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农业综合执法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1999年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
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
1、建立执法机构
明确界定事权
1999年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
2、制定规章制度
规范行政行为
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突出工作重点
履行执法职能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
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推行综合执法
突出执法主体
 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摒弃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决不能出现“自费行政”、靠权力“吃杂粮”、屁股指挥脑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利本位”。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这就对执法质量、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执法中掺杂了经济利益而“歪着斧头砍”,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而这笔帐最终会记在党和政府的头上。因此,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执法经费应当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保证执法机关“吃皇粮”办“公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
3、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原则
职权和责任始终伴随着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行政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职权和责任的存在,就必须既履行职权,又承担责任。而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确定的执法部门与原执法部门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更高,更要给他套上责任之枷,否则就会失衡、失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享有与其职位相应的权力与待遇,因而应当承担与这种权力和待遇相应的具体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监督,在赋予权力的同时,附加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我局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力和水平”,把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总之,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精神,符合法律规定,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第二篇:推行农业综合执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1999年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
1、建立执法机构明确界定事权1999年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突出工作重点履行执法职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推行综合执法突出执法主体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原分散在各科、室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的行政处罚权剥离出来,有效地克服政、事、企不分的状况,使执法机构专司执法,规范了执法行为,解决了过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也使农业系统的推广、经营机构能够专心致志抓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同时,将过去的多头执法、分散执法改变为现在的综合执法,也有利于明确和突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较好地解决过去农民对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维权难的问题。
2、增强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力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克服过去执法机构分设过细带来的人、财、物分散和执法无力的状况,形成整体执法的优势,提高执法的威慑力和办案的效率。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一心一意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同时,便于规范学习制度,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推行综合执法,还有利于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树立执法权威塑造部门形象过去农业执法职能分散,有些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农民有事难求,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推行综合执法,便于加强内部管理,一个部门对外,有效地克服过去分散执法那种手段落后、着装混乱、力量分散、力度不大的状况。推行综合执法能使农业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威信增强,地位提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塑造了农业部门新的执法形象。
三、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体会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首先要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原则,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依法行政的原则为总的原则。“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这是衡量我们行政机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
第三篇:推行农业综合执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1999年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
1、建立执法机构明确界定事权1999年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突出工作重点履行执法职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推行综合执法突出执法主体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原分散在各科、室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的行政处罚权剥离出来,有效地克服政、事、企不分的状况,使执法机构专司执法,规范了执法行为,解决了过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也使农业系统的推广、经营机构能够专心致志抓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同时,将过去的多头执法、分散执法改变为现在的综合执法,也有利于明确和突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较好地解决过去农民对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维权难的问题。
2、增强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力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克服过去执法机构分设过细带来的人、财、物分散和执法无力的状况,形成整体执法的优势,提高执法的威慑力和办案的效率。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一心一意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同时,便于规范学习制度,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推行综合执法,还有利于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树立执法权威塑造部门形象过去农业执法职能分散,有些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农民有事难求,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推行综合执法,便于加强内部管理,一个部门对外,有效地克服过去分散执法那种手段落后、着装混乱、力量分散、力度不大的状况。推行综合执法能使农业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威信增强,地位提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塑造了农业部门新的执法形象。
