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要励志做一个文人
我要励志做一个文人
----读《文化苦旅》有感
第一遍读完这本书,很想写点什么,但又怕自己粗俗的思想玷污他老人家伟大的灵魂,生怕自己粗陋的文笔染指他老人家的爱作,在这里权且自己写写留个纪念好了。
以前,当大家提起东皇莫高窟的时候,我只是无知地以为只是一些破石头,有什么可看的呢?但当我读完《莫高窟》一篇的时候,我深深地被中国文化的厚重给打败了,随着余老先生的感情的波动而波动,莫高窟的东西被盗时会异常地伤心、极度的悲愤,当看到封建官员为了微薄的利润倒卖他们的时候,极其的生气。我心中逐渐有了日后要做一个文人的念头,绵延上千年竟然极少有人能发现莫高窟的文化价值,我的眼角在流泪,我的心在滴血„„为国人的无文化而泣,为国人的无脑而悲,无数年来都是如此,并不是说没有文化人,而是文化人太少,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大国的长远发展,全国人口众多,文盲不少,识字仅止步于认识几个常用字的人太多,不理解市场,不理解政府,不理解国家,不是国家不愿意给大家民主、自由的生活,而是普通老百姓的无知将会导致大量错误的决策,发展将会远远不如现在。
从《都江堰》中我读出了比长城更加造福百姓的花费少收益高的小工程,从《上海人》中我读出了生活在古老的东方与发达的西方夹层中的无奈与智慧,从《信客》中我读到了老信客的淳朴、无奈,民众的无知、愚昧,是啊,跟着众人的脚步走不会吃亏、不会犯非常让人难以忍受的错误,但是有从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只是因为再大的错误那么多人也跟着犯了心里就释然,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啊!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们,能相信的不是众人、不是官员、不是权威,而是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证明的真理。从《酒公墓》中我读出了生活在中国的无奈,你不能随便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除非这种事情正好可以换取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
读《藏书忧》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做一个文人是那样的快乐,这是一种人格优势,在文化上凌驾于其他所有人的优越感。想借书又不愿意借出去的纠结,想慷慨地借出去传播文化,又担心朋友忘还、乱画、弄卷,我自己就会时常有这种心理,所以当余老写出来的时候感觉他写的是那样地细腻、真实、自然。有一个自己的书房,藏书万卷,每天在淡淡的书香下欣赏着无数人的知识成果、人类璀璨的文明,余老的这种生活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个文人的计划,即使我没他那么好运人生前二十年便可以读很多书、在许多文化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
《腊梅》中这样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花,仅仅是一只刚开的花,但在这是沙漠驼铃,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读起来是那样优美、舒畅,自然而然的排比,自然而然的押韵,这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前,只知道梅花是顽强的代名词,却从未想过在萧索的冬日里突然看到一朵漂亮的花时的那种吃惊和喜悦,在余老的文字中我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了这种美妙的感觉。这个时候才深深地感触到了发现美的眼睛的重要性,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而只有那些细心观察者方能发现。
在《漂泊者》、《华语情结》中,我更加深深地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在外漂泊的人中也只有那些有文化、有智商的人才会逐渐脱颖而出,只有知识、文化才能带领人类快速发展迈向下一个巅峰。
第二篇:励志故事:我要奋斗
励志故事:我要奋斗
我要奋斗
刘东伟
