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
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Y,即“A1∧...∧Am=>1∧...∧Bm”。
(3)预测
把握分析对象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的趋势作出预见,其表示形式与分类同。
三、一种基于历史记录规则相似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由于国内银行业现有客户记录多数是不完整的,所以使用单
一的方法进行评估未必能体现客户真实的信用历史状况。为了将数据挖掘技术和数理统计完全基于记录本身特征并与能够体现专家判断的评分很好地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相似推荐方法,实现如下:
1.应用粗糙集理论对历史数据记录进行属性约简及规则提取
粗糙集理论是数据表简化和生成最小决策算法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知识约简,发现属性表中的属性依赖,从而在信息不完全环境下进行知识发现,其定义如下:
S=
其中,S:信息系统(决策表)
U:论域
A:属性集合F:UXA→V的映射
V:属性值域集合采用决策偏好信息的挖掘方法(参见文献[3]),对S进行属性约简并提取规则,形成不同支持度S和信任度C决策规则集合DN{ф→Ψ}(其中N代表提取的规则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D是S不重复的子集,ф是条件属性,Ψ是决策属性,ф、Ψ∈A。
2.对测试记录与步骤1提取的规则进行相似性计算
相似性是某种关系强度的度量,可以通过数值比较来衡量(参见文献[4])。因为决策规则集合D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测试记录属性值组合,而且决策表对象结构相同。测试集合SD中的任一组合(规则)Dd对照D中Dn进行相似性计算,得出SIM1、SIM2...SIM
其中,B:归一化因子
(B=1/∑Wi)
Wi:属性i贡献因子
(体现数据特性或专家经验,也可通过多种赋权综合评价求得)
SD(Dd,Dn):已知Dd发生,Dn也在同一组发生的概率
3.多赋权综合评价
对上述步骤求得参照各个规则的支持度S、信任度C及相似性SIM组成一个N个对象、3个指标的矩阵XN×3。
(1)运用变异系数法对X进行客观赋权
此时,第j个指标的权重就是这种加权方法是为了突出各指标的相对变化幅度,即变异程度。
(2)对X使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矩形ZN×3,对其使用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求属性权重:
I=1运用综合赋权法将(1)、(2)两个权向量进行有机集成,得到综合权向量W=(W1,W2,......,WN)。传统的综合赋权有乘法合成归一化、线性加权组合法、基于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综合赋权法等,也可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客观权重综合集成法。
最终求出测试记录对各个规则的评价值fi=∑wj×zij,(i=1,2,......,N),其中MAX(fi)就是与测试记录最相似的规则,可将其决策偏好作为测试记录的预期偏好。
四、结束语
基于历史记录规则相似性的综合评估方法以客观存在的记录规则为依据,更好地保留数据特征并结合专家经验,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第二篇:个人信用评估方法
个人信用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摘要: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的增强,信用评估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建立一个规范化并和国际接轨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个人信用评估的方法及其比较分析。
关键词:信用评估 评估模型 神经网络 评估系统 正文:
一.何谓个人信用评估及其内容
目前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就是在对个人资信状况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根据统一的评级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级程序,对其在各种商业往来、合作中履行承诺条件的兑现状况,以及信誉程度所进行的全方位评价。此外,还必须实时监控影响个人信用质量的重大事件,及时调整对个人的信用评级结果。一般认为,不同的等级符号代表了不同的违约概率。
1.个人信用评级指标:(1)人基本情况(2)个人资产规模和质量(3)个人偿债能力(3)个人盈利能力(4)个人信誉状况(5)个人发展前景 2.个人信用评级理念
(1)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作为定性判断的重要依据。定量与定性都量化为分值,并与级别相对应。
(2)注重分析个人信用记录,对个人的信用品质予以重点关注。(3)注重个人的还贷风险分析--对个人抵押物、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个人所在单位及其所处行业均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4)注重个人现金流量分析,判断个人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5)进行个人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分析,在与个人沟通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合理的数据。
二.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的种类及其比较
当前,我国个人业务的飞速发展使商业银行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数据集中,建立数据仓库,开始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进面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以降低个人信贷业务成本和风险。但是我国银行业在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各种方法建立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最常用的评估模型有以下几种。
1.神经网络 2.Logistic回归法 3.分类树 4.判别分析法
由于Logistic回归具有假设条件少、具有可解释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这里将其作为线性方法建模的代表,将其与非参数方法(分类树和神经网络)进行比较。
1.比较之一:错误分类率
实际上,以总的损失最小为标准是衡量模型优劣最合适的评价方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上述两类错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未知的而且难以精确的估计出来。因此,这里将综合考虑总错分率、第一类错误比率和第二类错误比率,以此作为弥补。
(1)3种模型的总错误分类率均高于总错误分类率。说明仅用训练样本计算的错误分类率还不能真正地反映模型的预测能力,对测试样本的错分率才是对模型预测能力的一个较好的评估。
(2)就总错误分类率而言,Logistic回归、分类树、神经网络的总错误分类率均在15%~17%之间,差别不大。这说明所比较的3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判别个人信用的高低。
(3)Logistic回归、分类树法和神经网络3种方法的第二类错误的比率均较高。就模型的稳健性而言,理论上Logistic回归作为一种线性建模方法其稳健性应优于非参数方法,而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最优。因此,综合总错分率、第二类错误比率和稳健性看,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比较之二:模型验证的全程比较分析
神经网络模型要比其他两个模型的分类效果更好些,因为其在研究中的曲线更加平滑;而分类树模型比回归模型要好一些。
综合来讲,神经网络模型在判别个人信用方面要优于Logistic回归法。
由于我国个人征信工作刚刚起步,信用记录有限,导致信用数据的信息缺失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经过验证的信用指标体系。基于上述原因,虽然Logistic回归被国外证明为一种相当成熟的评估模型,却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现阶段的个人信用指标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大量信息缺失等特点。相比之下神经网络方法由于其所具有的自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泛化能力,更适用于我国目前个人信用问题的研究。
