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象山打造中国海洋节庆品牌的思考
象山打造中国海洋节庆品牌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
作者:象山县旅游局范良江
象山旅游与节庆从98年开始同步发展,纵观其中,以开渔节为代表的海洋节庆对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传播区域文化、树立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余年来,象山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围绕“海洋”主题,实现了节庆的三个转型: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办节理念向“节庆搭台、旅游唱戏”的转型;从单一的海洋节庆产品向“春踏沙滩夏海钓、秋日开渔冬品鲜”的三月
三、海钓节、开渔节、海鲜节四大节庆转型;从地方性的海洋节庆向“国字号”海洋节庆的转型。海洋节庆的品牌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得到集中释放,成为了推动象山县经济、社会、旅游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平台。当前正值象山县“打造休闲象山、创建旅游强县”之时,同时也正面临2010年上海世博会、杭州湾大桥开通、象山港大桥建设和浙江沿海高速复线贯通等重大发展机遇,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将更加迅猛,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象山县旅游业的快速推进,如何正确把握节庆旅游的发展规律,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创新节庆旅游的活动内容,使象山节庆旅游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实现节庆效应的最大化,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节庆的概念和影响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节庆也是一种生产力,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文化经济因素。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节庆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的旅游产品被各国各地区所重视。节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在节庆经济的驱动下,在节庆品牌的影响下,节庆也成为提升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有:
1.1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符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视文化为核心竞争力,而节庆就是文化的最好结合点。节庆的发展,迫使当地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
1.2 有利于促进区域品牌的树立
节庆品牌效应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一个成功的节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代名词。通过举办节庆,既能集聚大量人气,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区域形象品牌。
1.3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节庆的经济效应早被世人所瞩目,它不仅能够直接吸引外地游客,又能提高当地第三产业使用率,刺激当地商业活动及直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当地居民各种消费的增长,从而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象山海洋节庆发展现状
自98年创办首届中国开渔节以来,象山海洋节庆已走过12年的历史。这12年里,象山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海洋节庆活动,始终坚持市场化办节模式,形成了“三月三”、海钓节、开渔节、海鲜节四大节庆品牌,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平台。回顾10余年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2.1 海洋节庆文化挖掘日渐深入,丰富了象山县旅游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节庆的灵魂,节庆是旅游的载体,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化、节庆、旅游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中国开渔节根植于象山独特的渔文化底蕴,集中反映了象山人与海相伴、靠海为生所形成的渔区独具特色的渔风民俗。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则正是象山人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精神写照。古老的祭祀活动被时代注入了崭新的内涵,除了祈求平安丰收,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三月三是象山石浦久负盛名的民间传统节日,在全国众多的三月三节日中,唯独象山的三月三与渔文化结合得这么密切,可以说象山的“三月三”是弥漫着浓浓“渔腥味”的“三月三”。象山海鲜节的举办进一步打响了“海鲜王国”品牌,也加快了海鲜文化的深入挖掘。象山国际海钓节的举办,吸引了大批游客来领略象山旖旎的海岛风光,打响了象山海钓品牌,加快推动了象山县高端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些海洋节庆活动的举办,一方面弘扬和传承了象山的文化,促进了象山文化产业发展,并赋予了象山文化的新内涵,另一方面,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海洋节庆成为象山颇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丰富和充实了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了象山旅游业的品味和档次。
2.2 四大节庆品牌效应的日益显现,有效拓展了象山旅游客源市场
节庆对旅游市场的带动是全方位的,不但直接带动游客来象山旅游,而且大大提升了象山旅游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近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节为媒、以节促旅”的发展思路,在高起点策划四大节庆活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节庆平台,来出游象山、宣传象山、推介象山。在节庆活动策划上,把宣传效应最大化作为办节的首要原则,积极引进和策划具有新闻冲击力的“国字号”、“国际性”节事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环球皇后竞选全球总决赛、中国海洋论坛等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新闻轰动效应。在节庆活动组织上,始终坚持“以节促旅”的宗旨,组织了诸如旅游开发洽谈会,象山风情摄影、象山(石浦)海鲜美食节、象山海鲜之旅、渔港灯会、黄金海岸观光游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借节造势,大搞旅游促销。据统计,象山
县四大海洋节庆活动游客接待量已占到全县游客接待量的30%,已形成以沪、杭、甬、温为重点,遍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客源市场。
