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翠云廊导游词专题
世界陆路交通的活化石翠云廊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剑门古蜀道重要路段“翠云廊”景区。“古蜀道”是指由京都长安入蜀的道路,由于自京都入蜀必须先到汉中,因此凡由京都到汉中的道路皆称蜀道。蜀道位于汉中以北称北栈,以南称南栈。蜀道北栈有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四条;蜀道南栈有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三条。下面我先对古蜀道作个简单解释。
(1)北栈道:
[褒斜道]为蜀道北栈之主干道,其道“北口曰斜,南口曰褒,长四百七十里。”斜谷在眉阝县西南三十里,秦惠文王取蜀之道;褒谷在褒城之西端,距汉中市25公里。《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即指褒斜栈道,行程千余里,直通成都。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汉中太守畜阝君奉明帝之诏书,在褒斜道南端的七盘山开通隧道,是为褒斜道石门,这是世界交通史上“最早的人工隧道”。隧道的开通使路程缩短了50公里。诸葛亮第五次伐魏,即经此栈道。北魏正始元年(公元504年)宣武帝元恪改修褒斜道,名为“连云栈道”。
[陈仓道]由于该道北端出口在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县,因此得名陈仓道,这是古代汉中至宝鸡的重要通道,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汉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指此道。由于该道沿嘉陵江东源故道河谷而行,陈仓附近有一座重要关隘——散关,雄居秦岭之脊,中段又经过险峻泥泞的青泥岭,所以也被称作“故道”、“散关道”和“青泥道”。李白《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即指此处。
[傥骆道]在陕西周至县西南10公里,南口在洋县北,称傥;北口称骆,长210公里,人们视其为褒斜道的支线或间道。
[子午道]是古代关中至汉中翻越秦岭的重要通道。古人以秦岭分界南北,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称子午道,唐天宝中,四川涪洲(今涪陵合江县)给杨贵妃进贡新鲜荔枝即从此道直趋长安,唐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南栈道: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是古代由秦入蜀的最佳通道。此道历史悠久、文物荟萃、食宿方便,古人称其为“入蜀之正道”。此道开通于战国后期,史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欲伐蜀,因高山险阻,运兵困难,乃作五石牛,言能屙金,以赠蜀王,蜀王开明氏令五丁力士率沿途百姓拼力开凿了这条蜀道。李白《蜀道难》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凿工程应该是相当艰难的。我们游览的翠云廊景区就属于金牛道的重要路段。
[阴平道]北起甘肃文县,南至四川平武、江油,全长420公里,是蜀道中的又一重要通道。文县汉代置阴平县,故名阴平道,也称“阴平小道”。公元263年魏大将军邓艾、钟会伐蜀,强攻剑门关不下,邓艾铤而走险,偷渡此道成功,绕过姜维大军,直接突入绵阳、成都,导致刘后主投降,蜀国灭亡。
[米仓道]北起陕西南郑(今汉中),南至四川巴中,途经南郑西南20公里的米仓山,故名米仓道,属金牛道之间道。
古蜀道的线路走向,一般沿山脊开道,依山取势而行,既可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减轻徭役,节省粮饷,又可居高临下,便于战时行军了望,所以蜀道重要关口,如五丁关、牢固关、七盘关、朝天关、飞仙关都在山顶或临近山顶的垭口,而不在山麓。
(3)翠云廊七次植树
翠云廊是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至古葭萌(今昭化)天雄关,南至古巴西郡(今阆中),西至梓潼,全长三百余里的古蜀道重要路段,由万余株古柏构成,是金牛蜀道中最壮丽的一段。
“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是清康熙年间剑州知州乔钵作创。他说:“自剑阁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时知州李壁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皆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钵因题曰翠云廊”。其实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个气派的名字叫“皇柏大道”,那是因为秦朝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
[1]种上成排的松柏,“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
