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三夏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三夏镇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不动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蔬菜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经济作物。
一、基本情况
三夏镇位于**市区东南25公里处,全镇行政总面积67.1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农业总人口2733人、936户,耕地面积5340亩。
二、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全镇共有日光温室199座、279亩。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西瓜为主。亩收入在2.5万元左。
三、存在的问题
1、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生产单位分散,蔬菜生产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连片联合生产,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到目前为止,蔬菜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型分散生产为主,农户优先追求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2、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一是日光温室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整体水平低下。二是新品种少。优质特色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三是安全、生态的意识不强。无公害、有机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
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四是设施比较简陋。部分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
四、建议及对策
1、做好标准化生产与示范点片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区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按绿色、有机标准组织生产,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抓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镇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实现对农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推向市场。并搞好现场指导与督查,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产。
2、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加大设施蔬菜和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积极引进适合多样消费的蔬菜品种,发展观赏蔬菜、天然野生蔬菜、保健蔬菜、香料蔬菜等。
3、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日光温室蔬菜综合管理水平,重点推广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化学促控、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增施堆肥、沤肥、厩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等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生物、物理、农业等无害化防治措施,应用生物源和矿物源类农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4、发展“一村一品”。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积极探索蔬菜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宏观调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共同承担风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水平
上,很快就会被市场经济淘汰。
5、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大力扶持蔬菜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它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蔬菜产、供、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延伸产业链条,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拉动、带动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带薪创办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基地、优质生资供应、产品远销等科技型服务实体。建设集贮藏、销售、包装材料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逐步使我镇成为河西地区蔬菜流通的主要集散地。扶持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储、运、销等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项目立项,建立蔬菜冷库、气调库,提高蔬菜的商品性和安全性,缓解上市集中的压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效。
第二篇: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1〕137号)的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日光温室蔬菜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造成土壤条件严重恶化,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蔬菜的产量下降、质量不高、效益不稳定,已经影响了日光温室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对于解决目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难题,提升我省日光温室栽培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给,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1.推广应用山东Ⅳ型、Ⅴ型等结构合理的日光温室,提高保温、透光性能,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2.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栽培专用品种。如目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黄瓜品种:津优
35、冬美、春美秀、博娜、多美优等;番茄品种:齐大力、欧盾、好韦斯特、迪抗、宝罗塔等;茄子品种:布利塔、黑丽人、黑金刚、亮丽王、大龙等;辣椒品种:奥德利、黄太极、世纪红、37-74等。
3.推广应用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根据蔬菜种类不同,选用合适穴盘,配制专用基质,选用优质适宜的嫁接砧木,改进嫁接方法和工艺,加强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通过测土配方、增施生物有机肥和硅钙肥等方法,减少化肥用量,降低面源污染,改善产品品质。
5.推广应用土壤处理技术。采用棉隆或氰胺化钙(石灰氮)等进行土壤处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治土传病害,减轻连作障碍。
(1)棉隆处理技术。土壤深翻30厘米,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亩铺施有机肥5000公斤、均匀撒施棉隆30公斤左右,旋耕后及时覆盖无破损农膜,封闭消毒20~30天。揭膜后,透气7天以上方可种植。
(2)石灰氮消毒技术。在7、8月份闲臵季节,在棚内开沟,每亩铺施细碎的作物秸秆1000~2000公斤,再撒施石灰氮,起垄,灌水后用地膜覆盖,再盖严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
