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企业中一直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企业中一直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可它又确实是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员工开发规划,好的规划能有效防止公司职员尤其是骨干职员的跳槽,极大降低公司人员的人员流动成本。而且较为稳定的职员组成与公司结构也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好的员工开发规划也是健康完善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更多显示的是企业对于员工的成长的关心与负责。
我们所选取的调查方向是对于在华外资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的员工开发规划横向对比调查。我们希望通过对行业较为成功的外资企业和该行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员工开发规划的相互比较能得出更适应中国市场的较为成功的员工开发规划模式,并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该规划对于员工发展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以及新的结论。期待能引起相关行业的中国本土企业对于员工开发规划的重视以及进一步的借鉴与改革。
可行性分析:
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公司和公司,前者是一家国际性的大型公司,其在国际行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业绩在国际市场也是名列前茅。19年公司进军中国行业,随后在较短时间迅速占领了较大的中国市场。公司在中国可以说成功的进行了本土化的变革。而公司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其凭借多年来对于中国职员和市场的熟悉有着自己更为本土化的员工开发规划体系。西方的企业对于人员开发规划的概念形成较早,其模式在国际市场上也较为成功,公司作为行业国际市场的代表,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调查研究得出究竟西方企业的人员规划模式要经过怎样的“中国化”才能真正适用于中国的员工与企业文化,而对于像公司这样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出的行业代表的人员规划经验也决不能忽视,通过对两公司内部各职位阶层的横向比较,我们一定能得到一个全新的视角与创造性的结论。
我们已经与以上两家公司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利用难得的机会与其积极进行接触,来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还与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系教授张剑老师取得了联系,并邀请她作为我们此次调查的指导老师,张剑老师多年来热衷于企业员工的动机、情绪与创造性等相关问题的探讨,相信一定能在心理学方面给予我们极大地帮助和指导。
第二篇:电子商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又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简称eHR,eHR 首先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包含了“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优化(BPR)”、“以客户为导向”、“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思想在内;它利用各种IT手段和技术,比如互联网、呼叫中心、考勤机、多媒体、各种终端设备等,包括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功能,比如招聘、薪酬管理、培训(或者说在线学习)、绩效管理等;它的使用者,除了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外,普通员工、经理及总裁都将与它的基础平台发生相应权限的互动关系。综合来讲,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e-HR的特点:
1.支持组织机构经常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e-HR模式实施的首要前提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HRMIS是其推行的硬件基础。在信息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企业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因此HRMIS需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内部人力状况,做出有效的调整,采用完全可定制的组织机构设计工具,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使用机构树对企业的机构组成随时进行修改,迅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2.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
在现有的关于ERP的研究中,关于管理流程优化的文献很多,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组,使实施ERP的企业实现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匹配,从而提高ERP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整体效率。E-HR模式最重要的内涵特征应该是通过实施E-HR,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绩效。
3.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E-HR模式不仅通过HRMIS能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平台,采用公正客观的评估机制,以提高员工绩效,还可以提供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员工虚拟社区系统,方便企业新闻的发布、员工间的互相交流,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友好的交流方式。E-HR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在满足人力资源部门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亦即是成为企业实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
eHR的优势
首先,eHR大大提高了人员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翰威特公司有统计数字表明,公司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均每位员工的成本是35美元,但在第一年就可以收到可观的回报,员工的电话询问也减少了75%.戴尔公司2000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处理了300万美元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业务。其次,通过eHR,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客观性,人力资源管理重心也因此可以往下移动。这一人员管理的重心下移,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不可能办到的。
其次,eHR完全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人力资源工作者从事大量的工作就是行政事务,其次是管理咨询的职能,而在帮助企业策略的制定方面是最少的。在电子化人力资源的管理环境下,人力资源工作者所从事大量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在人员管理上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行政事务工作被电子化、自动化的管理流程所大量取代,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eHR实际上把人员管理的重任转移到第一线的经理身上,真正使他们能通过管理、激励员工实现他们的业务发展目标。第一线的业务经理可以通过网上得到最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流程、市场数据,经过授权,他们可以进行相关人员管理,包括进行人员的奖惩。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借助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著名的“康师傅”、一汽大众、华为,万科、东方通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三十几家企业都采用了SAP本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滞后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与资金投入