条道又名“皇柏大道”。据林业专家考证,现翠云廊沿线胸径2米以上、树龄两千多年的古柏,应为秦朝所植,这是迄今所知这一路段最早的植树记录。
第二次对翠云廊大规模植树的是张飞。传说当年张飞任巴西郡太守,军政书信来往频繁,而剑阁又是巴西、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剑门山脉古称“梁山”,因荒凉险绝,极易迷路。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百姓沿驿道植树,以树为路标,加快了文书传送。现在古道上胸径1.8m以上的古柏应该就是张飞所植柏了。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因道教兴起,人们重视风水之术,而剑阁又是道教的发源地,于是大量栽植“风脉”树。当时尚书郎郭璞写有《种松碑记》:“县路翠、武功贵,县路青、武功荣”,并刻石勒碑,以崇教化。此碑到了宋代已风化剥蚀,当地人曾请大文豪苏轼重书碑文,该碑现存武连觉苑寺内。
第四次是北周时期,时人为计里程,曾在道旁每一里垒一土堆作标记,但这种方法易被风雨冲毁,后来改为每一里种树一株,以一里一树计算里程。《日知录·道路·官树》引《后周书》说:北周文帝在全国推行韦孝宽“改土堠为道里植树,既免修复劳苦,行旅又得庇荫”的办法,命令全国各州“植树表道,理夹沟以通水潦,一里一树”。但当时以什么树计里,史无记载。
第五次是唐朝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喜吃荔枝,而距长安最近的荔枝产地只有四川合江,为了保证荔枝鲜味,唐玄宗下令地方官员大规模整治道路,同时在道路两旁大量补植柏树,人称“荔枝柏”。诗人杜牧有诗云:“回望长安绣成堆,千顶山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六次是宋朝,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
第七次是明朝正德年间。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广西人李璧任剑州知州,对剑阁驿道南至阆中、西至梓潼的官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并补植柏树,因此清同治《剑州志》有“古柏数十万株,为璧所植”的记载。
其实,以上所讲七次植树只是历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植树活动而已,剑门蜀道上差不多每个朝代均有植树,只是缺乏记载罢了。古人为什么要植这么多古柏呢?它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有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於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7886株,梓潼496株,昭化144株,阆中17株,南江3808株。主体还是在我们剑阁县境内。
(4)翠云廊概况
古蜀道是连接中原和四川的一条主要驿道,绵延千里,秦朝称驰道,元朝称驿道。蜀道主要用青石板铺成路面,宽2—3米,路面平整,沟渠畅通;险峻路段立石墙于道边,防止马匹冲出道路跌下悬崖;同时在路旁设有饮马槽——在石上凿一坑,内盛清水以解马匹长途奔驰之渴。古蜀道路面很少垮塌,主要原因是采用了石灰、糯米、桐油制成的粘合剂,十分牢固。
[1] 唐代诗人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述,于是又有人怀疑秦始皇修阿房宫伐光了蜀中的大树,为了平息民愤而下令植树。
从成都出发有“三关六镇二十四铺上广元”的说法。以清代为例,每10里设一铺,40里设一驿。每铺设有司兵2—5人,驿马12—16匹,马夫2—6人,扛夫10—20名,同时设有管理、文书、兽医、公馆、厨师等职员,既护树护路,又解决来往差人吃、住、行的问题。史载当时翠云廊古道上天天有驿马奔驰,十分繁忙。
翠云廊分为南段、西段、北段三段。南段通往巴西郡(今阆中市),西段至梓潼、成都,北段通往汉中。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柏树湾,就是北段重要的路段,有古柏二百四十余株,是最密的一段。其石板路面长约二里,是90年代重新铺就的。
现在我们将漫步于大柏湾段,近距离地接触古柏,感受古蜀道深厚的文化积淀。首先告诉大家,我们每株古树上均有蓝底白字的编号牌,这就象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是挂牌保护的凭证;有些树上还挂有椭圆形的铁牌,它是认养牌,是对捐资保护古柏的爱心人士的一种感念。
[鸳鸯柏]这株柏树一根发二枝,连理生长,正是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具体体现,人称“鸳鸯柏”。柏旁有香港慈善人士捐资刻碑:“白头偕老,恩爱万年”。
[天桥柏]此树侧身伸臂,斜指蓝天,相传是古时神仙上天的通道。
[松柏长青树]又名剑阁柏木、张飞柏。该树编号1027,树高27米,树龄2300年,树干挺拔,枝叶远看似松,近看是柏;其果实呈椭圆形,比松果小、比柏果大,状如松果,裂纹又是柏果。当地老百姓因其如松似柏,称之为松柏长青树。经四川省林科所分类学专家鉴定,它是154种柏树之外的一个新品种,取名“剑阁柏木”。
