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单选多选(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7: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单选多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单选多选》。

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单选多选

个体户占某不依法纳税..C执行罚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C国务院总理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C 20元以下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C 50元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C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

公安机关在执行紧急任务时B获得社会协助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符合条件的某公司A行政许可

公务员职务关系因..D辞退

关于公务员个人身份不正确.D所属公务机..错负连带责任

关于公务员公务身份,以下说法正确..D所属公务..错负连带责任 关于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C是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C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行政的涵义,提出“国家意志执行说”D古德诺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关于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描述B 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关于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B行政关系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B合理性原则 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C地方人大常委会..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A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于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表述..C行政法即宪法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C警告或者..胡某生产假酒并进行销售C 不予行政处理..马路上发生机动车追尾事故D行政确认

某省某县畜牧水产局被合并到农业局..A主体变更

某音像店被人举报销售盗版音像制品B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区公所的设立,要经A省级人民政府

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A申诫罚

王某到山林中捉野猪..B县林业局

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B惩戒违法的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D行政法律事实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A事实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C权利能力和行为能 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A国家权力机关

行政法制监督中,被监督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 D法律法规授权 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 C一定数额的罚款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B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 B自由裁量权

行政合同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较..B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行政机关吊销任职资格证书的行为 B 行为罚

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C代执行行政监督的主体是C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监督属于B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A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授权的依据是C法律法规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不包括C受委托的组织

行政责任的主体是A行政主体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 C依法行政

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应用最普遍的国家是B日本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A无效

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C公定力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工商所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B为预防本局员工流感

下列属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遣送出境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下列主体不属于行政主体..D各级人大常委会

下列组织或人员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D行政相对方

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A上海市教育局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有B各级人民政府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A法律

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以行政法调整对象范围为标准来划分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以下并非行政合同特征..D完全适用契约自由原则

以下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D法律事实

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B对象法定

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制监督对象..C行政相对方

以下不属于行政相对方义务..C参与听证

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行政调解

以下行政行为属于双方行政行为D行政合同

以下监督检查,不属于行政机关.A层级监督检查

以下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其他职权 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 以下形式中,不是行政主体与其执行公务..B行政处分

以下主体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是..C派出所

以下主体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下主体有权制定行政法规B国务院

以下主体中,一般不可以作为行政主体..A青海省格尔木市公安局 有关行政处罚合法情形错误C 行政处罚结果正确、程序违法 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D杭州市人民政府

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B确定力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产生的争议...D民事调解

在行政授权中,不可以接受授权的主体..B行政机关

在我国可以设立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主要有..B县级以上人民政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最具有实质意义的..B征求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属于A法律

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BD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在ABC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ABD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CD对违法行为人做出 ABD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和适用力的不同BC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ABD公民甲因驾驶机动车闯红灯将一位老人撞成轻微伤AD关于对国家行政机关概念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关于公务身份的公务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关于行政法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关于行政法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ACD关于行政法律事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正确BCD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AB关于行政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关于行政合同和行政指导,以下说法正确 ABD关于行政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关于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CD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关于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原则 ABCD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关于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关于作为公民的公务员,以下说法正确的 AB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包括ACD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BD通报批评属AB我国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包括 BCD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务员的权利包括ABC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务员的义务包括CD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ABC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形式包括ACD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包括ACD行政处罚中,依法应当对当事人从轻或ABC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BD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ABCD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BCD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BCD行政行为的无效的原由包括 ABCD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ABCD行政行为合法要件之中的内容合法的要求是ABC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ABC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BCD行政机关调查终结,负责人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ABCD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ABCD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主要体现在ACD 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体现在BC行政许可的作用ABCD行政许可公开原则在实施行政许可时ABCD行政许可合法性原则在设定行政许可时ABCD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包括ABC行政优先权包括ABD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B行政责任承担的主体包括 ABC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BCD行政主体和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相同的承担行ABD下列行为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C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BCD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AC 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执法人员可以当场ABCD以下法律规范属于行政法的法源..ABC以下行为中,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是BD以下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是ABCD以下内容属于行政程序合法的是ABD 以下属于国务院行政职权的是 AD以下属于行政法律事件的是AD 以下属于行政行为特征的是ABCD以下主体可以接受行政授权成为被授权的组织的是BC以下主体可以接受行政委托成为被委托的组织的是ABC以下主体属于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的是ABD在我国,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有BCD在我国,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有ABC在我国,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有CD在我国,专门行政监督是指BD张某出售假药 AB

第二篇:电大本科期末复习资料118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选+多选

118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选+多选 单项选择题

1、行政法是调整A行政权在行使其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必有一方式行政主体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6、按章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 B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7、消防队为灭火,需要铁路部门运载消防器材,铁路部门免费优先为消防队运输的行为在行政法伤属于 C获得社会协助权

8、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 B行政法律关系

9、我国从国务院到省、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就是一种C层级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11、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 A首长负责制

1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C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

13、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C一年

14、属于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是C升职

15、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A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16、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17、关于行政立法监督,人事错误的是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其夏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18、行政立法行为属于D抽象行政行为

19、一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国务院部门规章 20、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A公开国家秘密

2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行政许可权

22、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B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23、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B代执行

24、关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得权利、义务,表述错误的是B可以无条件单方面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

25、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C国家订购军用物资、救灾物资的合同

26、行政合同成立的前提必须是D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27、行政指导使用得最普遍的国家是A日本

28、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而言,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29、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30、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惊醒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C两人

31、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一般由D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32、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B行政处分

33、《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的原则是B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或者无法行使申请权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被处罚人和被侵害人中一方申请复议,另一方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36、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对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7、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B行政

复议决定

38、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有权管辖的行政机关是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39、复议机关只能是B国家行政机关

40、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应是B该复议机关

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

42、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加官、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C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4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B 2年

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内的人和组织

4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哪一级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D上一级行政机关

46、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张某的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的行为D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47、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被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委托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48、行政赔偿诉讼与完全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相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前提条件必须是C行政机关限行处理

