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意义
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意义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行政道德的概念主要涉及行政主体个人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而行政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及其理由。总的说来,行政伦理学所研究的是公共行政领域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我认为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在提高行政人员自身素质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开始盛行。许多行政人员受到这些风气的影响,陷入贪污腐败的泥沼。“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已经被贪欲和利益所控制的扭曲的价值观。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利于帮助行政人员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和行政价值观,克制贪欲,抵制腐败,同时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力争形成良好的行政伦理体系。
二、在推动国家建设与发展方面。首先,我国目前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行政道德在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研究行政伦理学将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以德治国的方针,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次,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我国总结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的教训,改正以往错误的同时向西方等较为成熟的行政伦理体系学习,健全我国行政体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通过行政伦理的研究聚合行政人员的正能量,使行政机关更高效的运行。
三、在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方面。社会伦理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系列道德文明,行政伦理是社会伦理的部分体现,同时又推动着社会伦理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迎来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同行政伦理一样,社会伦理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剧烈冲击。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改善目前行政伦理的混乱状态,提高行政人员的伦理素养从而为社会大众作出榜样,推动社会伦理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总而言之,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十分必要。它不仅关系着行政机关的运转与国家的健康发展,还与社会和谐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篇:行政伦理学总结
11级行政伦理学课后复习题学生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伦理p1 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监督机制之一。2.行政伦理学p5 是专门研究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学科。
3.行政伦理规范p70 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4.行政人格p153 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连续和持久的道德行为选择所代表现出来的自我道德的完整性民事行政人员道德意义上的整体性存在的形态。
5.独立人格p174 是行政人格的理想形态,这种理想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6.政府信任 7.政府公信力
8.行政责任 p222 狭义的行政责任 是指公共行政人员作为一种代理人角色,包括了复杂的责任内容,即对多种委托人的负责,这些委托人包括组织的上级、政府官员、职业性协会和公民,广义的行政责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国家的全部行政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对公民大众负责;
二、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各环节、个层次之间进行责任分工和权限分解,通过确立垂直的责任关系和层级负责的方法,将分散的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秉承一股合力开展行政工作;
三、包括上述狭义的行政责任
9.行政责任制度p248 行政责任制度是依据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二做出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10.行政的道德责任
二、基本知识(填空)
1.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的道德。
2.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不能用(利润)作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3.行政学和行政伦理学都直接研究行政系统,但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系统中的客观结构,也部分地研究行政系统中的主观结构;而行政伦理学则着重研究行政系统中的价值结构。
4.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5.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是国家民族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具体化,也是行政人员个人理想的升华。
6.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7.行政人格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行政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8.行政人格对于社会有一种示范和教育作用,而对行政人员自身则有一种人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9.行政人员的人生修养是指行政人员个体基于行政实践活动在职业道德和品质等方面的自我教育、锻炼和改造过程以及由此达到的境界。
10.一般而言,制度包括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安排和以道德、信用观念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三、基本理论(单选)1.伦理学这个概念作为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概念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2.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主要由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廉政、勤政、行政人格。3.现代行政是公共行政,责任行政,民主行政。
4.公共行政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5.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从其实质内容看,主要有廉政理想,勤政理想。6.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7.国家的行政体系由其政治体制决定。
8.通过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的控制称为内部控制.9.20世纪中叶,行政伦理研究者认为,行政伦理学的价值基础是。
10.在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之前,以及在行政与伦理的结合过程中,公共行政领域的主导性价值标准是效率。
11.产生行政腐败的温床是政治腐败。
12.遏制腐败必须从腐败的结构性根源着手,即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13.在诸多的监督途径中,各国反腐败斗争通用的方式是专门的立法监督。14.行政人员的责任从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要求,主要源自个人的道德良知。15.行政人员出于道德良知履行职责,其个体心理机制是主观的、个性化的。16.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对自己的使命具有坚定的信心,认定自己从事的职责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这就是一种道德信念。
17.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规定的外在责任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履行职责的道德价值,并把这种外在责任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外在的“他律”升华为内心的道德责任感。
18.行政责任的实施离不开行政个体的身体力行及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
19.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农业社会是依附人格,工业社会是工具人格,后工业社会是独立人格。
四、基本理论(多项)
.1.廉政和行政是社会主义行政理想中一体同构的两个方面:廉政是勤政的前提,勤政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2.社会主义行政理想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认知功能、规范功能、聚合功能、协调功能。
