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时间:2019-05-15 06:4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人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教 案0 1 4年 下 期

单 位:蓬溪县红江镇小学

年 级:三年级上册

教 师: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2015—2016第二学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学 校: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壹心教育 与您携手同行

小学四年级数学

衔接资料

校:

任课教师:

任教年级: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教案封面

库庄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备课教案

七 年 级 数 学

七、4班

杨莉贞 2016年08月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

一、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小数的意义 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引入:生活中我们会碰到——些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

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4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3、完成练一练。教学反思:

课题:测量活动

内容:用小数表示数量 课时:1 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问题:(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师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113克=()千克

为什么?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第7页练一练。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比大小

(一)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为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比大小

(二)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2.03 0.23()0.31 2、0.2()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

内容:小数的意义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二、重点练习

1、第12页第1题。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样迅速找到1.5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你对这条线怎么看?

2、第12页第2题。有参加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怎样评判?飞得时间越长成绩越好。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课题:小数加减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课题:购物小票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课时:1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第19页第5题。注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10-2.85

二、重点探究

1、第18页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直接比较。

2、第19页第7题。让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3、第19页第6题。

关键是激励并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三、总结,布置作业 第18页第1、2题

二、认识图形

课题:走进乡村

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6、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教学反思: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2、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3、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4、第23页。第2题。(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

(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5、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课题:三角形分类

内容:三角形分类 课时:1 教学准备: 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1、第28页第1题。

2、猜三角形。3、画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拓展:维恩图。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与发现

(一)三角形内角和

内容:三角形内角和 课时:1 教学准备: 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与发现

(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内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时:1 教学准备: 直尺、教具(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教学反思:

课题:数学欣赏

内容:图形欣赏、分析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漂亮吗?

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3、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三、总结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内容:数图形的方法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

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三、总结——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

四、拓展——数学游戏:层层叠 教学反思:

三、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内容:P40~41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

2、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二、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根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

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3的。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1、完成P41的涂一涂。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

3、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教学反思:

2、有趣的小数点

内容:P42~43 课时:1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2、(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 0.80元, 0.08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

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4、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2、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3、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4、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5、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6、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7、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8、尝试P42的算一算。

9、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10、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

三、练一练。

1、完成书后的算一算,集体订证。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反思:

3、有趣的小数点

(二)内容:p44~45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礼堂 长30米 宽20米 屏幕 长3米 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 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礼堂:(1)30×20=600平方米 屏幕:(2)3×2=6平方米 地板砖:(3)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礼堂面积和屏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总结: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3、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结果是—0.06。

5、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6、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教学反思:

4、世界人口

内容:P46~48 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读信息,提问题。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师演示竖式计算。

5、学生尝试计算:3.4×21 1.24×1.7 4.47×0.72 3.5×28

6、集体评议。

7、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时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47的第1题

1、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

2、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特别注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问题

2、P48的第5题。

1、生读题,了解题意。

2、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

5、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问题

3、P48的第7题。

1、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

2、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大吗?

1、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

2、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教学反思:

5、人口与环保

内容:P49~50 课时: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8+0.8)×1.25 2.8×3.6+2.8×1.4 2.5×2.8×4

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题

1、P49的插图信息。

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汇报交流。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问题

2、P50的第1题。

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

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

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课后总结: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教学反思:

6、练习三

内容:P51~52 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

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列式解答。——问题

2、第2题,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总结估计的方法。

四、观察物体

1、搭积木比赛

教学内容:教材60页~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游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按照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10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教师用5个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点评,订正。

3、教师再搭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再画一次。

二、搭一搭

屏幕出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用5个小立方块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指名上台搭一搭,其他同学对照。

再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搭一搭。

从左侧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三、试一试 1、61页,“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先看图猜一猜,再搭一搭验证。

2、“试一试”第二题,先猜一猜,再搭一搭。

四、练一练 1、6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独立思考、判断,再组内交流,并用正方体搭一搭。2、6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在集体评讲。

3、第3题,先搭再交流。教学反思:

2、新建小区

教学内容:第57页~59页内容

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得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到路边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小区大门、商场门口经过,仔细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

2、房子、大树、石凳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二学习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57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下面三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编号。

2、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老师用正方体搭一搭,验证。

3、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向全班说。4、58页试一试,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再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如:大树在房子的右边,石登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等,用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也可以。

5、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对有困难的学生让其上台用模型摆一摆,看一看。

6、判断58页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可借助模型验证。

三、灵活运用

1、第59页第1题,先独立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

2、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做题时应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比较醒目的标志,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再按一定方向排序,应由两种答案,分别是2、4、1、3或3、1、4、2。教学反思;

3、节日礼物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教学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教学反思:

五、小数除法

1、课题:精打细算

内容:p65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2、交流方法:(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问题

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

2、除不尽怎么办?

