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艺术品代理制度的不完善,拍卖行的职能很多情况下为鉴定师所取代,而鉴定师的水平及信用难以保证,适时引入“退货机制”,能够弥补艺术品市场诚信的缺失。同时,加强艺术品拍卖的行业自律。
也有专家提出,应当尽快将拍卖行、画廊等法人形式的艺术品代理机构组织起来,成立相关的艺术品代理协会,负责自律管理以及协调艺术品代理机构与艺术品生产者、投资者、买家或藏家等多方面的关系,并及时建立艺术品代理投诉制度,提升艺术品代理组织的整体形象,增加社会对艺术品代理机构的认同感。同时实行艺术品代理登记制度,建立信息档案库,对艺术品经纪人的职业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并设专门机构接受公众对经纪人的查询和投诉。还可以建立资信评级制度,督促艺术品经纪人认真地履行职能。由行业制定自我约束、共同发展的行业自律制度,这也是艺术品市场通行的国际惯例之一。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所缺乏的正是一种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用于自己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保真”才能“保身”
“拍假和假拍不是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流,否则无法解释这个广泛参与的市场能够有如此发展的速度。”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专业人士这样讲。
中拍协有关负责人认为,从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发展的规模速度乃至于参加的人数来讲,整体应当是积极健康的。这是一个事实。很难想象,如果目前拍卖市场像某些消息或某些团队所描述的漆黑一团的话,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这个市场,高手太多,明白的人太多,包括新闻媒体,都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当然,拍卖市场的成绩宣传的情况,社会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价格高、物品稀缺,造成文物艺术品拍卖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其所存在的问题会有放大的效果,但拍卖市场中真正的藏家、行家对拍卖行业的批评可能比例还比较小,反而很多社会舆论关注、表扬、批评及建议的可能更多。
中拍协认为,大家在很多问题上的疑虑值得拍卖业重视,比如拍假。一种情况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是无知卖假,也就是能力所限;另一种情况是知假买(卖)假,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至少是商业道德问题,尽管拍卖法中有瑕疵不担保的条款,但是企业不能将此作为挡箭牌来推卸自己的职业道德或者说职业操守。
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中国历史众所周知的动荡,朝代更迭,后朝毁灭前朝文化,很多文化的延续传承和著录受到损坏,大部分是人为的。有幸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就会有考鉴的难度,如果在环节上出现疑问,市场专家会有解决办法,这是对文化对市场负责任的表现。比如说某某(款)某某(传),传递的信息是大家对此文物真假年代的不确定,不确定不代表假。
第三种是造假拍假,这在文物拍卖上,是极少出现的,到目前为止,中拍协艺委会还没有接到拍卖公司和造假集团或违法分子的证据,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认定应是法律问题。中拍协曾态度鲜明地表示,对于“能力所限”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文物艺术品拍卖真伪鉴定的争议降低到最低;对于“知假买(卖)假”要提高专业的门槛、标准和要求。对于“造假拍假”鼓励大家包括媒体举报。
假拍,完全是拍卖企业能够宏观控制的,其核心在于信息的传递要完整真实,拍卖企业只有加强内功、最大限度地保真,才能树立良好的口碑,够给买家卖家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场所。
公示制强光下的博弈
中消协律师邱宝昌认为,艺术市场的成交甚至是拍卖交易的透明化是企业一项非常特殊的权利,权利客体的商业性决定了企业对此讳莫如深。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公示制度。没有这种制度,难免就会导致拍卖真实性和纠纷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交易的障碍,影响艺术市场产业的发展。
邱宝昌说:“比如拍卖合同当中,拍卖人与委托人要签订委托合同,要求委托人提供拍卖物的来源、所有权等的相关证明,拍卖物有没有瑕疵。这一点很具体,也很负责任,可以避免虚假委托。拍卖人可以委托一些人去鉴定,对来源有权说明,可以避免来路不明的物品的非法操作。从这一点上讲,也是对拍卖法第61条的免责是个补充完善。而这个一点直到现在,我国除了行业管理规定外,依然没有相应的国家的法规来规定。” 他认为:“拍卖法第37条虽然对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等问题有规定,但对竞买人与委托人之间没有具体规定,使得两者如果进行串通,则无相关法规进行约束管理。解决这一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健全一个全国统一的拍卖公示制度和平台,让市场交易各方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某一流程内容的交易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艺术品拍卖交易,避免欺诈行为的发生。”
邱宝昌认为,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仍然没有解决两个根本的问题:
一、拍假的问题。竞买人对标的物应该有一定期限的反悔权。例如给一定时间,如果觉得出现误判,可以退。这样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委托人卖假。竞买人可以通过一段时间来鉴定、辨别这个东西要还是不要。这种情况只有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拍卖市场中才能有效实施,也会给买受人一定的保障。特别是在瑕疵担保方面起很大作用。这对拍卖前没有对拍卖物进行有效鉴定的,委托人又对委托拍卖物瑕疵不承担担保责任的这种拍品,应该给买受人一定期限的稳定期,给予无条件的解决合同方式,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规程能在这方面有一些规定的话,将会让规范和净化拍卖市场起到质的变化。
二、假拍的问题。拍卖法第37条规定,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但是如果委托人、拍卖人、竞买人三方串通一气怎么办?这就存在一个规制的问题。是否可以用两个办法来杜绝:一是用提高交易税来杜绝假拍。一件拍卖品只要成交了,就必须交税。拍卖行的佣金一般在12%左右,应该提高这一块的税收。因为文物艺术品通常被认为是奢侈品,不是日常生活用品,提高税收的最终目的也是杜绝假拍现象的出现。第二,建立公示交易凭证制度,如成交证明、缴纳税收的凭证证明等等,可以要求在拍卖结束的一定时间内提供相关的完税凭证。买受人在过了稳定期后,七日内必须要完成交割,同时进行纳税证明公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假拍。
由于目前还缺乏艺术品市场相关的登记制度,虽然某些领域有登记制度,但只是一般性总体规定或行业分类性质的登记,而这些依据之间又缺乏相互呼应,导致目前艺术品市场登记整体上陷入分散、矛盾和混乱的局面,如果不加以完善,艺术品交易则很难发挥其公示公信效力。
标准化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国拍卖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左佩兰表示,文化艺术品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通过标准化规范将“不断优化艺术品拍卖业发展环境”,其中重点就是拍卖流程的标准化。她认为,标准化已成为优化艺术品经营行业制度的关键。
左佩兰认为,提到标准就必须要搞清楚其中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都加强了研究,并在1996年以ISO/IEC第2号指南予以确定。我国基本采用了该指南的惯例。目前,拍卖行业已经开始着手有关标准化操作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左佩兰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的发展方向,艺术品市场行业的服务业亟须提高标准服务的管理水平。一直以来,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大力推进标准化的实践结果告诉我们,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我国的拍卖业虽然是一个时间比较短的行业,但它却具备现代服务业的特征,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已经成长为当代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因此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是很有必要的。她认为,健全拍卖业发展的规范化环境,不仅有利于他作为服务企业的经营,还可以使竞争更加有序,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国内外经验已经表明,优化服务业制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于制定服务、流程等标准,用标准来明确服务市场的准入领域、准入条件、准入程序及监管方法。