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样例5]

时间:2019-05-15 06: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

第一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感:(1)低年级教学中要的还是基础,课堂上要进行落实,落实到字、词,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清笔顺、了解架构;词要读准、理解意思、学会运用,《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2)朗读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更好的朗读要求学生:一要有节奏,这需要听范读,使学生有样可学;二要读出情感,这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3)评价语言在课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一个开小差、对本堂课失去兴趣的孩子次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这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专心聆听每一个孩子的回答,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说到孩子的心里,被孩子接受,教学反思《《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4)在背诵课文方面,要摒弃重复记忆之后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而应引导学生梳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按照线索记忆背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5)在课堂上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生。讲解、范读、板书······要学会用眼神关注学生;提问、手势、肢体动作都不失为良好的方式,教师要学会运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

第二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主题,以读贯穿,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盲”与“不盲”在生活中的不同,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让盲婆婆重新享受到童心的天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情趣。唤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老弱病残人。特别是在教学第三节诗的时候,我以感情朗读为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蝈蝈的欢叫,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也回想起童年时难忘的欢乐。书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我连忙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相同的句式说话,这是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是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感觉效果很不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始终边学文,边促思想,做到思想和学习一起抓,并延伸到课外。

第三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中心完小 胡 燕

教材简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爱的蝈蝈的情景,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到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着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快乐”。其情感之真挚,其祝福之美好,其心地之善良,在诗歌的自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诗歌语言的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教学准备: 课件(蝈蝈叫声录音、美丽的田野图片、词语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板书“盲婆婆”,引导读好“婆”字的轻声并观察“婆”的写法。

2、板书“蝈蝈”引导观察并注意轻声的读法。

3、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对课题产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勾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

盲 婆 婆 喜 滋 滋 乐 呵 呵 邻 居 代 替 您 田 野 童 年 流 淌 难 忘(1)指名读,评价。(2)齐读、评价。(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4)请小老师帯读,评价

4、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5、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用笔标好节序。

6、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析理解课文,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小朋友们,你喜欢哪个小节?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习。例如: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幻灯片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引导学生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3、想想第一小节应该怎么读?你能把它读好吗?

3、指名读,齐读,并相机评价。

4、要求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个句子。

5、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评价等。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3、学生再自由读句子,想想文中的小朋友平时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

4、从文中的“您”字你知道了什么?

3、再次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3、课件出示美丽的田野图片以及童年的一些相关图片。引导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4、指名读、评价。

5、要求齐读,感受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欢乐。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唱的?唱得怎样?(播放蝈蝈录音)

2、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

3、学生自由读。

4、谁愿意读,把你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

四、巩固课文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表演(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自背自演,上台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学了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2、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附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领 看到——清波

送蝈蝈———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欢乐

第四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2、学会本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前准备】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时

第一时

一、揭示题。

1、板书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文。

1、朗读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文。

笔顺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文。

第三时

一、指名朗读文。

二、指导背诵文。

1、听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文。

2、根据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第五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设计

[课题(学科和年级)] 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材简解]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词,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一小节,初步体会小男孩对盲人的关爱。4.会写“婆、绿、邻、居”四个生字。

[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词和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1、确立低年级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字词的教学。课堂上要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为第二课时的理解课文和记诵课文打下深厚的基础。

2、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标。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美,运用图来助读,思来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感受人物内心,引导个性化阅读。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3、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学语言、用语言。

[设计思路] 全文围绕:“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为什么送盲婆婆蝈蝈呢?来展开。

1、在读课题时要抓住“盲婆婆”,残疾人看不见,年纪又大了。我是关心她的,如何做的呢?导入全文的学习。

2、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呢?了解第一节的内容。

理解时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目)“目”就是——眼睛。在“目”上写一个“亡”,“亡”是指死亡。眼睛死亡了就是失明。

2、出示:“盲婆婆”,情感体验:这位婆婆是位盲人,双目失明。小朋友轻轻闭上眼睛,想一想,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多痛苦、多难受呀!指名读“盲婆婆”。(注意第二个“婆”读轻声)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什么呀?出示:“蝈蝈”。(出示蝈蝈图)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指导轻声的读法:“婆”、“的”、“蝈”)

5、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我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看动画听配乐朗读课文。

2、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老师相信小朋友自己读书一定能知道得更多。听清楚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画出生字词。

4、识记字词。初识字词(带拼音读)。(逐一出示生字词)(注意“邻”和“领”的读音不要混淆;单字出现时最好给它们找个朋友组成词)

5、再次识记生字词:(1)去掉拼音(2)开火车读(3)让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6、过渡:刚才这些词语,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词语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长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指名读,范读,比较。再指名读,齐读。找别的长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4、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5、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分小节接读等多形式读。(提示:题目和正文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要恰当)

三、精读课文第一小节。

小朋友,读到这儿,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吗?(出示自制蝈蝈贴图)看,老师也有一只这样的蝈蝈。如果你捉到了这样一只蝈蝈,心情会怎样?你会做些什么呢? 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呢? 1.指导看图:(大屏幕出示画面)仔细观察观察图,特别要注意他们的表情。2.回归课文:用文中的两个词来说是_______?(喜滋滋、乐呵呵)

(板书:乐呵呵、喜滋滋)自己读读第一小节,读出小男孩的乐呵呵、喜滋滋。3.小男孩乐呵呵捉回了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为什么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呢?他是怎么想的呀?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四、写字指导。下面我们学习几个生字。(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同学们仔细看看每一个字,怎么记住它?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提醒写字姿势)

下载《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老师请每一个小朋友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体会一下此时你的周围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此时此刻你有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设计 吴忠电大10春汉语言本科 张鹏燕社会实践3稿 教学内容:《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盲.喜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2、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中体味诗中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在朗......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一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奉献......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二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奉献......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六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盲.喜2.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3.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请每一个小朋友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三分钟,体会一下此时你的周围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你有什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