三.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和“ 提高全民族的诚信道德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为其发共同参与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1.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1)修改现有法律。修改民法通则,对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信用权及债权人权利享受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修改《商业银行法》,对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开放和保密作出平衡规定,明确可以开放的条件、范围、方式及其它措施;修改行政法规或规章,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管理部门,强化职责与权限,消除各自为政、零散分割的不利局面。(2)制定新的法律。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与对象,确保征信机构能合法、快捷地获得个人的相关数据;个人数据保护法,强化个人隐私权免受非法侵害;公平信用报告法,规范个人资料的收集、利用、传播及权利、义务与责任等等。
(3)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2.引入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指标
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信用,能不能还贷是银行能够度量的问题,而是否有还贷意愿相对来说,更难以测度,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个人素质来反映这一变量。同时还需要考察的指标有个人资产规模和质量,个人偿债能力、个人盈利能力、个人信誉状况。
3.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
(1)大力普及电子化支付手段,推行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的现金流通,就需要大力推行银行卡、电子钱包、个人支票、网上支付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完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方式的现代化。
(2)建立健全个人有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如房地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包括债券、股票、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以及汽车、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按照有关资产评估的原则、原理、办法进行科学评估。(3)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形势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整,也是重建个人信用的重要方法和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
(4)建立对违背个人信用制度者的制裁措施。首先进行金融制裁,银行不再继续贷款;其次结合社会信用制裁,降低个人信用等级;再次应采取舆论制裁,使其难以立足;最后对情节严重者动用法律制裁,维护社会信用。
结束语: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个人信用评估方法和模型,并比较各种不同模型的利弊,探讨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评估系统的对策和建议。个人信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法律、制度、技术以及全社会的消费观念、信用意识等一系列软硬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为,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该体系的建立不可能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多配套工作实际上是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要求、不断加以完善的。
参考文献:
[1]艾洪德、蔡志刚,《个人信用制度:借鉴与完善》,《金融研究》2001,(03).[2]顾伟,《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议》,《财经研究》,2000,(07).[3]秦东宇,《浙江经济发达地区银行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个人信用评估研究
读“个人信用评估研究”有感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从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一种经济关系,在经济学或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是指社会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经济生活需要的方便,而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承诺。
存在信用交易就存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和信用是共生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个人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也是涉足经济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改革开发过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增强。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交易方式也在逐步由货币交易向信用交易发展,信用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当前的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信用基础也相对的十分薄弱。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来说对社会的信用体系发展程度也越高。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中,信用秩序却相当混乱,信用的缺失现象也大量的存在,如企业之间的资金拖欠,三角债,呆账和坏账等等,层出不穷,给整个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建立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用一定的信用,而这个信用评估怎么来评价呢?拿我们现在的工作来说吧,制定信用评分的信息来源于申请者在申请表中的信息来判定的,对于每个申请者,我们需要的是他们填写详细的资料何提供的资料,申请表中每个数据和一段时间以上的信用记录,通常是6个月或者12个月,,18个月等等,如何来判断他们是不是坏客户,就在我们接待和面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把这些不好的因素直接扣掉,这样的就会形成我们对客户的简单的信用评分了。申请者的信用评分是最终是要预测客户是否违约的事件,也与客户的违约和其支付能力和偿还意愿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我们这种借贷公司来说,客户的信用评估并不能快速准确的帮助其作出是否授信的决策,但可以实现简单的个人信用评分。
数据的真实性是个人信用评分的合法性及可用性的坚实基础。信用创造了信用工具与信用交易的方式,并借助这些工具与方式刺激,调节和加速了消费,扩了需求,有力的带动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信用评估在防范信用风险,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降低全社会的信息成本和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一个科学的,机制灵活的,管理规范的信用评估管理方法是评价个人信用的必要条件。进行个人信用的一个评分是建立个人信用是个人信用评分顺利进行的保障。
