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国际工程项目[定稿]
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国际工程项目
摘要:风险评估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元素。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多个维度的特性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提出并构建,包括8 I-grade 24 II-grade索引和索引作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技术方案风险、进度风险、融资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然后自我评估和基准测试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一个项目的评估实例说明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国际工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1介绍
近年来,项目风险评估可以包括在许多范围发达国家项目管理内,并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建设项目环境。在当前的工程项目,完整的系统国际级别风险评估尚未确立,由于其影响因素的项目风险很多,模糊性,以及它们是难以完全定量[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遵循:国际工程统计数据不充足和大量原始数据的不可用。后提出适当的分析方法国际项目风险管理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项目和相关的数学方法风险管理和监督结果的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拉尔夫和克莱姆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管理风险,和识别理论框架和实用的方法,分析和控制不同的风险[3]。M.伊丽莎白,帕特。柯塞尔和彼得J.雷根研究在快速时变动态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了风险度量模型和基于决策分析决策模型框架和人工智能的方法[4,5]。
第二篇:EPC 国际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EPC国际工程项目合同培训总结
随着国际工程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迈入国际工程市场实施工程,熟悉市场、了解惯例、总结经验教训的需要,培养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已是当今中国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内容及意义
国际工程市场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与国内工程市场相比,国际工程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反映在工程计价方法不同、工程合同主体具有多国性、工程实施影响因素多风险大、技术规范标准庞杂、采用严格的签约合同条件和国际惯例(国际公认的做法)管理等。进入国际工程市场,仅仅按照国内建设工程经验是不够的,必须熟悉国际工程市场惯例,探索与总结与国内工程市场不同情况下实施工程获取经营效益的做法。
二、要点
(一)EPC合同管理主要方面
1.项目设计管理
(1)国际上通常将设计划分三个阶段: 概念设计 CONCEPTUAL DESIGN;基本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详细设计 DETAIL DESIGN。
(2)设计成果文件是采购、施工、试运的主要依据。
(3)EPC设计管理的关键点是:工程设计标准问题;设计各阶段接口责任;对承包商的设计审查。
(4)完善的业主设计控制程序如下,最好将下述规定纳入合同及设计管理协调文件的规定中:
将承包商整个设计阶段的文件归类;
规定哪些文件只是提交,供业主知情的;
哪些文件需要业主审议,审议期限是什么;
哪些文件需要业主批准,批准期限多久;
设计文件审议与批复的最终循环次数要确定。
2.物资采购管理
管理的关键点:可靠货源控制;制造过程监控;采购速度控制;用第三方检测。采在合同应特别注意对物资采购工作进行约定:采购的总体责任;供货商名单确定;采购程序的确定;甲供材料的规定。
3.项目施工管理
在EPC合同中,“施工”的含义包括土建和机电安装工作。有的EPC合同若包括的安装工作比例很大,则有时被称为“EPCI”,字母“I”为英文的“INSTALLATION”(安装)的缩写。关于“施工”的规定,一般是分散在合同条件、业主的要求、技术规程等合同文件中。
承包商的施工总体责任包括:
应按合同规定对工程进行正确放线(Setting Out);
承包商应提供足够的管理人员;
承包商提供的施工人员必须具有适当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承包商的所有施工设备,一旦运到现场即被认为是项目施工的与用设备。 承包商应以一种职业化的方式文明施工。
(二)合同法律风险管理
1.合同文件组成及优先顺序
A 合同协议书;B 合同与用条件;C 合同通用条件;D 双方签订的备忘录及会议纪要、澄清函等;E 业主招标文件和承包商投标文件、图纸、规范、工程量清单、业主要求、附件及附录;F 其他构成合同组成部分的文件。
合同适用法律
2.合同适用法律和主导语言
FIDIC条款:1.4法律和语言:合同应使用条件中所述国家(及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律管辖。当合同任何部分的文本采用一种以上语言编写时,应以与用条件中指定的主导语言文本为准。通讯交流应使用条件中指定的语言,如未指定,应使用合同(及其大部分)编写用的语言。
3.合同期间法律调整
FIDIC 条款 13.7因法律改变的调整,当基准日期后,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有改变(包括使用新的法律,废除及修改现有法律),及对此类法律的司法及政府解释有改变,对承包商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产生影响时,合同价格应考虑由上述改变造成的任何费用增减,进行调整。
3.仲裁适用法律
国际工程合同适用国际仲裁作为最终争议解决方式;
工程所在地、仲裁地、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所在地加入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
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适用的国际仲裁规则;
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仲裁地。仲裁地宜选择业主及承包商所在国以外的国家及地区,但承包商应注意工程所在国适用法律是否具有限制当事人选择仲裁地的强制性规定;
在合同中应当约定仲裁语言与合同主导语言一致;
4.保函适用法律
