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开展“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位于aa西南部,处于北纬34°,东经78°,地处s山北麓,d沙漠南缘,f河和g河之间。北距aa首府c公里,全县南北长m公里,东西宽n公里,行政面积l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u%,沙漠占y%,绿洲仅占r%。全县共辖l乡z镇v个园艺场,x个行政村,b个村民小组,总人口f万人,其
中农业人口l万人。
一、“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近年来,xx县在积极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了“放心菜”的生产供给能力。同时,积极修建批发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放心菜”的市场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蔬菜的市场安全检测,在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我县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b%。
二、蔬菜产销和供求现状
(一)xx现有蔬菜大棚x座,年产各种蔬菜s吨,瓜果v吨。其中,外销蔬菜s多吨,瓜果a多吨,外地运入蔬菜f多吨,本地消费蔬菜k多吨。从2004年至今我县在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建设中共投资y万元。
(二)现有蔬菜市场、农产品综合市场共a个,改造标准化菜市场s个,现正在为今年申报绿色蔬菜市场认证做各项基础工作。
(三)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抓不懈,现有z种蔬菜已通过绿色蔬菜认证。
(四)现需亟待筹建几个规模比较大的现代化标准蔬菜连锁企业和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存在问题
(一)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县蔬菜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
(二)蔬菜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蔬菜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蔬菜、瓜果、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蔬菜监管职能部门分散,蔬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
(四)农村蔬菜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条件极差,市场发展水平低,流通连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不强。
(五)发展“放心菜”物流业缺少资金,发展布局不合理。
四、今后发展思路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建立“放心菜”服务体系的认识,认真调研分析xx蔬菜产销存各环节的实际和现状,制定全县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二是提高蔬菜生产、流通标准化水平,逐步实施主要蔬菜品种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平衡供求,衔接产销,建立全县蔬菜保供的工作体制和应急预案,研究探讨蔬菜储备制度和绿色通道机制。四是强化蔬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加快放心蔬菜质量的一体化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管力度。五是认真落实出台扶持政策,下一步资金扶持重点是:培育连锁企业和批发市场,加快推进标准化社区肉菜店建设;建立蔬菜保供机制和储备。
xx
2008的2月25日
第二篇:“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更好地促进我区农贸市场的发展,对我区蔬菜市场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区现在农贸市场6个,其中零售5个,批发1个。占地面积约16000m2;超市附带经营蔬菜2个,农村集贸市场20个。城区未经审批自然形成比较固定的“马路市场”有2个,还有些小规模的临时性“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
二、蔬菜产供销状况
XX年我区蔬菜供应总量约为88000吨,属本地自产的约有10000吨,从外地运入约78000吨,居民消费总量约为80000吨。本地蔬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80%以上主要蔬菜要到外地运入。
三、蔬菜流通渠道建设情况
我区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占地面积约9000m2,零售市场5个,占地面积约7000m2。属棚架和露天经营,设施简陋,超市附带经营蔬菜2个,室内市场少,棚顶和露天经营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规划滞后,总体布局不合理。自产自销经营户流动经营多,“马路市场”泛滥,屡治无效,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街道畅通。对我区市场建设和管理、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冲击。
四、建设“放心菜”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加快我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市场档次,是我区“放心菜”工程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民心工程”。我们总体思路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我区城市发展进程,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着眼长远,科学制定我区农贸市场总体规划。加快和改造进程,争取在城区内逐步形成以大型市场为依托,中型市场为骨干,小型市场为补充,高中档相结合,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菜市场体系。一要根据城区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状况,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交通、环境等情况合理规划菜市场。菜市场建设原则上以新建居民住区为基本单位,按有关建设标准配置菜市场,使城区菜市场布局合理,配置先进,方便购买。二要抓好农贸批发市场建设问题,我区仅有东店子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属村办,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市场脏、乱、差,完全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三要抓居民小区菜市场规划和建设,发展社区小菜场。按照商务部“便民服务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发展要求,在新建的大型居住区落实好配菜点建设,就近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
