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五篇)

时间:2019-05-15 07:5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第一篇: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一、发展规划

香港的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三个层面,因而形成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三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是技术政策文件,列明各类土地用途在设施配置方面的标准,同时也为公私发展计划的规划大纲提供指导。

1、全港和次区域发展策略

全港发展策略制订长远规划大纲,贯彻政府的土地用途、交通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的政策,作为次区域及地区规划的依据。次区域发展策略将全港发展目标在五个次区域(即都会区、新界东北、新界西北、新界东南及新界西南)演绎为更具体的规划目标。

2、地区图则

地区图则是详细的土地用途图则,将全港及次区域层面的概要规划原则在地区层面加以落实。地区图则分为法定图则及政府内部图则两类。

法定图则根据《城市规划条例》而制订,包括分区计划大纲图和发展审批地区图。分区计划大纲图明确规划分区内的拟议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工业、游憩用地、政府/团体/社区用途、绿化地带、保护区、综合发展区、乡村式发展、露天存货或其它指定用途)和主要道路系统。分区计划大纲图附有注释,列出分区内通常准许的用途(第1栏用途),以及其它须取得规划委员会许可的用途(第2栏用途)。发展审批地区图主要为非城市地区而制订的过渡性图则,有效期为3年,期间可由分区计划大纲图取代。

3、规划图则的编制

依照《城市规划条例》的法定程序,法定图则由规划委员会遵照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的指令制订。在制订新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或对现有图则进行重要修订前,须先公布规划研究报告,供公众查阅和发表意见。规划委员会在制订或修订图则时,将会考虑规划研究报告和公众意见。图则草案送交各有关部门传阅以征询意见,然后提交有关的规划小组委员会审议。如规划小组委员会认为适当的话,该图便会提交有关的区议会征询意见,然后再由规划委员会考虑区议会的意见。图则草案公开展示2个月,供市民发表意见,受图则影响的人士可在些期间提出反对。规划委员会在聆讯并审议反对意见后,将图草案提交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审批,批准后的图则可供市民查阅。

政府内部图则的制订程序与法定图则相似,但提交发展委员会审议及批准。此外,政府内部图则没有规划研究报告和审理反对意见的程序,核准后的图则将公开发售。

4、规划图则的实施

全港发展策略为其它层面的规划提供指引,也作为配置公共资源及决定重要公共工程的依据;各次区域发展策略为地区规划图则提供指引。在地区层面上,规划土地用途和基础设施的实施经常会以不同政府

部门的各类计划作为指引,包括公共工程建设计划、新市镇发展计划、公共房屋计划、社区设施计划和卖地计划。这些计划不但指引及控制公共工程的实施时间,也因控制卖地计划而间接限定了私营发展速度。

规划要求也可透过制订规划大纲施行。规划大纲为有关的私人发展商或公营发展机构(如房屋委员会、房屋协会和土地发展公司)提供指引,说明该用地的发展类别,并列出所有已知的限制(如政策、工程、环境和通道等方面的限制)。规划大纲通常用于大型建设计划、以及土地发展公司所进行的发展计划。建筑图则须根据《建筑物条例》提交有关当局批准,而总体发展蓝图有时须根据批地契约或《城市规划条例》提交有关当局批准,让核准当局有机会就有关发展的形式和设计作出指引。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根据香港《城市规划条例》,其现行规划架构大致如下:由特区行政长官下令拟订法定图则和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核准图则;由城市规划委员会拟订图则草案和考虑相关的申述,以及对规划申请作出决定;由上诉委员会处理有关规划申请所作决定提出的上诉;规划署是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行政部门。

1、规划、环境和地政局

规划环境及地政局是规划图则的指令编制和核准机构,并负责就与图则草案有关的申诉作出决定,以确保图则能充分反映政府的整体政策目标,而且所涉及的财政资源是在负担能力的范围内。

2、规划及土地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发展委员会)

发展委员会属于政府机构,由规划、环境和地政司担任主席,负责拟订香港长远发展战略,审议大型发展计划,制定规划标准和审批政府内部的规划图则。

3、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划委员会)

规划委员会作为香港城市规划的法定机构,是依据《城市规划条例》而设立,由规划、环境和地政司担任主席,由政府和非政府人员组成,主要工作是制定法定图则,以及审核规划许可申请。