1963年朱德委员长来到树下,听完介绍后嘱咐当地领导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株松柏长青树。此树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级保护树种”、“天府十大树王”之一。很遗憾的是,无论专家如何培育,此树果实所生的小树与普通柏树并无二致。
此树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张飞柏”。据传大将军张飞带领士兵和百姓在蜀道大量植树时,曾梦见自己到了天庭,被玉皇大帝接见,并对他讲:“张将军为百姓操劳,植树有功,朕赏你宝树二棵”。张飞一觉醒来,见营帐外果有两株树苗。张飞大喜,趁着黎明,带领士兵,骑马来到大柏树湾栽种。士兵无意中将两株小树蹭破了皮,树粘在了一起。士兵不敢声张,便将两株树苗栽在了一块。树苗落地便长,瞬间变成了一株似松似柏的奇树,所以民间叫它“张飞柏”,并有“上午栽树下午乘凉”之说。
[凤凰柏]2000年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晓莉在“千禧之旅”活动时,亲手栽种了一棵小树,并命名为“凤凰柏”。然后又出资认养了一株“晓莉柏”。
[阿斗柏]公元264年3月,被迫降魏的蜀汉后主阿斗和后宫嫔妃一行被押往洛阳途中经过剑门,突然下起了沥沥淅淅的雨,阿斗就躲在这棵树下避雨。他走后,当地父老因其是帝王,希望他能象父亲刘备一样重振蜀汉江山,于是在其避雨树下搭起一供台。谁知阿斗到洛阳后却传出“此间乐,不思蜀”的丑闻。家乡父老非常气愤,叹其为庸材、扶不起的阿斗,一把火烧掉供台,树也被烧焦了;有的人还不解恨,又用刀砍斧削,使这株柏树一起遭灾,至今树干仍稀疏不正。
[帅大树]1963年朱德委员长来剑门关视察,在观看“松柏长青树”时,一位林业工作人员用四川话告诉朱总:“前边还有帅大一棵树”。朱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不懂四川话,就问朱总什么叫帅大一棵树,朱总非常幽默风趣的说:“帅大就是象元帅那么大一棵树,表示很大很大的意思”。于是这棵树就被命名为“帅大树”。该树胸径2.42米,树龄近三千年,属先秦古柏。
(5)翠云廊的保护
也许大家很奇怪,这么多古柏,历经千年自然与人类的灾害,为什么依然能傲立在古道之侧?其实,翠云廊古柏能保存至今,与当地人重视道教,而道教崇尚松鹤有关;也与当地
人崇敬古树,认为“树大必有神”有关;当然还与历代严格的保护密不可分。史载明朝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交接任时,相互要清点行道树,把植树护路的情况作为一项政绩来考核,作为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古柏损坏严重,当地乡绅联名上书委员长蒋介石。蒋介石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
建国后,政府颁布了古柏管理条例;先后三次清理登记、挂牌编号;对枯黄频危古柏进行了抢救;每年都开展常规性防病、治虫、补植幼柏等工作。这此保护措施的施行使翠云廊古柏得以延年益寿,再现生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翠云廊的南向门口,这里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是1983年原国防部长、儒将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翠云廊”和1984年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翠云廊”碑刻。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
我们顺着小路向山梁上行,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石像,旁有一碑刻,记载为张飞次子张绍,其官至尚书,因植树护路有功,被后人刻像纪念;山顶上有李璧祠和翠云楼,大家可在此观望剑门七十二峰,俯视翠云廊古柏全景,它同时还是剑门林场观测火险的瞭望点。各位游客,翠云廊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请大家自由观赏,1小时后我们在停车场再见。
第二篇:龙潭浮翠导游词
水上公园是天津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西南,面积150多公顷,1950年兴建。1989年新评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龙潭浮翠”,是天津市民和中外游客游乐、休息的好场所。
既叫水上公园,当然以水取胜。它的同约为陆地的1.2倍。从公园东门进园,放眼一望,顿觉视野宽阔,大处湖光水色之间,环绕着13座小岛。岛上翠槐绿柳,红亭朱阁倒映水中。岛间有造型优美的拱桥、曲桥、长廊、回栏相通,更有柳岸、桃堤相连,把水面分成了东湖、西湖、南湖三大水域。游艇载着游客来往于水上,小船载着情侣荡漾于湖心。近岸水面则浮着荷花、睡莲。