3.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所倡导的行政作风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4.培养行政作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有:认真学习的方法;树立典范有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慎独”的方法。
.5、作为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权力具有必然的合法性、强制性、普遍性。
.6、自20世纪初到二次大战结束,行政伦理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分别是对自由裁量权的关注和对哲学基础的重视。
.7、标志着公共行政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事件包括:“职业标准与伦理委员会”的成立;将行政管理的外部控制转化为内部控制;行政伦理学正式进入行政管理课程体系;《公共职责:政府官员的道德责任》等代表性著作的出版。.8、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务活动中,应确立和遵守的伦理观念、伦理规范、伦理行为、伦理责任。
5.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所倡导的行政作风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6.正义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 社会的“平衡器”;人的行为的“校正器”;社会历史发展的“推进器”。
7.正义与公平和公正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正义具有公平性、公正性。8.行政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9.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基本原则是:公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利益一致性原则。
10.从整体看,现代的行政责任体系可以分为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类型。
五、基本观点
1.行政伦理的主体和类型有哪些?p8 从主体角度来讲行政伦理学分为两个层次: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 类型:
2.行政伦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8(1)整体性和系统性,(2)政治性与社会性,(3)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4)高尚性和广泛性,(5)一定的强制性
3.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区别何在?P70 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一样,都是由国家相应的专门机关制定并负责实施的,都体现国家意志,但他们也存在很大的区别:(1)在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在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
(3)在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样正式。
(4)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党和政府某一部门执行,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实施。
(5)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尽管政府也会介入,以一定的外在物质力量及措施来保障实施,但其强制实施程度远远不及法律。
4.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p77 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一种规范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1)对行政人员行为有导向作用。(2)对行政人员行为有规范作用。(3)对行政人员行为有调整作用。5.行政人格的功能是什么?p157(1)高尚的行政人格会给相对人以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双方实现良好的情感沟通。(2)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高尚的行政人格会对行政相对人祈祷行为示范的作用。(3)行政人格具有对真理和正义的形象化作用。
(4)行政人格作为一种现实的伦理存在,会对社会道德环境产生净化作用。6.政府信任的功能有哪些?p323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效率。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地当代法制的基本目标。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7.政府信任如何形成?
8.造成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有哪些?
9.构建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92(1)日常性原则(2)广泛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
10.行政责任制度建设的实现途径有哪些?p254(1)促进公共性信仰的形成(2)实现公共行政制度的道德化
(3)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和督查
六、综合论述
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的重要意义。P28(1)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理念。
(2)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3)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人员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
(4)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总之,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是十分必要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在当前行政体制转型和行政行为规范性削弱的条件下,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2.联系实际,试述如何加强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完善中国行政伦理监督体系.p315 4.结合实际,谈谈行政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P179
第三篇:国内行政伦理学研究综述
国内行政伦理学研究综述
【原文出处】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原刊地名】广州 【原刊期号】200304 【原刊页号】29~32 【分 类 号】D01 【分 类 名】公共行政 【复印期号】200306 【作 者】曹望华
【作者简介】曹望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博士生(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 题】行政文化 【参考文献】
[1] 罗德刚.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J].社会科学研究,2002,(3).[2] 江作军.试析行政选择中的伦理妥协及其思想渊源[J].道德与文明,2002,(4).[3] 谢军.行政伦理及其建设平台[J].道德与文明,2002,(4).[4] 顾栋.关于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1).[5] 李春成.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趣[J].南京社会科学,2002,(4).[6] 鄯爱红.治国就是治吏[J].新视野,2002,(2).[7] 王伟.行政伦理学论纲[J].道德与文明,2001,(1).[8] 胡延风,姚黎君.行政道德特征刍议[J].长白学刊,2000,(5).[9] 张康之.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10] 王伟.行政伦理界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4).[11] 林锦峰.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探析[J].现代哲学,1998,(1)
[12] 陈晓敏,王伟.关于行政伦理价值观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9,(5).[13] 张康之.行政道德的制度保障[J].浙江社会科学,1998,(4).[14] 李宁,胡延风,越洁苓.行政道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5]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传统管理理念与现代管理方式之间,传统行政伦理规范与现代行政活动之间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诸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伦理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就国内行政伦理学研究近况做简要综述。
