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伦理学》作业3
《行政伦理学》作业3(第7—9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C)有效途径。P184
A.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行政责任 B.行政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 D.行政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A)。P184
A.责任可以放弃 B.责任不可以放弃 C.荣誉称号可以被放弃 D.荣誉可以被忽视和轻视
3、(A)使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更具有灵活性,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P185
A.行政荣誉机制 B.行政责任机制 C.法律责任机制 D.行政监督机制
4、行政管理实践选择了(B),这样可以调动行政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在享有权力的同时有承担相当的责任。P187
A.无限责任制 B.有限责任制 C.无责任制 D.半责任制
5、行政荣誉的实质是责任,意味着同类职务、同类工作、同等任务条件下(C)的道德期望。P188
A.同等 B.更少 C.更多 D.以上都对
6、行政人员对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指下列选项中的(A)。P202
A.认知理性 B.实践理性 C.道德理性 D.形式理性
7、在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中居主导地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是(D)。P204
A.行政理性 B.行政感情 C.行政习惯 D.行政信念
8、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表现为(C)。P205
A.行政意志 B.行政信念 C.行政习惯 D.行政情感
9、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生成的关键因素是(D)。P219
A.法律制度 B.行政组织 C.组织环境 D.行政人员个体
10、行政人员自觉遵守党纪、政纪、国法的规范和约束,是(C)的表现。P222
A.道德修养 B.法律修养 C.政治修养 D.作风修养
1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了那部法令惩治贪污行为(C)。P246
A.《官刑》 B.《杂法》 C.《大诰》 D.《吕刑》
12、199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D)。P248
A.《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B.《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
13、下列关于求真务实的说法,错误的是(D)。P253-255
A.求真务实,必须真抓实干 B.求真务实,必须真心实意
C.求真务实,还必须有真才实学 D.求真务实,不需要创新精神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P238
A.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来自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
B.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C.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性是从形式上讲的D.行政伦理规范的客观性主要是讲其存在形式是客观的15、在关于奉公的行政伦理规范中,(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P249
A.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多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可以成为行政荣誉授予主体的有(ABCD)。P191-192
A.国家主席 B.行政组织 C.社会公众 D.行政人员自身 E.行政人员家属
2、行政荣誉的获得,意味着(ABD)。P182-184(重点184第1行)
A.团体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 B.团体利益要服从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C.可以为了近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D.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 E.公共利益要服从于个人利益
3、构成行政人格的具体要素包括(ABCDE)。P202
A.行政理性 B.行政情感 C.行政意志 D.行政信念 E.行政习惯
4、行政伦理规范是(ABCD)。P237-239
A.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E.约束性与导向性
从教材第237——239页的内容看,此题的选项值得推敲。选项E若改为“约束性与导向性的统一”似乎更好。
5、勤政为民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为此,应做到:(ABD)。P252
A.强化群众观念 B.注重调查研究 C.勤于学习和思考 D.和群众交朋友 E.帮民致富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P1692、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P178-1793、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其本质就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过程。P2014、行政理性是行政人员的一种认知能力,也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之中的一种对欲望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二者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达到有机统一,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P2025、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P229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P184-188
(1)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本身也存在着某些冲突的可能性,在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以道德判断作为行政行为选择的原则。也就是说,除了对上级和法律监督主体负责,更重要的是,对良心负责。
(2)行政责任与行政荣誉的联系。第一,行政荣誉的获得以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为前提;第二,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获得行政荣誉以后,他人与自我的期望值较以往有所增加;第三,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
2、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那些心理?P191
行政人员应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畏难。或者轻视荣誉,对荣誉获得与否无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行政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一旦获得了行政荣誉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3、行政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200第2段
行政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人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理观和行政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2)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3)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值评价的统一;(4)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所特有,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格;(5)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4、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那几种类型的行政人格? P207-208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形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在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人员工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独立人格。
5、简述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P229
(1)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3)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么正式;(4)实施方面: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党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5)实
现机制方面:行政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尽管政府也会介入,以一定的外在物质力量及措施来保障实施,但远远不及法律的强制实施程度。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180-181
从作业情况看,这道题答得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完全脱离教材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实际上教材的第180—181页对此问题有明确表述。
参考答案:(1)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第一,荣誉权是行政人员的应有的人身权利之一。在民法中,承认公民或法人对其获得的荣誉及其利益享有保持、支配的权利。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应有的权利。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荣誉权的这种规定也适用于行政人员。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支配使用自己的“荣誉权”,并获取精神和物质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
