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宁酒店发展报告
西宁酒店发展报告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来西宁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多,在2002年西宁就已经接待国内游客385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72亿元,大量的旅游景点被开发,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业的到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西宁市在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海外游客入境旅游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作为二三线城市连锁服务业第一大品牌,尚客优扎根二三线城市,率先提出将快捷连锁酒店带到三线城市。针对旅游城市需求的特点,独创了一套有别于一线城市的管理模式和酒店风格,完全适合依靠旅游业发展的三线城市。目前尚客优全国拥有分店超过800家,2014年尚客优加速全国布局,门店冲刺势力锐不可当,是三线城市经济型酒店加盟投资者的首选。
1100家,
第二篇: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略
勇立潮头唱大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略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25日
作者:青海日报 萧柳
回眸已经成为历史的去岁,西宁开发区在困难和机遇并存中一路走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异常变化,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视危机为机遇,变困难为挑战,在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交出了一份令人感奋的答卷:2009年,西宁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比整合前的2005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57%,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2.5%;实现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8.2倍,年均增长74%,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22.6%。
跨越发展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飞跃
悉心的人们不会忘记,真正使西宁开发区充满生机地步入跨越发展轨道的根基,还在于五年前那个冬天里发生的动人故事:2005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西宁地区各工业园区进行全面整合,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新组建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决策者们,凭着前所未有的胆识和魄力,打破了传统樊篱,带领开发区建设者们开始了新一轮步履艰难的开拓。四年来,开发区将深重的滞后转化为巨大的生机,大踏步走上了创新为标志的跨越发展之路。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优势主导产业布局新格局。西宁开发区依托青海特色资源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各工业园区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建成了157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定位的骨干项目,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西宁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重中之得,发挥资源、政策、体制、配套、环境等比较优势,着力使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招商引技、招商引制转变、注重招大商、招强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交流,重点抓好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制度、先进技术经验引进、吸取及转化工作,突出招引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项目。
绿色发展 发展层次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面对世界经济绿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西宁开发区人超越时空的限制,以全新的发展定位和理念,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流发展平台”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园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全面启动和实施多联产业横向扩展,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的方
略,围绕促进产业链延伸、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谋划了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进一步健全了园区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主动适应低碳化合节能减排要求,有力地推进了发展循环经济进程。2009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万元GDP能耗下降10%,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下降10%,SO2排放强度下降9%,节能减排指标在全省同行业居于领先水平。园区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土地集约利用达每亩200万元以上。同时,紧紧抓住西宁开发区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机遇,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并报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生物有机肥等项目列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备选项目,投资建成的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填补了硅铁行业余热发电的空白。和谐发展 铸就以人为本广阔发展平台
西宁开发区把“保民生、促和谐”作为推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园区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上下功夫;在谋划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时,积极与团省委、科技厅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着力在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留学人员和优秀大学生创业发展上下功夫;完善了被征地农民扶助办法、搬迁安置、转移就业及生活保障等相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居住房、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2009年,支付征地补偿款达11.5亿元,培训被征地农民就业3000余人,投入资金帮助辖区乡镇和村庄完成了乡村公路建设、道路硬化工程,新建了甘河中学、甘河职校等6所学校,开工建设了多巴康川新城60万平方米的新村安置工程。积极推行“生活、养老、住房”三条保障线制度。对60周岁以下的被征地农民,根据所得的征地补偿款数额分4个档次每月给予不同的生活补助。对在多巴康川新城异地安置的农户每人赠送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并享受成本价每平方米1000元的20平方米住房面积,使每一户拆迁户都有房可居。
园区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园区项目建设得到了周边村镇农民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统筹发展 资源产业聚集效应日趋凸显
结合各园区发展实际,构建了把东川工业园区打造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化工产业基地,把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打造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科技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把南川工业园区打造成国际藏毯生产、集散
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实现了园区经济发展优势互补、关联配套、资源共享、竞相发展。
