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三角形公式[大全]
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② sinA=sinB=sinC=
③ a:b:c=
④ a
第二篇:三角形公式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7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8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9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10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5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6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17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8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9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0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1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22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3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4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5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
26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27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8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 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29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0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32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第三篇:三角形公式定理
第三章 三角形公式定理
第三章 三角形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1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同一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位顺次相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变形的那些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多变形相邻两边所夹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多变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
依据三角形内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边叫做直角边,直角的对边叫做斜边.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2三角形的有关线段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对边相交,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其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全等三角形
2.1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边边边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定理 有两角及其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
3.1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三角形的三边,有的三边互不相等,有的有两边相等,有的三边都相等.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定理 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这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定理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定理3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所有和线段两段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定理 点在角平分线上的充要条件是这一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3 轴对称
定义 如果点A,B在直线l的两侧,且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称点A,B关于直线l互相对称,点A,B互称为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
定义 在平面上,如果图形F的所有点关于平面上的直线l成轴对称,直线l叫做对称轴
定义 在平面上,如果存在一条直线l,图形F的所有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组成的图形,仍是图形F自身,则称图形F为轴对称图形,直线l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定理(1)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与一对对称点的距离相等(2)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推论 两个图形如果关于某直线称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4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
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定理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大角所对的边较大
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大于另一条边的充要条件是,这条边所对的角大于另一条边所对的角 4 直角三角形
4.1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条件a+b=c,那么c所对的角是直角
4.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瑞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基本作图
5.1基本作图
5.1作三角形
5.3轨迹与反证法
我们把物体按某种规律运动的路线叫做物体运动的轨迹
我们就把一个点在空间按某种规律运动的路线,叫做这个点运动的轨迹,这个点就叫做动点定义 具有性质a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叫做具有性质a的点的轨迹
轨迹具有纯粹性和完备性
基本轨迹1 与两个已知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基本轨迹2 与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圆几何公式: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第四篇: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解三角形”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数学五的第一部分内容,位置相对靠后,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这使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了比较多的工具,某些内容可以处理得更加简洁。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于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教科书则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
在证明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以后,教科书从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比较中,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指出,“从余弦定理以及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从上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3.重视加强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而如今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虽然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但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章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约3课时)
1.2应用举例(约4课时)
1.3实习作业(约1课时)
(四)评价建议
1.要在本章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对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的探究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来启发学生得到自己对于定理的证明。如对于正弦定理,可以启发得到有应用向量方法的证明,对于余弦定理则可以启发得到三角方法和解析的方法。在应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的解三角形和测量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也常常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对于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比较。对于一些常见的测量问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应用的程序,得到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算法。
2.适当安排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于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五篇:三角形面积公式教案
课题: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补充了三角形新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证明,同时总结出该公式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具体运用于相关的题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定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和发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愉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的相关题目。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正弦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以前我们就已经接触过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另一个表达公式。
121推导出下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bsinC,大家能推出其它的几个公式吗?
211生:同理可得,S=bcsinA, S=acsinB 22根据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h,应用以上求出的高的公式如ha=bsinC代入,可以Ⅱ.讲授新课
[范例讲解] 例
1、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积S(1)已知a=5cm,c=7cm,B=60;(2)已知B=30,C=45,b=2cm;(3)已知三边的长分别为a=3cm,b=5cm,c=7cm
分析:这是一道在不同已知条件下求三角形的面积的问题,与解三角形问题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应用解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观察已知什么,尚缺什么?求出需要的元素,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例
2、(1)锐角ABC中,S=33,BC=4,CA=3,求角C 与c边。
变式:ABC中,S=33,BC=4,CA=3,求角C与c边。(2)ABC中a=2,B=练习:课本P18练习2
3,S=,解三角形。
例3.如图,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0m,100m,140m,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
Ⅲ.课时小结
(1)三角形面积公式正用和逆用。
(2)三角形面积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Ⅳ.课后作业:(1):已知在ABC中,C=120,b=6,c=63,求a及ABC的面积S(2): 已知在ABC中,a,b,c是角A,B,C的对边,ABC的面积为S,若a=4,b=5,S=53,求c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