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吴家山地区城镇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吴家山地区城镇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吴家山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状况
吴家山地处江汉平原的东北缘,地势平坦,位于汉口西部近郊,靠张公堤,与硚口区接壤。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武汉市中心商业区10公里,距汉口火车站7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公里,邻107国道,轻轨1号线穿越而过。其吴家山老城区东起张公堤,西至九通路,北沿金山大道,南以东西湖大道为界,面积8.3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居委会,63个居民生活小区,现有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约15万且每年增长1-1.5万人,商业门点3200余家,8所中小学,2所大中专院校,交通形成了“六横十纵”路网。“十一五”期间规划的吴家山新城,还包含长青街及泾河街、慈惠街的部分区域范围,新城建成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7万人。全区2010年生产总值230亿元,其中吴家山地区二产业生产总值约14亿,三产业生产总值约8亿。
“十一五”期间,区域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对企业和项目的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建立了项目网上行政审批制度、重点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初步实现了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公共事业发展。
(二)吴家山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旧城起点较低,规划滞后,需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二是基础设施不足,服务功能待完善。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能
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经济发展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转变。目前主要需解决的问题如下:
1、改善吴家山地区交通环境,在规划上市区要交通对接,并在项目和资金上支持吴家山卫星城与外界交通特别是主城区道路及周边市(区)交通主干道的建设。
2、为促进吴家山及东西湖的进一步发展,请求市政府协调上级部门摘掉我区分洪区的帽子。
二、“十二五”期间吴家山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
随着国家级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批,“十二五”期间吴家山新城规划面积45.6平方公里。以吴家山为中心,包括吴家山街、长青街及慈惠街、径河街的一部分及新建轨道新城(东起五环路,西至九通路,南达金山大道,北至泾河,用地面积7.54平方公里),建成集政务、经济、文化、宜居和商贸服务于一体的中心区。以五环大道为中轴,集中打造三个核心园区:
——北部以径河两岸轨道新城建设为主体,推进径河两岸开发,将径河作为新城核心水岸空间,把滨水、绿化等自然要素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打造生态水域型旅游康居及行政办公区。
——中部以吴家山为主体,做好和实施旧城改造规划,加大发展商贸布局、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完善地下管网,提升吴家山城市功能。鼓励开发精品房地产,建设标准较高的经济适用房、还建房、廉租房。
——南部依托汉江港口等项目建设,与慈惠腹地结合,做好和实施汉江沿线功能区综合开发规划,将汉江沿线生态新城、物流园区和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统筹考虑。各功能区之间通过绿化带等天然屏障交相辉映,建设临江经济区和汉江生态新城。立足铁路物流、水运物流以及新的居住区建设,做好沙嘴片区的规划和建设。
三、吴家山城镇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突出综合配套和统筹协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再创机制体制新优势。以改革创新的领先,巩固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优势。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及时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政府信息。凡是具有对外管理、执法和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都要将职责权限、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在网站及办公场所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一号通”绿色通道。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窗口”建设,加快推进审批权限向“窗口”和“中心”前移,将权力下放情况纳入电子监察绩效考核。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政府调动可控资源的运作机制,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深化土地市场改革。探索各类新型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租赁、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方式,引导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力争每年新增土地流
转面积20000亩。以柏泉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批准为契机,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农村土地整理和拆并宅院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经批准后等量挂钩到城市规划区有偿使用,所获得收益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以轨道交通沿线、骨干道路沿线、重点规划开发地区为重点,加大土地储备和控制力度,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建立用地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大对违法建设与用地的查处力度。
三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投融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继续组建并完善一批以行业投融资为基础的专业化投资公司和跨领域的综合性投资公司。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用数据库建设,完善征信体系,建立健全守信与失信奖惩机制。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二)实施重大项目
坚持重点项目进入规划和以项目落实规划,完善“先批规划后批项目”制度,通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落实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推动吴家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完善配套政策
根据吴家山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配置手段,制定实施好配套政策,给市场主体以正确导向,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科学安排财政预算。根据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资金来源,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编制实施好年度财政预算,加强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保持收支基本平衡,提高东西湖区公共财政能力和水平。
二是合理调控土地供应。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东西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加强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调控,合理把握土地开发和投放时序,通过土地依法流转、异地占补平衡等节约集约利用手段,盘活农村土地和工业存量土地,有力保障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是统筹协调相关政策。加强政策与规划之间的协调,使财税、产业、区域、土地等政策服从和服务于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改善绩效目标考核导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把经济总量增长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代价联系起来,完善有利于全面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的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落实专项规划