他叫路一,从小就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路晴雪是一家企业的下岗女工,靠捡垃圾维持着生活。无数个雨夜,路一被雷电惊醒,窗外电闪雷鸣,屋子里阴森可怕,他将头紧紧地裹在被子里,恐惧地蜷缩成一团。
一晃,路一十八岁了。但是,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同龄人应有的那种“阳光”。
路一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一直很好,可惜的是,高考时他落榜了。有人问他怎么了,他不说话,只是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头。
他不想说出原因。
考语文的时候,监场老师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眉目间满是温和。路一望着他,心想,如果他是自己的父亲该多好。路一从小就没见过父亲。监场老师微笑着问他:同学,你怎么不做试卷?路一低下头,手里拿着笔,脑子里却一阵胡思乱想,他会是自己的父亲吗?父亲会像他这么温和吗?渐渐地,路一进入了从小就编织的梦里。梦中,他骑在一个英俊潇洒的父亲背上,他们在草原上奔跑、跳跃。
突然间,一道闪电落下,劈开了他们。他突然掉进了地下的裂缝里,越坠越深……
路一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头。监场老师和蔼地说:“同学,思考问题要冷静,别影响了其他同学。”路一趴在桌子上,心却无法平静下来。
就这样,路一落榜了。但是,他不甘心。他要证明自己,不是懦者。从幼小时,妈妈就给了他一个目标,让他考到北京去。为了实现妈妈的心愿,他也不会放弃。
“妈,我想复课。”路一说。
本来,路一以为妈妈会同意的,因为妈妈一向很支持他的学业,无论家里经济有多困难,只要路一开口,妈妈总不会让他失望。但是这一次,妈妈叹了口气,说:“算了,你别念了。”
“不,妈妈,我要念,我还没完成您的心愿呢?”路一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反对他继续复读。妈妈看一眼路一,摇摇头。
路一急了:“妈,我一定要读。”妈妈忽地站了起来,近乎歇斯底里地说:“你读,有钱你就自己去读。”妈妈头发散乱着,脸铁青一般。(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路一还是第一次见到妈妈对他这样,以前,妈妈也曾发疯一般吼叫过,不过,她似乎在骂父亲。对他,妈妈还是很痛爱的。而这一次到底为什么?性格偏激的路一像牛样甩门出来了。那一刻,他甚至有远走天涯的念头,或者流浪江湖,或者去少林寺出家,总之,连最亲最近的人都这么冷漠无情,他还留下干什么。在外流浪了一天一夜,路一还是走了回来。
他刚走进院子,就看到妈妈倚在洗衣机上,呆呆地望着桶里的水,一个人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妈,你怎么了?”路一跪在妈妈面前,他后悔自己赌气跑了出去。妈妈抬眼看看他,欣慰地一笑,说:“孩子,是妈不好,妈决定了,支持你复读。”说着,妈妈手撑着地就要站起来,身子却一沉,又坐在地上。路一吓坏了,慌忙将妈妈搀到里屋床上,说:“妈,你等着,我去叫医生。”妈妈拉住路一说:“没事的,妈累了,休息一会儿就好。”路一走到门口,指着外面的一大堆衣服问:“妈,咱们家哪来这么多衣服?”妈妈叹道:“妈也盼着你考到北京去,可是……家里确实没钱供应你了,你走之后,妈就找了些洗衣服的活,一天一送……”路一呆了,说:“这么多衣服,一天哪能洗完?”说到这,路一抱着妈妈说:“妈,我不读书了,真的不读了,明天我就去找事干。”
路一说到做到,第二天真的到处求职。谁知,他的求职路并不顺利。因为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用人都看文凭,而路一只是个高中毕业生,自然很难找到事干。这天,路一经过西街一家“志远”建筑工地时,看到门前张贴着招工的告示,便进去了。路一走到一群民工中间,问道:“各位大叔,我是来应聘的,谁负责啊?”民工中走出来个汉子,三十来岁,黑脸膛,满腮的胡子。汉子伸出乌黑的大手,朝路一拍了一下,说:“就你,奶油小生,哪干得了这活?”路一差点被汉子拍倒,见他一脸的质朴,也不生气,就说:“有活干就行,我不挑剔的。”汉子看看他,说:“那好,跟我来。”通过了解,路一知道这家工地的经理叫雷鸣,汉子叫郭大宝,是郊区人,跟随经理半年多了。
雷鸣的性格真的和名字差不多,说话像打雷一样,而且直来直去,他一看路一就直摇脑袋,说:“走吧走吧,这里不适合你。”路一的确长得瘦弱,但是个性却很坚强。“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难道干建筑工也需要大学毕业证?”
