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馆》人物王利发形象分析专题
《茶馆》人物王利发形象分析
《茶馆》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贯穿其中的线索是北京裕泰茶馆,一个茶馆的兴衰变化和不同的喝茶的人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特点。
《茶馆》里面所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性格特点。老舍先生在创作的时候,不仅赋予了每一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而且人物着墨也有轻有重,使得人物鲜明形象感跃然纸上。在舞台和电影屏幕上,再加上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使得观众对剧中人物有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精明干练、圆滑世故、善于顺应时代变化的“顺民”王利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王利发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称职的掌柜。他的经营哲学就是:“„„人缘儿顶要紧„„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所以他八面玲珑,能够结识黑白两道,三教九流,甚至连“唐铁嘴”都自叹弗如——“你的嘴比我的还花哨”。在第一幕里面,当秦二爷和常四爷因为对乞丐母女的态度不同而闹出尴尬时,王利发说:“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对常的恭维)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对了!谁也管不了!(为秦挽回了面子)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这种说话不仅让秦常二人各自听了舒服,也舒缓了尴尬的局面,充分体现了王利发的圆滑、善于应酬。
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王利发的这点儿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在那个世道下面的贫苦市民,就更没指望了。王利发走到人生最后一站喊出来的几句话,也正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的困惑和愤懑。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第二篇: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唐铁嘴是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虽然经常赊欠茶钱,但王利发还是不断送茶给他,为的是不让他打搅茶馆的安宁和清静。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他知道马五爷是谁,他对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费尽心机”,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对大兵、警察、特务,他说“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
(3)对难民、李三等人他说“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态度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老舍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相反,他透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得琐碎的活动,一层层的、细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二幕里,王利发已是中年。
为保住祖业、他克扣帮工,在房客身上刮油水;赶潮流、力图在改良中找到出路。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从王利发忙里忙外、专心张罗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依然保持着当年那种发财致富心里。但他梦寐以求的发家意愿却和军阀混战的黑暗时局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受到洋人、军阀、兵痞的压迫欺诈后,他表面上仍然像过去一样低声下气,内心里却产生了不平、恼火和 1
愤慨。
时代不同了,王利发的命运变化了,性格中出现了新的东西。老舍紧紧抓住这一人物的思想脉络来写,真是的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第三幕里,到了美军和国民党特务横行的年代。王利发已老态龙钟,在茶馆里出头露面的人物,也都是子继父业的下一辈子人了。
王利发终于挣扎不下去了,旧社会吞噬了他的祖传家业,他只能绝望沉痛的呼喊:“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这段发自肺腑的自白,正是对王利发这个人物悲惨命运的一个生动概括。常四爷
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八旗将士的多数人坚守的爱国情操。
虽曾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多么尖锐犀利的言语,一针见血,他也有着洞明的眼睛,但这双眼睛却害了自己,因为他看到了太多不平的事情太多黑暗的事情,而他对这些都不能视而不见,只因为他正直他率真,才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瞧不上“吃洋饭”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对国家的衰败痛心疾首,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白银大量外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现实。
他是一个正直的旗人,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他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不知道如何拯救民族和国家,但是他却是爱着大清,爱着祖国,和那些吃饭不干事的官差恰恰形成鲜明对比。“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这是他对二德子说的话。几句犀利的言词,便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他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他爱国,他恨洋人,他十分愤恨这些“窝里反”的家伙,于是他会招惹祸端,差点导致和二德子拳脚相加。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马五爷出面相劝,制止了斗殴的发生。在得知马五爷的身份后,他说:“哼,我就不佩服这吃洋饭的!”
