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读观后感8给义学点评
读书笔记
读《一生的职业》有感
河南冉培志
有人说,嘴唇能发出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
是的,“母亲”、“妈妈”是深沉的、朴素的、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震撼人心的!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滋润无声,绵长悠远。它伴随儿女一生一世。
今天中午,我读了一篇名叫《一生的职业》的文章。翻开那篇文章,首先吸引我的便是文中那位母亲。母亲不怕影响如日中天的事业,选择了结婚生子并且无怨无悔,因为他懂得亲情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换来的。当儿子不幸患上了一种无法治愈且需要有人终身服侍的怪病时,她心甘情愿地放弃一切唾手可得的功名成就,回家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母亲。数年过去了,正是她的精心照料与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创造了奇迹:她心爱的儿子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爪,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立志成为一名名医!而母亲面对曾经的同事,她却一无所有。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十分感动,被妈妈的行为所感动,被作者那一番深情的话所感动“妈妈不离弃爱,是永恒的,她对子女奉献着一生一世的深情呵护。”愿天下所有的朋友都有受妈妈的爱,从而努力奋斗,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自己的妈妈,成为妈妈的骄傲。
五月,有那么一天是给母亲的,叫做“母亲节”;更有一种美丽的花也是给母亲的,叫作康乃馨!!
解读
读后感的重点就是写“感”,抓住最能感动你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引用原文中最能打动他的语句,简要叙述内容,感情自然流露,发出自己的心声。此外本文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看《假文盲》想到的河北江华
今天,我看了一个著名画家华君武画的一幅画,叫《假文盲》。这一幅画批评了一群无视社会公德,只图自己方便的不文明现象。
我从图上看到在一个母子上车处的通道站满了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大男人,而一个母子却被这帮男人挤到一旁去了。这群人实在称得上假文盲,你看,他们对牌子上写的“母子上车处”熟视无睹,堂而皇之地站在那里,就像这个牌子不存在似的。
我看了这幅画,不禁地想起了随时随地都能看见的垃圾。我常常在街上看到许多垃圾桶,但垃圾桶里没什么垃圾,而周围地上就很多,每次看到这样,我都会想到那些丢垃圾的人真是缺德,现在的垃圾桶就要成为装饰品了。当今社会只要是正常人就一定会知道那是个垃圾桶,但为什么垃圾桶里垃圾少,周围地上就很多呢?乱丢垃圾的人真是没有一点公德心,他们一定不知道那些环保的阿姨们会多么辛苦!
我们应该不要做假文盲,也不要做“缩头乌龟”,正像图画里的母子,她应该站出来对那帮大男人说:“这里是母子上车处!请给我个站的位置!“正如这样,如果旁人看到有人乱丢垃圾也要大声说:“不要乱丢垃圾!请保护环境!”
如果人人把街道看成是自己家,那么就不会出现满地垃圾了,环保的阿姨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如果人人都多一点社会公德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美好一些!~
知识
华君武(1915~)美术活动家,漫画家。别名华潮,祖籍江苏无锡,1915年4月24日
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无锡荡口。作品有《磨好刀再来》、《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死猪不怕开水烫》、《假文盲》等。其漫画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构思幽默机智,笔法简练而富有民族特色,风格独特,因而获得广泛好评。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浙江王奎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的是1890年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正常行驶的“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并被他剖开了一个大洞。在船马上沉了、众人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船长镇定自若地把船上除去自己外的人全部救出,自己与船沉入了深渊。我被船长那种尽职尽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打动了。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有61人,他把自己给忘了。可是在危急生死的时刻,谁又会真正的把自己给忘了呢?他只是把自己给舍去了,把生的希望最大地留给别人,真正地尽到了一个船长的责任。船屹立在舰桥上,他犹如铁铸的黑雕像随着轮船沉入深渊。在他沉入大海的一刹那,他高大的形象犹如铁铸,树立在人们心中。英雄的名称是瞬间产生的,但英雄的名誉,是一生积累下来的。有人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做好事。”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好人之所以成为好人,都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等着当英雄,也许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一生都碰不上,可应该做好每件小事,自己要尽到所有的责任。
技法
夹叙夹议:这篇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即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它,能达到事显理明和平添情致的艺术效果。本文运用得很好,使思想感情更加集中明确,读后令人掩卷深思。
读《吃药》有感
云南贾晓明
读完最后一句话,我怀着感动合上《智慧背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像放电影似的在我脑中闪过:《血爱》、《心窗》、《爱的力学》„„数不胜数。在我记忆最深处,开放着一朵花——《吃药》
吃药?大家一定和我一样,第一眼看到这两个字,我满脑子疑问,但是当我带着疑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的脑中就只剩下两个字:感动!