4、城市规划上诉委员会(以下简称上诉委员会)

上诉委员会是90年代设立的,根据《城市规划条例》,其成员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职能包括审理和裁定有关规划许可申请或对于违例发展发出恢复原状通知所提出的上诉。

5、规划署

1990年,香港政府成立了规划署(Planning Department),使城市规划脱离了土地管理部门而成为独立职能。规划署负责制定、监察及检讨市区和郊区的规划政策,以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计划,同时也制定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且为市民、政府其它部门及咨询机构提供有关城市规划的意见。规划署设有全港及次区域规划处和地区规划处。前者负责处理全港和五个次区域的中长期策略,后者则负责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管制。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法规体系

香港城市规划的法律架构已经相当齐全,为公共和私营机构进行各项发展提供指引,并解决因土地的使用和发展而引致的利益冲突。同时,这些法例也能够因应变化进行修正,以适应现时的情势。

一、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及其修正案是香港规划体系的核心。该条例于1939年首次颁布,直到至1974年、1991年、1996年才进行数项重要的修订。根据1996年的城市规划条例草案,该条例“旨在就规划和管制土地的使用和发展,以及就有关事宜,订定条文,以期促进社区的卫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和改善环境”。城市规划条例包括规划机构、规划编制、规划管制、违例处置和规划上诉等部分。

二、相关的专项法例

1、《建筑物条例》和《建筑物(设计规例)》

《建筑物条例》授权屋宇地政署管制建筑物的新建和更改。《建筑物(设计规例)》附属于《建筑物条例》,规定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突出屋檐、建筑地盘的空间、通道、光线、空气流通、防火通道等,还包括住宅楼宇或临时建筑物的特别条文。

2、《郊野公园条例》和《海岸公园条例》

《郊野公园条例》规定设置和管理各个郊野公园,以保证郊野作为集水和康乐用途,并阻止市区发展向外蔓延。根据《海岸公园条例》在海岸公园或海岸保护区的范围内,如未取得管理当局的批准,不得进行任何新发展。

3、《古物及古迹条例》

该条例授权当局可把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列为古迹,以便为这些建筑物提供法定保护。

4、《香港机场(管制障碍物)条例》

该条例规定在机场附近的建筑物不得超过一定高度,以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否则政府有权拆除。

5、填海、排水、道路工程方面的法规

《前滨及海床(填海)条例》规定地政署署长须公布拟在前滨和海床进行的填海工程。《土地排水条例》指定排水监管区,以及在这些区内进行排水工程及其它有关事宜。《道路(工程、使用及补偿)条例》规定进行道路工程的权力、反对程序和道路的使用。《水务设施条例》规定集水区内的土地承租人须按照指定方法,在已批租土地内排水并进行处理。

6、环境方面的法规

包括《空气污染管制条例》、《废物处理条例》、《水污染管制条例》和《噪音管制条例》等。

资料来源:《城市规划》(侯丽、栾峰)

第二篇:加拿大城市规划体系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一、区域规划

加拿大有区域规划的传统,大都会地区一般都有覆盖几个地方政府的区域性规划。但区域规划不局限在城市化发达地区。区域规划在不同省份的名称也不同,但都属于政策性规划,解决跨城市或社区的发展和协调问题。

1995年6月,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制定了一部新的区域规划法即增长战略法(Growth Strategies Act),在该省建立区域增长战略这样的区域规划机制。根据该法,“区域增长战略的目的是促进人居环境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健康,有效地利用公共设施和服务,以及有效地使用土地等资源”。

在规划方法上,新的立法改变了过去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平行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

新的立法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区域规划的内容,只规定了5项基本要素必须包含在区域增长战略中,即住房、交通、区域性服务设施、公园和自然地带、经济发展。除了这5项法定内容外,各个区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他规划内容。

二、地方规划

这是指加拿大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定规划,在不同的省有不同的名称,如城市的官方规划(Official Plans of Municipalities),社区的官方规划(Official Community Plan),它覆盖地方市政辖区。地方规划是政府关于地方各方面发展和服务需求的目标和政策。在有区域规划的地区,地方规划必须符合区域规划,体现区域规划的目标。地方规划与区域规划一样,也是一种政策规划,所不同的是,区域规划只是为整体发展和主要市政设施配置作出方向性的安排,为地方规划和区划提供框架,区域规划是战略性规划,不一定具有羁束意义,而地方规划则是发展的具体政策,有许多对开发构成直接影响的规定。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市政法,地方(社区)规划可以划定实行开发许可管制的地段。这是在实行区划制度条件下对开发活动设定附加条件,使规划控制可以增加内容和深度。

