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校开展“河北见义勇为法治论坛”征文的通知
关于在全校开展“河北见义勇为法治论坛”征文的通知
一、活动主题:
道德、法制、和谐
二、论坛参考选题:
1、见义勇为的概念界定
2、见义勇为的道德价值分析
3、见义勇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见义勇为与和谐社会建设
5、见义勇为的法律意义探析
6、见义勇为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7、见义勇为与弘扬社会先进文化
8、国内外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立法比较
9、见义勇为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10、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保护研究
11、见义勇为工作机制体制构建研究
12、见义勇为基金的来源、监管和使用
13、见义勇为人员评选制度研究
14、如何拓展见义勇为工作范围和救助对象,建立救危助难、见
仁勇助平台
15、就《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提出修改意见
三、征文要求:
1、格式要求:作者可围绕论坛主题和参考选题撰写论文,也可
以自拟题目,论文字数掌握在5000字左右,注释参照公开发表论文格式
2、奖励方式:各分团委结合本单位组织征文奖励办法,并将优秀作品报校团委(每个单位上报2—3份作品),校团委将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一、二、三等奖,将优秀作品推荐到省里
PS:
2012年4月10日前,附电子版交科协论文部
每人至少一份作品。
2012年3月16日
第二篇:第七期法治广东论坛征文
写在第11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里的主题感想——公民法治
素质
聆听法治进步的足音,展示法治和谐的力量,第11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了。今年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全国上下统一动员认真部署,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对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在全社会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写下一点对“公民法治素质”这一主题的浅薄感想。
一、法治内涵的本土文化传承
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书中。《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但有时并非作为一个词组,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法家提倡的“法治”与儒家的“德治”相对。当代的法学研究中有时把“法治”与“人治”相对。这种提法不准确。因为依法治国并不排除”人治“的成分,任何法律条文最终还是要人来执行,所以“法治”与“人 治”并不对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度下的法治内涵新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 2 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公民法治素质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公民法治素质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察: 1.公民的法治素质对法律制定的影响。法律制度完善,法律具有科学、民主、正义等品质是法治实现的基础。所以法律制定是法治的首要环节。通常,我们对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对法律制定的影响关注较多,而公民的法治素质对法律制定的影响却重视不够。但实际上,公民的法治素质较高,对一个国家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起着积极的作用。
2.公民的法治素质与法律实施之间的关系。法律的实施是指国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这包括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法律,也包括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律实施是法治实现的关键环节。法的顺利实施固然与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关,但是公民的法治素质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面。
(l)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法治素质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中的各级领导干 3 部而言,良好的法治素质必然能够促使其正确的认识法律的地位、本质和作用,树立现代化的法治观念。政府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法治素质对我国法治的实现有特殊的意义。法治国的核心是“法律至上”,要求政府行为依法,要求社会以法控制政府。
(2)司法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法治素质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又一重要方面。司法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司法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对司法活动的公平、公正、合法、及时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法律是否能够被正确顺利地贯彻执行和适用,同时对公民的守法心理也会产生影响。
(3)普通公民的具有较高的法治素质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又一重要环节。首先,具有较高法治素质的公民,具有坚定的守法信念,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踏人法律的禁区,而且,这种守法的信念不仅表现在公民守“善”法上,还表现在公民能守“恶”法上。其次,具有较高法治素质的公民善于“用法”,即能够依法取得各种权益。再次,具有较高法治素质的公民具有健康的诉讼心理,在自己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手段寻求法律保护。从而,一方面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因“私了”等方式引发的违法犯罪事件;另一方面,也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制裁,使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四、法治素质对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意义
培养和提高公民法治素质必将对提高我国广大公民整体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反映在: 1.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对于塑造合格的理性市场主体具有重要作用。合格市场主体的理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又具备遵守市场规则的自我约束能力。法治素质的提升,法治素质较高的,市场主体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守法自觉程度都较高,这就能提供其守法的客观依凭和自我内在约束的思想基础;第二,扩大市场经济的法律要求,推动市场经济规范化和法治化。个人对市场的法律要求和市场反过来推动个人法治素质的提高的运动,正契合了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本质特征,推动着市场经济健康地向前发展。在此,可以归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公民的法治素质是其作为市场主体的一个基本素质。公民的法治素质提高以后,其对法治的认同感会以不同形式转化到他的实践中去。第一就是他对法律的信任增强,从而对于市场经济的信任也会增强;第二就是他对于市场经济依法运作即法治属性的认同,从而在能预测自己市场行为后果的前提下,放心地进入市场。
3.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对于公民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精神的提升上有重要意义。周永坤教授认为:“如果我们将制度文明从广义精神文明中分离出来,从而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使用精神文明一词——狭义 5 的精神文明,那么,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其交叉部分则为依法治国的非制度部分——思想观念部分,精神文明中与治国方略、法律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公民个人法治素质的构成中的自觉守法意识及权利、平等意识正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即思想建设,而公民个人法治素质中关于法律知识积累部分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意味着国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