一年前,这个小生命来到了世界上,正当这对母子沉浸在欢乐中时,病魔却把大手无情地伸向了这位不满一岁的婴儿——他得了白血病!一夜之间这位母亲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位老医师说只要坚持吃药痊愈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希望不大。可是老医师配的药又苦又涩,儿子跟本不吃,为了让儿子吃药,这位母亲不顾生命危险陪着儿子一起吃药。半年后,母亲创造了奇迹!儿子痊愈了,但是她自己却离死亡更近了——她得了癌症!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崇高的!母爱创造了一个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文中的母亲也成功了,她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一次“交易”!“为了孩子我不后悔!”母亲坚定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回荡„„其中包含了一份用金钱买不到的母爱!这份母爱比大海还要深;比
蓝天还要广!母亲依然是母亲,但是生灵中她前最为神圣!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呵护着我。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母亲费尽心思,生怕我们受到一点伤害!
其实世界上的每个母亲都是一样!她们都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自己的子女,不求有任何的回报。当有好吃的东西时,她们第一个想的是子女,当下起雨时,她们第一个担心的还是子女。
母爱像一颗颗露珠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像冬日里的一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母爱是伟大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母爱就是在你出门时的一句“早点回来”;母爱就是在转弯口的一个回头;母爱就是在你摔倒后,轻轻地为你拍去尘土„„我们就在无声无息的母爱中快乐着、成长着„„
解读
作者以细腻柔美的笔调抒写了读了《吃药》后的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自然地倾注于笔端,使读者不仅感受母爱的伟大,如像“露珠”,像“冬日里的一缕缕阳光”,也能品味作者善良、纯真的感情。
《全球最美的地方》读后感
河北刘学涛
放寒假的时候,我和妈妈去新闻书店买了一本叫《全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的书,上面丰富了我许多知识,然而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急剧破坏。
书上介绍了全球多个美丽典雅的景致,比如有好望角、冰岛,阿尔卑斯山、罗马斗兽场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还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好望角,这里气象万变、景象其妙、耸立于大海,它于青山为邻,飞鸟为伴,黄昏夕阳把好望角渲染成一个金黄的世界,让人感觉好像在世外桃源一样。但是书上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也是再三敲响了警钟,千百年来,地球这个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土地上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传奇,多么带有迷人的色彩,然而在如今的自然界里,精灵死伤无数,对生存看得如此清淡.自从人类的出现,便对自然界这个永远养育生灵的绿色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疤痕,而且面对生灵而言非常可悲。人类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洪水泛滥,污染河流,灭绝动物。为此这些,天为之哭泣(酸雨、暴风雪)、地为之动摇(泥石流)、水为之沸腾(海啸、洪灾)、火为之燃烧(草原、森林大火)„„
让我们永得共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碧水蓝天,在生命线前染红一片天空。
知识
好望角——“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让自已活得光彩有力
甘肃 张国辉
今天,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一天,并知道了文中的安静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文中的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她依然热爱生命,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为自已创造出一个缤纷世界。而那些遇到不如意就轻生的人完全比不上安静。就在刚才,我从新闻里看到:一个肢体健全、外貌美丽的大学生姐姐,因为男朋友把她耍了后,一时想不开。她上到自已家楼上的屋顶哭了十分钟,便从屋顶跳了下来,就此走上了绝路。难道她比安静更痛苦吗?不,是她不珍爱自已的生命。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叔叔,也像安静一样,非常热爱生命。他的腿因为一次事故受伤而截肢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靠自己的双手学会了修理家庭电器的技术,后来还在楼下开了一家修理家电店呢!现在,他依然在我家楼下帮人修理家电,靠自己的双行养活自己,还赚了不少钱呢!
