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7:1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

第一篇: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

“民主执政”的基层范本1300

——浙江温岭见闻

党的十七大闭幕后,不断有外地干部要求到浙江温岭市“取经”。近年来,这里一直围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动旨在“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统一的基层民主改革试验。

编制预算群众参与

在温岭新河镇镇长郭海灵的办公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份年初人代会批准的财政支出预算表,每当需要花钱时,郭镇长总会拿出预算表看某个项目里还有多少钱。这是新河镇实施“参与式预算”改革后出现的变化之一。在此以前,人大批准的预算往往被镇政府束之高阁,“花多少算多少”。

记者在新河镇发现了两份耐人寻味的镇政府财政支出明细表:一张是2004年的,另一张是2006年的。比较两张表显示,这个镇2006年的基本建设费与行政管理费分别比2004年下降5000多万元和400多万元,而事关民生的农业、文化、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上升80万元、55万元和63万元左右。

镇财政所所长陶瑞娟说:“乡镇基本建设费与行政管理费过高一直是基层财政出现赤字的主要原因,新河镇2004年末财政赤字达到5500多万元,2005年实行群众参与式预算改革后,不仅没有新增赤字,而且旧账也得到消化,前年削减赤字1020万元、去年削减1000多万元。”

为集纳民意,新河镇在人代会审议财政预算前设计了一个预算初审民主恳谈会,群众可自愿参加。

2006年共有110名群众报名参会,新河镇人大将群众代表分成农业、工业、社会事业3个组。据统计,群众向政府预算报告提出的意见、要求、建议多达59条。最终,镇人代会根据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行使预算修正权,要求镇政府增加民生支出,并列出了细目,同时压缩基本建设、干部外出等费用。镇政府据此调整预算支出项目13项,涉及预算资金828万元。

随机抽选民意代表

在温岭市泽国镇,记者听到一个“乒乓球摇号”的故事。近年来,这个镇一直在试行重大公共事务群众参与决策的“民主恳谈”制度,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镇的民意代表如何产生?温岭市民主恳谈办公室负责人陈奕敏说:“如果民意代表由镇政府来邀请,这将损害其代表性与公正性。”最终,镇里决定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

温岭市副市长蒋招华说,镇里按照1000人口以上每村4人、1000人口以下每村2人的原则,确定了民意代表分配比例,全镇每户人家都分到一个号码,哪家被抽中,就派出1名代表参会。

扁屿村农民朱宗米是被选出的民意代表之一。他回忆抽签现场时依然激动万分:“干部把装有编号乒乓球的玻璃箱子摆在村民面前,一面是透明的,其他面用红纸糊好,驻村干部和村会计现场监督,我家幸运地被抽中。”通过采用乒乓球摇号的随机抽样方式,全镇从12万人口中抽选了275名民意代表。

朱宗米说:“召开协商会时,我们民意代表要对各个公共事务项目投票。以2005年为例,民意代表投票选择的12个优先项目与镇政府心目中的优先项目有较大偏差,比如污水处理站项目,镇里一开始不是很重视,但大家认为污水、垃圾关系到生命健康,一定要处理好。结果镇政府及时纠偏,将这些项目全部列为当年度的投资重点。”

对于这项改革,蒋招华谈了“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决策层对民意的估计和真实民意之间会有较大偏差;二是没想到决策层平时听到的“民声”并非真实广泛的“民声”;三是没想到最基层的党委政府在民意收集和反映机制上尚存在那么多的缺陷。这一切都说明,即便决策层有真实意愿自觉代表群众的利益诉求,但“想当然”的“直接决策”也难以代替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据新华社杭州2007年11月11日电)