在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诸多经营要素中,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经营是最为模糊的。很多企业往往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比较低,急功近利,不注重其系统建设的长期效应。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降低企业成本,但那只是实施后产生的作用,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软件产品,都是一项重大投资。一些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的企业,很难将巨额资金用于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2.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
据m.ehr4a.com的调查,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持肯定态度,然而却有超过70%的企业还没有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调查还发现,在已实施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里,18%的企业需要更换系统。其原因包括系统功能太简单;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需要改善或改变;系统缺乏稳定性和速度慢等。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上看,目前企业使用最多的功能依次是“人事信息管理”(71%)、“薪资”(68.2%)、“报表”(62.2%)、“考勤”(59.5%)、“招聘”(56%)、“福利”(53.8%)等。据此分析,中国企业目前对功能需求最多的是“事务处理层面”的功能,其次是“业务流程层面”的功能。
3目前尚没有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我国已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还存在产品不规范、厂商过于混杂等问题。对产品而言,目前软件市场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标准不统一。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与政府的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相衔接的问题,报表的一致性问题等。标准的欠缺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的衔接和整合不顾畅。有些供应商的目的仅在于出售产品,至于很多企业所关心的重整管理、售后服务和产品升级,他们不会也无力去考虑。一些产品虽然在中国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标准化程度较高,但其产品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中心,局限于人事管理的老观念,不能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就市场占有串而言,占有率最大的不超过10%,企业自我开发者比重较大,占38.2%。
4.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应用能力较低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人力资源管理经理IT应用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根据www.xiexiebang.com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调研的数据表明,在对中国境内一千多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IT应用能力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IT应用能力一般(其中未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应用能力更差),能力在“一般”和“基础”水平的占68%,即他们只是掌握了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和上网获取信息的能力。
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策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重视科学管理,调整组织结构等措施来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1.领导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大力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必须彻底更新观念,树立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不能认为信息服务仅仅是预算中的一项开支而舍不得对其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求其参与到人力
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并不是说他们只要保证足够的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和设备配备就可以了,而是要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过程。应该有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运用现代管理学提高自己管理企业的水平。要会用人,会组织队伍,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政策宣传,改变中、基层管理者的观念,化解其造成的阻力,充分重视和解决其他非技术因素。亲自负责,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和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顺利进行。
2.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司的管理层次大大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将成为多数公司的组织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原有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对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因素。另一方面,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人员的层次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主要从事重复劳动的管理人员,现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上。因此,企业要进行新的工作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提拔、培训等计划。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和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决不是一个纯粹的丌项目,也不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IT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体系的承载,优化甚至再造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既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具备丰富的IT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得以顺利运行,还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实施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需要从事更具有创造性,更有难度的工作。企业在享受政府支持政策的同时,应给予员工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协助员工转变价值观,适应组织目标。让企业员工接受新经济、新思想、新理论的培训教育,以帮助他们适应系统变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