还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有这种病的人,会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手足常会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话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没有什么前途与幸福可言,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苦练语言表达能力,终于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受了小小的挫折而放弃生命;不要因为自己身体有缺陷而倒下。要经得起上天对你的考验,热爱生命,让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技法
举事例——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典型的事实,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事例,让事实说话,使作者要表达了思想观点更形象直观,更易让人接受。
读《青铜葵花》有感
江苏金小媛
初次结识《青铜葵花》,我就被它那动人的书名深深吸引。《青铜葵花》?那是怎样一个故事?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这本书,走进了主人公的生活。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却又反映了人间最纯净的亲情与友情。故事从“干校”里的女孩葵花开始,又从葵花结束。城里的人来乡村务农,一位喜欢葵花的男子带着他的女儿葵花来到了乡村。一次偶然的相遇,葵花认识了放鸭的嘎鱼和哑巴男孩儿青铜。一次葵花的爸爸为了他画的葵花,不慎溺水而死。至此,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好心的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后,一家人和睦地生活。时间长了,葵花必须告别美丽的乡村,回城里去了,她依依不舍地与青铜一家告别,踏上了回城的路„„
故事写美,令人心痛,却打动人心的美。那不是生硬的名词,却反映了人的美好品质;故事写爱,一尘不染的爱,它丝毫没有华而不实的装点,却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人最独特的情感;故事写难,令人步履维艰的难。可是,在困难的背后,却有一户人家坚强的决心。青铜和葵花经过几番磨难,勇敢地向前冲去。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中逐渐成长,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也许他们心中有位勇士做榜样;他们不怕吃苦,也许他们头顶有颗明星照耀着。
可是,面对他们的坚强,我却感到不知所措。比起他们所承受的一切,我们遇到的事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家中,我们是皇帝、是王后,那些“下人”们“伺候”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青铜为了卖掉所有的芦花鞋,双脚冻得通红。葵花为了省钱,眼睁睁看着别的同学手捧心爱的照片,自己却无能为力。在学校,我们遇到困难,根本不会去努力钻研,生怕动脑筋费力气。葵花为了不让家人失望,半夜借着萤火虫的光读书,青铜为了识字,在葵花写作业时偷偷地去学。
美丽与快乐,经过痛苦的磨砺才换了来,这让他们百倍珍惜。我不记得到底有多少伟人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青铜和葵花将被我烙在心里。我坚信,青铜和葵花,将是那美丽的大麦地上,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解读
作者以质朴平实的语言把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文章句式工整又不失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主人公的怜爱。作者在叙述故事时,穿插着自己的感受,与“我们”的“衣来伸手,饭来
张口”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写得流畅自然,真实感人。
读《人决定命运》有感
北京 范宏亮
读《人决定命运》有感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关于二战时期的文章,题目叫“人决
定命运”。这篇文章看了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少道理,明白了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文章开头先记叙了三个人,说A这个人喜欢吸烟和酗酒;B这个人曾被两次赶出办公室,还吸食少量鸦片;C这个人喜欢艺术,并且曾经当过战斗英雄,他从不吃肉食。这三个人最后有一个人当上了世界伟人。
看到这儿,我心想:A、B这两个人都有这么多的恶习,肯定不是,那就一定是C!我满怀好奇地继续往下读,又满心欢喜地等待揭晓答案时,我看到了让我不敢想象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大跌眼镜:A是连任四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B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而C呢?却是令人厌恶的,曾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杀死了数千万人的恶魔头——法西斯头目——阿道夫.希特勒!
