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荀子》二则有感

时间:2019-05-15 06: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荀子》二则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荀子》二则有感》。

第一篇:读《荀子》二则有感

读《荀子》二则有感

临江路小学尤嘉

握有书卷而手留余香,读点经典则获益匪浅。

在《读点经典》的第15辑经典语录中,我读到了《荀子》二则,寥寥数语,却让人有些“食髓知味”,借此也引发了自我的一些感慨和个人的思考。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中国有着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而让这些文明得以传承和保留,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教育在未形成系统概念以前便存在着。黄帝教授子民、孔子培育良材、国家教育栋梁,这些都使得社会得到了发展。倘若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高,那么可以想见它的子民的人文素质不会太高。国家里人民的教育水平不高,则国家的兴盛、技术的革新、综合实力的较量,又靠什么来完成?

诚如《荀子<大略篇>》所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负,则法度存。”国家想要兴旺,必定会看重老师;看重老师,就能保持规则制度。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教师则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套句俗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成长为人才之前,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人才成长的好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我们常说教书育人,好的老师好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好的公民好的人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更是影响至今,福泽千秋,这是教育的作用。而作为儒家继承人的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

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由此可见,“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坚定是实现理想的途径

《荀子<大略篇>》提到,“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君子立志如穷。”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详究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食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君子把穷究实物的根本作为自己的志向。

无疑,我们听闻过许多天才的故事,然而天才故事的结局总是不太好。我们中的许多人很会学习,然而他们却只是把善于学习用于考试和晋级。我们中许多人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他们能获得短暂的成功,但是很多人却在成功之后,不再继续前行,而自己白白丢掉了实现伟大理想的机遇。但是,还有一种人,他们不仅善于学习,善于实践,还一直穷其一生地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探究事物的根本,这样的人,他的成功不是短暂的,他的收获也不是一次优异的考试成绩或者一次好的晋级机会。

我们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社会发展,势如破竹的教育改革,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则应该把教好书育良材作为自己的志向,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利用一次次的工作实践来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借由这两者,坚定执着地想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奋斗,完成教育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责任。

俗话说,要做就做最好,半途而废是最懦弱的表现。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就应该并且有必要把它做好,还得把它当做理想来对待。换言之,哪一项科学发明不是从不懈努力中得来的?诺贝尔几次从爆炸堆中走出来,才拥有了自己一项又一项的科学成果,甚至于被人们称为“科学疯子”。但是,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为了穷究事物的根本而坚定执着的“疯子”,才有了后来的伟大成就。历史中伟大的人们,哪一位不是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坚定执着的呢?

第二篇:读《庄子》有感(二)

读《庄子》有感

(二)读庄子的著作,总是思考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安贫乐道,淡化生死,思想深刻,文采斐然。虽然他也是道家人,继承并发扬了道家思想,但却与创始人老子有明显的不同。性格方面,他更加崇尚自由,追求无名无利,旁若无人地逍遥游于宇宙世间;文风方面,他擅长长篇大论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文言文意味非常浓厚。还有他更加尖锐,直言不讳地贬低他家言论,而独尊自家;生在世间,没有隐退,却更加清高超脱,与世俗彻底决裂。

《天下》中,他对各家各位有名的言论家进行了分析,肯定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他们要么苛刻得欠缺人性,要么只是擅于争辩而无所能力。他大大赞扬关尹和老子乃“古之博大真人”,柔弱饰刚、虚怀若谷、宽容万物。他对道有进一步的挖掘和发扬,让道的内涵更加丰富与完美。《天下》里,庄子是评论家,虽然可能有些偏颇和故作清高之嫌,但他的见解却是新颖独到的,他对道家思想的完善也是值得赞叹的。道家思想的本源与发展就应该是庄子眼中的模样,与诸家学派有明显的不同。其实所有的评论家可能与主观难分泾渭,多多少少都会注入自己的思想因子,其言论可能也有别人可以攻击的软肋。但却不能盲目地否认他们,毕竟所有的思想与著作,都会被放在桌面上,在你评我论中表露无遗。可取和不可取之处,都可以加快新的思想新的著作的诞生。人类的思想境界就在如此良性循环中,不断提升,最终可能提升至一个无懈可击的层次。所以,对评论家,无论言论犀利还是温和,都应该给予褒扬,有的还要积极吸纳为己用。

