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清镇大棚红茄工作总结
金清镇友谊村“强村”创建工作总结
金清镇友谊村“强村”创建工作总结
金清镇友谊村地处金清镇东部,交通便捷,全村670户,2168人,耕地面积141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班子充分发挥我村地方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有效利用坦地承包水产养殖、种植蔬菜,充分发挥种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农民收入年年提高,文化生活搞的有深有色,邻里和睦相处,社会和谐。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强区强镇强村”工程的通知》(路区委办发[2007]28号)以及《关于切实加强2008年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程培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路桥农特办[2008]2号)文件的要求和精神,我村积极创建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工程以求达到验收标准培育蔬菜这一特色产业。
一、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工作的领导,全面完成强村建设考核验收的各项任务,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村专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建立了以陈春钿为组长,为陈青利副组长,村两委班子为主要成员的“强村”工作实施小组,确保领导、措施、人员“三到位”,为推动“强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村”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强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村围绕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总投入36万元,大大提高了基地建设水平。重视蔬菜种植既要高产高效,又要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因此,我村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
(2)发展产业规模,提高种植效益。我村是金清镇,乃至路桥区蔬菜的专业生产区,蔬菜产业规模为811余亩,集中连片,全村670户农户当中,专门种植蔬菜(莴苣、笋菜)的农户数有452户,多达67%。蔬菜年均产值高达620万元,蔬菜(莴苣、笋菜)农户纯收入达13716.8元。随着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栽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村出现不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田块。蔬菜(莴苣、笋菜)的迅速发展带动贩销、包装运输等相关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产业链整体效益,已成为我村不折不扣的农业特色产业。
(3)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强村”建设,我村始终坚持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导向,加强蔬菜(莴苣、笋菜)经营主体的培育。做到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培训,今年已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2期,受训168人,其中蔬菜农户获得农业技术职称或绿色证书的共138人,占种植农户的30.5%。二是立足蔬菜种销大户这一基本主体。我村现1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有56户,种植面积811多亩,蔬菜种植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余亩,设有1家农资连锁经营点,有规模销售大户1家,实施订单种植,加强了种植与销售的衔接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一体化”作业。通过“强村”实施小组的协调,全面采用“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各重点户、示范户都认真记好庄稼日记。三是着力培育了一批我村特色蔬菜(莴苣、笋菜)种植的带头人,认真把握好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重视通过政策导向、订单农业等途径,引导种植户形成生产、销售、运输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促
其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水平、新档次。
(5)加强科技培训与应用,建设节约型农业。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针对我村蔬菜种植的发展,对一些长期影响我村该特色产业发展,狠抓科技攻关,组织力量集中加以攻克。实施了蔬菜“种子种苗”工程,良种覆盖率达97%。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开展“统一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全村范围内推广新农机,实施责任农技员制度,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利用农技110功能,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加快建设网上科技服务平台。至今,我村农业绿色证书培训人数达到30%,农民信箱用户数286户。三是围绕节能减排发展集约型农业。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化肥、农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努力减少废水、污物、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农膜等资源节约型技术,切实推进农机实施各种类型的秸秆还田、节水保墒、保温防寒、生态间作等节约高效的耕作制度节油节电,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六)加快我村蔬菜(莴苣、笋菜)品牌培育和信息普及。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我村注重提高蔬菜(莴苣、笋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确保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了品牌建设。我村对蔬菜(莴苣、笋菜)产品实行分等分级,包装上市。在信息普及方面,我村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远程教育教程。实现村通宽带,“农民信箱”在农产品买卖信息对接,如价格信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村”工作实施小组发挥了党支部的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强村工程”建设。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强村工程”建设宣传活动,使主要内容、建设目标,具体措施都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强化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的农民,要建设学习型农村,同时健全网络抓培训,培养“懂技术”的农民。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抓好示范点建设,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加强农村懂经济队伍建设。