4.供应商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产品本身的性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其服务:(1)采用科学的、标准的系统实施咨询方法,为每一个实施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配备一名专业的咨询顾问;(2)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原理、操作、项目管理、实施方法、二次开发等;(3)在项目实施的初期,为客户导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然后才是软件操作的培训:(4)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考虑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并为企业未来投资预留空间,并将此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EHR是一种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代表着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对该模式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同时这种模式并不是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它的实施必须和周围环境相匹配,必须综合考虑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和相关变量。影响企业对于人力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战略、所有权、生命周期、信息结构、规模、文化、行业特征、劳动力市场。法律等。做为E-HR模式,由于是以信息技术为实施平台,因此除了上述影响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外,该模式的选择因素还受到信息技术采纳的因素影响。根据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采纳的文献,对于用户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层面进行的:从个体层面进行分析的主要有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从组织层面进行分析的主要是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组织行为和变革管理的视角。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个业务职能的层面管理模式,而其职能是以人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一种职能。因此,对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篇: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从对5个不同层级的人员实行不同的薪酬出发,进行了一些薪酬结构管理上的探索。
【关键词】:薪酬;探索
绩效考核无疑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运用得当,员工的工作热情高,企业凝聚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反之,则会造成员工满意度低、人才流失、企业效益下降等严重后果。现在许多企业都存在企业外的人才招不进来,企业内的人才留不住的现象,从绩效考核的角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真正留住核心员工,鞭策后进员工,从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本文拟从以下5个方面作一探索。
一、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实行基薪+效益考核;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者实行基薪+期股期权机制
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可实行基薪+效益考核。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的主体,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投入复杂劳动和经营才能,其收入应该和企业的效益相联系,区别于对一般员工的分配理念。但是由于目前的机制问题,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机制还不合理,因此就影响了企业负责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使一些企业负责人由于心理不平衡产生一系列经济问题,如何激励企业负责人,公平地对待他们,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性质的发展阶段不同,指标的选择也不同。对于正在扭亏的国有企业,应该选择比较现实的指标,不能太强调利润指标,也可考虑逐步减亏指标。考核指标的水平应该是企业负责人能够通过工作努力基本上能够实现的水平。如果指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就很难起到激励负责人的作用。考核指标不要太多,过多的指标和没有指标的结果是一样的。考核指标能够客观地得到评价,要把重点任务指标界定清楚,特别是要把如何衡量工作结果界定清楚。
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者的薪酬,可采用“基薪+期股期权”这一激励机制。所谓期股期权,就是指经营者如果在一定时期内都能够完成既定的任务。期股期权这一机制有很多优点:它是一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抑制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赋予经营者合理的剩余索取权;能够部分消除小团体控制的不利影响;能保证经营者的稳定性;有利于经营者发挥才能。但是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激励机制,它的本土化需要一个过程。
二、对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劳动力市场价位或特薪制度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才作为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人才向出价高的企业流动就成为普遍现象,薪酬水平在人才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性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在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时必须要参考同行业企业(或在规模、地域、所需人才等方面与自己类同的企业)的信息,并将本企业的现有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细致地分析、比较,对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如学术带头人、项目经理、高级技师,他们的角色别人是很难替代的,可实行劳动力市场价位或特薪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品种、质量、成本、服务的竞争,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在劳动力
市场有竞争力、吸引力,才能吸纳急需的人才,稳定已有的人才。目前,在我们企业中,平均主义、“大锅饭”仍是影响甚至挫伤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弊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用市场机制客观评价企业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通过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得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位。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就有效引入了竞争,强化了激励作用,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好机制。只有把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高技术含量与低技术含量、在岗与待岗等不同岗位的分配关系理顺了,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目前,油田企业普遍存在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和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基本都低于同地区劳动力市场价位,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岗位人员收入则相对更低。与这种情况相反,简单劳动岗位人员和通用工种人员的收入全部高于同地区劳动力市场价位,有的甚至达到2倍或更多。对比的结果显而易见,正是由于这种收入关系的反差,使我们的企业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与高素质人才难以稳定、难以引进相反,简单和一般劳动岗位职工的减员分流却举步维艰,想减的人减不掉,想留的人留不住。所以必须改变过去工资齐步走,你加我也加,人人都得加的传统思想,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分配体系,使人才的贡献得到合理的回报。
三、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评价,定员定资
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如何确定,岗位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岗位评价针对的是各个岗位本身,而非某岗位目前的任职者。即由被考核岗位的所有相关者,包括上级、同事、下级、客户以及员工本人等组成360度岗位评价薪酬工作委员会,共同来考核同一岗位,运用岗位评价系统对其所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评分。它一般从岗位的复杂性、责任大小、控制范围、所需知识,进行量化评估,每个方面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应相应的分值,这样每个职位经过分析、评价后便得到一个量化的分数,分数越高表示该岗位越重要、价值越大,并将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赋予更高的评估权重,然后将各岗位得分比较接近的归为一档,各档对应不同的工资水平。在此过程中,对企业员工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沟通,使大家对岗位评价的科学性有系统的了解和认可,同时让被考核岗位的所有相关者参与评价工作,使大家对薪酬设计的最终结果能够接受。
同时,薪资也应作为激励员工学习动机的手段,鼓励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常的挑战。
