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法院装备管理 保障各项工作需要
加强法院装备管理 保障各项工作需要作者:宁安市人民法院调研室 肖云波发布时间:2009-09-27 15:41:48
法院装备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队伍建设和司法政务工作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人民法院履行职能、实现公正司法的基本物质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依法治国”被确定为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和地方对人民法院的建设更加重视,对法院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为法院改善物质装备创造了条件。九十年代后期,最高人民法院把基层法院“两庭”建设提到了重要日程,审判法庭、办公大楼逐步建成,围绕审判工作开展的审判设施、装备得到了较快改善。特别是世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实施,加快了法院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局域网、计算机等高科技装备陆续装备到基层法院,装备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在极大地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对各种装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及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基层法院的装备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考验。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合理地使用好这些装备,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保障法院审判执行等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司法公平、公正的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强法院装备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法院的装备是法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法院主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法院装备管理是法院自身建设和加强法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与审判管理、行政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要牢固树立“管用一致”的理念,改变“重用轻管”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在基层法院加强装备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装备管理是适应当前审判执行工作和司法改革的需要。随着《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的实施,审判执行工作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与之相适应的法院“两庭”建设、信息化建设必将进一步的加强,数字化法庭装备、庭审设备以及网络直播设备等现代化的装备必将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会越来越高。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智能化设备将成为提高审判质量、办公效率,促进案件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将被广泛使用;各种保障车辆、档案设施、监控设备和通讯器材等服务审判执行的装备,也必将大量装备到基层法院和法官手中,对这些装备管理和维修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加强装备管理是适应当前法院管理的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法院不断提高内部管理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人民法院要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建立覆盖法院建设各方面的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基层法院装备管理在适应新的管理和考核体系的同时,又可以利用先进装备的功能,为实现法院现代化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宁安法院在法院局域网上运用审判软件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各类表格的功能,对每个案件实行精确管理、定期通报,不仅实现案件的全程跟踪管理,还对即将超审限或超审限案件亮“黄、红牌”警示,提高了案件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当前基层法院装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各地基层法院都重视了装备管理工作,对装备管理的认同度在不断提高,使用了大量经费购买了各种各样的装备和设施,也引进了部分专业装备管理技术人才,在装备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传统观念的存在,有的法院领导存有“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个别法官对装备管理不以为然,相关的制度和措施缺失,致使装备管理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装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法院的中心工作是审判执行工作。在少数领导看来只要把审判执行任务完成了,其它工作都是次要的。又由于过去法院案件少、规模小、装备单一,其管理和使用对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领导及有关人员的重视。殊不知,现代审判执行工作与现代化的装备关系越来越紧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连整体。从案件受理、送达、开庭、法律文书的制作到案件的执行,哪项工作离得了司法装备?事实证明,“司法装备”是“催化剂”,司法装备管理水平越高,保障能力就越强,审判执行工作效率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促进法院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装备管理体制不顺。基层法院除少部分装备是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购买,通过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外,大部分装备是地方或法院自筹资金购买,对这部分装备应由地方资产管理部门监管,由于法院在整个地方机关架构中的特殊性,一些地方资产管理等部门对法院装备检查、监督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基层法院装备监管由上级法院装备部门进行,依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等规定,上下级法院之间为法律监督关系,而在司法装备管理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或内部规范。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造成了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装备监管指导缺位,致使一些基层法院司法装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发现和纠正。
(三)装备管理意识淡薄。法院与其他机关一样,装备经费主要是财政负担,因而对装备管理的意识方面比自负盈亏的企业淡薄。由于管理人、使用者装备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定等,经常出现部门自行购买装备不办理登记手续,人员工作岗位变动不办理装备变更手续,人员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法院后,个人保管使用的装备不按规定进行移交,甚至占为私有,装备的采购、登记、申领、维修、报废等制度不健全,登记不及时、不准确,随意处置、报废等现象,导致装备管理混乱无序。
(四)装备管理的职责不明。长期以来,基层法院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审判、轻行政;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审判管理制度非常健全,而装备管理制度缺失。《人民法院装备管理规定》没有出台,法院的各级领导装备管理的职责不清晰,对装备管理不重视,有时撒手不管。装备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装备管理中出现了问题、造成了损失也无法追究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五)装备使用效率低下。基层法院没有建立专职装备部门和固定装备管理人员,很难做到整体规划、专人统筹、合理配置。使用部门自成一体,各部门之间装备共享程度较低,主管部门由于缺乏合理调剂协调手段和职责,造成了装备未物尽其用,利用率低。有的领导和部门为了标新立异,求新求全,购置了一些高档家具、音响及录音设备等许多不常使用的装备,造成了装备闲置浪费。有的盲目攀比,对一些尚可使用的装备提前淘汰更新,导致不少尚能使用装备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对部分维修后能继续使用的装备不愿修理,甚至对一些正在使用的装备也不愿进行正常维护、保养,使其提前“退休”。例如有些购置1-2年的电脑,虽然配置赶不上新潮,但作为办公、文字处理为主的审判执行人员完全可继续使用,许多部门和人员就急于换新,造成法院装备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六)相关专业人才奇缺。装备管理工作需要一些擅长财务、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但基层法院没有专门装备管理部门及其编制,装备管理人员主要由部队转业干部、没有审判资格的新进人员以及工勤人员组成。不少法院采取轮岗或顶岗,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装备管理专业知识缺乏,凭经