常四爷对人贩子刘麻子说的“乡下怎么会弄得卖儿卖女”,这一句,又道出了社会的一个黑暗面。可以说,常四爷的每句话都直指时弊,眼光非常敏锐,但这种敏锐,是由于他怀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腐败的世道,自然是越看越痛心,而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也不得不一一脱口而出。之后他又对刘麻子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这是对刘麻子这类社会渣子的愤恨和不齿。最后两次常四爷和刘麻子的对话则是因了一块洋表,常四爷再次发出感慨,感叹国家的衰落。常四爷和刘麻子的几次对话,充分展示了他爱清朝爱国家的心声,也表现了他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愤恨不满,但他的那种骨
气,那种敢作敢为,以及那种耿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趋近丰满。
常四爷与秦仲义因一对母女讨饭而发生冲突,常四爷并不能理解秦仲义的那种高谈阔论,也并不能够苟同他的观点,他们之间矛盾的所在是对这个社会认识的上的矛盾。秦仲义和常四爷都是爱国的,但是秦仲义却自负自傲,认为凭借他的实力,搞实业就能够让国家富强,故而对常四爷施给难民的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甚至是鄙夷的态度,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创立一番事业,他说道“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而常四爷根本不把秦仲义放在眼里,认为他是一个只会瞎闹的所谓的“实业家”,而骨子里却连同情穷人的心都没有,所以他看到了这种种的社会现实,他看不到光明,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拯救这个国家,他没有秦仲义的那种不自量力,他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以卵击石,他不能力挽狂澜,他只能眼看着大清国衰败下去,于是他痛彻心肺地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他说这句话,并不是诅咒大清国,更不是盼着它完,正如他后面自己所言,他是爱大清国,怕大清国完,但正是这样一句肆无忌惮的言语,却遭到了逮捕,也正应了他那句“要完”的言语,像这样连言论自由都没有的国家,又怎么能够不完!我们由此看到,常四爷是一个清醒的爱国人士,他不盲目,不自负,他是一个普通的旗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正直的敢于说真话办实事的老百姓,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人。
他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常四爷被宋恩子吴祥子两个走狗抓走,在走之前,他说了这样几句话“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多么真诚的话!他又以自己是旗人来证明自己是爱大清的。他在这一幕中说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甭锁,我跑不了!”一个敢作敢为的硬汉子形象已经展现出来,他是当时社会少有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代表!
他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
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他能做的,只有坚守着他的气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节!秦仲义
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最后,他无奈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他也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但是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4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了他胆小怕事
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之后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6 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宋恩子、吴祥子。
“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老小宋恩子、老小吴祥子、唐铁嘴、老小刘麻子属于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共同合成了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老舍通过稍带夸张的“父子传承”的方式表现了恶势力在不同时代的延续,又以茶馆常客的关系使历经沧桑的王利发、常二爷、秦仲义得以聚首回顾一生,从而使“裕泰”成为整个旧中国社会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民族性的深层心理结构象征。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
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王利发二十几岁继承茶馆,一辈子“按着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对往来宾客各方势力笑脸奉迎,小心打点。为了应对局势变化,还想尽办法“改良”茶馆:北洋时候兼办学生公寓,国民党“光复”后打算请女招待。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茶馆的生意还使越来越差。最终茶馆被霸占,家人出逃,他自己上吊自杀。
经典台词: “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
2.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
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第三篇: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1)唐铁嘴是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虽然经常赊欠茶钱,但王利发还是不断送茶给他,为的是不让他打搅茶馆的安宁和清静。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他知道马五爷是谁,他对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费尽心机”,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对大兵、警察、特务,他说“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
