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6: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第一篇: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学号:044100116班级:通信041姓名:马吉炜

一.虚拟仪器的现状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管理的数字化仪器系统,因此,依据某种通用或专用总线标准或规约,或以某种接口形式,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和管理,并与计算机系统共同工作运行的仪器系统,目前多数属于虚拟仪器系统,它的典型特征是不可脱离计算机而独立工作。在信号源类虚拟仪器系统中,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有D/A卡系统和任意波发生器,另外还有函数发生器、合成信号源等。在测量仪器类虚拟仪器系统中,则有许多种类,其中最主要的是A/D卡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另外还有数字存储示波器、瞬态记录仪、数字化仪、数字多用表、频率计数器、信号分析仪、相位计、失真仪、噪声分析仪、阻尼计等多种。原则上,非虚拟仪器里的仪器,都可以用虚拟仪器方式实现,但在大功率领域以及射频微波领域里的仪器设备,虚拟仪器实现比较困难,模块也较少;低频领域,以及小功率领域里,虚拟仪器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主流的虚拟仪器主要是VXI、PXI、各种计算机总线(如PCI、ISA、RS232、USB)等总线标准的各种插卡和仪器模块,间或有少数其他总线形式的仪器模块,工作方式多是插入各种总线式仪器机箱内或直接插入计算机主机箱内,少数情况下是独立模块以接口形式接入计算机。它们多数属于中低频范围,主要是工程应用类仪器设备,射频微波类以及高准确度类仪器设备较少。由于一部分虚拟仪器模块及系统(如数据采集系统)早在虚拟仪器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虚拟仪器概念的建立、提出和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现有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性能,逐步强调和加大软件在仪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软件技术代替硬件技术为核心进行,逐渐将非虚拟仪器虚拟化。

二.虚拟仪器的应用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用户可定义自己的专用仪器系统,且功能灵活,易于构建,所以应用面极为广泛。尤其在科研开发、检测计量、测量测控等领域更是不可多得的好工具。它功能强大,可实现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仪、信号发生器等多种普通仪器全部功能,配以专用探头和软件还可检测特定系统的参数,如汽车发动机参数、汽油标号、炉窑温度、血液脉搏波、心电参数等多种数据。在工业控制领域,大部分闭环控制系统要求精确的采样,及时的数据处理和快速的数据传输。虚拟仪器系统恰恰符合上述特点,十分适合测控一体化的设计。在制造业,虚拟仪器的卓越计算能力和巨大数据吞吐能力使其在温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电力仪表系统、流程控制系统等工控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无所不在的计算机应用为虚拟仪器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虚拟仪器适合于一切需要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的计量场合。进一步讲,一切计量系统,只要技术上可行,都可用虚拟仪器代替。虚拟仪器强大的功能和价格优势,使得它在仪器计量领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

虚拟仪器从概念的提出到目前技术的日趋成熟,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对传统工业的革命.在虚拟仪器技术发展中有两个突出的标志,一是VXI总线标准的建立和推广,VXI总线系统具有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显著特点,它集测量、计箅、通信功能于一体,不仅继承了GPIB智能仪器和VME总线的特点,还具有高速、模块化、易子使用等优势.二是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前者从仪器的硬件框架上实现了设计先进的分析与测量仪器所必须的总线结构,后者从软件编程上实现了面向工程师的图形化而非程序代码的编程方式,两者统一形成了虚拟仪器的基础规范.硬件技术的发展