沿堤漫步游览园中景点,进门北侧有近两百米长廊横卧。长廊以北是儿童运动场。沿桃柳堤西行,可到公园中心的文化广场。隔水可望芙蓉水榭和湖滨轩。穿过五曲桥,在一座土山上有一座高27米、建筑别致的眺园亭。它是全园的制高点。登亭一望,整个水上公园的风光尽收眼底。西湖的湖心岛、玉桥、琵琶岛与对岸的登瀛楼遥遥相望。从眺园亭下来,向南过双曲拱桥,经登瀛楼、寥廓天,就可游览公园最南部主要景点动物园。动物园中展出着异兽珍禽100多种,最为精彩诱人。猴园里,大猴、小猴攀援戏耍,争吃游客投给的苹果。猩猩馆里,大猩猩有时对人怒吼 。凶猛的山魈也许对人作一个难看的咧嘴笑脸。非洲大象,用长鼻子卷起青草送进嘴里吃着。长颈鹿高昂着头,在栏院中给游人投来友善的目光。非洲河马俯卧池中只露出难看的鼻子眼睛。狮虎山中的非洲狮、东北虎在笼中走来走去,偶尔怒吼一声,似乎震得山摇地动。熊院里,笨头笨脚的大熊直立身体,张开大嘴接食着游客丢下的面包块儿。熊猫馆里,大熊猎捧着竹枝叶嚼食着。珍禽园里,大孔雀见到穿着花衣裙的少女,便要展开羽屏与之比美,祝君吉祥。在这珍稀动物的王国里,人们将忘疲倦和烦恼。
离开动物园往回走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想,水上公园的景名为什么叫“龙潭浮翠“。原来这片湖水名叫青龙潭。当地民间神话传说是主管大青河的青龙因为给干旱的天津卫南一带耕去播雨,拯救百姓而触犯了龙王,被龙王在李七庄上空斩掉龙头,青龙的一腔清泉倾泻在这里,形成一个碧蓝的大水潭。从此人们叫它青龙潭,青龙潭建成公园后,水上诸岛堆蓝叠绿,水面荷叶浮翠飘香,因此景名“龙潭浮翠”不仅恰当,而且优美生动。
天津导游词 ·天津海河外滩公园导游词 ·清真大寺导游词
龙潭里有龙舟作为游览船.当看完动物园出来时,乘坐龙舟,观赏湖景,那是很愉快的。龙舟有两条,长15.4米,宽3.66米,船壳高1.05米。龙头、龙尾与船壳为一体,玻璃钢材料制成,龙背上有一座木结构仿古建筑亭廊。亭廊两端是两个楼亭。亭顶涂着黄漆,仿琉璃瓦。廊内顶围彩绘各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间有一幅四龙戏珠图,亭和廊的建筑风格像宫阙一样,金碧辉煌。船头是两根金龙盘绕的柱子。龙角、龙须、龙眼十分生动。船中有60个座椅。船以电瓶为动力,无污染和噪音,游客坐在椅上,一边听音乐,一边凭栏观赏拱桥、红莲岛、碧波庄、神户园诸景。七分钟便驶完航程.乘龙舟舒适安全,令人领略了水上风光特色,快乐地度过美好时刻。好范文 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
第三篇:翠岩禅寺导游词
翠岩禅寺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翠岩路北端,坐落在梅岭乐麓湾里盆地内。背靠洪崖山(又名伏龙山),其上有最高峰释迦峰,次高峰达摩峰,低峰灵官峰。
翠岩禅寺始建于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庙之一,它与香城、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蟠龙同为“西山八大名刹”。唐朝武年间,改寺名曰洪井,随后又改翠岩,南唐更名翠岩广化院。北宋以后,寺庙逐渐败落,明朝竟然废为民居。
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香城寺僧慧习、可学鸠倡议修复古寺,吏部侍郎熊文举、知州陈弘绪力赞,并礼请古雪上人主持庙事。抗日战争期间,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抗战胜利后,寺宇得到修缮,又请本乡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镌刻了“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现在,古寺重光,晨钟再续,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复了“西山八大名刹”之首时的盛况。
迎笑堂,在寺后峰上,堂内以多道题壁诗而名闻于世。唐朝以来,先后有刘禹锡、牟融、曹松、欧阳修、岳飞等名人题诗于壁。堂前有九节筇、千年橘、鹤巢松。第一┆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妙高台,台在寺前,北宋无尽居士张商英(尚书右仆射)游寺,寺僧保宁园玑迎于半途,二人问答组成了一首好诗,后题刻在妙高台上。
慧泉,在大雄宝殿后面,泉从地下裂隙中冒出,由于地下气体上逸,使泉水有规律地发出“咕、咕”声。泉水清沏见底,口感微甜,是上好的矿泉水。泉上建有“真源亭”,亭柱上镌对联:“慧灯常明照见五蕴皆空,泉水澄清洗涤不净尘劳”。
第四篇:垂云通天河导游词
垂云通天河是一条岩溶地下暗河,由于亿万年前的地壳变动及火山爆发等因素,使景区所在地理范围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垂云通天河全长4.5公里,河道落差380米,总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河道内岩溶地貌发育良好,地下水源丰沛,水质甘澄,空气清新,终年流水潺潺,河道曲折幽深,或成潭、或成泊、或成瀑激流浅滩,变幻无穷,使人留恋忘返。在河道尽头有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区,隶属桐庐国有第二材场,现已开发成天峒山森林公园。其茂密的丛林及完整无损的植被保存了大量的水份,大面积的森林地表水汇聚在一个形似大漏斗的朝天洞--里天峒里,沿着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天然河床直泻而下,形成了垂云洞内的巨大水源,所以称为通天河。