正说着,过来一个姑娘。姑娘是雷鸣的女儿雷小曼,眼睛很大,而且很亮,她瞧瞧路一,扑哧笑了:“你也来应聘建筑工?”路一胸脯一挺,说:“怎么了,难道我不行吗?”路一最怕让人瞧不起,尤其是女生,他见对方比自己大不了一两岁,哪肯示弱。雷小曼拉拉雷鸣的手,低声说:“爸,我有个主意,这小子不是不服气吗,就让他举杠铃,举得起来就留下,举不起来就滚蛋。”雷鸣哈哈一笑,依了女儿。有人将一对车轮子滚了过来。车轮子中间用轴连着,和举重运动员的杠铃差不多。
雷鸣指着“杠铃”说:“那你就试试吧。”
路一俯下身,握着车轮子,暗中先提了提,觉得很吃力,他咬紧牙关,想像运动员那样把杠铃举起来,却只提起一尺多,就放下了。毕竟,这不是儿戏。
“怎么样?不行吧?”雷小曼挑衅似地走上前,故意说着风凉话。路一憋足了气,一下一下地试着,但是,他每试一次,体力就消耗一份,十几次后,连提也提不起了,只憋得满脸通红。但是,路一两眼瞪圆了,嘴里发着野兽般的低吼声,他不肯放弃,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求职的机会。
雷小曼被他的怪状吓坏了,跑到雷鸣身边,伸手示意一下。雷鸣走过来说:“小伙子,性格不错,我喜欢,那就留下吧,体力不足可以慢慢练。”
于是,路一就在建筑队里留了下来。
路一是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对学业很执着,如果就此离开了校园,他是不甘心的。但是,他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受苦。路一心里很矛盾,当他看到工地上那些笨重、枯燥的工作后,就为自己悲伤,难道自己就此下去不成?为此,路一很消极,当工友们干活时,他常常坐在一边发呆。别说让他融入到这些工友们中间,就是穿上建筑工人的衣服,他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开始,工友们还都体谅他,认为他刚来,体格又弱,但是后来,渐渐有人发牢骚了。工友中,对路一最好的是郭大宝,他虽然比路一大十来岁,但是为人憨厚,嘻嘻哈哈的,让路一感到很亲切。
一天散了工,郭大宝把路一拉到一边,诡秘地笑笑,说:“路兄弟,求您件事行不行?”路一说:“大叔,行啊,什么事?”郭大宝说:“叫大哥,别叫大叔,好象我有多大似的。”路一点点头。郭大宝左右瞧瞧没人,这才告诉路一。原来他最近迷恋上网络,有时自己去网吧,却什么也不懂,看着人家聊天心里痒痒的,就让路一教他。凑巧几
天后下雨,修工一天,两人打着雨伞来到附近的网吧。路一给郭大宝申请了一个QQ号,教给他怎么登陆,怎么加好友,怎么发言,怎么打字等。
这天上工时,郭大宝偷偷地告诉路一,他“网恋”了。路一见他黝黑的脸红得像茄子一样,心中暗笑,便问他对方是哪的人,是不是七八十岁的老头捉弄他。郭大宝嘿嘿傻笑,说:“不,我看过她的视频了,人家可是十八九岁的姑娘呢,长得很漂亮,而且,还是咱们本地人,我们已经聊了几次了。”“聊了几次就说是‘网恋’,也太早了吧。”路一摇摇头。郭大宝低笑着说:“反正姑娘喜欢听我说城市的事,我给她讲哪条街道要修了,哪里要建楼了,她听得很用心。”说完,郭大宝把嘴巴贴在路一耳边,悄悄地说:“我说我喜欢她,她咯咯直笑,后来,说要看看我长得什么样,你瞧我这样子还不把人家吓死?兄弟,帮帮老哥,你替我在网上相相亲。”路一觉得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虽然是网络上的虚幻事,但要是有个万一,自己良心上过不去,但又拧不过郭大宝的央求,就答应了他,心中却有算计,准备寻机婉转地告诉姑娘。
到了网吧,视频一接,双方都愣了,原来,两人认识。姑娘是路一高中的女同学,名叫夏艳阳。夏艳阳一愣之下骂道:“原来是你这个没教养的。”骂完,夏艳阳就下了线。夏艳阳之所以骂路一,是因为她早在高中时就和男同学叶开恋爱了。这几乎是班里人人皆知的事。夏艳阳以为一直以来,是路一和她聊天,所以,她才愤怒地离开。路一的火腾地上来了。也许在别人耳里,一句“没教养的”并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但是,路一从来不知父亲是谁,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因此,夏艳阳这一句平常的气骂,却变成了插入路一心中的冷剑。路一突然吼了一声,一拳把显示屏砸到了地上。
网吧老板不干了,扯着路一的胳膊不许走。路一已经失去了理智,骂道:“干什么,你是夏艳阳的爹啊!”网吧老板一愣,心说,夏艳阳是谁?就在他一愣神之间,路一已经冲了出去。后来,网吧老板闹到了工地里,冷静下来的路一,只好向人家赔礼道歉,并答应下月发工资时,照价赔偿。
等路一发了工资后,原本想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交到妈妈手上,再向她说明自己在网吧的卤莽,谁想,他到家后,发现妈妈再次累倒了。
