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应钢铁市场发展需要,调整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战略
适应钢铁市场发展需要,调整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战略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适应钢铁市场发展需要,调整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战略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技术交流会学习心得
“MsoNormal” style=““>
一、目前钢铁市场的形势分析
“MsoNormal” style=““>2009年目前,专家预计中国已具备7.2亿吨的产能,钢铁总量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而中国国内表观消费量只有4.5亿吨。中国的钢铁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MsoNormal” style=““>截至2008年10
月全国已形成钢的产能6.6亿吨,实际钢产量5亿吨,表观消费量4.5亿吨。产能超过产量1.6亿吨,产量超过消费量0.5亿吨。以前,过剩的产量主要靠出口消化。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不论钢材直接出口和通过机电产品间接出口均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使国内早已存在的供需矛盾“雪上加霜”,市场波动特别激烈。去年一年之内,最高月产量与最低月产量波动之大,相当于年产钢水平相差1.5亿吨,再加上过剩的产能释放,供需之间差距巨大。要化解如此巨大数量的供需矛盾,涉及到国际、国内许多不确定因素,即是扩大内需,措施得当,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平衡。在此情况下,钢材市场稍有利好,就会被过剩的产能所吞没。今年2月份钢铁市场波动就是一个例证。
“MsoNormal” style=““>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一流装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四流服务”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MsoNormal” style=““>近几年,钢铁企
业优化了工艺结构,提高了技术装备,有的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由于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和质量升级,尤其是中高档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线材中,不同企业能生产的82B 线材,但钢的内在质量相差很多,有的企业可以把钢中有害元素控制得很低,能拉拔成高级轮胎钢丝;有的企业能把影响钢材松弛的N、H、O等元素控制得很低,可以用于悬索桥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索,也可以制造高质量琴钢丝;而有些企业由于质量控制能力差,钢中杂质多,只能拉拔成建筑工程或铁道轨枕用一般予应力钢丝,价位和利润相差很多。在棒材中,齿轮钢是一个重要品种,我国齿轮制造行业年产销规模1000亿元以上。目前,齿轮钢中含氧量大于20ppm的低档产品严重过剩,销售困难;含氧量15-20ppm的中档产品产量过剩,竞争激烈;而含氧量小于15ppm、噪音小、寿命长的高档齿轮大量进口,去年进口的高档齿轮达50亿美元,占齿轮行业销售
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轴承钢的质量状况与齿轮钢相似,我国每年生产轴承90多亿套,消耗轴承钢200多万吨,由于管理水平良莠不齐,轴承钢的质量普遍较低。据轴承行业检验统计,用国产钢材与进口钢材制造的同牌号轴承,平均使用寿命相差3倍。目前,我国轿车用弹簧钢,高级冷墩钢、轴承钢、齿轮钢,中高级焊丝用钢材等大部分靠进口。去年,我国直接进口钢材1500多万吨;同时,随着机电设备进口间接“带进”的钢材约3500多万吨,合计约5000多万吨。这部分钢材绝大部分是高质量、高档次、高利润产品。
“MsoNormal” style=““>
二、未来钢铁市场的预期
“MsoNormal” style=““>适应市场细分化规律,调整未来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MsoNormal” style=““>
通过这场危机,要理性地评估我国钢铁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结构,客观地分析企业的比
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适当调整发展战略。从2008年各行业对钢材的消费情况看,建筑业用钢占49.5%,机械制造业用钢占18%,汽车业用钢占5.6%,交通运输业用钢占5.4%,五金制造业用钢占3.4%,家电业用钢占2.3%,造船业用钢占2.7%,石化业用钢占1.35%,集装箱业用钢占1.3%,电力用钢占1.1%,其他占9.8%。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和由此决定的钢铁消费特点,即用户分布广、经济差别大、消费层次多、差异化较强。因此,钢铁企业必须按中国国情和消费结构来调整发展战略,不能盲目追求板带比、大型化、或单纯的产量目标。各企业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装备状况,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如有资源条件和运输优势的企业,可以做强做大;有区域市场优势的企业,可以按地区用户需要,就近为用户服务;有专业技术开发优势的企业,可以为专业用户服务;有特殊工艺装备的企业,可以为特殊用户服务,向“小而精”“小而美”
发展。不论大企业或中小企业,都要寻求各自的市场地位,都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品牌,并按不同产品要求,合理选择工艺,科学配置装备,不能千人一面,越大越好。主导产品是企业竞争力的精髓,要从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培育差异化的优势,创造自己的品牌。所谓“品牌”,不是少量的顶级产品,而是不同消费层次中的最优产品,是别人难以取代的最好产品。“MsoNormal” style=““>
三、未来炼钢厂的技术发展方向
“MsoNormal” style=““>
1、要调整产量与质量的关系。有些企业为了过度追求产量,尽力压缩转炉吹氧时间,有的转炉仅吹氧8-10分钟就出钢,没有充分发挥冶炼功能,钢水中磷、氮等有害元素很高,钢材受力后发生脆断。从大中型企业炼钢指标分析,凡是生产高质量钢材的企业如宝钢、武钢、太钢、兴澄等,转炉冶炼周期都保持在40-50分钟;生产一般质量钢材的企业,冶炼周期保持
在30-40分钟;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冶炼周期压缩到30分钟以下,并采取超装和高强度吹炼,这种“快速转炉”,产量高、质量差、污染重,不符合市场需求和**规划的要求。例如:目前,百吨转炉的散装料主要有以下构成——石灰55kg/t;轻烧20kg/t;球团矿等冷却剂25kg/t,共计100kg/t。百吨转炉按110吨出钢量计算,则每炉需加入散装料共计11吨,若吹炼时间按13分钟计算,每分钟需进料846 kg。操作工在吹炼结束前能把料加完已经很艰难;此时,转炉的冶炼功能将大打折扣。
“MsoNormal” style=““>冶炼操作,一般有两种方法,废钢冷却法和矿石冷却法。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废钢便宜,采用废钢冷却法,废钢比21--23%,最多达27%,但添加能源。宝钢300吨炉子曾经达到21~23%,低碳钢达到上限。目的就是增加钢产量。高铁水比采用矿石冷却法。日本铁水比95%左右,吃一点自产废钢,其余用矿石冷却。这是一种熔态还原,矿石或含铁氧化物融入炉渣,利用铁水碳和热量还原,效益很好。充分利用铁水中碳和热能,且利用矿石中氧节省氧耗。我认为目前废钢价格偏高情况下原料结构采用高铁水比,吃自产废钢,吃各种含铁氧化物是最有效益的。