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基本完成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的推广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左佩兰看来,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文化市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很多行业已经在标准化进程上走在前面,并趋于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拍卖行业也正是看到了实施现代行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于拍卖业来说,首先要建立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产业发展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重点就是新兴行业的标准化,并加大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其次是加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标准的研制。从拍卖业来说,行业标准化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护。通过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并实施行使后的监督来获取社会最佳秩序。
从国际上来看,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很多服务标准,都是以促进和加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的。左佩兰认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今后的重点应逐渐放在完成“拍卖师的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拍卖场所设施及安全标准”等国家标准的修订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拍卖业的发展不是要解决总量不足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标准化的介入,才是进行市场监督、质量认证、资质审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左佩兰提出,加强国家准制定的应对措施研究是优化行业发展制度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拍卖业只有采用标准化管理,才能硬化企业的约束机制,促使其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她认为,现代拍卖业对标准化的需求还来源于对拍卖活动的真伪、安全等信息披露的需要,因为文物艺术品从鉴定和辨伪上非常专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供需双方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实施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保护竞买人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有关文化艺术品行业的标准尚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及市场的需求。行业标准还很缺乏。而已有的有些标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须制定新标准予以替换。
从《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颁布实施,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向
2010年7月1日,《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实施。这部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参与起草制定,商务部发布实施的行业规程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6月28日,在《规程》新闻发布会上,很多被采访的拍卖业界、收藏界、法律界人士认为,它的发布对一直以来广受社会诟病、操作“有点乱”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认为,这部标准的出台,将使拍卖行业的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更臻于完善,它弥补了《拍卖法》的一些不足。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一标准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很可能会在下一步修订《拍卖法》中加以引用。
这是中国拍卖行业恢复发展23年,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18年来的第一部行业标准。《规程》对拍卖程序中的拍卖标的征集、鉴定与审核、保管,拍卖委托、拍卖图录的制作,拍卖会的实施,拍卖结算,争议解决途径,拍卖档案的管理等主要环节,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规则的利益制衡
文物艺术品市场能够繁荣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文物艺术品交易双方或多方的权利得到保障。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正是在国家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快速发展中,在不断出台的新型文物和市场法规保障下日益发展起来的,《规程》的出台就是一种保障的细化。
记者留意到,《规程》对文物艺术品拍卖整个服务流程的操做均作了详细的规范。而且《规程》在对委托人、竞买人、拍卖人的利益保护方面均有提及和相应措施。北京匡时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说,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一些拍卖行因接受竞买人委托,受托代为竞买的行为,被文化部门及工商部门立案调查,并受到行政处罚的先例。为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产生,不少拍卖企业开始拒绝竞买人的委托,因此造成一定的成交率损失,同时成交价格方面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新出台的《规程》则明文规定,拍卖人可在拍卖现场设置委托竞投席,为竞买人提供代为传递竞买信息的服务。这使得拍卖人的委托竞投行为得到了规则的支撑和规范,对拍卖企业、竞买人甚至委托人的利益来说,无疑都是一种保护;此外,诸如档案保管期限不得少于5年,拍卖人对拍卖标的进行鉴定时应制作鉴定记录等规定,对委托人、竞买人、拍卖人而言,均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规程对库房的管理也提出具体要求,从企业角度来看,这是基于对企业安全的角度考虑而制定的。从拍卖企业的从业人员来看,也是提高他们对文物艺术品的责任感,树立一种对文物艺术品的爱护意识。
张延华则认为:“《规程》就是一个充分协调的过程,这个标准最后的成果代表了所有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正当要求。首先,它规范了拍卖人的行为,对委托人、竞买人的权益形成具体的、直接的保护。其次,有利于减少拍卖纠纷,控制拍卖活动各方的法律风险。再次,这个标准对于规范和提高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树立行业诚信形象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实,《规程》的出台也正是十几年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一个经验性总结,它总结了规范代理、规范经营、规范管理的经验。纵观当前文物艺术品大环境:文物艺术品经营来源和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价格和流通的解禁,使文物的高价值、低价位局面大大改观,不仅结束了文物只卖给外国人的历史,还使境外回流文物在拍卖市场上逐年增加。开放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使民间的文物收藏和保护意识极大提升,文物艺术品受到普遍重视,收藏队伍规模空前。越来越多的各界高端人士的大量资金注入,使文物艺术品市场成为多方参与、多种资金支撑的领域。但与此同时,这个市场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运行起来没有那么顺利,如经纪人制度不完善、不规范交易现象时有发生、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不公平交易问题突出等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市场信誉,也使得很多愿意并准备投资艺术品产业的人望而却步,消减了投资意愿。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即是对买、卖及委托人等几类主体行为以及相互之间权利与义务的调整与规范。
制度基础进入发展核心