6.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应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等农业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臵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减少病害传播;在日光温室出入口,或者在日光温室四周通风口,铺设防虫网,棚内悬挂电子杀虫灯等,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3)生物防治。采用丽蚜小蜂天敌、武夷霉素、浏阳霉素、苦参碱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学药剂,如银发利、扑海因、施家乐、阿米西达、世高、噻虫嗪等,防治日光温室蔬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虫害。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种,通过试验和示范,筛选抗病性能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2.引进筛选药剂。引进3~5种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药剂,在日光温室蔬菜上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药剂,在项目区进行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用量。
3.配套集成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在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淄博市高新区、淄博市张店区、淄博市桓台县、淄博市临淄区、枣庄市中区、滕州市、枣庄市峄城区、枣庄市山亭区、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市牟平区、海阳市、蓬莱市、莱阳市、寿光市、青州市、梁山县、肥城市、荣成市、临沂市临港区、平邑县、临沭县、平原县、德州市开发区、德州市德城区(2)、乐陵市、齐河县、陵县、庆云县、夏津县、聊城市东昌府区、东阿县、冠县、滨州市滨城区(2)、滨州市高新区、博兴县、鄄城县等39个县(市、区)的41个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及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各安排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样板棚10个,核心示范区1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1万亩以上;分别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增产800公斤以上,农药、化肥减少用量15%以上,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做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对项目的落实、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蔬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落实以及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期,每期6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品种、种苗、优质棚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组织测产和总结。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日光温室蔬菜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的要求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4.5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指导费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3.检查督导费7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4.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费3.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淄博市临淄区、枣庄市山亭区、枣庄市市中区、枣庄市峄城区、烟台市牟平区、莱阳市、青州市、肥城市、陵县、齐河县、滨州市滨城区(农技站)项目资金各为30万元。
平阴县、淄博市张店区、淄博高新区、桓台县、滕州市、烟台市芝罘区、蓬莱市、海阳市、寿光市、梁山县、荣成市、临沂市临港区、平邑县、临沭县、平原县、德州市开发区、德州市德城区(2)、乐陵市、夏津县、庆云县、聊城市东昌府区、冠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鑫龙公司)、滨州市高新区、博兴县、鄄城县项目资金各为20万元。具体用途如下:
1.日光温室改造补助费3~4万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的建设改造。
2.新品种引进筛选补助费2~4万元。主要用于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的黄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种,安排试验筛选等。3.技术培训和部署会议费8~12万元。主要用于召开部署会议,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4.技术指导费2.5~4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5.示范基地补助费2~3.5万元。主要用于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购臵、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2.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1年10月中下旬: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进行项目部署。
2.2011年11月: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示范推广任务。
3.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相关试验示范。
4.2011年11月-2012年6月:开展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5.2011年11月-2012年6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进行项目检查督导和相关情况调度。
6.2012年2月-6月:组织有关专家分阶段、分作物进行测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程。7.2012年6月-7月: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
七、保障措施
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种植业管理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成立有关蔬菜专家、各市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
(二)健全实施档案
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项目实施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三)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提高项目区蔬菜安全生产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自查,项目所在市的市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检查和指导,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关键生产环节开展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做好总结验收
项目结束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根据绩效评价办法,对各项目县(市、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各项目县(市、区)要于5月底前,对日光温室蔬菜的产量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议,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要求,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及时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1〕137号)的要求,制定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葱、姜、蒜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培面积、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我省已经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生产基地,对满足国内外市场供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葱、姜、蒜品种更新比较慢,主产区常年连作,病虫害不断加重,同时不合理施肥、用药等因素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了葱、姜、蒜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示范推广葱、姜、蒜新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大葱:
1.选用良种。选择植株紧凑、抗病虫害,叶肉厚、叶色深绿、蜡粉层厚,假茎洁白、质地致密,不易弯曲、不易折断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品种。如鲁大葱一号、章丘大梧桐、章丘气煞风、F1晚抽一本太、冬绿树、光剑、田光一本太等。
2.培育壮苗。播种前浸种消毒,播后覆地膜或扣拱棚,幼苗长至40厘米、6~7片叶时,适当炼苗,培育壮苗。
3.土壤处理、配方施肥。对多年连作土壤,可用棉隆、石灰氮等进行处理。施足基肥,深翻耙平。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补充硅、钙、钾、镁肥。
4.葱苗分级,宽行密植。按葱苗大小分级,宽行密植。垂直插葱,株距2.5~3厘米,每亩栽植2.2~2.5万株。
5.加强管理,适当培土。(1)浇水。缓苗期一般不浇水,葱白生长初期少浇水,葱白旺长期结合追肥、培土,每4~5天浇一次大水,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2)追肥。葱白生长初期,亩施尿素20公斤或硫酸铵25公斤,忌施碳酸氢铵。葱白旺长期,氮磷钾要配合使用,结合培土,每亩分3次追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酵素菌肥8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0.5%硼砂溶液,每亩50升,10天左右1次,连续使用2~3次。(3)培土。掌握前松后紧的原则,一般培土3~4次,每次培土厚约3~5厘米。
6.推广应用绿色控害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蓝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用苦参碱、白僵菌等植物源、生物源农药控制病虫害。利用沼液沼渣防控病虫害的发生。用克露、银法利等防治霜霉病、紫斑病。
生姜:
1.选用优良品种。可选用山农大姜1号、莱芜大姜、安丘大姜等高产优质生姜良种。
2.土壤处理、配方施肥。对多年连作土壤,可用棉隆、石灰氮等进行处理。施足基肥,深翻耙平。按照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基施有机肥6000~75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00~150公斤。注意增施有机肥,补充硅、钙、钾、镁肥。
3.合理覆盖,提高效益。有色膜覆盖,提早栽培;遮阳网覆盖,简化栽培;拱棚覆盖,延迟栽培。
4.合理肥水管理。根据生姜高产的生理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田间科学诊断,实现肥水管理指标化。
5.推广应用绿色控害措施。可用电子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防控害虫。用棉隆、石灰氮等土壤处理方法预防姜瘟病、姜根结线虫的发生。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等防治姜瘟病、姜茎基腐病、姜斑点病,用茚虫威、杀螟丹等防治甜菜夜蛾、姜螟。加强初期防治,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大蒜:
1.地块选择和土壤处理。选用壤土或轻粘壤土地块种植,注意轮作换茬。多年连作没条件轮作土壤,可用棉隆、石灰氮等进行处理。2.优选种蒜。选择当年产、自然条件下贮存的大蒜做种蒜,要求色泽洁白、无伤口、无病斑,每瓣4~6克。
3.适期早播。各地播期可根据当地日平均气温确定,在气温20 ℃~ 22 ℃时播种,覆膜大蒜较露地再推迟7 ~ 10 天播种,越冬前幼苗达5叶1心至6叶,保证壮苗越冬。
4.合理施用基肥,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少施多次,氮、磷、钾配合。基肥一般每亩施4~5立方米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适当深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土配方施肥,使土壤养分含量分别达到有效氮110.53微克/克、有效磷60.22微克/克、有效钾136.77微克/克、有效硫8.41微克/克、有效硼为0.85微克/克、有效铜7.52微克/克、有效锌12.52微克/克和土壤有机质1.71%左右为宜。
5.平畦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后深翻耙平,作平畦栽培。苍山大蒜每亩2.5~2.9万株,薹蒜每亩4.2~4.5万株。
6.加强管理。2月上旬可采用拱棚覆盖,提早上市。3月底4月初适时浇灌返青水和追施返青肥。一般结合浇水,亩随水冲施尿素15 公斤左右,以促茎叶生长。进入蒜薹及蒜头形成期,视植株长势结合浇水每亩再施入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5~20 公斤。
7.推广应用绿色控害措施。通过轮作、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播期、适宜密度、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控制大蒜的二次生长,防止洋葱型大蒜的形成;用电子杀虫灯、蓝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用武夷霉素、异菌脲、氟硅唑、戊唑醇等防治灰霉病、锈病;用辛硫磷、多杀菌素等防治蒜蛆、蓟马等害虫。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大葱。试验研究周年生产茬口合理安排,配套品种的筛选,以及穴盘集约化育苗等技术。
2.生姜。试验研究新型肥料(硅、钙、镁肥等)应用效果,棉隆处理土壤的防病效果及处理方法等。
3.大蒜。试验研究利用拱棚进行早春覆盖栽培提早成熟、增产增收效果及覆盖适期,不同土壤处理方法的使用效果。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市、枣庄市山亭区、龙口市、诸城市、昌乐县、金乡县、乳山市、莒县、莱芜市莱城区、沂水县、苍山县、德州市德城区、聊城市东昌府区、成武县等1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
每个项目区建立样板田10亩,安排核心示范区500亩,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全省共安排核心示范区7500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
(三)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建立10亩样板田1个,建设面积500亩的核心示范区1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分别培训县、乡、村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发放教材、明白纸等技术资料2000份以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葱、姜、蒜较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10%以上,亩增收12%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化肥使用量降低20%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根据项目总体任务目标,对项目的具体规模、实施区域、进度步骤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组织实施。
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组织全省各市(县)技术推广人员,对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项目区进行观摩和交流,促进全省葱姜蒜优质安全技术推广。
4.搞好督导检查和巡回技术指导。前期,组织力量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中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在葱姜蒜生产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发放明白纸和技术手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市级推广部门的作用,协助跟踪项目进展和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葱姜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省站委托市级推广部门对各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抽测。及时汇总、科学分析各项目区的实施情况,总结成效、分析问题及解决办法,做好项目终期总结。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执行、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总体绩效评价。
7.组织媒体进行宣传。为提高项目执行透明度,加快关键技术在全省的推广普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媒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集中培训。培训2期以上,每期6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2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种子、肥料、农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根据生产进程,搞好相关的生产和技术记载。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测产验收。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葱姜蒜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3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费6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4.5万元。组织全省各市(县)技术推广人员,对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项目区进行观摩和交流。