三、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体会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首先要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原则,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依法行政的原则为总的原则。“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这是衡量我们行政机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1、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要把推行行政综合执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我局原有执法队伍全部分散在种子、植保、土肥、蔬菜、农能、推广、科教等七个部门,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成本高。实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就是把人员减下来,把原七支执法队伍合并为一支执法队伍,由原来的24名执法人员精简到现在的8人,精简了67%。人虽然少了,由于实现了“一队多权,一人多能”,执
法力量更集中、精干和强化,执法主体更加明确,执法效能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2、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原则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本身就是对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摒弃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决不能出现“自费行政”、靠权力“吃杂粮”、屁股指挥脑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利本位”。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这就对执法质量、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执法中掺杂了经济利益而“歪着斧头砍”,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而这笔帐最终会记在党和政府的头上。因此,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执法经费应当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保证执法机关“吃皇粮”办“公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
3、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原则职权和责任始终伴随着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行政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职权和责任的存在,就必须既履行职权,又承担责任。而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确定的执法部门与原执法部门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更高,更要给他套上责任之枷,否则就会失衡、失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享有与其职位相应的权力与待遇,因而应当承担与这种权力和待遇相应的具体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监督,在赋予权力的同时,附加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我局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力和水平”,把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总之,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精神,符合法律规定,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1]
第四篇: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地震工作活力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促进转型跨越发展
武乡县地震局牛树青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对地震工作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实现防震减灾工作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服务,是摆在地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树立“跳出地震,发展地震”的观念
回顾地震工作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地震事业发展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伴随着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地震部门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源于传统的领导理论、工作原则和万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无疑是做好地震工作的宝贵财富。但如果我们仍然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思维,在思想观念上跳不出地震这个圈子,千呼万唤还是守着地震谈地震,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地震工作,甚至为了眼前利益,搞急功近利,以震情唤投入,显然就不能适应新的变化的情况。当前,防震减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地震工作必须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导,在思想上树立跳出地震、发展地震的观念。就是要把地震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上去认识,放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需求和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防震减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核
心,就抓住了根本,就找准了切入点,地震部门一定大有可为,防震减灾事业也一定前程似锦。
2、树立“立足地震,服务社会”的观念
地震是小概率事件,重特大地震灾害几年甚至几十年可能也不会发生,地震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仅仅体现、反映在地震上,己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效益型经济,其突出特点就是讲效益、讲效率和讲质量。防震减灾工也应如此,既要体现出社会效益,也要体现出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这也是新形势下政府、社会和公众对地震工作的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应对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上,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比如避难场所建设、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等,抓住了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了社会公众的安全需求,也反映出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显示出地震工作的活力。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坚持以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为中心,中心不能变,这也是我们地震部门的本。偏离了这个中心,就失去了地震部门存在的价值。其次,要坚持为震而不唯震的原则。地震灾害几乎涵盖了所有灾种,由地震引发的海啸、火山、水灾、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不乏其例。虽然地震部门工作的主旨是为防震减灾服务,但体现或实现地震工作价值的方式应当是多元的。既为应对
地震灾害服务,也为应对其他灾害事件服务,真正做到平震结合,资源共享。第三,要注重社会 效益,兼顾经济效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没有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有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所以,地震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在大局下行动。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万法,既要靠“输血”,还要能“造血”,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防震减灾工作能力。只有这样地震部门才能有地位,有影响,有效益,有价