“虽然该规程的制定和出台本身并不属于立法活动,规程内容也不具有正式法律渊源意义上的法律效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规程的出台毫无法律意义。恰恰是艺术品市场中的很多法律制度不是由立法者‘闭门造车’空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市场交易中形成的习惯、规则。所以它的颁布实施是对我国艺术品市场法规实践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刘双舟教授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经济和法律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是参与市场活动的一切市场主体,在权利、义务、责任、规则等方面,处于平等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正是国家“放权让利”,逐渐打破原有“一体化”模式的过程。
包括此次《规程》在内的行业规范的起草制定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2007年3月22日,商务部发布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在通知中将《文物艺术品拍卖技术规程》列入了计划,并指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为主要起草单位。2007年4月23日,《规程》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初步确定了《规程》制定的基本框架结构、章节和主要内容。2007年至2009年12月,经过近4年、10余次调研和专家论证并审议,终获通过。
《规程》的颁布表明,中国改革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后开始关注并试图进入行业标准化核心层面,艺术品市场制度基础建设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词时,不仅仅是文化部或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甚至与之关联的行业政府主管方也开始认识到这项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廓清了发展的新目标。《规程》确认了拍卖实践中形成的惯例,拓展了一些操作方式,明确了拍卖操作中对拍卖三方的保护规则,为拍卖公司规范流程提供了行为准则。
刘双舟认为,《规程》的内容虽然比较具体和细致,但是并未超出我国现行的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都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比如规程规定文物艺术品拍卖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是拍卖法中规定的“三公一诚”原则,“遵循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优秀文物艺术品传播的原则”则源于现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中“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等规定。还有,《规程》对拍卖图录问题、拍卖标的保管和保险问题、拍卖标的预展问题、委托竞投问题等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对拍品仓库管理方面进行了细致规范,这些内容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实践中有的已经是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惯例,都明确地用文字规范下来,而上述这些都是现行拍卖法律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
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根本问题,是参与艺术品交易的供给方、买受方、中介方权利如何界定的问题。而《规程》中反映出来的对艺术品市场的法制化管理思路,是实现市场安全交易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之一。这都是值得肯定的。透明和规范是健康发展的助燃剂
文物艺术品的拍卖流通在一段时间以来都有很多争议,这其中也包括拍卖流程如何规范化运作的问题。拿私人文物藏品来说,改革开放前,各地文物公司和文物商店的买卖是唯一合法的、主流性的商业行为。因为国家禁止其他市场流通途径,独家经营的文物公司和文物商店处于民间文物交易的鼎盛时代。虽然1982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但是此时保护的概念仍然很难同“市场交易”一词联系在一起,在私人买卖文物方面仍然严格控制。由于法律的禁止,所有的民间文物流通渠道只能处于私下交易状态。
1992年以后,因为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市场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原有法规又难以规范文物艺术品交易的现实,不仅使仿制品大行其道、扰乱市场,也使一些国家严禁出售的珍贵文物通过各种渠道涌向“黑市”,甚至远走海外。所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公民个人合法持有的文物可以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这是对文物行政管理一直奉行“统一经营”的实质性突破。认可了存在多年的文物拍卖企业和拍卖行为的合法性,也对文物价格确定的市场化给予了承认。包括《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文物出境审核标准》等的出台,均表明了国家对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开放态度,不仅为“有实力、懂收藏”的藏家建构了较好的平台,也使长期“不见光”的私人文物艺术品市场走到台前。正像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总店原业务负责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原副院长赵榆讲的那样,伴随法规政策的不断实施,行业经营模式将被更加透明、更加规范的经营机制取代。《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也就是把原来健康的市场行规转化为人人可见的运作流程,摒弃掉不规范的东西,让拍卖三方都清楚明白市场操作的过程。
不过,由于现行文物艺术品市场配套法规还很缺乏,比如艺术品鉴定的标准、价值评判标准等等,使得《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出台还显得有些孤单,令整个艺术市场的规范的内容仍不够具体和充实,也给不规范的小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不规范交易依旧可以在隐蔽中进行。
幸运的是,《规程》确定的“拍卖人对拍卖标的进行鉴定时,应制作鉴定记录。鉴定记录内容包括鉴定时间、地点、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鉴定意见和结论”。目的是为了尽量做到减少争议的效用。这也将促使艺术品市场更趋开放透明,也为艺术品鉴定收藏的利益保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而像这种规定,在以往的文物艺术品管理规定中是没有提及的。
此外,《规程》的“公”“信”原则,将在艺术品市场起到督促作用。比如规程规定文物艺术品拍卖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这样便于第三人了解有关物权的信息,从而保护第三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会对艺术品市场的稳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程》的出台并没有对“拍假”和“假拍”进行详细阐述。张延华认为,知假拍假是极少数人的个别行为。通过这部标准,一方面通过鉴定程序、上拍流程等方面可以约束拍卖企业;另一方面协会自身有企业信誉评级系统,将会直接影响该企业的信用评级。颁布实施起到了给当前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添加了规范的助燃剂作用,同时,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的方式、方法和处理会更加有规可循。一部《规程》对于艺术品市场也并非万能。因为作为行业自律性标准规则,虽然已经将很多规则细化,但它涉及的许多制度还是难以细致入微,并且,也需要逐渐磨合衔接。但是,《规程》所体现的基本精神,还是给当前艺术品市场开拓了广阔未来。
业内共话行业标准规范
保利拍卖:会做相应调整
赵旭(执行董事):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恢复伊始,就得益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扶持。尤其是国家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为艺术品拍卖配置了强有力的市场助推器。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还十分年轻、稚嫩,有许多的弱点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人才结构不合理,拍卖运作和客户服务还存在不规范、不到位之处。要使我国艺术品拍卖业迅速成长茁壮,真正跻身于国际名牌艺术品拍卖企业之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任重而道远。因此,此次规程的出台肯定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更好地规范拍卖行业的行规。艺术品市场热离不开法规的规范作用。由于市场的经济原因,目前拍卖公司太多,不出台新的规定不利于市场调整。总体来说,《规程》的出台是对拍卖公司利益的保护。