上海中职学校新学年奖助学金达3.2亿609

投入总数是上学年四倍,受益学生扩至百分之百

本报讯(记者王柏玲)为吸引更多优秀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上海将在中职学生助学、奖学上加大投入,最新出台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奖学政策体系方案”将于今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今年秋季开始的新学年,政府将投入3.2亿元用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奖学和助学,投入总数是上一学年的4倍。除了加大投入外,资助范围也大为扩大,受益学生将由上一学年的在校生12%扩大至100%。在校学生(除毕业班学生外)普遍受惠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农村、海岛学生和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可获国家助学金,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可获学校助学金。此外政府还将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每年将有5%的在校生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有1.5万名学生将获得政府专业奖励,其中8000名为今年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所设置社会急需、紧缺专业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适用于该奖励的专业数也由上学年的26个增加到31个。

另据悉,去年本市中职招收的新生中,以第一志愿填报的考生约为1.6万人,而今年在生源比上年下降8%的情况下,应届初中毕业生一志愿填报中职人数仍高达1.6292万人,这说明社会对中职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表示,希望通过实施专业奖励和帮困助学制度,吸引一批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上海城市发展急需、紧缺专业的中职学校,适应上海产业发展对紧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帮助家庭困难的初中毕业生通过学习文化和职业技能,实现早日就业的愿望。(来源:《文汇报》2007年7月19日)

投资购房和住房保障1457

简单地认为投资购房“有害”的观点,需要尽快扭转。从政策上设置障碍围堵投资购房需求,不如因势利导,让巨大的民间购房资金投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

国务院24号文件明确规定,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但就住房保障所需的巨额资金而言,其落实的情形并不乐观。

让我们看看上海的情况。截止2007年8月,上海全市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数有2.53万户,按照每户每月租金补贴500元计算,目前上海每年廉租补贴总支出约1.3亿元。上海市政府近期公布的“上海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到2010年,上海市廉租房政策覆盖对象要达到10万户,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租金补贴标准,每年廉租补贴支出将达到5至6亿元。从现在起的两年内,将廉租受益群体扩大近4倍到10万户,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加快建立廉租保障的决心和信心。24号文件明确了廉租住房要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假设以上10万户中有20%的家庭采取实物配租方式供应,这意味着上海市政府需要准备约40至50亿元的资金,通过新建或收购等方式来增加这两万套廉租房源供应。这对年财政收入1600亿元的上海或许也不能轻松地说是九牛一毛,但如果当廉租的低收入对象达到上海家庭总数10%即60万户,实物配租比例达到30-40%时,那就意味着至少需要500亿元投入廉租房建购与每年约40亿元的租金补贴规模。

增加实物配租比例,固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廉租体系,但24号文规定货币补贴与实物配租作为廉租两大供应支柱,实乃明智之举。首先,货币补贴受市场租金水平变动影响大,一旦市场租金上升,直接导致补贴缩水;其次,目前各地普遍实行的廉租货币补贴,由于市场上缺少小户型的低租金住房供应,导致了即使申请到了廉租也会因租不到合适住房而无法真正享受廉租补贴的尴尬;第三,租金补贴属消耗性支出,财政负担必将滚雪球式增大,而握有一定规模的实物房源,财政投入仍可在政府资产项下。

由政府承担住房保障责任,毋庸置疑。但必须看到,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要加快廉租房的建设,必须尽最大可能调动社会力量,而财税金融政策的引导与激励,则是有效引导市场各方资源主动积极进入住房保障领域的关键。

近年由于房价上升过快,投资购房需求被认定为主要原因之一。从2005年调控开始,政府出台政策制约投资性购房需求,而最近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出台的对二次贷款提高首付比例,矛头也直指投资性购房。事实上,投资购房背后的利益动机,是购房者以购房替代持币来保值增值,境外资金则受人民币升值预期涌入我国房市。

资金的逐利性决定了各种对策的出现。比如故意做低房屋转让价格以减少5年内转让20%所得税的缴交,而最近各家商业银行对第二套房屋贷款政策解释的五花八门,也是信贷资本逐利的例证。

