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局进一步加强监管通知4月16日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
管理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2-04-16 生效日期: 2012-04-16
发布部门: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发布文号:
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银行机构:
为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切实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运营,现就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资金结算账户监管等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
本通知所称客户保证金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北京地区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时,向担保客户收取的用以保证担保客户如约履行委托保证合同的货币资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担保措施。
(一)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
1.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保证金由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监管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指定银行)进行专户管理。
市监管部门指定专户管理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保证金的银行为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联系方式见附件1)。
市监管部门与指定银行签订监管协议,相关银行应认真履行账户监管责任,并按要求向市监管部门报送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情况。
指定银行应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和担保客户签订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协议,专户管理办法由指定银行根据监管协议要求制定。
指定银行应每月向市、区(县)监管部门书面报送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情况。市监管部门有特殊监管要求的,指定银行应按监管要求报送有关情况。
2.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收取客户保证金时,需与担保客户签订《质押合同》,明确客户保证金为质押资金,并约定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保证金利息收取等事宜。
3.融资性担保机构需在指定银行中选择一家银行开立资金账户,账户仅用于客户保证金的存取和日常管理。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指定银行存入客户保证金时,需将《委托保证合同》与《质押合同》复印件同时留存指定银行。
4.在担保责任存续期间,客户保证金账户实行封闭管理。除《质押合同》另有约定外,担保责任存续期间客户保证金利息计入客户保证金账户,一并作为客户保证金进行管理。
5.担保客户债务还清后,债权银行应为担保客户出具贷款收回凭证等债务偿还证明文件,同时为融资性担保机构出具贷款还清证明等担保债务偿还证明文件。在债务催收阶段,债权银行应为担保客户及融资性担保机构出具《债务清偿通知书》等书面文件。在融资性担保机构代担保客户偿还债务时,债权银行应为担保机构出具担保代偿证明文件。
6.指定银行如有需要,债权银行应向指定银行提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客户债务偿
还情况、担保代偿情况等信息。
7.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办理客户保证金业务时,应按照指定银行专户管理办法提交有关书面材料。出现争议时,首先由指定银行按照其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协议有关争议处理办法进行处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由市监管部门核定有关事宜。
8.因融资性担保机构涉及法律诉讼而引起客户保证金账户面临冻结等情况时,指定银行需通报市监管部门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并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出示专户管理相关文件。
(二)客户保证金的提取。
1.担保客户如约偿还债务后,可申请提取客户保证金。
由担保客户向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交书面申请,融资性担保机构到指定银行办理有关手续。指定银行需审核债权银行出具的《贷款还清证明》或其他债务还清证明(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客户提取保证金申请书、债权银行出具的《贷款收回凭证》(担保客户提供),审核合格后,指定银行将客户保证金划转至担保客户或以支票方式进行客户保证金返还。2.担保客户与债权人主合同到期,担保客户未足额偿还债务时,融资性担保机构应依法合规处置该担保客户保证金。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代为偿还债务后,向指定银行提出客户保证金提取书面申请,并提供债权银行出具的《贷款收回凭证》、担保代偿证明等有关文件,经审核后,指定银行将客户保证金划转至融资性担保机构账户。客户保证金如有剩余,将返还担保客户。
3.在担保客户与债权人主合同到期前,由于担保客户重大变化等特殊原因,债权人要求担保客户提前偿还债务时,担保客户需在偿还全部债务后,向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出客户保证金提取申请,融资性担保机构到指定银行办理有关手续。
指定银行需审核债权银行出具的《贷款还清证明》或其他债务还清证明(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客户提取保证金申请书、债权银行出具的《贷款收回凭证》(担保客户提供),审核合格后,将客户保证金返还担保客户。
二、关于融资性担保机构资金结算账户监管
(一)资金结算账户监管。
1.市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基本存款账户、证券类三方监管账户及其他一般存款账户进行监管。
2.市监管部门与有关账户开户银行签订监管合作协议,开户银行应按照监管要求履行监管责任。如开户银行因自身原因无法承担监管责任的,市监管部门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调整开户银行。
3.融资性担保机构需就同意市监管部门对其有关账户进行监管提供书面意见,市监管部门可查询和打印账户明细清单,并由开户银行向市监管部门定期报送账户管理情况(承诺书见附件2)。
4.融资性担保机构需向市监管部门备案监管账户信息。当监管账户发生更换、注销等变动时,融资性担保机构需在账户变动后3个工作日内报市监管部门备案(账户信息备案表见附件3)。
(二)资金使用要求。
1.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按照市金融局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
行办法和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意见的通知》(京金融[2011]94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合理使用自有资金,在经营许可证允许范围内使用资金开展业务。
2.融资性担保机构资金支出去向不明,或存在违规使用资金等问题的,市监管部门有权组织有关人员对该机构进行专项核查。
(三)账户监管情况报送。
1.开户银行应每月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送账户监管情况,包括账户对账单、账户变动信息等。
2.市监管部门有特殊监管要求的,开户银行应按监管要求提供有关监管情况。3.市监管部门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银监局报送各开户银行履行客户保证金监管职责情况。
三、关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债务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应依据实收资本金实际到位金额开展业务,不得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向各类法人组织或个人借款等方式增加营运资金。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只可存在以下债务:
1.一般类债务:融资性担保机构为维持公司日常运转所产生的负债,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预收担保费或评审费等;
2.准备金类负债:融资性担保机构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门令[2011]3号)规定提取的准备金,包括担保赔偿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3.客户保证金:融资性担保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向担保客户收取的担保保证金;4.各类政策性担保资金、政府专项款等;5.债券等金融产品回购业务所产生的负债;6.市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类负债。
(三)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存在与市监管部门核准业务范围无关的负债。
四、关于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事项报备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须在事项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向市监管部门报备。
1.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金额可能达到净资产5%以上的,应及时报备;