行业需要规范,不管是行业协会还是国家文物单位,出台管理规则,一定是要对行业进行规范,同时希望行业健康地发展。对大的拍卖公司来说,是有法可依了。例如《规程》中也涉及到对库房的管理规定,从我们公司来讲,这项工作我们之前也已完全做到。明确规定了,即使是拍卖管理层也不能随意进入。另外,我们也看了一下《规程》附录的“委托拍卖合同、公司竞买协议、委托竞投授权书、成交确认书4个资料性附件”,对照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认为与公司的类似合同没有太大差距。只是细节我们会做相应调整。至于非常专业的问题,我们会根据《规程》,请律师来做比对。总之,保利拍卖的规程也有一些更严格的要求,我们做到规程提出的要求不是问题。
匡时拍卖:增强企业对文物艺术品的爱护意识
董国强(董事长兼总经理):拍卖企业起到的是行业中介的作用,其规范操作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很重要。从艺术品拍卖行业来说,国内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时间,各个拍卖公司的《规程》大都是依照《拍卖法》来执行的,在实际操作中则主要依照苏富比、佳士得这些国际大公司的流程来运作的。
过去,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关的《规程》。这个《规程》的出台,其实也是根据国内拍卖形式,同时总结了国内十几年的行业经验、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以后制定的。对行业规范应该有比较大的帮助。例如,《规程》以书面形式把拍卖人征集拍卖标的时应做到的征集规范明确列出,此条不仅能起到对委托人和拍卖公司的保护作用。避免出现诈骗现象,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委托人的利益。从匡时公司自身来讲,我们弥补这个漏洞的办法就是,在合同上加盖一个内容为“本合同须由本公司人员签字方为有效“的公章,来防止合同丢失和合同没有及时收回带来的问题。
此外,该《规程》对库房的管理也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我认为,从文物艺术品来说,第一,出于对企业安全的角度考虑,制定该条文;第二,也对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不能单纯地把文物艺术品拍卖物当成商品来看。从业人员要保证它的完好无损。尽管文物艺术品的委托人是个人,但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个社会资源。长远角度看,文物艺术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所以对文物艺术品的保管,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责任,更是一个对艺术品的爱护和保护责任。《规程》提出了让更多的拍卖从业人员和企业树立一个对文物艺术品的爱护意识。
荣宝拍卖:制度公正问题越少
刘尚勇(总经理):我们认为,这个标准是一个基础的标准规程。有这个标准,才能说明一个企业运作的基本规范化。荣宝有自己的规程,我们已经超出了这个《规程》提出的标准规程。同时,这个标准,不是一个评判公司好坏的标准。其出台,目的是为了打破买卖双方,甚至与委托人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披露不充分、出了问题又不承担责任的问题,因为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权利义务的失衡问题。首先在文物艺术品的价值评估上就会出现问题;其次,在双方甚至三方认知上有困难,容易引起社会的质疑。那么,怎么去解决,也就是通过制度建设来逐渐修复漏洞和完善市场建设。所以,如果制度和程序是公正的,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我认为,此次《规程》的公布,最大的贡献在库房管理部分,这些部分都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被提出来的。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规可循我们很需要
焦安(副总经理):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发展得太快太猛,还没有来得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就已经到达世界艺术品拍卖的顶峰地位了。这其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中国的拍卖公司都是在自觉自律、边干边学、出了问题自我纠正这样子慢慢摸索前进的,很不容易。《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出台,虽然滞后了,但是很需要!虽然不全面、不完善,但是很重要。我们的艺术品拍卖要和国际接轨,要公开、公平、公正,必须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现在应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规程》在最后还附4个资料性附录,我想这四个资料附录的出台也是为了避免一些地区性的小拍卖公司,趁机制定不规范、不公平、有利于自己公司利益、防止损害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朵云轩是国资的,经过百年历史沉淀,具有优良的品牌知名度,是拥有中国最完整艺术品产业链的大型集团公司之一。从成立之初就是严格按照国际艺术品惯例来进行管理、征集、运营的,在此次《规程》颁布之前,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了这些标准,有些地方甚至更加严格。但是,此次《规定》尚未明确一些收费标准,比如文物局鉴定费、火漆费等,是否合理,收多少?这些仍然有很多争论,应该明确标准。
西泠拍卖:需要更细化的服务
陆镜清(总经理):《规程》的出台有助于加强拍卖行业的公平竞争,进一步推动与整合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个产业链。但是《规程》中一些细节也有待推敲,如委托竞投一项,拍卖人应竞买人的要求,在拍卖现场为其提供的代为传递竞买信息的服务。这样的提法不是太合适。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竞买人不在现场,甚至是在国外,受时间限制,是不可能把竞买信息随时传递的。这种随时传递竞买信息的做法只适合于针对现场的竞买者。而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做法,这是一种更细化的服务。
其次,对于拍卖标的的交付时限也值得推敲。有效的方法是,委托人应按照约定在签订拍卖合同后立即将委托拍卖标的交付拍卖人,而不是标准所讲的“委托人应按照约定于拍卖预展两个工作日前将委托拍卖标的交付拍卖人。”这点和拍卖公司平时的操作有很大的差异,一般都是两个月前双方签了合同之后,委托人就把委托拍卖标的交给拍卖公司。如果是在拍卖预展两个工作日前交付,拍卖公司是没办法进行拍卖的。因为之前的图录、预展、巡展、拍照等等工作根本来不及。
此外,关于保留价规则也有一些问题。此项与《拍卖法》有些出入,拍卖师的任何报价都应是有效的,竞买人的最高应价应是拍卖的成交价,如按《规程》的提法,对竞买人而言是有一定的隐瞒性操作的。
中国收藏家协会:对拍卖的真实性要求更高
张忠义(副秘书长):从我们收藏界的角度看,目前拍卖公司越来越多,但严格来说,把小型拍卖公司都算上的话,几乎是各行其是。中拍协发布了这个行业标准。尽管这个标准不是强制执行,是推荐性的,但是有这样的推荐和没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样的标准是对拍卖法的补充和扩展。尽管目前在《规程》中涉及鉴定的条款较少,但对拍卖行内部人员的作弊、不规范操作、随意性都是一个限制。作为收藏家,从艺术品收藏角度来看,现在拍卖已经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收藏家包括艺术品投资人对拍卖行是最关注的。过去没有标准,大收藏家对拍卖企业也是有选择、有判断的。就收藏家收藏界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假拍这个事情,目前艺术品市场,投资功能超过了收藏功能,对拍卖的真实可靠性要求更高,假拍会产生错误的决策,但在标准中还没有体现。所谓假拍是拍卖公司的问题,不是拍假,拍假是全社会的问题包括鉴定、收藏、拍卖等各个层面。但假拍就是拍卖行业的问题,怎么样来杜绝假拍,这里面没有很严格的标准,应该给拍卖公司界定。我也曾说过几次,很简单的方法是,拍卖协会或商务部,可以联合北京地税局,查纳税情况,并公布。拍卖行业协会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协助政府部门,要求拍卖公司提供纳税情况,马上清晰,也是对全社会负责。进一步谈到执行的问题,执行的过程当中要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张延华会长提到的评选、达标、示范等都是从正面进行鼓励,从负面上的如设置黑名单,这些办法还是很好的。拍卖市场交易额数量不大,但影响很大。
起草人解读标准规范
当备受业内瞩目的《规程》)被商务部公告实施时,当几乎所有的大众舆论都还在纠结于《规程》出台能否真正意义上解决“假拍”“做记录”,特别“艺术品保真”等问题时,作为专业媒体更关心的则是《规程》起草者们在作为“制定标准人”时的身份立场,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这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18年来第一部行业标准”最终合理与公正的程度,嘉德拍卖公司副总裁寇勤作为起草者之一,也有他自己的解读。