既然保函作为合同文件的一种延伸,那么除非合同双方另有约定,保函的适用法律和司法管辖权应①与合同文件保持一致。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及开具保函的银行在保函中宣称该保函适用国际商会的②“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统一规则”),那么保函的索赔程序则应受上述规则的约束。
5.代理和联合体适用法律
对于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可由几家工程公司联合起来投标,这样可以发挥各公司的特长和优势、增大融资能力、分担风险(联带责任),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避免相互间过度竞争。工程所在国承包商参加JV,有利于竞标;也是 冲破地区、行业、国界封锁,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
联营体的缺点:内部职责、工作范围划分不清时,易产生矛盾;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投标价格可能偏高;管理层次多,决策慢。
(三)争端解决与索赔
不怕争议,不怕仲裁,随时做好准备应对争议:
回顾合同起草和项目历史背景,把握项目目的解决分歧
从技术局面升至战略局面,友好协商
非仲裁委员会的第三方协商
提交DAB / 仲裁前友好解决
仲裁
(四)合同和商务管理人员具备的条件:
全面的法律知识(含属地化)
全面的合同构架、合同关系能力
较好的外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基本的技术了解(半个专家)
较好的商务沟通和协调、发通、纠纷解 决技巧
第三篇: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风险评估来说,其三个关键要素是信息资产、弱点/脆弱性以及威胁。每个要素有其各自的属性,信息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弱点的属性是弱点被威胁利用后对资产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威胁的属性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风险评估的准备
风险评估的准备过程是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组织对自身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其结果将受组织的商业需求及战略目标、文化、业务流程、安全要求、规模和结构所影响。不同组织对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子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风险评估实施前,组织应:
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2.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为风险评估的实施提供导向;
3.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
4.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5.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策划的批准。
二、风险评估的实施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结果,由评估的人员按照相应的职责和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适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来得出资产的安全风险。
三、风险计算
风险计算的模型如图2所示。
我们以下述函数进行表示:
R= f(A,V,T)=f(Ia,L(Va,T))
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胁; Ia表示资产发生安全事件后对组织业务的影响(也称为资产的重要程度);Va表示某一资产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对资产的弱点进行排序;
2.针对每一个弱点,确定可能利用此弱点造成安全事件的威胁的类型;
3.给确定的威胁赋值;
4.将威胁值与脆弱点值相乘,得出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
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L(威胁可能性,脆弱点严重性);
5.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以及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风险值,即:
风险值=R(资产重要程度,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包括三个部分:分析风险来源;识别区域风险;风险关联分析。
1.分析风险来源
经过资产、威胁、脆弱性的计算后形成一个风险列表,需要对该列表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合并。在对风险进行分类合并时,首先需要考虑风险所发生的位置,然后考虑风险的来源。风险的来源可以从威胁、脆弱性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风险发生的位置可以从资产所在的安全域或从信息安全发生的层次进行划分。资产所在的安全域指具有相同安全属性的某一物理区域或逻辑区域,该区域和其他安全区域具有明显的边界;信息安全发生的层次指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数据层安全。风险的来源从威胁角度进行合并,可以从威胁的来源,发生的途经,影响的大小角度进行划分整理。风险的来源从脆弱性角度进行合并,从大的方面有两类,一类是IT技术类脆弱性,另一类是管理类脆弱性。安全管理类脆弱性可以从设计、开发、验收、运行、维护、人员、业务持续性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2.识别区域风险
分类合并后的风险需要再次进行人工判断,通过这种判断可以发现被分析的安全域的主要威胁、主要影响和发生的可能性。这种经过判断的风险需要进行单独说明,使最后形成的风险具有更明确的意义。
3.风险关联分析
经过风险识别后的风险是系统中的主要风险,对于复杂系统,还需要考虑多个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主要风险之间的潜在相互影响包括:不同安全区域风险的相互影响,不同业务风险之间的影响,不同系统之间风险的影响分析。经过风险关联分析后还需要重新修正风险识别列表。(未完待续)
判定风险结果
确定风险数值的大小不是组织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明确不同威胁对资产所产生的风险的相对值,即,要确定不同风险的优先次序或等级。对于风险级别高的资产应被优先分配资源进行保护。组织可以采用按照风险数值排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区间划分的方法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优先等级,这包括将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进行划分,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限应当考虑风险控制成本与风险(机会损失成本)的平衡。风险的等级应得到组织管理层的评审并批准。