妈妈也是为了路一好,她想早日积攒起学费来,就能早一天把路一送进校园。路一在家里陪了妈妈一天,工地上,雷鸣和雷小曼父女嘀咕上了。雷鸣说:“这小子肯定是跑了。”雷小曼说:“看他的倔强劲,不像遇到难事就跑的人。”网吧老板找来了,非让郭大宝顶债。郭大宝家里经济也不宽绰,但想想,网吧的事确实因自己而起,因此就向雷小曼借了八百块钱,赔了网吧老板。
几天后,路一又上工了。雷小曼告诉他,是她替他还了债,并让他老老实实地听她指挥。路一真的很听话,雷小曼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不叫苦,不喊累,每天从上工开始,就俯下身子,一言不吭地干着,别人忙碌时他在干,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干。雷小曼吓坏了,怕他受了什么刺激,就去找雷鸣。雷鸣转悠了过来,正巧看到路一在扛檩条,就喝令他放下。檩条一般是两个人扛的,一个人即使体力再大,连续干也受不了。但是,无论雷鸣怎么喝令路一也不听,最后,雷鸣不得不让郭大宝等人把他架下来。路一下了工地,跑到街道上,歇斯底里地大叫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影子映入他的眼帘。是夏艳阳,她怎么回来了?路一想躲藏起来,无奈,夏艳阳已经看到了他。夏艳阳跑了过来,说:“路一,对不起,我现在收回在QQ里和你说的话。”原来,这几天郭大宝通过QQ将真实情况告诉了夏艳阳,夏艳阳联想到路一的身世,怕他记恨自己,所以,趁周日放假来向他说明,路一见她如此恳切地请求自己原谅,也就点点头,不再计较过去的事了。两人开始聊一些在校园里的事,都是越聊越开心。在一旁观看的雷小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气愤地踢着脚下的石头,暗想,我一定要征服你这头疯牛。
从此,雷小曼像变了一个人。她打扮端庄,表现温柔,每次见了路一,都问寒问暖的。路一却仍像以前那样,对她待答不理。
那天中午,物资管理员兼厨师老林已经吆喝开饭了,路一还在路边筛沙子。雷小曼跑了过来,说:“姓路的,你是不是聋了?”路一头连抬也没抬,仿佛真没长耳朵。“你是不是还在想那个女同学?她有什么好的?”雷小曼过去把路一的铁锨夺了过来,却冷不防挨了他一巴掌。路一像狮子一样吼着:“滚,别管我们的事。”雷小曼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她摸了摸腮帮子,叫道:“好啊,你打我,我爸还没打过我呢,你竟然打我。”路一蹲在地上不理她。雷小曼泼劲上来,指着路一大骂。郭大宝跑了过来,劝劝这个,又劝劝那个,谁也不听。
雷鸣听说路一的行为后,拍了桌子,决定辞掉路一。雷小曼气得直咬牙根子:“走,快走,走得越远越好。”路一低着头,说不出话来,他是个倔强的少年不假,但是,同时也有几分理智,他知道在这件事上是自己错了,但就是说不出道歉的话。郭大宝说:“我看算了,年轻人嘛,有几个没性子的。”
就在这时,老林拿着一本材料账,摸着脑袋进来了。“雷经理,我真是头大了,明明是十万五千空心砖,我怎么数来数去,只有九万砖。”雷鸣一听,拍着桌子说:“老林啊老林,你是怎么搞的,今天少些灰,明天少些砖,这工程能赚钱吗?”说完,雷鸣亲自到货场清点。由于货场地方狭窄,砖码的毫无规律,雷鸣清点了一会儿,头也大了,郁闷地拍着脑袋说:“这样下去,我怎么向方总交代啊。”跟在他身边的路一开口了:“雷经理,一共九万八千二百块砖。”雷鸣一愣:“少了这么多?”路一给他讲着数砖的规律,先清点底和高一样的砖垛,然后再找不规则砖垛的规律,分好类,最后一加就出来总数了,既快又准。雷鸣一听高兴了,不再提赶路一走的事,希望他能代替老林,负责工地的物资保管。路一摇摇头,他知道,如果自己干了物资保管员,老林的饭碗就很难保住了,他不想为了自己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因此只答应卸货时,来帮住清点一下,其他时候,还在工地上。
雷小曼认为路一是“拿他当人不往人处走”,因此,处处刁难他,让他干最累最脏的活。路一却不在乎,甚至骂她是没人性的冷血动物。雷小曼委屈自语时,被郭大宝听到了,原来,雷小曼不忍看路一受这样的苦,希望他活得轻松一些、快乐一些,甚至离开工地,找一份舒心的工作。郭大宝将雷小曼的心事告诉了路一,路一这才知道雷小曼是为自己好,因此,前去道歉。
几天后,雷小曼听说城建委招收临时文案人员,要求本科以上文凭,便为路一报了名,并通过自己的男朋友、城建委招生主任叶宽,使路一过了关。但是,路一受不了叶宽飞扬跋扈的样子,连半天班也没上下来,就回了工地。
路一乍离开后,雷小曼精神上感到很失落,她发现路一回来后,非常惊喜,从此对路特别照顾,尽量安排一些轻活给他。有一次在安排其他人干重活时,被路一看到了,路一当众顶撞雷小曼,使雷小曼大没面子。雷小曼一气之下,每天给路一安排重活。路一身子骨虽然单薄,却咬牙坚持不叫苦。雷小曼期盼他向自己道一声歉,但倔强的路一一次次摔倒却不开口。最后,还是雷小曼低头,与路一一起推砖。路一见雷小曼手都磨出了血泡,只好答应她,不再折磨自己。