调整的产物中国艺术品拍卖从成立到发展一直有着“先天不足”。寇勤认为:“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其诞生之时甚至还没有拿到一个明确的‘出生证’,甚至即便是《拍卖法》只是以‘曲线救国’方式从一个侧面变通地界定了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地位和合法性,所以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在诞生之初无论是从法律条文还是规则制度上,连同其内部的标准、程序、构建等等都存在严重的缺陷。”最早的艺术品拍卖是以国家文物局下发文件以“试点运行”的方式才出现的,所以嘉德在最开始从事艺术品拍卖时面临的是内地地区拍卖行业“一片空白”却要“平地拔楼”的境地,他们不能不到海外去学习观摩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巨头的运作模式,“当时因为实在是没有丝毫现成的东西可借鉴,恨不得连最基本的‘竞买登记表’都一并卷回来。”
“直到在《文物保护法》修订的时候,增加了一个相应的章节,在大框架和重要的原则性问题上给予了规定,这是艺术品拍卖首次有了“针对性的国家法律条文的规定”。”然而这对于拍卖具体实施而完还是太过于“框架化”了,于是各拍卖公司不得不从“保护企业自身交易安全性与合法性”的立场出发,制定详细的拍卖章程,即一个“三方交易”的游戏规则。
而这些状况就在客观上造就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一个饶有意味的现象——大而框之的国家法规配合以代表拍卖人利益为主导拍卖公司自拟的章程,过于粗狂和过于细致的两种极端,一直并行到《规程》出台之前。所以在拍卖公司对其做出不断地调整时,由于立场的问题往往难免在拍卖人责任、争议问题、风险承担上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拍卖公司的拍卖章程长久以来一直备受质疑的原因——拍卖企业自己制定的拍卖规则如何具备法律约束力呢?而拍卖公司自身也是有苦难言,因为实在是没有哪条针对性的具体法规条文可以“安抚”大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规程》作为一种推介性质的标准却被广泛认同并积极促其出台,因为这是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最大也是最现实的需求。
统一立场的愿望在当时,制定一个“被行业所接纳,被司法机构所认同,被大众所了解进而达成三方面共识的”的行业规程已然成为了各方面的迫切希望。很多人认为,《规程》的推出具备准确与科学的特点:中国艺术拍卖市场尚属于在摸索中前进的阶段,强制性、禁止性标准往往会在束缚意义上体现得更明显一些,而制定人的立场转变也很好地解决了大众对于拍卖公司站在自身立场上制定的拍卖章程的质疑,所以《规程》得到了广大不同立场群体的共同认可。
所以,当来自不同职能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们以整个行业发展的“长治久安”为出发点,共同起草《规程》的时候,这个制定者的立场就变得客观而公正起来,于是直接导致了《规程》与以往的拍卖公司自己制定的拍卖章程不同,最大程度上地照顾了竞买人和委托人的利益。
但饶有意味的是,和很多人的臆断不一致的是,在推行《规程》迫切性上,拍卖行们的热情要比竞买、委托人与广大公众,积极且急切地多,“因为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正规化发展的拍卖行意识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自身的利益与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率先保障自己竞买人与委托人权益。”
不是“自毁”而是“自律”《规程》起草阶段很多拍卖行的负责人在逐项讨论规定时,都会不止一次地问:“我们能不能不要自己把自己框死呢”,意思是说《规程》中一些条款对这些拍卖行而言,确实是“要求过高、过严,或者所要承担的责任过多”。但就《规程》的本身的立场出发,即便是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充其量也只能达到一种要求“自律”的程度而绝非“自毁”境地,因为制定立场是客观的,在交易中代表了三方的利益,站在拍卖行的立场上,其在某些方面看似受到‘限制’,但更重要的是,《规程》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拍卖行合法合理的权益,所以拍卖行的经营者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同时,也注意到自己同时也是《规程》的受益者之一。
从“厚”到“薄”的转换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规程》起草的过程中,它先是变得如同书一般很厚——很多细节被进一步细化,然后又逐步变得很薄,只有寥寥几页纸,很多东西被删去,然后又开始变厚填东西,接着又开始变薄删东西„„其实这就是不同立场在不时博弈的结果,这个过程很有意思——行业希望规范和圆满,所以开始很多很细,但是实施起来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于是就删„„而这个最终的版本可以说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定了。”寇勤如是介绍。
但是一些细节上的变化还是明显的。“譬如,原来用的“竞买登记单”变为了“公司竞买协议”,从单方面的登记到双方签字的协议,就更有力地保护了双方当事人在整个拍卖过程中的权益;再譬如“委托竞投”这个一直有争议为是“自买自卖”的方式,尽管有个别的政府部门提出应予以删去,但是通过讨论后还是保留了下来,大家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其还是一个行之有效且国际通用的服务方式;而在拍卖合同中,有一条是大家坚持要加上而就意在保护拍卖行合法权益的——“委托人就下列拍卖标的不可撤销地向拍卖人保证:自己对所委托拍卖标的拥有所有权或享有处分权,对该拍卖标的的拍卖不会侵害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包括著作权权益),亦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己已尽其所知„„”就是要首先声明是委托人在通过拍卖行这个平台来卖东西,而不是拍卖行卖东西,明确拍行在交易中的身份。”
这样的例子在《规程》中几乎处处可见,因为“更实用、更有可操作性、更具法律保障”就是规程在起草时坚持的最基本的观点。
标准不是保护落后者《规程》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它制定的初衷还是定位在中等甚至偏上的标准上的,尽管其不要求强制执行,但是就目前市场发展的规模而配合的拍卖行相应态势而言,执行《规程》的拍卖行,严格意义上讲只能是操作规范的“合格的”艺术品拍卖行,就从“库房”一章而看,设立红外、声控、温控、联网保安机构等就不是所有拍行都能做到的,但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这些又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中国拍卖行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规程最终只能选择以大部分拍行的基础和条件来制定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最低的还是最高的呢?可以明确的是,推介性的标准首要原则绝不是为了保护落后者。
寇勤说:“《拍卖法》对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只是说由于艺术品鉴定的特殊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特别是在确定艺术品瑕疵和真伪时,尽管有规律可循,却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并且不是科学技术和专家学者就能绝对解决的问题,但基于拍卖法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制定《规程》时,就采用了国家标委专家的意见;‘标准’作为一种叙述程序,法律上有明文规定的,在‘标准’中不予重复,所以就没有涉及。”
《规程》的出台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刚刚介入或者初步起步的拍卖企业,因为《规程》其实就是国内大部分拍卖企业科学、合理的那些经营经验的大总结。无疑《规程》对于国内发展参差不齐的艺术品拍卖行业而言,有着一个很规范与示范的作用,甚至是社会公示作用,拍卖行甚至有义务并有意识地加以向公众引导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行业的状况和生态,进而改变目前公众对拍卖行业单一评判标准:只拿成交额数字论英雄,在客观地考量成交数字的可靠性、真实性、可持续性之外,还要看到企业运作和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而将拍卖行业引入到一个比拼“综合能力”的时代。
第五篇: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研究综述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研究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鲁建宏
指导老师 卢 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品投资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艺术品拍卖是当今世界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一种应用广泛,十分特殊的有效模式。本文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入手,介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构架及其发展状况,介绍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提出中国艺术品拍卖经营方式,并提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展望。
关键词:艺术品;拍卖市场;收藏;拍卖行