49、行政诉讼的原告是B行政相对人

5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是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51、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间为C3个月,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

52、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B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53、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B国防行为

54、原告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A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

55、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56、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是D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57、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A三人以上的单数

58、《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A变更

59、在行政诉讼中,不属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是B被害人陈述 60、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D规章 多项选择题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D内容变更

2、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C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3、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与规章C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下列各项权利,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行政立法权B行政处罚权C行政许可权D行政复议权

5、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规章制定权B行政奖励权C行政强制执行权D行政复议权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7、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适应需要原则B将剑原则C高效率原则D依法设置的原则

8、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公民

甲C某区公安分局

9、国家行政机关由如下特征B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C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D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只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10、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A强制性B不可处分性C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11、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A国务院的指数机构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只能部门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2、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式行政主体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行政法律关系中得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3、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B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14、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情况可以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A选任B委任C聘任D考任

1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情况可以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消灭A丧失国籍B辞退C开除公职D被判刑罚

16、被授权组织的类型包括A特定的事业单位B特定的企业单位C特定的社会团体

17、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18、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方式有A法律监督B工作监督C人事监督

19、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C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D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D天气预报

21、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B行政监察机关C国家审计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

22、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B了解情况的权利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D提出申请的权利

23、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A主体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24、行政行为无效的理由有A有明显的违法情形B明显超越职权D没有实施的可能

25、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C行政行为不具备合法要件D行政行为不适当

26、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A科以义务B变更法律地位C剥夺权益D赋予权益

27、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A确定力B拘束力C公定力D执行力

28、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A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B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实务及行政管理密切管理的事务C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29、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A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B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C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30、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包括A直接涉及到经济宏观调控活动的事项B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的事项C企业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31、行政立法必须遵循民主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A情报公开制度B咨询制度C听证制度

32、下列属于行政许可基本原则的是A合法性原则B救济原则C便民原则D信赖保护原则

33、根据《行政许可证》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B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C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D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34、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实际履行原则C自己履行原则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35、引起行政合同终止的主要原因有A合同期限届满B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D行政机关单方解除合同

36、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A国有土地使用合同B国家科研合同C国家订购合同D公共工程合同

37、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C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双方必须遵守D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38、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是具体行政行为

39、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吊销营业执照C罚款D没收非法所得

40、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A责令停产停业B暂扣许可证C吊销营业执照

41、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B警告C行政拘留D罚款

42、一般行政监督的方式包括A报告工作B执法监督检查C审查批准和备案D行政复议

4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44、下列属于行政救济特征的是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4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救济

46、行政复议参人包括B申请人C第三人D被申请人

4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应当符合的条件有A必须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B必须是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活动

48、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有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B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D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49、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复议机构的职责的是A向有关组织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B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C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D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50、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我国属于行政复议机关的有A国务院B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属的本机人民政府

51、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A损害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B损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D损害财产权的赔偿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B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C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D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

53、行政赔偿的方式有A返还财产B恢复名誉C恢复原状D支付赔偿金

54、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有A国家行为B行政立法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

55、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56、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职能是赔偿义务机关B原告只能是拥有赔偿请求权者D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与行政诉讼案件相同

57、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案件除外B涉及个人隐私的C涉及国家秘密的D法律另有规定的58、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A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B海关处理的案件C对国务院各部门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D对胜、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5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原告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B有明确的被告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60、《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A法律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

第三篇: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单选、多选 小抄

(单选)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单选)静态行政的涵义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的涵义是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单选)行政执法属于实质行政。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二、行政与行政国

(单选)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行政与法治国(单选)“行政国”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多选)(05-4)(02-4)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多选)(06-4)(03-4)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单选)海关系统的内部关系,属于垂直领导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多选)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

三、行政法的形式(单选)(01-4)行政法一般不存在统一而系统的法典,它的法律规范广泛地散见于各种法律规范文件之中。

(单选)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单选)(08-4)在法学领域内,行政法学与宪法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单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源主要限于成立法。(多选)(单选)(08-4)综合各国行政法源的情况,作为行政法一般法源的法形式大致有如下五种;

一、制定法

(多选)制定法通常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

(多选)经常为西方国家法院司法审查引用的自然正义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不准翻供原则、越权无效原则、比例原则、穷尽行政救济原则等等,均是通过学说确定的。(多选)(06-4)(03-4)作为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大体包括下述几类:

(单选)在我国国家机关的法律适用中,很少直接适用宪法。(单选)(04-4)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渊源,包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如《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也包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非基本法,如《国家赔偿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单选)(07-4)(06-4)(05-4)(04-4)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宪法第89条)。

(单选)根据宪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和安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宪法第100条、第115条)。

(单选)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先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多选)法的规范依其对社会关系调整的确定性和细密度,可分为规则、原则、基本原则三类。(名词解释)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

(单选)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二、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多选)(06-4)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指授权控制和程序控制。(单选)(08-4)在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措施中,属于事后控制措施的是: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

(多选)(单选)(08-4)行政合理原则主要由下述两项具体原则构成:比例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

一、比例原则

二、信赖保护原则(单选)(05-4)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单选)(07-4)(06-4)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发现有较严重违法情形或可能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必须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时,行政机关对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给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予补偿。

(多选)行政效率原则主要有下述三项要求: 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和时限; 行政机构组织精干;

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行政机关与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的关系(多选)(06-4)(04-4)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名词解释)行政法主体仅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承受者,而不是包括所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参与人。(名词解释)(03-4)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各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以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三、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

(单选)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多选)(07-4)行政机关根据其管理的客体和内容,分为职能性行政机关和专业性行政机关。

三、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常设性行政机关

四、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

(单选)行政机关根据其行使职能的情况以及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分为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