3、创品牌开拓销售市场。要切实强化包装,质量不同设计不同档次的包装,分精品包装、普通包装多个类型,在包装上注明品种、产地、日期、商标,在质量上实行严格监管。
我村在创建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工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10748元,这一成效得来不易,就将以务实开拓为基础,以创新突破为目标,继续奋进,做大做强蔬菜特色农产业。
金清镇友谊村党支部
金清镇友谊村村委会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金清镇大棚红茄工作总结
金清镇友谊村“强村”创建工作总结
金清镇友谊村“强村”创建工作总结
金清镇友谊村地处金清镇东部,交通便捷,全村670户,2168人,耕地面积141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班子充分发挥我村地方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有效利用坦地承包水产养殖、种植蔬菜,充分发挥种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农民收入年年提高,文化生活搞的有深有色,邻里和睦相处,社会和谐。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强区强镇强村”工程的通知》(路区委办发[2007]28号)以及《关于切实加强2008年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程培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路桥农特办[2008]2号)文件的要求和精神,我村积极创建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工程以求达到验收标准培育蔬菜这一特色产业。
一、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工作的领导,全面完成强村建设考核验收的各项任务,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村专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建立了以陈春钿为组长,为陈青利副组长,村两委班子为主要成员的“强村”工作实施小组,确保领导、措施、人员“三到位”,为推动“强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村”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强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村围绕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总投入36万元,大大提高了基地建设水平。重视蔬菜种植既要高产高效,金清镇友谊村“强村”创建工作总结
其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水平、新档次。
(5)加强科技培训与应用,建设节约型农业。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针对我村蔬菜种植的发展,对一些长期影响我村该特色产业发展,狠抓科技攻关,组织力量集中加以攻克。实施了蔬菜“种子种苗”工程,良种覆盖率达97%。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开展“统一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全村范围内推广新农机,实施责任农技员制度,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利用农技110功能,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加快建设网上科技服务平台。至今,我村农业绿色证书培训人数达到30%,农民信箱用户数286户。三是围绕节能减排发展集约型农业。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化肥、农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努力减少废水、污物、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农膜等资源节约型技术,切实推进农机实施各种类型的秸秆还田、节水保墒、保温防寒、生态间作等节约高效的耕作制度节油节电,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六)加快我村蔬菜(莴苣、笋菜)品牌培育和信息普及。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我村注重提高蔬菜(莴苣、笋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确保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了品牌建设。我村对蔬菜(莴苣、笋菜)产品实行分等分级,包装上市。在信息普及方面,我村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远程教育教程。实现村通宽带,“农民信箱”在农产品买卖信息对接,如价格信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保障措施
第三篇:金清镇镇委关于成立人和调解中心实施方案
桐屿街道关于成立调解中心 开展实效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充分发挥三大调解手段在建设“和谐桐屿”、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立足于正在开展的“基层平安和谐工程”和实效大防范工作,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村居调解力量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调解机制,强化调解职能,提高调解公信度和权威性,将调解作为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打造“平安金清”,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努力实现“四下降、三提高、二不出、二确保”的工作目标,改善辖区内的治安环境,努力打造“平安金清”,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下降: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群体性信访事件呈下降趋势。
三提高:人民调成功率、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提高。
二不出:一般纠纷不出村(居),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
二确保: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出现民转刑大案。
三、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实施方针指导下,经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联合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叶开国任组长,沈仁何,梁茶林,冯富林,蔡新立,吴光正任副组长,镇政法办,城建办,科教文卫办,工业办,司法所,金清派出所,金清边防派出所,黄琅边防派出所,土管所,工商所,交警省道中队,法庭以及各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金清镇人和调解中心”。办公室设金清派出所,由政法办主任沈觉兼任该中心主任,镇司法所副所长蒋健兼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金清镇5个片相应成立5个调解小组,由人和调解中心统一指导,协助人和调解中心工作。各村各部门成立相应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和向镇人和调解中心办公室反馈矛盾排查情况,并协助其日常调解工作的开展。