2.3 海洋节庆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海洋节庆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象山海洋节庆之所以能够持续做大,源自于对节庆发展机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持久、旺盛、成功的节庆活动也迫使我们建立一套符合现代节庆活动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节庆运作和发展机制,在这方面象山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开渔节为例,10年来,开渔节由原先全部由政府包办,发展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筹集办节经费,每年通过市场运作的经费达到60%。从原先政府主动跑赞助,发展到现在企业上门商讨“冠名权”。同时,管理模式上建立了县长挂帅的节庆活动组委会,专门成立县节庆活动办公室,定编制、定人员,同时,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涉及全国各相关部门的联络网络,等等。所以这些,都为象山县不断做大做强海洋节庆旅游文章奠定了体制上的保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象山海洋节庆旅游仍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与成功的节庆活动相比,在大众化、特色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中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象山打造中国海洋节庆品牌的条件
经过10年的努力,象山海洋节庆已实现了“三个转型”,正迎来大桥经济、休闲时代等黄金发展期,加上自身发展的不断创新,将呈现出更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象山海洋节庆完全可能打造成为中国海洋节庆的代表品牌。具体的说:
3.1 从象山县节庆文化因素看,三月
三、海钓节、开渔节、海鲜节,它们的主题就是海洋、生态、文化,这是象山的优势所在。而且这些节庆本身都源自于海洋,也植根于象山深厚的渔文化,这是象山县海洋节庆的文化基因。象山是海洋大县、渔业大县,象山文化的主流也是海洋文化,是人类生活劳动在大海这个特殊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它包含着人类对大海、潮汐、岛礁、风浪、海流、滩涂、海洋生物的认知;对舟楫渔盐等交通、劳动生活、工具用品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化;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与海洋有密切关系的宗教信仰、精神生活、文化艺术和神话传说等等。海洋就是象山的特色,文化就是海洋节庆的生命力。
3.2 从象山县节庆资源特色看,象山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华东地区少见的大批陆岸沙滩,是宁波市唯一拥有山、海、岛、崖、滩等特点的滨海资源地区。绝大部分岛屿由于人为干扰少,自然生态较好。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8℃,常年阳光充沛,空气新鲜。象山又是全国渔业大县,海产资源丰饶,象山海鲜闻名遐迩。象山虽然缺少重量级、震撼力的资源,但象山的海洋资源具有种类齐全、系统庞大、特色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千百年形成的海洋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极具韵味,经过整合和开发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都为象山打造中国海洋节庆代表品牌提供了基础。
3.3 从象山县节庆品牌建设看,已经实现了地方性节庆向“国字号”节庆的转型。中国开渔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中国海洋论坛、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环球皇后竞选全球总决赛等“国字号”、“国际号”活动落户象山,中国开渔节连续四年列入国家旅游局年度主题旅游活动,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30个最具实力节庆、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节庆、宁波市三大旅游节庆之一,近日又在上海举办的“2009全国节庆工作会议暨中国节庆(会展)创新发展论坛”上,荣获“全国知名品牌节庆百强”。开渔节已真正成为全国的知名节庆活动。象山国际海钓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吸引了来自日、韩、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钓品牌日渐打响,今年海钓节又成功引进了全国海钓锦标赛,渔山列岛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海钓竞赛基地。象山海鲜节发动分布在沪、杭、甬等地的象山餐饮网络,主打象山“海鲜王国”品牌,树立了区域节庆品牌形象,海鲜旅游节列入全国十大餐饮节庆行列。石浦还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3.4 从象山县海洋节庆群众基础看,这些节庆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支持和参与,节庆期间当地群众自发地参与到节庆活动中来。如:在开渔节开船仪式、祭海仪式现场,呈现出万人空巷的壮观,群众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三月三”活动期间,当地群众都自发地组织请妈祖、拜菩萨、抬城隍,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数以万计的群众来到皇城沙滩,或漫步沙滩,或对唱渔歌,或交友踏青。等等。这是象山县办好节庆牢固的群众基础。
当然,象山节庆活动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上级各部门的支持。综上所述,象山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海洋节庆代表品牌是完全可能的,既符合象山实际,也顺应时代潮流。象山打造中国海洋节庆品牌的几点想法
在今后办节过程中,我们要围绕海洋、生态、文化主题,以打造中国海洋节庆代表品牌为目标,立足区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市场运作,树立精品意识,力求在大众性、文化性、集聚性、可持续性上取得重大突破,走出一条“以节养节”、“开放办节”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把象山的海洋节庆办成海洋大节、文化大节、旅游大节、群众大节,真正打响“中国海洋节庆看象山”口号,树立“休闲象山”旅游目的地形象。
4.1“还节予民”,在海洋节庆的大众性上取得突破
改革创新办节模式,“还节予民”、“顺应民意”,增强节庆的参与性和大众性,逐渐实现政府办节向民众(社会)办节的转型。具体到节庆的主题、内容、形式探讨上,在节庆的广告语、会徽、吉祥物、纪念品的制作上,都要集中民智,体现民意,达到民乐;在节庆策划上,要植根于民众、游客,探索“万人祭海”、“万船开海”、“万桌品鲜”等万名群众、游客参与的节事活动,真正使节庆成为当地民众参与、游客参加的自发行为,把海洋节庆办成群众大节、旅游大节。
4.2 “开放办节”,在海洋节庆的区域性上取得突破
要弘扬开放、包容、进取的象山精神,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促进象山海洋节庆与全国海洋节庆的交融和发展。要在“人无我有、人优我特”的基础上,让现有的四大节庆主动融入到全国海洋节庆的大家庭。中国开渔节、象山国际海钓节要主动与山东荣成国际渔民节、广东阳江南海开渔节、舟山国际海钓节进行互动办节、品牌联姻、区域运作,树立中国开渔节、象山国际海钓节的国字号形象。适时提升中国开渔节、象山国际海钓节档次,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海洋休闲博览会”,打响“中国海洋节庆看象山”口号。三月
三、象山海鲜旅游节要提出“走出象山办节”的理念,通过举办地品牌的联姻、市场的企业联动,使象山海洋节庆刻上“可以移动的海洋节庆”的烙印,加快象山海洋节庆的特色化步伐。
4.3 “植根文化”,在海洋节庆的文化性上取得突破
要始终坚持“文化办节”不动摇,坚持用简单的形式表述文化,用文化的底蕴展示魅力,把海洋节庆办成文化大节。要成立象山节庆研究机构,对节庆活动的设计、管理、营销、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深化节庆活动实践调研,从而形成象山节庆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要不断总结象山办节经验,编纂《象山海洋节庆大全》,记录象山海洋节庆历史,积累丰富的经验财富,为实现象山海洋节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4.4“以节养节”,在海洋节庆的可持续性上取得突破