组织在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后,应考虑法律法规(包括客户及相关方)的要求、组织自身的发展要求。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水平,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并形成风险处理计划。风险处理的方式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小后果)、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兼顾管理与技术,具体地说,针对各类风险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十个方面的控制:安全方针、组织安全、资产的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作管理、访问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业务持续性管理、符合性。在风险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的选择上,组织应考虑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并特别关注成本与风险的平衡,处理安全风险以满足法律法规及相关方的要求。管理性与技术性的措施均可以降低风险,但在控制措施的选择上应遵循上述原则。单纯选择某种控制措施可能会降低成本,但也可能引入新的风险,因此应注意预防性控制措施与检查性控制措施之间的关系。在预防性控制不足以确保风险得到降低的情况下应追加检查性控制措施。通常应该考虑联合各种选择。
对于不可接受范围内的风险,应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已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为风险管理提供输入。残余风险的评价可以依据组织风险评估的准则进行,选择的控制措施和已有的控制措施应当考虑降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某些风险可能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仍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应由管理层依据风险接受的原则,考虑是否接受此类风险或增加控制措施。为确保所选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要时可以进行再评估,通过控制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评价残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记录风险结果
风险评估过程需要形成相关的文件及记录,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组织可考虑以下控制:
1.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
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
3.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4.确保在使用时,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5.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6.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
7.确保文件的分发得到适当的控制;
8.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目的需保留作废文件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风险评估的角色及职责
1.风险评估的角色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涉及多个参与方,参与方在评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当中,一般包括主管机关、信息系统拥有者、信息系统承建者、信息安全评估机构以及信息系统的相关机构。
2.风险评估的职责
其各自的职责为:
(1)行政审批
主管机关具有风险评估的行政审批权力,主要负责提出、制定并批准本部门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领导和组织本部门内的信息安全评估工作。基于本部门内信息系统的特征以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判断信息系统残余风险是否可接受,并确定是否批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检查信息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安全状态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新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2)组织协调
信息系统拥有者具有风险评估的组织协调权力,将负责制定安全计划,报主管机关审批;组织实施信息系统自评估工作;配合强制性检查评估或委托评估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文档等资源;向主管机关提出新一轮风险评估的建议;改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控制信息安全风险。
(3)措施整改
信息系统承建者应根据对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风险评估结果修正安全方案,使安全方案成本合理、积极有效,在方案中有效地控制风险;规范建设,减少在建设阶段引入的新风险;确保安全组件产品得到了相关机构的认证。
(4)具体实施
信息安全评估机构提供独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估,以判断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在特定运行环境中的有效性以及实现了这些措施后系统中存在的残余风险;提出调整建议,以减少或根除信息系统中的脆弱性,有效对抗安全威胁,控制风险;保护风险评估中获得的敏感信息,防止被无关人员和单位获得。
(5)辅助支持
信息系统的相关机构为风险评估提供辅助支持,遵守安全策略、法规、合同等涉及信息系统交互行为的安全要求,减少信息安全风险;协助风险评估机构确定评估边界;在风险评估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料。
风险评估形式