与其阻止投资性购房需求,不如调整政策取向,顺势而为,利用旺盛的社会投资购房资金为住房保障做些事情。比如结合政府目前倡导的“租售并举”住房消费目标,鼓励个人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资房屋,鼓励所购房屋用于出租,但对购房后转让赚取差价行为则予以征收高额所得税而严厉限制。对于出租小户型房东租金收入享受较低所得税率。还可通过公积金低息贷款、政府贴息、长期(如30年)优惠贷款、减免税费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建造小户型房屋用于廉租出租,鼓励个人购买小户型房屋提供给廉租对象租住。对廉租房个人房东租金收入免税,甚至对贷款购买小户型房屋用于廉租的个人投资者,其还贷利息可从个人所得税基中扣除等等,廉租房房东今后还可免缴可能开征的物业税。又如,各地政府可通过发行廉租房建设信托凭证,让社会大众投资,一同分享具有稳定政府租金补贴和未来廉租房资产升值的双重收益。(来源:《解放日报》2007年11月15日)

不能迁就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

中央直属机关试点调整公务员工资752

上海海关部分人员收入将下降4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1月26日报道,海关公务员的工资正在进行一场规范化的调整。

范一晴(化名)是上海海关做现场查验工作的一名科员,入职3年。她告诉记者,她的薪水将在明年1月1日进行调整,调整后薪水在4500元(税前),跟以前相比下降了45%。

上海海关在9月底召开了以“规范津补贴”为中心内容的动员会议。从10月1日起,上海海关中属于直属海关的公务员收入开始调整。在海关已经推行的调整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规范津补贴明细。两卡并一卡的收入“阳光化”则是下一步的调整方向。此前,海关等部分公务员的一些基本工资项目都在工资卡内发放,多数津补贴则在奖金卡内发放,后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实行两卡合并以后,奖金卡中的津补贴名目基本被取消,留下的一些合规名目则将合并到工资卡内,一起进行个人所得税收计算。

据悉,除海关之外,这次工资调整还包括了国家检验检疫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税务局等在内的所有中央直属机关。

国家发改委社会研究所薪酬设计研究中心徐振斌主任认为,公务员收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工资外收入的部分,包括灰色收入都纳入工资总额,使之“阳光化”,这是大方向。他指出,在公务员收入改革中,首先要保持收入有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因工资低让公务员纷纷离岗或消极怠工。但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务员的工资只是一块,还有一些工资外收入,包括补贴津贴等,渠道来源往往是各种各样。这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差异很大,有的还要超过工资收入。还有就是所谓的灰色收入和不合法收入,是人们最深恶痛绝的。如果这部分不治理,再提高公务员收入,人们是无法接受的。

徐振斌强调:“在改革中,能够拿出来阳光化的收入不会因为改革而减少。而那些灰色和非法收入本来就是要取缔,不能因为怕他们收入减少而不做了,不能迁就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 第四次作业

案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山西兴起于煤亦受制于煤,煤矿安全生产已成山西当政者头等大事。当产权制度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等措施陷入泥沼之际,山西的煤矿安全开始求助于国外技术援助,南非则成了山西的首选。

以晋城市为例,晋城市地处西省东南部,煤矿经营收入占全市经济的60%—70%,全市385座矿井中,1/3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成了市长夏振贵最头疼的事情。2005年10月,南非煤矿技术与设备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夏振贵听到一项让他吃惊不已的瓦斯抑制防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将瓦斯爆炸的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并减少冲击波。从此,“以技术弥补体制上的不足”称为晋城市的一个设想。2005年以后,山西省主管煤矿安全的官员先后四次奔赴南非进行学习考察。

2008年8月,新华社一篇刊载山西考察南非破产管理的内刊直呈国务院领导案头,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借鉴南非经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作出批示,时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王君要求安监总局启动南非经验课题组,下设法规、体制、培训、技术设备、应急救援、综合等6个小组。