2.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备。
(二)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确保所报事项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拒不报备、拖延报备,或所报事项严重失实的,市监管部门将追究该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其它事项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银行、资金结算账户开户银行应尽快与市监管部门签订监管合作协议,并承担相应监管职责。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应与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银行签订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协议,并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新签担保业务的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事宜。
(存在多个账户时可增加表格)填报负责人:填报日期:
(担保公司盖章)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评价〔2009〕1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自2005年国资委开展高风险业务清理工作以来,多数中央企业能够按照要求,审慎经营,规范操作,严格管控,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但也有少数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风险失控,产生巨额浮亏,严重危及企业持续经营和国有资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稳健经营,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清理工作。纳入本次清理范围的金融衍生业务主要包括期货、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产品(含通过银行购买境外机构的金融衍生产品)。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全集团范围内在境内外从事的各类金融衍生业务的清理工作,凡已经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审批程序、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等进行核查,对产品风险重新进行评估,不合规的要及时进行整改。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境外期货业务持证企业,应当对交易品种、持仓规模、持仓时间等进行审核检查,对于超范围经营、持仓规模过大、持仓时间过长等投机业务,应当立即停止,并限期退出;对于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已经开展的业务,企业应及时补办相关审批手续,现阶段应逐步减少仓位或平仓,在未获得批准前不得开展新业务;对风险较高、已经出现较大浮亏的业务,企业应当加强仓位管理,尽力减少损失,不得再进行加仓或挪盘扩大风险;对属于套期保值范围内的,暂未出现浮亏,但规模较大、期限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敞口较大的业务,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建立逐日盯市制度,适时减仓,防止损失发生。各中央企业应当将金融衍生业务清理整顿情况于2009年3月15日前书面报告国资委(评价局),抄报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内容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基本情况、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等。未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也应报告清理情况。
二、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各中央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严格审批程序,严把审核关口。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应当报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同意,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要对选择的金融衍生工具、确定的套期保值额度、交易品种、止损限额以及不同级别人员的业务权限等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对于国家规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许可的业务,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集团总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对从事的金融衍生业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向国资委报备,内容包括开展业务的需求分析、产品的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管理制度等,并附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的审核批准文件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文件。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不得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三、严守套期保值原则。金融衍生业务前期投入少、价值波动大、风险较高、易发生较大损失,各中央企业要保持清醒认识,注重科学决策,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不得盲从,防止被诱惑和误导。要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应当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不得超越规定经营范围,不得从事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业务。持仓规模应当与现货及资金实力相适应,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90%;以前金融衍生业务出现过严重亏损或新开展的企业,两年内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50%;企业持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或现货合同规定的时间,不得盲目从事长期业务或展期。不得以个人名义(或个人账户)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四、切实有效管控风险。企业应当针对所从事的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特性制定专项风险管理制度或手册,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业务种类、交易品种、业务规模、止损限额、独立的风险报告路径、应急处理预案等,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要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程序及授权额度,在人员职责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中止授权或重新授权。对于场外期权及其他柜台业务等,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对交易品种、对手信用进行风险评估,审慎选择交易对手。对于单笔大额交易或期限较长交易必须要由第三方进行风险评估。要加强对银行账户和资金的管理,严格资金划拨和使用的审批程序。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系统,持续监控和报告各类风险,在市场波动剧烈或风险增大情况下,增加报告频度,并及时制订应对预案。要建立金融衍生业务审计监督体系,定期对企业金融衍生业务套期保值的规范性、内控机制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五、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企业应当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制订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实行专业化操作;要严格执行前、中、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原则,风险管理人员与交易人员、财务审计人员不得相互兼任;应当选择结构简单、流动性强、风险可控的金融衍生工具开展保值业务;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业务时,应当慎重选择代理机构和交易人员;企业内部估值结果要及时与交易对手核对,如出现重大差异要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重大浮亏时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及时建立应急机制,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六、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应当于每季度终了10个工作日内向国资委报告业务持仓规模、资金使用、盈亏情况、套值保值效果、风险敞口评价、未来价格趋势、敏感性分析等情况;终了应当就全年业务开展情况和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形成专门报告,经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意见后,随同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一并报送国资委;对于发生重大亏损、浮亏超过止损限额、被强行平仓或发生法律纠纷等事项,企业应当在事项发生后3个工作日内向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并对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处理情况建立周报制度。对于持仓规模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规模规定比例、持仓时间超过12个月等应当及时向国资委报备。集团总部应当就金融衍生业务明确分管领导和管理机构,与国资委有关厅局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年终上报工作总结报告,并由集团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签字。