根据评估的目的、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关系,以及评估方和被评估信息资产的关系、评估的深浅程度等不同的划分原则,国内外现存的风险评估也有多种形式,本指南所指风险评估形式主要以评估的发起方为划分依据。大体可分为自评估和他评估两大类,自评估是由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发起的,并依*自身的力量,对其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他评估则相反,通常是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活动,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他评估也是经常提及的检查评估。无论自评估还是他评估,都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方式来进行,这就是委托评估。
第四篇:纳税评估国际借鉴研究
纳税评估的国际借鉴研究
国外纳税评估现状
新加坡是推行纳税评估制度较为规范的国家,其纳税评估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纳税评估分工较细。税务处理部负责发放评税表,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纳税人服务部对个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公司服务部对法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往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税务调查部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二是重视纳税人的自查自纠,在评税工作中,都要先给纳税人一个主动坦白的机会。三是评税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
英国也是纳税评估制度推行得较好的国家。英国各税种的税收征管一般都需要经过纳税申报、估税、税款缴纳和税务检查等程序。估税是税收征管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税务局认为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的税收申报不完全,则可以对其少缴的税款部分签发估税单,如果稽查员发现纳税人有利润未被估税,或者纳税人获得了无资格享受的减免,可以对纳税人的这些应课税所得签发补缴估税单。美国税务机关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基础上,将重点力量放在税务审计上。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的一半以上。纳税人申报后,税务部门必须严格审核纳税人申报的每份报表。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审核比较。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计算错误或申报不实者,税务部门会书面通知报税人。审计选案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中心。税务审计对象确定的基本程序是,根据税务部门事先确定的计分标准,由电脑评分,然后根据评分高低加以确定。通常是收入越高、扣除项目越多、错漏越多者,分数就越高,成为审计对象的可能性就越大。
日本的税务审计由专职税务人员负责。审计主要分为办公室审计和实地审计两大类。公司把纳税申报表送来后,审计员马上进行办公室审计。这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同行业、同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审计按公司及行业的类别进行。实地审计就是调查公司账簿保存、会计记录保存、商品库存的实际状况。它是在办公室审计对公司自核税额不确信时,进一步采取的审计程序。根据纳税评估结果,日本税务部门针对纳税人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分别实行“白色申报”和“蓝色申报”,激励纳税人在健全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申报。
德国的税务审计人员都是高级税务官员,他们均经过严格的挑选,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3至4年的工作经验。税务审计对象是通过计算机打分选户确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必须熟悉被审计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通过资料信息的分析寻找企业偷税的疑点。如果企业不提供会计核算资料,或资料不齐全,审计人员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税款估算。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要把审计出来的问题逐一向企业通告。
俄罗斯税法详细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以及实施税务审计的方法和条件。税务机关实行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也称全面审计)两种形式。室内审计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由税务机关强制实施。其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报税单和其他税收凭证。大部分公司的室内审计至少每季1次。税务机关对某些税收项目进行初审,如果审查中发现填报错误或所提供的材料和凭据相矛盾,税务机关要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更正。如发现偷税漏税,则对纳税人下发补税和罚款通知书。
国外纳税评估的成功经验
1、多渠道采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各国税务机关都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涉税信息,不仅包括税务机关掌握的日常征管信息、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信息等内部信息,还包括从海关、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等机构共享的外部信息。例如,澳大利亚从经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获取足够的外部信息,同时从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采集内部信息,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美国国税局计算机征管网络与金融、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了十大税务管理计算中心,共享纳税人的涉税资料,为纳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持。