分析: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00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t,增长26%。千万吨以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21户,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但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和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对策,对促进我国煤矿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更好的开展煤炭安全生产成为了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和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随着煤矿经济形势恢复性好转,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部门。(与国外的差距也仍然很大。)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对2002年煤矿事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其安全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1.煤矿的主要事故类型为顶板、瓦斯和运输事故。3类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82.94%和死亡总人数的81.58%。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最高,占事故总起数的54.42%。火灾死亡事故的严重度最大,平均每起事故造成9.25人死亡。瓦斯事故的危害最严重,事故起数占17.10%,死亡人数占34.41%。

2.随着煤矿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事故所占比例下降,生产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但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即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产量越低,安全状况越差。较高的装备和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了基础,同时,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又为生产能力的发挥创造了前提和保障。

4.事故发生具有时间规律。在月份方面,3、4、5月是事故的高发月,在月旬方面,2002年下旬特大事故占62.5%,在工作班次方面,日班发生的重大事故占46.55%。

5.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最大。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占76.92%,在重特大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42.82%,采煤工作面占25%;但巷道事故比例也有增大趋势。

6.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1.07%,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仅分别占全国煤矿的11.88%和

12.92%;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占全国的18.91%,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15.17%和14.62%;而乡镇煤矿产量仅占全国的30.02%,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到72.95%和72.45%。

7.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差别较大。神东、兖州、大同等35户企业百万吨死亡率已控制在0.5以下,平顶山、开滦等16家企业在0.5~1.0之间,而南桐、鸡西、资兴、攀枝花等9户企业在10以上。重大事故多发生在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和贵州,六省占总起数的54.84%;特大事故多发生在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市。

三、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方位的。分析表明,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煤矿从上至下存在较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为或在煤炭市场恢复性好转的形势下急于摆脱困境;或在采掘失调情况下急于恢复正常生产;或为追求更大利润,片面追求生产而使安全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每起煤矿重特大事故均与此相关。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不高、监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以应对我国幅员辽阔、煤矿

数目众多、安全监察人员有限的现实。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3.随着矿井的延深,煤矿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在增加,灾害治理的难度加大。表现在瓦斯涌出量越来越高、矿山压力增大,灾害治理更加复杂。

4.防灾措施缺乏针对性,且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大量存在。在2002年国有煤矿发生的16起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防突措施不力的8起,石门揭煤未采取专门措施的3起,地质条件变化未能及时修改实施措施的3起。

5.现场管理不力、“三违”屡禁不止。2002年80%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造成的。

6.安全欠帐大,装备状况差,防灾系统不完善,设备失爆或不防爆现象严重。

7.事故应急措施不力,装备不到位,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相当普遍。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正确选择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8.职工综合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据2002年开展的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大中型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

5.44%;中小型煤矿中,平均每处煤矿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职工不足3人。由于煤炭行业近年职工的流动性加大,给安全技术培训造成困难。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力求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强化煤矿各级领导、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应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月等措施,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感。要建立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并逐级向下延伸,依法严肃查处事故,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通过有效激励强化安全意识。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建设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应尽快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技术保障、信息网络和安全技术培训六大体系,为安全生产及其监察提供各种支撑和保障平台,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监察工作效率,强化政府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有关执法部门的积极配合;

另一方面,需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高行政执法和安全技术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4.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强化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安全整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内容,应严格煤炭生产准入,完善安全保障设施和防灾系统。应继续深化对重点地域、重点企业的重点监控。

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安全状况的好转。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灾害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应大力开展安全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动企业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促进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强制性的覆盖全煤炭行业的事故预防、赔偿和康复的一体化工伤保险体系。根据企业安全保障程度、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严重度、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业绩,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制,以从经济上引导企业主动加大安全投入。此外,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目前分别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且缺乏相互协作机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在事故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进行改革。

7.依法规范事故处理程序和伤亡人员赔付标准,加大事故成本。目前,我国煤矿事故处理和伤亡人员赔付很不规范,随意性强,赔付标准过低,以致使煤矿矿主和经营管理者认识不到安全生产的严峻性。因此,应尽快通过立法,规范事故处理程序,提高赔付标准,加大事故成本,使企业因担心“死不起人”而不得不加大安全投入。