五、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

(多选)行政机关根据其决策和负责体制,分为首长制行政机关和委员制行政机关。

六、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多选)(03-4)在我国,省以下的地区、县以下的区、市或市区以下的街道不属一级行政区域,不设人民代表机关,故也不可能产生人民政府,从而其行政管理分别由省、县、市或市区人民政府的派出行政机关(地区行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负责。(多选)根据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一般有下述7项:(1)行政立法权;(2)行政命令权;(3)行政处理权;(4)行政监督权;(5)行政裁决权;(6)行政强制权;(7)行政处罚权。1.中央行政机关

(多选)我国中央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和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部、委、行、署等)组成。2.一般地方行政机关。(多选)一般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一般地方行政机关通常分为三级: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县、县级市及市(直辖市和其他下设区、县的市)辖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3.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

(名词解释)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民族乡不设专门工作部门)。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既是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4.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

(单选)根据宪法的上述规定,我国已于1997年7月1日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1999年12月20日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名词解释)(06-4)(04-4)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单选)受委托者实施被委托的职能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而是以委托主体的名义进行,并且其责任亦归属于委托主体。(单选)(07-4)(03-4)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其行使一定行政职能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多选)(08-4)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的有: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单选)(07-4)(06-4)(05-4)职位保障权是指国家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

(单选)国家公职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一种。(多选)(02-4)

二、国家公职关系的发生 考任; 选任; 聘任; 调任。

三、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 1.人事管理关系

(多选)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的管理主要有下述5项制度:(1)考核;(2)奖励;(3)惩戒;(4)晋升;(5)回避。2.特别劳动关系。

(多选)公务员与行政机关的特别劳动关系主要体现为下述三项制度: 工资; 福利; 保险。

四、国家公职关系的消灭

(多选)导致国家公职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有下述5项: 公务员退休。公务员辞职。公务员辞退。(单选)(04-4)公务员辞退可导致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公务员死亡。开除。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概述 行政相对人的涵义

(多选)

二、行政相对人的分类(1)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人。(2)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

(多选)直接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为的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如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的申请人,行政征收的被征收人,行政处罚的被处罚人,等等。(3)作为行为的相对人与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4)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5)授益相对人与侵益相对人。(多选)(07-4)(05-4)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多选)(08-4)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具体体现为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法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要享有下述权利:(1)申请权。(2)参与权。(3)了解权。

(4)批评、建议权。

(5)申诉、控告、检举权。(单选)(06-4)(05-4)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对其本身不公正的行政行为有权申诉,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控告或检举。陈述、申辩。申请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多选)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法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关系中主要应履行下述义务:

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协助公务的义务; 维护公益的义务; 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单选)行政合同行为不具有单方性,从而不包括在狭义行政行为的范畴。(多选)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主要具有下述特征:(1)服务性。

(单选)从整体上说,行政行为的服务性决定了其无偿性。(2)从属法律性。

(单选)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3)裁量性。(4)单方性。

(单选)行政行为的单方性是指无需与行政相对人协商和征得相对人的同意。(5)强制性。

(单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是国家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为所特有的,一切社会组织、团体的行为均不具有此种强制性。(多选)(08-4)根据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单选)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多选)(05-4)(03-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其行为形式主要体现为具体行政决定,如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授予相对人某种权益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决定,拒绝相对人某种申请、请求的决定,等等。

二、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单选)(06-4)(04-4)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单选)依职权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而无需以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作为启动条件而实施的行政行为。

四、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

(单选)行政行为以有无限制条件为标准,分为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单选)婚姻登记行为是无附款行政行为。

五、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单选)行政行为以有无法定形式要求为标准,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六、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

(单选)行政行为以其对行政相对人利益的不同影响为标准,分为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多选)1.行政立法行为的成立要件;

(1)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2)经行政首长签署。(3)公开发布

(多选)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2)行政决定已送达行政相对人。(3)行政决定文书已为行政相对人受领。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行为主体合法。

(多选)行政行为合法首先要求主体合法。主体合法的具体要求包括:(1)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3)应通过一定会议作出的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并且相应会议有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有法定票数通过。2.行为内容合法

(多选)行政行为内容合法包括下述要求:(1)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2)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3)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3.行为程序合法

(多选)程序合法的要件主要有:(1)行为符合法定方式。(2)行为符合法定步骤、顺序。(3)行为符合法定时限。(多选)(04-4)(02-4)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主要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一、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单选)(06-4)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

二、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单选)某工商局任意改变了其所颁发的营业执照中确定的营业范围,从行政法理论上说,该工商局违反了行政行为效力的确定力。(单选)(08-4)“行政主体已经命令某公司停业整顿,该公司即不得再行开工营业”,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多选)1.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 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单选)(06-4)(5)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无效的行政行为,属于无效的行政行为。

(6)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多选)2.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

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因为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和确定力。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从行政相对人处所获取一切(如罚没款物等)均应返还相对人;所加予相对人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人所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均应赔偿。(名词解释)(08-4)(04-4)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单选)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在纵的方面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两大层级。

(单选)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在横的方面分为权力机关立法(人民代表机关立法)和行政立法(行政机关立法)两大系统。机力机关立法系统包括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多选)(06-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统称“地方政府规章”,它们同属于地方行政立法。1.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单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行政法规:(1)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2)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2.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限。

(单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三、行政立法位价与我国立法阶系列

(多选)要明确行政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必须考察我国整个立法的位阶系列。(1)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位阶。

(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规章的效力范围。(3)法律规范冲突规则。(单选)(08-4)(07-4)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单选)行政法规的立项报国务院审批。

(单选)规章的立项报本部门、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多选)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多选)起草部门在报送送审稿时,应同时报送下述材料:送审稿的说明、国内外的有关立法资料、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

(单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多选)行政处理决定一经作出即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多选)

三、行政处理的类型 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

(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概念。((多选)(2)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程序:

①提出申请;②审查;③审核;④批准;⑤对不予批准的救济程序。(单选)(07-4)《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作为命令的典型。(多选)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多选)行政确认的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单选)(08-4)某市国土局确认某块土地的使用权人为张某,该行政行为属于行政确认。(多选)2.行政规划的特征:(1)方针政策性;(2)综合性;(3)法定性;(4)广泛的裁量性。(单选)(07-4)(05-4)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单选)(04-4)广义上的行政给付包括供给行政、社会保障行政、财政资助行政。2.狭义的行政给付

(单选)狭义上的行政给付仅指社会保障行政。

(单选)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给付行为赋予给付对象一定的物质上的权益或与物质相关的权益。(多选)(02-4)(单选)(07-4)(03-4)综合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将行政给付的形式概括为以下几种:(1)抚恤金;(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3)社会救济、福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多选)

二、对行政许可的法律上的分类(1)特许;(单选)(05-4)某公司经审核取得了“天然气经营许可”,这种许可是行政法上的特许。(2)一般许可;(3)认可;(4)核准;

(5)登记(备案)。(多选)行政征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征收包括行政征收、行政征用和行政征调等;狭义的行政征收不包括行政征用和行政征调。

二、行政征收的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法定性;(4)选定性和固定性。

(多选)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资源税、收益(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种。(多选)(06-4)(05-4)(03-4)目前,我国的各种社会费用主要有公路运输管理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公路养路费、车辆通行费、港口建设费、排污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和教育费附加等。(单选)通报批评,属于申诫罚。(论述)(03-4)第三节(名词解释)(02-4)(6)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①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24条);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予以人身自由的处罚(第22条);③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第28条)。(多选)(08-4)在行政处罚正式作出之前,行政相对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类型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的罚款。

(4)听证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才组织听证。(5)组织听证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多选)2.一般程序的步骤:(1)立案。(2)调查。(3)决定。(4)拟制处罚决定书。(5)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多选)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31条)。(多选)

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原则(1)申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2)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原则。(单选)(03-4)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的性质是行政强制。(单选)(03-4)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多选)一般行政行为都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多选)根据主持行政裁决的主体不同,行政裁决可以分专门行政机关的裁决和一般行政机关的裁决。(多选)(07-4)(06-4)(04-4)根据行政裁决对象的不同,行政裁决可以分为权属纠纷的裁决、侵权纠纷的裁决和赔偿纠纷的裁决。(多选)(05-4)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协商、示范、制定导向性政策、发布有关信息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多选)行政指导具有下列特征:(1)行政性。(2)非强制性。(3)依据的特殊性。(4)表现方式的灵活性。(多选)(07-4)行政主体的权利。(1)选择合同相对一方当事人的权利。(2)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和指挥权。(3)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4)制裁权。(多选)(02-4)订立行政合同通常采取招标、直接磋商和拍卖等方式。(多选)

一、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1)程序法定原则。(2)相对人参与原则。(3)公正原则。(4)效率原则。

(单选)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是指行政程序法根据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形成的总体特征。(多选)从世界范围来看,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效率模式。(2)权利模式。(单选)行政程序法的结构模式是指一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结构样式。(多选)行政程序法的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1)统一式,(2)分散式。统一式是指一国制定一部统一的、适用于所有行政领域的、规范各部门、各类别行政行为基本程序的行政程序法典。

分散式指一国行政程序法规范分散规定于各单行法律、法规之中,不制定统一适用于各行政领域、各部门、各类别行政行为基本程序的专门行政程序法典。

(单选)狭义的行政法制监督,仅指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不包括国家机关以外的个人和组织所实施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多选)(03-4)(02-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多选)(1)以监督是否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为标准,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多选)(2)以监督的时间为标准,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多选)(3)以监督的对象为标准,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多选)(08-4)(4)以监督主体为标准,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机关系统外的公民和组织的监督。(单选)(08-4)某省人大常委会撤销了本省人民政府规章的行为属于权力机关监督。(多选)(07-4)专门行政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多选)权力机关监督行政的根据是民主原则、法治原则。

(多选)在我国当前制度框架内,相较于司法监督而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在规范意义上应该是更具权威性和全面性的。

(多选)相较于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一个比较完善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有以下特征:(1)监督内容更具全面性;

(2)监督方式、手段更具多样性;(3)监督程序更具时效性。

(多选)

三、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分类

(单选)行政系统内部的一般监督,因主要建立在行政组织层级隶属关系基础之上,故也称也层级监督。

(多选)在我国,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及法制实践,行政系统内部一般监督可以归纳为以下方式:(1)审查批准;(2)备案;(3)听取、审议工作报告;(4)实施执法检查;(5)行政复议;(6)信访;(7)惩戒。(多选)(04-4)法律为保障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监察职能,授予其调查权、建议权、决定权三类权力。

(多选)2.违纪案件调查审理程序:(1)立案;(2)调查取证;(3)审理;(4)期限。

(单选)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结案。

(单选)监察对象对监察建议有异议,可以自收到监察建议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监察建议的监察机关提出。

(多选)

二、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权限(1)调查权;(2)强制措施权;(3)建议权;(4)出具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决定权。(论述)

三、(多选)行政行为可以被申请行政复议的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单选)(08-4)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情形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多选)(07-4)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多选)

二、行政复议机关的功能(1)行政管理功能。(2)行政司法功能。

(单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复议机构应设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中,或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合署办公。

(单选)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由申请人选择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多选)(03-4)行政复议的参加人,是指与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与行政复议的复议当事人,以及与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相类似的人,复议当事人通常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某些情形下,还包括第三人。(单选)(01-4)第三人是指因与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复议机关通知,参加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单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多选)复议申请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也就是侵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和地址。(3)申请复议的理由。这一部分是复议申请的主要内容。(4)提出复议申请的时间。(单选)(06-4)(04-4)《行政复议法》第22条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多选)行政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为依据。(单选)(08-4)(03-4)《行政复议法》第31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多选)2.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变更或确认决定。(4)一并赔偿决定。(单选)(02-4)行政赔偿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承担的赔偿责任。而行政补偿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失给予的补偿。二者的引发原因不同,行政赔偿是违法行为引起的,而行政补偿是合法行为(如征用等)引起的。性质也不同,行政赔偿是普通的违法行政引起的法律责任,而行政补偿例外的,具有一定民事责任性质的行政法律责任,并不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此外,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在适用范围、标准、方式等方面也有不同。(单选)(07-4)(04-4)我国国家赔偿法适用的是违法归责原则。