在工
第三篇:我最喜欢的文人
她是一位追求理想、才华过人的女作家;她是一位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女作家;她是一位在文坛上有着重大地位的女作家。
没错!她就是萧红!
“萧红”这个名字可能有许多人不了解她。因为,萧红已经离开我们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即使人已不在,她的作品却一直没有消失过!
萧红的童年时十分孤寂痛苦的,这使我十分同情她:为什么老天对她如此不公平?但是萧红并没有因此而想不开,而是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蹲在洋车上》是使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写出了贫苦的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最好两个自然段是这样的:
“现在我是十多岁了!我的祖父死去多年了!在这样的年代中,我没发现一个有钱的人蹲在洋车上,他有钱,他不怕车夫吃力他自己美拉过车,自己所尝到的,只是被拉着的舒服滋味。假若偶尔有钱的小孩子要蹲在车厢中玩一玩,那么孩子的祖父出来,拉洋车的便要被打。
可是我呢?现在变成个没有钱的孩子了!”
萧红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使我喜欢上这位女作家。
说道萧红,还让我想起一位外国文人,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是十分富有,但是他凭着自己的才智,成为了一位大文豪。他就是“文学史上的才智”——马克.吐温。
著名的海伦.凯勒曾经这样说:“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上帝,亦会钟爱于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我喜欢马克.吐温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也喜爱读他的作品,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马克.吐温,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幽默大师!
My favourite writer—Lu XunLu Xun is my favourite writer.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China.He wrote a lot of literary works.He was thin and not tall.He always wore a long old coat in that time.At first, he wanted to be a doctor and save people’s lives.So he learned medicine, but later he found the Chinese were in sensitive when they faced the oppression of their enemies.So he began to write articles to wake the people up.Lu Xun wrote some famous novels, he attacked the social mores in that time, and in his works, many persons were known very well, such as “Ah Q”“Kong Yi ji”.I like Lu Xun because I also want to be a great writer like him.I like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I often write some articles in my free time.Though I don’t have good literary talent or a large vocabulary, I spend lots of time reading and writing to improve my writing skills.Lu Xun is my hero, I will learn more from him.I believe I can be a great writer like him in the future.