验和传承的方法工作,很难胜任现代法院装备规范化、技术化管理的需要。同时,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是审判职务,主要从事审判工作,抓审判工作得心应手,抓装备管理是力不从心,导致管理乏力。
(七)装备管理队伍不稳定。多数基层法院装备管理人员通常是身兼数职,难以专心工作。再加上装备管理人员在基层法院没有上升的空间,职级问题很难解决。法官、法警分别有法官津贴和警衔津贴,而装备人员什么都享受不到,造成了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想通过学习法律来改变现状,一旦通过司法考试就想方设法进入法官队伍。不稳定的队伍结构,制约着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队伍的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审判执行部门每年都有各种评比和表彰先进活动,而装备管理从来没有此类活动。即使是本院的优秀公务员、立功等表彰先进评比活动,有限的名额都倾向了审判执行人员,装备管理或者司法政务人员很难上榜,影响了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基层法院装备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的实施以及人民法院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法院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必然增多,装备在法院审判执行等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各级法院对装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亦不断增强,科学、规范地管理好法院装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法院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提高意识,建立领导机构。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从提高认识入手,大力宣传加强装备管理的重要性,使法院各级领导和全体干警充分认识到装备管理工作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开展审判执行工作和其它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增强大家参与装备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成立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院装备管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管理中的调研、决策、听取和审查管理工作情况的作用,各部门负责人要与院装备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本部门的装备负总责,切实改进和加强装备管理工作。
(二)理顺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或省高级人民法院要与中央、省市有关编制部门协调,确定基层法院装备管理部门机构,增加专职人员编制,使其管理体制合理、科学,适应基层法院当前的需要。其次要根据法院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装备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文件,克服装备管理规定欠缺和不足的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以上级法院为主,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的装备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基层法院装备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第三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符合工作实际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一是建立归口分级管理制度。院办公室作为装备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全院装备实施统一管理,抓好装备管理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落实,定期向院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具体做好采购、入库、登记、分发、维护、报废、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办公室、庭室、使用人在内的三级管理体系。办公室设立专职管理员、各部门设立兼职管理员、使用人为具体责任人,从而分清管理的层次。专职管理员负责全院装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兼职管理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装备申请、领取、登记、报损等工作,使用人是装备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所使用装备的保管和信息反馈工作。二是建立网络化动态管理制度。对法院所有装备建立台帐,按照部门、使用人、种类、编号、购买日期、购买价格、状况等建立明细账,实行标签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动态管理系统,使装备管理更具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建立与审判绩效考核制度相衔接的装备考核检查制度,把装备检查考核纳
入每季度的绩效考核中。细化检查项目和标准,确定合理分值,考核到具体人、具体事,增强检查考核的可操作性。
(三)明确职能,强化监督机制。要把装备管理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与党风廉政责任制结合起来,明确纪检监察部门在装备管理中地位和职责,纪检监察部门要直接参与工程及购买大宗装备的决策、招标、合同签订、验收、审计等。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装备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装备管理部门要提高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在装备采购等活动前要主动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在各项工作中主动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参与,还要全程公开装备管理有关活动情况,接受全体干警和社会监督,提高装备管理工作透明度,促进装备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依托法官学院等培训机构,对现有的装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轮训,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可以将部分人员选送到相关大专院校或职业学院学习深造,聘请本地高校的专业教师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利用空余的行政或事业编制,采取公开招录或到有关高校选招的形式,积极吸纳和充实有关专业人才,以岗定人,人尽其才。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培养爱岗敬业的人才队伍。要结合法院实际和装备管理工作的现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装备部门要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制定司法政务人员职级晋升、职业津贴等制度和规定,使得司法政务人员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收入不低于同等级别的法官。每年拿出一定的名额对装备管理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人员给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努力调动装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司法装备管理工作上台阶,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法院行政装备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法院行政装备管理
作者:王网宝发布时间:2008-10-31 16:52:38
随着基层人民法院基础建设的深入,法院的现代化办公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办公设施更加齐全,技术要求更加提高,这都给法院的行政装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和探索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模式,建立保障审执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新时期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基层法院管理工作中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基层法院行政装备管理的特性和要求