一是切实完善规划体系。组织编制若干专项规划,作为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的依据。组织编制若干区域规划,把规划纲要在特定区域予以细化和落实。增强
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不断完善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共同组成的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二是明确编制实施主体。明确各专项规划、各区域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实施主体,强化责任,分工落实。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各规划编制和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建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相关条件变化,实时调整工作安排和实施力度。
三是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促进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以及各级各类相关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相互协调,使规划纲要落实到具体空间和年度建设计划。
第二篇:陕南城镇建设发展调研提纲
陕南城镇建设发展调研提纲
一.调研目的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土地利用结构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现阶段,中国西部城镇化不仅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而且,也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发展之后带来了难以弥合的城乡差距,大力推动城镇化已成为解决中国西部地区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与学习在“十一五”期间,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在推动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具体对策、推动模式、发展成果,以及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二.调研内容
1.城镇化建设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2.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城镇化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发展 4.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推进 5.城镇化建设中的小城镇特色塑造
6.城镇化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7.城镇化建设中的历史建筑与历史遗址的保护 8.当前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9.城镇化制度变迁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障碍 三.资料收集
1.县规划局
(1)《陕西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报告》(2008年)(2)《陕西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3)《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4)《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5)《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6)《汉中市县城村庄布局规划》(2005-2020年)(7)《安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商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汇编》(2006-2020年)(9)《汉中、安康、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统计局
(1)汉中、安康、商洛市统计年鉴(2009或2010)
(2)“十一五”期间汉中、安康、商洛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关指标统计资料
(3)“十一五”期间汉中、安康、商洛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统计资料(4)“十一五”期间汉中、安康、商洛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统计资料(5)“十五”~“十一五”期间汉中、安康、商洛市城镇化发展变化统计资料
3.建设局
(1)“十一五”期间汉中、安康、商洛市城镇建设情况(2)汉中、安康、商洛市重点城镇建设典型案例(3)汉中、安康、商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 4.环保局
(1)汉中、安康、商洛市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功能区划(2)汉中、安康、商洛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3)汉中、安康、商洛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汉中、安康、商洛市农村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四.典型重点镇参观
推荐两个有代表性的重点镇安排参观 五.调研时间
2011年8月22日~~~~2011年8月28日
感谢汉中、安康、商洛市各部门领导的接待与支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部城镇化建设发展调研小组
2011/7/21
第三篇:菏泽地区食品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菏泽地区食品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10-
2关于食品行业在菏泽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菏泽食品工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2011年修订的GB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2万多种食品。
当前,菏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二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三是科技投入少,传统食品离“三化”(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正文:
一·菏泽地区食品产业现状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牡丹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90万,耕地面积113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食品加工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食品加工企业43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累计固定资产总额88853.7万元,从业人员6809人,以米老头食品公司、兔八哥食品公司、沙土食品公司、巧媳妇食品公司、鹤福食品公司等主导产业,主要涉及冷食饮料、休闲食品、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罐头制造、焙烤食品制造及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行业。2008年,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利税1.8亿元,出口创汇0.3亿美元。其中罐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果汁、罐头13.9万吨;休闲食品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瓜子、花生1万吨,饮料、蛋黄派1.2万吨,膨化食品、饼干0.8万吨;冷饮、乳业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冷食、乳酸奶制品0.43万吨;啤酒加工企业1家,年产啤酒14万吨;白酒加工企业7家,年生产白酒0.51万吨;其它食品加工企业14家,主要生产酱油、食醋、食用油、糟鱼、涮羊肉、肉丸等。食品加工专业户261户,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4万元,从业人员1566人,其中面包、糕点、蛋糕加工专业户243户,年加工各类糕点1215吨;粉皮加工专业户11户,年加工粉皮187.5吨,芝麻糖、水果糖加工专业户7户,年加工芝麻糖、水果糖205吨。