要继续改革和建立符合市场运作的办节体制,在现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鼓励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的节庆经营公司,使之成为经营节庆活动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要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节庆交通评估体系,通过观察、调查、监督等方法,系统地观察和记录活动的有形所得,客观评价节庆活动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夸大经济所得而无视活动的经济所失和社会所失,努力实现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国海洋领土现状及思考
中国海洋领土现状及思考
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可以上溯到东汉,早在东汉杨孚的《异国志》中就曾记载南海诸岛。继次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及其之后均有相关文献记载,唐长孙无忌的《隋书》,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明代有唐胄的《正德琼台志》,清代有《四海总图》等等,一系列的文献组成的历史证据链,环环相接,从不间断,诸多的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在南海享有毋庸置疑的主权。
谈及南海问题,就必须谈谈中国由来已久的海洋问题。步入近代,西方人用洋枪洋炮强开中国的大门,仍停步于刀耕火种满足于自给自足时代的中国,很快陷入了亡族灭种的危险处境。新中国建立之初,内外交困,社会主义国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困,中华民族的发展也不得不令人叹惋。翻开世界地图,对全球战略有所了解的国人无不望洋兴叹,中国海军要如何走向深蓝?中国海军要如何在茫茫大洋中博得一席之地?阻碍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三大海链已然成型,从西太平洋的岛屿包围中国大陆,至此中国近海成为半封闭海域,中国海军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水舰队。那么,国人何谈复兴,何谈大国之梦呢?因为一个有海无洋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这一点从近代史中便可看得清楚,而中国正处于如此的尴尬境地。
第一岛链北起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印尼群岛。此间,台湾岛位于第一岛链中部,一直被美军称为“不沉的海上航母”,足见美日对其的觊觎之心。近年来,我国对东海进行了勘探,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油田及一批稀有矿产资源,其中仅天然气的储存就有数亿立方米。这些丰富的海地资源足以使日本一跃成为资源富国,面对如此的诱惑,鬼子们自然是分外眼红。这样一来,借钓鱼岛重新划分海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就军事方面而言,钓鱼岛适合建立电子境界装置,也可以建置导弹基地。可以作为鬼子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和前进基地,相反,也可以成为天朝保卫东海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由此可见,钓鱼岛势必成为中国同美国及其盟友博弈中的重要争夺地,然而,在这场博弈中,中国显然处于不利地位,毕竟钓鱼岛真真切切的被鬼子们控制着。
至于如何解决好第一岛链的问题,如何冲出第一岛链,台湾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外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势力来阻止两岸统一。随着近年大陆经济的繁荣发展,两岸互信的增强,统一必是指日可待,然而,中国确实不会有太多时间去等待,中东问题一旦解决,美国必然会全力介入东南亚范围,届时,局势必会更加复杂。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同盟蒙受经济损失,正是中国的一次发展机遇。在此期间,通过外交政策来稳定各方局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诸如菲律宾之类的国家应以经济制裁为主,辅以武力震慑。战争武器,从理论上讲不可轻用,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纵使中国近期通过战争收复台湾诸岛,那么在真空期间,也没有足够的空军来防止美日空军的持续侵袭。通过和平手段光复宝岛,并建立相应军事基地,那时,所谓第一岛链不仅不攻自破,觊觎黄海资源的鬼子也会很有顾忌。至于二三岛链的突破,则需要天朝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水下、水上、空中、天外四位一体的时候,经济上达到更加强大的时候,想必美国也不会继续执着于所谓的岛链了。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东南亚的倾斜,在南海这片本已暗流汹涌的地方,很快变得风起云涌。自4月10日菲侵入我黄岩岛已逾一月有余,这无疑使得双方脸
面上很难堪,但是作为中国,必将捍卫黄岩岛的主权,否则在南海引得他国效仿,那时的场面就会更加难以收拾。众所周知,菲律宾其实是东盟各成员国中实力最差的国家之一,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空军聊胜于无的国家胆敢跟天朝叫板,这背后牵扯的打过利益纠葛不言而喻。遏制中国的发展,自二战后不久一直都是美国各届领导团体不懈奋斗的事业。南海资源的发现,以及其本身靠近马六甲海峡,位于第一岛链南端,其战略地位显然尤为重要。
对于南海,中国一直都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东南亚部分国家侵占我南海岛礁甚多,其中越南占领28个,菲占领7个,马来西亚占领3个等等,而作为南海主人的中国,却仅仅占有9个,如此,不得不让人愤懑。但就黄岩岛时间,中国也秉承一贯的外交解决争端的作风,主张和平外交之宗旨始终未曾改变,而菲一再错估中国态度,以及其与美国同盟之意义,显然让人窃笑。一个国家电网都需要别人来运营的国家拿什么与天朝抗争?一个不顾经济制裁的国家随便得罪近邻是一种怎样的不明智?一个低谷中国人保卫国家领土决心的国家,种种做法,无论放在何处都显得幼稚而无知。然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形式仍然可悲,黄岩岛事件只是一个信号,面对动荡的南海局势,一场战争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毕竟不会有人愿意主动把抢来的面包还给别人,况且这个人已经饥饿的失去理智。无论何时,战争总是对国土纵深大的国家有理利,任何时候深入敌军作战总不会是最好的作战方式。拿破仑横扫整个欧洲,但是却多次被沙俄打败,始终不能征服沙皇,便在于此。二战时期,日本如果幅员纵深不够,恐怕雅尔塔会议需要推迟几年。所以作为一个岛国菲律宾本身就不具有与天朝作对的资本,况且本身实力不够,妄图依靠盟友,战争必败无疑。
南海诸岛被外来势力侵占太多,始终不是一件好事,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占有的时间太长,最终会很难有话语权。所以南海,中国需要进行一场战争,一场早打早了的战争。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是一个海洋大国,步入近代以来,无数血的教训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做到这一点,南海和东海显然显然是最重要的两点,毕竟中国海军短时间内还是难以走向深蓝的。南海,一个对美国和印度都十分重要的地方,注定不可能平静,而一旦中国控制南海,便给两国东扩西进的道路划上“休止符”。东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门户,无论是能源还是战略位置,它的各个方面都不逊于南海,在这一段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捍卫海洋主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第三篇:关于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建设的思考
关于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一、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发展的成绩与不足