基层法院行政装备管理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涉及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环境管理、绿化管理、安全管理、水电空调电梯保养维修、会务保障、网络管理、车辆管理、食堂工作等等,旨在为法院审执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为法院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为人民群众到法院参与诉讼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法院行政装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干警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并且关系到法院的审执质效和老百姓对法院的印象。因此,人民法院的行政装备管理工作在整个法院的工作中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法院的行政装备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一是服务性。法院行政装备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为审执业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为法院审执等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是复杂性。首先它表现为事无巨细,头绪繁多,审执等各项工作所需的交通、通信、器材耗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审执工作人员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审执等各项工作的展开和审执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法院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
三是持续性。行政装备管理工作一年365天,天天都要不间断运转,特别是安全保卫等工作时时不能有间断。并且还要有超前的概念,如接待、安全等问题都要事先就展开准备,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直接管理和物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的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模式
法院的行政装备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是直接管理模式。所谓直接管理模式,就是由各法院的专门内设机构即行政管理装备部门直接管理法院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行政装备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包括对人、财、物的各项管理。直接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
1、安全性强。从事行政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具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素养的工作人员,且只服务于法院自身,相对安全保密观念较强。
2、管理较具体、深入。由行政管理装备部门直接干预行政装备管理,使得管理工作更能细致全面展开;
3、可以解决一些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但直接管理也存在着很多弊病,主要体现在:目前各法院行政装备管理部门配备的人数均不多,如实行直接管理,势必需要大量的辅助管理人员。
4、费用支出较大,因为法院不仅要支付这些辅助管理人员的工资,还要考虑奖金及福利、社会保险等,这又成为各法院的一大负担。
所谓物业化管理模式,就是法院将各项行政装备管理工作委托社会上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由物业公司具体管理其下属的人、财、物,法院对从事行政装备管理工作的人、财、物不直接发生关系。法院行政装备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监督。采用物业化管理的有利因素有:
1、管理人员精简。目前,在直接管理模式下,各级法院配备的行政装备力量尚可应付。
2、管理强度、难度减轻,重点在于监督工作和与物业公司的联系,也不受各种关系的干扰,管理人员能放手监督管理。
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强,工作效率高。费用支出相对较少。由于物业公司安排从业人员,往往能兼职则兼职,一身多职,人员较少,相对开支费用较少。
4、符合现代机关后勤保障社会化趋势。但物业化管理也有弊端,这主要在于各级法院的保密内容较多,故必须加强对后勤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和培训,防止泄露审判秘密。
鉴于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两种管理模式的各自优势,实行两种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各级法院的行政装备管理工作服务。对涉及安全保密内容要求较高和法院干警切身利益的保障事物宜采用直接管理模式,如对食堂、车辆、网络等方面的管理。对一般性的日常保障事宜采用物业化管理模式,委托物业公司实行社会化管理,如清洁卫生、绿化管理、安全值班、水电空调电梯保养维修和会务保障。
三、建立新型的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模式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法院行政装备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审执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模式的实践中,要围绕着这一核心任务,本着保障审执工作为原则,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重点服务和全面服务的关系。重点服务指为法院领导开展政务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法院领导的政务活动事关全局,直接影响法院工作的开展,因而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应视为重点,不能有失误;全面服务指为法院机关提供良好的服务。全面服务包括为法院审执工作有效运转服务和为改善干警生活福利服务。这种服务关系事关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到大多数干警的切身利益,服务的面很广,内容很多,所以应从全局角度出发,事无巨细,处处占据主动。
第二,要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法院的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的拨款,这就决定了在行政装备管理中节流就是一种开源。要做好节流工作,首先在资源利用上要节流。不盲目采购,成闲置浪费,而要合理充分地利用诸如办公、交通等方面的硬件资源。其次是在法院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节流。对于法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充分调查市场,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再次是在消耗与支出上的节流。如走廊的灯光、洗手间的流水,办公室的电话等问题。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从小处着眼,细致管理,做好节流的工作。第三,要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加强管理是提高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服务质量的有力保证。服务和管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行政装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单位的环境卫生、服务质量都能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因此,建立新型的法院行政装备管理模式,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抓好以财务成本管理和服务管理中的各项管理,使法院的行政装备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近几年,各级首长机关和基层都十分重视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对如何科学管装爱装,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可行的方法,成效显著。从基层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都有一套管装爱装的好传统、好经验,管理秩序比较规范,制度落实较好,基本上步人了规范化管理轨道。但是由于军械装备管理工
http:///Article/Print.asp?ArticleID=8308#
第三篇:美食节各项保障方案
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各项保障方案
现场指挥部工作方案………………………………………………3
一、现场指挥部组成……………………………………………………3
二、现场指挥部职责……………………………………………………3
三、现场管理处置程序…………………………………………………4
四、指挥部有关处事项…………………………………………………4 治安保障方案………………………………………………………5
一、治安保障目标………………………………………………………5
二、治安组织机构………………………………………………………5
三、治安保障措施………………………………………………………6 第三章 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
消防保障方案………………………………………………………7
一、消防保障目标………………………………………………………7
二、消防组织机构………………………………………………………7
三、消防保障措施………………………………………………………8 第四章 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 交通保障方案………………………………………………………9
一、交通保障目标………………………………………………………9
二、消防组织机构…………………………………………………………9
三、消防保障措施………………………………………………………10
四、附件…………………………………………………………………10 第五章 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
用电安全保障方案…………………………………………………11