二·菏泽地区食品发展前景
目前我区的食品加工业发展稳定,形势较好。佳美三期扩建已经完工投产,目前已达到年产果汁、脱水蔬菜、罐头12万吨的生产能力,2015年计划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沙土食品投资1.2亿元的花生加工生产项目已经投产运行,年可加工各类瓜子和花生10000吨,2015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巧媳妇食品总投资1.2亿元的生产计划,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预计年内将全部投产,产值将达到2亿元,利税5000万元。总投资13600万元的天帮粮油公司,主要搞面粉深加工和粮油加工,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6亿元,实现利税4600万元。青岛啤酒(菏泽)有限公司通过污染环境治理,设备技术改造,年产量14万吨,2015年计划啤酒产量将突破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
预计2015年,该产业集群企业将达到60家,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创利税3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在食品产业发展中,牡丹区坚持发扬传统品牌和培育新兴品牌相结合,引进知名品牌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鼓励、扶持食品企业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营养便捷的新型食品,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兔巴哥食品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推出新产品,其派类食品荣获中国名牌。巧媳妇食品公司是山东省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的拥有者,目前已形成年产10万吨调味品的生产能力。本地土生土长的华英食品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投资,不断科技创新,已成长为涉及速冻食品、乳制品等多个领域的全省知名企业,产品荣获山东省名牌,商标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知名品牌。2012年是牡丹区沙土镇发展史上的一个春天,年初,沙土食品工业园区被列为牡丹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2012年8月,沙土镇被山东省列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同时被菏泽市列为重点建设镇。面对新机遇,沙土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一心,按照“镇域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规模化、规模发展集约化”的思路,以发展食品加工业为主导,规划建设沙土食品工业园,培育产业集群,凸显 “食品城”的企业集聚效应,努力形成具有特色、产业突出的镇域工业发展格局。
沙土镇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将沙土食品工业园区面积由以前的5.7平方千米扩展至12.6平方千米,留足发展空间,为以后园区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制定了框架。投入近4000多万元新打通文化路、长安路、丽水路北路三条路;提升改造裕成路、327国道、丽水南路三条路。计划到2013年底,完成备战路、裕西路、裕东路等总计10条道路的提升改造,拉大城镇框架,全面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镇域发展环境。
近年来,沙土镇发挥资源产业优势,依托沙土食品、裕鲁西达食品等大企业,培育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植做大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为确保企业快速发展,沙土镇提出了工作专班服务制、项目责任制、优质服务承诺制三项制度,真诚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山东佳美公司年产12吨的浓缩果汁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二期正在安装设备,预计年底前可投产,可实现产值20亿元,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沙土瓜子与广州金亿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新上彩印包装项目已正式投产,有机花生和喝茶瓜子生产线也已投产,可实现产值10亿元。裕鲁西达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390多台套,年加工罐头、蔬菜汁、果汁、饮料、脱水蔬菜等2万多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荣获“中国一百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和“国家贸工农出口基地企业”等称号。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沙土食品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外商独资企业3家,合资企业5家,有出口经营权企业9家。预计今年可完成财政收入5000万元,招商引资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实现工
业增加值8.6亿元。随着新一轮沙土镇城乡甲级规划的启动,这个“老先进”将乘着十八大的东风,“立说立行,干就干好”,以更加昂扬的资态,迎接新的挑战,为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展高地核心区再立新功。
三·针对食品行业在菏泽发展的建议及看法
对于我家乡菏泽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原有的产业,例如米老头食品公司、兔八哥食品公司、沙土食品公司、巧媳妇食品公司、鹤福食品公司等主导产业,继而发展一些更有前景的产业,是我市经济更好发展。
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我预测,乳制品业继续向好的势头不会改变,主要依据有三:
一是国家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将会延续并进一步发挥作用,这对于拉动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也将产生有利影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乳制品行业消费需求增长和行业发展增添后劲。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落实、农民工大量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对乳制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是重大利好。
三是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然很小,消费潜力巨大。我国年人均奶占有量上升较快,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乳制品消费也极不平衡。随着城乡乳制品消费量的逐步增长,我国乳制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看到行业发展趋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乳制品行业正在强势恢复,但目前整个行业在质量安全建设、奶源基地建设、养殖水平提升、奶粉库存消化、国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的一年里,要使乳制品业恢复到正常发展水平,仍需继续做出艰巨的努力。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安全建设,切实把质量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强化对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要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奶牛养殖的科技水平,保护奶农利益。
三是加强营销渠道管理和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加快促进市场恢复。
以上就是我对针对食品行业在菏泽发展的建议及看法,不足之处,望指正。