第四篇:个人信用评估
个人信用是指一个人遵守约定的意愿和能力,此约定可以是个体之间的约定、个体与单位之间的约定,也可以是社会公有的约定。个人信用代表着社会或他人对一个人的信赖程度。个人信用体系是指根据个人的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等,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
一、个人信用体系对市场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
第一,通过向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为这些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通过向人力资源使用者提供应聘者的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人单位避免雇佣到有负面记录的雇员,防范职务犯罪和用人不当造成的各种损失;
第三,通过向保证保险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保证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对假身份证、假毕业证、假婚介等假证件的进行真实性过滤,净化市场环境;
第五,进行失信者信息公开和交换,使失信者及失信行为依法公开,使其在社会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以免继续危害社会;
第六,促使公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诚信和契约意识,提供合同履约率。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高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个人信用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讲话
2001年11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重视信用文化建设。要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与商业道德观念。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诚实守信,一旦有不良行为的记录,就要付出代价,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
2002年2月5日至2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要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名誉扫地、付出代价。
2002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
2002年大会期间,民进中央、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农工组和几十位委员提出了近20件有关“建立个人和企业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的提案。提案建议:政府应在建设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并规范信用服务,逐步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网络建立全社会信用管理系统。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三、全国个人信用制度与体系建设的基本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个人的消费信用几乎没有,当时对个人贷款的准则只看是否有单位,基本上是凭借个人的单位信用和政府信用,谈不上个人信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信用卡这一金融工具开始在我国沿海城市兴起,使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在“九五”末期国内市场出现疲软、内需不足的形势下提出并开始起步的,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增加而产生的客观要求。而又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入进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1998年,中国个人征信业开始萌芽。这年8月,应消费数据产业联盟中国成员华夏信用之邀,消费数据产业联盟总裁康纳利先生访问了中国,向中国政府官员、金融界和商界人士介绍了国际上个人征信业的发展状况。
1999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实施龙卡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部个人信用评估办法。该办法规定,银行将持卡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家庭资产等信息资料汇集起来形成14个指标体系,针对客户个人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设立7类个人信用等级,为AAA、AA、A、BBB、BB、B、C七个等级,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享受的透支额度不同。凡经评估等级达到C级以上的客户,都可以在办龙卡时不提供担保。
2000年9日起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逐步推出可循环使用的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为配合个人消费额度贷款的推出,建设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评定办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掌握贷款额度。同时,为鼓励借款人使用贷款和按期归还贷款,建设银行还根据客户使用贷款的信用记录、对银行的贡献等指标,计算客户信用积分,定期调整借款人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对应信用等级,AAA级:最高60万元;AA级:最高10万元;A级:最高5万元;BBB级:最高1万元;BB级:最高5000元;B级:最高3000元;C级:信用额度为0。信用额度和保证额度有效期为2年。在建设银行天津分行申请“个人信用额度贷款”的首批客户的个人信用等级已评估完毕。其中,最高的信用等级为A,贷款额度为5万元。
2001年两会期间,农工民主党副主席陈灏珠提交了《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法人及个人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的议案。该提案起草人、上海市沪申律师事务所费新民律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自称是出于一种“积德于子孙”的考虑而提出这一议案的。他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办案中,他接触了太多“骗子骗骗子”的事,被欠款的也故意不还人家的款,被骗的人反过来骗别人,形成社会信用的恶性循环。
2002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春季)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个人信用资源的利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个人信用资源仍是一个被闲置的资源宝库。陈淮指出,个人信用资源的启动对扩大内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002年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张新泽司长向记者透露,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局等十多个部委参加的“全国企业与个人信用专题小组”,近期已经完成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报告《企业与个人信用体系》,该报告正在征求各方的意见,由央行领导审核,并将交给国务院审批。