五、提高我国公民法治素质的途径和对策
1.大力提倡和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国人的整体文化素养;我国人口素质不高与我国的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不发达有直接的关系,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难处,但教育毕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今后我们必须渐进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真正把素质教育摆在教育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公民。
2.规范和发展法学教育,以培养更多高法治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适应法治对法律人才的需要。事实证明,中国走向现代化法治道路的最大阻力不是低素质的百姓,而是法治素质不高的法官。如果处处依法办 6 事,官员则处处受到制肘,会失去大量特权,所以普法的重点首先是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而我国当今的情况是一般公民法治素质较差,而法官的素质也不高。根据2007 年调查统计表明,全国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系统共有干部约85.7 万人,其中具有法学类专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3.57%,有本科学历的更少,不到10%,在法院系统中,现有法律干部具有专科学历者不过27%,本科以上法律专业的不到6%。估计现阶段我国法律人才缺口应在40 万人左右,因此,就我国法治需要来说,大力发展法学教育势在必行。应该说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不高上,国外很多国家法学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之上的,即本科毕业后才能开始学习法律,相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我国的法学教育起点是较低的,即主要建立在本科起点上,甚至还有专科起点的,这就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整体法学教育质量和要求都很低。特别是现在,由于各大高校无限制扩大法学招生,而实际师资力量根本不足,导致大量法学毕业生无论从学识上还是能力上都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有人戏称,现在是博士当成硕士来培养,硕士当成学士来培养,学士则当成专科生培养。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必将遗害无穷。
第三篇:关于在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的通知
辽石化大团发 字2009(2)号
关于在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的通知
雷锋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46周年纪念日,在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年的时代环境里,为了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拓展“学雷锋”内涵、赋予“学雷锋”新意,经团委研究,决定将三月份作为学雷锋活动月,突出重点,集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并以此为启动,延伸至全年。现将活动月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地:
各级团组织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学院实际,积极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的积极性,认真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团员青年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健康发展,促进我校学雷锋“五个一”工程建设,突出我校
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特色。
二、活动主题:
传承雷锋精神,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09年3月
四、学雷锋活动安排:
1.开展学雷锋主题班团会教育活动。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织一次学习和讨论‘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对照雷锋找差距’的主题班团会。各支部就发扬自强自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地去追寻雷锋的足迹,感悟雷锋的德行、体验雷锋的心灵,在奉献中体现作为,在付出中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围绕如何塑造新时期共青团员新形象,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各班可以通过阅读书报活动、演讲、辩论、讨论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对雷锋精神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和学习,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开展“学雷锋义务奉献日”活动。在3 月4、5日为我校学雷锋统一行动日,由大学生学雷锋理论与实践协会组织开展“自觉学习实践雷锋‘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争做雷锋式的大学生”签名活动,各学院将组织青年志愿者集中开展义务咨询、修理家电和日用品、义诊、雷锋照片拍摄地景观纪念、清扫等便民服务活动。
3.开展学雷锋主题征文、演讲、辩论大赛。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拟题,以学院为单位,广泛开展征文、演讲、辩论大赛等活动,教育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不断砥砺品格,提高素质。
4.开展“学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踏雷锋足迹”实践体验活动。各级团组织要组织学生积极广泛开展人人能讲一段雷锋故事、人人能背诵一篇雷锋日记、人人能传唱一首雷锋歌曲、人人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活动。通过活动学习、领会、感悟雷锋日记质朴、生动、深刻的思想,传唱雷锋歌曲体味雷锋精神的永恒和魅力,教育青年学生不断刻苦学习树优良学风,无私奉献挑重担,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大学生。
5.以创建和谐校园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团员青年开展种草植树、清除白色垃圾、非法张贴物等美化校园活动,引导广大同学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创建绿色文明校园。
6.开展“节省资源、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主题活动,号召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煤,使节约意识渗透到每一名学生心中,为建设节约型学校做出积极的努力。
7.抓好“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服务基地”建设。开展以“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主题的进社区、下农村志愿服务活动。面向社会,继续深入开展学雷锋共建、敬老助残、扶贫帮困、智力支教、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公益劳动、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与贫困户、老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
开展访贫结对活动,为他们提供教育、科技、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义务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
8.以“百家讲坛”为载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成长”、“雷锋精神伴我行”事迹报告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扎实工作、爱校荣校、感恩奉献、团结协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9. 开展学雷锋集体、个人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利用橱窗、网络、刊物、横幅等阵地广泛宣传我校学生在学风、志愿服务、热心助人、社会实践等不同方面的学雷锋典型集体或个人的事迹,通过海报评比、宣传画展、人物访谈等活动以及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探讨雷锋精神的内在价值和时代内涵,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将雷锋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与建设和谐校园结合起来。