一、用电保障目标………………………………………………………11
二、用电组织机构………………………………………………………11
三、用电保障措施………………………………………………………12
四、附件…………………………………………………………………12 第六章 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
食品卫生保障方案…………………………………………………13
一、卫生保障目标………………………………………………………13
二、卫生组织机构………………………………………………………13
三、卫生保障措施………………………………………………………14
四、应急处置措施………………………………………………………15 第七章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
场地保洁保障方案…………………………………………………16
一、环境卫生保障目标…………………………………………………16
二、场地卫生组织机构…………………………………………………16
三、环境卫生保障措施…………………………………………………16
四、附件…………………………………………………………………17 第八章 20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
后勤、统计、现场巡查保洁保障方案……………………………18
一、目的…………………………………………………………………18
二、综合保障工作组织机构……………………………………………18
三、综合保障工作职责…………………………………………………18
四、现场综合管理组人员组成…………………………………………19 第一章 展销现场指挥部工作方案
211首届大丰港国际啤酒美食节活动方案活动期间美食节组委会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由大丰港文化传媒中心和麋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各指派一名领导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全面负责活动的保障工作,副总指挥负责运动的有关保障工作。港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市卫生局、供电所等部门组成。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指挥部成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工作,活动期间根据工作需要派员处置现场事务,按各司其职的要求,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处置有关工作。
为加强活动现场管理,指挥部下设治安、消防、交通、用电、食品卫生、场地保洁六个领导小组和一个负责后勤、统计、现场巡查的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专项事务的管理与处置。
二、现场指挥职责
对现场各项保障工作实施检查、监督、调度和控制。及时处理现场发生的问题,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对突发和急救事件进行及时快速应急处置。
三、现场管理外置程序 现场管理要求。由各领导小组及职能部门按照保障方案及具体安排实施。
一般性事件处理,如消费者急病或寻人寻物,以及一些个体问题由现场的工作人员联络相关对口部门,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严重突发事件的处理。由现场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快速通知指挥部,值班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实行紧急协调和指挥,有关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的在指挥部的指挥下进行紧急处理。职能部门负责调查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指挥部的负责向组委会及相关上级部门汇报具体情况。
四、指挥部有关事项
现场办公场地。设立于大丰港体育场一楼办公室。
指挥部工作时间:2011年5月16日——5月22日,每日的展销活动时间。
指挥部设立现场服务台和广播站。指挥部配备医务人和急救药品。
第二章 展销治安保障方案
一、治安保障目标 合理地控制现场人流量。确保现场人员有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发生重大的治安事件。
遇紧急情况时,进行现场人员的疏散,并保持疏散的有序性。
二、治安组织机构
指挥部下设治安保障领导小组,由港区公安分局(或边防派出所)指定 担任组长,并指派领导小组成员。指挥部设立联络员,负责指挥与领导小组的联系,联络员由李华担任。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负责现场的治安保障工作;
2、负责对现场治安人员的管理;
3、负责与市公安部门的工作联络,并执行公安部门下达的有关指令;
4、负责现场治安情况的检查,对发现问题进行处置或与上级联系;
5、负责每天的治安保障情况记录。联络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领导小组与指挥部门的联络:
2、负责现场治安情况的协查。
3、根据指挥部和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有关工作。
三、治安保障措施 小吃的展棚美观牢固。
合理安排出入口。为不使现场出入口出现人员拥挤,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分设2个出入口(南侧和北侧大门),出口和入口分设在道口同一端的两边,以有效地疏散参加活动的消费者。
出入口每天安排武警和保安维持秩序。
活动期间安排干警2人、保安人员4名,主要负责活动前、中、后的具体治安管理工作。
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员在展销现场内巡查,以杜绝假币的使用和扒窃事件的发生。特殊情况处置。根据展销期间的人流量情况,由领导小组长根据安排和现场治安安全的需要,适时调整警力和保安力量,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消防保障方案
一、消防保障目标
加强现场消防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现场消防安全,确保活动期间不失一把火。
及时消除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遇紧急情况,及时进行现场处置,预防事态的扩大。
二、消防组织机构
指挥部下设消防安全保障领导小组,由港区消防支队派一名负责人担任组长。指挥部设立联络员,负责部与领导小组的联络工作,联络员由李华担任。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按指挥部的要求负责现场消防安全保障事务;
2、负责对消防人员的管理;
3、负责对现场参展商的消防安全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
4、负责对现场参展商的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5、负责每天的消防保障情况记录。联络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间的联络;
2、负责现场消防工作情况的协检;
3、根据指挥部和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有关工作。
三、消防保障措施
活动设施安装后委托购物节组委会队美食节对消防安全进行测试。
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确保每个展位后面留有安全通道。每2个展位按照要求配备一只灭火器。指定专人定时检查消防安全,及消除火灾隐患。
制定灭火器和应急疏散预案,必要时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管制。
第四章 交 通 保 障 方 案
一、卫生保障目标
●活动现场周边的停车位和车辆通行道有明显的标志。●活动现场周边的车辆进出与停放有序。●活动现场出入口的道路畅通。
●活动现场周边车辆通行不影响参加参展销活动人员的安全。
二、交通组织机构
●指挥部下设交通管理领导小组,拟请交警大队指定一名副大队长担任组长,并指派2名干警、2名辅警人员领导小组的成员。指挥部设立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间的联络,联络员由
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活动现场的交通疏展工作;
2、负责对活动现场的交通管理;
3、负责对活动现场交通管理情况的检查,对发现和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
4、负责与市交警部门的联络;
5、负责每天的交通保障情况记录;
6、负责开幕式参会领导和嘉宾的车辆停放等工作。●联络员工作职责:
1、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间的联络;
2、负责活动现场周边交通情况的协查;
3、根据指挥部与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有关工作。
三、交通保障措施
●调整展销活动现场周边的交通安排,划定机动车、非机动车的通行道路,设立标志;确定具体的停车场场地,并有明显的停车标准。
●设置公交车的停靠点,设立人员进出的导向指示牌; ●活动期间原则上禁止车辆进出展销现场; ●安排交警维持周边交通秩序。
●与公交部门联系,确定活动期间的班车量和接送时间,并视人流量情况,必要时增加主要线路的临时班车。●特殊情况处置。根据活动现场周边的交通情况,由领导小组组长根据预安排和现场交通情况配置必要的交通管理力量。
四、附件
●《车辆进出、停车示意图》 第五章 用 电 安 全 保 障 方 案
一、用电保障目标
●保证活动的用电安全与用电量能满足活动的需要。●保证电路和电力设施的运转正常。
●通过用电检查和用电安全督促,使参展商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规定。
二、用电组织机构
●指挥部下设用电安全保障领导小组,由港区供电所指派一名人员任组长,负责对电路施工的监督与活动期间的用电安全管理。指挥部设用电管理联络员,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的联络,联络员由__麋鹿文化传播公司智海贵同志担任。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活动现场电路设计的审核,参与低配的调试和验收工作。用电设施施工单位职责;负责对现场电路管理人员的管理;
2、负责与市供电的联系,确保供电能适应活动的用电需要;
3、对用电安全工作作检查。●用电设施施工单位职责:
1、负责现场用电设施的施工;
2、负责对现场电路管理人员的管理;
3、负责对现场用电情况的监督抽查,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联系现场综合管理组作查处;