要保证虚拟仪器具备与传统仪器匹配的实时处理能力和可靠性,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传输测量数据的总线结构.通用仪器总线GPIB于1978年问世,实现了计算机与测量系统的首次结合.它标志着测量仪器从独立的手工操作单台仪器走向程控多台仪器的自动测试系统,是虚拟仪器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虚拟仪器中,其分析功能是由计箅机来完成的,或由计算机来控制的.因此,接口、总线的速度和可霏性是关键. 1987年GPIB仪器总线与VME微机总线结合,诞生了VXI标准仪器总线,使得用户可以像仪器厂商一样,从访问寄存器这样的低层资源来设计和安排仪器功能,也使得用户化仪器功能设计得以实现.VXI总线的出现,使得虚拟仪器设计有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硬件平台. 目前已出现了用于射频和微波领域的高端VXI仪器.当然,采用普通PC总线,尤其是工业PCI总线的虚拟仪器也在不断发展,这类虚拟仪器主要面向一般工业控制、过程监测和实验室应用. 2 软件技术的发展

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有关国际标准的建立,是推动虚拟仪器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GPIB接口总线出现以后,关于程控仪器的句法格式、信息交换协议和公用命令的标准化,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标准程序命令(SCPI)标准的建立,向解决程控命令与仪器厂家无关这一目标迈进了重要的一步,随着虚拟仪器思想的深入,用户自己开发仪器驱动器己成为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 过去仪器驱动都是由仪器厂家专门设计,缺乏标准,使得用户在仪器软件方面的投资得不到保护.为此,国际上专门制定r虚拟仪器软件体系结构(VISA)标准,建立了与仪器接口总线无关的标准I/O软件,使得不同总线结构的硬件产品在相互取代时不必重新编写驱动程序,VISA 标准与 I abVIEW、HP VEE、I abwindows/cVI等先进开发环境软件相适应.开发一个由用户定制的虚拟仪器在软件技术上已经成熟.可以预计,未来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发展还将更多地渗透虚拟仪器的思想.

四.虚拟仪器的未来趋势----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拓展,21世纪的仪器概念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概念.计算机和现代仪器已相互包容,计算机网络也就是通用的仪器网络. 如果在测控系统中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也像计算机和工作站一样成为网络的节点联入网络,比如各种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及传感器等,它们充分利用目前己比较成熟的Internet网络的设施,不仅能实现更多资源的共享、降低组建系统的费用,还可提高测控系统的功能,并拓宽其应用的范围. “网络就是仪器”的概念确切地概括了仪器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计箅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与测量、测控技术的结合,使网络化、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组建更为方便. 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规模更大,应用更广. 在国防、通信、航空、航天、气象、制造等领域,对大范围的网络化测控将提出更迫切的需求,网络技术也必将在测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化仪器很快会发展并成熟起来,从而有力地带动和促进现代测量技术即网络测量技术的进步.目前,在我国虚拟仪器设计、生产、使用也已经起步.我国有几家企业正在研制PC虚拟仪器,产品已达

到一定的批量,国内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将有50 9/5的仪器为虚拟仪器,届时,国内将有大批企业使用虚拟仪器系统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各种有关软件不断诞生,虚拟仪器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测试仪器而成为测试仪器的主流.

五.虚拟仪器未来的发展

自从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率先提出虚拟仪器概念至今已有15年.在这15年里,NI逐步改革了全世界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测量和自动化的方法.今天,全世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正在成千上万个应用系统中使用“虚拟仪器”,从而达到了缩短开发时间、提高产品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共同目的.同时,虚拟仪器技术也正在趋于成熟和完善.此外,互联网也已经使数据共享进入了新的阶段,加速了虚拟仪器的新网络技术及远程计算技术的发展,而这些技术是传统独立仪器不可能实现的.虚拟仪器技术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的功能,因此,可以将来自测量或控制设备中的数据直接发布到Web网页上,或是用手持式的数字助理工具读取数据,甚至还可以将数据输出到手机上.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远距离控制的仪器设备,或是与远在其它办公地点甚至其它国家的同事合作处理一个项目.未来的这种连通水平将会更高,届时将赋予模块化新的定义.随着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师们不仅能够重新使用模块化的组成部分,还可以更方便地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和经验——巩固开发过程每个阶段工程师们的努力成果.商业科技的发展浪潮将会继续,同时也会将虚拟仪器技术推向新的水平.因此,性能的提高将会更容易实现,从而节省宝贵的开发及系统集成时问,同时又比传统仪器测量方案成倍降低成本.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虚拟仪器将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Pc机与其相关的科技将会是虚拟仪器技术的核心,而有了它的帮助将会更成功.