第四篇:开发区城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开发区城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开发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根据开发区党行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我们对开发区城镇发展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自开发区成立以来,****这一百年老镇容颜焕发,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2009年是开发区实施“二次创业”最关键的一年,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区、文化名镇、和谐开发区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镇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几年来,***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投入近***万元用于开发区的城镇规划;投入近千万元进行了水源地勘探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提高了开发区的供水能力;投资***亿元新建了杨四海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开发区的电力总负荷达到72万千伏安;同时,投资***多万元对镇区部分电网进行了改造,基本满足了工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投资****亿元,建成道路***公里,以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共安装路灯**盏,新建了工业园区道路、**路、**街、**街、乌兰街,改建了育才街、公
园街、准格尔北路等路段,已初步形成了开发区道路交通的主框架。投资***万元,完成镇区硬化面积达***万平方米;投资***万元,完成绿化面积达38万平方米;投资近****万元,完成供热面积达***万平方米;同时新建了占地***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总占地***平方米的伊东广场、占地***平方米的街心花园和总占地***平方米的工业园区环岛。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体,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要求,积极组织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武陵大道、**诗墙、商业步行城、火车站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杆线入地、“穿衣戴帽”、穿紫河综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市内各个层面都是充分肯定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市民对“雪中送炭”的要求相对迫切一些,这方面的任务也相对
重一些。今后要在有计划、有重点地继续搞好“锦上添花”的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雪中送炭”上来。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小街小巷整治、穿紫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从细微之处,从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着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来对待,把新区开发、产业发展、精品工程建设和社区建设与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就业需求。三是着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学习、休闲、娱乐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在城市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把市民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基础、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城市发展应该突出整合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的关系。
建设和发展一个城市,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吸纳社会资本,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投资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真正用到点子上,用出效率来。一是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把政府资金更多地投向公益性、福利性项目,投向社会资本不愿参与的无利性、微利性项目,凡是通过市场手段吸纳社会资本能解决的问题,原则上政府都要少投入或不投入。二是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事前都要由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利润虚高;事后都要由审计部
门严格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防止资金外流。三是要严格规划管理和质量监督。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社会融资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关键是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一是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国有资产中,数量最多、增值潜力最大、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资产就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可以采取以地换路、综合开发等办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旧城改造中,要推行成片开发,防止“剥皮”开发,切实保证土地保值增值,获取最大的土地收益。二是实行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运用市场经营手段,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着力经营城市公用设施。积极推进城市水、电、气、文化、体育等公用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使之由福利服务型向有偿服务型转轨。四是推行无形资产商业化运作。城市的街道、广场、重要公用建筑物的冠名权及广告发布权等,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充分挖掘这笔资源,就能筹集大量的城建资金。
四、城市发展应该强化经济支撑,进一步处理好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对一座城市而言,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同等重要,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基础设施跟上来了,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才能不断向城市聚集;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城市经济才能活起来,财政实力才能强起来,人民群众才能富起来。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市城区GDP达177.57亿元(不含武陵镇),占全市的36.5%,总量是1995年的3.7倍,比重提高14.6个百分点。
国税收入425520万元,占全市的89.7%,总量1995年的4.4倍,比重提高16.9个百分点;地税收入61707万元,占全市的60.1%,总量是1995年的3.6倍,比重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819万元,是1995年的2.5倍。但总体来看,产业发展水平要相对滞后一些。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两个观念:一是“产业兴城”的观念。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最突出的位置,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建设;二是基础建设服从并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上来,以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具体来讲,在基础建设上,要根据城市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向德山区工业组团、桥南区商业组团、新城区现代物流组团、旧城区休闲产业组团、柳叶湖区旅游组团、新老城区结合部房地产业组团倾斜。在产业发展上,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这个主题,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发展计划”,加大烟草、铝材、林纸、珍珠、建材、机电、电力、食品、医药、盐化工等11大主导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通过3-5年的努力,分别形成一批产值过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主导产业;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着眼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市产业集群式发展;要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激活民间资本,通过政策的活力、机制的活力,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
