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1、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1)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两个概念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具有包容关系,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是行政主体最重要的一种。在行政主体中,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它社会公权力组织只占较小的比重,国家基本的主要行政职权都是由行政机关行驶。以至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把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的代名词。
(2)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有重要的区别,具体表现在:①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的总称,行政机关是行政法律关系具体当事人的称谓,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法律关系对方当事人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并列。②行政主体主要是学理概念,它是行政法学为研究行政法律关系而对关系参加人进行抽象而创制的概念;行政机关是一个具体法律概念,用以指称享有某种法律地位,具有某种权利(权力)、义务(职责)的法律组织。③行政机关不是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除了行政机关外,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它社会公权力组织。
2、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行政委托不同于行政授权,被授权组织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由自己对行使被授权的行为负责,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而行政委托中委托机关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职权,行为后果归属于委托机关,而不是行政主体,具体而言,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行政授权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为依据,行政委托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可以根据行政法的原则、精神进行委托。
(2)行政授权具有单方性,不以被授权者的同意为授权成立的前提,被授权者不得拒绝,具有单向性;行政委托除非是发生在具有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一般都要征得受托方同意,具有对向性。
(3)行政授权是要式行为需要法律、法规、规章的明文规定;行政委托通常是要式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口头作出。
(4)被授权组织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所授予的行政职权,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而受托方只能以委托方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由委托方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3、行政诉讼举证制度与民事诉讼举证制度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举证制度与民事诉讼举证制度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举证责任分担不同。在民事诉讼中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负有更多的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则实行“谁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谁举证”的原则,由被告承担基本的举证责任。
(2)证明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基础和合法性上;而行政诉讼的证明要求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基础和合法性上。
(3)证明对象不同。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包括法律事实和相关的证据事实;而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是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被诉的行政主体应证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
第二篇: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区别
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区别
一、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法学上的概念,我们更多是在法律意义上使用;行政审批是一种行政管理学上的概念,更多的是在行政管理意义上使用。
二、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则主要是在内部行政行为。
三、二者的救济途径有所不同,行政许可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如果认为该行政许可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救济,而对行政审批不服通常不能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论。
第三篇:行政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行政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行政、人事、人力资源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呢?行政部门是一个组织的综合部门,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后勤保障部门、对外联系部门,可能还起着决策参谋的作用,它包含了行政、文秘、信息、后勤等诸多职能,并不比其他职能部门低下,但因为它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所以看起来像是打杂的,其实不是,服务并没有什么不好,每个职能部门都是在服务,只不过内容不同而已。你们的新总监要求你们有服务意识,这无可非议,或许他的言语比较严厉,你们不习惯。关键在于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加强沟通。始终记住,行政部门是一个与其他部门同等重要的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人事部的职能:
接待新人、考核新人、办理专政手续、名片制作发放、工作分配、配合各部门的人员管理、处理公会各项任命提案、配合处理游戏及公会成员之间的矛盾。“人事部干事坚持上线之后上TS”
人事部 负责公会成员内部工作调动,掌握会员动态及公会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做好调剂;负责新进会员的接待、考核、转正、使用、管理工作;以及日常工作的安排等。
行政部主要工作:对公司行政后勤、总务、保卫秘书等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的权力
人力资源部岗位性质:负责全面主持本部的劳资、人事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公司的行政公文的印发是行政部.公司机构的设计是人力资源部呢.总经办是总经理的辅助部门,是为总裁决策,外事交往,日常公务处理服务的.而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是从公司层面设立的,他们面对的群体是公司.打个比方:如果在封建社会
总经办就是皇宫里面的内务府.行政部就是礼部;
人力资源部就是吏部.其中的关系和职责很清晰.公务、公文是总经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当然还包括战略、企业文化、制度、重点工作督办等等。
行政部:负责内务、如接待、办公场所、水电、等
人力资源部:这就好理解了啦
至于机构的设计,这个一般可以由总经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设计,总经部负责战略、人力资源部负责细节
人力资源部门是负责公司人员招聘晋升出差合同保险工资核算考勤等
行政部门是如:总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后勤,食堂绿化维修培训安全宿舍等
行政主要是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前台,接待,后勤、住宿、保安、安全、食堂、住宿等等都可以包括进去
而人力资源主要是招聘与甄选、薪酬福利、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劳动关系、工作分析等几大模块
人事部则相当与有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 企业行政人事职能的等级划分: 对于企业单位人员级别设置(有部分国家考级的除外)国家或地方政府都无相关规定,各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自由设定职员、助理、专员、主管等级别,但不一定每个企业都一样。人事、行政助理主要职责: 人事、行政助理主要是协助人事、行政经理开展工作,每家公司都有具体的岗位职责,各有不同的.