根据该法,地方(社区)规划还可以划定文化遗产保护区及划定需要提供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称为Development Approval Information)的地段。这些法律所赋予的能力使地方规划具有法定的羁不性质。

三、建设计划

加拿大的地方政府编制3-5年跨度的市政公共投资计划,以便实施地方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工程项目。公共投资由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所批准的预算掌握实施。

四、土地管理

在加拿大,土地管理中采取实质性登记制度,即土地拥有者只有经过登记自己的土地权益,才合法地拥有土地。每块合法的用地都有地籍。要划出一块新的土地,必须经过法定的测量,并报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管理地籍准核的官员是规划师,他必须依据地方土地管理法规来审核用地的细分,考虑诸如地块的面积、形状、街道和长度等问题。如果涉及额外的市政配套要求,则土地拥有者承担所需的费用,通常在土地细分获得批准以前先与市政当局鉴订合同,并支付定金。

五、土地开发控制

土地开发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区划法,它是关于土地空间用途管制的地方法规。区划法中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场地控制和建筑形式、土地使用方式、土地细分要求等。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法规引入各式各样的具体开发控制,例如,可通过提高开发强度来建设经济住宅,为建设集中停车场而征收费用,对标场和广告设置作出规定,对绿化和景观提出要求等。法律规定,因地方规划或地区划法的生效而对财产拥有人可能造成和损失不作补偿。

六、建设工程许可

所有的建设工程都要有许可,依据建筑规范审核工程图纸后核发建设工程许可。加拿大有全国性的建筑规范,由省采纳并提供给地方政府使用,地方政府可以增添自己的技术规定。

七、工商执照管理

工商执照依据执照法管理,在发出工商执照以前必须确认拟议中的工商活动符合土地使用的规划控制条件。

转载自“互联网”

第三篇: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一、区域规划

加拿大有区域规划的传统,大都会地区一般都有覆盖几个地方政府的区域性规划。但区域规划不局限在城市化发达地区。区域规划在不同省份的名称也不同,但都属于政策性规划,解决跨城市或社区的发展和协调问题。

1995年6月,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制定了一部新的区域规划法即增长战略法(Growth Strategies Act),在该省建立区域增长战略这样的区域规划机制。根据该法,“区域增长战略的目的是促进人居环境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健康,有效地利用公共设施和服务,以及有效地使用土地等资源”。

在规划方法上,新的立法改变了过去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平行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

新的立法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区域规划的内容,只规定了5项基本要素必须包含在区域增长战略中,即住房、交通、区域性服务设施、公园和自然地带、经济发展。除了这5项法定内容外,各个区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他规划内容。

二、地方规划

这是指加拿大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定规划,在不同的省有不同的名称,如城市的官方规划(Official Plans of Municipalities),社区的官方规划(Official Community Plan),它覆盖地方市政辖区。地方规划是政府关于地方各方面发展和服务需求的目标和政策。在有区域规划的地区,地方规划必须符合区域规划,体现区域规划的目标。地方规划与区域规划一样,也是一种政策规划,所不同的是,区域规划只是为整体发展和主要市政设施配置作出方向性的安排,为地方规划和区划提供框架,区域规划是战略性规划,不一定具有羁束意义,而地方规划则是发展的具体政策,有许多对开发构成直接影响的规定。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市政法,地方(社区)规划可以划定实行开发许可管制的地段。这是在实行区划制度条件下对开发活动设定附加条件,使规划控制可以增加内容和深度。

根据该法,地方(社区)规划还可以划定文化遗产保护区及划定需要提供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称为Development Approval Information)的地段。这些法律所赋予的能力使地方规划具有法定的羁不性质。

三、建设计划

加拿大的地方政府编制3-5年跨度的市政公共投资计划,以便实施地方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工程项目。公共投资由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所批准的预算掌握实施。

