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专题

时间:2019-05-15 06:0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专题》。

第一篇: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专题

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

(教案)

任课教师:覃青必

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绪论:科学的产生及其反思

一、现象界及明晰性要求

1、现象界作为一个自在的世界,本来是混沌一片的,只是在人的视域中,现象界才呈现出它的明晰性。

2、人对现象界的明晰化:人通过其特有的时空性、归纳与演绎思维、因果律把本来混沌的现象界明晰化,从而把握、控制现象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时空性:人活在一个四维的空间中,即单向的时间和长宽高三维空间,康德认为,人的时空性是先天具有的,它是人存在的前提。

归纳与演绎思维:归纳即把某方面相似的东西归纳为一类并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演绎即从抽象的概念推导到一个个具体的事物。•

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而从其原因必然会得出某种结果。

二、科学的产生及其分类

1、科学正是在人类企图解释、把握、控制现象界的欲求下产生的,科学是我们企图控制世界的基本手段。

2、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作用的不同,我们拥有了各种不同的学科及科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各门学科宏观地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知识学。

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经验分析法为研究手段,目的在于解释、控制自然界,比如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化学等等

人文科学: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经验分析法、实用主义、现象还原法、辩证法等等为研究手段,目的在于解释人的行为,并给人提供行动上的规范与指引 •

知识学:以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为研究对象,只要有逻辑学、语言学等。•

3、根据研究方式、研究理念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

形而上学:摈弃经验分析法,以超验的世界为研究对象,企图给人与世界一个终极的解释与把握,主要是精神性的信仰意义上的。

形而下学:主要以经验分析法分析可感的现象界,企图给人与世界一个现实的解释与把握,主要是物质性的功利意义上的。•

三、反思唯科学主义

1、形而上学的衰败及其原因

• 怀疑论:怀疑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庄周梦蝶)• 价值专制:布鲁诺事件

2、形而下学的兴盛及其反思 • 经验主义的局限 • 科学的预设问题

• 讨论:科学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第一讲:伦理学及其学科性质

• • • • • • • • • • • 第一节:人及其道德诉求

一、《蜘蛛侠》给我们的思考:一个具有超能力的人,如何保证他不为恶?

二、人的特点:人能力非凡,但人性又既善又恶,于是对人的约束就成为必要。

三、人的自我立法:人的约束只能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这就是人的自我立法。这种约束本身是一个悖论,因此也造成了人的困惑,但这种约束对人来说又是必须的。

四、法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

法的约束靠外在惩戒和人的趋利避害起作用,道德的约束靠社会舆论和人的良知起作用。

五、道德约束的必要性

相对于法的约束,道德的约束更能体现人的自由、尊严与价值,人能自律的行为却用法来强制往往使人丧失价值感。第二节:伦理学的定义

一、道德约束的普遍性及伦理学的产生

道德约束总是让我们从应当或不应当、正当或不正当、善或恶的角度来观察、评价、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这种约束是普遍的,从而导致社会上一系列客观的道德现象,包括人对道德思想的思考、道德原则的设立、人的道德实践等等,这些道德现象需要一门学科专门去研究、归纳、总结,并加以体系化,从而导致了伦理学的产生。

二、道德与伦理的词源变化

1、道德

“道,所行道也”,愿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道理、普遍的规律、终极的法则;“德,得也”,原意是得到、收获到的东西。“道德”两字连在一起就是认识了道、依道行事后而“内得于己,外得于人”。《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伦理

伦即人伦,指人的血缘辈分关系;理即玉石的纹理,引申为条理、原理、道理。“伦理”即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原理、道理,也就是伦类的道理。

《说文解字》:“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治玉也。”

*词的演变

从词源看,道德比伦理更具有形而上的品格。只是到了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ethics这个词时,因找不到对应的日文,就用中文“伦理”来翻译,然后这个翻译首次被严复引用,进而成为汉语界公认的译法。

从此伦理学就成为专门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一门学科,而道德则专门指称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

三、伦理学的定义

研究人的道德思想和现象,解释人的道德行为,确定人行动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引导人的道德实践的一门科学。

*道德行为的特征

道德行为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道德行为关注的是人有意识、能选择的行为,人无意识、不能选择的行为没有道德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义。

第三节:研究的理念、范围及学科分类

一、研究理念

首先,伦理学研究的是那些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行为,无足轻重的行为道德一般不去规范。从重要性看道德是介于法与人的日常行为之间。

其次,伦理学研究的是那些还没有得到普遍实现的行为,已得到普遍实现的行为道德一般不再去规范。这是伦理学的“应然”性。

应然:应然相对于实然而言,实然即现实的已存在的或实现了的东西,应然即还没存在或得到实现的、比现实更好的一种状态。

“应然”性一方面决定了伦理学研究的超越性功能,这是引导人与现实不断走向完善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伦理学脱离人与社会的现实,成为压制人、阻碍社会发展的东西。

二、研究范围

道德处理的是以人为中心导致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关系双方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作为主体的人应当遵守的原则与规范。从个体的人出发,人与外界可以构成三大关系,即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道德的角度研究这三大关系就形成了伦理学研究的范围

1、人与自身的道德行为

人的自我意识、反思能力使人分裂成不同的自我,包括理性的我与情欲的我、善的我与恶的我、积极的我与消极的我,这些自我之间相互冲突,从而使人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因此确立人处理身心矛盾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从而超越这种冲突,实现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就构成了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人与自我的道德关系,主要属于美德伦理研究的范围,比如理性、进取、节制、淡泊等都属于处理人身心关系的道德原则。

2、人与他人的道德行为

生活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出发看待他人,每个人都企图把自己当主体而把他人当客体,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尊重他人、克制自己的利益,确立人与他人之间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成为伦理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任务。人与他人(包括社会)的道德关系主要属于社会伦理研究的范畴,比如无私、奉献、爱人等都属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道德原则。