(单选)违法归责原则中的“法”是广义的法,既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既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包括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单选)(06-4)(0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主要是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

(单选)受害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的,应当首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多选)(03-4)(单选)(02-4)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的方式有三种:(1)金钱赔偿;(2)返还财产;(3)恢复原状。(单选)(05-4)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日平均工资计算。(单选)《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对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的赔偿原则,是以赔偿直接损失为原则。(单选)(03-4)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的费用开支。(单选)(03-4)《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单选)(07-4)(05-4)行政补偿,是指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合法活动而遭受损失,由国家给予补偿的制度,或者说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合法的行政活动,使无责任之特定人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失,由国家(有时为第三人)依法对受损害人承担补偿义务的法律制度。

(1)既得权利保护说;(2)恩惠说;(3)结果责任说;(4)特别牺牲说;(5)公共负担平等说。(多选)行政补偿的方式多种多样,除金钱给付外,还包括土地替代,拆迁还建,安置人员,解决户口,享受公费医疗,减免法定义务等方式。

(多选)行政补偿的实质主体应为国家或社会受益人。(多选)行政程序一般应有以下几个步骤:(1)申请。(2)协商。(3)调解。(4)裁决。(5)复议。(单选)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行政诉讼是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1)人权理讼。

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法治理论。

与人权理论并行、且为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充分保障人权提供规范性原则的是法治理论。(3)权力分立与制衡理论。(单选)(06-4)(04-4)《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单选)(08-4)孙某对公安机关的行政拘留决定不服可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多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单选)(06-4)(04-4)(03-4)行政不作为属于可诉行政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9)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单选)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事实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多选)行政机关以第三者身份所的裁决,主要有3种类型:(1)确权。(2)有关损害赔偿方面的裁决。(3)是行政机关对业已发生的争议居间仲裁(如合同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等)。(多选)行政法上的准行政行为通常指以下四种行为: 受理行为、通告行为、确认行为、证明行为。(多选)(02-4)依照《行政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1)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多选)(06-4)针对一些特殊情况,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以下两种特殊地域管辖:(1)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多选)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三种。

一、移送管辖

(名词解释)移送管辖是指某一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没有管辖权,而将该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单选)(08-4)A市中级人民法院发现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应归B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遂将该案件移送到B市中级人民法院;这种行为属于移送管辖。(单选)《行政诉讼法》第21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多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2条的规定,指定管辖有如下两种情况:

(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2)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报它们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多选)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多选)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多选)我国法律目前主要规定了两种情形:

(1)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2)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继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单选)行政诉讼被告是原告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单选)(08-4)当事人对行政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的不作为提起诉讼的,被告是行政复议机关。(单选)(06-4)行政诉讼代理人是指在行政诉讼活动中,按照法律规定或者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多选)1.学理上的证据分类:(1)本证和反证。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3)原始正据和派生证据。(单选)(08-4)张某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供了某起交通事故的证人证言,该证据属于原始证据。(多选)《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分为以下7类:(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单选)(07-4)(05-4)在行政诉讼过程,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多选)2.证据保全的程序:

(1)诉讼参加人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2)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3)证据保全措施的实施。

(多选)物证的保全方法有封存、扣押、摄影、录像等。(多选)

二、行政诉讼程序的特征(1)强化庭审功能;

(2)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连续性;(单选)(06-4)第一审的审限,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单选)第二审时效,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3)加强原告的诉讼地位。

(单选)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接到起诉状7日内立案。

(单选)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接到诉状之日起7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单选)(08-4)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单选)更换或追加被告后,如果原告不同意更换或追加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单选)(04-4)刘某诉工商局违法和押其货物,在诉讼期间,工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不停止执行,除非工商局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多选)开庭审理的程序分以下6个阶段:(1)庭审准备。(2)宣布开庭。(3)庭审调查。(4)法庭辩论。(5)合议庭评议。(6)宣告判决。(单选)(08-4)刘某在行政诉讼中,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刘某的行为可以视为申请撤诉。(多选)(03-4)行政审判法律规范冲突规则主要有:

(1)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冲突,应当遵循特别法优先的规则。(2)新法与旧法的冲突,应当遵循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

(3)效力等级不同的法律冲突,应当遵循高位规范优于低位规范的规则。(4)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法律冲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多选)(08-4)根据判决与被诉行为的关系,行政诉讼判决可以分为:

(1)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2)全部判决和部分判决。(3)对席判决与缺席判决。

(4)肯定判决、否定判决与部分肯定部分否定判决。(5)生效判决与未生效判决。(6)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7)终审判决与非终审判决。(单选)(06-4)《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多选)(05-4)二审判决只有两种形式:维持判决和改判。(单选)(07-4)行政诉讼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解决本案的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单选)(03-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裁定主要用于解决程序问题。

(单选)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回避作出的决定,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实践中一般都采用口头形式。

(单选)决定发生效力后,如果认为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只能由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单选)(06-4)(05-4)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

(单选)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

(单选)对行政裁判的执行案件,原则上由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单选)(08-4)二审案件的执行,原则上的受理法院是第一审人民法院。

(单选)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30日内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且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多选)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中止执行:(1)申请人表示可延期执行的;(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多选)(08-4)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裁定终结执行:(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4)追索抚恤金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5)人民法院认为应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重点

1.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3. 行政主体是依法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4.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5.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6. 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7. 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分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8. 行政组织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规范的核心。另一类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以及在职务上的权利义务的规范;行政行为法,主要是行政机关与个人、组织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行政监督法是对行政进行监督的规范,也就是监督主体对行政进行监督的规范。