五、城市发展应该注重规划指导,进一步处理好规划编制与规划执行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基础性、导向性、控制性作用,始终坚持用规划
指导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实际工作中,重规划编制轻规划执行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是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行。在规划编制上,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还是重点片区、重要单体建筑规划的制定,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并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在规划执行上,要进一步充实规划监察队伍,加强日常的规划执法监管,切实提高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确实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悖于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专业规划、片区规划,要依程序及时组织调整和修编,确保城市按规划规范有序的发展。
第五篇:地区家庭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家庭道德是协调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有近13亿人口,80%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村的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关键。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因此,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水平影响和决定着社会道德风尚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构成,不仅关系农村本身,而且影响和制约城市和整个中国,尤其是我们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农村家庭道德失范甚至滑坡这一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给建设“平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通过对本县农村(家庭)大量的走访、座谈,从三个方面初步探索和分析一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情况。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员平等观念为多数家庭接受;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民主式新型家风逐渐兴起;抚幼、教育子女、敬老、爱老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夫妻互相尊重、共同支配财产、共同劳动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共同风格;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信互勉、互帮互慰已成为多数家庭维护和发展夫妻关系的基本原则;勤劳致富、节俭持家、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一直是家庭消费的基本格调……一个以平等、民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夫妻相爱为核心、优育和厚养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新型农村家庭道德体系已开始构建。
农村家庭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夫妻关系问题日益凸现
1、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家庭热点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特别是夫妻双方一方外出,家庭解体情况更突出。据民政部门的数字表明,在农村离婚人群中,上述原因导致离婚的,所占比例高达1/2以上。另外,夫妻感情不和、婚外情、婆媳不和、草结草离等原因导致的离婚现象也普遍存在,离婚案件的增多,带来了诸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违法案件增多、社会风气毒化、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加等。
2、家庭暴力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家庭焦点问题。由于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的存在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夫妻打架是家庭内部事务),歧视、虐待(包括身体与精神)妇女现象屡有发生。从200份离婚案卷得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50件,占离婚案件的25%,县妇联接待的信访者中46%的人夫妻间存在暴力行为。
(二)家庭道德教育误区明显。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农村家庭50%以上,“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但绝大多数父母缺乏科学的家教观念和方法。
1、家庭道德教育观念落后,重智轻德、重利轻义。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成绩、作业,说最多的一句话是:“考了几分?作业做好了没有?”把道德教育任务完全交给学校,不明确家教的德育内容,认为“听话”即“德”。
2、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滞后。重言教轻身教,多责打少沟通,多说教少投入;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大部分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虚度光阴,“三缺一”时,甚至把孩子凑上去顶数。在家看书、读报的家长不到1/10。这些都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传统孝道面临挑战。大部分农村家庭已由往昔的以孝为本转为以子女为中心,代际关系错位明显。“尊老不足,爱子有余”,老人已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1、老人需求得不到重视。子女对老人赡养重物质轻精神,甚至对老人不敬、不养、弃老、虐老;干涉老人再婚现象时有发生;精神赡养质量偏低。
2、老人负担过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者多为老人,照看孙子女和承担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就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据统计,40%的老人继续肩负着抚幼的责任。
(四)邻里关系渐趋冷漠。
由于家庭核心化(二代三口人)的趋势以及家庭居住环境(独立结构的单元房日益普及)的巨大改善,邻里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国门开了,家门关了”,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少了,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二、原因的分析
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自身和外部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农村家庭经济的落后。
古人云:“衣食足知廉耻,仓廪实知礼节”,经济的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2003年,我县农民人均收入2956元,属于低收入水平。试想:当家庭成员都在为基本生活而忙碌奔波时,精神生活将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没有家庭收入的提高,许多其他的家庭活动都将难以展开,道德建设将成为“无米之炊”。
2、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边缘地位。