第四篇:我看《文人毛泽东》
我看《文人毛泽东》
提到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每当提起他时,很多老年人都会肃然静立,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毛泽东就像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们经常会给我们年轻一代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年轻人会从课本中或者电视上等媒体上了解到那个年代的历史,大多数人还是很崇拜毛泽东的。是啊!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在以他为领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苦难,重新站起来了,新中国迅速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方面,他非常了不起,但是不要忘了,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写过的文章不计其数,特别是诗歌,写的非常好,很多还作为中小学课本的必读课文呢。这里我要讲一下毛泽东作为文人的一面,如何在文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以及我的一点感想。
关于毛泽东作为文人的一面,我以前只了解一点点,从课本上学过他的一些诗词,课外书上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但是真正完全开始了解他,是在看完《文人毛泽东》之后。这本书我在放暑假之前就从图书馆借出来了,但回家后就一直放在书桌上,很长时间都没动它,直到八月初的时侯,在家感觉很无聊就拿起来翻了翻,读上了几十页,感觉受益匪浅。此书从毛泽东少年一直写到去世,在毛泽东光辉的一生中,他写的所有文章都一一记录。阅读这本书可以对毛泽东的所有创作进行一一欣赏,对创作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等也会有初步的了解。
毛泽东少年时代是在私塾里度过的,他主要学的是“四书五经”,他对此有一种排斥心理,但是迫于压力,他不得不去学习,因为在当时孔老夫子仍然是权威。他的另外一个兴趣是看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喜欢“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这些或许是由于当时社会黑暗的缘故吧。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他退学回家了,但他仍然热爱读书。十七岁那年,他离开了家乡,此时他写出了那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后来他终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1913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能够更多的钻研文学,尤其是青年时代熟读的《昭明诗选》,给毛泽东流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不少大赋的词句,后来常常成为他的语言素材。那时候的他喜欢读梁启超的文章,写文章也用自己喜欢的半文半白的“康梁”体。但是当时的国文教员袁仲谦非常推崇唐朝韩愈的文章,尤其反对梁启超。他认为梁启超的文章满口胡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过于口号了,师生之间因为作文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矛盾。经过一系列冲撞后,毛泽东苦读韩愈的文章并能写一手很好的古文。或许前清举人袁仲谦肯定想不到,这个在自己的“强迫”下去钻研韩愈的学生,日后竟然成为了中国一流的白话散文大家。建国后毛泽东回忆说:多亏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可以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
从1915年开始,毛泽东通过交友和游学,做了不少有名的诗句,这个时期的他充满了激情,正值青春年少,想要有一番作为。他带着深沉的传统积淀和风骚意气,来到了文化古都北京,在北京,他结识了一大批文化名流,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新文化的浪潮正在扑面而来,五四运动的号角,即将奏响。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马上就要来临。当他正面对这一切时,传来了家乡母亲病重的消息,他不得不回到了湖南。历史给了28岁的毛泽东一个机会,回到湖南后,他创办并主编了《湘江评论》。他完全使用白话文,针砭时弊,笔锋直指反动的军阀政府,充分表达了“五四”时期的文化主题。这些都触及了军阀政府的利益,一个月后,湖
南督军查封了该报。但是此时毛泽东的散文创作,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他用杂文传播他当时所接受的各种新思潮,抨击社会的黑暗。
1925年是毛泽东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离开了韶山,到了广州,路经长沙时,他重登岳麓山,面临滚滚湘江水,写出了那首《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时的毛泽东已告别了过去,也告别了个人情感抒发或爱情抒发写作时代。在广州,他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他写了数篇杂文抨击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的攻击,他的文风立意鲜明,议论尖刻,单刀直入,给反对革命的人以很大的威慑力。后来他被迫离开了宣传部,投身于农民运动的热潮中。随后大革命失败了,文人出身的毛泽东投身军旅,成为一名马背诗人,在井冈山,他领导红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由于某些内部原因,他从井冈山下来了,当他看到农民打土豪、分土地热火朝天的场面,禁不住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红军官兵的呼唤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此时正值重阳节,他想起往事,不禁长叹:“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此后的几年里,红军愈益壮大,毛泽东的人生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但也经历了不少挫折,从江西到甘肃,红军走过了两万五千里。毛泽东写出了那首《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壮阔啊!