垂云通天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吴越时代就有先人涉足垂云通天河,至唐宋已棕鼎盛。通天河入口处的上方石壁上有“垂云古迹”四个摩崖石刻的大字,据载为唐贞元年间(公元791年)的桐庐县令刘文会所题,后当地两位杨姓村民将其摩崖石刻在入洞口的洞壁上方,遗留至今。明代诗人杨宏有诗赞美垂云古迹道:“夏日炎忘暑,冬游却似春,源流虽一派,清白只垂云。”游客赞道:“船在水上流,人在洞中游,抬头观美景,俯首嬉碧水”。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垂云通天河游览之后的感觉。
垂云通天河既可泛舟听胜,亦探幽猎奇。沿途参观了垂云古迹、镇山古钟、江南蒙古包、水中大观园、石佛山洞后,船行至888米,由特别设计的升船设备将游客连人带船升至8米高差的二级河道,惊险刺激,堪称一奇。在导游的讲解中继续随船游览,在参观了海底世界、深潭峡谷、金 钱谷、佛手岛、太子林、垂云飞瀑等特色景观之后,游客还可以参加垂云通天河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地下河探险旅游,由专职探险导游指导,向导带队,在悠悠长河中,涉河川,攀石崖,闯峡谷,进行趣味无穷的长河探险,寻觅古人的足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行程集苦乐于一身,一次探险终身难忘。
垂云通天河
垂云通天河是一条岩溶地下暗河,由于亿万年前的地壳变动及火山爆发等因素,使景区所在地理范围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垂云通天河全长4.5公里,河道落差380米,总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河道内岩溶地貌发育良好,地下水源丰沛,水质甘澄,空气清新,终年流水潺潺,河道曲折幽深,或成潭、或成泊、或成瀑激流浅滩,变幻无穷,使人留恋忘返。在河道尽头有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区,隶属桐庐国有第二材场,现已开发成天峒山森林公园。其茂密的丛林及完整无损的植被保存了大量的水份,大面积的森林地表水汇聚在一个形似大漏斗的朝天洞--里天峒里,沿着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天然河床直泻而下,形成了垂云洞内的巨大水源,所以称为通天河。
垂云通天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吴越时代就有先人涉足垂云通天河,至唐宋已棕鼎盛。通天河入口处的上方石壁上有“垂云古迹”四个摩崖石刻的大字,据载为唐贞元年间(公元791年)的桐庐县令刘文会所题,后当地两位杨姓村民将其摩崖石刻在入洞口的洞壁上方,遗留至今。明代诗人杨宏有诗赞美垂云古迹道:“夏日炎忘暑,冬游却似春,源流虽一派,清白只垂云。”游客赞道:“船在水上流,人在洞中游,抬头观美景,俯首嬉碧水”。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垂云通天河游览之后的感觉。
垂云通天河既可泛舟听胜,亦探幽猎奇。沿途参观了垂云古迹、镇山古钟、江南蒙古包、水中大观园、石佛山洞后,船行至888米,由特别设计的升船设备将游客连人带船升至8米高差的二级河道,惊险刺激,堪称一奇。在导游的讲解中继续随船游览,在参观了海底世界、深潭峡谷、金 钱谷、佛手岛、太子林、垂云飞瀑等特色景观之后,游客还可以参加垂云通天河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地下河探险旅游,由专职探险导游指导,向导带队,在悠悠长河中,涉河川,攀石崖,闯峡谷,进行趣味无穷的长河探险,寻觅古人的足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行程集苦乐于一身,一次探险终身难忘。
垂云通天河
垂云通天河是一条岩溶地下暗河,由于亿万年前的地壳变动及火山爆发等因素,使景区所在地理范围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垂云通天河全长4.5公里,河道落差380米,总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河道内岩溶地貌发育良好,地下水源丰沛,水质甘澄,空气清新,终年流水潺潺,河道曲折幽深,或成潭、或成泊、或成瀑激流浅滩,变幻无穷,使人留恋忘返。在河道尽头有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区,隶属桐庐国有第二材场,现已开发成天峒山森林公园。其茂密的丛林及完整无损的植被保存了大量的水份,大面积的森林地表水汇聚在一个形似大漏斗的朝天洞--里天峒里,沿着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天然河床直泻而下,形成了垂云洞内的巨大水源,所以称为通天河。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垂云通天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吴越时代就有先人涉足垂云通天河,至唐宋已棕鼎盛。通天河入口处的上方石壁上有“垂云古迹”四个摩崖石刻的大字,据载为唐贞元年间(公元791年)的桐庐县令刘文会所题,后当地两位杨姓村民将其摩崖石刻在入洞口的洞壁上方,遗留至今。明代诗人杨宏有诗赞美垂云古迹道:“夏日炎忘暑,冬游却似春,源流虽一派,清白只垂云。”游客赞道:“船在水上流,人在洞中游,抬头观美景,俯首嬉碧水”。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垂云通天河游览之后的感觉。