3、人与自然的道德行为

人是自然界唯一有理性、能反思的动物,由于人性的自私与邪恶,理性成为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把自然当成满足自己私欲的客体,从而任意剥夺、破坏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因此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大自然,确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主要属于环境伦理研究的范畴。

三、学科分类

1、元伦理学:研究对人来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什么对人来说是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包括人性论、良心论、价值论、善恶论等。

2、规范伦理学:从元伦理出发,导出能指导人实践的具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研究内容包括各种道德关系、道德法则、道德规范等。

3、美德伦理学:研究如何提高人的道德品质,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落实到人的实践,研究内容包括道德实践、道德教育、道德悖论等。

• 第二讲:人性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节: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一、对个人的意义

一个人只有时常反观、认识他自己,他的行动才是睿智的,他的人生才是富于意义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苏格拉底

二、对社会的意义

对人自身的充分认识是我们顺利进行管理、制定制度、进行规范的前提,人的发展往往决定了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三、认识自己的艰巨性:

美杜莎的寓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难认识的往往是他自己。第二节:人性善恶的思考

一、什么是人性?

①人生来具有的属性即人性(荀子、告子)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

“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告子

②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即人性(儒家)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

二、什么是善与恶?

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一般容易达成共识。

①利他观:我们一般认为主体能主动节制自身利益,能为他者考虑即善,只考虑自身利益的为不善,损害他者利益的为恶。

②理性观:我们一般认为主体能节制自身欲情欲,按理性原则行动的即善;沉浸于自身情欲,从而给他者甚至自身带来损害的即恶。

三、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

1、认为人性即人异于动物的社会性的,一般认为人性善即人的本性能节制自身利益,主动为他者谋利,或者人的本性能节制自身情欲,按理性原则行动。代表是儒家、理性主义观。

2、认为人性即人生来具有的动物性的,一般认为人性恶即人的本性是自私、邪恶、不为他者考虑的,是充满无法控制之情欲、不会按理性原则行动的。代表是法家、情感主义。

3、告子认为人性是自然而然的,它不善也不恶,人性的善恶只不过是我们以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性罢了。第三节:中国传统人性观

一、儒家:人性善

人天生就具有善端,但人会因环境的浸染而变恶,因此人必须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从而维护、培育好他的善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法家:人性恶

人生来是自私自利的,他的善只不过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不经社会教化的人,他的性情只能是恶的。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3、告子:人性不善不恶

人生来具有的性情即人性,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只不过是我们后天强加给人性的。

“生之谓性”

“食色,性也”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第四节:西方传统人性观

一、基督教人性观

人是邪恶、堕落的,人一旦获得自由就会作恶,因此人必须放弃自己的自由,通过信仰上帝获得救赎。

二、理性主义与情欲主义人性观

人性构成:理性、情欲、意志

①理性主义人性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人实现自我本质就在于控制自己的情欲,从而凸显自己的理性。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②情欲主义人性观:认为人的本质是情欲的,人的理性不过是满足人情欲的工具。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 附:我们的思考

没有抽象的固定不变的人性,只有是具体的、变化着的人性

1、人性是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的人性都不一样,每一个具体的人的人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2、人性是变化的:每一个时代的人的性情都不一样,把握一个时代人的性情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

• 第三讲: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 第一节:儒家道德观

一、道德天赋论:人心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

二、仁、义、礼、智

1、仁,即恻隐之心:对人对物的同情、怜悯、爱惜之心,有仁心是道德的根本,“仁者爱人”,但爱人也不能无原则地去爱,“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乡愿,德之贼也”。

*儒家有差等的爱: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即先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然后再拓展开来去爱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的爱人建立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问题:如何看待儒家这种有差等的爱?)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孔子认为,父亲犯了法儿子应该为他隐瞒,儿子犯了法父亲也应该为他隐瞒,对这个观点你如何评价? •

2、义,即羞恶之心:对违背仁义的事感到羞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君子也不是“不言利”,而是对利应该“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羞耻心是道德教化的前提,最无耻的事莫过于没有羞耻心,“无耻之耻,无耻矣”。

3、礼,即辞让之心:懂得礼节,相互谦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跟身份相应的礼仪规范,所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遵守礼仪要发自内心,基于真性情,而不是做表面功夫,“巧言令色,鲜矣仁”,真性情要符合礼仪,礼仪出自真性情,这样才算是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智,即是非之心:辨别是非善恶的一种智慧,儒家的智慧主要指道德和人事上的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因此智慧也就成为人的一种美德。•

三、仁之方:忠、恕

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推知他人的需要,然后体察并满足他人的需要,促进他人的成功,可以用“己所欲,施于人”来表达。(问题:你认为“己所欲,施于人”对吗?)

2、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事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自己不愿意被别人那样对待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这也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方法,即从自己不愿意的推知别人的不愿意,然后尽量体谅他人的感受。(问题:你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道德律?)

四、儒学思想的发展与衰落

1、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立起儒学完备的神学体系,儒学获得了第一次发展。

2、衰弱:儒学发展东汉后期,陷入了繁文缛节、形式化、僵化的时期,到魏晋时期社会迎来了儒学的一次大反叛,出现一大批反叛儒学,崇尚清谈,推崇道家的玄学时代。

3、再次发展:宋朝时期,许多儒学学者吸收佛学的思想,援佛入儒,创新地发展儒学,这是儒学的理学时代(朱熹:格物、穷理

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

4、再次衰落:明清时期儒学再次衰落,完全沦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5、近现代社会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儒学那里,新儒学主要在美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发展,代表人物有熊十力、冯友兰、牟宗

三、杜维明等等。• 第二节:道家“无为”道德观

一、道:道是万物的根源,万物应该效法道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反对儒家道德,认为儒家道德败坏了人的淳朴天性,主张尊重人的个性,反对人为的束缚,在天然质朴的层面达到和谐的状态。•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三、人生辩证法:人生在世,应该保持质朴的天性,懂得容忍、退让,以无为的态度达到有为的效果。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第三节:佛家“悟空”道德观一、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盛。