第二,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首先,行政荣誉使行政人员不仅在合乎道德的选择中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能够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望,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其次,行政荣誉也会给行政人员带来物质利益。一般说来,为了激励行政人员不断重复正确的道德选择行为,行政组织一般都在授予行政人员行政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即使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合乎价值观的道德选择,也会使行政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优先权。
(2)需要指出,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一种利益满足,而是肯定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付出和价值。
2、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用? P223-224
在教材的第223—224页,第三标题下,主要讲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制度保障的机制发展趋势和作用。答题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制度化。
(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3、试论述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P237-238
在教材第237页对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有明确阐述:“行政伦理规范在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在内容上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物质生活状况,它以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限制行政人员行为的随意性或任性,又鼓励和引导行政人员从事„应当‟的行为,保证行政伦理社会功能的实现,完成行政伦理对人的精神和活动的影响。”
此题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答的。在关于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问题的论述部分,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行政伦理规范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第237下面两段—238第4段);第二,行政伦理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第238下面三段—240页)。
答案要点:(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对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道德要求,根植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关系,是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形式,作为客观的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果。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第二篇:《行政伦理学》作业2
《行政伦理学》作业2(第4—6章)
一、单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良心是一种(C)。
A.道德责任 B.道德义务C.道德意识 D.道德规范
2.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 B.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 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 D。良心是一种道德范畴
3.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A.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
B.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是讲政策
C.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心无关
D.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4.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B)。
A.内在本质 B.外在形式 C.主观要素 D.客观基础
5.德性的实质是(C)。
A.责任 B.义务 C.良心 D.能力
6.从内容上讲,行政责任中最根本的是(D)。
A.行政职责 B.行政权力 C.行政权利 D.行政义务
7.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宗旨是(D)。
A.忠于党 B.忠于国家 C.为所在组织谋利益 D.为人民服务
8.行政职位属于行政体系的(A)。
A.客观结构 B.主观结构 C.组织结构 D.权力结构
9.一般而言,行政责任体系中,法律责任属于(B)。
A主观责任 B客观责任 C道德责任 D积极责任
10.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C)。
A廉洁奉公 B遵纪守法 C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D勤政为民
11、法律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的区别之一表现在(D)。
A.法律规范具有强制力 B.部分领域内行政人员不受法律规范约束
C.纪律规范包含很多不成文的内容 D.二者的内容规定和约束力层级不同
12、关于法律规范与纪律规范在责任后果关系的正确理解是(B)。
A.行政人员享有法律责任豁免权
B.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如果仅仅违反行政纪律规范而没有突破法律规范的话,只承担行政纪律责任而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C.触犯法律规范处罚的制裁比纪律规范严厉
D.法律责任比纪律责任程度轻
13、我国的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都包含的一种形式是(A)。
A.警告 B.记过 C.留观 D.降级
14、最早提出“自律”概念的思想家是(C)。P165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费尔巴哈
15.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C)。P166
A经济基础不断发展 B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健全 C行政人员自律 D依法行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行政良心不同于一般人的良心的特点是具有(BCE)。
A.绝对的自觉性 B.高度的自觉性 C.相对独立性
D.绝对独立性 E.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2、行政良知的内容包括(AB)。
A.个人良知 B.社会良知 C.组织良知 D.群体良知 E.国家良知
3、行政责任的特点包括(ABCDE)。
A.行政责任具有政治性 B.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C.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D.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 E.行政责任具有义务性
4、组织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别,具体表现为(ABDE)。
A.基本概念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要求标准不同 D.处理后果不同 E.实施部门不同
5.制度规范的主要特征是(BCE)。
A.稳定性 B.强制性 C.合法性 D.历史性 E.规范性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2、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的良知。
3、行政体系的形成以及内部结构以发展为
基本目标。
4、效率与公正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5、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问
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德感和
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2、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矫
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3、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的说来,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为: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责任而不推脱乃至逃避责任;二是认真地履行公务,一丝不苟地做好份内的工作;三是勤奋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多出政绩或业绩;四是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平庸,积极探索工作的规律,开拓创新;五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4.什么是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
公共行政中的公正意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应具有的遵循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机会的所有法律和规章的意识。
公正既是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要求,也是对行政组织、行政体系及其制度的要求。在行政伦理学中,做到公正首先是行政人员的责任。
5.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的具体化。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
要,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选答两题,请标明题号)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
用?