9.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接线员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⑴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⑵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⑶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合法性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表现在:㈠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㈡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果法律对行政活动规定得面面俱到,毫无裁量余地,则最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束手无策。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㈠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㈢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具有以下特征: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㈡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㈢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不能简单地等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并不是惟一的行政区主体。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如果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也会拥有一不定期的行政职权,享有与行政机关同样的法律地位,成为行政主体。如原《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食品卫生管理中的卫生防疫站、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市容监察组织等。此外,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如政府某些临时设置的机关只负责管理内部事务,并不对外行使职权,也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当行政机关以“机关法人”的身分从事民事活动而成为民事主体,如租用办公用房、购买办公用品等时,它就不是行政主体。13.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虽然是通过各个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得以实现的,但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因为公务员所实施的公务行为是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公务员只是具体的操作者;公务员的公务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任,并不直接由公务员承担,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是一种职务上的委托关系,公务员一般代表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公务员的行为由行政主体负责。

14.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区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行政职权主要有以下内容:⑴行政立法权⑵行政许可权⑶行政确认权⑷行政检查权⑸行政奖励权⑹行政物质帮助权⑺行政处罚权⑻行政强制执行权⑼行政合同的签订权⑽行政复议权。

15.行政优先权包括以下内容⑴先行处置权:虽然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行政区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应当遵循法定的程序。但在紧急情况下,行政主体可不受程序的制约,先行处置。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章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违法相对方进行治安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传唤、讯问、取证、裁决等四个步骤。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先行采取强制措施,如先行扣留等。⑵获得社会协助权⑶推定有效权。

16.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的各部、各委员会和审计机关,是国务院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管理某一方面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合理分工、职责分明、机构精干和便于提高工作效率等原则设置。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有税务总局、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办公厅等是内部办公机构。

17.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乡(民族乡、镇)四级。

18.行政机关组织法:隶属关系三种:⑴垂直领导 ⑵业务指导 ⑶双重领导。

19.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

20.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两者各有其所适用的范围,一般来说,凡是执行性、技术性与速决性一类的事务,宜用首长制,可以收到行动快、效率高之效;凡立法性、协调性、倾向性一类的事务,宜用委员会制。可反映多方面的利益与要求,利于分工合作,避免个人专断。

2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宪法》第8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2.国务院的行政职权包括㈠制定行政法规权:行政法规是对全国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必须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必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其颁布必须由总理签署。国务院的制定行政法规权,即通常据说的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㈡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㈢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㈣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23.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在我国,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的行政事务。

24.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25.两种法律身份的划分⑴按时间划分⑵按职责界限划分⑶按法律适用划分⑷按名义或公共利益划分。公务员的行为首先可以划分为个人行为和机关行为。个人行为不可能是公务行为,因为公务行为不能以个人名义而只能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作出。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三个:⑴公务员的行为以所属的机关名义作出的,属机关行为,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则属个人行为;⑵公务员的行为是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属于机关行为,如果超越职责范围,必须结合第一标准和第二标准综合认定;⑶公务员的行为是执行机关的命令或委托,不管机关的命令或委托是否超越权限,概属机关行为。

26.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行政职务的变更,主要发生于下列情况: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降职、转职、调职、升职。公务员职务关系的消灭:死亡、丧失国籍、辞退、开除公职、被判刑罚、离休退休。27.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性质不同、产生的依据不同、行为的后果不同。

28.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29.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30.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有: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㈡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㈢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的监督。

31.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

3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含义: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㈡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㈢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33.行政主体的活动,从性质上划分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民事活动。行政主体是以平等的民事主体的身份出现,该活动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行政主体不享有行政优益权。另一类是行政管理活动,这类活动是以行政主体行使的行政职权为核心的,有行政职权的存在,才有行政行为。

34.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普遍性。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区别就是对象是否特定,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特定的。35.行政行为的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36.行政行为的无效的原因;⑴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⑵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⑶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职权的行为;⑷行政主体受胁迫所为的行政行为;⑸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⑹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行政行为无效的结果:⑴行政行为被确认无效后即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⑵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之约束,可自行决定不履行该行为所规定的义务,而不承担法律责任;⑶被确认为无效的行政行为没有时效的限制,有权的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其无效;⑷行政行为被宣布为无效后,行政主体因此所得到的一切利益应返还给相对方,而对相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应予赔偿。

37.行政行为撤销的原因:⑴行政行为不具备合法要件;⑵行政行为不适当。行政行为撤销的结果:⑴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⑵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方的不同过错归属而有不同的责任后果。若行政行为是因行政主体的过错而被撤销,行政主体应予赔偿;若行政行为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而被撤销的,行政相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自行负责。行政相对方所获得的利益应予以收回。

38.行政行为的废止的原因:⑴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被修改、废止或撤销;⑵国家形势发生重大变化;⑶原定任务已经执行完毕。行政行为废止的结果:⑴自废止之日行政行为失去法律效力;⑵因行政行为废止机时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的补偿。

39.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和活动。行政立法的分类㈠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的不同分为:⑴职权立法;⑵授权立法。㈡行政立法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分为:⑴中央行政立法;⑵地方行政立法。㈢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行政立法分为:⑴执行性立法;⑵创制性立法。

40.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41.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行政立法主体为;⑴国务院;⑵国务院各部门;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其中较大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4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特征:㈠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㈡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㈢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㈣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㈤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43.行政强制的含义: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行政强制的特征:⑴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⑵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⑶行政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44.行政强制的分类:㈠以行政强制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和内容为标准,可分为⑴对人身的强制;⑵对财产的强制;⑶对行为的强制。㈡以行政强制行为的目的和程序的阶段性为标准,可分为⑴即时性强制;⑵执行性强制。

45.行政强制执行不允许进行执行和解。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㈠间接强制执行⑴代执行(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⑵执行罚(执行罚主要通过滞纳金表现出来,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人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计算,可反复适用。)。㈡直接强制 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和人身三种执行方式。46.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的区别:⑴性质不同;⑵目的不同;⑶原则不同。