(3)对难民、李三等人他说“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态度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老舍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相反,他透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得琐碎的活动,一层层的、细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幕里,王利发已是中年。
为保住祖业、他克扣帮工,在房客身上刮油水;赶潮流、力图在改良中找到出路。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从王利发忙里忙外、专心张罗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依然保持着当年那种发财致富心里。但他梦寐以求的发家意愿却和军阀混战的黑暗时局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受到洋人、军阀、兵痞的压迫欺诈后,他表面上仍然像过去一样低声下气,内心里却产生了不平、恼火和愤慨。时代不同了,王利发的命运变化了,性格中出现了新的东西。老舍紧紧抓住这一人物的思想脉络来写,真是的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第三幕里,到了美军和国民党特务横行的年代。王利发已老态龙钟,在茶馆里出头露面的人物,也都是子继父业的下一辈子人了。
王利发终于挣扎不下去了,旧社会吞噬了他的祖传家业,他只能绝望沉痛的呼喊:“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这段发自肺腑的自白,正是对王利发这个人物悲惨命运的一个生动概括。
2.常四爷
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八旗将士的多数人坚守的爱国情操。
虽曾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多么尖锐犀利的言语,一针见血,他也有着洞明的眼睛,但这双眼睛却害了自己,因为他看到了太多不平的事情太多黑暗的事情,而他对这些都不能视而不见,只因为他正直他率真,才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瞧不上“吃洋饭”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对国家的衰败痛心疾首,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白银大量外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现实。
他是一个正直的旗人,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他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不知道如何拯救民族和国家,但是他却是爱着大清,爱着祖国,和那些吃饭不干事的官差恰恰形成鲜明对比。“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这是他对二德子说的话。几句犀利的言词,便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他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他爱国,他恨洋人,他十分愤恨这些“窝里反”的家伙,于是他会招惹祸端,差点导致和二德子拳脚相加。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马五爷出面相劝,制止了斗殴的发生。在得知马五爷的身份后,他说:“哼,我就不佩服这吃洋饭的!”
常四爷对人贩子刘麻子说的“乡下怎么会弄得卖儿卖女”,这一句,又道出了社会的一个黑暗面。可以说,常四爷的每句话都直指时弊,眼光非常敏锐,但这种敏锐,是由于他怀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腐败的世道,自然是越看越痛心,而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也不得不一一脱口而出。之后他又对刘麻子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这是对刘麻子这类社会渣子的愤恨和不齿。最后两次常四爷和刘麻子的对话则是因了一块洋表,常四爷再次发出感慨,感叹国家的衰落。常四爷和刘麻子的几次对话,充分展示了他爱清朝爱国家的心声,也表现了他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愤恨不满,但他的那种骨 2 气,那种敢作敢为,以及那种耿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趋近丰满。
常四爷与秦仲义因一对母女讨饭而发生冲突,常四爷并不能理解秦仲义的那种高谈阔论,也并不能够苟同他的观点,他们之间矛盾的所在是对这个社会认识的上的矛盾。秦仲义和常四爷都是爱国的,但是秦仲义却自负自傲,认为凭借他的实力,搞实业就能够让国家富强,故而对常四爷施给难民的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甚至是鄙夷的态度,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创立一番事业,他说道“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而常四爷根本不把秦仲义放在眼里,认为他是一个只会瞎闹的所谓的“实业家”,而骨子里却连同情穷人的心都没有,所以他看到了这种种的社会现实,他看不到光明,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拯救这个国家,他没有秦仲义的那种不自量力,他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以卵击石,他不能力挽狂澜,他只能眼看着大清国衰败下去,于是他痛彻心肺地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他说这句话,并不是诅咒大清国,更不是盼着它完,正如他后面自己所言,他是爱大清国,怕大清国完,但正是这样一句肆无忌惮的言语,却遭到了逮捕,也正应了他那句“要完”的言语,像这样连言论自由都没有的国家,又怎么能够不完!我们由此看到,常四爷是一个清醒的爱国人士,他不盲目,不自负,他是一个普通的旗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正直的敢于说真话办实事的老百姓,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人。他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常四爷被宋恩子吴祥子两个走狗抓走,在走之前,他说了这样几句话“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多么真诚的话!他又以自己是旗人来证明自己是爱大清的。他在这一幕中说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甭锁,我跑不了!”一个敢作敢为的硬汉子形象已经展现出来,他是当时社会少有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代表!
他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
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他能做的,只有坚守着他的气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节!