此题的包括两问,由于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因而不难。第一问“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第103页第4
段;第二问“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在第98—101页。参考答案: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第二,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
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机选择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2、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此题只有一问,但涉及到“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两个概念必须解释清楚,因此答题要点需要包括三个方面。在第135
页第3段——137页讲了“行政责任意识”的定义及其内容;在139页第4段——140页讲了什么是“我国的行政责任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在141页第2段讲了“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的原因。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容可
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
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
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3、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行政人员的“自律”问题,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材中对此问题倾注了较多的笔墨。但具体到行政人
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第165—166页。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
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三篇:《行政伦理学》作业1
《行政伦理学》作业1(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C)。
A.管理系统 B.政治系统 C.行政系统 D.执行系统
2、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C)。
A.行政人员本人 B.所在机关 C.国家与政府 D.政党
3、决定了行政伦理具有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的是行政的(C)。
A.管理性质 B.政治性质 C.公共性质 D.社会性质
4、行政伦理学着重研究行政实施中的(C)。
A.主观结构 B.客观结构 C.价值结构 D.管理结构
5、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D)。
A.政治学的一般原理 B.行政学的一般原理
C.管理学的一般原理 D.伦理学的一般原理
6、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是(C)。
A.行政改革 B.行政执行 C.行政效率 D.行政道德
7、韦伯认为,工具理性的主要标准在于(B)。
A.法治 B.效率 C.公正 D.民主
8、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是(A)。
A.行政效率观 B.行政法治观 C.行政伦理观 D.行政权力观
9、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前后衔接的步骤、顺序、时间、方式和制度等的总称是(B)。
A.行政主体 B.行政程序 C.行政客体D.
8、行政规范
10、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C)。
A.重法轻德 B.德法并重 C.重德轻法 D.德法并废
11、以下观念中正确的行政态度有(B)。
A.平均主义 B.变革创新 C.中庸无为 D.唯书唯上
12、行政作风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和行政道德的(D)。
A.主观努力 B.客观基础 C.内在体现 D.外在显现
13、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行政人员的(A)。
A.行政管理实践 B.行政能力培养 C.知识理论学习D.思想政治教育
14、下面关于行政作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
A.行政作风仅指行政人员的个人作风 B.行政作风即行政办事作风
C.行政作风与行政人员的个人气质无关 D.行政作风仅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
15、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C)。
A.提高阶段 B.评价阶段 C.践行阶段 D.总结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道德属于精神性的原则,它具有(ACD)。
A.内在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个体性 E.群体性
2、在一般伦理学的视野中,个人行为的制约力量包括(ACD)。
A.内心信念 B.法律规范 C.传统习惯 D.社会舆论 E.奖惩制度
3、现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为(ABC)。
A.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B.超然性 C.全局性 D.契约性 E.政治性
4、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基本要素包括(BCD)。
A.爱国 B.廉政 C.勤政 D.行政人格 E.爱民
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体现为(ABCDE)。
A.理想是理性化了的信念 B.理想与信念联系在一起
C.理想生成信念 D.信念强化着理想 E.信念是经验性的理想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
是当好社会的公仆。
3、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
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
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
第二,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行为进行判断。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2、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行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
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行为的“对错”、“好坏”、“善恶”等的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伦理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是行政伦理学。
3、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导致什么弊端?