四、对操作层实行岗位绩效工资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好的绩效考评系统在企业中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使员工产生公平感。岗位绩效工资是按照职工所在工作岗位的不同,根据职工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通过绩效考核后支付其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其特点是:“一突出”,即突出岗位因素,明确岗位职能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二挂钩”,即工资标准、收入水平与单位效益、个人贡献挂钩,与单位效益好坏挂钩;“三倾斜”,即收入分配向一线岗位倾斜,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向技术含量高、责任重、贡献大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其中岗位、技能和绩效决定全部收入的80%左右,收入与表现直接挂钩,打破传统工资制度一人一个工资,变为一岗一个工资。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改变以往侧重对员工的态度与工作量的评估,转向与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以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薪资与工作绩效挂
钩,也更大地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五、对结构性富余人员实行自愿离职、转岗充实一线;对亏损单位实行自愿集体减薪等办法
减员对员工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彻头彻尾的坏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不一定就好,挫折和打击能促使自已更好地去把握对将来职业的定位。很多人在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如果不是因为裁员而被迫离开,也许根本不会离开,这就会丧失找到一个更具发展前景的岗位的机会。特别对于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的人,被裁员对他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有利的。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员工来说,裁员往往能促使他们重新学习和充电,增强竞争力。现在的“当头一棒”是会让人不知所措,但风雨过后,重新跻身于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起点就会不同了。自愿离职主要针对一些二三线富余人员,出台一些扶持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分流职工。自愿集体减薪的办法,主要针对一些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亏损单位,全员一起共度难关,由于领导与职工一起减,减薪反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尤其是销售人员,因为一个单位的销售人员达到独当一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企业也花费了很大的培训成本,如果企业亏损时让员工离开,反而得不偿失,将来效益好起来的时候,再去重新招人根本来不及。所以,公司把不裁员看作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领导率先减薪,表达出整个团队共度难关、公司要长期经营下去的信心,这其实也是对员工和用户负责的做法。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可以尽量采取兼职的办法来压缩人员编制,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二线人员与一线人员的比例越低越好,而且一旦减下来以后,最好就能固定下编制,以后也不要再增加编制。
总之,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且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薪酬不仅仅是劳动的报酬,在一个团队中更是个人价值的认可,为了避免员工羽毛丰满就跳槽离职的现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绩效考核,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与企业共同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学勤,李肖夫著.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冯子标.人力资本运营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兰邦华.交易性人力资本新探.中国工业经济,2000,(7).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英语国际贸易系
081班
汪雪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文章对新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 才的类型和素质进行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念。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才,经验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息革命将对它产生重大影响,信息应用、信息技术和企业利润将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然而如何摆正人在企业中的位置才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是企业创建、发展的原动力。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被赋予时代的内容,更加符合当今企业管理诸多问题的需要,成为企业重新认识并发挥效用的新动力。近年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层经理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
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新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有别于工业经济,新经济更强调知识或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首要地位,具有创新力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而工业经济所强调的稀缺的自然资源成了次要地位。
工业经济时代,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人的劳动是以可重复的劳动为主,不
可重复的人的劳动与之相比,所占比例较少。借助劳动工具如机械设备、电力、运输工具等可代替人的重复性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普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上为简单起见,通常假定资本和劳动是可替代的,企业按照成本一效益原则在等产量线上选择必要的劳动、资本投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可视为等产量线上的一个点。新经济的主要内容是科技,科技的形成来源于创新,可见,新经济时代里的企业,其核心力是创新力。但人的创新力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劳动,不能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来替代,因此,劳动和资本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创新劳动投入的不足,企业永远无法创造出符合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产品来,尽管她可能拥有足够的物质资源。有人可能会认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是以知识型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形态存在于企业中,这些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购买获得,有了这些无形资产,企业就可以生产出符合新经济时代特征的产品来,由此可见,在新经济时代里,资本和劳动仍是可替代的。这种认识事实上是认为,企业的创新即无形资产是可通过购买获得,但一个企业如果本身无创新精神和能力,只能向他人购买技术维持生产,那么这个企业在本质上已成为其他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其本身不能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企业来讨论。所以,在新经济时代里,现实生产力都是人类知识力量的物化产物,知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本作用显著降低,劳动力知识化成为必然的要求。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下面就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概要简述:
1.创新性人才。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第二,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第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2.个性化人才。个性化人才是创新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创新计划都体现出个性化的思想。有的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适合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让其干什么;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复合,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3.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新经济时代很多创造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所以,复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要努力地培养这种资源。
4.合作型人才。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三、国内外大公司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1、思科公司——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企业的成功
美国思科公司是1984年由个人创办并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公司。目前,思科在全球的员工已发展到3.4万人,年营业额达30多亿美元。设在中国的思科系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超过550人,吸收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思科公司中国人力资源总监关迟认为:“思科追寻的是人才资本资源开发与经营创新,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公司的成功。”
企业经营首要的是开发人力与人力资本资源,知识资源依存于“人本资源”之中,科技创新来源于大量掌握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的企业人才。因此,思科注重开发每个员工的知识资源,以充分发挥企业整体知识资源经营效益。在思科确立了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股东和主人的经营思想,建立起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
自己最大价值、实现自己最大梦想的经营体制。公司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培养员工个人成功于团队成功之中的思想;经常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与国外员工到本土受训,增长员工成功的个人才能;教导员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以充分利用公司资源;提供一个能够发挥“领导者的成功特质”的环境,帮助员工实现设定的目标等等。同时,思科坚持人才增加与保留的知识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实行全面招聘人才的方法,若员工介绍和成功引进一名人才,公司给予500美元的奖励。这些开发“人本资源”的经营思想,使得思科实现了超常的持续发展。
2、海尔公司——人才是企业经营的“一产品”
我国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个精辟的论述,海尔追求的“一产品”是企业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家电等则是“二产品”。把人才和知识放到企业的核心位置,是海尔企业成功的经验。
当今经济已步人新经济时代,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无所不在,知识成为经济诸要素中的决定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面对新经济挑战,海尔把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人才视为企业成功之本,从过去的重视资本积累扩张转向重视人才和智能资本扩张管理,以拥有大量人才,拥有大量现代知识资本,而成为市场竞争发展中的强者。海尔实施人才“一产品”战略,制定“激活休克鱼”措施,全面开发知识资源;大量吸收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加盟企业,激活企业科技创新,使海尔高新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公司建立了海尔大学,实施企业国际化经营“走出去”的“本土化”战略,大量培训国外海尔科技与经营人才,最近就有多批海尔美国员工和欧盟员工培训结业,服务于海尔国际化经营。我们应看到,当今新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中人才与智能要素已处于“一产品”位次,是制造市场任何可销售产品的“总闸门”,是追求市场产品销售最根本的要素。
3、宝洁公司——员工能力与责任感是构成企业知识资源的基本动力
美国宝洁公司是一家传统企业,已有60年的历史。进入新经济时代,宝洁公司运用新经济和新科技思想,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与创造力,突出企业“人本资源”基本动力的再造与重塑,从而大大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与品牌创新进程。据悉,宝浩公司平均每年申请创新产品与技术专利近万项,成为全世界日用消费品生产中产品开发创新最多的公司。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组成庞大的消费市场调查队伍,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深人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家庭进行广泛调研。十多年来,已创出海飞丝、玉兰油、飘柔等具有中国特色名字的知名品牌7个,这些产品与品牌一直领导着中国洗涤产品市场,在中国消费者中的信誉度和知晓度极高。
参考文献
第五篇: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的竞争实力是以绩效的完成情况来衡量的,而企业绩效的完成取决于员工绩效的完成。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激励,满足员工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提高个人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激励是挖掘人的创造力潜能的重要手段,如果员工的工作环境中缺乏激励机制的刺激,那么他们的创造力潜能就只能发挥出25%左右,而利用激励机制进行刺激则其创造力潜能的发挥程度可以高达90%左右。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和行为趋向,使人不断学习和进取,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创造新的业绩。
2.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研究发现,激励个体的某种行为可以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发生,对于个人的激励不仅仅对个人有刺激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也可以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人。通过个体的激励可以形成一种竞争气氛,这种竞争氛围对整个组织有着重要作用。美国某速递公司的一次邮件派发过程中,某职员在飞机起飞之后发现遗漏了一件信件,而按照公司的规定邮件要在24小时之内送到收件人手中,为了使公司的声誉不受损害,这个职员自掏腰包买了第二班飞机的机票,根据地址把信送到了收件人手中。公司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给这个职员优厚的奖励,由此也使得整个公司的员工更加以工作为己任,把公司的声誉看作生命,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凝聚力。企业适时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和肯定,关心员工所需,关注员工发展,员工就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从而感到组织的温暖。这样一来,人人都会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感到感恩,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这种氛围互相影响、互相传递,就会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个拥有众多人才的企业就会具有更高的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呢?这就需要从人才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来考虑。员工就职的首要目的就是取得薪酬来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不能只靠空洞的口头奖励或者是许下空头支票,而是应该给予其实质性的奖励,例如通过丰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给员工提供快捷的晋升途径和更多的晋升空间,这些有效的激励机制都是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关键。企业通过有效的奖励还可以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口碑,因此就更能吸引人才的加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