四、土地管理

在加拿大,土地管理中采取实质性登记制度,即土地拥有者只有经过登记自己的土地权益,才合法地拥有土地。每块合法的用地都有地籍。要划出一块新的土地,必须经过法定的测量,并报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管理地籍准核的官员是规划师,他必须依据地方土地管理法规来审核用地的细分,考虑诸如地块的面积、形状、街道和长度等问题。如果涉及额外的市政配套要求,则土地拥有者承担所需的费用,通常在土地细分获得批准以前先与市政当局鉴订合同,并支付定金。

五、土地开发控制

土地开发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区划法,它是关于土地空间用途管制的地方法规。区划法中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场地控制和建筑形式、土地使用方式、土地细分要求等。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法规引入各式各样的具体开发控制,例如,可通过提高开发强度来建设经济住宅,为建设集中停车场而征收费用,对标场和广告设置作出规定,对绿化和景观提出要求等。

法律规定,因地方规划或地区划法的生效而对财产拥有人可能造成和损失不作补偿。

六、建设工程许可

所有的建设工程都要有许可,依据建筑规范审核工程图纸后核发建设工程许可。加拿大有全国性的建筑规范,由省采纳并提供给地方政府使用,地方政府可以增添自己的技术规定。

七、工商执照管理

工商执照依据执照法管理,在发出工商执照以前必须确认拟议中的工商活动符合土地使用的规划控制条件。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一、城市和区域政府的发置

在加拿大的地方政府中,城市政府与规划行政的关系最为密切。根据联邦宪法,城市建置是由各个省依据省的市政法而创立。市政法中规定了城市怎么建置,城市行政管理机构如何组成,以及城市当局拥有怎样的权力。城市的行政管理主体是市政事理会。最近的发展趋势是给予城市更多的自主权。

当城市化发展超越了辖区后,省可以创立区域政府,如大多伦多和大温哥华地区。通常,区域政府负责区域规划并负责单个城市所不能经济有效提供的市政设施服务,诸如主要道路,大容量交通、给水排水干管以及大型绿地等。

区域政府的机构性质和设置方法在各省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区域政府是居民直接选举产生,还是由各个城市的市政理事会的代表所组成。

二、城市政府的权力

加拿大的城市政府享有广泛的权力,并且自治程度很高,它们拥有确定市政税税率的权力,并有制定和执行地方预算的权力。省政府对城市行政事务过问很少,主要限于城市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借贷行为。

城市政府的权力由经选举产生的市政理事会掌管,市政理事会的主席就是市长。全部的城市地方法规、地方的税赋及市政开支都必须获得市政理事会批准。市政理事会的例会向公众开放,还经常就有争议的事项举行公众意见听证会。

三、城市政府的功能

城市政府主要功能是:

(1)对城市未来的物质性发展加以规划,包括历史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2)根据市政法对全部的土地使用和所有的建设活动加以管理。

(3)市政工程建设和运营,包括道路、街灯、绿化、供水、污水处理、排水、环卫和环保等项目。

(4)管理公园和其他公众开放空间。

(5)消防、警察及交通控制。

(6)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主要项目有体育场地、社区中心、图书馆、艺术馆、科技中心、老人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场所等。

(7)学校的公共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

(8)通过提供设施和服务来促进经济发展,从事土地开发和土地出让,促进旅游业发展。

(9)政府资助的社会住宅建设。

(10)工商营业执照发放。

城市政府的这些功能都民规划和规划实施有密切联系,规划的主动筹划机制与开发管理可以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四、城市政府与规划行政

由于加拿大的城市一级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们有权力也有经济资源来规划未来并实施规划。在城市化连片发展的大都会地区,法律允许有某种形式的区域规划。

在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中,规划部门是平行于任何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划部门的工作与政府各个方面的职责相关联,不存在规划设计、土地管理、建设、预算等功能的分离,鸸规划与公共工程计划相结合,规划与实施相结合。政府行政是处于一种开放系统,规划要接受公众的质询,通常可以避免出现大的失误。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法规体系

由于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宪法规定了政府权力在联邦政府与10个省及3个北方区域之间划分。在一个现代国家中对权力作绝对的划分是不大可能的,在不能改宪法的情况下,往往通过行政安排的方式来克服某些僵化的规定。