二、贪、嗔、痴:贪,这是因爱而生起的,以自我为中心,执着有关自我的一切。

嗔,这是因不爱而生起的,不满现前的境遇,不满所遇的人事。痴,这是因愚昧而生起的,对真实世界的无知,对虚妄的偏执。

三、悟空:世间的一切苦难都是因果轮回,超脱在于悟空。

四、慈悲与渡人:世人陷于八苦中不得解脱,佛要以慈悲为怀,超渡世人,使之获得解脱。

• 第四讲:西方传统道德思想

一、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1、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世界因人而存在,正是因为有了人世界才呈现出它的明晰性,人是一切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价值判断的尺度,如果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这个世界。

2、道德相对主义:既然人是一切价值判断的尺度,那么世间就没有什么永恒的价值判断,在道德判断上也一样,没有绝对正确、永恒不变的道德判断,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道德判断,每一个人的道德判断都是正确的。•

3、最高的德性——口才(辩论术):正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因此道德判断正确以否取决于个人的辩论,只要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道德判断,只要自己的道德判断为别人所接受,那么它就是正确的,因此对个人来说,最高的德性应该是拥有高超的辩论术,因为它是使你的道德判断成为真理的前提。•

二、苏格拉底:自知自己无知

1、寻求普遍真理:智者的道德相对主义使社会陷入一片混乱,每个人都自以为是,都企图通过辩论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即使自己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但只要个人能通过辩论说服别人,那这个观点就变成正确的,于是辩论变成了诡辩,社会失去了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价值判断,鉴于此苏格拉底一生的使命就是,寻求一种普遍的可以统一人们思想的真理。

2、苏格拉底的方法——真理“接生术”:苏格拉底所要寻找的真理就是对事物本质的普遍定义,从而超越智者对事物定义的个人主义、相对主义,苏格拉底寻找真理的方法可称为真理“接生术”,即通过辩论,引导对方一步步地超越那些表面的相对的认识,从而慢慢接近事物的本质,找到普遍的真理。

3、最高的德性——自知自己无知: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承认,很多时候他并不能给事物下一个绝对正确的定义,事物的本质(真理)好像很难追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承认人智慧的局限,并且认为只有神的智慧才是伟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德性就在于谦虚、谨慎,并知道自己的局限与无知。

4、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喜欢跟人辩论,指出别人的无知,告诫人不要狂妄,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后来苏格拉底被公民大会以“败坏雅典青年德性”的罪名起诉,并最终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临刑前并不惧怕,他说他是雅典的一只牛虻,判他死刑是雅典的损失,而不是他的损失,他说:“好了,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的命运会更好,只有神知道!”

三、柏拉图:理念世界与四主德

1、理念世界:苏格拉底在现实中找不到事物的普遍定义,柏拉图经过自己的研究认为,在现实之外,有一个完满的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有着现实中每一样事物的最完满的原型,现实中的事物都是模仿这个原型产生的,也正因为是模仿,所以总是有缺憾,而完满的事物,总是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2、“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

智慧:智慧以理性为基础,是理性的美德,智慧不是技艺上的智慧,而是对理念知识的认识。

勇敢:勇敢以意志为基础,是意志的美德,勇敢是坚决服从理性的教诲,不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欲所动。

节制:节制以情感为基础,是情感的美德,节制即对情欲的克制,按理性原则行动。

正义:人的灵魂包含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理性居于主导地位,指挥灵魂的各部分,意志为理性而行动,协助理性控制情感,情感的唯一使命就是服从,当三者各司其职、融洽无间时,一个人就达到和谐,从而拥有正义的德性。

四、亚里士多德:人的幸福生活

1、幸福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事物的德性就是该事物按照它的本质行动而具有的品性,因此人的德性就是按人按他的本质行动而具有的品性,德性也是人的幸福所在,当一个人按他的本质行动时,他就是幸福的。

2、人的德性: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的理性,因此按理性行动正是人实现自己本质、使人区别于动物的方式,这是人的德性,也是人的幸福所在。

3、沉思与道德生活:沉思是人单纯追求真理的一种活动,它是最富于理性的一种活动,因此沉思的生活是人最有德性、最幸福的一种生活。道德生活是理性控制非理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以理性为主,同时涉及到非理性部分,道德生活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可以追求的,同时也是他们的幸福生活方式。第二节:基督教道德思想

一、概况:基督教由耶稣从犹太教发展而来,今分化为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耶稣是基督的圣子,他为了替世人救赎,被钉上十字架,以自己的鲜血换取世人的得救。基督教的经书是《圣经》,包括《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二、原罪观:人是堕落的,只能依靠上帝得到救赎,行善也一样,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够真正行善,从而获得救赎。

三、道德观:仁爱、喜乐、和平、包容、廉洁、孝顺、智慧

1、仁爱:爱人如爱己,不仅要爱你的亲人朋友,而且还要爱你的敌人。

“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

2、喜乐:相信上帝,时常保持欢喜、乐观的心境。

“要常常喜乐”、“神要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

3、和平:“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尽显温柔”

4、包容:“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5、廉洁:“我们要弃绝一切不洁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

6、孝顺:“照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我得福,并使我的日子在神所赐我的地上得以长久”

7、智慧:“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

*思考:基督教“爱人”与儒家“爱人” 的区别

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即先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然后再拓展开来去爱其他人。而基督教的爱是普世的爱,即去爱所有的人,甚至要爱你的敌人。儒家的爱人建立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而基督教的爱人建立在人的堕落与救赎上。第三节:康德的道德思想

一、人是目的:在自然界中,唯有人具有意志,即是理性的,理性使人成为目的本身,成为自然界最具价值与尊严的存在物,因此物可以被人当作工具来利用,但人自身决不能被当作工具来利用,这是人的尊严。“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地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