4.检查督导费4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5.总结验收和绩效评价费2.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对各项目区实施总体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枣庄市山亭区、诸城市、龙口市、沂水县、莱芜市莱城区项目资金为30万元;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市、昌乐县、金乡县、乳山市、莒县、苍山县、德州市德城区、聊城市东昌府区、成武县项目资金为20万元。主要用途如下:
1.技术培训、现场观摩费5~8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2.技术指导费4.5~7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3.生产资料、项目档案及小型仪器购臵费4.5~6万元。用于购臵试验示范用小型仪器、农膜、肥料、档案、种子等。
4.示范基地补助费4~6万元。主要用于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5.宣传推介费1~1.5万元。主要用于拍摄项目专题片、撰写宣传资料、跟踪报道等。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1~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1年10月: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进行项目动员部署,审查确定各项目区具体实施方案。
2.2011年10月-11月: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分解示范推广任务;落实相关试验。
3.2011年11月-2012年5月: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4.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安排试验示范;召开现场观摩会议;搞好检查、调度、督导。
5.2012年1月-6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组织有关专家对大蒜进行测产。
6.2012年3月-10月: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对大葱、生姜进行测产。
7.2012年4月-10月:做好整个项目的验收总结和绩效评价工作。
七、保障措施
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种植业管理处、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验收等工作。成立有关蔬菜专家、各市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
(二)健全实施档案
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项目实施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三)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提高项目区蔬菜安全生产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自查,项目所在市的市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检查和指导,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关键生产环节开展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做好总结验收
项目结束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根据绩效评价办法,对各项目县(市、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各项目县(市、区)要根据葱姜蒜生长情况,选择适期对葱姜蒜分别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议,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要求,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及时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第三篇: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写写帮推荐)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2]147号)的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日光温室蔬菜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使土壤条件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导致蔬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不稳定,已经影响到日光温室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对于解决目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难题,提升我省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给,保障生态环境友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1.选用结构优良棚型及设施材料。推广应用山东Ⅳ型、Ⅴ等结构性能优良、抗风能力强的日光温室;选择透光性好、长寿、消雾、无滴EVA膜或PO膜;选用保温效果好、防雨雪的保温被,提高保温效果;采用自动卷帘机及微滴灌设施,减轻劳动强度,控制棚内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2.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符合目标市场需要,耐低温、耐弱光,品种优良的日光温室专用蔬菜品种。
3.采用集约化育苗技术。采取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根据蔬菜种类不同,选择适宜规格的穴盘,选用或配制专用基质,选择优质适宜的嫁接砧木,改进嫁接方法和工艺。加强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减量施用化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降低面源污染,改善产品品质。
5.推广科学的土壤消毒技术。采用石灰氮或棉隆等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减轻连作障碍。
(1)石灰氮消毒技术。在7、8月份闲臵季节,在棚内开沟,每亩铺施细碎的作物秸秆1000~2000公斤,再撒施石灰氮,起垄,灌水后用地膜覆盖,再盖严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
(2)棉隆处理技术。土壤深翻30厘米,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亩铺施有机肥5000公斤、均匀撒施棉隆30公斤左右,旋耕后及时覆盖无破损农膜,封闭消毒20~30天,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线虫、病原菌、害虫及杂草种子。揭膜后,透气7天以上,进行正常农事操作。土壤消毒后,配合施用“凯迪瑞”、“多利维生”等,进行土壤修复。
6.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防治病虫害。
(1)农业防治。应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轮作(如蔬菜与水稻)等农业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臵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减少病害传播;在日光温室出入口,或者在日光温室四周通风口,铺设防虫网,棚内悬挂电子杀虫灯等,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3)生物防治。采用丽蚜小蜂天敌、武夷霉素、浏阳霉素、苦参碱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学药剂,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异菌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等,防治日光温室蔬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虫害。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种,通过试验和示范,筛选抗病性能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2.引进筛选药剂。引进3~5种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药剂,在日光温室蔬菜上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药剂,在项目区进行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用量。