垂云通天河既可泛舟听胜,亦探幽猎奇。沿途参观了垂云古迹、镇山古钟、江南蒙古包、水中大观园、石佛山洞后,船行至888米,由特别设计的升船设备将游客连人带船升至8米高差的二级河道,惊险刺激,堪称一奇。在导游的讲解中继续随船游览,在参观了海底世界、深潭峡谷、金 钱谷、佛手岛、太子林、垂云飞瀑等特色景观之后,游客还可以参加垂云通天河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地下河探险旅游,由专职探险导游指导,向导带队,在悠悠长河中,涉河川,攀石崖,闯峡谷,进行趣味无穷的长河探险,寻觅古人的足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行程集苦乐于一身,一次探险终身难忘。
第五篇:云水谣导游词
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自五湖四海的 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早上好!诸位一路辛苦奔波辛苦了,请允许我代表XX旅行社欢迎各宾客朋友的到来。在下XXX,X导、小X,大家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吧。小X我今天一看到大家,小鹿就噗通噗通乱撞个不停,不过乱撞归乱撞,我还是得淡定得为大家服务,大家说是吧?(是)按照国际惯例呢,我现在还必须向大家隆重介绍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掌舵——X师傅了。X师傅啊,他为人热心,开车专心,关键是看到在座这么多美女还一点也不动心。所以呢,此次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诸位大可放一百二十个心!如果此次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和X师傅提出来,我们定当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开开心心而来,满满意意而归!
今天呢,小X我将带领大家前往的目的地是著名闽台影视基地——云水谣风景区了。云水谣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建于沼泽地上的素有”天下第一奇“之称的和贵楼、我国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楼——怀远楼、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一条千年古栈道。其实呢,云水谣并不叫云水谣,这只是我们游客的称呼,当地人称此地为长教村。长教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2008 年 6 月被漳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闽南(漳州)生态文化保护区长教古村落”展点,又于 2009 年 10 月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正纳闷这长教村为什么被人叫做云水谣?(是)在座的各位,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了,云水谣这个名字源于台湾作家张克辉先生写的《台湾往事》,也就是后来在此取景拍摄的爱情故事片《云水谣》。说道这部电影,看过的朋友还记不记得在这古镇发生的那段关于两个台湾年轻人相恋却又不得不分隔两岸的爱情故事呢。好了,我们的云水谣已经到了。不管看没看过的朋友现在请带上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进入这个古村落探寻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云水谣》由上世纪40 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台大医学院的青年俊才陈秋水因做家教来到王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结识,并与其一见钟心,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私定终身。在这个故事中,两人两度分离,一度相逢,而这一次的相逢便是发生在这云水谣古镇了。在电影中,这个古镇作为陈秋水的老家。因为这部影片,长教村才被大家熟知,也因此有了“云水谣”这个名字。看过《云水谣》的朋友们,相信至今任然对影片中秋水老家那一段风景秀丽的古栈道记忆深刻。它现在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2008年 7月24日起,这一条古栈道有了新名字,当地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 “云水谣古栈道”。这条古栈道沿溪而建,全长达10 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条古栈道,以前不叫古栈道,而叫古幽道,因为它非常幽静。南靖县之所以将这条古栈道取名为“云水谣古栈道”,是因为2005年底,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现在 大家是否留意到我们眼前这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屋了呢?