The Chinese Artwork Auctions the Market the Research Student Majoring in Management
LU Jianhong
Tutor
LU Xi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artwork has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 , the artwork is now a kind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world, extremely special effective mode.This article depends on the Chinese artwor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nowadays situation, introduced the Chinese artwork auctioned market's basic framework, so that introduced what problem the artwork exist, Through to question ponder, The discussion proposes the Chinese artwork auction management way , And proposed the artwork auctions the market the forecast.Key words: Artwork;Auction;Price;Collect
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始于1986年11月,刚起步时市场发展非常缓慢,真正拉开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帷幕的是1992年深圳与北京两地先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1993年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朵云轩落户上海,股份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落户成立。这两家公司的成立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带入了第一个繁荣期。
중국 경매시장의 시작은 1986년 11월에 시작했다.막 걸음마를 뗀 시장의 발전은 매우 느렸지만 진짜 중국내의 미술경매시작의 문은 1992년 막을 열었다.심천과 북경 두군데서 예술품경매회가 개최되었다.1993년 국내 제 1의 미술품경매회사인 가디언국제경매회사가 설립되었다.이곳의 회사는 중국미술경매의 제 1의
번창기를 가져왔다.1994年3月,嘉德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 中国油画书画拍卖会,以成交额1420多万元首次突破前万元大关,轰动了全国。1995年,嘉德共拍出艺术品6000余件,成交总额近5亿人民币。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了低迷时期;到了1999年出现复苏的迹象;进入2000年的非典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那个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据中国艺术品市场协会统计,2001年的全国艺术品成交额为6.36亿人民币;2005年全国艺术品成交额则达134.08亿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8%。
1994년 3월 가디언은 북경 만리장성호텔에서 중국유화경매가 열렸다.1420만원이상의 낙찰로 전국에 센세이션을 불러일으켰다.1995년 가디언 6000점이상의 작품에서 거의 5억원의 매출을 거둬드린다.1997년아시아 금융위기의 영향으로, 중국미술시장은 정체기에 들어섰다.하지만 1999년에는 회복기를 거쳐 2000년에 들어와서는 사스 직 후 급속한 발전을 이루게 된다.중국미술시장협회의 통계에 따르면 2001년 전국미술품 낙찰가는 6.36억위안에 이르고 2005년의 전국 낙찰률은 134.08억위안에 이르어 114.28%의 성장률을 보였다.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不断向成熟化迈进,国内的 拍卖规则在逐与国际惯例接轨。1994年7月,国家文物局颁布了《文物境内试点暂行管理办法》;1995年6月22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 北京成立;1995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在中国嘉德、北京韩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上海朵云轩、四川翰雅等6家企业实行文物拍卖直管专营试点1997年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正式实施;1999年8月,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上海朵云轩、四川翰雅、广东古今等7家企业联合发出“行业自律倡议书。”
중국미술시장은 발전만으로 그치지 않고 국내의 경매 법규도 국제화에 발맞춰 바뀌었다.1994년7우 국가문물국에서 <문물임시시행관리법>이 발행되었고, 1995년 6월 22일에는 중국경매업무협회가 북경에서 설립되었다.1995년 12월 15일 국가문물국에서는
中国嘉德、北京韩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上海朵云轩、四川翰雅의 6곳의 기업이 문물경매직관리를 실행, 1997년 1월 1일 주국경매법으 정식
시행하였다.1999년 8월
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上海朵云轩、四川翰雅、广东古今의 7개의 기업에서는 “업무규정제안서”를 발행했다.중국의 미술 시장은 국제 관행에 의해 온라인에 경매 규칙으로 성숙하고
있습니다.경매 산업 1995년 6월 22일 일에 북경에서 설립되었습니다;1995년 12월 15일, 중국 가디언에 문화 유산의 국가 관리가 승인한 문화 유산 문화 유산 지역 파일럿 중간 관리 대책 “의 국가 행정이 발행한 1994년 7월에서는 베이징 한 하이, 베이징 룽 바오 Sheng 지아, 상하이 듀오 윤 법사, 사천 한 예 파이프 프랜차이즈 조종사 1997년 1월 1일 문화 유물 여섯 기업 경매는 중화 인민 공화국의 경매 법은 공식적으로 구현, 1999 8 월에는 중국 가디언, 베이징 Hanhai 베이징 룽 바오, Sheng 지아, 상하이 듀오 윤 법사 한 예, 사천, 광동 과거와 현재와 다른 일곱 회사들이 공동 산업 자체 규제 제안을 내렸다.”
2003年7月14日国家文物局《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实施;2004年11月底,东方国际拍卖公司提出金融与收藏的概念,举行了国内首家以金融与收藏为主题的艺术品拍卖会。它预示着金融资本逐渐接入收藏几艺术品投资的 时代即将到来;2006年5月13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一说评估委员会成立,标志者我国一是怕尺长举起了“重艺术,重诚信”的行业旗帜,在艺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目前,高端艺术品市场从分散走向相对集中,50%以上的营业额事有排名前20位的大型拍卖企业完成的。
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构架
通常概念中,我们将艺术品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主要经营方式是艺术品经营者通过代理艺术品的所有权,将艺术品投入市场的营销方式。刘亚东认为:“一级市场的主体是画廊。二级市场主要经营方式是艺术品经营者接受艺术品所有者的委托,将艺术品投入市场的销售方式。其主要的形式是拍卖。艺术博览会和商业展览等形式,也属于中介市场范畴,我们也可以将其纳入到二级市场中来”。[1]
当今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民间市场、普通市场和拍卖市场(竞买式)三个板块组成,这三类市场功能相异、各具特色、互不取代,是统一的艺术品市场的三种业态或载体,但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高下强弱之分,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从内地来看,尽管艺术品拍卖问世时间短,迄今不足几年,然而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却十分可观,已经在许多方面特别是艺术品交易的成交量、成交率和成交额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两种交易模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并进一步呈现出大有作为的良好前景。
王林花认为:“我国艺术品拍卖的主体是艺术精品,多数是历史上和社会上已有定论的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是当前艺术品收藏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艺术收藏家和博物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拍卖不仅是艺术商业中介活动的一种模式,也成为高品位艺术品市场的代名词”。[2]