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
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
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念。
4、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
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要求行政人员拥有什么样的行政态度?P78第3段—79第5段,共5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时代精神要求行政人员所拥有的行政态度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改革者; 第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行政人员需要采取同社会改革开放相适应的行政态度,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变革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第三,要立大志,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成为专门家;
第四,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第五,要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用拼搏奋斗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1)研究行政伦理学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
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伦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2、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P50—55
此题要求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二是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
作的意义。在教材第50-55页对民主的内涵、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有详细的介绍。
在标题二“民主观的内涵”中,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政治的民主;第二,伦理的民主。
在标题三“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中,也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行政民主的基础和社会功能。第53-54页(第3段)重点谈到了民主在社会运行中的六方面功能,包含了题目第二部分要求“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第二,行政伦理的民主观。题目第一部分要求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的答案就包含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结合中国的行政实际加以阐述。联系实际部分是考察同学们对现实行政伦理的敏感和观察力,每个同学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表述行政实际的文字方面应各抒己见。这里没有统一标准,但论述线索应该是一致的。参考答案:(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伦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
发点。它要求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第一,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第二,行政人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政管理者的位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管理;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第四,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说明: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凝
聚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心情舒畅地工作、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坚持公共行政的民主观,根据民主的要求去建立和调整行政关系,可以使行政管理工作处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良性运转。
3、简述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关于这道题,许多同学答成了“养成优良行政作风的方法”而不是“过程”。
在教材第85页标题三行政作风的养成这部分,讲了三个问题:过程、目的和方法。第1段讲的是过程——分认知、认
同、践行三阶段,这是题目要求解答的内容。第2段讲这三阶段之间的关系;第3段——第86页第3段讲目的——要行政人员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解决其心理上的到的矛盾,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之后开始讲养成优良行政作风的方法。共包括四种方法:认真学习的方法,树立典范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和慎独的方法。
问题的第2部分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教材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现成答案。同学们有些工作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本身就有实际的工作体会,在做这部分练习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体会答题。答题时应注意结合上边的要点论述。参考答案:
(1)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第一,认知阶段。即行政人员了解和认识
行政作风的阶段;第二,认同阶段。即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经验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并在情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向,从而确立相应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目标;第三,践行阶段。即将理想人格的修养目标付诸于实践的阶段。
(2)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体会。
第四篇:《行政伦理学》作业4
《行政伦理学》作业4(第10—11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政府信任关系是指(C)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P258
A.公民 B.公众 C.行政相对人 D.行政官员
2、客观上,政府信任关系概念所涉及的是各种主客体之间的(D)关系。P258
A.认同 B.依赖 C.合作 D.趋近性
3、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是(A)。P258-259
A.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B.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行政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4、考察政府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B)。P259
A.政治疏离感的高低 B.政治信任感的高低 C.政府信誉度的高低 D.公众好感的高低
5、政府信任关系概念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的关系是(C)。P260
A.没关系 B.完全一样 C.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D.互不包含
6、政府信任关系与政府公共关系共同的目标指向是(D)。P260
A.政府地位 B.政府权威 C.政府形象 D.良好的政府形象
7、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可以(D)。P261
A.扩大组织 B.精简机构 C.增加复杂性 D.促进合作、提高行政绩效
8、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政府存在而言,(C)。P262
A.毫无关涉 B.不存在根本的意义 C.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D.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9、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表现为(B)。P295
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求严格 B.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的转化趋势
C.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10、之所以说行政道德评价标准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是因为(A)。P295
A.不存在超时代、超阶级、超民族的“统一适用”的善恶标准
B.世界各国在针对政府部门的行政道德评价标准上存在共通的内容
C.不同部门、不同级别行政人员道德评价的标准要掌握灵活性和具体性
D.行政道德标准是一个分层次、有系统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
11、行政伦理监督互动性的直接体现是(B)。P301
A.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必须及时沟通信息 B.不同行政机构和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
C.行政伦理监督的各方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D.行政伦理监督多样性的主体全局参与
12、行政伦理监督的最终目的就是(C)。P301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打击违规,预防犯罪
C.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D.监督与惩罚并重
13、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是(A)。P305
A.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 B.通过报纸、刊物等媒体揭露问题 C.行使职能监督权 D.审计监督
14、行政伦理评价最重要的方式是(C)。P296
A.行政行为习惯 B.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C.社会舆论 D.行政监察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于(C)正式成立。P312
A.1978年 B.1990年 C.1987年 D.1956年
二、多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政治疏离感包括(ABCDE)。P259
A.政治无力感 B.政治无意义感 C.政治无规范感 D.政治孤立感 E.政治疏远感
2、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包括(CE)。P260
A.具体性 B.复杂性 C.内隐性 D.随意性 E.稳定性
3、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表现为(ABCDE)。P261-265
A.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B.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C.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D.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E.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4、在我国,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意义在于(ABCDE)。P304
A.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B.有利于增强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
C.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正当地行使权力 D.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E.有利于减少现实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
5、通常而言,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包括(ABCE)。P305-307
A.权力监督 B.政党监督 C.社会团体监督 D.主管组织监督 E.群众舆论监督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是:内隐性和稳定性。P2602、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P2663、从评价的主体方面划分,行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和 P2964、从评价的手段和途径区别,行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P2965、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行政伦理监督所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伦理监督的实施工作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P30
1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P262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包括国家政权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和道德伦理的力量为自身所作的种种论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了广泛信任和忠诚,人们自觉地把对政府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合法性可以提升可预测性,拥有合法性,政府官员可以计算出哪些事情被期望他们去做;对公民来说,它们也可以预测到他们会怎样被官员们对待。从这一意义看,合法性概念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内。
2、政府信任关系中,政府应在权力道德方面如何作为? P271
应做到以德用权。所谓以德用权,就是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按照民意,遵循官德,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告诉人民群众,把政府的关怀送给人民群众,当好信任的桥梁。由此,以德用权必须强化权力道德意识。第一,强化个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二,强化群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三,强化整体权力道德意识。