值,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转型跨越发展做好地震安全保障 一要加强对重大、重要、生命线、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二要协作城建等部门实施好全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三要加强科普宣传体系建设;四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总之,防震减灾工作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防震减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防震减灾为人民的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坚持防震减灾发展思路,不断破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难题,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方面,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做好防震减
灾各项工作,努力推进武乡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武乡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为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
为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目标的实现,更好地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按照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和新乡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实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新机制的意见》新人口〔2009〕7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方便群众、优质服务为原则,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简称康检)的着力点引导到为已婚育龄群众提供生殖保健、优质技术服务上来。全面落实各项避孕服务措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凤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要求
建立康检服务新机制的总体要求是:各乡(镇)计生办技术所必须配备微机,运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程信息引导,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服务。以季度康检为载体,乡(镇)技术人员入村康检,村、组计划生育管理员上门访视,采取健康检查、健康访视等综合手段,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技术服务。
(一)实行全程信息引导。依托乡、村计划生育信息采集网络和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MIS)、技术服务信息系统,结合公安、工商、民政、妇联、卫生、信访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强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和服务信息管理,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试行)》,利用服务信息,引导基层开展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保健、孕情监控等全程优质服务,实现育龄妇女基础信息与技术服务信息的衔接互动。
(二)健康检查与健康访视相结合。实行季度康检制度,每年的3月、5月、9月、11月为B超健康检查月,每年的1月和7月为上门健康访视月(《河南省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保健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废止)。B超康检应遵循方便群众、就近服务的原则,由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在村室实施;上门健康访视由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负责入户访视。
城镇居民中在职职工育龄妇女、无业下岗人员、纳入城镇管理的农村人口的康检管理服务参照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2006〕82号)文件执行。
(三)坚持分类管理和分类服务。凡年龄在49周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应接受相应的健康检查和健康访视服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康检和访视日:耿黄乡每单月3日~10日;潞王坟乡每单月5日~12日;大块镇每单月8日~16日,(包括乡直学校在内)。
1、现有一孩、二孩及以上已婚育龄妇女,未采取绝育措施和绝育手术不满一年时间的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为重点健康检查对象,每年参加四次B超健康检查。同时,1月、7月进行两次健康访视(四次康检、两次访视);
2、年龄在40—49周岁未采取绝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的3月和9月份参加两次B超健康检查。同时,1月、7月进行两次健康访视(两次康检、两次访视);
3、零孩已婚育龄妇女,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上门健康访视,了解妊娠情况(六次访视);
4、对政策内怀孕(重点是持二孩证)服务对象,由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全程监控,并提供优生优育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擅自引流产者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对落实绝育措施满一年以上及离婚、丧偶、不孕症或其他无生育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的1月、7月进行2次健康访视。
三、服务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阵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简称区站)为龙头、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简称乡中心)为纽带、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简称村室)为依托,村民小组为基础的四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大建设力度,把区站、乡中心、村室和村民小组建设成管理优秀、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群众满意“四优一满意”的新型计划生育服务阵地。乡中心要配备足够数量的B超,满足工作需要。5万人以下的乡,B超配备不能少于2台,5万人以上的乡,B超不能少于3台。要按村室标示化标准加强村室的规范化建设,改善康检服务条件。康检室必须设屏风或隔档,备齐必要的康检服务用品。康检点必须具有宣传氛围,有宣传板面或横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开水和其它必要的便民服务项目,为育龄群众营造温馨舒适的康检服务环境,要不断丰富康检服务的内涵,将康检与普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普查常见妇科疾病、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实施计划生育“五大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康检的吸引力,激发育龄群众参加康检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康检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十一五”期间,区站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医学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乡中心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80%以上,配备1名以上具有执业(助理)医
师的人员。要着力提高村、组计划生育管理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达到胜任健康访视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管理。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例会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准确;要建立群众需求信息采集制度,了解、收集、分析群众需求,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工作措施,丰富服务内涵;要建立康检把关审核制度,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保证工作质量;要建立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失职或失误造成工作损失的实施责任追究;要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文书样式和管理要求。按《凤泉区人口计生委基础台账规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凤计领〔2009〕36号文)执行,技术服务档案要保存三年以上。