总之虚拟仪器技术,使现代测控的系统更灵活、更紧凑、更经济、功能更强大 无论是测量、钡4试、计量或是工业过程控制和分析处理,还是其他更为广泛的测控领域,虚拟仪器都是理想的高效率的解决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仪器技术也会在各领域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他将在促进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方面发挥卓越的作用,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会对科技发展和工业生产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篇: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

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

姓名:范丽娜学号:044100106班级:电信042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虚拟与智能仪器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Labview软件也基本上会应用。

虚拟仪器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虚拟仪器公司开发了不少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软件,以便使用者利用这些仪器公司提供的开发平台软件组建自己的虚拟仪器或测试系统,并编制测试软件。最早和最具影响的开发软件,是NI公司的Lab VIEW软件和LabWindwos/CVI开发软件。Lab VIEW采用图形化编程方案,是非常实用的开发软件。Lab Windows/CVI是为熟悉C语言的开发人员准备的、在Windows环境下的标准ANSIC开发环境。除了上述的优秀开发软件之外,美国HP公司的HP-VEE和HPTIG平台软件,美国Tektronis公司的Ez-Test和Tek-TNS软件,以及美国HEM Data公司的Snap-Marter平台软件,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优秀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软件。

虚拟仪器的突出成就不仅是可以利用PC机组建成为灵活的虚拟仪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接口总线,组建不同规模的自测试系统。它可以藉不同的接口总线的沟通,将虚拟仪器、带接口总线的各种电子仪器或各种插件单元,调配并组建成为中小型甚至大型的自动调试系统。

当今虚拟仪器的系统开发采用的总线包括传统的RS232串行总线、GP-IB通用接口总线、VXI总线,以及已经被PC机广泛采用的USB通用串行总线和IEEE 1394总线(即Firewire,也叫做火线)。世界各国的公司,特别是美国NI公司,为使虚拟仪器能够适应上述各种总线的配置,开发了大量的软件以及适应要求的硬件(插件),可以灵活地组建不同复杂程度的虚拟仪器自动测试系统。

RS232总线是PC机早期采用的通用串行总线,至今仍然适用于要求较低的虚拟仪器或测试系统。GP-IB仪器总线已经风行多年,由于它只是8位并行仪器总线,传输速率和传输距 离有限,已经跟不上当今大规模自动测试系统的需求。但是,采用GP-IB总线的仪器或插件,仍然大量存在,一直在应用,因此GP-IB总线仍然是组建中等水平自动测试系统所欢迎的总线。VXI总线是在VME总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仪器总线,成为当今国际上测量仪器总线的主体。它可以满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测试要求,成为世界各国开发虚拟仪器最重视的开发对象。在这一方面,不仅常有新的软件出现,也常有高水平的系统开发成果的报道。