是手段。”

二、假言命令与定言命令:人作为不完全理性动物,存在着理性对非理性的指导即命令,命令分为假言命令和定言命令,假言命令遵循现实的法则,是我们为了满足现实需要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定言命令遵循理性的法则,是我们为了彰显、实现我们的理性本质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假言命令没有道德价值,而只有定言命令才是道德的。

三、道德的普遍化原则:“除非我愿意自己的准则也变成普遍规律,否则我不应该行动”,这就是道德的普遍化原则,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必须先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其他所有的人也像我这样去行动?”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行动,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你就不要这么做。普遍化原则是一个人成为一个有德的人的根本。

四、自由在于自律: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自由就在于能根据理性法则来行动,而不是根据情欲来行动,为所欲为的人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恰恰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因此自由在于自律,即能节制自己的情欲,从而按理性法则来行动。

• 第五讲:市场经济下道德的嬗变

• 第一节:君子国的启示:利他还是利己

一、君子国中交换的悖论:在君子国中,每一个人都是利他的,在商品交换的时候每个人都以维护对方的利益为自己的行动标准,但在这么一个每个人都利他的社会里,商品交换却无法进行。

二、商品交换与人的自利动机:商品交换必须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的,自利保证了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也正是自利才促使人们去交换。

三、义务做好事:一个君子造就出来的却是数倍于他的小人,无私做好事纵容的是贪小便宜的行为,“毫无利己、专门利人”在逻辑上是有矛盾的。

四、自利的均衡点:分苹果的故事

要使苹果得到公平的分配,就不能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而只能让人基于自利的动机,通过协商得到一个双方都同意的分配方案,即找到一个自利的均衡点。

• 第二节:交换何以产生价值

一、问题:在社会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交换(商业)的意义何在?

二、交换带来的价值:

1、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

2、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放大。

3、促进分工,提高社会生产率。

三、交换与人的自利:交换能增进社会财富,自利能促进交换,在这个意义上自利在道德上是可允许的,在商品社会中我们必须肯定人的自利,促进交换的顺利进行。

• 第三节:建立在自利基础上的道德

一、囚徒困境:研究的是两个人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博弈为自己赢得最有利的结果。

二、启示:只考虑自己眼前的利益,往往造成对彼此都不利的结果,因此双方只有克制自己的眼前利益,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三、道德的基础:有节制的自利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总是指向社会公共利益,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主动节制自己的利益,是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的脆弱性:道德的脆弱性在于它的回报只能建立在大家都讲道德的前提下,否则道德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给小人提供了便利。道德的脆弱性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那些别人不讲道德而自己却能坚守道德原则的人,是我们社会的脊梁。

• 第四节: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要求

一、职业道德:认识到自己的岗位、工作是整个社会和谐、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是周围的人获得幸福、快乐生活的前提,就像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依赖他人的高质量服务一样,从而从自己的职业、工作中体验到一种责任、义务与神圣感。

二、商业道德:提供优质服务和商品,诚实守信,在交易中平等协商、促进交易,这是商业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大部分公共设施可以免费使用,它们属于非交换产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关于公共设施的维护,以及顾虑、照顾到他人的使用,就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不讲社会公德,结果导致的将是每一个人都享受不了这些公共服务。

• 第六讲:行政伦理观之民主

• 第一节:民主的确证

一、致命的自负

社会的运行、人类的发展,只能建立在“扩展秩序”的基础上,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地企图,不管它是出于多么高尚的动机,结果都是危险的、自以为是的。•

二、民主的涵义及作用

1、民主的涵义

• 政府的权力是来源民众的 • 政府的服务是指向民众的 • 政府的形式是保障民众的•

2、民主的作用

• 政府实现的是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权益 • 政府的治理更加理性,而不是少数人的臆断 • 民众更能自我实现,而不是受制于当权者 • 第二节:民主的形式

1、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即全民民主,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

间接民主:间接民主即人民通过人民代表、代议机关间接行使民主权力,代议制民主的构成包括三权分立、政党执政,以及法治的原则。•

利弊比较:直接民主的意义在于能防止民主的变质,其局限在于在实践中很难得到实现,一是成本高、效率低,二是不能充分利用少部分人的领导、管理天分。间接民主的局限在于,由于人类理智的局限以及人性的堕落,代议制民主容易变质,从而无法真正保障、实现人民的权益。•

2、自下而上的民主和自上而下的民主

自下而上的民主:这种民主建立在民众民主意识强且足够成熟的基础上,它靠的是当权者、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博弈。其特点是当权者、政府的存在受制于民众,当权者、政府要获得治理权,就必须约束自身、还权以民,并为民众服务

自上而下的民主:这种民主源于民众民主意识不强,它靠的是当权者的民主意识、道德约束力。其特点是当权者、政府主动还权于民,主动为民众服务的。• 第三节:民主的基础

1、启蒙的重要性

民主的真正实现有待于民众力量的增长,并达到足以制衡政府的程度,而民众力量的增长有待于他们思想上的启蒙,即主要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政府权力的来源。

2、民主与法治:

民主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民主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没有法律,或当权者凌驾于法律之上,都不会有民主,而法治的真正实现,同样有赖于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

• 第四节:民主的反思

1、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人民是个抽象的概念,事实上人民的现实形态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以及由这些具

• •

• • 体的人构成的各种利益集团,因此人民之间的矛盾永远存在。在民主社会,我们习惯于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去解决这些矛盾,但这样往往导致少部分人的正当权益没有得到保证,甚至会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施暴即民主暴政问题。

2、民主暴政的防范:

防范民主暴政有赖于法律的和道德的共同作用。在法律上,我们要界定民众的基本权益,这些基本权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是以多数人的名义。在道德上,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与尊严,具有人文关怀,而不应恶意去伤害、凌辱他人。

3、对民主的理性反思:

尽管民主有诸多的弊端,但它却是我们至今最不坏的选择,民主的衰败与丧失在于民众,民主的实现与完善也在于民众,因此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民主法治意识,维护自身的民主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神圣职责,因为通往奴役之路,往往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

• 第七讲:行政伦理观之正义

• • • • • • • • • • • • • • • • • • •

一、什么是正义?