庄子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特立独行,在古往今来的思想天空里,始终如一颗硕大的明星,无所顾忌地闪烁着自己的耀眼光芒。他极力宣扬自己的思想言论,却并没有丝毫强迫别人接纳,而只是不遗余力地将道家思想引领至一个更加引人入胜的佳境。

任何思想都需要继承与延展,就是单纯的宣扬也有必要,否则就会丧失自己的光彩,甚至是销声匿迹。庄子一生致力并实践于道家思想,博大与睿智中,为中华思想界之华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实际有效性,拥有着经久不衰的美丽。

第三篇:《西游记》读有感(二)

《西游记》读有感

(二)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第四篇:读《童年》有感(二)

日无事,便翻起了高尔基的《童年》来,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段……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当看完这本书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童年实在太幸福了,也深深感觉到作者对那些黑暗的憎恨,同时又有些无奈。可是我还想到了另外的一些事,那就是孩子有时候,是比成人们更加坚强的,在那种环境的折磨下,主人公依旧在空闲的时候与好朋友们一起开心的玩耍,抛弃一切烦恼,开心的欢笑。也许这是孩子的本性,可是孩子们可贵的正是这本性,当孩子们逐渐长大,本性慢慢的被周围的环境所磨灭,当他们开始接受这样的社会,按照这样的社会的规则来生活时,他就长大成人了,这到底是可喜还是可悲呢?在还是孩子们的时候我相信他们都是心中有梦想的,他们因为对

欢乐的向往,对希望的追求让他们挺起那瘦弱的胸膛,张开双臂去抗争。可是在那样的社会中长大,他们的本性还能保存吗?我相信在主人公的外祖母的教导下,主人公就算要适应那社会,也仍然会在心中保留自己的梦想,保持自己的本心,别人可以看不出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可是他自己肯定知道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也就是那样的社会被改变的时候。也许现在我们所在的社会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仍然有无数的弊病,可是比起书

中,至少这充满希望,人们生活在光明之中。我并没有写那些作者表达给人们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能感觉的出来,毕竟是读后感,一百个人读就有一百种感慨,我只是写了我觉得和别人不同的一点感想。

第五篇:读唐诗有感(二)

王梵志诗

(一)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咋一看,这不像是一首唐诗,最多算是某个生活有心人信手写的打油诗。的确,这首诗不符唐朝近体诗诗的格律,韵脚,用词,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诗人梵志是初唐的一位僧人诗人。我们知道,初唐是唐朝诗歌的起步与准备阶段,正是由于有“初唐”(注意:此“初唐”与历史学中关于唐朝年代划分中的“初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唐诗中的“初唐”诗一般指唐高宗李渊建立唐朝到唐玄宗时期这段时间的诗歌)时期诸如上官仪,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李子昂等一批诗人在诗歌辞藻,格律,内容,思想等各方面的探索与准备,才有“中唐”“盛唐”诗歌的伟大成就。如此看来,王梵志的一些小诗正是其中这样探索开创性的作品中的一种。自然我们无需以“中唐”“盛唐”甚至是“晚唐”、宋诗、清诗的标准去衡量它,否则就有委曲求全之嫌了。其次梵志乃初唐僧人,其诗都为白话诗,大多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些日常生活琐事,而从中感悟到某种生活乃至是人生的真谛,这在文言文是文化主流的唐朝,让人耳目一新,显得特立独行。