从事虚拟仪器开发的厂家和公司,也很注意USB通用串行总线和IEEE 1394串行总线虚拟仪器的开发,一是因为虚拟仪器系统主控常采用PC机,而当今PC机已经更多地采用USB总线和IEEE 1394总线,二是因为USB总线已经得到广泛的支持。一微软Windows 98全面支持USB总线,Windows CE和Windows NT5.0也支持USB,Windows 95的修订版也支持USB,Sun公司和Digital公司也已经支持USB。但是,USB总线只限于用在较简单的测试系统中,当今用虚拟仪器组建自动测试系统,更有前途的是采用IEEE1394串行总线,这是因为这一种高速串行总线,能够以100、200或400Mb/s的速率传送数据,显然会成为虚拟仪器发展最有前途的总线。目前国际上虚拟仪器所用IEEE 1394总线的传站速度的最高记录,已经达到100Mb/s。虚拟仪器开发商不仅注意使虚拟仪器能够适应上述各种通用计算机总线系统,使之为虚拟仪器服务,而且也注意建立各种仪器专用的总线系统。美国 NI公司在1997年9月1日推出模块化仪器的主流平台PXI,这是与Copact PCI完全兼容的系统。这种虚拟仪器模块化主流平台PXI/Compace,PCI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00Mb/s,是目前已经发布的最高传输速度。虚拟仪器的开发厂家,为扩大虚拟仪器的功能,在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表达模式及其变换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发布了各种软件,建立了数据处理的高级分析库和开发工具库(例如测量结果的谱分析、快速傅立叶变换、各种数字滤波器、卷积处理和相关函数处理、微积分、峰值和阈值检队波形发生、噪声发生、回归分析、数值运算、时域和频域分析等),使虚拟仪器发展成为可以组建极为复杂自动测试系统的仪器系统。

National Instruments(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在业界率先提出“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ation)概念至今已有15年了。在这15年里,NI逐步改变了全世界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对于测量和自动化的方法。今天,全世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正在成千上万个应用系统中使用“虚拟仪器技

术”,从而达到缩短开发时间、提高产品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共同目的。同时,虚拟仪器技术也正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的境界。

虚拟仪器系统的基本构架包括功能强大的软件、模块化的测量硬件及标准商业科技(如个人计算机和网际网络)。虚拟仪器技术包含了专为控制应用设计的软件及针对不同频率与精确度范围的通用测量硬件,因此,工程师可以在测试或控制应用中自行定义测量功能。这些软硬件工程工具能紧密地与开放式的商业计算机平台整合使用,充分利用不断进步的计算机科技以获取高效率、高性能及低成本的利益。同时,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从汽车到消费电子,从石油到燃料能源,横跨数百个工业领域。

随着莫尔定律的持续发展及个人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仪器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个人计算机的内存、影像处理、输入输出及中央处理单元的性能每年都在提高,而这些技术都有利于“虚拟”的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从25年前个人计算机的出现至今,其性能已提高了10000倍,而其价格却不断地下降,因此,这些功能强大、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计算机系统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的产品研发及生产线上产品的制程中。个人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进步不仅使得虚拟仪器系统成为一种低成本、高弹性的解决方案,更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率,而这是传统独立的仪器设备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虚拟仪器技术帮助工程师们更容易了解并掌握测量系统。例如,以往工程师们总是使用几台单独的仪器设备分别进行各种物理量的测量,然后以手动方式进行初步的运算和分析;而现在,利用分析软件与简单的测量硬设备,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建置一套成本低廉且具有各种仪器功能的系统。功能强大、现成即用的软件使整个过程自动进行。工程师们使用个人计算机轻易就能完成整个资料撷取、分析和显示的工作,同时却不影响到测量系统的性能或功能。例如,NI LabVIEW简易的流程图编辑程序风格使得工程师们可以快速建置符合自己特定要求的应用程序,不管他是否有过编辑程序的经验。NI LabVIEW正是一个革命性的软件工具,它为工程师们提供的帮助就好像电子制表软件简化财务会计们繁重的工作量一样。而且,与硬设备的紧密整合使它更简单地实现测量和控制自动化,同时能充分利