当前我国艺术品拍卖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北方艺术品拍卖的中心如北京现有28家拍卖公司,几乎都从事艺术品拍卖业务,其中又以中国嘉德、翰海为龙头企业。南方艺术品拍卖的中心如上海现有40家拍卖公司,有15家左右从事艺 术品拍卖业务。其中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和上海国拍公司是后起之秀。在香港有国际艺术品拍卖业巨头,如苏富比、佳士得的香港分公司的拍卖是世界上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晴雨表。2000年以来,经济进一步发展,海外回流物品增多,我国的艺术品拍卖企业经历了整合重组后,迎来发展的新时期。而最近几年的书画成交数额一直很大。朵云轩负责人李年才认为:“中国书画的收藏家越来越成熟,他们变得挑剔了,这是可喜的迹象”。[3]所以从拍卖中可以看到,艺术水准平平的“大路货”即使顶着名家的帽子,依然卖不出好价钱;艺术水准高超,题材稀少的精品,依然受到追捧。
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现存的主要问题
伴随艺术品拍卖行业市场日益发展,相应而来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赝品泛滥,鉴定交易混乱,一级市场不健全,私下交易成风,专家权威和鉴定体系的缺失,投机现象十分严重等等。
(一)赝品泛滥,鉴定交易混乱
国内艺术品市场目前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质品问题。具体表现为:造假、售假、拍假,通称为“三假”。一是名家字画造假之风盛行,不仅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且有向高科技、区域集团化和产销一体化合而为一的趋势.二是售假经营的公开化和网络化,中国的大小画摊、画店和画廊十几万家,销售假字画非常普遍,如果某一画家今天走红,明天就有多家画店在出售其质品,售假似乎业已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三是拍卖公司拍假,投资者对拍卖公司的信任度很高,然而,国内一些拍卖公司受巨额利润的刺激,对质品熟视无睹或故作不知,甚者暗中与售假者相勾结,知假拍假。
华辰拍卖的副总经理赵宜明认为:“赝品的繁盛也是有它一定的生存土壤的,首先是书画资源有限,特别是已故名家的优秀作品更是稀缺,不能再生,拍卖行不得不放宽尺度,退而求其次,有的甚至将一些质量平平或庸劣的作品也网罗入内。还有的人为了体面,买假画来送给朋友。还有一部分,就是利用赝品的出售来获取商业利润”。[4]
“三假”行为已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和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国际著名的某拍卖公司就因为担心“质品”问题而放弃过拍卖中国画。“三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新兴的艺术品市场经营秩序会遭到严重破坏,继而影响艺术品市场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健康和长久发展。
(二)一级市场不健全,私下交易成风
从市场角度来说,画廊属于一级市场,拍卖行则属于二级市场。但目前国内的真实状况是,二级市场拍卖行十分火爆,而画廊人气则相对欠佳,本该处于市场上游的画廊却落在了下游。
与国外成熟的艺术市场相比,国内的艺术家似乎更愿意直接出售自己的作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中间人利益的克扣盘剥,因为私下交易可以不纳税,利益能够最大化。实际上,并非如此。长期以来,私下交易的猖獗不仅是偷税漏税的问题,私下交易的不稳定性和定价的随意性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游戏规则,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正常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艺术家的最大伤害。艺术品应该进入市场,通过画廊代理或拍卖等方式,在阳光下进行交易。周祥[5]认为一级市场不发达,不利于推出艺术新人,也不利于二级市场的发展。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必须形成艺术家、画廊、拍卖行、美术馆、批评家、收藏 家以及艺术媒体的良性互动,画廊、拍卖行和画家之间建立起合理的游戏规则。
(三)专家权威和鉴定体系的缺失
McNulty Tom :“Identification of Art is a professional and highly technical work.Do a good job of identification and suppression of beneficial spread
fakepaintings”.[13]126-127张延华认为:“华拍卖行艺术品的鉴定大都由本公司的鉴定师担任。但是,对同一件作品同是权威的鉴定家也会有不同的鉴定结果。因此,需要科学、公平、公正的鉴定程序。对于一些重大的作品存有疑义,拍卖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国家应有权威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对有争议的作品进行鉴定”。[5]
此外,则是证据程序的确定。假如在拍卖会上收藏者买到质品,该由谁来举证,谁来鉴定,鉴定结果法院能否采信,而且鉴定专家不同的意见谁来取舍,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拍卖公司过多,良莠不齐近年来,由于艺术品市场火爆,加之巨额利润的诱惑,新的拍卖公司如春笋般不断涌现。据悉,目前国内拍卖公司估计有4,000多家,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也有数百家。2005-2006年成立的拍卖行就有200多家。不少新公司属于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大有趁市场火爆,挤一把就走的心态,其中许多拍卖行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乏,经营水平低,实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公司众多,导致各拍卖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行业内耗增加,使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争状态,违法或不规范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投资者的利益根本无法保证。
中国艺术品市场到底能容纳多少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是否应该设立门槛?政府的管理部门应有科学的规划,宏观的把握。不规范的公司多了,正规的拍卖公司会受到挤压,市场达不到优胜劣汰的效果。长期下去,整个行业的信誉将不复存在。市场的不规范,拍卖行数量过多应是原因之一。
(四)投机现象十分严重
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分火爆,艺术品的价格成倍上涨,越来越高的投资回报率,不仅吸引了大量来自海内外的收藏者、企业家,也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的中介人。据悉,从股市、房市撤出的大资金介入到了艺术品市场,温州人不炒房,开始炒画了,有报导说,山西一些发了财的煤矿业主也“杀”了进来。实际的情况是,真正有水平的、“理性投资”艺术品的收藏家并不太多,许多人是冲着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而来的。市场经济下的艺术市场谁也无法阻止各种资本的介入。问题是过度的投机会给市场带来大量的饱沫.进而严重影响市场的秩序。不可否认,时下的收藏热很大一部分带有强烈的投机的成分。
文化部市场司司长刘玉珠认为:“虽然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应该客观地看到,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并不乐观,如经纪人制度不完善、私人交易现象依然存在,制假、售假、拍假纠纷逐年上升、恶意炒作哄抬画价等不公平交易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市场信誉,也使得很多愿意并准备投资艺术品产业的人望而却步,消减了投资意愿。一个没有诚信的市场,一个没有完善投资机制的市场,一个供需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一个价格不稳定的市场,就不能够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现有的繁荣、热情场面缺乏持续发展的根基,最终会成为一场泡沫”。[7]
王彦教授认为:凡事有一利必一弊,一段时间以来,艺术品市场过分的虚夸极大地损耗了艺术品信用的可信度论是业界还是广大的民立场对信用资源的过度性开发己经使艺术品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存在巨大的社会危机这个危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品质好的产品逐渐不能对社会产生支配性的影响,而品质差的 却广泛存在,使市场内部难以进行结构化的调整。相反独立特行、高标准的理念不断遭到栽割。[8]
三、中国艺术品拍卖该如何经营
伴随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火爆,大量企业从其它行业涌向拍卖领域,一些没有达到资质要求的拍卖企业亦混迹其中冒险开拍。截止至2006年12月,中国拍卖行业有拍卖企业4000多家,其中涉及艺术品拍卖的有170多家,具有文物拍卖许可资格的拍卖公司160多家。虽然拍卖公司发展速度迅猛,但能够真正形成规模效益的屈指可数,不少拍卖公司在现代竞争激烈、次品丛生、标准混乱的市场环境中生存艰难。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的拍卖公司基本上处于一个月成立一家,半个月倒闭一家的状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拍卖公司应改参考一下几点去经营:
(一)建立诚信品牌 陈璐说:“信为立地之本,诚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虽然目前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仍十分不规范,但经过多年的历练,买家已经变得更为成熟,对艺术品投资的理念与实践、收益与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买家将会根据自己的收藏趣味与收藏标准来挑选作品,而不会再盲目或轻率地参与选择,场将会越来越清明,试图浑水摸鱼的拍卖公司将被市场逐渐淘汰”。[9]企业要建立诚信品牌,一方面必须建立规范的市场操作秩序;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一批眼力极佳的鉴定队伍。公正、科学的艺术品评估鉴定是建立诚信品牌的保障。这支鉴定队伍不仅能够识别出市场中的假货,将其拒之门外,还要能够挖掘出那些极具市场潜力的艺术。
(二)坚持走精品路线
2006年初,油画指数达到了最高点6756点,而截止到8月10日指数则下降为3935点,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中国书画和油画的成交指数总体下滑,成交量和成交率也在急剧萎缩。然而与市场总体不为大家看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名家精品依然一路走强,创纪录价格也屡屡出现。7月末,受到来源争议的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最大幅画作《雨花台颂》出现在北京嘉信首次拍卖会上,底价为1500万元,最终以4200万元的叫价标得,加上佣金,以4620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中国画单幅最高卖价的纪录。在北京翰海拍卖中,徐悲鸿的传世经典油画《愚公移山》经过10多个回合的争抢,最终也以3300万元成交,创下徐悲鸿作品成交的最高记录。纵观国内艺术品交易情况,名家精品始终受到各大买家的青睐因此,笔者认为一家好的拍卖公司应坚持走精品路线,但这里所指的精品不仅仅指那些价高质好的高精尖产品,还应包括那些价廉物美的产品。高精尖的名家精品固然是市场上璀璨夺目的明珠,但这种精品资源毕竟有限,精品来源之争也会异常激烈。
(三)建立多种渠道,保障货源
目前我国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每年要进行800场左右的大型艺术品拍卖活动,各公司之间争夺货源的白热化状态愈演愈烈,货源争端已由过去仪限于中国经典艺术品直接蔓延到了大部分中国艺术品的范畴。拍卖公司与社会各界广泛建立联系,包括艺术界、藏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校等等,在掌握大量相关信息的同时,逐渐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货源渠道。
(四)建立艺术品鉴定体系 目前国内艺术品最权威的鉴定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各地的文博部门也有相应的鉴定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的艺术品鉴定体系,一般艺术品在各地方鉴定,出现争议时,送交上级鉴定机构鉴定,重大艺术品出现争议,可以提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或者组织专家刁组进行鉴定。也可以鼓励建立一些社会民间鉴定机构对这个体系进行补充。鉴定工作也应走向市场,实现社会化,有利于社会整体鉴定水平的提高,对市场也有制约作用。杭间认为[10]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里,很有必要尽快建立一套由鉴定家、卖家、买家和拍卖公司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标准。
目前,我国艺术品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导致市场良莠不齐。因此,必须提高艺术品市场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批,同时,对艺术品企业实行年检制度;其次,对艺术品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实行资质考核和认证制度,提高经营者的素质;第三,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公示企业诚信情况,对违规企业进行停业整顿或禁止其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祝君波认为拍卖公司必须树立诚信第一的经营理念,对顾客负责,要杜绝销售鹰品,对整个拍卖市场负责一个规范、良好秩序的市场是拍卖行长期生存下去的基础。[11] 应该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整个行业在协会的领导下加大行业自律的力度,营造一个规范的、秩序井然的拍卖市场环境,使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
(五)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宣传 我国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而相应的人才培养却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靠的是人才,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包括拍卖人才,鉴定人才,艺术品经纪人和对外交流人才等。人才缺乏已经成了制约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文博机构、艺术院校应加强人才培养,为艺术市场的发展、壮大储备有生力量。提高收藏者的素质,引导收藏者科学、理性地进行艺术品投资,有益于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赵喻认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首先是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和保护文物的意识”。[12]每个拍卖公司在举办拍卖会时,都要印几千册精美的拍卖图录免费送给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每场拍卖会还要举办三天展览会,据统计,一个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参观人数多达上万人,远远超过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另外,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台的宣传也使书画知识、文物政策等深入人心。
艺术品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活动,也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鉴赏活动,一个收藏者不仅需要对藏品具有一般专业知识,还应有其它方面的修养.在提高收藏者素质的同时,也应提高收藏者的风险意识。艺术品收藏也有风险。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收藏到服品,还有流动性风险、时效性风险、安全性风险等。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市场的问题会在发展中逐一得到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明天会更好。
四、结语
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关注这一市场,关注它的发展。伴随艺术品拍卖行业市场日益发展,相应而来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如赝品泛滥,鉴定交易混乱,专家权威和鉴定体系的缺失,投机现象十分严重等等。要对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策略,就要建立诚信品牌,坚持走精品路线,建立多种渠道,保障货源建立 艺术品鉴定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宣传等等。我相信,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亚东.艺术品拍卖市场热从何来[J].北方经贸,2006(5).[2]王林花.浅析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J].科技智囊,2007(1).[3]张新建,李蕊.热市场冷思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态势[J].中外文化交流,2006(3).[4]刘尚勇.艺术品拍卖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J].书画世界,2006(5).[5]周 祥.试析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J].北方经贸,2006(12).[6]张延华.正直崛起的艺术品拍卖业[J].中国拍卖,2006(7).[7]刘玉珠.拍市纵横[J].中国拍卖,2006(8).[8]林明杰.风云诡异慧眼识变中国艺术品拍卖探究[J].中国拍卖,2006(5).[9]陈璐.揭开当前艺术品拍卖黑幕[N].新华日报,2005-05-23.[10]杭间.析艺术品拍卖市场之现状[J].东南文化,2000(2).[11]祝君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局限[J].上海艺术家,1997(3).[12]赵喻.风云诡异慧眼识变中国艺术品拍卖探究[J].中国拍卖,2007(1).[13] Jefferso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