2004年12月15日,央行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试运行,并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七市对各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
2005年3月,为了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防范和降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草拟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
2005年7月央行力推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8个省份联网。这意味着今后在这8个省份的征信系统中留有不良记录的失信者名单,不仅会出现在本省份的银行系统内,还将为其他7个省份的金融机构资源共享。央行此次筹建的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全部是个人信息,这等于是扩大了不良信用的监控范围。在此前提下,一些跨地域的个人炒房行为将受到限制。不过,为尊重客户隐私权,个人征信系统中出现的“污点信息”,只向银行系统提供,而不会向社会公开。
2005年8月18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人民银行将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保障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共7章45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个人信用数据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目的是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二是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保密原则,规定商业银行、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三是规定了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和方式、数据库的使用用途、个人获取本人信用报告的途径和异议处理方式;四是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客观性原则,即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信息是个人信用交易的原始记录,商业银行和征信服务中心不增加任何主观判断等。
摘要:为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银行业积极转型,重新重视零售业务的战略意义。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在银行业务中占比增加,个人信用评估重要性凸显。本文试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现状,制约我国现有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关键词: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评估 诚信 信用中介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和银行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与银行发生着直接的关系。银行业积极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将零售业务提高到战略高度,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启示,一个适合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建设的现状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2000年4月,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
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
3.个人资信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开始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所掌握的个人资信资料开展个人信用评级,把个人信用能力引入到信贷管理中来。
二、制约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1.个人信用资料不完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
能否在一个地区开展征信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征信公司能否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取得当地个人信用资料,并能够合法向需求者提供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提供的信用文件主要有: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证明。这些数字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
2.缺乏明确的个人信用记录
个人信用一般是通过连续记录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记录直接记载着个人信用行为的结果,没有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
3.缺乏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保障
从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环境来看,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来调整个人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少数相关的法律,与个人信用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个人失信行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方式。
三、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和“ 提高全民族的诚信道德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为其发共同参与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1.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1)修改现有法律。修改民法通则,对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信用权及债权人权利享受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修改《商业银行法》,对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开放和保密作出平衡规定,明确可以开放的条件、范围、方式及其它措施;修改行政法规或规章,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管理部门,强化职责与权限,消除各自为政、零散分割的不利局面。(2)制定新的法律。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与对象,确保征信机构能合法、快捷地获得个人的相关数据;个人数据保护法,强化个人隐私权免受非法侵害;公平信用报告法,规范个人资料的收集、利用、传播及权利、义务与责任等等。(3)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2.引入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指标
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信用,能不能还贷是银行能够度量的问题,而是否有还贷意愿相对来说,更难以测度,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个人素质来反映这一变量。
同时还需要考察的指标有个人资产规模和质量,个人偿债能力、个人盈利能力、个人信誉状况。
3.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