这可是长教村也就是云水谣已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迄今为止,这里不但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还留有五金店、理发店、作坊等具有上世纪特色的老商铺。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进去看看。现在展示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刻有“云水谣”三个字样的石碑呢,是由《云水谣》原作者张克辉先生所题写的。我想是为了纪念这段感人的爱情吧。大家请看石碑后面的那棵巨大的榕树。这棵树很大吧?不过它可不是最大的榕树哦。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云水谣溪岸边上有很多榕树了吧,而且我前面有提到云水谣可是拥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云水谣溪岸边,由13 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与山水构成了这一副美丽的图画。也正是因为这里的美,不仅吸引了许多艺校的美术专项生来此写生,还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走在这条古栈道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美术专项生正执笔画下这秀丽的美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棵好比一把巨伞的大榕树呢,它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高龄了。乃是云水谣甚至福建省内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古榕树了。它的大可不是胡扯的,大家且听我说:这棵榕树树冠覆盖面积 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 30 多米,树干底端就要十几个大人才能合抱。不信的话,你们可以上前抱抱看。榕树下这座短小的木桥,在电影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它在电影中的首次亮相,是在陈秋水得知日夜思念的恋人王碧云来此找寻自己这个消息后。当陈秋水知道王碧云来此寻觅自己时,可谓是欣喜若狂。从碾米厂一路奔跑,那速度在奥运比赛中估计可以前几。就在经过这座小桥时,完全不顾桥上一群悠闲散步的番鸭,直接从人家的大部队中穿过来到恋人王碧云的面前。就这样,因为王碧云的主动、任性,两个被迫分离的恋人相逢了。这儿的老榕、小桥等在这里的一切共同见证了当时王陈二人这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相逢。两人相见后,牵手彼此,一起回到了秋水的家中。现在,男主人公的家正敞开大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由于《云水谣》这部影片的原因,这里也是名声大作,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这里呢,已经不再是我们在电影中所见到的那番景象了。当时他们一家共度晚餐的地方,现在已经铺上了砖红色的地板。还有电影中的房间什么的,现在都已经被更改成会客或者其他作用的房间了。不过这天井没有怎么改变。当时秋水为碧云舀水洗头便是在此边上了。大家看天井中这个取水装置。它可是过去的人们取水用的自来水。不同于我们现在水龙头的是,这是要我们下压这个把手而且还要不断下压这个动作才能取到水。
„„
出了王陈二人共住的地方,我们现在前往观看的是云水谣特别的水车了。《云水谣》的忠实影迷们应该还记得电影中的水车吧。在拍秋水老家的伊始,这个水车在碾米厂运作的过程中也不停地转着。听当地的人说,现在这个水车已经不会运作了,水车曾经在一次大水中被冲走。如果要看它运转,是要插电源的。电影中有个经典的画面:王碧云拿着画板坐在水车旁的走廊上,陈秋水指着远方的景物,两人谈笑风生。当时他们坐着的走廊现在已经被安上了栏杆,这个走廊位于临水而建的现名“汇全阁”的屋子四周。正如大家看到的,它是个茶店。阁楼一半临于水上,半室轩窗对水而开,天光云影共着穿窗而出的琴箫之音徘徊。一时心怀旷畅。“云深树老山如画,室静茶香水有情。” 大家有闲情雅致的可以带好友来此品茶。有美景,有好茶,有良友,我想即使 半日 也 快哉。如果不是台湾局势动荡,如果陈秋水不是左翼分子,王陈二人想必会在这个共同度过美好的余生;如果不是陈秋水在到大陆 后将名字改为徐秋云,王碧云不会找寻了几十年还依然无果。王碧云坚持他们两人“等待彼此”这个誓言终身未嫁。因为这古镇有着《云水谣》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这里还吸引了许多恋人来此拍摄婚纱照。
„„
时光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此,小X非常感谢各位宾客朋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在不久将来与你们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