1.成绩:海洋旅游节庆迅速发展,品质持续提升,节庆效应凸显
近十年来,宁波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机制优势,海洋旅游节庆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档次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现有大大小小的涉海旅游节庆活动10多个,呈现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个性鲜明、周期稳定等特色。如文化艺术类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外滩文化艺术节等;民俗风情类的“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体育休闲类的象山国际海钓节等;综合类的中国开渔节、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在保持数量扩张的同时,节庆品质也持续获得提升,出现了一些新动态和新趋向。老节庆整合提升速度加快,如镇海拟做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江北欲将外滩文化艺术节提升为中国外滩节;节庆的常年化态势不断增强,如海洋大县象山已形成一年四季,季季有节的状况。
以旅游节庆活动造势,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象山、北仑、宁海、镇海等地以当地的海洋文化、人文风情、历史传统、海洋风光等为依托,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节庆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了与上海、杭州等城市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的合作,有效地拓展了节庆旅游市场。宁海2007年就以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为龙头,加以长街蛏子节、时尚海钓节等节庆,仅半年时间就吸引了103万游客,完成旅游收入达5.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38%。
2.不足:节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活动创新不足
同国内外众多比较成功的节事活动相比,宁波海洋旅游节庆整体规模较小,节庆资源缺乏整合,且内涵雷同之处较多。如仅宁波一地一年之中就有象山国际海钓节和宁海时尚海钓节。同时,活动形式缺乏创新,过于程式化,往往是开(闭)幕的歌舞表演、花车巡游、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套路,缺乏旅游吸引力,难以真正起到塑造和传播宁波海洋大市形象的作用。而国外的品牌节庆如德国啤酒节、美国玫瑰节则注重当地群众的参与,形成了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热闹气氛,并通过他们的情感表现、口碑营销传染给外来旅游者,形成居民与游客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二、宁波海洋旅游节庆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对策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
旅游节庆运作涉及部门、行业和企业众多,需要由政府部门出面,对运作实行整体协作,以维护节事期间的正常社会秩序。但国内外实践表明,节庆活动只有走入市场化运行轨道,才具有
生命力,才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因此,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品牌的塑造须按照“政府推进、行业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遵循“资金筹措多元化、业务操作社会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活动承办契约化、成本平衡效益化、管节办节规范化”的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和媒体参与,形成节庆良性循环发展。浙江舟山国际沙雕节,从第4届起,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成立了舟山国际沙雕公司,该公司策划、组织、实施沙雕节及相关经营业务,实现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化操作”,节庆活动越办越好。
2.以人文本,提高大众参与旅游节庆的积极性
国际节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文曾指出:“中西方在办节理念方面差异较大,东方办节更讲究经济回报。而对于我们来说,节庆最高的目标是给人创造欢乐,给人以希望。节庆活动本身的创意,是我们最为重视的东西。”因此,宁波海洋旅游节庆活动要从本地需求与特色着眼,深入挖掘为广大人民所熟知的海洋文化内涵,扎扎实实地以服务当地社区、丰富当地社区生活、提高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把海洋节庆活动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征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以真实的本土文化为基础,以当地群众的参与营造浓厚节日气氛,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宁波象山“三月三,踏沙滩”民俗节庆活动在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海达渔鼓、象山小唱、延昌鱼灯、渔家号子、鹤浦龙灯等渔俗文化表演以及请妈祖、拜菩萨等民俗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魅力独具的海洋风光和渔区文化,体现了群众性、参与性、游乐性的特点,打响了海洋旅游节庆品牌。
3.深入提炼海洋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标志性节庆品牌
在全面理清各类海洋旅游节庆活动的承办主体、举办时间和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将宁波以海岛文化、舟楫文化、渔业文化、港口文化、民俗文化、海鲜文化、海商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为主要内涵的节庆活动归纳提炼成“渔”与“港”两大核心主题,即海洋渔文化和港口文化,并着手对现有海洋节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海洋渔文化节庆活动以“宁波·中国开渔节”为主体,整合宁海长街蛏子节、宁海时尚海钓节、象山国际海钓节、象山“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象山海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进一步演绎宁波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拓展宁波在海内外的影响。
港口文化节庆活动以“宁波·国际港口旅游节”为核心,依托北仑港、象山港、镇海港等有形载体,整合现有中国外滩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杭州湾大桥国际旅游节、北仑港城文化节等各种节庆活动,充分展示宁波作为东方大港的魅力。
整合后的海洋节庆活动,以集中打造“港”、“渔”两大节庆品牌为目标,统一营销宣传,统筹策划运作,形成全市海洋旅游节庆一盘棋,最大限度地发挥节庆的综合效应。
4.创新海洋旅游节庆发展思路,培养“亮点”、“热点”、“卖点”
成功的旅游节庆一定是具有可持续性的,而可持续性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维持旅游节庆基本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坚持创新。宁波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需做到:一是策划有“亮点”的主题活动,提高大众关注度;二是策划有“热点”的主题活动,形成社会焦点;三是策划有“卖点”的主题活动,增强商务运作能力。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第一届至第八届,其组雕的主题和造型不断创新,从不重复。第一届沙雕节以“和平与友谊”为题,第一次把沙雕的迷人风采和独特魅力展现在国人面前;第二届则以“世纪奇观”为主题;第三届以“欧洲文明起源”为题,创作了以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故事”为主线的大型组合沙雕,开创了亚洲沙雕新纪录;第四届至第八届,则分别以“世界古代八大奇观”、“丝绸之路”、“至爱永恒”、“走向海洋”、“动漫Party———让海滨度假更浪漫”等内容和形式,向世人展示沙雕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姿多彩,给游人以“年年沙雕节,年年不一般”的感觉。