镇人和调解中心工作人员由专职调解员、兼职调解员和聘任调解员组成,专职调解员即为司法所常驻调解人员,派出所公安干警;兼职调解员为各村居调解主任以及除派出所、司法所以外的其他成员单位人员;聘任调解员为在辖区内有一定威望并且热心于调解工作的积极分子,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联动。具体处置过程中,要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落实岗位责任制。
2、坚持预防为主,化解矛盾的原则。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的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苗头、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矛盾纠纷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控制在基层,及时消除诱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
3、坚持依法调解,防止激化的原则。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行政手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激化、扩大。
4、坚持快速反应、相互配合的原则。要严格落实调解工作责任制,加强有关部门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化解矛盾。
5、坚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的原则。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的工作贯穿于调解的整个过程,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工作职责
1、抓好村(居)、企事业单位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设,抓好力量配备和业务培训。
2、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月)排查制度,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台帐,认真做好来信来电接待工作,做好纠纷当事人的息访和息诉工作。
3、建立并严格实行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对矛盾纠纷调解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定期开展工作检查和考核,提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奖惩建议。
4、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较大矛盾纠纷起先联合办公,集中调处。协调调度辖区内一般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矛盾纠纷的调处进行分流指挥。并对有关部门承办分流的案件进行督办。
5、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各成员单位就调处矛盾纠纷的情况进行交流通报。
6、建立和落实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配合联动机制。
7、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上级调解领导机构报告工作情况。
8、完善人和调解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并记写每日值班日记。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调解工作领导
党和政府要对镇人和调解中心加强领导和协调,把调解工作作为和谐司法、和谐施政的重要措施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帮助调解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1、建立联调联席会议制度。镇人和调解中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月一次通报矛盾纠纷排查调节处置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商讨个案应该采取的对策或手段。特别是针对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民事案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意见。
2、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由镇人和调解中心牵头,会同司法、信访、公安等部门,每月一次自下而上地全面排查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及时发现苗头,采取化解措施,并以报表形式做好登记。
3、建立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司法调解机关要及时互相通报所发现、受理的矛盾纠纷情况及调处工作情况。
4、建立政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指导协调工作的制度。坚持推行“两官两员”(法官、警官、司法助理员、民政助理员)进村(居)企业的制度,帮助和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5、建立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关于“经人民调解委员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规定,依法认定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同时建立人民调解协议书评阅制度,由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定期派人对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评阅,指出问题与不足,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与公信度。
6、建立联合出警制度。派出所接到警令后,调解中心的人员会同派出所人员共同接处警,到达现场后,应力求做好当场处理。
7、建立定期教育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民调解员、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的调解技能和工作水平,提高依法调解矛盾和民事案件的能力,教育培训工作要形成制度。
8、建立灵活的调解组合机制。调解中心根据案件及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选派合适的调解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小组开展调解,或由双方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工作人员(回避对象除外)组成调解小组进行调解。
七、经费保障
由镇党委政府将人和调解中心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落实专职调解员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对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及村居调解员每调解成功一起案件补贴50元。同时解决日常办公所需的基本费用,并及时对责任心强,工作突出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确保调解中心工作的长效有序的开展。
2008
年5月28日
第四篇:学习金帮红体会
学习金帮红精神做优秀人民教师
观看金帮红事迹报道后,我不禁陷入沉思:金帮红那种怀仁心于天下,为了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奋不顾身的精神,不就是 “雷锋精神”吗?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不正是用“雷锋精神”为根脊梁支撑起来的吗?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不都是怀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吗?