“MsoNormal” style=““>炼钢厂必须要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靠产量规模来取得效益的时代将不会再来。“MsoNormal” style=““>
2、要提高质量控制能力。要从原料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全方位实行标准化作业,严格控制有害元素。国际先进水平能把钢中P、S、O、N、H五大元素总和控制在70ppm以下,国内有的企业已达到了这个水平,标志着他们具备了生产高质量钢材的综合能力。钢铁企业要特别重视提高钢的纯净度水平。
“MsoNormal” style=““>
3、要了解用户发展需求。着眼于“明天”市场,提高开发能力,增加技术储备,为占领未来市场做好准备。
“MsoNormal” style=““>
4、构建低成本运行模式,科学化、系统化降低成本。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各企业加大了降成本力度,把指标分解到各个工序并以承包方式层层考核。这种方式可以把单项指标或部门成本降下来,但容易造成各顾各的指标,忽视整体成本效益。钢铁生产是长流程工艺,降低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才能进一步挖掘成本潜力,降低整体成本,如原燃料采购,不仅要考虑矿石品位,还要计算有害元素对烧结品位和高炉焦比的影响;烧结工序要为炼铁提供成分稳定、强度高、氧化亚铁低的烧结矿;炼铁工序要为炼钢提供稳定的低硅、低硫、高温铁水;炼钢工序要提高命中率,为轧钢提高热装热送率创造条件,并在全过程实行精细管理,提高物料、热能利用效率。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构建低成本运行模式。
第二篇:推行农业综合执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1999年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
1、建立执法机构明确界定事权1999年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突出工作重点履行执法职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推行综合执法突出执法主体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原分散在各科、室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的行政处罚权剥离出来,有效地克服政、事、企不分的状况,使执法机构专司执法,规范了执法行为,解决了过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也使农业系统的推广、经营机构能够专心致志抓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同时,将过去的多头执法、分散执法改变为现在的综合执法,也有利于明确和突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较好地解决过去农民对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维权难的问题。
2、增强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力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克服过去执法机构分设过细带来的人、财、物分散和执法无力的状况,形成整体执法的优势,提高执法的威慑力和办案的效率。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一心一意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同时,便于规范学习制度,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推行综合执法,还有利于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树立执法权威塑造部门形象过去农业执法职能分散,有些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农民有事难求,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推行综合执法,便于加强内部管理,一个部门对外,有效地克服过去分散执法那种手段落后、着装混乱、力量分散、力度不大的状况。推行综合执法能使农业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威信增强,地位提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塑造了农业部门新的执法形象。
三、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体会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首先要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原则,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依法行政的原则为总的原则。“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这是衡量我们行政机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
第三篇:推行农业综合执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1999年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
1、建立执法机构明确界定事权1999年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突出工作重点履行执法职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推行综合执法突出执法主体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原分散在各科、室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的行政处罚权剥离出来,有效地克服政、事、企不分的状况,使执法机构专司执法,规范了执法行为,解决了过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也使农业系统的推广、经营机构能够专心致志抓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同时,将过去的多头执法、分散执法改变为现在的综合执法,也有利于明确和突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较好地解决过去农民对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维权难的问题。
2、增强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力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克服过去执法机构分设过细带来的人、财、物分散和执法无力的状况,形成整体执法的优势,提高执法的威慑力和办案的效率。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一心一意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同时,便于规范学习制度,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推行综合执法,还有利于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树立执法权威塑造部门形象过去农业执法职能分散,有些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农民有事难求,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推行综合执法,便于加强内部管理,一个部门对外,有效地克服过去分散执法那种手段落后、着装混乱、力量分散、力度不大的状况。推行综合执法能使农业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威信增强,地位提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塑造了农业部门新的执法形象。