宪法规定,房地产财产权和城市政府是省的权限范围之内的事务,从而加拿大10个省就有10种规划制度,但是它们的产要特征是相似的。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的法律框架主要是由省的法律来确定的。城市是由省来创置的,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城市行政事务一般在省的市政法中的规定。以不颠哥伦比亚省为例,该省的市政法(The Municipal Act of 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由几十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实际都是一部法律,第26部分“开发管理”就是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除了市政法这一综合性的法律以外,各省还有许多专项法律,如农业法、公路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废弃物管理法等,也有省将规划法单列。除了适用全省的市政法以外,省也可以为单个城市制定城市宪章,它的作用同市政法,但只适用某一个城市。

省以下的城市政府(Municipalty)有权制定地方法规(by-law),涉及城市规划实施的种种问题由地方法规加以规定。区划法(Zoning By-law)本身就是地方法规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制定地方法规不需省的立法授权,这一点与美国不一样,而与英国的地方立法。城市的立法行为受省的制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市政法的第874条规定“城市地方法规有碍于本省公众利益时,部长可以命令城市当局修改地方法规”。

除了省的法律和城市地方法规以外,按法律规定制定的官方规划(Official Plan)也具有法律的效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市政法明确规定了官方规划(Official Community Plan)的性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以及批准方式。市政法中还规定,官方规划一旦生效,城市所有的地方法规必须与它相符合。由此可见官方规划的法律地位要高于城市地方法规。

综合起来,加拿大的规划法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在联邦制度下,城市事务归省管辖,城市规划的基本立法权在省,而城市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因此可就地方性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2)规划立法系统化,各个省有关规划的立法都有几十项,加上大量的地方法规,对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当详尽、严密的规定。

(3)经批准的规划也是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例如区划经批准后就变成了区划法,城市官方规划的法律地位高于城市地方法规。

(4)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相互衔接,一项新的法律制定了,即修改其他法律中与之不符的内容,或增添必要的内容。官方规划生效后即修改与之不一致的地方法规。

(5)法律的制定必须要有公众参与,如法律有明文规划,规划在批准前必须经过法定的公众听证程序。

第四篇:上海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规划编制体系的构成和特征

特大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层级往往较一般城市更为复杂,规划的门类与内容也更加丰富。一方面由于特大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在行政分级管理体制背景下展开的,既要保证市、区县、乡镇几级政府在规划管理上的独立性,也要确保各级政府所执行的规划具有高度的衔接性和可操作性,那么规划编制体系势必呈现多层次的特征,以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的延伸关系,战略部署与实施安排之间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特大城市地域大,规划管理涉及的覆盖面大、地区多,那么为了使规划便于实施管理和突出地区特色,规划的编制也会在横向上进行细分和针对性处理,加强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和具体规划类别的延伸。所以,特大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会呈现出“纵向拉伸和横向切割”的突出特征,而规划管理也会相应呈现出“分级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的模式。

1.1总体结构特征

上海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一整体”、“二大片”、“三系统”、“四层次”纵横结合的网络结构。即是在市辖范围内,以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总体规划为总纲领和总指导,通过中心城和郊区两大地域板块进行具体规划,在二大片规划中涉及产业布局、专业系统、重点地区等三类专项规划,整体来看,各种规划所确定的条条框框都将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四个层次来逐级推进,最终联系实施。

纵向的规划层次是结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从规划分级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进行的纵向梳理和重新架构;横向的规划类型是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根据规划的内容而设定的,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对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进行的横向梳理。

这其中,从规划的法定性来讲,分区规划和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起到积极的衔接作用,既在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指导地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也具体落实了城市总体规划对地区发展的总体意图,将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细化分解并传递至实施性规划。尤其以新增设的规划环节——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的介入效果突出,确保规划落地。

1.2纵向规划层次

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实施上海总体城市规划,按照“编制、审批、执行”三分离的原则,从加强规划管理、明确编制和审批规划职责分工等角度,按照中心城和郊区两条主线,从上至下,分为五个层次,分级管理、分层规划、逐级衔接。

1)中心城规划

第一层面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含中心城总体规划);第二层面是6个分区规划,对总体规划的各项要求进行分解;第三层面是242个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进一步明确编制单元的范围,明确建筑总量、用地性质、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指标;第四层面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五层面是按经批准的规划实施项目管理。其中,前四个层面是规划管理,第五层面是项目管理。