五、学雷锋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学校统一部署的集中活动与自己的具体活动、特色活动结合起来,把集中活动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雷锋活动的有效开展。
2、突出主题,确保实效。要重点突出学雷锋活动的主题与核心理念,重点策划好活动项目,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入手,确保志愿服务取得实效。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志愿活动的社会效应、公众反响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掀起志愿服务的新高潮。活动中要打
团旗,戴团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认真总结,巩固成果。做到每项活动开始有计划、结束有总结,并做好所开展活动有关图片、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断巩固成果。各院团委要及时将本院开展学雷锋活动总结材料以及有关图片(4月5日前)上报校团委办公室。对于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将作为评选“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的条件。
共青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委员会
二OO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在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全校开展“学雷锋 讲文明 树新风”
系列活动的通知
各年级、各班级:
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爱党、爱国、爱人民。为进一步建立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培养广大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现将有关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体验活动
1.在学雷锋活动中深入推进“三养成”教育活动。将守公德、勤学习、爱劳动为内容的“三养成”教育活动与校园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良好习惯,提高“三养成”教育活动的成效。
2.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学雷锋活动中,进一步推进我校志愿者队伍建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行为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要发挥学生会、团支部作用,将学雷锋做好事与服务社区、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制定学雷锋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学雷锋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助人为乐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开展“雷锋车”组事迹明信片邮寄活动。为让“雷锋车”组事迹家喻户晓,营造全民学雷锋、宣传“雷锋车”组事迹的良好氛围,全校学生在3月开展宣传“雷锋车”组事迹明信片邮寄活动,发动学生向全国各地、亲朋好友邮寄“雷锋车”组事迹明信片。
二、举办“身边的雷锋故事”演讲比赛
1.活动要求及安排。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崇尚美德、践行美德、传播美德的实践活动。各年级从3月起,启动“我身边的雷锋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参与活动,班班举办演讲比赛的良好局面。
2.举办校级演讲比赛。在各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初赛的基础上,学校于3月底举办“我身边的雷锋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三、开展“我身边的雷锋故事”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1.活动内容与要求。本次“我身边的雷锋故事”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以组织学生阅读《雷锋车的故事—连云港市中小学生德育读本》为基础,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重点,以“拥有爱国理想信念,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恪守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线,以“阅读故事、感悟文化、实践互动、体验幸福”为基本架构,围绕“我身边的雷锋故事”,联系自己成长过程撰写读后感。
2.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积极向上,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
(2)征文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
(3)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800-1500字为宜;
(4)每篇稿件请注明作者的年级、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5)本次读书征文活动时间为2013年3月15日――4月15日。
学校将表彰在系列活动中组织有力,成绩突出的班级和个人
第五篇:第五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申报
暨第五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一、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申报公告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以下简称“钱端升法学奖”)是中国政法大学倡议设立的全国性法学研究奖项,旨在纪念钱端升先生对我国法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促进法学研究繁荣发展,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经向教育部主管部门申请,根据全国普通高校社科统计年报有关奖励认定的办法,钱端升法学奖被认定为“部级奖”。根据《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的规定,2014年举行第五届评奖活动。现将有关申报事项公告如下:
1.申报范围:普通高校教师,法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及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工作者均可申报。申报成果须为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公开出版发表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和省部级以上党政部门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研究咨询报告不受此时间下限限制)。
已申报过前四届钱端升法学奖的研究成果不再受理。
2.奖励等级和数额:一等奖3项,每项奖金人民币8万元;二等奖15项,每项奖金人民币2万元;三等奖 30项,每项奖金人民币1万元;提名奖20项。
3.申报办法:请登陆中国政法大学校园网钱奖专题网站(http://gate.cupl.edu.cn/qdsfxcgj)、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查询和下载《申报通知》、《申请评
审书》及相关材料。受理申报时间为2014年4月1日至5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杜彩云,010-58909650,***。
二、第五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第五届钱端升法学奖颁奖大会将于2014年12月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将同时举办第五届“中国法治论坛”。论坛主题为:“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现面向全国征文,经专家评选的优秀论文作者将被邀请参加第五届钱端升法学奖颁奖大会暨第五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请于2014年9月30日之前挂号寄: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邮编102249)刘璐收。请在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样,同时将电子版发送到lul01@cupl.edu.cn。联系人:刘璐,电话:010-58909103,***。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