用个人计算机的分析、显示和网络连接功能。

随着测量和控制应用领域对系统性能和灵活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软件的设计功能也日渐重要。购置工程应用开发平台并拥有其最佳性能,可以使企业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每个工程师的工作效率。配备了这样强有力的工具,企业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赢得最终胜利。这一方法使得工程师们可以专注于应用系统的开发而非花大量的时间去迎合操作系统的升级或网络的转移等变化,从而实现工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您的投资。测量系统历来被称为“自动化的荒岛”,因为您必须为每个单一的应用专门设计一套独立的系统。有了虚拟仪器系统,模块化的硬件组成及开放式的工程应用软件可以帮助您简单地使一套系统同时符合各种测量应用的要求。软件标准如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s)保证了软硬件紧密的整合及硬设备的可互换性。工程师们不用再花上几个星期实现资料撷取软件与测量硬设备之间的通信。OPC为应用软件与各种硬件之间的通信问题设定了标准,使来自不同供货商的应用软件都符合这一标准。正如OPC提高了设备互用性,IVI也为互换使用不同生产商提供的硬件定义了一套方法——使用同一软件。在实验室自动化中,当整个系统的寿命比一台仪器长得多时;在生产测试中,当您需要为新的生产线更改测量设备以符合应用要求时,这一特性尤为重要。为了满足您的测试系统不断变化的需要,开放式的平台如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可以简单地将来自不同生产厂商的测量设备整合到一个共同的系统中,并在新的技术出现或者应用系统需要发生改变时可以方便地将其进行修改或扩展。使用PXI系统,您可以将一些常用的测量应用如机器视觉、运动控制和资料撷取快速整合,且不需花费过多宝贵的开发时间即可建置多功能的应用系统。开放式的PXI平台将工业标准科技如Compact/PCI、Windows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的触发结合在一起,提供一个比个人计算机更耐用、更具有确定性的系统。同时,因为它是建立在熟悉的PC软硬件基础上,且可以与各种现成即用的开发软件整合使用,因而简化并加速复杂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超越了PC的功能虚拟仪器技术融合了PC技术及商业科技如网际网络,促进测量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在,虚拟仪器技术正在利用PC范畴以外的最新的技术革新。例如,实时控制与嵌入式控制器也早已属于特殊程序开发的范围。现在,工业标准科技的发展,利用更可靠的操作系统、功能更强大的处理器将更高一级的控制和确定性引入到虚拟仪器系统中。这意味着更多的测试和控制工程师们将有新的机会开发更加完善的实时的嵌入式系统。如NI LabVIEW RT(实时控制)的软件即可以进行PC上的开发,又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的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工程师们无需苦于学习即可将自己的知识面扩展到新的应用领域,因为开发软件本身已包容了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网际网络的潮流将资料共享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速了虚拟仪器的网络技术及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而这些技术是传统独立仪器不可能实现的。虚拟仪器技术可利用网际网络的功能,将来自测量或控制设备中的资料直接传送到web网页上,或是用掌上型的数字工具读取资料,甚至还可以将数据传输到手机上。使用虚拟仪器技术,您可以使用网际网络的强大功能远距离控制仪器设备,或是与远在其它办公地点甚至其它国家的同事合作处理一个项目。

虚拟仪器的展望

虚拟仪器正在继续迅速发展。它可以取代测量技术传统领域的各类仪器。虚拟仪器在组成和改变仪器的功能和技术性能方面具有灵活性与经济性,因而特别适应于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科学研究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更高更新的测量课题和测量需求。“没有测量就没有鉴别,科学技术就不能前进”。虚拟仪器将会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仪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虚拟仪器将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外挂式虚拟仪器

PC-DAQ式虚拟仪器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虚拟仪器系统,但是,由于基于PCI总线的虚拟仪器在插入DAQ时都需要打开机箱等,比较麻烦,而且,主机上的PCI插槽有限,再加上测试信号直接进入计算机,各种现场的被测信号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时,计算机内部的强电磁干扰对被测信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故以USB接口方式的外挂式虚拟仪器系统将成为今后廉价型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主流。