2)郊区规划

第一层面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层面是郊区区(县)域总体规划、新城总体规划和国家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第三层面是中心镇总体规划、市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新城、国家级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四层面是一般镇(含乡)总体规划和市级产业园区、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五层面是按经批准的规划实施项目管理。

表1 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分级管理方式

图1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纵向规划层次示意图

1.3横向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实施既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也需要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下,整合、平衡各专业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近年来上海相继编制了多种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的工作特点,从不断深化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实施的角度出发,在横向上也将规划分为五大类,除纵向规划层次中将总体规划具体化至中心城和郊区两大板块进而形成的系列规划外,贯穿于中心城和郊区规划的还有三大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专业系统规划、重点地区规划,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横向规划类型示意图

2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城市总体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含城市中心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是确定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发展结构、发展重点以及发展策略,是其以下各层次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的依据,指导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的建设和发展。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整个行政辖区,约6340平方公里,确定了上海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市域交通、环境景观、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住宅发展、科教育社会事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防灾和地下空间等内容。

2)市域城乡布局规划

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考虑市域人口分布和城镇布局,按照中心城“双增双减”、郊区“三个集中”战略而建立的发展目标和布局框架。按照中心城、郊区两条主线,把人口调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整体纳入规划体系,是对总体规划内容的深化、延伸和具体化,也是指导郊区各类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落实重大建设项目在城市空间中的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提供阶段性安排。

2.2中心城规划

1)分区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中心城建设和开发强度分区,合理分解人口总量与建设总量,保证城市整体发展结构、城市用地总体布局等全局性目标的贯彻和落实。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多心、开敞”的结构布局,以外环线为界,中心城660平方公里划分为6个分区,每个分区面积约为100-150平方公里。6个分区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将宏观发展目标的原则转化为中观层次规划要素的规定性控制,使局部地区的规划建设更好地贯彻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实现整体目标与局部利益、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的统一。

2)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依据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原则,结合行政单元、市政社会服务设施网络,合理划分规划

单元,中心城进一步划分为242个控制性编制单元,一般一个街道分为2-3个规划单元。按编制单元进一步分解人口与建筑的控制总量,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和高度、公共绿地、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内容,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以及城市设计、规划策略等指导性原则,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3)控制性详细规划

依据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所明确的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原则,对编制单元内的土地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为强化规划的全覆盖,对编制单元进行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3郊区规划

1)区县域总体规划

上海郊区区(县)域总体规划包括区(县)域规划纲要和区(县)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两个部分。主要包括确定区县人口规模、城镇和居住体系、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等内容。

2)新城总体规划

2005年,为进一步促进郊区协调发展,结合市域城乡体系的建设,上海最终确定规划建设9个新城。新城总体规划重点是确定新城发展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公共设施布局、道路交通和空间发展策略等内容。

3)新市镇规划

新市镇规划以区(县)域总体规划为编制依据,注重与区域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衔接。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4)中心村规划

上海中心村规划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遵循“分类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中心村的规模和数量,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2.4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统筹城市三、二、一产业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和用地布局,包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现代产业园区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等。

2.5专业系统规划

专业系统规划与各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规划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目的是统筹城市市政基础、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专业设施的发展能力和用地布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要求,在城市发展的宏观层面进行综合平衡,包括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事业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空间景观规划、资源能源利用规划等。

2.6重点地区规划

重点地区是对城市发展布局、功能提升、环境改善或形象展现有着重要影响的区域。重点地区规划具有战略性和实施性的双重特点。上海先后编制了世博会地区规划、黄浦江两岸和苏州河沿线规划、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杨浦知识创新区规划、崇明生态岛规划等重点地区规划,并开展了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等动作,如北外滩地区、静安寺地区、董家渡地区等。

3规划管理实践中展现的问题

3.1城镇体系重构问题

中心城(外环线以内地区)与中心城外围新城已连片发展,上海中心城与周边宝山、闵行、嘉定三个新城,其中特别是宝山、闵行两个新城已经大范围地联成一片;中心城与松江、青浦两个新城的毗邻地区,亦有一部分地带即将连片。因而,探索行政区辖与城镇体系尽可能一致,并有利于控制中心城继续扩大;中心城与周边新城之间、中心城周边新城与新城之间,形成既集中又区割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是提升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张绍樑,2006)