三、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体会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首先要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原则,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依法行政的原则为总的原则。“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这是衡量我们行政机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1、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要把推行行政综合执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我局原有执法队伍全部分散在种子、植保、土肥、蔬菜、农能、推广、科教等七个部门,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成本高。实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就是把人员减下来,把原七支执法队伍合并为一支执法队伍,由原来的24名执法人员精简到现在的8人,精简了67%。人虽然少了,由于实现了“一队多权,一人多能”,执
法力量更集中、精干和强化,执法主体更加明确,执法效能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2、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原则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本身就是对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摒弃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决不能出现“自费行政”、靠权力“吃杂粮”、屁股指挥脑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利本位”。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这就对执法质量、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执法中掺杂了经济利益而“歪着斧头砍”,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而这笔帐最终会记在党和政府的头上。因此,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执法经费应当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保证执法机关“吃皇粮”办“公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
3、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原则职权和责任始终伴随着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行政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职权和责任的存在,就必须既履行职权,又承担责任。而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确定的执法部门与原执法部门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更高,更要给他套上责任之枷,否则就会失衡、失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享有与其职位相应的权力与待遇,因而应当承担与这种权力和待遇相应的具体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监督,在赋予权力的同时,附加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我局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力和水平”,把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总之,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精神,符合法律规定,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1]
第四篇:推行农业综合执法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创新,是一件新事物。我区于1999年4月在省厅、市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了“xx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做法
我局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设置法制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明确职能,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
1、建立执法机构
明确界定事权
1999年4月5日,综合执法大队经区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检测、植物检疫、土肥检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有事业单位负责。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明确了事权,理顺了关系。
2、制定规章制度
规范行政行为
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保障。我局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之时就建立了十七项规章制度,其中核心制度是四个方面:一是执法责任;二是执法程序;三是考核监督;四是错案追究。五年来,我局一直按规范依法行政,直接查处的案件148起,案件查处率100%,准确率100%,没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突出工作重点
履行执法职能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占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识标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轻农民损失。五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案件148起,其中立案查处的82起,涉案货值198万余元,目前已全部处理结束,结案率达到100%。
二、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成效
通过五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推行综合执法
突出执法主体
 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摒弃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决不能出现“自费行政”、靠权力“吃杂粮”、屁股指挥脑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利本位”。推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这就对执法质量、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执法中掺杂了经济利益而“歪着斧头砍”,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而这笔帐最终会记在党和政府的头上。因此,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执法经费应当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保证执法机关“吃皇粮”办“公差”,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