一、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尽管行政管理学和伦理学工作者对行政伦理学做出了诸多的探讨,但从总体看,行政伦理学研究在我国尚处在初始阶段,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其涵义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学者从行政伦理的界定出发,对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了探讨。主要观点有:(1)所谓行政伦理就是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准确地说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也可以说是政府过程中的伦理。它渗透在行政、公共行政与政府过程的方方面面,体现在诸如行政体制、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监督、行政效率、行政素质等方面,以及行政改革之中。(2)行政伦理是比官德内涵更深、范围更广的新型伦理,它主要包括行政制度伦理、行政活动伦理、行政人员伦理以及与行政有联系的其他领域的伦理问题。(3)行政伦理就是伦理在行政关系、行政活动中的体现,即是指能够使行政活动得以更有效地、更公平地、更合理地运行的行为规范。具体地说,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中所应确立和遵守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称。
另一部分学者则从行政道德的角度出发,对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了探讨。主要观点有:(1)行政道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它是国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除了具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共有的一般特点和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一是明显的政治性;二是外在的强制性;三是社会的示范性。(2)行政道德作为一种政治性极强的职业道德,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的活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适应行政管理需要而产生,由行政公务人员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以及法律义务等要求维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道德现象。行政道德与其它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行政道德是适应国家管理活动需要的产物;二是有较大的独立性;三是有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3)行政道德就是从政道德,既是政府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中内化的价值观念和善恶标准,也是理性调节社会组织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4)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地说,它是维持行政管理活动参与人之间,即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行政机关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的合理、公平、公正、正当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它具有一般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一是它寄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二是其性质由统治阶级的物质条件决定,其内容同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相适应;三是或多或少地带有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利民”内容;四是更集中更直接地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和道德面貌;五是具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和道德性。
二、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国内学术界,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已基本达成共识。学者们一般认为,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核心是行政伦理价值观,行政伦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在国家公务员面向现实和未来的行政价值活动中,行政伦理价值观具有重要的评价标准与导向功能,它对于行政伦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者们基本上认同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就是:行政伦理价值基础、价值核心与价值目标。
(1)“廉政”是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廉政”作为行政领域的特定关系,在行政伦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价值意义。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深刻阐述了倡廉反腐的重大社会价值。为有效地将“廉洁奉公”的价值导向落实到廉政建设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强化了中国行政领域中“廉洁奉公”这一伦理价值观念。
但另有学者认为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是行政主体对一切行政价值和一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进行评价、判断、选择的根本标准,它对一切行政价值和一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有深层次基础性的决定和导向作用。公正和正义原则适合于现代行政,是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它强调行政的公共性,反对权力私化、以权谋私和部门利益化,要求公共行政、公平行政。
(2)“勤政”是行政伦理的价值核心。即要在“廉政”基础上再向前进,做到“勤政为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代社会的行政伦理价值观是由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和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这就决定了人民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我国行政机关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国政府的中心职能是发展经济,引导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这就决定了追求客观效益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与此相对应,科学合理的行政价值观应当是以勤政为民,即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并在廉政价值观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效率观念和服务精神。
(3)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行政伦理建设的目的是要在广大公务员中形成普遍的、完善的行政人格。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价值观在国家公务员身上的长期的稳定的具体表现。概括地说,所谓行政人格就是国家公务员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国家公务员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也是国家公务员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目标是行政信用的打造,即树立公正、高效、廉洁的行政形象。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务的公开与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另有学者认为应是行政人的德性及其实践和价值选择。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应当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行政伦理学主要通过辨明行政人的各种价值与义务,探讨行政道德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服务于实践。行政伦理学能为行政人的价值选择做至少两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一是站在一个较高和相对超脱的立场去辨明行政人所面临的诸种价值困境,如果可能的话,为其具体选择提供理论上的知识支持与价值认证。二是行政道德建设的问题。遵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行政道德有其内在的自主性和感性的一面,但是行政人的理智与良知又为外在行政伦理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还有学者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和行政伦理学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它包括两个向度:一是公共行政的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即在制度安排中有着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着道德实现的保障机制,同时,已经确立的制度又是有利于道德因素的生成和成长的,能够对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鼓励的作用;二是行政人员的道德化,要求行政人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他的行政行为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时时处处坚持道德的价值取向,公正地处理行政人员与政府、同事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归
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最终要涉及到行政组织制度、行政人员、行政活动等诸方面的价值选择问题,即行政伦理选择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就成为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归。