3.2区县域总体规划薄弱问题

随着中心城内部重组和城市建成区向郊区扩展,郊区在上海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虽然引入了区域和城乡统筹的规划理念,但仍更多关注于中心城区,对郊区发展主要停留在城镇体系层面的规划引导,尤其缺乏规划管制的详细文本和图则,难以满足上海郊区快速发展下规划管理的需要。

区(县)域总体规划作为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深化,在规划深度上的一种补充,应注重规划衔接,统筹郊区(县)区域发展,分为纲要和区域总体规划两个阶段。纲要在与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平衡基础上,确定区(县)域人口规模、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核心规划要求,明确区(县)域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而区域总体规划则在纲要基础上明确具体规划空间规划管制要求,主要是明确功能空间布局,细化空间分区方案,确定郊区城镇和一些特定区域编制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满覆盖;同时进一步明确建设用地基本规模和布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控制要求以及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等基本内容。(徐毅松,范宇,2006)

3.3分区规划衔接性不足问题

特大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涉及面广。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其修编论证时间往往较长。且其成果一般不能直接指导单一城市开发和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指导地区城市建设的直接依据,其编制一方面需要体现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兼顾城市总体战略意图的贯彻落实。因此,两者之间的衔接尤为重要。《城乡规划法》明确了分区规划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编制主体缺位、分区规划的技术标准和成果规范尚未明确等问题,且其规划范围往往跨区级行政辖区,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姚凯,俞斯佳,2008)

3.4控制性编制单元的适应性问题

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实施性规划往往无法准确地预见城市发展的各种需求,要求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能够及时适应城市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工作对策,充分体现时效性。这就要求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既要给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项目管理留有空间,保证“区域平衡、综合调控”,同时,也确保城市各项刚性控制要素(如红线、黄线等)在实施性规划中能够充分体现。从城市规划管理效能来看,具有承上启下、中间层次特征的规划层次在特大型城市规划管理中作用愈加明显。上海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的设定,是在完善特大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方面作的初步尝试,很多内容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国家《城乡规划法》、《物权法》颁布实施后,如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成为规划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姚凯,俞斯佳,2008)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城市规划管理探索》,2007

2.张绍樑,完善上海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科技创新能力——“上海城市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沙龙,上海城市规划,2006(4)

3.姚凯、俞斯佳,上海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的实践和效用评析,城市规划学刊,2008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增刊

4.徐毅松、范宇,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理论思考,上海城市规划,2006(4)

第五篇:中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摘要:城市规划的定义,任务,内容。充分阐述其含义与个人的理解。城市规划的定义,任务,内容。充分阐述其含义与个人的理解。

The definition of urban planning, tasks, content.Fully expounded the meaning and personal understanding.关键词:城市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

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应分为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规划两个层面。近期建设规划的战略性内容和实施性的“建设”内容应分别归至战略性和操作性层面。总体规划应向战略规划转变,近期建设规划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操作性规划的一个层面。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既可组成一个层面并成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又可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组成并列层面。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 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我国目前和将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下载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港的支付清算体系

    香港的支付清算体系 2011/8/11 14:34:21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点击次数 : 149 次 1. 体制概况 1.1. 法律概况针对支付和结算系统各个方面的主要法律条款包括: (1) 行间......

    2015年上海《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考试题

    2015年上海《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基于BIM体系的城市规划管理研究

    基于BIM体系的城市管理研究 一、 城市管理的面临的挑战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城市人口规模增长过快、城市供配电压力沉重、环境......

    西藏2015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考试试题

    西藏2015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

    江西省2015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试题[5篇]

    江西省2015年《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指控制____ A:大......

    赴香港考察社会福利体系报告(精)

    赴香港考察社会福利体系报告 2010年3月(二稿) 为了借鉴香港社会福利制度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市制度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2010年1月18日至22日,由市委市政府南岭副秘书长带队,市民政局......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1)从福安富春溪滨水景观建设浅析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念 兰成全 (3)对承德县“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思考 杨宏伟 (4)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 朱蓉 工程管理 (5)......

    城市规划

    财经学院 财政学 李晓梅 2010410054 如何进行城市规划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应摒弃初期广为流行的疾风暴雨式的“大开大发”、“大拆大建”,推行“微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