三、用电保障措施
●安排专业人员对用电设施的安全工作监控、管理和调试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活动期间的电路安全检查。
●由美食节组委会借用体育场供电设施和港区现有变压器供展销活动用电。
●由港区供电所保障整个用电负荷并安装高配线路,并进行具体调试和派员值班监控。
第六章 食品卫生保障方案
一、卫生保障目标
●确保活动期间所供应的食品符合安全要求,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确保活动参展商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预防传染病的传播。●通过活动现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预防发生重大的食品卫生事故。
二、卫生组织机构
●指挥部下设食品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麋鹿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指挥部设立联络员,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的联络,联络员由_麋鹿文化传播公司李勇同志担任。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负责美食节活动方案间的食品卫生事务,执行相关公共卫生规定;
2、负责对现场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
3、负责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4、负责对活动现场供应食品的卫生状况抽检和监督,并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5、及时发现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前采取纠正措施,在与挥部联系的基础上,负责同西博会公共卫生部的联络;
6、负责每天管理范畴的情况记录。●联络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间的联络;
2、负责现场公共卫生情况的协查;
3、根据指挥部和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有关工作。
三、卫生保障措施 ●规定参展商的具体行为:
1、参展单位在现场参展人员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健康证;
2、麋鹿公司与参展商签订协议。协议中对参展商执行美食节组委会《参展须知》中的食品了卫生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如所使用的食品原辅料及成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并有食品安全凭证可供备查;如查展人员在加工食品中必须穿工作服(少数民族可穿民族服装),戴工作帽,每个摊位必须备配一盆消毒水;
3、参展商在展销活动期间不得供应生鲜海产品、切块水果、生拌凉菜、改刀卤味及以国家明令禁止捕杀的野生动物为原料的食品;
4、参展商食品原辅料及食品不得在现场过夜,不得销售变质食品。
5、现场管理人员促进现场参展商认真落实美食节组委会《中华名小吃展参展须知》的各项要求。
●在展棚区统一安装自来水设施和污水排放设施。
●在现场设立粗加工点,以方便参展原辅料的清洗与粗加工。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旦发性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领导小组应立即向现场总指挥报告,并及时与有关卫生监督机构联系,做好相关善后处置工作。
●食品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展销现场各类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疑似食品采取立即停止出售的措施;对发生的问题负责落实相关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并配合疾病控制机构做好有关处理工作。
●对发生的食品中毒事宜,由领导小组确定专门人员,做好有关的应急处理工作。
●不可预见的问题,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和应急处理。
第七章 场地保洁保障方案
一、环境卫生保障目标
●及时清理现场垃圾、污水,确保展销场地的整洁,不积水。●为会展活动配备活动厕所,并不外溢。
●通过保洁工作和设施配置,为会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场地保洁组织机构
●指挥部下设环境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市环卫处指派一名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指派若干人员组成。指挥部设立联络员,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间的联络,联络员由李勇同志担任。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负责活动现场环卫设施的布局和落实工作;
2、负责对活动现场环卫清理人员的管理;
3、负责活动场地的卫生保障目标的落实;
4、负责活动现场保洁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联络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指挥部与领导小组之间的联络;
2、负责现场环境卫生情况的检查;
3、根据指挥部和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有关工作;
三、环境卫生保障措施
●由麋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环卫处签定《展销活动保洁协议》。●编制《保洁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实施好保洁工作。●展销活动现场环卫处设立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和临时活动厕所,并组织人员及时清理。
●活动现场保洁人员统一着装,并配带组委会提供的工作证上岗,遵守保洁工作规定。
四、附件
●《保洁保障协议》 第八章 后勤、统计、现场巡查保障方案
一、目的
为加强活动期间的综合管理,使指挥部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情况,做好会展期间有关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会展期间的后勤、统计和巡查等工作。
二、综合保障工作组织机构
指挥部设立后勤、财务统计、现场巡查综合管理组,综合管理组在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承担会务后勤、统计、现场协查等工作,以通过具体工作为展销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
三、综合保障工作职责 ●后勤工作职责
为切实做好美食节活动方案的直接后勤和相关后勤的保障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明确以下职责:
1、按要求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就餐和饮水供应工作;
2、负责做好与供应部门的协调衔接工作。●财务统计组工作职责
为力求统计工作的准确,并及时上报美食节活动的有关数据,反馈活动情况,特明确以下职责:
1、负责每天各营业摊点的结算工作,并做好记录,上报现场指挥部;
2、负责统计每天公安、交警、保安、青年志愿者及各有关部门参与管理的人数,并作上报;
3、负责职责范围内各项数据的记录。●巡查组工作职责
为确保活动期间各项工作的相互衔接,及时发现有关问题,有效采取预防措施,特明确以下职责:
1、配合电力安全保障组对每个展位的用电情况、用电安全进行查查;
2、配合食品卫生保障组对每个展位的参展食品卫生及参展经营人员是否有个人健康证等情况进行协查;
3、配合治安消防安全保障组对摊位的安全消防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协查;
4、对参展商违反规定的行为,按《参展须知》的规定填写违约处理单,由参展商负责人或负责人指定的人员在处理单上签字后,交美食节组委会进行处置。
四、现场综合管理组人员组成 根据指挥部的工作要求,综合管理组的人员由麋鹿文化传播公司和大丰港文化传媒中心人员组成。
第四篇:论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论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内容提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作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要求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加强对行政收费的规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执法财政保障体制”为改革和完善现行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规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经费主要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大类,它是人民法院用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打击犯罪,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专用经费,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其形成保障体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是,随着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办公、办案经费不足,现有的经费保障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为此,笔者认为,从经费的来源和经费的利用两个方面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司法体制改革;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来源;利用。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承担着惩罚犯罪,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顺利进行的艰巨任务,而没有充分的物质作保障,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实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可见,物质保障是法院实现审判职能的前提条件。因此,维护法院审判活动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十分重要,只有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工作,确保经费到位,才能促使审判工作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现行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与人民法院面临的日益繁重复杂的司法任务还不相适应,不能充分保障人民法院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亟待改革完善。