于是我们平心静气去欣赏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就算是吧!),会发现其多有趣味。诗歌的大意是:我,“梵志”把自己的袜子翻过来,让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凡是看到的人都说是穿错了。但我就不信了,我宁愿“刺你眼”,让你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受罪,因为袜子本就是用来“隐我脚”的。这首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但看了之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鲜明的形象立刻闪现在我眼前,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知是无意,我想更多是有意把自己的袜子反过来穿,但众人都说是穿错了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反而责备别人错了。深有趣味。

细细品读,不经意的讽笑之后会有一种发至于内心深处的辛酸,不禁对梵志这人大为赞服。世间万物,什么是“对”?什么又才是“错”?越成长的我们,反而失去了孩童时代的判断力,我们失去了太多。从小开始,大人们就教育我们这是对的,这是错的。难道大人有比我们孩子自身更了解自己吗??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无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看问题的方法与角度越发的俗气,越发的靠近所谓的“社会主流”。“三人成虎”的威力的确让人惊叹,一个人说这是对的,你应该这么走才是正道,自己可能不以为然,甚至是嗤之以鼻;两人这么说,自己的意志还是像开始般坚定;三人还是这么说,心这时就有些动摇了,但还是坚信自己的路也不会错;但四个,五个„„百个,千万个,甚至是你身边的所有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你还能坚持自己已有的想法吗?这时要是一般人,就会马上把自己的袜子换过来,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被同化了,因为只有粗糙的一面穿在里面才是正确的,才是被大家都能接受的。好了,这时自己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我认知,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自己已经光荣地沦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而且是戴着一副光荣地虚伪的面具去附和所谓的“真理”。而僧人梵志就不这么想:你们认为穿反了,那是因为你们错了,难道我要让自己的肌肤受罪,而迁就众人的话语吗?我这样穿,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穿就是舒服,穿袜子穿着自己感觉舒服也有错吗?于是王梵志不屑的说“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甚为叹服其目空一切的霸气,快哉!

今世流行的趋之如骛,随波逐流,图慕虚荣,行色匆匆之心态,早已被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梵志一语道破。我们有时根本不顾及实际效果,或是内心真实的渴求,而是从旁人的“对”与“错”聒噪的舆论来作为自己行事的原则。悲矣!难怪黄庭坚评价道:“王梵志诗云‘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太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

劝诗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着袜法也。今人以珍馔奉客,以草具奉其亲,涉世合义则与己,不合义则称亲,万世同流,皆季伟罪人也。”果然精辟,一语中的。读罢,吾弗敢再言,唯有沉默,心忏悔之。

这就是初唐僧人王梵志的白话诗,寥寥数言,道破人生之悲哀,极具禅理式的机趣!下面附几首他的其他几首小诗,聊以兴味:

(1)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2)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秋。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下载读《荀子》二则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荀子》二则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目送》有感(二)5篇

    读《目送》有感(二) 不知道是大城市都市的繁华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还是浓厚的乡情、淡淡的真实是我们不应该舍弃的,但再多的选择也无法弥补心中的空缺,再艰难的决定也要痛下心来......

    读《思想国》有感(二)

    读《思想国》有感(二) 福堪镇初级中学 袁士杰 一、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政治就是人民的生活。在柏拉图看来,首要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实现统治稳定。只要是推......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有感(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有感(二) 星期日早上,我坐在床上读着《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疏稀的晨星在窗外的天空闪烁着,似乎在看着我快要流泪的眼。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读《二丑艺术》有感(推荐)

    读《二丑艺术》有感刘亚飞刚参加工作的弟子来访,感慨单位人事的纷繁芜杂,一切都与自己的想象不一样。恰巧我正在重读鲁迅先生的《二丑艺术》一文,由先生文章而联想许多,兼及身边......

    荀子演讲稿(★)

    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当困难,绊住你成功脚步时;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时;当负担,压得你喘不......

    荀子读书笔记

    《荀子》读书笔记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在先秦儒家中自成一派,而他的代表作《荀子》更是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对其中......

    荀子读后感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

    荀子读后感

    荀子读后感看完《荀子》一书,回想书中他的那些言论与思想,不禁让我感叹不已,荀子读后感。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家,同时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