(1)关于行政选择的伦理动因问题。有学者认为,行政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调节行为,利益和利益关系是影响行政主体进行行政选择的决定因素,其中以何种利益为基础,代表谁的利益行使权力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选择就是一种伦理选择。对于行政选择起决定作用的伦理动因是:行政义务、行政良心和行政人格。行政义务也可称为行政道德责任,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所承担的涉及国家、政府以及人民利益关系因而具有善恶价值的责任。行政良心是行政主体对自己的行政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如果说行政义务具有客观的、他律的性质,那么行政良心的显著特征就是自律性。行政人格是行政主体基于对自己义务的自觉认识,通过一系列行政活动而形成又表现于一系列行政活动中的一贯品格。行政义务、行政良心和行政人格作为三种行政选择的动因代表了行政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行政人格的形成是行政伦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最高目标。
另有学者认为,从根本上讲,利益和利益关系是影响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行为伦理选择的决定性动因,并成为一切行政伦理现象的基础。但是,利益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决定性的影响和基础作用,往往又需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选择显示出其力量。因此,从更直接的角度上观察,行政义务(他律)、行政良心(自律)、行政价值目标(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实际上成为影响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伦理选择的三大基本动因。
(2)关于行政选择中的伦理妥协问题。有学者认为,所谓行政选择中的伦理妥协,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政选择过程中被迫放弃履行某些较低层次的行为规范或牺牲某些较小的行政伦理价值,以维护更高的行政规范和更大的行政伦理价值,它是利益冲突和伦理冲突中行政行为选择的特殊方式。在行政伦理学中,“伦理妥协”是与“最小的恶”相通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最小的恶”起着调节某种不良公共环境的特殊作用。其伦理价值在于,它表明行政伦理妥协在原则上是允许的;行政伦理妥协反映着行政选择中利益冲突和伦理冲突的客观性,并通过“最小的恶”的特殊形式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行政伦理妥协是行政选择中最复杂、最微妙的行政行为,行政伦理价值目标和行政目的的伦理性在行政妥协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不应该教条主义地否定行政妥协,也不应该相对主义地推崇行政妥协,而是应该科学地确定行政妥协的限度。伦理妥协必须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手段,即非如此就不能解决利益冲突和伦理冲突。
另有学者则认为,一种合理的行政伦理妥协内在地蕴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即时性。只有当行政道德规范和行政价值目标发生剧烈冲突并呈两难选择的特殊情形时所作的某种行为取舍或妥协,才具有合理性;二是受动性。当选择主体即国家公务员面对伦理冲突时,如客观上不具备选择的可能性、道义上不具有选择的义务性和主体上缺乏必要的选择能力,而是被动地做出某种行政行为的妥协,这种妥协原则上是允许的,选择主体也不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三是价值指向性。这种妥协只是体现了“小善”——“大善”的一种价值取向,绝不是指在善与恶两种不同性质的道德行为之间的取舍。然而,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伦理妥协的异化现象,并呈深度化发展之势。这种深度化的伦理妥协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个过程:从向“最小的恶”妥协开始,逐步演化为道德中立、道德缄默、伦理放逐,以至造成整个制度的伦理性缺失。
第四篇:行政伦理学论文
浅谈现代行政伦理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
儒家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个人修养问题,《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自身光明的德性,并推己及人,使得天下人都能革旧布新,振作起来,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故指出了为人之道。儒家十分关注为政者自身修养在行政中的示范作用。孔子以“正”释“政”,把统治者自身的“正”作为“政”的前提。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行政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己身正,端正了自己,则处理政事就自然没有什么困难了。
儒家的修身思想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张修身成仁,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成人达己,成己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认为“仁”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内心所固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从消极方面讲,“仁”指不损害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方面讲,“仁”指成己成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用现代视觉看传统的儒家行政伦理
每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实力环境和条件,社会道德从来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我们不能一直以一种思想看待一种观点和思想。
一、行政伦理概念探源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个体人格,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不仅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伦理是不同于普通行政法规的政府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价值观及行政伦理机制。
其次,从行政主体道德意识缺失和道德行为缺失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即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传统行政伦理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
再次,根据公共行政职业的特殊性、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治国理念的变化和行政方式的转换,总结概括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价值选择的取向。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应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取向、公平正义取向、公共责任取向和公共效率取向。最后,论文探析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实现路径。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强化对公务员的德性培养和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应设立行政伦理的研究与管理机构、依循科学的研究路径进行伦理探索并且要加强行政伦理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尽管伦理与道德二者常常通用,但也有些区别。“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要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行为进行判断。人们可以说某人或其行为是道德的,但不能说是伦理的。对一个行政人员的行为的评述离不开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价值取向,对一项政府的政策评述也离不开合乎伦理或不合乎伦理等概念。道德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个人层次的低级范畴,而伦理则是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社会群体层次的高级范畴。
作为当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众的力量,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处处为民着想,想法设法为民众谋福利。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行政伦理思想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而且又赋予它新的内涵。执政为民的执政基础与伦理基础与儒家民本思想不可同日而语,执政为民中的“民”有全新的伦理含义,它不仅包括“亲民、爱民、富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珍惜,重视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今天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构必须做到: 第一,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过程中,在每一次制订方案、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时,都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办,并且想方设法办好;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抵制。