1、正义主要涉及的是分配领域

2、分配包括经济领域的财富分配和政治领域的权利与义务分配

3、正义意味着社会制度规定的分配原则是公正的

二、形式正义

1、正义就是平等的要作平等对待、不平等的要作不平等对待,反之平等的作不平等对待或不平等的作平等对待就是不正义的

2、形式正义并没有规定哪些平等要作平等对待,哪些不平等要作不平等对待,因此在现实中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或者说在指导实践中导致各种悖论

三、罗尔斯的正义论

1、正义的对象:现实中的各种不平等

①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各种社会制度把我们置身于各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②家庭出身的不平等:人无法选择的家庭出身,也把我们置身于不平等的地位

③天赋才能的不平等:人无法选择的天赋才能,同样把我们置身于不平等的地位

问题:家庭出身、天赋才能的不平等最终都可以归转化为制度上的不平等,那么一种不平等的制度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又该如何去避免?

2、无知之幕:作为公平的正义

①契约制定者不知道关于自身的一切,从而无法制定出偏向于自身的制度

②契约制定者不知道关于他人的一切,从而无法制定出不利于他人的制度

③契约制定者相互冷淡,既不会利他,也不能利己

3、导出的正义原则

①平等自由的原则:政治权利部分,比如政治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等)、言论和集会自由、良心和思想的自由、依法不受任意逮捕和剥夺财产的自由,等等,应该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公民

②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A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

B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③优先原则:平等自由原则优先于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

• •

• 第八讲: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冲突及其解决

• • • • • • • •

一、伦理冲突的案例

维护组织形象与向公众负责的冲突:发现员工弄虚作假,代领离休人员工资。

个人私生活自由与组织利益的冲突:发现员工和与组织有业务合作的人交朋友。

家庭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冲突:掌握与丈夫的利益攸关但组织却要求保密的信息。

组织利益与信息公开的冲突:发现足以导致组织垮台但跟公众利益攸关的信息。

二、伦理思考的不同层次

1、情感表达层次:即仅对问题或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这些情感并不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法,但情感的强烈却促进问题的解决。

2、道德规范层次:开始根据各种道德规范权衡各种解决方法及其后果,很多时候问题会在这个层次得到解决,但有时也会出现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从而让我们难以取舍。

3、伦理分析层次:当道德规范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时候,我们只能深入思考道德规范背后隐含的伦理原则,并根据自己的信念选择某种伦理价值作为采取措施的标准。

4、后伦理思考层次:当所有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都不能指导我们作出决策的时候,我们往往推翻所有伦理道德的东西,从而进入后伦理层次,即反问:“我什么要遵守这些伦理道德?”在这个层次,我们往往根据个人的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作出选择,当我们能给一种决策一个充分理由的时候,我们算是完成了这种后伦理思考。

三、伦理决策模式

1、确认问题的客观性:当问题展现给我们的时候,往往以片段或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通常还带有评价性的语言,因此超越情感的影响,调查、确认问题的客观性、真实性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否则我们不会有任何正确的决策。

2、定义涉及的伦理原则:确认问题的真实性后,我们就要分析解决问题所要涉及到的伦理原则。很多时候我们只从实践的角度而不是伦理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导致不公正决策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善于对冲突作出伦理思考、伦理分析。

3、描述解决的方案及可能的后果:在进行伦理分析后,我们就要权衡各种解决方法及其后果了,在这里我们首先要避免一种非此即彼的解决方法——即认为只有两种对立的解决方法,而应该充分展开道德想象力,尽可能列出各种解决方案并推算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也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有可能权衡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4、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这首先需要经过两个步骤,一是尽可能地考虑涉及到的各种伦理道德原则,二是推算每个伦理道德原则假如被采用那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以及假如我们面对公众时应该如何为它辩护。经过这两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权衡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最佳方案一般要达到两个效果,一是伦理道德原则和可能的后果保持一种让人接受的平衡,二是使我们对决策能有一个充分合理的解释,并在情感上感觉完满。• •

• •

第二篇:行政伦理学总结

11级行政伦理学课后复习题学生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伦理p1 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监督机制之一。2.行政伦理学p5 是专门研究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学科。

3.行政伦理规范p70 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4.行政人格p153 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连续和持久的道德行为选择所代表现出来的自我道德的完整性民事行政人员道德意义上的整体性存在的形态。

5.独立人格p174 是行政人格的理想形态,这种理想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6.政府信任 7.政府公信力

8.行政责任 p222 狭义的行政责任 是指公共行政人员作为一种代理人角色,包括了复杂的责任内容,即对多种委托人的负责,这些委托人包括组织的上级、政府官员、职业性协会和公民,广义的行政责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国家的全部行政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对公民大众负责;

二、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各环节、个层次之间进行责任分工和权限分解,通过确立垂直的责任关系和层级负责的方法,将分散的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秉承一股合力开展行政工作;

三、包括上述狭义的行政责任

9.行政责任制度p248 行政责任制度是依据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二做出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10.行政的道德责任

二、基本知识(填空)

1.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的道德。

2.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不能用(利润)作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3.行政学和行政伦理学都直接研究行政系统,但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系统中的客观结构,也部分地研究行政系统中的主观结构;而行政伦理学则着重研究行政系统中的价值结构。

4.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5.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是国家民族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具体化,也是行政人员个人理想的升华。