七、依法追究损失责任。各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0号)等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加强对违规事项和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力度。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规章开展业务,或者疏于管理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上报虚假信息、隐瞒资产损失、未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或者不配合监管工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国资委将对业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浮亏较多,以及未按要求及时整改造成经营损失的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对于发生重大损失、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级处理。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工作,审慎开展金融衍生业务,遵循套期保值原则,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防范经营风险,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二月三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解读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监管通知》),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就出台《监管通知》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监管通知》出台的背景。
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事件发生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从事的高风险业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和清理整顿,多数中央企业能够按照国资委的有关工作要求,审慎经营,规范操作,严格管控,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但也有少数中央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依然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风险失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个别企业金融衍生业务产生巨额浮亏,严重危及企业持续经营和国有资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督促中央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稳健经营,国务院国资委根据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情况以及市场监管状况,在多方征求中央企业和有关监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监管通知》。
二、请介绍《监管通知》出台的目的。
金融衍生工具是企业稳定收益、对冲风险、参与国际市场经营与竞争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滥用或运用不当则会放大风险,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出台《监管通知》的主要目的:一是要求中央企业对已经开展的所有金融衍生业务包括期货、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产品(含通过银行购买境外机构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于2009年3月15日前向国资委书面报告清理情况。二是要求企业审慎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对企业已经开展或拟开展的金融衍生业务提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切实有效管控风险。三是要求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企业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并与国资委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四是明确管理责任,对违规经营或发生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请介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监管要求。
《监管通知》对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一是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明确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必须得到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对于国家规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许可的业务,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并强调集团总部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负责向国资委报备有关情况。二是要求企业严守套期保值原则,禁止投机。要求企业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不得从事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业务,并从经营品种、持仓规模、持仓时间等方面进行规范,尤其对持仓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三是要求企业切实有效管控风险。要求企业制定专项风险管理手册,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开展第三方风险评估,加强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四是要求企业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强调专门机构专业化操作,要求企业及时与交易对手核对,严格执行前、中、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原则,慎重选择代理机构和交易人员。五是是要求企业定期报告。主要分季度报告和报告,发生重大亏损等重大事项要求3个工作日内报告,建立周报制度。六是依法追究损失责任。要求企业建立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违规事项和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力度。对于发生重大损失、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级处理。
四、请介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的责任认定工作。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发生重大损失的企业或相关责任人,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进行责任认定,并依据《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0号)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责任认定工作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对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才能开展的金融衍生业务,企业是否得到批准;二是企业是否严格遵循套期保值原则对业务品种、规模、时间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是否存在投机行为;三是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控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或管理混乱等问题;四是企业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整改,对发生重大浮亏业务是否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行止损;五是企业是否全面、真实、及时上报金融衍生业务开展情况和亏损情况,是否存在虚报、隐瞒或其他不配合监管工作的行为。
五、请介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下一步工作安排。