3、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原则
职权和责任始终伴随着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行政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职权和责任的存在,就必须既履行职权,又承担责任。而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确定的执法部门与原执法部门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更高,更要给他套上责任之枷,否则就会失衡、失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享有与其职位相应的权力与待遇,因而应当承担与这种权力和待遇相应的具体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监督,在赋予权力的同时,附加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我局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力和水平”,把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总之,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精神,符合法律规定,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第五篇:加强年轻教师培训适应学院发展需要
加强年轻教师培训适应学院发展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学院拥有在职教师40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聘用教师93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4%,高中、技校学历占16%。教师队伍中拥有中级以上职称18人,占总数的13.6%,教师结构严重不合理,因而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以增强教师业务能力,适应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需要。调查发现,学院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教师有102人,占76.7%,年轻教师成了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但必须看到,许多年轻教师是刚从大学转到教师岗位上,缺乏教学经验、管理经验,这是年轻教师的普遍缺陷。学期业务量化考核的实施,使我们发现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因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设计再完美也无法很好的运用于课堂实践中(特别是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缺乏课堂的掌握能力,课堂应对能力;缺乏教学专业能力和教材把握能力;无法组织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对学生的管理);对课堂组织,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把握不够,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太少;不能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等等。如何提高年轻教师适应能力,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紧迫课题。
二、对策:
1、建立良好管理机制,确保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1)建立《教师培养制度》,采取多种培养模式。对于第一年上岗的年轻教师,要参加教师业务培训,人事处及教学部门对第一年的新教师加强培训、考核,确保新教师第一年教学常规养成,第二年课堂教学合格,第三年教学业务能力达标。
(2)加大校本培训工作,借助优质课、说课、评课、讲座、板书比赛等教研活动,推动年轻教师积极探索,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年轻教师普通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学院开设的专业对技能性要求又非常高,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通过广泛开展校内公开课、技能比武等活动使年轻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迅速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
(3)鼓励年轻教师参加高级学历进修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在时间、经费上予以一定支持。
(4)制定规章制度,科学评价教师,将教师考核与绩效评估结合起来,调动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入到良性发展轨道上。
2、营造促使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1)继续推进“一体两翼”学院格局的建设,将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使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变成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培养一批有潜质的新生力量。
(2)努力倡导团队精神,做好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结对帮扶工作,各处、系应加强引导督促,对帮扶工作进行学期小结,及时反馈,切实使帮扶工作收到实效。
(3)树立榜样,引导年轻教师。使年轻教师通过与优秀榜样作比较,不断扬长避短,激励和鞭策自己努力向上。
(4)创设各种学习机会,拓展年轻教师视野:专家报告、外出参观考察、拜名师学艺等,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促进年轻教师在学中思、在思中进步。
(5)坚持“以人为本、百花齐放”,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人、发展人,因材设岗、鼓励创新,充分调动年轻人的聪明才智。
3、建立健全年轻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
(1)情感激励。全面关注年轻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工作实践、良性竞争,提升年轻教师的事业性、责任感,在不断成长中体验教师工作的美丽。
(2)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只要教师通过努力达到了每一个发展目标体系的要求,予以肯定和奖励。对考评成绩优秀者,学院将配备优秀教师或教研员带教,搭设舞台,使之快速成长。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绩效和职业成就感,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好的教育水平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做为新生力量,年轻教师更担负着学院发展的重担,我们应该不断加大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快速缩短教师间的差距,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本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