一、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概述
(一)法院经费的概念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经费是指(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1可以说,这里的“经费”是从狭义的角度定义的,它只指机关和学校两个部门的经常费用支出。后《新编现代汉语词典》扩大了该词的定义:“国家的经常费用;也指(机关、厂矿)等经常支出的费用。”2包括了两层含义,既指国家,又指机关、厂矿的经常性费用支出。由此,我们可以给法院经费界定一个概念:法院经费是指法院经常支出的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历史沿革
自1949年建国始至1984年之前,我国曾经历了一个长达30余年的诉讼无偿时代。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了第一个《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1985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印发《关于法院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的通知》(法(司)发[1985]23号),用以规范法院内部的财务管理。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代替了《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为了配合《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联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加强诉讼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法(司)发[1989]25号),应当说法院诉讼费用管理是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重要内容。1996年1月16日,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文)字[1996]4号),自1996年1月1日起实行。《关于加强诉讼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法院经费保障体制进入新的阶段,它开始在诉讼费用领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的诉讼费用扣除该案必要的办案经费支出后,应按期将结余及时上交同级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按核定的数额拨付,并与预算内资金结合使用。1999年7月22日,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公)字[1999]406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文)字[1996]4号)和《关于最高人民法院集中部分诉讼费用的实施办法》(法字[1996]81号)同时废止,标志着我国法院经费管理体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办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依法收取的诉讼费用,属于国家财政性资金,诉讼收费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在诉讼费用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监督和检查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落实。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1月28日发布《人民法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行)字[2001]276号),该办法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它规定我国法院的支出主要由三大块构成:第一,基本支出,包括机关经费支出、外事经费支出和业务经费支出,其中机关经费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第二,项目支出,其范围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计划予以确认,其中申报、审核、实施、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按财政部门的有关项目管理办法执行。第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包括法院业务用房、人民法庭建设支出。法院的支出是由收入来支付的,人民法院的收入也由三块构成,即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至此,人民法院的收入主要由诉讼费收入和财政拨款构成。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12月9日公布,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新的诉讼费收费办法,对法院诉讼费用的范围和标准进一步细化,大幅减少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该办法规定,诉讼费用的交纳和收取应当公示。同时取消了法院对诉讼费的管理权,改由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诉讼费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明确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全额上缴财政,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重要性
1、物质决定意识。
法院经费作为法院各个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制定各项计划决定等意识举措。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一切活动的根本,物质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各项职能的前提条件。因此,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独立审判,是行使审判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现独立的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充分的经费保障作为经济基础,法院的各项工作怎么开展?干警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将接踵而来。
3、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管理在现代社会各机关和企事业组织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经费管理是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经费管理得好,才便于协调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便于系统的正常、有序地运转。一个缺乏经费管理机关或企事业组织,就好比是失去指挥和控制的一台机器,与其他物品没有多大的不同。
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现状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权与事权相配套的原则,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主要是由同级财政予以拨款,中央、省级财政予以专款补助。各级财政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安排法院预算,一般是在保障人员经费的基础上,对日常公用经费按人员核定数额,法院自身收取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作为行政性收入全额上缴国库,财政再根据财力状况与法院部门预算核定的标准,以行政事业性补助的方式拨给法院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但在全国范围内,由于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存在失无性缺陷,使得中央三令五申的“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缺乏保障机制,多年来难以真正落实,收支挂钩、以收定支、明脱暗挂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司空见惯。长此以往,难免导致一些法院机关受利益驱使,为钱办案、越权办案,滋生腐败,有损公正。
(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
1、经费短缺