《监管通知》下发后,国资委将进一步落实有关监管工作要求,逐步完善监管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探索研究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对中央企业2009年3月15日上报的清理报告进行分析汇总,督促企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三是启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少数业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浮亏较多的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并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四是探索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对中央企业从事的金融衍生业务建立季报和年报制度,对发生重大损失、被强行平仓等重大事项的企业建立周报制度,对持仓规模和持仓时间等超过规定范围的建立备案管理制度。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监管的通知
南部县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派出所、消防大队:
为切实做好我县圣诞、元旦、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烟花爆竹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我县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烟花爆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捣毁非法制售烟花爆竹窝点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案件,打击烟花爆竹市场违法行为,规范烟花爆竹市场经营秩序,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开监督”的烟花爆竹安全工作格局和长期稳定的联合执法机制,遏制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县烟花爆竹市场安全,营造和谐安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二、整治范围和工作重点
(一)整治范围:全县范围内烟花爆竹经营、运输、燃放等从业单位,非法生产、经营、存储、运输、邮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二)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运输、存储、经营、燃放爆竹行为;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秩序。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 每个派出所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责任民警,按“属地管理”原则,各所所长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责任民警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本辖区内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
(二)严厉打击
1、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全面排查清理生产制作烟花爆竹行为,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重点对乡镇村组废弃、闲置房屋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断掉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小作坊、小窝点,彻底查清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等原材料供应源头,堵死烟花爆竹的销售渠道,坚决杜绝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
2、严厉打击非法运输烟花爆竹行为。加强对烟花爆竹运输管理,对非法贩运烟花爆竹行为予以打击,重点查处未经公安部门许可、不办理《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偷运、违反许可事项、一证多运、超量运输、中途转运、利用公共交通车辆贩运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对2011年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审批情况要进行全面清查,对审批把关不严,违规发证、监管不力的,要坚决查处。
3、严厉打击非法存储烟花爆竹行为。要通过明查暗访、群众举报方式,彻底排查私存私藏烟花爆竹窝点,对罚没的烟花爆竹,由公安部门负责销毁,对非法储存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同时要查清非法储存货物的来源和流向,既要端掉窝点,又要切断源头。
4、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对城镇繁华地段、人员密集地方、集贸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烟花爆竹的,没收非法经营货物,对长期无证经营的“钉子户”,要从重从严进行重点打击。
5、整顿规范烟花爆竹市场秩序行为。一是对烟花爆竹批发公司的安全条件和经营活动进行严格检查。严查储存仓库安全条件、超量储存、无正规包装标识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严禁批发企业超范围经营、境外供货、向无证零售店供货,严禁销售含氯酸钾和应由专业人员燃放的烟花爆竹。二是对零售点进行严格全面检查。严查零售店直接从事批发经营、直接从生产厂家和非法批发商进货,花炮和普通商品混存、销售区和生活区混杂等违法行为。对长期非法违规经营的批发企业和零售点要吊销其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6、严厉打击非法燃放、邮寄烟花爆竹行为。对不申报、未经许可举行焰火晚会和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不按规定的地点和时段燃放,以及非法燃放烟花爆竹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打击非法邮寄、托运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
(三)、强化宣传
各单位要对《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烟花爆炸管理条例》等法律进行宣传,重点是对辖区涉爆、涉危单位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多检查、多讲解、多宣传,让从业人员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牢固树立起思想上这道安全防线。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认清当前烟花爆竹市场安全形势,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本地本部门工作方案,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市场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落实责任,加强执法。各单位要配足配齐配精执法队伍,对非法行为从重从严从快坚决打击。对专项整治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规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认真排查。各单位要明确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把非法生产、运输、储存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严防利用空闲场所非法生产、储存烟花爆竹。发现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在严厉打击的基础上,严查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等原料来源和烟花爆竹产品的销售渠道。发现非法经营的,要深入追查产品来源和私藏窝点。发现非法运输的要深入追查幕后人员,查清运输销售网络。对无证经营、销售“三无产品”和超范围经营的,要严肃查处。要加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三禁”(禁放区域、禁放时段、禁放品种)的监督管理,杜绝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危害公共安全。
(四)广泛宣传,群防群治。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烟花爆竹专项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要向社会广泛宣传非法制售烟花爆竹行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教育群众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远离非法烟花爆竹。各单位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积极举报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烟花爆竹的违法行为。
第五篇: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
监管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09〕19号
各中央企业:
自2005年国资委开展高风险业务清理工作以来,多数中央企业能够按照要求,审慎经营,规范操作,严格管控,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但也有少数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风险失控,产生巨额浮亏,严重危及企业持续经营和国有资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稳健经营,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清理工作。纳入本次清理范围的金融衍生业务主要包括期货、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产品(含通过银行购买境外机构的金融衍生产品)。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全集团范围内在境内外从事的各类金融衍生业务的清理工作,凡已经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审批程序、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等进行核查,对产品风险重新进行评估,不合规的要及时进行整改。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境外期货业务持证企业,应当对交易品种、持仓规模、持仓时间等进行审核检查,对于超范围经营、持仓规模过大、持仓时间过长等投机业务,应当立即停止,并限期退出;对于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已经开展的业务,企业应及时补办相关审批手续,现阶段应逐步减少仓位或平仓,在未获得批准前不得开展新业务;对风险较高、已经出现较大浮亏的业务,企业应当加强仓位管理,尽力减少损失,不得再进行加仓或挪盘扩大风险;对属于套期保值范围内的,暂未出现浮亏,但规模较大、期限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敞口较大的业务,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建立逐日盯市制度,适时减仓,防止损失发生。各中央企业应当将金融衍生业务清理整顿情况于2009年3月15日前书面报告国资委(评价局),抄报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内容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基本情况、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等。未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也应报告清理情况。
二、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各中央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严格审批程序,严把审核关口。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应当报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同意,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要对选择的金融衍生工具、确定的套期保值额度、交易品种、止损限额以及不同级别人员的业务权限等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对于国家规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许可的业务,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集团总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对从事的金融衍生业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向国资委报备,内容包括开展业务的需求分析、产品的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管理制度等,并附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的审核批准文件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文件。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不得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三、严守套期保值原则。金融衍生业务前期投入少、价值波动大、风险较高、易发生较大损失,各中央企业要保持清醒认识,注重科学决策,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不得盲从,防止被诱惑和误导。要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应当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不得超越规定经营范围,不得从事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业务。持仓规模应当与现货及资金实力相适应,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90%;以前金融衍生业务出现过严重亏损或新开展的企业,两年内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50%;企业持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或现货合同规定的时间,不得盲目从事长期业务或展期。不得以个人名义(或个人账户)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四、切实有效管控风险。企业应当针对所从事的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特性制定专项风险管理制度或手册,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业务种类、交易品种、业务规模、止损限额、独立的风险报告路径、应急处理预案等,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要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程序及授权额度,在人员职责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中止授权或重新授权。对于场外期权及其他柜台业务等,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对交易品种、对手信用进行风险评估,审慎选择交易对手。对于单笔大额交易或期限较长交易必须要由第三方进行风险评估。要加强对银行账户和资金的管理,严格资金划拨和使用的审批程序。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系统,持续监控和报告各类风险,在市场波动剧烈或风险增大情况下,增加报告频度,并及时制订应对预案。要建立金融衍生业务审计监督体系,定期对企业金融衍生业务套期保值的规范性、内控机制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五、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企业应当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制订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实行专业化操作;要严格执行前、中、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原则,风险管理人员与交易人员、财务审计人员不得相互兼任;应当选择结构简单、流动性强、风险可控的金融衍生工具开展保值业务;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业务时,应当慎重选择代理机构和交易人员;企业内部估值结果要及时与交易对手核对,如出现重大差异要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重大浮亏时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及时建立应急机制,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六、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应当于每季度终了10个工作日内向国资委报告业务持仓规模、资金使用、盈亏情况、套值保值效果、风险敞口评价、未来价格趋势、敏感性分析等情况;终了应当就全年业务开展情况和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形成专门报告,经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意见后,随同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一并报送国资委;对于发生重大亏损、浮亏超过止损限额、被强行平仓或发生法律纠纷等事项,企业应当在事项发生后3个工作日内向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并对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处理情况建立周报制度。对于持仓规模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规模规定比例、持仓时间超过12个月等应当及时向国资委报备。集团总部应当就金融衍生业务明确分管领导和管理机构,与国资委有关厅局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年终上报工作总结报告,并由集团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签字。
七、依法追究损失责任。各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0号)等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加强对违规事项和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力度。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规章开展业务,或者疏于管理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上报虚假信息、隐瞒资产损失、未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或者不配合监管工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国资委将对业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浮亏较多,以及未按要求及时整改造成经营损失的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对于发生重大损失、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级处理。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工作,审慎开展金融衍生业务,遵循套期保值原则,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防范经营风险,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国 资 委 二○○九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