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区别信访与申请行政履行职责?
如何区别信访与申请行政履行职责?
在京坤所承办的案件中,出现过不少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却得到行政机关《信访答复》的现象。如果真的将履职申请当做信访处理,那么对于职责履行的实现效果是大打折扣的。那如何界定和区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呢?
第一,两者概念不同。根据《信访条例》第二条,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该概念将信访类型划分为批评、建议式信访和行政救济式信访。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通过该条规定,可知公民“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行政机关负有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二是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面临被侵害时能够履行法定保护职责;三是当事人已向行政机关提出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
第二,两者受理事项不同。根据《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信访受理的事项主要是信访人对特定主体的职务行为进行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特定主体的职务行为而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而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具有明确的职权指向,因为行政机关履行其职责,必须具有相应的职权。因此,法院对公民的起诉事项进行审查时,须审查申请的事项是要求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还是要求履行办理信访事项的职责。再者,两者价值定位不同。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其前半部分可对应于批评建议式信访,第二句可对应于行政救济式信访。对公民而言,“信访权是一种兼具权利救济以及政治参与和监督双重属性的法律权利。”而行政机关以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处理行政相对人的履职申请,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具体运行,是其通过行政执法以制止危害公共利益、公民权益和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四,两者职权依据不同。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之一,职权是职责的保障。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人向其提出的信访事项,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信访条例;而公民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其依据则是涉及特定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第五,两者的法定处理机关不同。信访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须承担信访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而受理申请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必须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由具有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受理。
公民的举报投诉是一种信访,还是履职申请,应根据具体内容才能确定。如公民举报投诉的事项属于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公民与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其举报投诉请求内容明确,未超过法定期限,应作为履职申请来处理。
第二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是信访吗?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是信访吗?
在京坤律师所承办的案件中,出现过不少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却得到行政机关《信访答复》的现象。显然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不是信访行为,因为公民“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要件有三:一是行政机关负有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二是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面临被侵害时能够履行法定保护职责;三是当事人已向行政机关提出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
如果真的将履职申请当做信访处理,那么对于职责履行的实现效果是大打折扣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区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
第一,两者概念不同。根据《信访条例》第二条,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该概念将信访类型划分为批评、建议式信访和行政救济式信访。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通过该条规定,可知公民申请行政机关履行的是法定职责,且提出了符合条件的申请。
第二,两者受理事项不同。根据《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信访受理的事项主要是信访人对特定主体的职务行为进行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特定主体的职务行为而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而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具有明确的职权指向,因为行政机关履行其职责,必须具有相应的职权。因此,法院对公民的起诉事项进行审查时,须审查申请的事项是要求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还是要求履行办理信访事项的职责。
第三,两者价值定位不同。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其前半部分可对应于批评建议式信访,第二句可对应于行政救济式信访。对公民而言,“信访权是一种兼具权利救济以及政治参与和监督双重属性的法律权利。”而行政机关以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处理行政相对人的履职申请,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具体运行,是其通过行政执法以制止危害公共利益、公民权益和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四,两者职权依据不同。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之一,职权是职责的保障。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人向其提出的信访事项,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信访条例;而公民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其依据则是涉及特定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第五,两者的法定处理机关不同。信访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须承担信访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而受理申请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必须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由具有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受理。
公民的举报投诉是一种信访,还是履职申请,应根据具体内容才能确定。如公民举报投诉的事项属于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公民与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其举报投诉请求内容明确,未超过法定期限,应作为履职申请来处理。
第三篇:行政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行政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行政、人事、人力资源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呢?行政部门是一个组织的综合部门,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后勤保障部门、对外联系部门,可能还起着决策参谋的作用,它包含了行政、文秘、信息、后勤等诸多职能,并不比其他职能部门低下,但因为它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所以看起来像是打杂的,其实不是,服务并没有什么不好,每个职能部门都是在服务,只不过内容不同而已。你们的新总监要求你们有服务意识,这无可非议,或许他的言语比较严厉,你们不习惯。关键在于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加强沟通。始终记住,行政部门是一个与其他部门同等重要的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人事部的职能:
接待新人、考核新人、办理专政手续、名片制作发放、工作分配、配合各部门的人员管理、处理公会各项任命提案、配合处理游戏及公会成员之间的矛盾。“人事部干事坚持上线之后上TS”
人事部 负责公会成员内部工作调动,掌握会员动态及公会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做好调剂;负责新进会员的接待、考核、转正、使用、管理工作;以及日常工作的安排等。
行政部主要工作:对公司行政后勤、总务、保卫秘书等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的权力
人力资源部岗位性质:负责全面主持本部的劳资、人事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公司的行政公文的印发是行政部.公司机构的设计是人力资源部呢.总经办是总经理的辅助部门,是为总裁决策,外事交往,日常公务处理服务的.而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是从公司层面设立的,他们面对的群体是公司.打个比方:如果在封建社会
总经办就是皇宫里面的内务府.行政部就是礼部;
人力资源部就是吏部.其中的关系和职责很清晰.公务、公文是总经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当然还包括战略、企业文化、制度、重点工作督办等等。
行政部:负责内务、如接待、办公场所、水电、等
人力资源部:这就好理解了啦
至于机构的设计,这个一般可以由总经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设计,总经部负责战略、人力资源部负责细节
人力资源部门是负责公司人员招聘晋升出差合同保险工资核算考勤等
行政部门是如:总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后勤,食堂绿化维修培训安全宿舍等
行政主要是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前台,接待,后勤、住宿、保安、安全、食堂、住宿等等都可以包括进去
而人力资源主要是招聘与甄选、薪酬福利、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劳动关系、工作分析等几大模块
人事部则相当与有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 企业行政人事职能的等级划分: 对于企业单位人员级别设置(有部分国家考级的除外)国家或地方政府都无相关规定,各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自由设定职员、助理、专员、主管等级别,但不一定每个企业都一样。人事、行政助理主要职责: 人事、行政助理主要是协助人事、行政经理开展工作,每家公司都有具体的岗位职责,各有不同的.
第四篇: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区别
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区别
一、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法学上的概念,我们更多是在法律意义上使用;行政审批是一种行政管理学上的概念,更多的是在行政管理意义上使用。
二、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则主要是在内部行政行为。
三、二者的救济途径有所不同,行政许可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如果认为该行政许可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救济,而对行政审批不服通常不能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论。
第五篇:文明信访与违法信访的区别
问: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信访人可以对下列五类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或者不服下列五类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即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具有立法权的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非行政机关,主要是一些事业单位。(3)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4)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问: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哪些规则?
答: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受法律保护,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对信访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给予了充分保护,同时,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重申了信访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对应的义务:
一是,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二是,信访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信访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三是,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四是,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但应当同时遵守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第十六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
问: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关于维护信访秩序主要有哪些规定?
答:公民的提出建议权和申诉权受宪法保护,但宪法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好的信访秩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针对当前在信访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条例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对于信访人违反上述规定的,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第一,由接待信访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劝阻、批评和教育;第二,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第三,违反集会游行示威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面对种种复杂的情况,行政机关既要防止片面强调表面的稳定和秩序,压制或者阻挠人民群众依法信访,也要防止无原则地迁就信访人不适当或者违法的信访行为,削弱管理、害怕管理甚至放弃管理,导致发生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情况。
问:哪些纠纷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
答:社会纠纷一般分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和刑事纠纷三种,不同的纠纷有不同的法定解决渠道。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自诉案件由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需要提起公诉的,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民事纠纷的,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以其他书面形式达成仲裁协议的,依据仲裁法申请仲裁。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或者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
问:什么叫异常访?
答:采用不正常或者违法的行为和手段到国家机关反映问题的为异常上访。如:打横幅、呼口号、散发传单、游行示威、绝食、自残、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车辆、堵塞交通、将老弱病残者弃置在信访场所等。对异常访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对情节严重,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何为依法有序上访?
答:《省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国家机关提出。信访人应当首先向当地国家机关反映信访问题,由当地国家机关作出处理或答复。只有在对当地国家机关的处理或答复不服,且有正当理由时,才可向其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受理、办理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问:《信访条列》对维护好行政中心门口的秩序有何规定?
答:省、市、县行政中心门口秩序的维护工作有公安部门负责,对妨碍信访秩序、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上访人员,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将其带离,对违法的集体访、异常访的组织者,公安部门依法传唤,根据情节轻重,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