(四)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奖惩。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康检服务新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全区人口计生系统要把建立康检服务新机制作为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优质服务的主要措施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范管理,加强督导,强化责任,列入目标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康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确保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入户访视得到全面实施。
附件:
1、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工作流程
2、凤泉区区、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岗位职责
3、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新机制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
服务工作流程
一、信息引导工作流程。康检服务全程信息引导要重点做好引导信息的采集、生成、传递、处理、反馈、建档六个环节的工作:
1、信息采集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村、组计划生育管理员上门健康访视或收集群众申报;二是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入户走访、登门访视、组织座谈、调查问卷、健康检查、妇科病普查;三是区、乡、村三级实行政务公开、有奖举报、重点筛查、二孩监控;四是区、乡两级有关部门信息共享、互相合作。
2、信息生成。根据季度康检要求,从MIS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分类提取服务对象名单,乡、村核实后生成分类服务信息引导单。
3、信息传递。利用区、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双向信息传递,建立区、乡、村三级技术工作例会制度和计算机传输制度。
4、信息处理:村、组计划生育干部按照《服务信息引导单》,在本村、组开展健康访视服务。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根据分类服务引导单,明确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B超健康检查、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四术服务、术后随访等服务。区站根据区级信息中心和各乡(镇)计生办提供的信息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四术服务、随访、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等服务。
5、信息反馈:村、组计生干部根据信息传递要求,将服务结果和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乡中心。乡中心根据上级和村、组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库,确保信息采集全面、录入准确、变更及时。乡每月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对错误信息、遗漏信息、重报信息及时纠正,确保源头信息的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录入微机,实现信息变更。
6、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以育龄服务信息系统和服务记录中的个案信息为基础,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实现技术服务工作信息化管理。区站和乡中心使用的服务信息引导单,作为技术服务档案,按有关规定存档。
二、健康访视服务流程。健康访视是采集人口信息和生殖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原则上由育龄妇女小组长承担本村民小组的健康访视任务,村计划生育管理员承担本行政村健康访视信息的汇总、上报工作,并对健康访视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1、育龄妇女小组长访视工作程序:访视采取面对面家访方式,主要了解被访对象的月经情况,节育措施、现孕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有无妇科病情况及其他需要提供服务的情况,访视结果应填写在已婚育龄妇女服务手册相应栏目。对需向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汇报的情况,要填写《访视服务个案信息报告单》。
2、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访视工作程序: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定期收集村民组健康访视信息,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核实、汇总,报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领取《服务信息引导单》。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根据《服务信息引导单》,重点对婚后、使用药具后、术后、孕期、产后等服务对象需要常规访视的情况,按照技术服务要求上门访视,并做好访视工作记录。
三、B超康检服务工作流程。康检开始前,乡中心应根据信息变动情况,提供各村分类服务对象名单。村计生管理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应提前将康检地点、时间通知服务对象。乡中心的技术人员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根据统一的时间安排,入村开展康检和相关服务。康检结果录入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和MIS数据库。对康检中查出的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对象,要耐心细致地做好避孕措施和知情选择宣教工作,引导其及时落实相关节育措施;对患有妇科病的,应提供治疗建议和转诊服务。
附件2:
凤泉区区、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
生殖健康检查岗位职责
一、区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岗位职责
1、制定单月康检访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包乡(镇)干部人员及工作职责《凤泉区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包村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凤计领〔2007〕3号)。
2、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组成督查组和妇科病普查组,每单月下村进行督查乡康检、村组访视情况,普查常见妇科病,并进行汇总排队,写出报告,并及时向区人口计生委、区四大班子和市计生委科技科报告。
二、乡计生办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工作职责
1、制定每次的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工作方案,明确包村干部职责。
2、乡中心负责入村B超康检,负责督查村、组访视开展情况,并进行村、组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康检(访视)情况统计表},按时间要求上报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
三、村级计划生育生殖康检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乡级康检工作实施方案,负责提供本村的已婚育龄妇女基本情况信息。
2、配合乡中心搞好康检工作,在乡中心指导下搞好本村的访视工作。
3、准确及时向乡中心上报各项信息资料(康检及访视服务情况统计表)。
附件3:
凤泉区计划生育入户访视和生殖健康检查新机制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马治中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王行利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王振锋耿黄乡党委书记
路清华潞王坟乡党委书记
韩开钊大块镇党委书记
成员:李秀丽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科长(兼服务站站长)
耿建伟耿黄乡副乡长
岳学海潞王坟乡副乡长
龚书祥大块镇副镇长
办公室设在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办公室主任:王行利(兼),副主任李秀丽(兼)。办公室成员:尚玉丹、魏朝莉、石祥芹、刘红梅、张素霞。
主要职责
一、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负责在2009年11月底前把新机制的要求,被访视人员的全部信息、访视工作流程等内容分别组织专题培训,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查、通报、排序。
二、各乡(镇)要制定符合本乡(镇)实际的康检访视新机制实施方案。
三、各村负责收集汇总上报入户访视,康检活动的信息资料,乡中心负责康检访视各个环节的衔接组织,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四、在访视康检新机制的推进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整改,为下次活动奠定基础。
五、新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调研工作。好的典型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确保新机制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