6.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7.行政人格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行政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8.行政人格对于社会有一种示范和教育作用,而对行政人员自身则有一种人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9.行政人员的人生修养是指行政人员个体基于行政实践活动在职业道德和品质等方面的自我教育、锻炼和改造过程以及由此达到的境界。

10.一般而言,制度包括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安排和以道德、信用观念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三、基本理论(单选)1.伦理学这个概念作为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概念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2.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主要由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廉政、勤政、行政人格。3.现代行政是公共行政,责任行政,民主行政。

4.公共行政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5.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从其实质内容看,主要有廉政理想,勤政理想。6.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7.国家的行政体系由其政治体制决定。

8.通过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的控制称为内部控制.9.20世纪中叶,行政伦理研究者认为,行政伦理学的价值基础是。

10.在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之前,以及在行政与伦理的结合过程中,公共行政领域的主导性价值标准是效率。

11.产生行政腐败的温床是政治腐败。

12.遏制腐败必须从腐败的结构性根源着手,即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13.在诸多的监督途径中,各国反腐败斗争通用的方式是专门的立法监督。14.行政人员的责任从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要求,主要源自个人的道德良知。15.行政人员出于道德良知履行职责,其个体心理机制是主观的、个性化的。16.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对自己的使命具有坚定的信心,认定自己从事的职责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这就是一种道德信念。

17.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规定的外在责任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履行职责的道德价值,并把这种外在责任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外在的“他律”升华为内心的道德责任感。

18.行政责任的实施离不开行政个体的身体力行及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

19.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农业社会是依附人格,工业社会是工具人格,后工业社会是独立人格。

四、基本理论(多项)

.1.廉政和行政是社会主义行政理想中一体同构的两个方面:廉政是勤政的前提,勤政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2.社会主义行政理想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认知功能、规范功能、聚合功能、协调功能。

3.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所倡导的行政作风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4.培养行政作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有:认真学习的方法;树立典范有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慎独”的方法。

.5、作为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权力具有必然的合法性、强制性、普遍性。

.6、自20世纪初到二次大战结束,行政伦理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分别是对自由裁量权的关注和对哲学基础的重视。

.7、标志着公共行政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事件包括:“职业标准与伦理委员会”的成立;将行政管理的外部控制转化为内部控制;行政伦理学正式进入行政管理课程体系;《公共职责:政府官员的道德责任》等代表性著作的出版。.8、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务活动中,应确立和遵守的伦理观念、伦理规范、伦理行为、伦理责任。

5.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所倡导的行政作风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6.正义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 社会的“平衡器”;人的行为的“校正器”;社会历史发展的“推进器”。

7.正义与公平和公正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正义具有公平性、公正性。8.行政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9.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基本原则是:公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利益一致性原则。

10.从整体看,现代的行政责任体系可以分为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类型。

五、基本观点

1.行政伦理的主体和类型有哪些?p8 从主体角度来讲行政伦理学分为两个层次: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 类型:

2.行政伦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8(1)整体性和系统性,(2)政治性与社会性,(3)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4)高尚性和广泛性,(5)一定的强制性

3.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区别何在?P70 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一样,都是由国家相应的专门机关制定并负责实施的,都体现国家意志,但他们也存在很大的区别:(1)在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在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

(3)在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样正式。

(4)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党和政府某一部门执行,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实施。

(5)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尽管政府也会介入,以一定的外在物质力量及措施来保障实施,但其强制实施程度远远不及法律。

4.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p77 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一种规范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1)对行政人员行为有导向作用。(2)对行政人员行为有规范作用。(3)对行政人员行为有调整作用。5.行政人格的功能是什么?p157(1)高尚的行政人格会给相对人以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双方实现良好的情感沟通。(2)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高尚的行政人格会对行政相对人祈祷行为示范的作用。(3)行政人格具有对真理和正义的形象化作用。

(4)行政人格作为一种现实的伦理存在,会对社会道德环境产生净化作用。6.政府信任的功能有哪些?p323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效率。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地当代法制的基本目标。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7.政府信任如何形成?

8.造成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有哪些?

9.构建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92(1)日常性原则(2)广泛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

10.行政责任制度建设的实现途径有哪些?p254(1)促进公共性信仰的形成(2)实现公共行政制度的道德化

(3)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和督查

六、综合论述

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的重要意义。P28(1)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理念。

(2)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3)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人员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

(4)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总之,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是十分必要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在当前行政体制转型和行政行为规范性削弱的条件下,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2.联系实际,试述如何加强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完善中国行政伦理监督体系.p315 4.结合实际,谈谈行政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P179

第三篇:行政伦理学论文

浅谈现代行政伦理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

儒家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个人修养问题,《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自身光明的德性,并推己及人,使得天下人都能革旧布新,振作起来,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故指出了为人之道。儒家十分关注为政者自身修养在行政中的示范作用。孔子以“正”释“政”,把统治者自身的“正”作为“政”的前提。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行政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己身正,端正了自己,则处理政事就自然没有什么困难了。

儒家的修身思想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张修身成仁,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成人达己,成己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认为“仁”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内心所固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从消极方面讲,“仁”指不损害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方面讲,“仁”指成己成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用现代视觉看传统的儒家行政伦理

每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实力环境和条件,社会道德从来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我们不能一直以一种思想看待一种观点和思想。

一、行政伦理概念探源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个体人格,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不仅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伦理是不同于普通行政法规的政府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价值观及行政伦理机制。

其次,从行政主体道德意识缺失和道德行为缺失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即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传统行政伦理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

再次,根据公共行政职业的特殊性、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治国理念的变化和行政方式的转换,总结概括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价值选择的取向。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应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取向、公平正义取向、公共责任取向和公共效率取向。最后,论文探析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实现路径。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强化对公务员的德性培养和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应设立行政伦理的研究与管理机构、依循科学的研究路径进行伦理探索并且要加强行政伦理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尽管伦理与道德二者常常通用,但也有些区别。“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要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行为进行判断。人们可以说某人或其行为是道德的,但不能说是伦理的。对一个行政人员的行为的评述离不开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价值取向,对一项政府的政策评述也离不开合乎伦理或不合乎伦理等概念。道德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个人层次的低级范畴,而伦理则是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社会群体层次的高级范畴。