到达了陕北,站在秦晋高原,头顶苍天,面对皑皑白雪,看着这一切,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像火团一样,在毛泽东的心中燃烧了起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一切激活了历史的灵魂。毛泽东,这位二十世纪的骄子来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要在这位文人的带领下,开始自己新的命运。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非常注重文艺的发展,他强调写文章应该积极去老百姓那里去挖掘素材、语言和技巧的宝藏,要让文章大众化,老百姓的话非常朴实,如果他们能认识更多的字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好的文章,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虽然在延安,文艺界也发生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说整风运动使很多文人都不敢写文章,为此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他提出:我们的文学文艺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同时文艺时从属于政治的,另外他还对延安文艺界存在的几个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但是自从1943年以后,随着战争的局势发生了变化,边区的文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新的历史时期,扭秧歌、写春联、演戏等传统文化得到了很高的推崇。在整整八年中,毛泽东几乎没有写过几首诗,就连抗战胜利这样的大事,毛泽东也没有诗兴,因为中国的命运就摆在他的面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用诗句来回答重庆有关人士提出的问题。在重庆,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送给民主人士柳亚子,文人们非常推崇,倍加喜欢。
1947年,毛泽东离开了居住十年的延安,当他骑在马背上,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诗兴再一次迸发,停歇了十年的“马背诗人”终于挥洒启动接连写了两首五律。这时期他的笔下流出他的散文创作的又一个高潮,如《我军解放郑州》、《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这些文章仿佛一部曲折起伏、大气磅礴的史诗,顺理成章地走向它的动人高潮。他的文达亦飞扬,政治和军事的成功,激活、深化了他的文气才华,这些文字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1949年当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他挥笔写出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文化需要建立,越来越多文化名人加入了这一行列。毛泽东提出:旧艺术,尤其是戏曲需要保护,新的艺术更要大力发展。但在50年代初期文坛,由于连续几次规模很大的批判唯心论运动,文艺家们是越来越小心翼翼,创作和评论显得非常刻板和沉寂。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也显示出不满,他提出了“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法,文艺需要发展。1956年的春天,就这样孕育出了整个文化科学天地的灿烂,毛泽东以他从容大度的气魄和自信,站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峰峦上,那是很少有政治家登临的地方。“双百方针”的发布,一股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思想解放放潮流出现了。
天道周行,物极必反。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常常如此。1957年的整风运动,又使中国文艺走向了低谷,反右斗争扩大了文艺界,知识分子如何定位成了一个问题。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些都是争论的焦点问题,“文革”开始后,文化彻底遭到了摧残,知识分子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被赶到了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十年间文化几乎没有发展,人民每天只知道背诵《毛泽东语录》,此时的毛泽东已处于“烈士暮年”了,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精力关心操劳这些事情了。在1965年,毛泽东写了十来首作品,这是他诗词创作一个比较集中的时期,此时的文章只能称得上是一些咏史之作—咏读革命之史。这离他第一次登上井冈山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八年了,在这三十八年中,留下的除了“莺歌燕舞”的江山如画外,更重要的是沉淀着这样一种豪情——“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此后在他的几次视察过程中,又写了几首诗,大都是这个意境。1973年的冬天,毛泽东写了他生平最后一首诗,然后他让随从帮他整理诗稿,并亲自一一核对,这就为后人留下了一套完整的诗稿。
这就是文人毛泽东的一生,他是一位文人,也是一位政治家,两者不可分割。从古至今,没有一位文人能和他一样,更没有一位政治家有如此的文采,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多角色的人物。“文人毛泽东”从来不脱离他的政治选择,他方方面面的活动,既相互渗透又各有不同,关键是怎样去体会、去糅合、去描述。可以这样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这样一个人,在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一个典型,有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感觉,或许是这样吧!在今天,我们可以不用崇拜毛泽东,但是必须要学习他的那种思想,他把马列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展了中国的文化理论思想,这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的贡献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我们有必要继承他的思想,并不断的丰富,发展它!