①大力普及电子化支付手段,推行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的现金流通,就需要大力推行银行卡、电子钱包、个人支票、网上支付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完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方式的现代化。②建立健全个人有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如房地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包括债券、股票、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以及汽车、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按照有关资产评估的原则、原理、办法进行科学评估。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形势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整,也是重建个人信用的重要方法和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④建立对违背个人信用制度者的制裁措施。首先进行金融制裁,银行不再继续贷款;其次结合社会信用制裁,降低个人信用等级;再次应采取舆论制裁,使其难以立足;最后对情节严重者动用法律制裁,维护社会信用。
第五篇:个人信用评估
第二节
个人信用评估
一、个人信用评价指标
(一)、个人指标
个人指标主要描述个人的特征,从这些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中,银行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个人指标主要包括:
1、年龄。年龄与借款人的收入能力和可支配财富有关。20岁以下的借款人,受其工作经验、学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信用度最低,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极大;20-30岁的借款人,随着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收入逐步上升,信用度随之提高;30-45岁的借款人,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收入水平最高、还款能力最强,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最小;45-55岁的借款人,职业和收入相对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呈减少趋势,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逐渐回升;55岁以上的借款人,大多数已离开工作岗位,收入水平下降,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2、性别。一般认为女性的违约风险较小于男性。在我国,女性的法定退休时间比男性早5年,从实际情况看,女性在30-40岁的年龄区间收入水平最高,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男性在35-45岁的年龄区间收入水平最高,在40岁左右达到峰值。因此,银行在能力风险分析中要考虑到性别的因素,适当加以调整。
3、婚姻状况。用于考察个人生活的稳定性。一般认为结婚的人生活更稳定,工作更勤奋,且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家庭有双份收入。有无子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稳定性,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未婚、已婚无子女、已婚有子女、离异、其他。
4、受教育程度。按常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谋生手段越多,可工作的领域越广,则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越强。包括:博士、硕士、大学、大专、高中专、初中及以下。
5、健康状况。良好的健康状况是稳定收入的保证,包括很好、良好、一般、差、很差。
6、单位类型。能体现收入稳定性和收入水平,便于评估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我国目前的单位类型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上市公司、民营、私营、个体户和其他等。
7、行业情况。体现未来收入稳定性与收入水平。
8、职位或职称。体现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这与薪酬制度有关。
9、就业年数及在现单位工龄。反映就业稳定性及收入能力。工作年限越短,收入的积累状况越差,反之,积累的收入较多。在现单位工龄越长如10年以上,借款人的就业稳定性越高,未来流动的可能性很小,信用度越高。在本职位工作年限较短如1以下的申请人提供前单位工作相关情况。
10、住房情况。一般认为住房情况可以反映借款人的稳定性,自有住房对应于较低的违约风险,并且必要时,可以作为抵押资产。住房情况一般包括:自置无按揭、自置有按揭、共有住宅、与父母同住、租用、集体宿舍、其他。
(二)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能够直接反映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
主要包括:
1、个人月收入。这是反映借款人还款能力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指标。显然,个人月收入越高“收入的来源越稳定,还贷能力越强,违约风险越小。可以结合授信银行当地的经济水平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阶层。
2、家庭月收入。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还款能力。大部分情况下,个人代表家庭借款”因此还款来源可能来自家庭收入,这样"家庭月收入越高,则违约的风险越小。
3、家庭人均月收入,由于可能存在家庭成员多而导致家庭总的高收入,这个指标可以消除这种情况对银行审查的误导。
4、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外汇、金银等,具有增值潜力和较强的变现能力,是充当质押或还款的有效来源。借款人持有的金融资产越多,说明其经济实力越强,还款能力越强。
5、其他资产。如遗产、自有车辆、除现住房外的其他房产等。可以考察借款人除第一收入来源以外的收入或者可支配财产。另外可以考察借款人的可抵押资产。
6、主要指商业保险。反映借款人抵抗意外事件的能力。我国居民投资理财型保险的可以认为具有较好的还款能力和意愿。
(三)信用指标
信用指标直接从过去的各种表现和行为反映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主要包括:
1、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考察借款人有无向银行贷款长期不还;有无信用卡透支久欠不还;有无民间借款久欠不还;有无拖欠电话费;有无拖欠电费;有无拖欠水费;有无拖欠税款;有无拖欠公款(成货款)久欠不还。还包括公安、交通等公共记录。
2、在本银行的存款账户#。一般认为,若申请人在本银行有存款账户,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借款违约风险。
3、与本银行业务关系。一般来说,与银行业务关系越密切则违约风险越小。在我国信用信息获得困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只能考虑向自己的优质客户放贷。
4、是否为本银行职员。一般认为本行员工违约的可能性很小。
5、是否存在其它贷款。其他贷款的存在一般会增加本次还款的难度。
6、贷款数额与还款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行为。
7、持有其他银行信用卡数量及透支频率。持有较多的信用卡可以认为客户有过度使用信用的可能!从而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
其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行业、职业、住房性质这7个指标是必需要提供的,由此得到的个人信用评分可以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进行是否授予信用卡的基础分。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信用卡使用数据的积累,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常用的其他指标,如信用卡的使用记录、逾期还款的具体情况、信用报告被查询的次数、最近的信用状况等等。
二、个人信用评价模型
(一)、分类树
(二)、神经网络
(三)、支持向量机
(四)、K-近邻判别
(五)、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