第四篇:节庆旅游发展思考
节庆旅游发展思考
摘要
本文叙述了节庆旅游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关注了节庆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据此提出了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小建议。目的是为了我国节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节庆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和建议
1节庆旅游的涵义和类型
1.1节庆旅游的涵义
节庆旅游时之规模不等,有特定主题,在特定的时间里以及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并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游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如节日庆典、集会、展览会、旅游节等。节庆的本来含义就是社会群体为了一件共同的事情而进行庆祝,从而团结一致并培养出一种内部的自豪感。在西方,对节庆活动的研究属于事件及事件旅游领域。在国内,事件旅游领域内的研究非常零散,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吴必虎、李国平、庄志民、沈祖祥等都认为“节庆旅游”就等同于“旅游节事”,在内容上包括: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文化、体育活动。而邹统钎、任国才、张德强等则更加强调了节庆活动的“欢庆”本义,而并不把“博览会、交易会、文化、体育”等一般性事件纳入节庆的范畴。关于这一点,戴光全作了明确的区分:节事就是指节日和特殊事件。
节庆旅游时由节庆活动组成的,在这里特指节庆中的单项活动,例如开闭幕式、专项演出、灯会、展览会等。一般来说,单项的节庆活动很难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节庆旅游。
1.2节庆旅游的产生及发展
休闲旅游经济
“休闲”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活动。休闲的真正含义指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占用的时间,它包括教育时间、社交活动的时间等等。实际上它是人在除了恢复自己的体力之外,一种更高的、精神的、心理的需求。
娱乐经济
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互动、亲和、吸引力,单调乏味以至没有趣味节庆旅游却能够让旅游者感受快乐愉悦、快乐的本意,凭借其特有的参与性、文化体验性、异域性等特点给旅游者带来无语伦比的精神满足,帮助人们消除寂寞感。目前我们常见到的狂欢节,正是给人们创造精神愉悦的途径。
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是指在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经济内容不断增加,市场手法不断引入,越来越渗透各种经济因素、商业因素,使文化成为具有商品价值的综合体。节庆旅游能够全面展示举办地的文化内涵,并且每一个成功的节庆旅游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展示的是青岛特有的啤酒和海洋文化,武当国际旅游节展示的是享誉世界的道教和中华武术文化。
节庆旅游虽然以经济为目的然而归根结底文化才是他的生命力。当前文化经济的潮流也促进了节庆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消费的行为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稳定的经济模式。如今,我国每年的公休日已达到114天,“假日经济”空前繁荣发展。我国从1995年实施双休日,1999年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长假以来,人们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旅游和参与各种社会公共活动。节庆旅游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的。现在许多节庆都是在长假期间或前后双休日举办的。
1.2我国节庆旅游活动的类型
我国节庆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地域、主办者、内容、主题等,节庆活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政治类节庆活动、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传统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特色文化节庆活动等。也可以按主题分为新年节庆、生产节庆、青年节庆(五四青年节、俄罗斯的成年节、壮族三月三)、纪念节庆、习俗节庆、宗教节庆等。此外,也可以按照节事活动的来源分为原赋型节事活动和后创型节事活动,前者包括民族传统节日,后者包括以商贸会议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商务型节事活动、各种展览活动、体育型节事活动、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如摄影节、音乐节),以及由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的新兴节事活动(如艺术节、旅游节、风情节、文化节、美食节等)
根据节庆旅游的主要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游览观光型、民俗文化型、商业经贸型、综合型等四个类型。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发挥不同节庆的旅游功能。
2.1游览观光型
此种节庆旅游以各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人造景观、历史文化、人文特色为吸引物,供游客游览、品味和鉴赏,从中获得感官享受和身心健康。如神农架国际生态旅游节,南京国际梅花旅游节等。
2.2民俗文化型
旅游者参与此类活动,可以了解当地的独特文化,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策划和举办者更注重地方民俗文化影响力的推广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传播。文化型节庆活动不仅包含了近年来常见的文化节、艺术节、摄影节等现代节庆活动,同时也包括了传统技艺的节日、民俗节等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南京秦淮灯会、清明节等。
2.3商业经贸型 此类节庆旅游以提供地方土特产,商业贸易的平台和机会为主要卖点,前往的游客同时又是商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或潜在参与者。节庆旅游举办的目的是以节庆为载体,促进区域间的商贸往来经济交流。如广交会、上海国际车展等。
2.4综合型
此类节庆旅游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节庆里既有观光活动,又有商业贸易展览,还有民俗文化展示等。当前我国许多单一的节庆旅游都有向综合型方向发展的趋势。如武汉国际旅游节、北京文化旅游节等。这类节庆活动一般在大城市举办,内容丰富,表现文化多元,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效益非常明显。
3.节庆旅游的发展条件和现状
3.1发展条件 3.2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全年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达到5000多个。但是,目前在节庆行业的整体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缺乏详细的统计资料。我从谷歌搜素引擎的结果提示来看,对目前我国的节庆活动发展情况做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和分析,借以反映节庆活动目前在我国特有的广泛性。