3.秦仲义
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最后,他无奈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他也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但是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4.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了他胆小怕事
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5.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之后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
6.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7.宋恩子、吴祥子
“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老小宋恩子、老小吴祥子、唐铁嘴、老小刘麻子属于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共同合成了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老舍通过稍带夸张的“父子传承”的方式表现了恶势力在不同时代的延续,又以茶馆常客的关系使历经沧桑的王利发、常二爷、秦仲义得以聚首回顾一生,从而使“裕泰”成为整个旧中国社会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民族性的深层心理结构象征。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8.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王利发二十几岁继承茶馆,一辈子“按着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对往来宾客各方势力笑脸奉迎,小心打点。为了应对局势变化,还想尽办法“改良”茶馆:北洋时候兼办学生公寓,国民党“光复”后打算请女招待。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茶馆的生意还使越来越差。最终茶馆被霸占,家人出逃,他自己上吊自杀。
经典台词: “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
【例题】
1.《茶馆》中,丑类人物的职业有不少是父子相承的。列举出其中三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5分)参考答案:
(1)二德子和小二德子;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吴祥子和小吴祥子
(仅答出其中一组,不得分;答出其中两组,且书写正确,得1分;答出其中三组,且书写正确,得2分。)
(2)子承父业,且将其“发扬光大”,不仅揭露了丑类人物狡诈、凶残、无耻的变本加厉(1分),社会黑暗程度的加深(或:普通民众受压迫、受欺凌程度的加剧)(1分);而且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逐步深化的过程。(2分)
第四篇:茶馆人物经典语录
第一幕
王利发1.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对唐铁嘴)松二爷1.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对二德子)常四爷1.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给拉拢这路事!(对刘麻子)
2.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对松二爷)
3.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对宋恩子)马五爷(共三句话)1.二德子,你威风啊!
2.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3.我还有事,再见!
刘麻子1.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对常四爷)庞太监1.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对秦仲义)
第二幕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1.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2.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王利发1.北京城是宝地!(对王淑芬)
2.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唐铁嘴1.我感谢这个年月!
2.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
3.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崔久峰(作过国会议员,到弘济寺,天天念经。亡国人的代表)
1.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作亡国奴!
2.中国非亡不可!
3.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
常四爷(从牢里出来后。扶清灭洋,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靠卖青菜为生)
第三幕
丁宝:什么老字号啊!越老越不值钱!
小唐铁嘴1.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
2.别再叫唐铁嘴,我现在叫唐天师。小刘麻子1.我要组织一个“拖拉撕”。
2.沈处长作董事长,我当总经理!
3.请你作顾问!(对小唐铁嘴)
邹福远1.晚上还添评书不添啊?(王利发回:试验过了,不行!光费电,不上座儿!)
2.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秦仲义1.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拆了!
2.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后面开的公寓变成秦仲义仓库,仓库查封,货物偷光。说是逆产,没收了。日本人说合作工厂,政府回来后,工厂变成逆产。)
常四爷: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现卖花生米)松二爷 饿死了。常四爷给他化缘化来一口四块板的棺材。