二、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P65,试一试。教学反思:

2、课题:参观博物馆

内容:p66~67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巩固与应用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

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四、总结。教学反思:

3、课题:打电话

内容:p68~69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 ——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5.2÷0.325=□÷325 161÷0.46=□÷□ 2.笔算。6.84÷0.912 25.84÷1.799.6÷41.5 220.5÷147 3.判断。1.44÷1.8=8 11.7÷2.6=45 4.48÷3.2=1.4

四、总结。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教学反思:

4、课题:人民币对换

内容:p71~72 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教学反思:

5、课题:动物乐园

内容:p72~7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三、巩固与应用

书P73——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 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667千米。

四、总结。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6、课题:电视广告 内容:p74~75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创设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看懂问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三、巩固与应用 试一试:

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进行计算。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张收费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问题,再独立解答。

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教学反思:

7、课题:练习四

课时:P76~7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课时:2 教学过程: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是前一个数除以2。5等于后一个数,两个方格中填0。4和0。064。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8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提出一个大“中国结”多用多少米彩带?

第9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六、游戏公平

课题:谁先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等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判断规则是否公平。

教学难点: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并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吧?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回答。

师:你喜欢下棋吗?如果你和老师下一盘棋,咱俩谁先走啊? 生:老师先走。

师:正式比赛的时候往往谁先开始很重要哦!你们能帮我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开始吗?(抛硬币、石头剪子布、掷骰子、猜单双等等)

师: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公平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游戏公平”。

二、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等可能性 活动一:掷骰子

师:刚才同学谈到了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行,这个方法行不行呢?老师想好了一个游戏规则,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掷骰子决定谁先行的规则: 点数大于3,老师先行;点数小于3,同学先行。)师:可我心里一直有个问题(板书:问题):这个规则公平吗?大家仔细读读,说说你的想法?(板书:猜想)要想知道到底公不公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实验,检验一下

师:这是个好办法,你们真聪明!实践出真知,对吗?(板书:试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掷骰子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由操作员随意掷20次骰子,记录员记录结果,其他同学观察;

2、掷到3时本次不算,重新再掷一次;

3、小组完成后由汇报员汇报结果。

4、思考:观察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看明白要求了吗?那就赶快行动,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师深入小组活动中。)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师随学生汇报填写全班的数据汇总表。

师:观察我们获得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发现:老师先行的可能性大,同学先行的可能性小,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师:通过实验,确实证明了老师想的这个规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原因到底在哪呢?我们再来看看规则,分析一下原因。生概括。(师板书:可能性不相等,不公平)

师:接下来,你们能不能根据“猜想——试验——分析——结论”这样的过程来研究一下“抛硬币”方法是否公平呢?(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正面朝上,老师先行,反面朝上,同学先行。)探究要求:

1、猜想:这个游戏规则公平不公平?

2、试验: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员抛20次硬币,记录员记录结果,其他同学观察;

3、分析: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

4、结论:这个游戏规则是()的。汇报员汇报内容:

我们组共抛了()次。其中正面朝上()次。反面朝上()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与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接近/差距大);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不相同)。由此判断这个游戏规则()的。(公平/不公平)

师:各位两党明白要求了吗?在试验前各组操作员看老师是如何抛硬币的。记住了吗?好,可以开始了。师组间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交流。再选择一个数据相差较大的记录单。生回答有公平的,有不公平的。

师:你们的结果把老师也弄糊涂了。我们还是来看看数学家们的实验数据吧!(课件出示数学家的实验数据。)

师:几位数学家做了上万次的实验,结果发现正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几乎是相同的。师:你们组的数据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师:次数少,偶然性就很大。如果有时间再做几千次,几万次的话,结果会怎么样? 师:现在我们认为抛硬币这个规则公不公平?(板书:可能性相同 公平)

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根据这样的原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修改掷骰子的游戏规则,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呢?