读完了这个小故事,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人是可以决定命运的,像题目中说的一样,不论这个人的过去有多么地昏暗,只要他知错就改,勇于改过,都是好样的,人生也会幸福。不论过去如何,只要珍惜现在,把过去的荣誉都抛在脑后,抓紧一切时间,创造机遇,让自己踏上成功的大路,或许,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反之,如果这个人的过去很辉煌,但是他不懂得把握机遇、自甘堕落,思想陈腐不堪,不思进取,不向正确的道路上走,整天昏昏欲睡,以吃喝玩乐为生活,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一直浑浑噩噩的,那么,天才也会“泯然众人矣”的!不是吗? 知识
“泯然众人矣”此句出自王安石的《伤仲永》,解释为: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矣,语气词。
第二篇:读《昆虫记》有感带点评
读《昆虫记》有感带点评
瑞
寒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了解了许多昆虫世界的奥妙。(点评:开头说明读书收获。)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耗费了一生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昆虫记》这本巨著。《昆虫记》中,有萤火虫,有黄蜂,也有象鼻虫、蝗虫、蟋蟀……数十种昆虫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点评:简单介绍书籍内容。)
法布尔虽然是一个动物学家,但他的文笔流畅、优美。如《萤火虫,草丛里的星星》这篇文章,作者把萤火虫的脚比作“蔷薇花的指头”,把它那会发光的小灯比做“一盏希望的灯”。法布尔的比喻形象又贴切,读来让人如临其境。文章还详细地解释了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是怎么捕捉猎物的,它身上有什么特殊器官……生动的语句,准确的用词,我仿佛看到一个个精美的昆虫视频。(点评:评论作者行文用笔,引出下文的收获和体会。)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明白了细心观察和生动表达的重要性。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我回到家就把养着小金鱼的鱼缸摆在桌子上观察起来。我发现小金鱼在游动的时候尾巴都是撑开的,真想一条大大的宽摆裙子。我便在作文里写“小金鱼游动的时候尾巴一摆一摆的,就像一个穿着宽摆裙的小公主在水里巡视。”这一描写得到老师的肯定。(点评:举例说明自己的读后收获。)
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都值得我学习,没有仔细的观察,没有坚持不懈,法布尔就不可能写出震惊世界《昆虫记》来。(点评:结尾升华主旨。)
总评:本文在写法上不是很严格的读后感,有点偏向“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本书”这一题材。因为上文行文中对《昆虫记》这本书的描述比较多,感想比较少,只是停留在对优美语句的赏析上。这是初写读后感的同学容易犯的毛病。
同学们要注意,题材不一样,写法就不同。所以在审清题目要求后,还要做到构思和布局谋篇。
第三篇:读党史观后感
读党史心得体会
读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这本书,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还有思想上的。
处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总觉得革命中的抛头颅洒热血离我们太远,我们国家的和平盛世来之不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像现在美、英、法对利比亚的空袭就是一个佐证。我们必须发展自己,强大自己,革命烈士的榜样作用,时时刻刻都应鼓舞着我们。我们不但要了解熟悉我党发展的光荣历史,更要从中得到鼓舞,吸取力量。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时时刻刻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党员本色。
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找准自己的位置,谨记党员的身份,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报和服务社会。高速铁路在快速发展,作为培训基地的一名职工,要谨记学习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学习,努力争取跟上高铁发展的步伐。学习,应该是一个自觉性的行为。靠别人“逼”,是学不好的。学习需要内在动力。有的人迫于兴趣,有的人迫于生计;而人的学习就在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干好本职工作,服务铁路,就要有为铁路作贡献的信念。学习是一个终身性的行为。学生时代,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当跨入社会,从事具体工作之后,更应该明白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止。工作的开始,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人的一生,实际上是不断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用革党的光辉旅程鞭策自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勇于开拓,不断提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本领。
第四篇:(读)观后感写作方法
1、(读)观后感写作方法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读)观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范畴,它必然具备一般议论文写作的特点;它又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不同,关键要搞清,哪儿不同?