3.开展减量施肥试验。针对不同蔬菜作物,开展减量施肥试验,筛选并推广投入少、效益高的最佳施肥量。
4.完善集成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规程,并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在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济阳县、淄博市周村区、博山区、枣庄市新城区、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烟台市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蓬莱市、寿光市、济宁市任城区、泰安市岱岳区、荣成市、文登市、日照市岚山区、莱芜市莱城区、临沂市罗庄区、莒南县、平邑县、德州市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平原县、齐河县、临邑县、夏津县、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冠县、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定陶县、鄄城县等3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承担单位共计38个。
(二)实施规模及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各安排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样板棚10个,核心示范区1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5000亩以上;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增产800公斤以上,农药、化肥减少用量15%以上,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做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对项目的落实、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蔬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落实以及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期,每期6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品种、种苗、优质棚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组织测产和总结。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日光温室蔬菜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的要求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4.5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指导费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
3.检查督导费7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4.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费3.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二)项目县的资金用途 各项目县的资金主要用于:
1.日光温室改造补助费3~4万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的建设改造。
2.新品种引进筛选补助费2~4万元。主要用于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的黄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种,安排试验筛选等。
3.技术培训和部署会议费8~12万元。主要用于召开部署会议,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4.技术指导费2.5~4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5.示范基地补助费2~3.5万元。主要用于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购臵、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2.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2年10-11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部署。
2.2012年11月: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示范推广任务。
3.2012年11月-2013年4月:举办技术培训班;安排相关试验;开展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2013年2月-4月:分阶段、分作物组织进行测产;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检查、调度、督导。
5.2013年5月-8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为组长,厅有关处站负责人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解决项目实施中经费的落实、组织协调、项目的督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成立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为组长、有关蔬菜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技术小组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召开观摩会议、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做好项目的技术支撑。
(二)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总体实施方案。各项目区按照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的管理,将建立项目《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制度》、《专家巡回指导督查制度》和《项目实施区域技术人员量化考核制度》;同时在项目区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结合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综合考评机制,与年终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项目实施中采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强化责任,便于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调度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
(五)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大力开展各项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专家精心编写培训教材,举办省级培训2次,使各项技术落实到位;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
(六)加强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
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加强对推广项目的宣传推介,同时,在项目核心示范区要统一建立项目标牌,标明项目规模、目标、关键技术、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七)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为保证项目实施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文字和电子档案。
(八)抓好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
(九)强化检查督导
省农技推广总站会同有关市农技推广部门,在关键环节搞好检查督导和技术指导,强化中期调度和绩效考评。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十)搞好总结验收
项目完成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并形成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搞好典型调查和经验总结,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为下一步项目开展积累经验。