2、加大力度、狠抓落实,不断推进菜市场建设。菜市场的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必须要落实好、解决好。一要认真落实商务部关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菜市场方面的规定,规范菜市场行为,加快“绿色市场”认证工作,全面提升市场建设水平。二要对城区各类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使其更加符合居民生活需要。三是鼓励大型超市设立生鲜农副产品专区,方便群众买菜。
3、强化管理,突出特色,努力探索菜市场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市场经营管理、经营者自我管理互相融合三位一体的市场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要理顺各职能部门关系,明确职责,有效监管机制,切实改变市场管理、经营混乱不良状况。二要建立市场管理的网络机制。提高市场营运网络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市场商户服务。三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改善市场设施条件,让经营者进得来,留得住。规范管理,文明经营。四要完善商品的认证制度。对菜市场入市商品特别是熟食及“高危”食品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改变市场内存在商品进货渠道不清的状况,杜绝“三无”商品入市,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推进“放心菜”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篇:关于“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汇报(最终版)
新疆西部绿珠果蔬批发市场
关于“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汇报
师市商务局:
根据兵团商务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蔬菜产销和供求情况
新疆西部绿珠果蔬批发市场是石河子菜篮子工程的龙头企业,主要是以蔬菜、瓜果、土产、水产、禽蛋批发为主,是北疆片区较有影响的蔬菜瓜果集散地;主要交易的蔬菜品种为: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油白菜、萝卜、莲花白、香菜、菜花、韭菜、冬瓜、土豆、大白菜等30多种;瓜果类的有苹果、葡萄、香梨、香蕉、橘子、桃子、西瓜、甜瓜等20多个品种。果蔬的年上市量为40万吨,交易额近4.5亿元(人民币)。平均日交易量约1100吨,平均日交易额约1230万元。
每年4月—10月主要是以本地产果菜为主,日平均上市量可达1000多吨,占总上市量的90%以上。每年11月—3月主要是以内地反季节蔬菜为主,日上市量可达900吨左右,战总上市量的85%:而这个季节的瓜果主要以库存水果为主,占水果销售的70%。
二、蔬菜流通渠道的建设情况
为了更好的达到标准化市场,在2007年师市党委、政府确
定建设“石河子农产品交易中心”。该市场预计面积为1070多亩,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建设,2007年7月18日正式隆重奠基开工。一期工程在2007年12月30竣工,2008年5月份开始投入使用。该交易中将是设备完善、硬件设施过硬、管理先进的新的市场,大大改善现在市场的交易环境和管理力度,该中心将会更好的发挥食品销售安全平台的作用。
三、蔬菜安全性管理情况
西部绿珠果蔬批发市场承担着石河子垦区和沙、玛两县群众的蔬菜和水果供应,确保餐桌安全是果蔬市场的重要职责。自2006年以来,市场不断组织商户进行食品安全法规的教育培训,并与商户签订了有关责任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商户档案;同时,加强对商户销售的商品的抽检和索证,保证了商品的基本安全。
对上市的蔬菜、瓜果市场具有农残自检能力。检测设备为:两套湖南利德公司生产的24通道农残毒速测仪,拥有检测人员3人,接受过设备生产厂家和国家农业部有关部门培训。检测中心建有管理责任制度、检测制度、经营台帐记录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等。产品监督抽查情况:2007年1月—9月抽检次数260次,每天早晨7:00时—8:00时开始抽检,每次6—8个品种,合格率100%。
2007年9月23日,国家农业部领导在师市农林牧局领导陪同下到西部果蔬批发市场检查了食品安全工作。对市场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认可。同时,对市场检测中心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检查组一行认真检查了检测台帐、索证台帐和食品安全经营责任书以及检测中心的制度、程序等,鼓励果蔬市场继
续做好各项质量安全工作,严把食品质量关。
2007年在国家农业部对市场蔬菜进行抽样检查中,工作人员抽取12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结果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说明市场对蔬菜和水果的质量监控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建设“放心菜”服务体系的思路和设想
为了更好的把好质量关,希望在新市场内实施进门检测制度,在各个通道口设置便携式检测仪器,有效的控制入市质量把关,进入市场后再进行精密检测分析农残含量,对超标蔬菜实施清退市场。增加检测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检测水平和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水平。
总之,开展“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市场工作人员的加倍努力,当然更离不开师市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我相信在2008年我们会做的更好!