作为当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众的力量,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处处为民着想,想法设法为民众谋福利。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行政伦理思想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而且又赋予它新的内涵。执政为民的执政基础与伦理基础与儒家民本思想不可同日而语,执政为民中的“民”有全新的伦理含义,它不仅包括“亲民、爱民、富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珍惜,重视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今天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构必须做到: 第一,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过程中,在每一次制订方案、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时,都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办,并且想方设法办好;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抵制。

第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指的是对群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公务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往往就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利益是具体的,有些事情就整体而言或许是小事,但具体到群众本身都是大事。因此,政府作出决策、制定政策时,必须切实把群众利益作为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群众各方面的利益。

第四篇:《行政伦理学》作业2

《行政伦理学》作业2(第4—6章)

一、单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良心是一种(C)。

A.道德责任 B.道德义务C.道德意识 D.道德规范

2.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 B.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 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 D。良心是一种道德范畴

3.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A.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

B.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是讲政策

C.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心无关

D.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4.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B)。

A.内在本质 B.外在形式 C.主观要素 D.客观基础

5.德性的实质是(C)。

A.责任 B.义务 C.良心 D.能力

6.从内容上讲,行政责任中最根本的是(D)。

A.行政职责 B.行政权力 C.行政权利 D.行政义务

7.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宗旨是(D)。

A.忠于党 B.忠于国家 C.为所在组织谋利益 D.为人民服务

8.行政职位属于行政体系的(A)。

A.客观结构 B.主观结构 C.组织结构 D.权力结构

9.一般而言,行政责任体系中,法律责任属于(B)。

A主观责任 B客观责任 C道德责任 D积极责任

10.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C)。

A廉洁奉公 B遵纪守法 C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D勤政为民

11、法律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的区别之一表现在(D)。

A.法律规范具有强制力 B.部分领域内行政人员不受法律规范约束

C.纪律规范包含很多不成文的内容 D.二者的内容规定和约束力层级不同

12、关于法律规范与纪律规范在责任后果关系的正确理解是(B)。

A.行政人员享有法律责任豁免权

B.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如果仅仅违反行政纪律规范而没有突破法律规范的话,只承担行政纪律责任而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C.触犯法律规范处罚的制裁比纪律规范严厉

D.法律责任比纪律责任程度轻

13、我国的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都包含的一种形式是(A)。

A.警告 B.记过 C.留观 D.降级

14、最早提出“自律”概念的思想家是(C)。P165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费尔巴哈

15.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C)。P166

A经济基础不断发展 B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健全 C行政人员自律 D依法行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行政良心不同于一般人的良心的特点是具有(BCE)。

A.绝对的自觉性 B.高度的自觉性 C.相对独立性

D.绝对独立性 E.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2、行政良知的内容包括(AB)。

A.个人良知 B.社会良知 C.组织良知 D.群体良知 E.国家良知

3、行政责任的特点包括(ABCDE)。

A.行政责任具有政治性 B.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C.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D.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 E.行政责任具有义务性

4、组织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别,具体表现为(ABDE)。

A.基本概念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要求标准不同 D.处理后果不同 E.实施部门不同

5.制度规范的主要特征是(BCE)。

A.稳定性 B.强制性 C.合法性 D.历史性 E.规范性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2、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的良知。

3、行政体系的形成以及内部结构以发展为

基本目标。

4、效率与公正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5、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问

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德感和

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2、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矫

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3、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的说来,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为: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责任而不推脱乃至逃避责任;二是认真地履行公务,一丝不苟地做好份内的工作;三是勤奋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多出政绩或业绩;四是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平庸,积极探索工作的规律,开拓创新;五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4.什么是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

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应具有的遵循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机会的所有法律和规章的意识。

公正既是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要求,也是对行政组织、行政体系及其制度的要求。在行政伦理学中,做到公正首先是行政人员的责任。

5.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具体化。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

要,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选答两题,请标明题号)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

用?

此题的包括两问,由于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因而不难。第一问“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第103页第4

段;第二问“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在第98—101页。参考答案: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第二,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

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机选择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2、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此题只有一问,但涉及到“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两个概念必须解释清楚,因此答题要点需要包括三个方面。在第135

页第3段——137页讲了“行政责任意识”的定义及其内容;在139页第4段——140页讲了什么是“我国的行政责任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在141页第2段讲了“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的原因。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容可

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

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

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3、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行政人员的“自律”问题,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材中对此问题倾注了较多的笔墨。但具体到行政人

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第165—166页。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

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五篇:《行政伦理学》作业3

《行政伦理学》作业3(第7—9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C)有效途径。P184

A.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行政责任 B.行政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 D.行政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A)。P184

A.责任可以放弃 B.责任不可以放弃 C.荣誉称号可以被放弃 D.荣誉可以被忽视和轻视

3、(A)使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更具有灵活性,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P185

A.行政荣誉机制 B.行政责任机制 C.法律责任机制 D.行政监督机制

4、行政管理实践选择了(B),这样可以调动行政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在享有权力的同时有承担相当的责任。P187

A.无限责任制 B.有限责任制 C.无责任制 D.半责任制

5、行政荣誉的实质是责任,意味着同类职务、同类工作、同等任务条件下(C)的道德期望。P188

A.同等 B.更少 C.更多 D.以上都对

6、行政人员对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指下列选项中的(A)。P202

A.认知理性 B.实践理性 C.道德理性 D.形式理性

7、在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中居主导地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是(D)。P204