47.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法的组成部分,它除了要遵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以外,还应遵循其特有的原则)㈠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㈡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㈢强制执行适当的原则;㈣目的实现原则。

48.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行政合同有如下特征㈠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㈡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㈢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㈣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49.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50.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㈠行政主体的权利 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有下列权利,这些权利同时也是相对方的义务,主要有:⑴对合同的监督、指挥权;⑵单方面变更合同标的权;⑶单方面解除合同权;⑷制裁权(行政主体的制裁手段,主要有金钱制裁、强制继续履行、代执行、解除合同)。㈡相对方的权利:⑴获得报酬权;⑵损害赔偿请求权;⑶必要的和有益的额外费用偿还请求权;⑷不能预见的物质困难的补偿权。此外,在行政合同的履行中,行政相对方还享有以下两种特有的权利:⑴特权行为的补偿权;⑵如果发生因经济变动、战争、自然灾害等当事人不可预见的情况,致使合同履行极端困难时,相对方则享有不可预见情况的补偿权。

51.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特征:⑴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⑵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⑶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52.行政处罚的种类㈠人身罚⑴行政拘留⑵劳动教养;㈡行为罚;㈢财产罚;㈣申诫罚(主要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53.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是指对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还需其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超过法定的追究时效,则不得对违法者适用行政处罚。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时效为6个月。行政处罚的适用方式:一事不再罚款,《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54.行政处罚的程序: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⑴违法事实确凿;⑵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⑶处罚较为轻微。即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该节可能会出案例分析P162> 55.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㈠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㈢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相分离原则。行政处罚执行的措施:⑴到期不交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⑵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⑶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56.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57.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政违法具有以下特征:㈠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违法;㈡行政违法必须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㈢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

58.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59.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⑴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⑵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⑶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不是一种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责任;⑷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60.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6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行政复议具有以下特点:⑴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⑵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⑶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⑷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

62.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行政争议的当事人和与行政争议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63.行政复议的范围<可能会出案例分析题 P208-210>《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⑴国务院部门的规定;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⑶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64.根据《行政复议法》第8条的规定,下列事项,不能申请复议:⑴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⑵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根据《行政复议法》的第12条的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65.《行政复议法》第9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66.《行政复议法》第22条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应当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⑴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⑵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⑶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⑷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行政复议法》第31条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67.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68.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㈠行政侵权行为<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㈡损害事实。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条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

69.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㈠行政机关工作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70.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作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此类组织须具备以下条件:㈠有法律、法规明确授予的行政权;㈡在行使被授予的行政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71.所谓行政处理,就是由行政机关按照行政程序审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违法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案件。行政先行原则是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72.行政赔偿 请求赔偿的要件:⑴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其他任何机关均无权直接受理;⑵请求人必须具有请求权;⑶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请求,这是个时效要件;⑷所提之赔偿请求必须是法律规定应该赔偿之损害范围或我国《国家赔偿法》对行政赔偿的范围有明确规定的。被请求的机关在收到请求权人的申请后,通常有两种方式用来拒绝赔偿:一是认为本机关无赔偿义务,因而应在收到申请后以书面的形式通知请求人不予赔偿,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理由一般有两个:⑴被申请之违法侵害行为不是本机关的工作人员或受本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所为,因而本机关不是赔偿义务机关;⑵被请求损害赔偿之事实不在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赔偿范围之内,依法不应予以赔偿。二是自收到申请后置之不理,超过两个月的法定期限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的异议,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默示的拒绝。请求人不论遇到何种方式的拒绝,均可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求得损害赔偿。

73.行政赔偿诉讼起诉条件与我国《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相比,有所不同:⑴提起行政诉讼无须经过行政先行处理,只要原告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即可。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经过行政复议程序而后起诉;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起诉期限远比单独的赔偿诉讼短。受害人应在知道受害之日起两年内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请求在两个月内未获准予,则可在相继的3个月内提起赔偿诉讼;⑶赔偿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赔偿诉讼必须以行政侵权被确认为违法或被撤销为前提,但在司法实务中,常遇到行政侵权行为是否违法的争议,而赔偿诉讼只能对行政违法侵权行为提起。

74.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同于行政诉讼案件。总的原则是:由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赔偿诉讼案件。如果赔偿义务机关为国务院各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机关,则由其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75.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㈠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76.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5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根据这一规定,我国的国家赔偿是以金钱赔偿为主要方式,以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为补充,即除特别情形以外,绝大部分的赔偿应通过支付货币的方式进行赔偿,只有在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为适当时,才可以选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的方式。除金钱赔偿、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的方式外,我国国家赔偿法还规定了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方式。

77.在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由以下五个要件构成:⑴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简言之,原告只能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充当,而不能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充当。⑵被告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⑶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内及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行政争议;⑷原告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⑸法律、法规规定起诉前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进行了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末作出复议决定。

78.行政诉讼采用合议制,是由行政诉讼的性质所决定的。行政案件技术性、知识性较强,而且行政诉讼当事人一方为行政机关,独任审判难以胜任。采用合议制有利于行政案件的公正解决。行政诉讼实行合议制原则,不存在民事诉讼有独任审判的例外。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行政诉讼同民事、刑事诉讼一样,坚持回避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者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原则适用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宣判等诉讼的各个阶段。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79.行政诉讼应予受理的案件:㈠行政处罚案件:⑴申诫罚⑵财产罚⑶行为罚⑷人身自由罚;㈡行政强制措施案件;㈢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㈣行政许可案件;㈤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㈥抚恤金案件;㈦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㈧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案件;㈨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