当前,由于各级地方人民法院的经费保障水平取决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地区差异很大,经费保障无法落实,对法院工作产生严重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1)对干警利益和法院队伍建设的直接影响。法院干警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给,有的长期拖欠国家规定发给法院干警的政策性津贴和补贴,有的长期拖欠干警的差旅费,严重影响了干警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无法吸引到优秀人才进入法院系统,影响到法院干警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法院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2)对司法权威的影响。法院的人员经费、办公、办案经费得不到保障,干警不能安心法院工作,办公场所简陋,办案装备落后,不能保障法院工作的廉洁和高效,影响法院“公正与效益”的工作主题落到实处,进而影响到司法权威。
(3)对社会的影响。法院经费无法保障让法院的正常运转受到严峻的考验,许多基层人民法院由于长期拖欠水电费、邮电费,曾出现被停水、停电和停电话等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办案的现象。法院的“两庭”建设欠债,长期得不到清偿,债权人上门追讨债务,债权人到处上访,甚至起诉法院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这既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又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审判权受制于地方行政权。
审判权是一种国家权力,就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性质看,无论哪一级的法院都是国家的法院,而不是某某地方的法院。它捍卫和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法律。但是在现行经费保障体制下,关系到法院的审判工作能否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物质装备条件以及法院干警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其调控权都掌握在同级地方政府手中。在这种权力格局下,国家审判权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地方行政权。因此,法院往往更多地从发展和保护本地经济利益出发去执行法律,而不是着眼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司法公正,其结果必然是司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司法地方化的现象最终导致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没能通过案件对社会起到法律指引作用,而“沦落”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纠纷解决机关。在当地政府眼里,这种纠纷解决机关与其他机关相比,只是程序性比较强而已。
3、法官不独立。
“司法独立原则,即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3这里的司法独立,不仅仅是指司法权的独立,作为行使司法权的法官的独立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下,法院的经费受地方财政的牵制,法官的工资、福利等事关基本需要的问题均受地方利益的左右。汉密乐顿曾经说过:“最有助于维护法官独立者,除使法官职务固定外,莫过于使其薪俸固定。”问题是我们如何设计司法体制,确保法官的独立。当然,需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法官独立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法官独立,我国的司法体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司法体制。笔者认为,确保法官独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经济独立。法官的工资、福利、各项补贴和津贴由国家财政单列预算,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再在国务院下设直属机构——司法经费保障总局负责管理,地方设司法经费保障局负责管理,其行为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专门的监察部门予以监督。(2)政治独立。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其次要确保法官政治独立的关键在于减少行政权的干预,法官的定级、晋升、调动由党委和政法委统一行使。
4、法院基本建设欠帐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前,法院基本建设及其偿还欠帐的经费来源除了依靠上级财政和法院拨付的专项补助经费以外,大部门是依靠法院收取的诉讼费来解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后,各地财政只能保障法院最基本的支出,根本没有余钱解决法院基本建设及偿还欠帐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一方面,必须尽快实行法院独立预算体制,使法院经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各级财政部门应按制定的标准安排各级人民法院公用费用预算,不得以收定支,也不得根据支出预算向各级人民法院下达收费收入指标。遇有重大案件等特殊情况,原制定的标准内经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预算。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收取诉讼费用和其他罚没收入,不得超项目和标准,也不得违规随意减免,做到应收尽收。最后,将人民法院基本建设所欠债务纳入政府投资项目清欠范围之内,对债务经过审计后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安排予以解决。
5、管理制度不严,监督机制不力。
人民法院在过去诉讼费的管理上曾出现个别法院挪用诉讼费搞“两庭”建设,动用诉讼费借贷给私人搞创收等等,造成了经费紧张的情况。在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截留诉讼费,不按规定上缴财政,这些都是我们在管理制度上把关不严,抓得不牢造成的。与此同时,监督机制没有及时跟上。法院的监督工作是自己监督为主,监督人员是本单位的,在行使监督权时,存在着包庇纵容、怕得罪人的现象。另外,在经费管理上,法院作为党政机关的一个工作部门,没有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费管理以当地财政供给为主,法院自身想管理好诉讼费都很难。除此之外,法院工作部门在使用本来就吃紧的经费问题上存在着浪费现象,动辄就下馆子、住豪华宾馆,拿着钱到处挥霍。久而久之,只能坐吃山空。
6、干警工资待遇低、福利差,腐败丛生。
从整个法院系统来看,由于经费来源于地方,受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法院,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和相关津贴补贴,一些基层法院机关甚至拖欠干警工资。个别县法院一年多发不出工资,只得派人到外地打工发工资。有些干警对于收入低感到心理不平衡,不惜以身试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收受贿赂、挪用钱财,有的甚至在办案中施以“钓鱼”行为,从中捞取好处。在不少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法院机关,每个月连几百元都难以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是经不起诱惑的,从而铤而走险。
三、改革和完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经费的来源和经费的利用两个方面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一)从经费的来源方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我国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最高人民法院的经费由财政部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由同级地方财政来保障。然而,这种经费保障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为此,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出发,理论界对改革和完善经费保障体制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最高人民法院编制本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由财政部按预算拨款;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将诉讼费用全额交纳中央国库,财政部按全国人大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经费由省级人大确定预算,省级财政执行预算、统一拨付,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统筹、分配;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将诉讼费用、办案中追缴的赃款等收入统一由省级财政管理,集中于省级国库,省级财政部门按省级人大通过的全省法院预算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由省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本省各级人民法院的收支计划统筹、核拨,用于补助全省各级法院的办案经费。