第四篇:党委机关公文格式与行政机关的区别1
党委机关公文格式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公文格式即公文的规格样式, 是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形式上的体现。为了区别,党委与行政机关公文在格式上有所不同,现将我所知道的归纳如下,希望能对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有所帮助。
一、开本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采用16开纸型,尺寸为宽184毫米、长260毫米,版面上空约40毫米,下空约22毫米。
国家行政机关文件采用A4型用纸,尺寸为宽210毫米,长297毫米,版面上空约37毫米,下空约35毫米。
二、版心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一般每页20行,每行25个字。为便于印制,每页的行数可调整为21行或19行,并保持各页行数相同。在调整行数时适当调整行间距,以保证版心高度的相对固定。
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一般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
三、公文份号的标法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的上一行,数码前加№,空开约4mm。数码为6位数组成,不足6位数前面均用0补足。
国家行政机关文件份号由7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份数不足7位的左边用0补足,位置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四、密级的标法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的密级用 3 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位置(即份号的下方),两字之间空开一字。
国家行政机关文件密级用 3 号黑体字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末尾,两字之间空一字,如需同时标识保密期限,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实心“★”隔开,机密二字中间不空字。如:机密★一年。
五、版头的标法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版头由版头名称(一般是发文机关名称)加上“文件”两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和一条带有实心五角星的横线组成 国家行政机关文件版头由机关名称加“文件”两字和一条红色横线组成。
六、紧急程度的标法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的紧急程度标注在文件的右上角与密级平齐。国家行政机关文件紧急程度标注于右上角第二行,即密级下面。
七、发文机关署名不同
党委机关的文件与上面正文空开一行,居右排,右边与版心至少空开2字,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
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加盖印章代替。
八、成文日期格式不同
党委机关的文件居右排,在发文机关署名下面,第一个字比其后退两个字,且与版心右边空开两个字,字体号与正文相同,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
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成文日期用大写汉字,“Ο”不能写成“零”或“O”。
九、附注的格式不同
党委机关文件与上面的正文(有落款的与落款、没落款的与内容)空开1行,用3号仿宋体居左排放,前面空2字,用小括号括起来。
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一般只标注主、抄送机关。特殊情况对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
十、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格式不同
党委机关的文件印发机关前空半个字,印发日期后空半个字。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印发机关前空1个字,印发日期后空1个字。
十一、印发份数的格式不同
党委机关的文件用小括号括起来。标注为“(共印××份)”。国家行政机关的文件不用括号,直接标“共印××份”。
党的机关公文一般由17个部分组成。《条例》第八条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一般由18个部分组成。《办法》第十条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从大的方面看,在我国,党政机关通用公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公文版头部分、公文本体部分、公文文尾部分。
公文版头部分,包括版头(发文机关标识)、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等六项。党的机关公文截至目前,尚没有标注保密期限。
公文本体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等七项。
公文文尾部分,包括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四项。
下面,以党的机关公文为例,对公文结构的组成部分作些介绍。
(1)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可以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和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在民族自治地方,发文机关名称可以并用本民族的文字和汉字印制。
(2)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秘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
(3)密级。公文的秘密等级,标注于份号下方。
(4)紧急程度。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
(5)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居中或者左下方。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6)签发人。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签发人”后面标注签发人姓名。
(7)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三要素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
(8)主送机关。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当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的统称,位于正文上方,须格排印。
(9)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达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者主送机关下方。
(10)附件。公文附件,应当置于主件之后,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并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
(11)发文机关署名。应当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的右下方。
(l2)成文日期。一般署会议通过或者领导人签发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特殊情况署印发日期。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位于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决议、决定、条例、规定等不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
(13)印章。除会议纪要和印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公文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14)印发传达范围。加括号标注于成文日期在下方。比如,“(此件发至省、军级)”,“(此件发至县、团级)”。
(15)主题词。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编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出版)标注,位于抄送机关上方。
(16)抄送机关。指陈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印制版记上方。
(17)印制版记。由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份数组成,位于公文未页下端。
第五篇: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245 号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市
长
二○一一年一月五日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应诉,是指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作为被告依法参加诉讼的活动。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市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行政机关收到人民法院的行政应诉通知后,应当确定行政应诉承办机构。
行政应诉承办机构可以是行政机关履行相应行政职责的业务工作机构,也可以是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应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 行政应诉承办机构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审查案件有关情况,提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的建议;
(二)撰写答辩状、代理词等;
(三)组织人员出庭应诉;
(四)负责行政应诉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按照有关规定报备;
(五)根据需要起草行政应诉工作报告,对行政应诉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一)属于行政复议前置,但未经行政复议的;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的;
(三)依法不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
(四)原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
(五)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应当依法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依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交延期提供证据、依据的申请。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一)在行政机关管辖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可能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或者行政执法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案件;
(四)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第十条 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是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积极出庭应诉;若行政机关分管相关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化解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委托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
第十一条
除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外,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他内设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行政机关委托律师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应当由本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共同参加诉讼。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行政机关变更诉讼代理人及其权限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 行政应诉人员出庭应诉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范:
(一)准时出庭,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庭的,必须提前告知人民法院并说明理由;
(二)遵守法庭纪律和庭审秩序;
(三)着装整洁,举止得体;
(四)语言规范、用语文明;
(五)尊重法官和诉讼参与人。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前,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有违法的,应当主动依法纠正。
行政机关作出变更、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当事人和人民法院。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或裁定。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和办理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函告人民法院。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本机关重大、复杂的行政应诉案件以及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确认违法或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情况,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30日内,报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依照本办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造成后果的,应当依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所属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工作以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内容。
第二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行政应诉人员培训制度,对行政应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司法
法制
诉讼
应诉
办法
报送:国务院。
市人大常委会。
分送:市委各部门,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
位。
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各人民团体。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月1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