80.行政诉讼不予受理的案件:㈠国家行为;㈡抽象行政行为;㈢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㈤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㈥行政机关的调解和仲裁行为;㈦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㈧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㈨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81.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三类案件:⑴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⑵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辖区重大、复杂的案件”: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其他重大、复杂案件。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地域管辖”,是指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的管辖。根据行政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下两种情况下,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⑴凡是未经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⑵经过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决定的。82.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自年满18周岁时开始;年满16周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生活的公民也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未满18周岁(上述年满16周岁的公民除外)和虽年满18周岁但患有精神病的公民无诉讼行为能力。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的诉讼行为能力和诉讼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即从它们成立时开始,至撤消、解散或者宣告破产时终止。

83.行政诉讼原告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

具备原告资格:㈠必须是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行政相对人;㈡必须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㈢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84.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终局裁判拘束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备被告资格:㈠须是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和组织;㈡须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职权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㈢必须为原告所指控并经过人民法院通知应诉。85.行政诉讼被告应按以下原则确定:⑴直接起诉的案件,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⑵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⑶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⑷经复议但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⑸经复议且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组织是被告;⑺未取得合法授权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组建的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⑻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⑼行政机关被撤消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⑽应当履行保护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86.起诉: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有两种类型: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⑵经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

87.起诉的条件:㈠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㈡有明确的被告;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㈣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88.合议庭评议阶段,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行政案件无论是否公开审理,都应当公开宣判。89.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末生效的行政裁判,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提出上诉状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消或者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当事人提起上诉,必须依法具备以下条件:⑴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必须适格;⑵存在法律允许提起上诉的对象,即未生效的第一审行政判决;⑶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⑷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⑸在递交上诉状的同时交纳诉讼费用。

90.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因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不同,分别适用以下三种提起程序:⑴人民法院院长通过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⑵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再审;⑶人民检察院抗诉。91.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⑴书证;⑵物证;⑶视听资料;⑷证人证言;⑸当事人陈述;⑹鉴定结论;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从立法上明确了人微言轻被告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92.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原则㈠法律、法规是行政审判的依据;㈡规章的参照适用;㈢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㈣人民法院对司法解释的援引。93.行政诉讼法律冲突适用的规则:㈠特别冲突适用规则;㈡不同等级冲突的适用原则;㈢同级冲突适用规则;㈣新旧法冲突适用规则;㈤人际冲突适用规则;㈥区际冲突适用规则。

94.行政案件的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的实体裁判。行政诉讼判决按照审级标准可以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五种类型的判决,即维持判决、撤消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确认判决。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后,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两种类型的判决。

第五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参考题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参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行政法律事实分为 和。

2、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 的行为准则的。

3、行政职务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所包含的 的内容是行政职务关系的内容。

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 及其。

5、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分为、、。

6、行政许可的程序一般包括、、。

7、行政合同的缔结的基本原则是。

8、行政赔偿的起因是 所以行政赔偿又叫。

9、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其他不服的可以起诉。10行政责任的主体是------及其------------11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合法性进行审查。

二、名词解释(每空3分,共18分)

1、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优先权

3、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4、行政相对方

5、抽象行政行为

6、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定叫行政判决。

()

2、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两种类型、直接向法院起诉,经复议后向法院起诉。()

3、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履行举证责任的法律后果是被告败诉。()

4、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的赔偿。()

5、行政救济以解决行政争议为基础。()

6、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

7、行政监察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专门进行的监督活动。()

8、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有制裁权。目的是保证公务的实施。()

9、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在于其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

10、制定行政规章的行为属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四、选择题(18分)

1、下列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A合议制原则 B选择复议的原则 C回避原则 D 不适用调解原则

2、行政诉讼中由()负举证责任。A原告B被告 C原告和被告 D主张者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适用()

A 行政法规 B 行政规章 C 地方性法规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在解决行政赔偿的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关系时,我国采取()原则 A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 B 二者并行 C 自由选择

5、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可被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是()A 具体行政行为 B 行政处分行为 C 民事侵权行为 D 一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设定 A 法律 B 法律和行政法规 C 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D地方性法规

7、行政许可的程序一般包括()A 申请 B许可申请的审核 C 拒绝颁发许可证 8部门规章由()制定并发布。A 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 全国人大 D地方政府。

9、抽象行政行为的特点是()A 具有普遍约束力 B 单方性 C 可以反复适用 D行政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行政合同的作用有哪些?

2、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

3、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有哪两种?什么叫行政处罚诉讼程序?

六、论述题(共16分)

1、试论行政合理原则的内容及具体要求?(8分)

2、试论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8分)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2、全社会共同遵守

3、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行政主体 工作人员

5、主体合法 内容合法 程序合法

6、行政许可的申请 许可申请的审核 拒绝或颁发许可证

7、依法原则

8、行政侵权损害行为 行政侵权赔偿

9、收容审查 强制戒毒

10、行政主体 执行公务的人员 11具体行政行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内容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推定有效权。

3、是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

4、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5、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是宪法和法律的行政立法权的表现及延伸,人民 享有对其合法性与适当性的审查权。

6、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新由自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的诉讼法律责任。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但原告也有一些举证责任。

三、判断(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18分)1BD 2 B 3B 4A 5AD 6A 7ABC 8B 9AC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其主要作用有:(1)就行政主体来源,订阅行政合同既可以更好地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又可以因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性而避免推诿塞责,杜绝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2)就行政管理相对 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说,订立行政合同既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又可以在双方发生争议时,上告有门,解决有据。

2、行政复议的原则是: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公开原则

4、及时原则

5、便民原则

3、(1)简易程序(2)一般程序 行政处罚诉讼程序指行政处罚决定在被作出之前,在非本案调查人员的主持下举行由该案的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参加的公开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以及调查人民辩论的公听会。

六、论述题(共16分)

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晕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根据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2、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1)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2)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实施。(3)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范围广泛。(4)行政强制执行不允许进行执行和解。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单选多选(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单选多选(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1—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个体户朱某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工商局发现后处以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周作业⒈名词解释: ⑴ 行政法: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驶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国家重要......

    %BC%88留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6.7.1)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期末复习,同学们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