①“×后感”要求从写自己的感受为主,文章始终离不开“我”这个特定身份,要根据所感对象,抒发个人的体会,感受。几篇例文皆如此。
②感受由原作(文字、文章、一本书、一部电影,电视,一幅画面等)中来。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谈哪种感受,都是由原作激发产生的。
③写“观(读)后感”必须联系实际,可联系自身实际,也可联系社会实际,而写一般议论文就不必受这个限制。当然联系实际,必然有联想,就是受原作启发联想到现实生活与之相通或相似乃至相反的事物,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例文中由父母亲纯真的爱情联想现实生活虚假的海誓山盟,从互相利用为依托的浅薄感情(这是相反联想);由“母亲”风雪中的 伫立联想到自由女神塑像,由“母亲”因爱而产生的自我牺牲精神联想到《泰坦尼克》和《红河谷》中的某些情节(这是相似联想);还由电影中“我”对父母亲的理解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对父母缺乏理解,体谅的社会现象(这是相反和相关联想)。通过联想可以使感受更深刻,更系统化,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读后感的中心论点。
2、写(读)观后感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文章开篇要明确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原作中最能引发出你感受的地方。有时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可以引起你感受的地方很多,写×后感时你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引起感受的一、两点来写。也就是感点要集中,要突出。最好能抓住原作的中心和重点来谈,因原作的中心和重点一定是最充分最直接给人启迪,引发感受的地方,容易写深刻。
比如《我的父亲母亲》中还有“我”父亲的学生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师抬棺的情节;还有“我”母亲把办丧事老乡们退还给她的酬谢钱捐赠给村小学的情节,都很感人。依据发感要表现主旨需要,以上几篇例文就没提这些情节,因为他们要突出爱情这个主题。
②对原文的复述要详略得当,要点出感受的重点。
有一篇文章写了四段,前三段全是复述情节,最后一段简单发感,就结扎了全文,这是不合适的。对原文的复述要简洁,无需大量篇幅。概述原文后,马上点出感受重点,这个感点实际就是“(读)观后感”的中心论点。另外,生发感受的重点情节复述相对可详细,具体些,比如习作示例③《永恒》:“北风萧瑟之中,‘母亲’孤零零地坐在颓坏灰暗的校园,靠着半截土墙,痴痴地望着低暗破旧的校舍„„”这段复述相当具体,不过它是经作者感情浸渍后形成的画面,之复述具体形象因它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是感点。③生发,展开议论要紧扣原作。
原作引起人的感受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从原作中领悟出某种道理;有时是引起某些联想;有时是引起对某种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感触和议论。那么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某一点谈,谈时不能天马行空,离开原作。要处理好重点感受与联系实际的关系;主题与材料的关系。也就是所有材料都要受感受重点的支配。根据以上分析,(读)观后感的组成包括: a、对原作的介绍(简洁复述),并点出感点。b、围绕感点,联系自身或社会生活实际发表议论。c、综合归纳论述内容,升华,深化感受。
以上讲的是一般规律,并非八股套路,具体行笔其实是很灵活的,上次提供的4篇例文即可说明,文无定法又有法,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是看作者思维的灵活性和驾驶语言的能力。
第五篇:读《家》观后感
读巴金《家》有感
通读全文,《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地指向了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文中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文中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
“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高老太爷的死是颇具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时的幻觉:“他隐隐约约的他的儿子们怎样的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到他的儿孙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暗示出封建大家庭灭亡的两大原因:纨绔子弟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从内部蛀空了这个封建大家庭,新一代的叛逆者又从外部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他(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征。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
残忍邪恶,二者善恶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价值立场。由这种立场出发,小说猛烈地抨击“巫师捉鬼”和“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对丧礼和婚礼繁琐的风俗也大加嘲讽,斥之为“滑稽”。“从情绪上来说,这部小说是一张控诉状,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罪恶,如爱情的不自由、个性的压抑、礼教的残忍、长者的绝对权威和卫道者的无耻。
这样一种情节模式正是现实生活的矛盾在文学中的反映。《家》所诞生的时代,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寻求自强自立、重建文明的时期。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对富国强兵的追求,维新变法改革制度文化的努力,皆相继归于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流于形式,中国社会陷入更加混乱失序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看来,在于中国自身,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阻碍着中华民族走向强盛。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命运,必须与这个传统彻底决裂。而这种决裂只有通过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和极力丑化才能实现。因此,在他们的笔下,传统成了罪魁、元凶、魔鬼、食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