从时间和地域分布来看,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目前节庆活动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我国节庆活动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根据网络搜索的结果,在地域上已经覆盖了我国的29个省(抽样中并不包含贵州和海南的节日)、自治区和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香港资料缺)。
从时间分布来看,除了传统高峰春秋两季之外,目前全年节庆分布趋向于平均、均有化,基本每个月份都有,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各地都热衷于举办节庆活动。有的地方出现“月月有节”、“天天过节”的状况。而且这些都还仍然是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大量存在的“艺术节”、“服装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如果加上这样一些并不以“旅游节”命名的节庆活动,那么我国的节庆活动次数以及数量会更加庞大,时间分布会更加频繁。
虽然我国节庆活动密集而频繁,但是节庆产业化发展却仍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国节庆活动产业化发展的对象主要指的是这些兴起于80年代的现代经济型节庆活动。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往往都是因为需要迫切发展地方经济。由于政府发展节庆活动的目的过于单一仅仅只追求经济,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不足的方面,如场面宏大浪费严重,群众参与性不强等。
这些节庆活动是在80年代中期由政府自上而下设立的,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政府主办:在节庆活动产生初期,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节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参与,办节经费来自于地方财政资金。
2、政府逐渐剥离:在办节的过程中,随着政府经费的紧张,节庆活动的举办经费日益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同时,也随着节庆活动市场价值的不断凸显,民间机构参与办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两者的目的都基本相同,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有意让民间机构参与进来,例如提出了“民办公助”的模式,开始吸纳企业赞助和企业投资,开始探索节庆产业化发展之路。
3、市场化运作:随着办节模式的成熟和资金来源的逐渐多元化,政府逐渐退出企业可以解决的领域,节庆运作方式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然而实际状况是,在我国节庆活动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绝大多数节庆活动仍然处于前两个阶段,节庆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综合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本人认为中国节庆旅游产业存在以下问题:
4.1节庆活动时间太短,旅游拉动效果不大。一般是三天、一周以内,长期则成本大。所以,对长线旅游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节庆活动要全天候、全时段设计包装,考虑到各类旅游者的需求。
4.2节庆活动缺乏创意,雷同现象严重。节庆活动原本是创意产业,但许多节庆往往年年办,却很难有创新的创意,也不愿请相关专家人士指导,吸引力差。
4.3过分看重经济效果。节庆活动是一个地域的推介与宣传,效益是本地区域长期的美誉度,但却用每年的投入和产出来衡量节庆活动的经济效果,这是很不平衡的。国内不少轰轰烈烈的节庆活动,如今还是收入小于投入。所以,节庆活动的投入产出不能仅从经济方面来分析。
4.4政府干预过多,无法发挥市场的作用。当前许多节庆活动由政府主办,部分地区意识落后,且受到体制制约、市场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政府在节庆活动策划方面运作不够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节庆活动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4.5节庆活动数量过多,但在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国内,大到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小到县城,几乎都有节庆活动,而且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4.6公众对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因为许多节庆活动由地方政府主办,居民和游客的参与程度不高,有些节庆严重脱离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水平。
4.7缺乏高素质的节庆旅游运作机构和相关人才。目前市场上鲜有专业的节庆旅游策划公司,相关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策划运行经验。
5节节庆旅游发展对策
为了我国节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提出以下建议:
5.1发挥立法的作用
首先,对节日进行立法,全国性的节日活动,应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法定假日。我国现有的法定假日,即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可以看出我国法定假日明显偏少,还应该将短的假期进行合并形成黄金周。
应当将传统民俗节庆活动通过立法使其成为法定节假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虽然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众多,但除春节等几个之外,其他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七夕、重阳等,还未成为法定假日。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组织的服装节,啤酒节等活动。举办地应该根据本地特色安排公众在节日期间放假,以促进节庆活动的旅游者的参与度。
5.2建立健全节庆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
目前,节庆活动的主办单位主要是旅游部门,只有一部分地区设立了大型活动办公室协调解地区范围内的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而大多地区的节庆活动组织工作还没有专门的机构都是临时性的“委员会”,临时抽调各部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无固定的组织领导机构,这样不利于节庆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另外,现有的节日办公室对于组织协调全社会的节日活动的权威性不强。最好是在各级政府设立统一指导节庆活动有旅游、交通、铁路、民航、商务、公安、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节庆活动委员会。委员会应负责本区域内各类大型活动的统筹工作,这样各种节庆才能做到事先有安排,节中有检查督促,节后有总结提高。整个节庆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
5.3认真做好节庆活动的规划