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2‟147号)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一、目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用菌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要求周年供应。传统栽培设施一般1年只生产1季,不仅设施利用率低,菇农增收受影响,而且不能周年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即在同一传统栽培设施内,通过不同温型优良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以及选用高产配方、加强科学发菌和出菇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可实现1年栽培2~3季或1年栽培2~3个品种,达到食用菌传统栽培设施周年利用的目的。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栽培设施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解决项目区菇农在项目实施前大棚闲臵时的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1.选择适宜栽培设施。简易大棚、生产菇房(无控温设备)等。大棚包括简易冬暖式大棚,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菇房指无控温设备砖混式结构菇房、土坯结构菇房。
2.选择适宜的周年化栽培模式。在不同栽培设施内,通过高温平菇等高温品种与中低温型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周年化栽培。主要推广高温平菇(草菇)搭配杏鲍菇、高温平菇(草菇)搭配白灵菇、香菇不同温型周年搭配、金针菇搭配鸡腿菇等多种周年化栽培模式。并筛选优良菌株,推广应用优质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周年化栽培的品种,且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
3.采用优化高产配方。选用秸秆主料基质并经过验证的优化高产栽培配方。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如白灵菇配方:棉籽壳60,玉米芯40,麦麸15,棉籽饼粉4,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35~165;高温平菇配方:玉米芯60,棉籽壳40,麦麸15,棉籽饼粉6,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45~170。杏鲍菇配方:棉籽壳40,玉米秸60,麸皮15,饼肥7,过磷酸钙1,石膏1,尿素0.3,水160(均以公斤为计量单位)。
4.科学发菌技术。根据不同品种温型特点,进行科学的发菌管理。如:白灵菇发菌温度24℃~26℃,菌丝长满后在18℃~25℃进行30~50天后熟培养,菌袋生理成熟后低温温差刺激出菇;杏鲍菇发菌温度20℃~22℃,菌袋发满后低温刺激出菇;高温平菇发菌温度25℃~30℃,发满后直接出菇。在不同品种搭配衔接过程中,对需要提前发菌的品种,控制好发菌的温度和时间。
5.加强出菇期管理。根据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科学出菇管理。如:白灵菇菇蕾发育成小幼菇后,应逐渐增加菇棚通气量,温度在12℃~16℃;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150~300勒克斯较为适宜;杏鲍菇温度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以300~800勒克斯为宜;高温平菇菌墙内部菌料温度在26℃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菇棚中CO2浓度一般应控制在0.06%以下。
6.综合防控病虫害。坚持以环境控制、栽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以喷洒走道或菌畦覆土为主,且要无菇、避菇使用。在两季或三季栽培的衔接环节特别注意做好环境消毒。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不同品种,通过筛选试验和示范,筛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适宜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
2.优化高产配方。根据当地推广的不同周年搭配模式,利用当地的原料资源,优化筛选验证适宜品种栽培的高产配方。
3.配套集成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不同品种搭配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与建设区任务目标
(一)实施地点
本项目在淄博淄川区、桓台县、东营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烟台牟平区、栖霞市、昌邑市、寿光市、梁山县、微山县、鱼台县、东平县、文登市、日照市东港区、莒县、莱芜市莱城区、费县、郯城县、武城县、莘县(2个)、滨州滨城区、惠民县、定陶县等共计25个县(市、区)26个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
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2012年继续承担实施该项目的单位要重新安排项目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具备20个以上成方连片的食用菌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等),有种植不同温型品种技术基础,组织保障能力强,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群众积极性高,交通便利。每个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全省安排26个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5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个以上。
(三)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必须具备20个以上成方连片的常规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且至少成功示范一种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全省安排26个以上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5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个以上。项目核心示范区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提高15%以上,核心示范区产品质量95%以上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要求,核心示范区单个栽培设施纯收益较项目实施前提高80%以上,每个项目区培训能够熟练掌握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的生产技术人员20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验证形成一套及以上不同品种搭配及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聘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共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食用菌生产关键季节,选择组织实施较好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搞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前期,组织力量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中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在不同品种栽培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指导。
5.搞好测产验收总结。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或委托市级农业部门对项目区食用菌进行适时测产和现场检查验收、总结。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执行、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承担单位
1.总体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为县级推广单位的,要负责组织管理实施好项目,选择的项目实施地点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力量,有一定规模,且推广优势明显。项目承担单位由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承担的,县级推广单位在协助省市做好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协助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做好项目组织与协调以及材料搜集整理和汇总。2.制定项目区实施方案。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3.落实具体实施区域。项目实施地点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力量,有一定规模,且推广优势明显。严格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每个栽培设施(大棚、菇房、土洞),并在每个项目实施区域张贴相应标识。核心示范区要设示范、对比试验区域。