新疆西部绿珠果蔬有限公司
2008年2月22日
第四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2011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第五篇: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纵深推进我县“六大建设”,实现赣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根据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和县农业局精神,笔者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我县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现状,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破解方法,为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从而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
1、机构设置:赣县农业局是赣县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局机关内设人事秘书股、政策法规股、财务审计股,下设畜牧水产局、蔬菜生产办、农村能源办等三个副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农技站、农经站、种子站、土肥站、植保植检站、农业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等七个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时在全县19个乡镇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村经济管理站,在全县设立了9个动物防疫检疫区域站。
2、人员经费:局机关实有公务人员17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事业人员28名,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获中级以上职称的有6人;聘用制干部8人,技术工人8人,获中级以上职称工人5人。乡镇农技站实有人员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人(其中农艺师5人,助师50人,技术员4人),聘用制干部10人,技术工人7人。乡镇农经站实有人员22人,乡镇防检站现有人员51人。全系统有工作人员194人(其中35岁以下22人,35-50岁63人,50岁以上19人),均为财政全额拨款。
3、管理体制:为理顺管理体制,1996年5月,根据《农业部关于落实乡镇推广机构“三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农人发[1996]8号精神,我县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财、物划归县农业局管理,但由于乡镇农技站当时无住房,工作又在乡镇,当地政府有意见,所以在1999年5月份起乡镇农技站人员工资又返回乡镇财政所代发。并且要求乡镇农技站抽调出人员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或驻村。目前乡镇农技站、农经站接受县、乡两级管理,乡镇农技站、农经站的人事权和业务工作由县农业局管理,乡政府发放工资并安排驻村工作,每个乡镇农技站基本上只有一名站长抓农技推广和负责技物结合咨询工作,其他站员被乡镇府抽去驻村或从事中心工作,这些站员工作较认真负责,作风较踏实,深得乡镇领导信任,大多数是乡政府的得力干将,提拔最多,从1999年至2004年有12名站员被提拔为乡镇政府副科级领导干部。但是从2005年开始事业编制人员不得提拔为领导,严重打击了一大批有能力、素质高、能干事、会干事的事业编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4、工作范围:由于财政只发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由农技站自筹,为解决经费问题,各乡镇农技站均开展了经营服务,通过向农业生产者销售种子、农药等为载体,一方面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从中获得一些收益,用于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并开展一些农业试验示范,使农技站得以正常运作。此外,农技站还要在当地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完成驻村工作以及交办的中心工作任务,协调好与乡镇的关系,目前,大多数乡镇农技站吃住在乡镇政府,接受乡镇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有事外出要向政府请假,乡政府也会给予下乡补助以及相应的福利,同时对表现好的农技人员推荐为副科级后备干部。但是始终得不到提拔,极大的挫伤了锐气。
二、存在问题
1、农技人员流失严重,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偏少。1996年,乡镇农技站“三定“时,乡镇农技员有110名,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随着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政府不包分配,现有农技人员的跳槽,到现在才有不足80名,主要跳槽的途径有一是提拔副科级;二是参加公开招聘招考到县直单位或部门工作;三是到了年龄退休。再则现有农技人员又被乡镇抽调驻村,每个农技站基本上只有一名人员抓农技推广,而农业生产工作任务又相当繁重,人员偏少与工作繁重两者不相适应。
2、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许多乡镇农技推广经费少,甚至没有,科技培训、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示范所需经费没有着落,造成技术推广无法开展。要抓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作经费,人员要下去,资料要印发,培训会要召开,均要资金保障。而财政只保工资,所以靠开展经营增加收入,弥补工作经费,但目前,农资市场放开,竞争相当激烈,这种一边经营,一边推广的方式难以增加过多经费来促进农技推广,相反还会因为重经营而轻推广的局面。
3、农技人员待遇较低,工作生活条件偏差。农技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工作辛苦,既无政治地位又无经济待遇,大多农技站吃住在乡镇政府院内,开展经营又在圩镇租用店面,基本没有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没有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技推广手段较落后。
4、双重领导,多头约束。目前乡镇农技站、农经站受县、乡两级管理,人事权和业务工作由县农业局管理,工资由当地乡政府发放,工作由乡政府安排中心工作和驻村。形成多头领导,不知听谁调遣,不知以什么工作为主,造成农技人员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而被抽去抓计划生育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
1、下拔专项资金,在各乡新建一栋农业科技服务办公楼。全县19个乡镇设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业服务办公场所。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是在圩镇租用私人店面从事农业服务,吃住还要依赖当地政府才能解决问题。全县一年下来仅租金就达5万多元。费用之大且办公很不方便,所以各乡镇急需建一栋农业服务办公大楼,便于更好的为农民提供服务。
2、加大项目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产品试验示范等公益性服务所需经费及设备投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经常涉及到印发资料,做试验及示范等等,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才能保证服务的顺利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经费;二是从事公益性职能服务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培训费及设施齐备更新经费;三是推广新项目、新技术农业专项经费。
3、提高农业服务工作人员工资报酬。乡镇农业服务工作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服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资报酬偏低,奖金福利又没有,难以安心开展工作。
(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管理体制
1、理清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管理关系。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财、物及业务全部划归县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统一考核。便于把农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农技服务人员被当地政府抽去驻村抓中心工作的现象发生。
2、按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需求,合理配置人员。根据不同乡镇的不同农业服务需求,参照《公务员法》对“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在乡镇现有在编在岗的农业服务队伍中,通过考试、竞争上岗,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公益性服务序列;没有进入的人员从事农资、农药、化肥经营性服务。
3、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现有农业服务队伍的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力量薄弱难以应对新时期现代农业服务。必须及时补充新鲜力量,尤其注重从大专院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中录用和从农村基层选聘有丰富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对现有农业服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从而适应新时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