在一个地区,一年之中有多少节庆,每个节庆活动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有何具体要求,怎样组织群众活动和服务经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节庆领导机构做出规划。规划不仅能使节日活动健康有序,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感召、凝聚、奋发向上的作用,使广大群众通过节日活动提高文化素养的自身精神文明层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有的地方举办某些节庆活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活动偏离了节庆活动的目的和发展要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经济唱戏”,一是开展商业贸易;二是招商引资。这两个目的所需要的平台,在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节庆活动中是无法提供的。发展经济第一是政策与制度的适应性,第二是服务的周全和效率,第三才是文化教育状况。所以,一个地方要利用节庆活动来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必须瞻前顾后,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不然很容造成费力不讨好的情况出现。
5.4发挥节庆活动的商业效益
一般地说,节庆是全民性、公益性的活动。但人们在节庆活动的同时要进行消费,从而形成节日用品的生产和消费,形成节庆经济或假日经济。这样一来,节庆的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是交融在一起的。作为公益活动,政府应提供节庆公共产品。政府财政拨款支付节庆所需的公共开支,是必须的,也是基本的。居民参与节庆活动,其衣食住行所需开支,构成节庆市场购买力,是节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庆商品供应方面,一是商品的生产者应提供丰富的节庆商品——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包括文化服务商品;二是经营者要把各种商品组织起来,形成红火的节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可见,节庆消费是比较集中的、规模较大的消费时段,因而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致之一。
5.5观念创新
自八十年代以来,节庆活动的主题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逐渐成为本地区的营销活动,作为宣传地方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手段。民生问题逐渐收到重视,政府应该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来发展节庆旅游。
另外,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针对我国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节庆旅游来说有必要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引领的作用。
5.6坚持节俭办节的方针
建立节庆资金监督机构,不是给铺张浪费创造条件,当考虑一分一厘来之不易。因此,应当根据节日性质、活动人员的规模、经济文化活动的内容等需要,合理拟定费用开支预算。节庆的铺张浪费,多是因为某些领导好大喜功,把节庆活动办成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活动。这是应当坚决摒弃的一种不好的政绩观。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新的领导人选举产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新的党中央大力倡导节俭作风,如不封路,减少庆典,减少会议开支等。这些必然会带动自上而下的改革。
5.7培养本地的特色文化
节庆是以文化活动为主的。因此,文化产品的供应十分重要。由于节庆活动的群众性,要求业余文化产品为主导,专业文化产品做铺垫。而现实情况却大大相反。一些地方为了产生轰动效应邀请明星大腕,然而明星、“大腕”的出场费往往很高,高达10万、20万或更多。如果把费用用来支持本地的专业文艺单位和群众文化团体筹办节庆演出,并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努力形成本地的知名文艺团体和个人,对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当前许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困境,这种做法无疑是明智的正确的必须的。
6结论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决定》再一次将旅游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作为旅游业中最有特色的分支—节庆旅游以其较大的市场带动和导向作用成为旅游业的一面旗帜。目前我国节庆旅游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这些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节庆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相信节庆旅游产业必定大有作为。
辞谢
在这宝贵的两年的接本生活中,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两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同门,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姐姐。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感恩,感恩于我可以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我爱你们,爱我们的家!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就不会顺利的完成学业,真心的谢谢你们。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戴光全、张骁鸣.《节事旅游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P130-157 [2]黄翔.《节庆旅游与品牌建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P14 P29-32 [3]彭林.《浅谈我国节庆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教育.2012年第一期.P51
第五篇:关于中国海洋战略的思考
关于中国海洋战略的思考
摘要 说到海洋,就不得不说到海防,而在近现代中国史上,这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过去数千年,中国以“中央之国”自居,不论是一统天下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四处征战、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都只重视陆上的经营,开疆拓土,征战四方,以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奠定了中国领先于世界上千年的强盛局面。但由于忽视了对海疆的经营,使得中国尽管拥有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却并没有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即使是开创世界航海新时代的明朝郑和下西洋,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从此引领中国将目光转向海洋,却成为好大喜功的明成祖炫耀国力、四处施舍的工具。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防中国海军军资
正文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先后遭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六次大规模战争,首都三次沦陷(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日本侵华攻占南京),人民饱受蹂躏,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这些战争除抗日战争以外,无不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根源固然在于政府腐败、国力羸弱,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海防虚弱、甚至是有海无防造成的。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者都是依靠海军消灭中国海防守军并登陆,最终迫使清政府求和,中法战争虽然陆地上中国打赢了(镇南关大捷),但由于在福建马尾海战中一败涂地,整个战争其实还是输了,甲午战争,中日海军在黄海进行海战,本来略占优势的中国海军由于执行错误的消极防守战略,不敢放手一搏,处处被动挨打,最终没能逃脱全军覆灭的命运。