4.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乡、村生产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3期,每期4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1期以上。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5.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乡镇负责食用菌推广的部门和种植户落实食用菌相关菌需物资。
6.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7.测产验收总结。按照省财政厅、农业厅有关要求,积极配合省农技推广总站或市级农业部门组织测产、检查验收,并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省级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
1.项目论证和制定方案费2万元,用于专家会议、材料印制、前期调研和现场勘察等。
2.技术培训与指导费10万元,用于专家授课、专家指导、技术材料印刷以及现场观摩会等。
3.检查督导费4万元。用于站有关领导以及组织的有关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等。
4.绩效评价、总结验收费4万元,用于绩效考评、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验收等。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淄博淄川区、桓台县、烟台牟平区、鱼台县、文登市、莒县、莘县(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定陶县项目资金各为30万元,东营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栖霞市、昌邑市、寿光市、梁山县、微山县、东平县、日照市东港区、莱芜市莱城区、费县、郯城县、武城县、莘县(莘县同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滨州滨城区、惠民县项目资金各为20万元。具体资金用途如下:
1.技术培训费6~10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2.技术指导费2~4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3.试验、示范补助费8~12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菌种补贴、劳务费、示范试验等补助。
4.测产验收和总结费4万元。主要用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等。
六、进度安排
根据推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选择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1.2012年10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启动与部署。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推广任务。
2.2012年10月-2012年5月,省、县、乡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安排相关试验、示范。
3.2012年11月-2013年6月,进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2012年11月-2013年8月,分阶段、分品种组织进行测产,并经过验证、论证形成不同的技术规程。
5.2013年9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做好总结与验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与管理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技推广总站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验收总结等工作。
成立由有关食用菌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现场测产等工作。
各项目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项目组织与实施,各项目县(市、区)举办的重要活动如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现场测产等要及时汇报省农技推广总站。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省农技推广总站制定省级总体实施方案,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框架下,各项目县(市、区)要按照分解的任务,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进行逐项落实。
(三)强化资金和档案管理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建立专门资金管理台帐,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报销用票据要保留复印件。同时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实施的各种活动和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并明确专人负责,以备考核。
(四)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菇农的科技素质,提高项目区食用菌生产水平。同时对于举办的重要活动要在市级以上媒体进行报道与宣传,努力提高本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抓好督导和验收
为确保项目全面有效实施,省农技推广总站将建立推广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及标准,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织与管理、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人员培训与现场指导、现场测产、验收总结、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加强对项目的绩效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工作考核占40分,总结验收考核占60分。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县(市、区)要对整个项目进行检查指导,随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项目启动后、项目实施中期、项目实施后期,要主动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农技推广总站、各市级食用菌主管部门在关键生产环节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并适时进行现场测产。项目实施结束后,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或委托市级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总结,并形成验收意见。
对各项目县(市、区)进行全面考核后,考核优秀的进行表扬,考核不合格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的要进行通报,并取消下一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资格。
第四篇:x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绿色的收获——xx县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
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02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02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职能是基础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
第五篇:x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绿 色 的 收 获
——xx县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02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02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职能是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三、建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是动力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从长远看,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还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二、强化市场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三、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不断延伸产业链,走无公害产品精、深加工之路
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强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