3、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及内容。P280
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根据正确的原则去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合作的良性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需要遵循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4、简述内部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P308-309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垂直关系所形成实施行政伦理监督的系统,是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级工作部门之间对行政行为所采取的检查和督促。主要包括: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自我监督的具体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工作报告、工作指导与工作督促;审查、检查与调查;召开会议和参加会议;批评、建议、处分和处罚等。
2、行政监察。在我国,行政监察是指国家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所实施的监察。
3、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
5、简述加强行政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P316-320
(1)完善行政人员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第一,这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建设,对健全行政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二,这是行政体系自身健康运转的有效保证;第三,这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为行政体系的健全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P316-318
(2)行政人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现的。其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概括为: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树立良好的行政人员形象;第二,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营造学习和教育的环境;第三,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磨炼。P318-320
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0分,共30分)
(选答两题,请标明题号)
1、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P265-268
关于“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教材第265—268页有明确阐述。
参考答案: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2、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 P307、P296-297
关于“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教材第296和307页有明确表述;“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主要在第296—297页第2段。大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答案要点:
(1)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询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
批评。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诿、回避。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申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式,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利用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推动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伦理监督,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通过社会舆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扬正气,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有可能做出错误行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滥用。P307
(2)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事实上,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之所以能够产生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强大的社会舆论来作为保障。
(3)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时,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线,同时,只有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评价作用,协调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P297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伦理监督、评价机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P313-316
此题可分为2个小问题考虑,即“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状”和“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发展方向”。关于“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状”包括:成绩部分,主要在教材313页第3段;问题部分,主要在教材第314页第3段—第315页。一般讲,回答问题要着重于阐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关于“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发展方向”主要在教材第315—316页进行了阐述。
参考答案:
(1)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状。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己经形成了一个以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为指向中心的全面的体系,但还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题。
(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是: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
第五篇:行政伦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行政伦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C2.A 3.AD4.B5.C6.A 7.D8.C9.D 10.C 11.C 12.D
13.D 14.C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ABCD2.ABD3.ABCDE4.ABCDE5.ABDE
三、填空题(每空2 分,共 20 分)
1.社会价值、自我意识2.导向与示范、3.自我塑造、自我完善4.欲望与行为、理性
5.道德要求、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责任与行政荣誉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责任一般说来是依法而定或习惯约定的应当作为或不作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违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行政人员担当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也就需要承担特定的责任,责任规定是行政人员的行为底线,责任不可以放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行政管理者可以选择履行责任的手段和途径,但不能对责任本身进行选择。所以,行政荣誉可以被放弃.被忽视和受到轻视,而责任则是行政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荣誉机制能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缺陷。从行政荣誉的形成过程看,荣誉与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
2.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哪些心理
答:行政人员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畏难或者轻视荣誉获得与否无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且获得了行政荣誉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3.行政人格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①行政人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进观和行政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②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③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值评价的统一。④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所特存,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格。⑤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4.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哪几种类型的行政人格
答: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存在着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形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在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人员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独立人格。
5.简述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答:①在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②在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常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法出现的。③在制定程序上,行政理规范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么正式。④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是由党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⑤行政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远远不及法律的强制实施程度。
五、论述题(3题选作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答:①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加以理解:第一、荣誉权是行政人员可应有的人身权利之一。在民法中承认公民或法人对其获得的荣誉及其利益享有保持支配的权利。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应有的权利。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支配便用自己的“荣誉权”,并获取精神和物质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第二、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首先,行政荣誉便行政人员不仅合乎道理的选择中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能够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望。进而发生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其次,行政荣誉也会给行政人员带来物质利益。②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一种利益满足,而是肯定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付出和价值。
2.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用
答:①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现。为保证人员高效、高质量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②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实现德给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制度化。③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一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答:①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②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具有客观性。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
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特性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③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3.试论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具有客观性;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