2、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及模型,实现信息处理模型化、系统化
纳税评估指标是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注重应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模型等方法,实现信息处理的模型化、系统化。美国国税局下属各级检查部首先由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由评税模型检查纳税人是否已经登记、申报纳税,并对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审查是否如实申报,然后通过筛选过程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计算税款。纳税评估计分标准的模型及参数根据相关资料动态调整,使纳税人很难弄虚作假,保证了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定位纳税评估
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纳税评估的形式、范围、机构设置、流程等具体内容。俄罗斯通过税法典,规定了为实行税收监督,纳税人必须按企业所在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在地、个人居住地,以及按归其所有的应课税的不动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所在地,接受税务机关审计,并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分为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德国也通过税务审计法规定了税务审计的范围、形式及审计期间等内容。
4、设置专门评估机构,应用专业化评估人才
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纳税评估都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同时对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激励纳税评估人才成长的机制。德国的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善,税务审计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集团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德国对现场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招聘的税收审计人员通常要求获得法律、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大学学位,而且通过专门考试,或者至少在一个税务局工作一年以上。在税收审计培训方面,新雇员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新人员训练。在新人员训练结束后,每位税收审计员需要独立审计三个小企业,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税务局评估。澳大利亚也专门把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工作、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3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第五篇: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
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Y,即“A1∧...∧Am=>1∧...∧Bm”。
(3)预测
把握分析对象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的趋势作出预见,其表示形式与分类同。
三、一种基于历史记录规则相似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由于国内银行业现有客户记录多数是不完整的,所以使用单
一的方法进行评估未必能体现客户真实的信用历史状况。为了将数据挖掘技术和数理统计完全基于记录本身特征并与能够体现专家判断的评分很好地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相似推荐方法,实现如下:
1.应用粗糙集理论对历史数据记录进行属性约简及规则提取
粗糙集理论是数据表简化和生成最小决策算法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知识约简,发现属性表中的属性依赖,从而在信息不完全环境下进行知识发现,其定义如下:
S=
其中,S:信息系统(决策表)
U:论域
A:属性集合F:UXA→V的映射
V:属性值域集合采用决策偏好信息的挖掘方法(参见文献[3]),对S进行属性约简并提取规则,形成不同支持度S和信任度C决策规则集合DN{ф→Ψ}(其中N代表提取的规则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D是S不重复的子集,ф是条件属性,Ψ是决策属性,ф、Ψ∈A。
2.对测试记录与步骤1提取的规则进行相似性计算
相似性是某种关系强度的度量,可以通过数值比较来衡量(参见文献[4])。因为决策规则集合D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测试记录属性值组合,而且决策表对象结构相同。测试集合SD中的任一组合(规则)Dd对照D中Dn进行相似性计算,得出SIM1、SIM2...SIM
其中,B:归一化因子
(B=1/∑Wi)
Wi:属性i贡献因子
(体现数据特性或专家经验,也可通过多种赋权综合评价求得)
SD(Dd,Dn):已知Dd发生,Dn也在同一组发生的概率
3.多赋权综合评价
对上述步骤求得参照各个规则的支持度S、信任度C及相似性SIM组成一个N个对象、3个指标的矩阵XN×3。
(1)运用变异系数法对X进行客观赋权
此时,第j个指标的权重就是这种加权方法是为了突出各指标的相对变化幅度,即变异程度。
(2)对X使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矩形ZN×3,对其使用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求属性权重:
I=1运用综合赋权法将(1)、(2)两个权向量进行有机集成,得到综合权向量W=(W1,W2,......,WN)。传统的综合赋权有乘法合成归一化、线性加权组合法、基于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综合赋权法等,也可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客观权重综合集成法。
最终求出测试记录对各个规则的评价值fi=∑wj×zij,(i=1,2,......,N),其中MAX(fi)就是与测试记录最相似的规则,可将其决策偏好作为测试记录的预期偏好。
四、结束语
基于历史记录规则相似性的综合评估方法以客观存在的记录规则为依据,更好地保留数据特征并结合专家经验,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