第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指的是对群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公务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往往就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利益是具体的,有些事情就整体而言或许是小事,但具体到群众本身都是大事。因此,政府作出决策、制定政策时,必须切实把群众利益作为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群众各方面的利益。
第五篇:《行政伦理学》作业2
《行政伦理学》作业2(第4—6章)
一、单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良心是一种(C)。
A.道德责任 B.道德义务C.道德意识 D.道德规范
2.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 B.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 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 D。良心是一种道德范畴
3.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A.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
B.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是讲政策
C.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心无关
D.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4.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B)。
A.内在本质 B.外在形式 C.主观要素 D.客观基础
5.德性的实质是(C)。
A.责任 B.义务 C.良心 D.能力
6.从内容上讲,行政责任中最根本的是(D)。
A.行政职责 B.行政权力 C.行政权利 D.行政义务
7.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宗旨是(D)。
A.忠于党 B.忠于国家 C.为所在组织谋利益 D.为人民服务
8.行政职位属于行政体系的(A)。
A.客观结构 B.主观结构 C.组织结构 D.权力结构
9.一般而言,行政责任体系中,法律责任属于(B)。
A主观责任 B客观责任 C道德责任 D积极责任
10.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C)。
A廉洁奉公 B遵纪守法 C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D勤政为民
11、法律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的区别之一表现在(D)。
A.法律规范具有强制力 B.部分领域内行政人员不受法律规范约束
C.纪律规范包含很多不成文的内容 D.二者的内容规定和约束力层级不同
12、关于法律规范与纪律规范在责任后果关系的正确理解是(B)。
A.行政人员享有法律责任豁免权
B.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如果仅仅违反行政纪律规范而没有突破法律规范的话,只承担行政纪律责任而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C.触犯法律规范处罚的制裁比纪律规范严厉
D.法律责任比纪律责任程度轻
13、我国的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都包含的一种形式是(A)。
A.警告 B.记过 C.留观 D.降级
14、最早提出“自律”概念的思想家是(C)。P165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费尔巴哈
15.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C)。P166
A经济基础不断发展 B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健全 C行政人员自律 D依法行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行政良心不同于一般人的良心的特点是具有(BCE)。
A.绝对的自觉性 B.高度的自觉性 C.相对独立性
D.绝对独立性 E.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2、行政良知的内容包括(AB)。
A.个人良知 B.社会良知 C.组织良知 D.群体良知 E.国家良知
3、行政责任的特点包括(ABCDE)。
A.行政责任具有政治性 B.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C.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D.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 E.行政责任具有义务性
4、组织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别,具体表现为(ABDE)。
A.基本概念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要求标准不同 D.处理后果不同 E.实施部门不同
5.制度规范的主要特征是(BCE)。
A.稳定性 B.强制性 C.合法性 D.历史性 E.规范性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2、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的良知。
3、行政体系的形成以及内部结构以发展为
基本目标。
4、效率与公正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5、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问
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德感和
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2、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矫
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3、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的说来,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为: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责任而不推脱乃至逃避责任;二是认真地履行公务,一丝不苟地做好份内的工作;三是勤奋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多出政绩或业绩;四是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平庸,积极探索工作的规律,开拓创新;五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4.什么是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
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应具有的遵循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机会的所有法律和规章的意识。
公正既是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要求,也是对行政组织、行政体系及其制度的要求。在行政伦理学中,做到公正首先是行政人员的责任。
5.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具体化。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
要,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选答两题,请标明题号)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
用?
此题的包括两问,由于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因而不难。第一问“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第103页第4
段;第二问“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在第98—101页。参考答案: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第二,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
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机选择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2、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此题只有一问,但涉及到“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两个概念必须解释清楚,因此答题要点需要包括三个方面。在第135
页第3段——137页讲了“行政责任意识”的定义及其内容;在139页第4段——140页讲了什么是“我国的行政责任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在141页第2段讲了“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的原因。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容可
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
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
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3、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行政人员的“自律”问题,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材中对此问题倾注了较多的笔墨。但具体到行政人
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第165—166页。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
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