从一双手、一把漏瓢、一个泥桶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再到高压清洗、自动疏通绞车的机械作业,金帮红穿行在街巷里弄,33年无怨无悔地躬身苦干,为人们营造出舒适的生活空间。作为汉阳区水务局“元老级”疏捞班班长,他熟悉汉阳主次干道上那3000多个窨井、城区方圆300多公里地下水道,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
金帮红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国为他的韵律来自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时代呼唤雷锋,人民需要雷锋,不在于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而是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感觉到一种美好的存在,能够体会到一种可以被普通人吸取的精神力量。正因如此,相信金帮红精神向四面八方传播„„
写起这篇文章时,我又想起金帮红的话:我就是一个疏捞工,也只会掏下水道,让我干别的,我也不会。再说,“下水道平时不起眼,但一旦清淘不及时造成漫溢,老百姓心里比啥都着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为金帮红竭诚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人们对教师素来就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美赞。但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自己的教师生涯在太阳下闪光,需要我们具有春蚕和蜡炬的精神,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在教师岗位上践行沈浩精神,去做“窗前”的老师。
践行金帮红精神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响亮的口号,需要的是学习沈浩精神,并以他为榜样,立足自己的岗位,做一个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师。
老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同时又是崇高的。我们的生命将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身上闪光,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学习沈浩的先进事迹,为学校美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而积极努力,坚定信念、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满怀豪情地谱写壮丽的篇章。
最后总结对学生要具有五心: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二、对事业要有进取心。
三、对工作要有责任心。
四、对他人要有宽容心。
五、对自己要有平常心。
学习金帮红精神做优秀人民教师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金帮红,一位普通的职工,却让很多人记住了他,让很多人为他鼓掌,让汉阳的百姓感谢他。
熟悉金帮红的社区居民都说,金帮红比机器入厉害,汉阳各社区数百公里的管网,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在老金的记忆中,汉阳各街巷窨井、下水管网早已经熟记于心。“哪里的粪池的规格如何,检查井出口在哪里,什么季节需要配备特殊工具,我都了如指掌。”“疏捞平时不起眼,但一旦清淘不及时造成满溢,老百姓心里比啥都着急”老金憨憨地笑着,“我们平时多动动脑筋,干起活就快得多。”
敬业,缘于热爱。为了城市的洁净,金帮红33年如一日,每天一如既往地重复着和昨天相同的工作,下窨井、疏化粪池,与污泥,粪水,恶臭打交道。夏日里,柏油路面的高温蒸得人大汗淋漓酷热难耐;三九天,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可金帮红从没把这当成苦差事。这种敬业精神,缘于他对疏捞工作的热爱。坚守,缘于执着。金帮红冬战严寒,夏战酷暑,他凭着一股对工作的倔劲儿和执着,从未因个人原因而请假,他所带领的疏捞班组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他常说,疏捞工作再脏再累也需有人干,“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而这份坚守,正是缘于他对疏捞事业的那份执着。
誉,缘于奉献。金帮红辛勤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尊重。他被评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感动汉阳十大人物”„„可他总是很朴实地说:“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相差很远,以后会更加努力工作。”这一件件荣誉的取得,缘于他对疏捞事业的奉献和无悔付出。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尽管这被很多人称作的“愚”,但却被普通的他看得越发不凡,让简单的心意越发显得伟大。不理解奉献社会的人永远也感觉不到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温暖,永远也体会不到生命的价值的快感,是帮助他人困难的愉悦。
我们学习金帮红,发扬金帮红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金帮红同志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服务好孩子,服务好家长,对孩子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工作,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第五篇:自来水公司、金清镇政府、金清水厂联合组织人员实地调查5个
市建设规划局张劲松副局长来我局调研
4月4日下午,市局领导张劲松副局长一行四人来我局调研,了解作风建设年我局各方面工作开展情况。我局班子成员参加了汇报会。张辉局长、王先宗、郑光达副局长等汇报07年城建工作思路及其近阶段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汇报“自来水城乡一体化、二期污水工程、垃圾焚烧、燃气公司改制、路网建设、315乔木进城、扶大扶强建筑企业”等大工程建设。
张劲松指出,建设分局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体制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立足于本职工作很不容易;07年工作思路、重点明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对我局07年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一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建设系统必须坚持的原则。对重点工作要细化,用有限的财力,用大量的精力做好城建工作,每季度都要有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二是立足抓早、早抓。必须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要细化到每个项目,细化到每个科室,细化到每个人员。
他指出,完成“路桥行政区域供水一体化”建设,是路桥最有特色的工作,作为亮点,一定抓好,达到自来水“同网、同质、同价”一体化;污水工程要扩大规模,建制镇要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作为“政绩工程”重点项目,加以包装;规范燃气管理,扩大燃气规模;加快特色村建设,找到一个合适村,作为特色村试点,定出特色、标准、实施方案等,尽快行动起来;在建筑业方面,要做大规模,做大总量,质量安全两手齐抓,项目落到企业,企业要细分,不要粗矿型的,引导他们走专业化道路。切实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尽快出台若干意见,以政府的名义尽快召开会议。以这些为载体,敲定总部经济,获得金融支持。
最后,他指出,在立足现有职责的同时,完善好各项职能,扎扎实实开展好作风建设年及行风升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