(2)PXI型高精度集成虚拟仪器测试系统

PXI系统高度的可扩展性和良好的兼容性,以及比VXI系统更高的性价比,将使它成为未来大型高精度集成测试系统的主流虚拟仪器平台。

(3)网络化虚拟仪器

尽管Internet技术最初并没有考虑如何将嵌入式智能仪器设备连接在一起,不过NI等公司已开发了通过Web浏览器观测这些嵌入式仪器设备的产品,使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操作仪器设备。根据虚拟仪器的特性,我们能够方便地将虚拟仪器组成计算机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的测试设备联系在一起,使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在网络上得以共享,减少了设备重复投资。现在,有关MCN(Measurement and Control Networks)方面的标准正在积极进行,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由此可见,网络化虚拟仪器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21世纪的虚拟仪器技术

未来的这种连通水平将会更高,届时将赋予模块化新的定义。随着网际网络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师们不仅能够重新使用模块化的组成部分,还可以更方便地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和经验——巩固开发过程每个阶段工程师们的努力成果。

商业科技的发展浪潮将会继续,同时也将虚拟仪器技术推向新的领域。因此,性能的提高将节省宝贵的开发及系统整合时间,同时又比传统仪器测量方案成倍降低成本。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虚拟仪器将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PC与其相关的科技将会是虚拟仪器技术的核心。

第三篇: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编者按:

在农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当前我国的农业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对信息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有多高?本报信息化应用调查小组深入河南、四川等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省,就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以及问卷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在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和超过了1000美元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值得关注的一组数据是:农业gdp在全部gdp中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4年的15.2%,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的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近年已达70%以上;农业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进入到提供食品安全的阶段。

农业专家指出,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具有多元化、多功能产业形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能够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渗透和覆盖到所有支撑农业发展的技术装备和设施中,使之提升到智能化、自动化的更高水平,现代农业又增加了信息化的内涵。

在此次调研中,无论是农业部门的领导还是农业研究的专家,都着重强调,农业信息化是新世纪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过渡,必须依赖信息化。和过去的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现代农业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大领域的大产业;现代农业采取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现代农业的产品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现代农业的参与者是知识型劳动者。现代农业的这些内涵和特点,无一不对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内容引导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经营的市场化是最紧迫的课题。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当前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还不高,但市场化水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总商品率达到60%以上,农民家庭经营费用的货币化程度达到80%左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产品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通,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农民对市场状况了解甚少,只能“跟着感觉走”或“随大流”。因此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滞后,对于实用的市场信息需求,已经可以用刻不容缓来形容。据本报信息化调查小组调研得到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40位农民中,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最为强烈,共有232人选择;对农业生产和科技信息的需求其次,有190人选择;对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和专家咨询信息也分别有178人和112人选择。

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在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完全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自发产生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因此,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而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必须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安排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解决大宗农产品的出路问题;要借鉴工业企业注重产品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生产要像工业产品的生产一样,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大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的市场化进程正不断加快,对农业市场相关信息的需求尤为强烈。无论是农民个体还是农业企业,都迫切需要市场供求、产品价格、法律法规以及专家咨询等信息。因此,农民对信息交流的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1998年,我国农村每户家庭在生产中邮电通信类消费的投入仅有169元,而到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384元。

专家指出,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内容支撑。市场化对信息交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要及时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必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的大平台,让农民在这一信息平台上获得信息,并且上传需求,实现信息交互。尤其是当前发展的订单农业,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的具体要求,农民或者农业企业按照市场要求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来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接受调查的农民

表示,在农业市场化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准确畅通,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规避生产经营的风险,获取更高的回报。

2.农业产品标准化需要信息手段规范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产品的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规格质量都有统一严格的标准,现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农产品生产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公平、公正交易是现代经济的市场规则,也是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的保证。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是公平、公正交易的前提,也是遏制市场欺诈、提高农民收益的有效保障。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产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要与国外廉价而优质的农产品进行短兵相接的遭遇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逆差。作为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农产品贸易壁垒之争正愈演愈烈,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体现在产品之外的标准制订、预警机制等“高端竞争”能力上,而我国在这方面明显是“短腿”。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至今约有90%的农产品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和影响。很显然,现在农产品生产如果再像传统农业那样,不按标准生产,没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检测,且不说价格卖不上去,连市场准入都很困难。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至关重要。