重温这一段历史,目的是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海防名义为防,但必须要采取攻势策略,以攻为守,否则防不胜防,海军就是一个进攻型的军种,不能总是蜷缩在浅水湾里当小鱼小虾,那样随时会被大鱼吃掉,要游进深海当凶猛的大鲨鱼,让人畏惧不敢惹你。海洋与陆地不同的是,除了各个国家的领海以外,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大部分属于公海,任何一个国家的军舰都可以自由活动,正如古话所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力者居之。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建立强大的海军可以有效增加陆地的防御纵深。如果我们的海上力量能够充分向前延伸,将利爪伸进大洋深处,那就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防御纵深。对海军来说,大洋有多宽,海上的战场就有多宽。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的海军只能控制离岸1000公里范围,那么别国的海军就可以到离岸1000公里处来打你,如果我们的海军有足够的实力控制海岸线3000公里的范围,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纵深增加了2000公里。战争时期,拒敌于1000公里之外与拒敌于3000公里之外,可能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局。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的战舰耀武扬威,军舰用舰炮近距离轰击中国陆地守军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要避免悲剧重演,就要发展我们的海军,并充分利用广袤的大洋来增加自己的防御纵深,对于中国来说,现阶段遭受陆上侵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主要的威胁来自空中和海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世界贸易对海洋的依存度在提高,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绝,我们已进入向海洋要资源要能源的时代,可以预见,到21世纪后半期,人类的大部分能源和资源将来自于海洋,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所蕴含的资源,远非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可比。因此,建立强大的海军,实行积极的海洋战略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2008年年底,中国海军终于走出了国门,远赴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让广大国人为之欢呼雀跃,它与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一样,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能够完全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也不能表明中国海防战略已经实现了重大转变,充其量只能说中国在海洋国防战略上跨出的一小步有益探索和尝试。进入2009年,中国的海洋权益被周边宵小蚕食的局面再度恶化,中国以防守为主的海洋战略再次面临着重
大考验,首先是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方态度趋于强化,其次是菲律宾国会2月17日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化为菲律宾领土,中国南海主权在一次遭到蚕食。在为中国海洋权益受损担心之余,笔者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中国到底应该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海防战略?
从我国在南海等处所处的被动情况来看,我们在海洋权益的维护上基本是见子打子,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以至于当出现一些海洋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时,大多只能依靠一些外交手段,如发表声明等,但这些外交手段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在此方面已经有过很多先例。其实,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完全就是一种被动性的防守策略,面对大量岛礁被越南等国占领难以收回、而我方又缺乏足够实力对南海进行有效管辖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出次下策,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策略其实已经宣告失败。
原因一:搁置争议就意味着维持现状,在越、菲等国占有大部分南海岛屿的情况下,他们是南海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占领的时间越长,对岛屿的有效管辖时间越长,将来中国收回的难度就越大,除非中国有决心动用武力,否则想要收回比登天还难,搁置争议实际是让中国收回这些岛屿无限期拖延下去。你不是搁置争议吗?反正这些岛屿现在被我占着,争议有什么用呢?主权争议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实际占领者。你的领土被别人占领了,你只是口口声声说这些领土是你的,却不去想办法收回,而容忍他继续长期占领下去,当几十年以后国际社会都默认了占领国对这些岛屿的管辖权时,你还怎么收回?也许有人说,中国现在还很弱小,首要问题是发展经济,等强大以后再去收回,问题是到底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强大,才可以出手?再发展30年,还是再发展50年?或许是100年以后?那时候就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老大,别人也不会把已经到手并管辖了几十年的岛屿乖乖地交给你,到时我们还得动用武力去解决,一样地要付出巨大牺牲和承受整个国际社会的压力。
原因二:由于南海远离中国大陆,海军力量的弱小导致中国对此地区缺乏有效管辖,“共同开发”对中国来说也成了纸上空话,中国想开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是越南等国利用南海离本土较近的优势进行单方面开发,逐步蚕食本属于中国的海上资源,如越南引进西方油气公司进行南海海上油气资源的开采招标就是例证。
原因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或许是一种安抚周边的权宜之计,但当时却并没有借此机会制定一个完整的海洋战略部署来维护海上权益,例如如何发展海军,如何经营南海,将来如何收回被占岛屿、国家法律方面的准备等,都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和思维。整个海军直到本世纪初才有较大发展,而数十年间竟未制定过一部关于南海的专门法律。这一切都导致中国在整个南海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在东海也一样,由于过分强调韬光养晦、中日友好,不敢动用军事资源,甚至在民间保钓运动上也未给予足够的支持,而是一味强调容忍、克制,害怕产生摩擦,影响中日友好大局,此种心理使得日方在此问题上愈加强硬,愈加得寸进尺。
综上所述,中国的海洋战略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过去我们对海洋不重视,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现在是时候转变战略观念了。也许,太空是制高点,但海洋仍是根本,毕竟,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而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要生活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