第五篇:我要飞得更高的励志文章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怀有太多的期望,就难免会遭遇失望与挫折。把理想束之高阁,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们像是一条鱼,一直以为自己有翅膀便是飞鸟,却终于知道自己飞不了。生活如水,时而浑浊,时而清澈,我们在社会这个大缸中挣扎--“我常常觉得生活亏待了我,别人为什么总比自己幸福和快乐呢?”面对挫折,我们抱怨生活欺骗了我们,我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希望。我们经常把自己比喻为迷失的天鹅,却忘记了自己要怎样去飞翔。
孩提时代,便确立了高飞的愿望。那么多年,一直在努力,在坚持,在期待,立誓要让自己骄傲翱翔。但困难和挫折早已四面埋伏,让我们深陷其中。我们也曾经很坚强的告诫自己,难道因为眼前小小的挫折,却要让自己放弃一生的梦想吗?就算生活欺骗了我,但是这并不可怕;敌人袭击我,也不可怕,可怕的却是我们背叛了梦想和放弃了自己。即使活得累,活得苦,也要坚持心中的梦想,给自己最大的信心和勇气,走向一个辉煌而灿烂的明天。但几人做到了?
而长大后,社会这个大缸的繁杂色彩,令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但我们以为心底有着自己的原则,岂能轻易被外面的世界所诱惑?在回望历史的风尘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坦荡情怀,依旧随着自己的心潮而澎湃,却又一直为自己没能兑现理想生活而愧疚不安。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想:一次失败不算什么,我们所做的仍然是最有质量的事情,我们所坚持的仍然是最有价值的梦想。随着时间的累积,看着别人取得盛夏的果实,自己却是两手空空,够无语吧?
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身处炼狱,收获甚少。有朋友却大笑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许朋友说的对,别人以为我们不能飞,飞不高,飞不远,但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下定决心做一只高飞的雄鹰吗?我们岂能活在别人的眼中,而盲目随波逐流呢?虽然我们距离梦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不能一直自认低下。为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自信,去聚集精气神,不仅要让自己飞起来,并要飞得比别人还要高。我们可以像鱼一样游荡人间,但是一定要像雄鹰那样去展翅高飞,不求能够一鸣惊人,但是必要感受一飞冲天。
难道不是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没有熬不过,大不了唱首歌。有人说社会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我们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与自己的竞争。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想要战胜别人,就要先学会战胜自己。即使昨天失败了,受挫了,也没有关系,从今天开始,学会要消除自己心底的阴暗,把消极的自己完全摧毁,让勇敢的自己站起来,并告诉自己: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不管过去怎样,也不管未来将会如何,我们决没有理由让自己成为一个庸碌无为的人。每一次失败都在揭示,我们离成功其实并不远,我们梦想的兑现期也为期不远,关键是我们是不是决定要做一个飞得更高的人。每一次的意识觉醒,都在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去突破人为制定的传统,去超越深感惭愧的自我,成为一个在屡败屡战中力争奋起的人。
也许曾经失望过,但是应该去坚信“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也许曾经很受挫,但是应该去坚持“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也许曾经觉得生活亏欠我们,但是应该去坚守“对明天的无限美好的憧憬”.新潮的时代瞬息万变,不要陷于不能自拔的苦海,与其自我折磨而走向沉沦,不如奋发拼搏,积极争取和追求自己渴望拥有的事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守梦想,坚持原则,坚信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飞得更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要争取用更多的时间努力,而不是一味的沉沦过去,更不要为自我的懒惰找任何的借口,正是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在确立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人的时候,同时确立人生理想。
有一点我们必要知道,只有成功者才能骄傲的说,“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飞过。”所以,作为失败的我们,或者正在努力的但是还没有成功的人,我们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飞翔。
也许,漫长的过程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毕竟我们已经在社会这个大缸挣扎了那么长的时间。想一想过去,我们尝试了多少种难以忍受的屈辱味道,遭遇了多少次心如刀割的欺骗和异常难堪的歧视,突围了多少回令人委屈与绝望的困难和挫折,流下了多少公升滚烫的泪水,花费了多少门呕心沥血的心思,累倒了多少回自我的躯体……有些过去是无法计算的,但在顶着万钢“畏法度者最快活”的真理,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也锻造了一颗坚强的心。
“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吃得苦中苦,正果才修到。”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的果实,永远都是甜蜜的;靠自己的力量去飞翔的人生,永远都是灿烂的。
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理想的生活,找到一片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但是在这之前,请在大时代中高声呐喊:我要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