8.实行煤炭从业准入制度,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昏暗狭窄,人员集中,安全问题突出,对从业人员必须设定一定条件,实行准入制度。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必须是全员培训和终身培训、上岗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煤矿经营管理者和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将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情况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三篇: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4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八至第九章之后。

运用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1500字左右)

指导: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可供参考的:

1.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4.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例如: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

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北京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日前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公车限行的新规定,引起公众热议,也引发社会对公车改革的思考。

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已经实施三年多了。如果把这一限行措施推广到全国所有公务车,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

“如果真要落实公车限行规定,必须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还要付出很大的监管成本;真正要执行好,工作量很大。”

“公车限行可能只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倡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而向公共部门发出的呼吁,并不是有约束性的制度;如果真要落实,会面临很多困难。

专家认为,要真正落实公车限行,除要区分公车、私车牌照等措施外,政府还必须控制公车总量,防止各部门通过增加车辆来规避限行规定。公车改革被屡屡提起,但一直是个有相当大难度的问题。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进,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内在改革动力,其根源是公车消费缺乏监督。”“目前,凡车改成功的地方都是由于当地„一把手‟重视,把车改当作„一把手工程。”“只有让公务消费活动逐渐走到„阳光下‟,在制度上让公众参与公车改革的决策和监督,才能彻底消除公车滋生腐败的可能。”车改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绝不是无法破解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车改探索,模式不一,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公车货币化,二是公车集中管理,三是前面两种模式的结合。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北京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1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时间:学完第十至第十一章之后。

题目要求:对某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找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并对它进行分析。只要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字数达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案例: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医疗保险(即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由政府制定政策、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具有广泛性、共济性、强制性的特点。基本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实行个人账户与

统筹基金相结合,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药物、基本服务、基本技术和基本费用等内容的基本医疗需求。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案例分析与评价:

首先,众所周知,医疗保险是政府以强制方式,从多数社会成员手中获得一定社会资源,建立一笔基金以支付部分社会成员遭遇疾病时所需的费用。那么政府缘何要干预医疗保险呢?这是政府通过边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干预是因为:

(1)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完全竞争性。

(2)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3)对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第四篇:《公共政策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事例选择:

浙江公车改革急刹车

3月4日,浙江《今日早报》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记者昨天获悉,受人关注的我省公车改革将‘暂缓’。也就是说,已经在实施的试点将继续实施,尚未开始实施的要‘暂停’实施。” 浙江早在2001年就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开始试点实行公车改革。轰轰烈烈的车改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叫停呢?

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车贴标准成争议焦点

事实上,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江干区的计划制定中,刘峰他们一直想以需求为标准。“但在操作中发现很难量化。从目前看,行政职务级别是用车频率可以参照的重要标准,所以最后还是按职务划定。”刘峰道出了苦衷,“我们尽可能做到合理。比如从事副职的正处级干部,就只能享受副处级的那个标准,因为他的岗位决定了用车频率”。

“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

“实施车贴后,杭州江干区四季青街道节约了68.2%,丁桥节约了18%,全区平均节约率在43.5%左右,效果应该非常明显。”刘峰很乐观,“而老百姓对车贴意见大,因为发车贴他们看得到,但并不知道原来的公车隐形开支远比车贴大得多。”

车改的直接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现在大家都只和改革前比,节约了多少。事实上,按照中央对乡镇一级公务用车是有严格规定的,改革前很多地方其实已经远远超标,这本来就严重违反规定,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

“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春节前浙江省召开了一次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对公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那次会议结束后,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

“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应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主要原因。”汪国政一针见血。“车改”的初衷,就是让公务员在一定范围内享受到某些利益,而防止他们去侵犯更多的公共利益,其实就是高薪养廉的一种措施。“从这次突然叫停来看,给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成为一个新问题。” 据悉,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

“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公平,无论公车怎样改,都要朝公平的方向上走。”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汪国政说。