[方案二]全国法院经费由最高人民法院报全国人大确定预算,财政部统一预算、统一拨付,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管理。司法机关经费的垂直管理体制是司法性质和特色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必要保证,也是理顺司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世界各发达国家司法机关经费管理体制大都采取垂直管理方式。美国于1939年设立联邦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局,制定并向国会提出联邦法院预算,审核并分配各联邦法院的经费。美国联邦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都由联邦政府拨给,由联邦最高法院统一分配使用。日本早在1947年的《裁判所法》中就规定:“裁判所的经费是独立的,应计国家预算。”德国联邦司法部负责管理联邦法院、检察院的经费。联邦各法院和检察院提出经费预算送司法部,由司法部审查,商财政部综合平衡后,报请联邦议会批准。俄罗斯宪法第124条规定:法院的经费只能来自联邦预算,应能保障按照联邦法律充分而独立地进行审判。荷兰于2002年正式成立司法委员会,负责提出法院预算并将经费分配至各级法院,各级法院向司法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向司法部报告经费使用情况。
可见,为了使法院摆脱地方的束缚,就必须切断在司法资源的供给上资源提供者对法院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司法经费应当单列,由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全国各级法院的具体预算统筹、分配。同时,各级法院将诉讼费、办案中追缴的赃款等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由国家财政部按全国人大通过的全国法院经费预算划拨,由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各级人民法院的收支计划统筹、核拨和监督使用,用于补助各级法院的办案经费,防止法院在经费上受制于地方。
两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二]充分体现了单一制国家司法统一的原则,更彻底地避免了地方法院对地方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由此造成的难以杜绝的地方保护。但在中央财力暂时无法保障所有法院经费支出的情况下,[方案一]则更符合实际情况,[方案二]改革变了上下级法院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鉴于前两套方案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笔者提出不成熟的第三套方案:即最高人民法院编制本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由财政部按预算拨款;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将诉讼费用全额上缴中央国库,财政部按全国人大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案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由省级人大确定预算,省级财政执行预算,统一拨付。同时,将诉讼费用和罚没的赃款上缴省级国库,省级财政部门按省级人大通过的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预算并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来弥补基层人民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法院的经费不足。这样做,既保证了法院经费的充足,又减少了对地方财政的依赖。
(二)从经费的利用方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1、由国务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人民法院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利用好法院经费
当前,在利用法院经费的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擅自挪用诉讼费搞“两庭”建设,动用诉讼费借贷给私人搞创收。在过去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前,当事人交纳的诉讼费归入法院的收入当中,由法院自行支配。为了提高全体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某些法院想方设法给本单位创造收入。更有甚者,将诉讼费用来进行各项硬件设施建设,造成入不敷出;有的将诉讼费借贷给私人,待期限到连本带息一起收回。殊不知,竹篮打水一场空。
(2)大肆挥霍经费,吃喝玩乐。
饱暖思淫欲。有了钱,我们的一些干警便经不起外界的绣惑,开始追求享乐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以致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无法自拨。
(3)虚假报销现象比较严重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私欲,各级法院中某些干警出差回单位后报销相关的费用时,总是多报销或者谎报销,以捞取更多的“收入”。这样,本来就吃紧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为此,由国务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的《人民法院经费管理办法》,规范法院经费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住浪费经费、违法使用经费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施以法律上的惩戒。
2、在国务院内部增设直属机构——国家司法经费保障总局,各地方设置相应的司法经费保障局,实行垂直管理。同时,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专门的监察机关对其行为予以监督。这样一来,可以:(1)实现法院经费的规范管理,保障了经费的充足。只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专门的经费,并辅之以相关的监督,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有的放矢。
(2)摆脱地方行政权的干预,保障了经费的独立。专设一个机构来管理相关的经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方财政的依赖,避免了人民法院成为“地方的法院”。
(3)有利于建立法院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当前和长远来看,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套以相关的监督来管理好法院经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实行经费保障的长久之策。
四、结束语
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深入研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问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需要。孙子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一个强大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作后盾,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才有了开展的可能,才能最终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98页。
2、中国版本图书馆著:《新编现代汉语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3页。
3、张文显著:《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第五篇:劳动保障事务所各项惠民措施取得实效
劳动保障事务所
各项为民服务措施取得实效
街道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劳动保障事务所立足岗位实际,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提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能,聚焦聚神聚力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促使各项为民服务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为民服务一份耐心。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回应居民各种诉求,在各项业务的办理过程中,耐心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解答各种疑问。养老保险的办理多是针对老年人,这类居民年龄大,理解力、记忆力差,很多政策一遍讲不透。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总是耐心的、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地讲解,直到老人明白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为止。二是为民解忧一片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深深地体会到,每一名来事务所办理业务的居民内心都是焦急的,都是来事务所寻求帮助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个您好、一杯清水、一句请坐,就能够消除居民的忧虑,拉近政府与居民的距离。小额贷款的初审繁琐复杂,需要准备的材料较多,很多办理此项业务的居民总是带不全复印件。鉴于此种情况,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总是热心的服务,不是告知居民下次再来,而是利用事务所的扫描仪主动为居民复印,方便了居民也为居民节省了时间。三是立足本职一颗恒心。为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真正为广大居民谋福祉,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和开发区人社局协调、沟通,不断简化各项业务的办事流程。以前养老保险金的发放都是让享受待遇的老人自己去银行办理银行卡,但是很多老人行动不便,造成了很多的困难。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和人社局、银行等相关部门结合,最后采取代办制的形式,由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代为办理,得到了居民一致赞誉。(翟宏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