当前,农业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已经成为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加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新世纪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传统的个体农户显然是难以完成的,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这一模式包括“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类型。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现阶段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出现了这样一个现实课题,即龙头企业对零散的农户,如何统一组织生产,制造标准化的农产品?最佳的解决途径是依*信息手段来规范。

专家表示,农业产品标准化需要信息手段规范。对此,可以借鉴工业生产中的规范化理念,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通过全面覆盖的大信息网络,采取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可以对单个的农户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生产的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全面实时的监控,确保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产品数量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独立的生产农户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得到准确的解决办法;在最终产品的采集、运输中,先进的信息手段也对市场的整体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农业生产规模化需要信息技术实现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意义十分重大。考察世界工业发展史,可以发现,工业生产之所以能迅速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主要原因是机器大工业能够产生大的规模效益。现代农业要获得高效益也必须走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的路子。

由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土地的经营与生产规模太小,在小块土地上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耕作手段,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投入多、产出少,农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等方面。

农村改革广泛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能够适应以人畜力耕作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够适应以机器耕作为主的现代农业,必须坚持长期不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资源条件约束更加刚性地摆在中国农民面前。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使人均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等)占有量极低。土地等资源流转性差,资源配置不合理,两者均导致了超小的农业生产规模以及较低的收益水平。

那么,能不能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呢?研究学者指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先导和动力,尤其是在我国的现实状况下,在坚持家庭承包制的同时,要实现规模化,更多的是*体外信息交流来组织和管理。因此,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应用,是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规模化产业的关键。

当前,有关科研单位、大城市郊区和一些省区、农垦企业等,正积极通过信息技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例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200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使全国800多个县的700多万农户受益。在北京示范区应用后,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10%,单产提高8%~10%,生产成本降低5%~7%,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60%左右。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所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专家表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需要信息技术来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能够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农业信息化,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真正成为规模化的产业。

4.农业经济产业化需要信息网络维系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人数占农村适龄劳动人口的61.6%,从事相关工业生产的占17.7%,从事交通运输和仓储行业的占2.8%,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占3.8%,从事信息服务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占14.1%。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很显然,现代农业是包含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大农业概念。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而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要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开始具备一个新兴产业的各种特征,从农业生产资料到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再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大流通和涉农综合服务,这根链条上汇聚了全国5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95万经营大户,240万农民经纪人。对这样一个大产业的管理,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依*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来实现管理和协调。

专家指出,农业经济产业化需要信息网络维系。随着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的加深,管理信息化以及服务网络化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三大产业领域的沟通与协调发展提供了可*的保障。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贯穿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如产前主要为生产规划和准备生产资料,产中主要体现在种植和养殖两大方面,产后主要体现在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方面。尤其是在管理信息化方面,无论是前期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还是中期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都可以因为管理的高效和准确带来标准生产和规范管理。

5.现代农民知识化需要信息应用提升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现代农民的知识化是实现顺利转化的基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掀起了农业知识化的新浪潮,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潮流。农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现代化。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耕地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农业发展理应主要*科技进步。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知识化的发展阶段,要用信息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其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知识化问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当前,要实现现代农民知识化,最主要的当然是抓好农村农民子弟的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像工业的技术培训那样,加强对成年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改变目前因农民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单一而影响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的现状,进而推进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当前提升农民知识化水平最见效的举措。而对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采取信息化的远程教育手段易推广、见效快,事半功倍。