第五篇: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中的人物,这部神话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腊命运剧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淫母,真相大白后自挖双眼行乞涤罪的故事。索福克勒斯通过这个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展开英勇的斗争,他的品德,他那种完全不顾自己痛苦的行动,他那种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说,这是一曲人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悲歌。在这个层面上确实有他的进步性,但是从剧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伟大,越是无畏的与命运的抗争,他最终的失败就越惨烈,命运也就越神圣不可违抗,对一个英雄来说命运都是如此容不得丝毫逆行,那对我们寻常百姓来说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腊人强烈的命运观,索福克勒斯的进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为对人与命运抗争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意识上的紧箍咒,无形中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逆天改命一说。
俄狄浦斯在出生之后,父母想起了神谕,为了逃脱神的裁定,他们刺穿了刚出生三天的婴儿的脚脖子,拴好后让人把这个孩子抛到喀泰戎荒山里去。但执行这个命令的人不忍这样做,于是把孩子交给了另一个在同一座山里为另一个国王波吕玻牧羊的人,国王夫妇以为孩子就已经死掉了,神谕不会实现了,于是他们过上了轻松愉快的日子。牧羊人解开婴儿脚上的绑带把孩子送给了他的主人泼吕波斯国王,国王很同情婴儿,把他交给自己的妻子当亲生儿子抚养。宫里和全国都把这个孩子当做国王的亲生儿子对待。他长成一个青年王子以后,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公民,自己也在幸福的生活中确信自己是国王的亲生儿子,要知道国王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子女。但他最终知道自己的身世,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便自己悄悄离开了王宫,也没有告诉父母,只身一人去寻找得尔福的神谕,二在路上发生的一切都好像是在朝着神谕的方向走,最终的结局就真的是他杀父娶母。
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节”是各种心理症的本源。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得到欲望的满足,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原理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有时候,潜意识压抑的俄狄普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例如: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他许多的女人结婚,一个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了她的母亲。有的人畏惧婚姻,有的人又表现出太过分想结婚(或离婚)。这些例子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表现形式。“俄狄普斯”情结想其他精神分析原理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存在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厌恶。正是在这种厌恶导致的罪恶感下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约卡斯塔上吊自杀,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俄狄浦斯的故事本身就有一个悲剧性的开始,因为这个世界上毕竟没有无因的惩罚,俄狄浦斯的父母拉伊奥斯和约卡斯塔本身就是表兄妹的关系,就是他们这种血亲间的乱伦导致了上天的惩罚,俄狄浦斯只是上天惩罚拉伊奥斯和约卡斯塔的工具,可以说俄狄浦斯无意识的乱伦悲剧的源起是其父母有意识的乱伦闹剧。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在改编这部电影时去掉了这一点,或许说没有在电影 中点明。因为这个伟大导演想要传达给人们更为重要的一个观点,一个索福克勒斯想不到的观点,那就是俄狄浦斯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也不是只属于希腊人的,而属于全人类
于是我们在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看到了时空的转换,有发生在现代的开头和结尾,通过巧妙的用镜和中段的古代故事连接在一起,导演想通过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传达给我们一个讯息,俄狄浦斯不仅过去会发生,现在也会发生,甚至将来乃至永远都会发生,俄狄浦斯已经不不再单单是一个英雄的悲剧或者是某种人类潜意识中的情节,而是整个人类都会遇到的困境,一种“俄狄浦斯困境”,我们人类一手缔造了现代文明,却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着生态环境,相互杀戮和掠夺,生活的质量每况愈下,到处都是人们的哭泣和绝望的呐喊,最终这一切可怕行径导致的恶果反作用人类自身,使人类陷入了一个往复的怪圈,正如俄狄浦斯一般,一切悲剧的源头都是由上一代的不伦导致,最终陷入了不伦的俄狄浦斯尝到苦果,父母拉伊奥斯和约卡斯塔也遭到了最为悲惨的下场,冥冥之中人类走上一条暗合宗教原罪说的道路,我们背负着罪恶来的世间,为的就是赎罪,为的就是偿还,为的就是制造新的原罪者,我们真的该相信命运这一说么?也许命运本身就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安排,就像片中的俄狄浦斯,他因为别人言语的干扰就怀疑自己的出生,他自以为是的逃离命运时却还是将去向留给命运决定,他的骄傲和冲动让他错杀了自己的父亲,从养母那里影响来的恋母情节让他不禁享受与生母约卡斯塔的婚姻,他的暴躁惹怒了好心的先知,使自己不仅成了一个罪人还成了人们的笑柄,他确实与命运做过顽强的抗争,但前提是他已经相信了命运,也正是因为相信才会逃避,可以说他在斗争前就已经认输了,假如这些都没发生,我想俄狄浦斯一定可以成为赫拉克勒斯一般的英雄,但那只是假设,毕竟一些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我们也是,如果我们没有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控制,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没有破坏,没有战争,没有疾病的乐园,但是我们确实被控制了,不论怎么样的补救工作都是在认可物欲的前提下进行的,最后我们仍难以避免自掘坟墓,作茧自缚的悲惨结局。
我认为这些评价都不能正确的认识俄狄浦斯,他不是有意的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还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他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贴耳或者苦苦哀求,他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斯芬克斯的谜语,为民除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国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他是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