A.行政理性 B.行政感情 C.行政习惯 D.行政信念

8、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表现为(C)。P205

A.行政意志 B.行政信念 C.行政习惯 D.行政情感

9、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生成的关键因素是(D)。P219

A.法律制度 B.行政组织 C.组织环境 D.行政人员个体

10、行政人员自觉遵守党纪、政纪、国法的规范和约束,是(C)的表现。P222

A.道德修养 B.法律修养 C.政治修养 D.作风修养

1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了那部法令惩治贪污行为(C)。P246

A.《官刑》 B.《杂法》 C.《大诰》 D.《吕刑》

12、199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D)。P248

A.《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B.《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

13、下列关于求真务实的说法,错误的是(D)。P253-255

A.求真务实,必须真抓实干 B.求真务实,必须真心实意

C.求真务实,还必须有真才实学 D.求真务实,不需要创新精神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P238

A.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来自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

B.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C.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性是从形式上讲的D.行政伦理规范的客观性主要是讲其存在形式是客观的15、在关于奉公的行政伦理规范中,(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P249

A.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多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可以成为行政荣誉授予主体的有(ABCD)。P191-192

A.国家主席 B.行政组织 C.社会公众 D.行政人员自身 E.行政人员家属

2、行政荣誉的获得,意味着(ABD)。P182-184(重点184第1行)

A.团体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 B.团体利益要服从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C.可以为了近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D.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 E.公共利益要服从于个人利益

3、构成行政人格的具体要素包括(ABCDE)。P202

A.行政理性 B.行政情感 C.行政意志 D.行政信念 E.行政习惯

4、行政伦理规范是(ABCD)。P237-239

A.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E.约束性与导向性

从教材第237——239页的内容看,此题的选项值得推敲。选项E若改为“约束性与导向性的统一”似乎更好。

5、勤政为民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为此,应做到:(ABD)。P252

A.强化群众观念 B.注重调查研究 C.勤于学习和思考 D.和群众交朋友 E.帮民致富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P1692、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P178-1793、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其本质就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过程。P2014、行政理性是行政人员的一种认知能力,也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之中的一种对欲望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二者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达到有机统一,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P2025、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P229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P184-188

(1)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本身也存在着某些冲突的可能性,在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以道德判断作为行政行为选择的原则。也就是说,除了对上级和法律监督主体负责,更重要的是,对良心负责。

(2)行政责任与行政荣誉的联系。第一,行政荣誉的获得以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为前提;第二,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获得行政荣誉以后,他人与自我的期望值较以往有所增加;第三,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

2、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那些心理?P191

行政人员应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畏难。或者轻视荣誉,对荣誉获得与否无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行政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一旦获得了行政荣誉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3、行政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200第2段

行政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人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理观和行政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2)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3)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值评价的统一;(4)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所特有,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格;(5)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4、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那几种类型的行政人格? P207-208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形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在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人员工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独立人格。

5、简述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P229

(1)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3)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么正式;(4)实施方面: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党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5)实

现机制方面:行政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尽管政府也会介入,以一定的外在物质力量及措施来保障实施,但远远不及法律的强制实施程度。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180-181

从作业情况看,这道题答得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完全脱离教材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实际上教材的第180—181页对此问题有明确表述。

参考答案:(1)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第一,荣誉权是行政人员的应有的人身权利之一。在民法中,承认公民或法人对其获得的荣誉及其利益享有保持、支配的权利。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应有的权利。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荣誉权的这种规定也适用于行政人员。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支配使用自己的“荣誉权”,并获取精神和物质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

第二,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首先,行政荣誉使行政人员不仅在合乎道德的选择中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能够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望,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其次,行政荣誉也会给行政人员带来物质利益。一般说来,为了激励行政人员不断重复正确的道德选择行为,行政组织一般都在授予行政人员行政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即使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合乎价值观的道德选择,也会使行政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优先权。

(2)需要指出,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一种利益满足,而是肯定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付出和价值。

2、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用? P223-224

在教材的第223—224页,第三标题下,主要讲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制度保障的机制发展趋势和作用。答题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制度化。

(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3、试论述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P237-238

在教材第237页对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有明确阐述:“行政伦理规范在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在内容上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物质生活状况,它以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限制行政人员行为的随意性或任性,又鼓励和引导行政人员从事„应当‟的行为,保证行政伦理社会功能的实现,完成行政伦理对人的精神和活动的影响。”

此题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答的。在关于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问题的论述部分,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行政伦理规范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第237下面两段—238第4段);第二,行政伦理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第238下面三段—240页)。

答案要点:(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对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道德要求,根植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关系,是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形式,作为客观的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果。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下载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伦理学》作业1

    《行政伦理学》作业1(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 C )。 A.管理系统 B.政治系统 C.行政系统 D.执行系统 2、行政人员在行政......

    行政伦理学测试题0910

    行政伦理学测试题 0910 一、单选题 1.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C)。 A.管理系统B.政治系统 C.行政系统D.执行系统 2.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C)。 A.行政人......

    电大,行政伦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B 行政伦理学) 。 2 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 统是( C 行政系统) 。 3 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C......

    《行政伦理学》作业4

    《行政伦理学》作业4(第10—11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政府信任关系是指( C )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P258 A.公民 B.公众 C.行政相对人 D.行政......

    《医学伦理学》教案

    《医学伦理学》教案 任课教师:孙巧玲 技术职务:讲师 所教对象:2015级临床5、7班学生 任教时间:2015年下期 1 前言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

    行政伦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行政伦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 1. C2. A 3. AD4. B5. C6. A 7. D8. C9. D 10. C 11. C 12. D 13. D 14. C15. 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

    电大行政伦理学部分试题答案

    电大行政伦理学部分试题答案名词解释 1、 行政责任------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 者和法律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2、 行政规范-......

    电大2013行政伦理学1

    1—5BDACB6—10CABDB填空题 1西方行政伦理监督除了注重制定廉洁从政的法律制度,强调监督机制建设,不断加强行政人员职业伦理教育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在野党)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