(生组内讨论,汇报)

三、创设应用情境,判断、设计公平游戏规则

1、石头剪刀布:

师:根据我的了解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常常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开始。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和一名同学上台玩。(分三步:故意后出,每次都赢;猜怎么会赢;真正玩,体会虽然赢的可能性相同,但结果还会有输有赢。)

2、玩扑克游戏:

3、抽奖游戏:

师:这回我们来玩抽奖的游戏。愿意吗?怎么玩呢?老师有要求:

出示要求:

1、两个小组为一队。

2、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每队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以后,由每组的汇报员到台前来参与抽奖。

四、实践作业: 家庭实践作业:每人各抛60次瓶盖和60次硬币。记录下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分析一下原因。和数学老师交流。

师:马上要下课了,能不能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做个谁先退场的决定呢? 教学反思:

七、认识方程

1、字母表示数

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儿歌引入: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

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学生汇报: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妈妈和淘气比年龄:

学生初步体会妈妈年龄和淘气年龄的关系:

淘气1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淘气2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

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怎么表示:

2、摆图形:

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出示图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摆a个呢?

生发现寻找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寻求规律的必要性。为了简洁、清晰地表示规律,需要引入字母,用a代表摆任意的三角形。

生列式:师强调a×3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练习:试一试:

第一题: 回到刚开始的儿歌,老师再添两句。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为什么?

第二题:哈雷彗星这道题是难点,学生容易错,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用字母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计算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三题:

还可以表示什么?(运算定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四题:

四、总结: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2、方程

内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出示92页的天平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课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学生汇报:

师:x+5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92页的月饼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不能写一个等式吗? 同桌讨论: 一生汇报:

生:每块月饼的质量×4=400克。

师:如果用x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学生汇报:4x=400 出示92页水壶图的左半幅: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这幅图,你能不能说出一个等式呢?(同桌互相说)一生汇报。

师:如果每个热水瓶能装x毫升的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生汇报:

2x+200=2000;

2x=2000-2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同学交流。师: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谁能说一说方程有什么特点?

二、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方程,那么怎么列方程那?

1、第93页第1题:

看图列方程:你是怎么想的?

2、第94页第2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第二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3、第94页第3题: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日历中尽可能多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在讨论书上的 问题。

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3、天平游戏

内容:天平游戏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出示95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每人在纸上写一写)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在纸上写一下)

一个同学汇报。

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

二、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当天平平衡时)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三、拓展提高:

1、第96页第1题:

解方程: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说一说: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尝试解方程:4x=400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4、猜数游戏

内容: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请你心理想一个数,乘2再加上20,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知道你想的是多少?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其中的奥秘。

分组汇报:如果老师心理想的数是x,那么:

2x+20=80,左面减去20,右面也减去20,得到2x=60,两边都除以2,得到x=30 那么格式应该怎么写那?

解:设这个数为x。2x+20=80 2x =60 x=30 怎么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呢?

2×30+20=80,说明做对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做猜数游戏,列出方程并解答。试一试:

第99页第一题 到黑板上板演:

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第99页第二题: 练一连:

第一题:列方程求x。第二题:看图列方程。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5、练习

内容:方程的意义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基本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说出你的理由。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第103页第4题

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103 页第7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教学反思:

6、邮票的张数

内容: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 =6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内容:图形中的规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三角形还可以这样摆,出示图形。

二、探索规律: 请同学们看图填表: 分组讨论: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小棒根数 3 5 7 9 …

三角形个数 小棒根数 1 3=1+2 2 5=1+2+2 3 7=1+2+2+2 4 9=1+2+2+2+2 … …

n()

同学们观察图和表格:寻找所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并加以对应,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

谁能说一说摆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三、运用规律:

如果(1)摆26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想呢?

(2)现在有63根小棒,能摆多少个三角形?应该怎么想呢?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时、分、秒》教学内容: 奥运开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看钟面认识时间、写出时间。 过程与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7-69页。......

    北师大第九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

    可爱的校园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可爱的校园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定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1)班有学生48人。学生通过两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班里的学习......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森林旅游》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森林旅游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石堰小学闫冬华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

    玩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玩具(2课时) 课前思考: 教材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把儿童引入了玩具世界。在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描述图画中物品及......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黎家湾学区黎家湾小学 刘宏谦 教 学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