相关链接

全国“车改”背景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

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05-3-29

(二)、个人发言提纲:

1、政策问题:关于公车改革试点的问题

2、政策目标: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主要目的为提高行政效率。

3、政策方案: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两种。前一种是目前比较通行的,采用公车机关内公开拍卖的形式,领导干部有优先购买权,并给予拍卖价一定的优惠。另外,全体镇干部发放交通补贴。第二种模式,有些银行系统和一些开发区基本上沿用这种思路在进行改革。但购车补贴是仅限于少数领导。

4、政策评价标准:车改实施中,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江干区的计划制定中,想以需求为标准的操作很难量化。行政职务级别是用车频率可以参照的重要标准,所以最后还是按职务划定。

5、政策资源:全国各地有实行公务员用车使用货币化补贴方式,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境未确定,标准也不一定全部合理,超标的话也是货币资源的浪费。

6、政策效果:车改后,大家之和改革前比,按照中央对乡镇一级公务用车是有严格规定的,改革前很多地方其实已经远远超标;改革标准不统一,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应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等众多反应的问题,导致浙江地区车改暂缓。

7、政策信息:浙江省在春节前召开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反映了众多车改存在的问题,使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加强沟通、了解,目的使车改往公平的道路上行使。

(三)、小组讨论总结:

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

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减少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严格决策程序,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消除 ,确保制定的政策是优化的,提高决策的效率。

1、政策目标: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这也是响应了民众的呼声。政策目标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应变能力。浙江省在车改中发现反映的问题,及时暂缓车改,也是为寻求更好、更公平的改革方案。

2、政策方案:为实现并提高行政效率,车改方案因因地制宜,选择实施不同、最可行的方案,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为实现车改目标,应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3、政策评价标准:整个过程,无论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是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政策评价,往往是综合性评价,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改革标准不统一,导致车改暂缓。

4、政策效果: 从经济效益看,实行车改的地区的确效果很明显;从社会效益来看,老百姓看到了车贴的实际发放,各有意见不同。车改还是需要加大前后对比的透明度与民众知晓度。

第五篇: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4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

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不闻不问 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 B.事实 C.价值 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立体思维 C.灵感思维 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 B.深入 .内化 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三 C.二 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E)。

A.抵触型B.折扣型C.滞后型D.僵化型E.结构型

2.()的评价标准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A.有效 B.适度 C.客观 D.全面

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B、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4.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和(A、D)。

A、整体性 B、普遍性 C、灵活性 D、动态性

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②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③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

答: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③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八至第九章之后。

运用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1500字左右)

指导: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可供参考的:

1.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4.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例如: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

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 1998年2月16日 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 1998年1月1日 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时间:学完第十至第十一章之后。

题目要求:对某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找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并对它进行分析。只要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字数达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案例: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

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案例分析与评价:

首先,众所周知,医疗保险是政府以强制方式,从多数社会成员手中获得一定社会资源,建立一笔基金以支付部分社会成员遭遇疾病时所需的费用。那么政府缘何要干预医疗保险呢?这是政府通过边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干预是因为:

(1)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完全竞争性。

(2)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3)对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下载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资料(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次作业要求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次作业要求和资料一、根据上海电大网上课堂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全面掌握教材第八章和第九 章内容。二、在教材第八章和第九章内容中选择一......

    《公共政策概论》第4次作业

    对“上海中职学校新学年奖助学金达3.3亿”案例的分析报告 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其中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导向功......

    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推荐)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答:社会学家用“社会分层”这个概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

    公司概论第四次作业范文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国有企业(以下称国企) 缺乏活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其与国企激励机制不健全具有内在联系。随着政企分......

    管理学概论 主观题第四次作业

    管理学概论 主观题第四次作业 二、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1. 管理-- 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12. 非正式沟通-- 相对于正式沟通而言,指的......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精选合集)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例如: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齐市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

    2010秋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作业参考答案

    2010春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

    2013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4答案

    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