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太阳光伏、新材料、有色金属、化工、高原生物、中藏药、藏毯绒纺等特色产业集群。50万吨铝基合金、25万吨水电铝型材、2000吨多晶硅、1250吨电子极多晶硅、百万吨复合肥一期、机织藏毯扩能等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特色明显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园区融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西宁开发区主动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协调,先后与省开行、建行、中行、农行、青海银行、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多渠道筹措、落实建设资金。2009年,园区新增建设贷款33.7亿元。开发区引用公司贷款担保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2009年,争取到位扶持园区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3.04亿元。各园区财政兑现落实扶持企业发展资金7512万元,为园区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开展正常生产经营、开拓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评:在挑战中实现跨越
统计数字所显示的一个个耀人的亮点表明:2009年是西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突飞猛进的一年。不但折射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辉煌与成就,而且展示了把美好的图画变成彩色空间的风采和神韵,西宁开发区各工业园展翅腾飞的形象鲜明地凸现在世人面前。
过去的一年,对于西宁开发区人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在发展过程中,一些“近忧”和“远虑”给工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不少令人痛楚的困惑,2008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园区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致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举步维艰,至今尚未见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压力引发的环境、人才、资金、技术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西宁开发区园区发展的难点。
面对现实,西宁经济开发区的决策者们,义无反顾地树立了“大开放推动思想大解放,大开发促进经济大发展”的新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意识,积极践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带领广大开发区建设者,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奋斗,开拓进取,使西宁开发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园区建设者们在不寻常的年份里,用超常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书就了浓墨重彩的精美画卷。
第三篇:文明城市-西宁
文明城市---西宁
西宁城西区桃李小学 二(2)李永琛
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丽骄傲的礼物。而就在今年,西宁创办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了,这是每个西宁人付出所获得的成果。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西宁,从商场到小区,再到公园......创城遍布每个角落。
西宁全城因创城成功而沸腾,这背后的辛酸只有西宁人自己知道。傍晚,吃完了饭,陪爸爸妈妈散步,看到了脚下的路,没有一点垃圾,每个人的谈吐都很文雅,他们为了美丽西宁,养成了文明的习惯也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到了晚上很多人在散步,有说有笑,多么和谐,我身为西宁人而自豪。
美无处不在,环卫工人叔叔对西宁的付出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而走进校园,学生们也一个个洋溢着笑容,校园里找不到一片垃圾,整个城市更加正规、美丽,走进文明城市走进一片新天地。
第四篇:西宁的夏天
西宁——我美丽的家乡作文
家乡的云是最洁白的,天是最为蓝的,水是最清的;家乡的饭菜是最可口的;家乡的人是最亲切的…
一提到家乡,有的人就热泪盈眶;有的人则心潮澎湃。我的故乡就是这美丽的夏都西宁。我生在西宁,长在西宁,可以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宁人。我可以从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和他那悠远的目光中,隐约地读到这里就是我的根!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位于美丽青海湖的东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高原名城。她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在西宁这个城市,你可放心说你的家乡话,也可以尽情地说你的普通话,都不会有人感到惊讶。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士,他们带来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和风俗,这些文化和风俗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天和地,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这美丽的高原古城有着独特的气候,因此西宁有“夏都”的美称。每逢夏季,就会有大批的外地游人来这里避暑、游玩,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神奇礼物。
近几年来,西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横跨城区,街道更加宽敞了,道路更加干净了,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南山公园、儿童公园、朝阳公园、文化公园等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凉虎台遗址,更给西宁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神秘;西宁植物园里,满园丁香在微风吹拂下,散发着阵阵清香,令这里的游客流连忘返,也正是如此,丁香被誉为西宁市市花。古今结合,交相辉映,为美丽的西宁平添了几分秀丽。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宁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到成都的提高,人们的衣着更加艳丽、时尚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宁市区的中心广场、新宁广场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人们在茶余饭后,漫步来到广场,一边散步,一边欣赏古城新貌。各族人民一起跳着锅庄,唱着民族小调,歌颂着祖国的富民的政策。安定、祥和的气氛遍布西宁市的大街小巷…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纯朴善良;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饭菜香甜可口、景色宜人;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到处洋溢着激情,充满了希望!
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宾朋来这里做客,只要你踏上这片土地,你一定会立刻爱上这里!
第五篇:主题酒店发展
主题酒店发展
20世纪后半期酒店业中出现了主题酒店的概念,随着酒店行业的激烈竞争,主题酒店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主流和道路。在我国,主题酒店建设必定成为酒店业未来反正的必然选择。现近年来,我国主题酒店的反正存在一些问题,受国际环境,人们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主题酒店将会朝着未来深灰发展趋势发展。
主题酒店是一种基于顾客入住体验,以一定的文化为主题建造的店。主题酒店不仅体现为酒店的建筑装饰等物质文化,而且融入酒店服务项目和酒店企业文化中,是酒店具有独特的魅力,又称“特色酒店”的一种酒店。对于主题酒店,众多学者有不同的定义。综合众学者的认识,主题酒店的定义可以概括为:有某一特定主题,以文化为载体、通过硬件(建筑风格、装修艺术等)和软件(氛围、服务等)能够给顾客带来体验性产品的酒店。与传统的酒店相比具有服务项目中处处体现酒店主题,具有自身文化品位和个性,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差异化经营等特征。
尚客优快捷酒店在中国首次提出专做二三线城市、专做中小规连锁酒店品牌的市场定位,并首创符合中国二三线城市连锁酒店运营的管理体系。经过数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二三线城市连锁酒店第一品牌、中国连锁酒店十大品牌,分店规模排名全国第六。制定了专做中小城市、中小规模连锁酒店的科学管理体系,使尚客优快捷酒店成为三线城市连锁酒店第一品牌。