长期以来,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有关部门忽视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工作思路与模式适合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高度一致的家庭形态,对于如今这种多元化的家庭状况和思想状况难以取得普遍效果;活动的形式化和程式化弊端明显,一般是“上边要求,下边应付”,投在评选方面的精力多,投在创建过程精力少,缺乏可操作性;群众参与积极性低,据了解,40%的家庭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19%的家庭不知道这项活动。
(二)外部因素
1、婚姻家庭观念的大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
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道德失去了约束力,新的道德观又没有建立起来,在新旧观念、中西观念的历史大碰撞中,婚姻家庭观念的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自由随意的贞操观,打破了性行为的严肃性;紊乱的情爱观,直接冲击着家庭的轴心——夫妻关系;沉渣泛起的性占有观,造成荣耻的错位。
2、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促使了家庭道德的滑坡。
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家庭道德领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拜金主义支配婚恋关系,享乐主义调控着爱情的温度,年轻人选择配偶也像选择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有些孩子学会了金钱交换,干家务活也伸手要小费,传统孝道换上了新面具,不是为人而孝,而是为钱而孝。个人主义使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升级,人际关系冷漠、麻木甚至对立、恶化。
3、文化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
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报刊、杂志、电视、摄影、美术、音像制品等新闻大众传媒和文艺作品,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闻效应和经济利益,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宣传不严肃不负责任的婚恋观、婚外情;宣传腐朽的享乐主义以及脱离实际的高消费;宣传过多过份的性暴露等。
4、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难以遏制家庭道德出现的败坏现象。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某些执法部门工作程序的简单化,致使家庭道德败坏及侵害家庭的行为得不到遏制。法律上对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无惩戒性规定,对事实婚姻、非法同居、婚外情等概念解释模糊,对家庭暴力的处罚更为软弱无力,既无明确的部门负责管理,也无有力的措施加以限制,致使家庭暴力升级。在处理离婚案件,办理离婚手续上,有的部门简化了调查、了解、帮助、调解的程序,仅以当事人“感情确已破裂”的陈述和法律条文的生搬硬套作为依据。未及时挽救可以挽救的家庭。
三、对策的提出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项多维度、多层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协调操作才能正常运行,其中,家庭与社会是诸多力量有机组合的主要责任主体,更应切实抓紧抓好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工程。
(一)家庭对策: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素质。
家庭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家长即父母承担,父母是家庭行政的“最高首脑”,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总设计师和组织策划者,因此,父母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其责任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设良好的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培养和塑造家庭成员品德为目的的家风、家规、家教、家貌之总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重视建设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家庭道德文化。首先,要加强家庭表层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其次,加强家庭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家庭关系如何处理;②家务劳动明确分工;③生活习惯的养成;④家庭的经济管理、生活管理等。再次,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②相关科学知识的教育,如现代婚育、科技致富、网络信息等。
2、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认知、评价和行为选择能力。
家庭成员既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对象,也是主体,他们总是以既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参与家庭道德活动过程。要使他们承担起家庭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成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必须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三大基本素质:认知能力、善恶评判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3、优化家长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子女总是通过父母的道德人格形象来观察、理解、接纳社会道德要求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否则,“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二)社会对策:改善家庭道德建设外部环境。
社会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另一责任主体,对家庭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保障和互补作用。家庭道德建设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才能真正履行,社会在家庭道德建设中主要承担以下责任:
1、发展农村经济。道德问题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所以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要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纳入领导者的议事日程,并保证必需的资金。要建立家庭道德建设“一体化”新机制,协调各部门、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使它们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家庭道德建设网络,特别是各级妇联,应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继续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妇女工作的主要抓手,创新活动载体,并突出家庭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发挥其独特作用。
3、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包括舆论、政策和法律等内容在内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家庭道德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在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要加强对大众媒体传播内容的监控,抑恶扬善,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优秀作品的产生。要建立健全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在相应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更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另外,对缺乏相应制裁措施的“第三者”、家庭施暴等问题,需尽快加以调整或弥补,争取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完善社会监督和教育机制,加大社会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