以河南省为例,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河南省9700万人中,农村人口

占了72.8%。河南网通首先在民权县试点建设接入网,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兴农网、小学远程教育网和金牧阳光网合一,给全县农民提供丰富的科技文化信息。此后,河南网通又在全省推广,为农村搭建了党员干部远程网络教育视频系统,使得农村不仅可以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党员进行时事政治形势教育、革命历史传统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信息,对村民传授致富本领,普及科技、卫生、法律知识。农民的劳动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对信息化教育的呼唤更加强烈,“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实现信息村”等标语在河南农村随处可见。

专家指出,现代农民知识化需要信息应用提升。对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机构的改革,建立面向生产实际、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要通过信息化,建立农业技术的远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大批农民向科技能人、商人、经纪人、企业家转化,培养造就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四篇:北京餐饮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餐饮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字号显示:大 中 小2007-11-29 11:25来源:最佳东方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北京餐饮业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步入快速发展至今势头不减。

今天,北京的餐饮业作为首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肩负着供应每日1000多万北京市民、国内外宾客、在京务工人员的饮食需求,而且是向全国、全世界展示首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窗口。北京餐饮业的发展带动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每年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是社会再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直接体现。

一、北京餐饮业概况和主要特点

1.北京餐饮市场扩张迅猛

餐饮业是北京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到2004年底,北京餐饮业营业网点达到4万余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自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北京餐饮业零售额每年平均递增20.1%,比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年递增15.7%并高出5个百分点。

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2004年北京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0.2亿元,同比增长56.6%,创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1—9月份餐饮业零售额176.5亿元,同2005年1-9月份餐饮业零售额197.3亿元相比,同比增长11.7%。当前,从北京餐饮业整体上看,呈现网点数量剧增,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迅速扩张的态势。

2.北京餐饮市场,中西荟萃风味繁多

北京餐饮市场中西特色荟萃,品种齐全。北京餐饮老字号品牌经久不衰,有以全聚德、便宜坊为代表的北京烤鸭,以丰泽园、萃华楼、同和居为代表的庄馆大菜,以东来顺、烤肉季、鸿宾楼为代表的清真风味,以仿膳为代表的宫廷风味,以隆福寺和护国寺小吃为代表的北京小吃,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此外,大量的外地餐饮风味汇聚京城。川、鲁、淮、粤、山西、东北、湖南、湖北、陕西、贵州、杭州、不胜枚举,至于少数民族美食:新疆、内蒙、傣家、苗家、台湾以鲜明的民族或地区特色斗艳京城。国外餐饮名牌纷纷落户北京。法国著名餐馆马克西姆餐厅,美国快餐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德国的兰特伯爵,新加坡,韩国,日本,巴西,意大利等,数不胜数。

餐饮荟萃京华,不仅丰富繁荣了北京的餐饮市场,而且也为北京餐饮企业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服务方式以及各种特色的餐饮业态。

近年,还出现了大量的酒吧、茶楼、主题餐厅、休闲餐厅等,引发了新的饮食时尚,给北京餐饮市场注入了无限活力。

3.消费观念与结构发生变化

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转变对北京餐饮业迅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居民餐饮消费与年俱增,从1997年至2004年,年平均递增14%。在外用餐,减轻家庭劳动,节约时间已经成为40岁以下人群的餐饮消费“习惯”。

第五篇:我国绿色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

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下载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麻威 外运131 国际航运与业务管理 1. 物流现况 1. 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2. 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防水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时间:2006-08-17 关键词:防水 涂料 研究 现状 发展 趋势 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属于功能性材料 , 建筑物和构筑物之所......

    竹炭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模版)

    竹炭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俞 佳 燕 (浙江临安 311300)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竹炭的起源,竹炭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竹炭炭化工艺和物理化学性质,竹炭的用途,同时结合竹炭产品开发的多样......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医疗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虽然已......

    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旅行社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旅行社行业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的行业,经过20余年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旅行社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旅行社也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

    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用材料概述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 祝晏君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

    金银花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金 银 花 的 发 展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 姓名:学号: 中文摘要:金银花是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在当今社会,金银花作为一种普通的中药具有良好的发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